金马奖历届影帝影后历届百花奖影帝影后?
截止到2019年6月,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影帝影后,如下:
1、1962第01届,影帝王引,影后尤敏。
2、1963第02届,影帝唐菁,影后乐蒂。
3、1965第03届,影帝葛香亭,影后李丽华。
4、1966第04届,影帝赵雷,影后归亚蕾。
5、1967第05届,影帝欧威,影后江青。
6、1968第06届,影帝崔福生,影后凌波。
7、1969第07届,影帝杨群,影后李丽华。
8、1970第08届,影帝葛香亭,影后归亚蕾。
9、1971第09届,影帝王引,影后卢燕。
10、1972第10届,影帝欧威,影后翁倩玉。
11、1973第11届,影帝杨群,影后上官灵凤。
12、1975第12届,影帝秦祥林,影后卢燕。
13、1976第13届,影帝常枫,影后徐枫。
14、1977第14届,影帝秦祥林,影后陈秋霞。
15、1978第15届,影帝秦汉,影后恬妞。
16、1979第16届,影帝柯俊雄,影后林凤娇。
17、1980第17届,影帝王冠雄,影后徐枫。
18、1981第18届,影帝谭咏麟,影后张艾嘉。
19、1982第19届,影帝艾迪,影后汪萍。
20、1983第20届,影帝孙越,影后陆小芬。
21、1984第21届,影帝李修贤,影后杨惠姗。
22、1985第22届,影帝周润发,影后杨惠姗。
23、1986第23届,影帝狄龙,影后张艾嘉。
24、1987第24届,影帝周润发,影后梅艳芳。
25、1988第25届,影帝万梓良,影后郑裕玲。
26、1989第26届,影帝陈松勇,影后张曼玉。
27、1990第27届,影帝梁家辉,影后林青霞。
28、1991第28届,影帝郎雄,影后张曼玉。
29、1992第29届,影帝成龙,影后陈令智。
30、1993第30届,影帝成龙,影后吴家丽。
31、1994第31届,影帝梁朝伟,影后陈冲。
32、1995第32届,影帝林扬,影后萧芳芳。
33、1996第33届,影帝夏雨,影后萧芳芳。
34、1997第34届,影帝谢君豪,影后张曼玉。
35、1998第35届,影帝洛桑群培,影后李小璐。
36、1999第36届,影帝柯俊雄,影后李丽珍。
37、2000第37届,影帝吴镇宇,影后张曼玉。
38、2001第38届,影帝刘烨,影后秦海璐。
39、2002第39届,影帝黎明,影后李心洁。
40、2003第40届,影帝梁朝伟,影后吴君如。
41、2004第41届,影帝刘德华,影后杨贵媚。
42、2005第42届,影帝郭富城,影后舒淇。
43、2006第43届,影帝郭富城,影后周迅。
44、2007第44届,影帝梁朝伟,影后陈冲。
45、2008第45届,影帝张涵予,影后刘美君。
46、2009第46届,影帝张家辉、黄渤,影后李冰冰。
47、2010第47届,影帝阮经天,影后吕丽萍。
48、2011第48届,影帝刘德华,影后叶德娴。
49、2012第49届,影帝刘青云,影后桂纶镁。
50、2013第50届,影帝李康生,影后章子怡。
51、2014第51届 ,影帝陈建斌,影后陈湘琪。
52、2015第52届,影帝冯小刚,影后林嘉欣。
53、2016第53届 ,影帝范伟, 影后周冬雨和马思纯。
54、2017第54届,影帝涂们,影后惠英红。
55、2018第55届,影帝徐峥,影后谢盈萱。
金像奖历届影帝影后都有谁?
金像奖历届影帝影后如下:1、第1届:影帝许冠文《摩登保镖》。影后——惠英红《长辈》。2、第2届:影帝——麦嘉《最佳拍档》、洪金宝《提防小手》。影后——林碧琪《靓妹仔》。3、第3届:影帝——梁家辉《垂帘听政》。影后——叶童《表错七日情》。4、第4届:影帝——李修贤《公仆》。影后——斯琴高娃《似水流年》。5、第5届:影帝——郑则士《何必有我》。影后——王小凤《错点鸳鸯》。6、第6届:影帝——周润发《英雄本色》。影后——张艾嘉《最爱》。7、第7届:影帝——周润发《龙虎风云》。影后——萧芳芳《不是冤家不聚头》。
金马影后历届获奖名单
截止至2023年2月,金马奖已经办了59届,历届影后如下:1、第01届尤敏。2、第02届乐蒂。3、第03届李丽华。4、第04届归亚蕾。5、第05届江青。6、第06届凌波。7、第07届李丽华。8、第08届归亚蕾。9、第09届卢燕。10、第10届翁倩玉。11、第11届上官灵凤。12、第12届卢燕。13、第13届徐枫。14、第14届陈秋霞。15、第15届恬妞。16、第16届林凤娇。17、第17届徐枫。18、第18届张艾嘉。19、第19届汪萍。20、第20届陆小芬。21、第21届杨惠姗。22、第22届杨惠姗。23、第23届张艾嘉。24、第24届梅艳芳。25、第25届郑裕玲。26、第26届张曼玉。27、第27届林青霞。28、第28届张曼玉。29、第29届陈令智。30、第30届吴家丽。31、第31届陈冲。32、第32届萧芳芳。33、第33届萧芳芳。34、第34届张曼玉。35、第35届李小璐。36、第36届李丽珍。37、第37届张曼玉。38、第38届秦海璐。39、第39届李心洁。40、第40届吴君如。41、第41届杨贵媚。42、第42届舒淇。43、第43届周迅。44、第44届陈冲。45、第45届刘美君。46、第46届李冰冰。47、第47届吕丽萍。48、第48届叶德娴。49、第49届桂纶镁。50、第50届章子怡。51、第51届陈湘琪。52、第52届林嘉欣。53、第53届周冬雨和马思纯。54、第54届惠英红。55、第55届谢盈萱。56、第56届杨雁雁。57、第57届陈淑芳。58、第58届贾静雯。59、第59届张艾嘉。金马奖概况金马奖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电影报名,每届颁发23个奖项。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团在观赏完所有影片,探讨讨论后投票选出得主。除了正式奖项外,还有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两个会外奖项。终身成就奖或特别贡献奖,则由各电影工(公)会推举,执行委员会投票选出。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一般于每年11月至12月于中国台湾举行颁奖典礼。
历届金马奖最佳影片都是什么.
历届金马奖最佳影片资料如下:第1届《星星月亮太阳》 第2届《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3届《养鸭人家》 第4届《西施》 第5届《我女若兰》 第6届《路》 第7届《小镇春回》 第8届《家在台北》 第9届《缇萦》 第10届《秋决》 第11届《忍》 第12届《吾土吾民》 第13届《梅花》 第14届《笕桥英烈传》 第15届《汪洋中的一条船》 第16届《小城故事》 第17届《早安台北》 第18届《假如我是真的》 第19届《辛亥双十》 第20届《小毕的故事》 第21届《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第22届《我这样过了一生》 第23届《恐怖份子》 第24届《稻草人》第25届《七小福》 第26届《三个女人的故事》 第27届《滚滚红尘》 第28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第29届《无言的山丘》 第30届《喜宴》 第31届《爱情万岁》 第32届《女人四十》 第33届《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34届《甜蜜蜜》 第35届《天浴》 第36届《千言万语》 第37届《卧虎藏龙》 第38届《榴连飘飘》 第39届《美丽时光》 第40届《无间道》 第41届《可可西里》 第42届《功夫》 第43届《父子》 第44届《色戒》 第45届《投名状》 第46届《不能没有你》金马奖是华语影坛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项,与金鸡奖、金像奖并称“华语三大电影奖”,而大陆电影近年来已成为华语影片中公认的最重要力量。其中一年李安在金马结束后接受采访表示:“我们希望就艺术论艺术,艺术是很纯粹的。我希望大家能尊重这一点,金马奖能有今天这样的成果,今天有95%以上的影人都出席了,在华语区没有一个影展可以这样,所以金马在大家心里是有分量的。请大家给电影人一点尊重。”金马奖对李安的意义非凡,在以往的采访中多次提及它的凝聚力,除了拍电影,在推动华人电影事业这件事上,李安无疑是认真的。在金马背后所做的宣传和努力,坚持了数十载,品牌建立来之不易。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相关作品
最具浪漫气质的作品作品名:十六只鸟艺术家:基口·迈克马赫特里/ 无定型机器人作坊 (美国)材料: 机器人装置作为第一个“无定型机器人作坊”膨胀技术的多重雕塑装置,“鸟儿们”通过对动作、图像、比例和声音的研究体现出对生命循环的沉思。十六个巨大的白色编织物好像是简单线条勾勒出来的鸟,又像是一只蝙蝠柔软而无生气的萎缩残骸,或者是经过时间侵蚀的棱纹建筑物遗迹。当参观者走近,这些枯萎无生气的东西就会逐渐充气膨胀,加长变大为锥形,舒展成优美丰满的羽翼。它们的固定旅程是:由伺服机控制的空气囊鼓动产生缓慢而优雅的拍打动作。一系列的多次拍打动作形成一种持续而有节奏的微风声。在短暂的飞行后,这些鸟儿走到了它们生命的尽头,从其顶端开始放气,萎缩成原来的状态。《十六只鸟》的艺术家来自美国。他拥有一头乱发并需要安静的环境来思考作品。如果读者中有曾经在美术馆看过这个作品的话,会搞不清楚为什么作品名称是《十六只鸟》,但是现场只有十五只鸟,另外那只鸟在展厅的任何角落都找不到踪影。关于这个作品最有趣的一个幕后话题是,其中一只鸟在运往中国的路途中神秘消失。最具未来感的作品作品名: 行走的头艺术家:Stelarc (澳大利亚)材料:机器人系统这是一个直径为2米的自控交互式行走机器人。它有六条腿,垂直安装在其底盘上的液晶显示屏由计算机成像显示出人头像,象征“头脑”。头脑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以配合所显示的头像动画。机器人带有超声波扫描传感器,可以感知是否有人从它前面经过。无人经过时,它会坐在原地不动。一旦有人进入展示空间,它就会站起来,从预排程序库中调出一些动作指令进行几分钟舞蹈表演,然后停下来直到再有人经过。机器人活动的舞台直径约为4-5米,其传感系统会探测它是否已接近舞台边缘,使它及时退回转向。这是一个真实-虚拟并存的系统,其机械腿的动作是真实动作,而其显示屏中面部表情的点头、转动、倾斜、眨眼等则是虚拟动作。通过压缩空气的旋律和机械声音,行走的头也可以发声。该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基于网络的三维模型来驱动,由运动图像菜单来控制其具体动作。整个机器人是以压缩气作用作为运转动力的。《行走的头》的创作者,艺术家Stelarc,也是媒体报道的《六腿机器人让您开眼界 》的创作者,向我们展示他的另一件作品《手臂上的耳朵》,这个耳朵内部装有蓝牙耳机,可以“听到”我们的对话。最具神话色彩的作品作品名: 铁床贼之路艺术家:让.迈克尔.布鲁约尔 (法国)材料: 电子机械床装置(达玛斯忒斯(Damastes)是希腊神话中的著名强盗,外号铁床贼;)“铁床贼之路”是一件雕塑作品,由21架白色的医用床及悬挂在其上面的21根荧光日光灯管组成。这些床在计算机的设定和同步操作下处于一种永远舞动的状态。它们在表演一场芭蕾舞剧。每张床都配有一个剪式千斤顶,使床的垂直运动幅度能从距地面38厘米到81厘米。床的上面还装有控制位置的机动装置,可以使床垫某一部分的旋转角度达到0-70度。其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别完成。这21张床由一个个人计算机的数码音响系统连接在一起。计算机可发布并同步其运动程序指令。床可以独舞也可以群舞,从而上演着场面宏大的芭蕾舞。床下面的格架在舞动中发出变化多端的吱吱声,恰好组成了这场芭蕾舞的配乐。“铁床贼之路”所安置的房间将全部铺满厚厚一层枯萎的叶片,并通过定时喷雾来保持其湿润和芳香。除了其审美意义和隐喻性之外,这些叶片也能遮盖住每张床下的电路控制系统。根据装置展出的空间条件,床可以摆成一行、一圈或是其他队列形式,但总是严谨而有规则地连接在一起(床间距根据其条件限制可以在90-115厘米的范围内)。床上配有床垫、枕头、床单、枕套以及白色的毯子。荧光灯管悬挂在每张床中心上方2.10米处。它们和床一样按照非常精确地方式排列。最富情感的作品作品名:因缘艺术家:昆特·亨特斯莱格尔 (奥地利/美国)材料: 沉浸式虚拟现实装置这是一个“有生命”的环境,一个渐变的视听装置。作品呈非线性展开,冥想的宁静紧随着混乱与骚动。看似不适且颤抖晃动着的三维人形悬浮在空间内,彰显出这个装置的活力,其运动制造出一种嗡嗡作响的声音效果。这些三维人形像木偶一样悬挂在绳子上,在注入亲切而又暧昧的人类生活意识之后,它们就像傀儡一样在绳子上乱舞。“因缘”(Karma)一词恰好也是多人电脑游戏“虚拟竞技场”中一个物理仿真体的名字。“虚拟竞技场”或是“三维实时装置”中的“因缘”都描述了对重力或动能力等物理法则的模仿。在“因缘”/细胞中,三维人形的运动和动作由一个附加的声音软件合成,它们在空中合成一条动态声轨。在多个人形构成的交响乐队中,每个人形都是其中的一个乐器,他们各自的“运动和情感”变化,形成了多层音效空间。无论是三维人形动态的实时组合还是其音效建构,在艺术家为它们设定的脚本内,都能够展开变化万千的情感表达。最拓展视听的作品作品名:声音绘画艺术家:金基哲 (韩国)材料: 互动装置声音是作品中的要素。由于声音无法被观察到,它作用于大脑不同于视觉感受的部分,因此,通过作品,艺术家在寻找一种方式“看”声音。想法源自佛教的《莲花经》 。原意是说:当我们正在遭受苦难,我们讲avalokiteśvara菩萨的名字,他便可以听到,并帮助我们达到涅槃。因此,艺术家从2001年开始试图所做的作品皆具有“观音”的含义。这种风格的作品创作告诉我们菩萨的名字。 avalokiteśvara菩萨的名字翻译成韩文是kwan eum ,意思是“观音”。声音绘画通过思考为何我们不能描画声音、怎样才能描画声音,艺术家的答案原来是如此的近在眼前:铅笔和电阻器是同样的工具,那意味着只需赋予铅笔以电阻器的功能。声音是纯正的正弦波,声音并不酷,但可以感受到这种原始的真实感……最全球化的作品作品名:地书艺术家:徐冰 (中国)材料: 互动装置《地书》是一本可读的小说,是用徐冰几年来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标识语言”写成的。读者不管是何种文化背景,只要被卷入当代生活,就可以读懂它。通过这本书的“字库”软件,使用者将英文句子打入键盘,电脑即刻转译成这种标识语言,既起到《字典》的作用,将来也会有实用价值。观众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转换为标识的对话在艺术家看来,艺术重要的不是它象不象艺术,而是能否提示一种新的看事情的角度。从二十年前的一部叫《天书》的作品创作开始,称它为“天书”,因为世上没人能读懂;用这套“标识语言”,艺术家又写了一本让说任何语言的人都能够读懂的书——《地书》。事实上,这两本书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地书》的作者,艺术家徐冰和助手在电脑前观看标识语言的对话最铭记于心的作品作品名:不朽的使命—石棺艺术家:etoy 小组 (瑞士及其他多国)材料: 集装箱,发光二极管装置这是网络艺术先驱etoy小组的最新作品,并宣称是信息技术数字时代的后生命崇拜。自2004年以来该项目就在不断推进,涉及有关存在的主题,诸如守恒与失忆,未来、现在和过去,以及生命和死亡。作品大胆地将这些主题植入数字交流和信息技术的时代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不朽的使命—石棺通过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使所选择的“飞行员”在肉体死亡后仍能够在时空旅行中得到永生。在“奥秘胶囊”中存有飞行员的综合信息数字化肖像,从而使他们虽死犹生。肖像由多种元素组成:附加了诸如姓名、出生日期、家庭和法律关系等标准信息,还有遗嘱、合同等法律文件。更进一步的信息深入洞察到“飞行员”的生活:他(她)的传记、消费模式、社会关系网图示。作品的可视部分包括多种数字照片:“飞行员”本人各时期的生活照、亲友照片、以及360º扫描的全息肖像,还有录影胶片及会面场景。这些信息中也有音频部分,诸如本人的声音采样、亲友的声音、最喜欢的音乐等等。而根据发送时间表进行讯息储存等内容也包括在这个计划之内。如果“飞行员”本人希望的话,甚至还可以储存他们的骨灰。作品既出人意料又富吸引力,它糅合了些许无政府主义的音调,且忽略了目录或论文等固有程式——但这具情感飞行器仍然会带给人深深的触动。《不朽的使命—石棺》刚刚运至美术馆前广场最令人驻足的作品作品名:接触我艺术家:blendid 创作团队 (荷兰)材料: 互动装置参与者可以通过这个互动装置,创造出个人图像,并且将其展示在不同的公共场所中。装置的尺寸可以变化,从而记录并且展示完整的人体尺度。在互动中,参与者将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其他物体与磨砂玻璃表面接触,互动的结果是玻璃板会留下某些烙印,继而创造出图象。图像会作为玻璃板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在没有其他互动的情况下展出一段时间,供大家参观。《触摸我》的艺术家投入的在自己的作品前留下影像参与者从互动过程中体验到乐趣,而他们所创造的额外印记还会被永久保留下来,作为作品的一个部分。最亲密的作品作品名:亲密的交流艺术家:Transmute (澳大利亚)材料: 互动/远程通信/机器人装置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式交互装置,可以使身处异地的两个人同时以身体动作互相交流。每个参与者需要使用一种叫做“身体板”的物理界面。通过在这个“巧妙的家具”上轻轻移动他们的身体,他们之间就产生了“亲密交流”。由数字肖像、多波段声音和触觉反馈所创造的“世界”就这样在“亲密交流”的影响下展开。《亲密的交流》的艺术家们在布展现场有序的分工合作尽管参与者身处异地,不能直接看到或听到对方,但这种共享体验可以使他们逐渐形成相互间感官的亲密关系。因此,在作品生态系统中,参与者被聚焦于理解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焦点上。最亲近大师的作品作品名:电脑空间的最终审判艺术家:缪晓春 (中国)材料: DVD投影,全境灯箱装置绘制于1536年到1541年的罗马西斯庭大教堂壁画,是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蓝色背景上分布着一系列如群星闪烁般的人物形象,在当时是十分少见:飞动的天使和十二门徒环绕着极具古典美的耶稣。画的前景上并没有突出宗教气息;相反,米开朗琪罗着力描绘了每个人物的动态,彰显出其艺术大师的风范。新媒体艺术作品《电脑空间的最终审判》正在布展缪晓春为作品注入了迷人的魔力,根据自己的身体创作了电脑雕像,并以其置换米开朗琪罗画作中的所有人物。他严格遵循原作中的视觉结构,在虚拟空间中安排这些替身。通过娴熟地运用数字技术使米开朗琪罗的画作透明化,并在其中打开了五个不同的透视点。这一技术使艺术家能像游客一样在作品中漫步。通过探索“绘画中的人物看到了什么”、“壁画中的角色看到了什么”,从而为观众提供得以窥探此中奥秘的视角。最有趣的作品作品名:生动的厨房艺术家:Stefan Doepner, Jan Cummerow (德国)材料: MIDI驱动系统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机器构成。我们使用这些“黑盒子”比用最简单的工具,如铅笔或锤子更顺手。技术开发的复杂性,机械和电子的日常设备并没有进入我们的观感。在系统的背后,创造过程和条件,是没有透明度的。这个论题贯穿于发展和发明应为我们服务,让我们使用的设备简单、有效。“生动的厨房-快乐的21世纪末”提供观众探讨他/她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动化和生活义务的机会:在瞬间内平凡的环境会产生审美的情感。作品通过将一个标准化的厨房配备无所不有的设备和工具,所有设备运作到一定程度,厨房家具及家居物品便具有了自己的生命;使他们自己诗意的发出声响,而且不断强化好像要脱离其环境。但是它们的功能并非是通过使用来产生,它们有自身的活力。有如一个乐队,厨房设备、工具和箱子、椅子、桌子有节奏的跳跃。然后它们的动作逐渐放慢,灯光变暗。最晕眩的作品作品名:你在哪里?360度全景艺术家: 卢克·库彻斯恩 (加拿大)材料:实时三维控制系统装置置身于作品中,观众如同在梦中飞翔,穿过一个多维的世界,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穿梭,在明亮与黑暗之间游走,在私人与公众之间转换。沉浸其中,通过一个操纵杆在X,Y和Z三个轴中调换,进入一个以等级衡量的信息/体验空间。处在等级0的时候,世界是一个简单的空间,犹如航海时用XYZ三个坐标定位。处在等级+1的时候,世界变成了一个混合体,充满了图片、声音、文章以及作品创作者的物品。当到达+2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分子”化的世界,各种物体都变成了微粒,自然构成的光影组合而成了世界,让人回想起19世纪印象主义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也孕育了抽象主义的雏形。当继续上升至等级+3时,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庄严的山川幽谷的风景,充满了18世纪独特的绘画思维格调。处在任何等级中,观众都将遭遇到其他的居住者:有远程设备连接的活生生的事物(如果启动的话),有提前录制好的展示在视频窗口的事物,参观者还会遇到他们自己——隐藏的摄像机会将参观者的图片融入这个构造出来的世界中。 在这个作品中,主体(演员、观众、参与者)控制了自身的状态:他/她的位置、他/她的行走路径以及速度,或许会更为有趣的是,可以决定他/她将在哪个等级中“生存”。最好玩的作品作品名:飞艇攻击艺术家:知识机器人研究小组 (瑞士)材料: 互动装置“赤身人/在此,亦不在此/白色至上”表述的是在一个假想的关押地点,嫌疑人的公民权利或其战俘的法律地位被悬滞。在互动装置中,克里斯蒂安·胡伯勒,亚历山大·塔查塞克和伊冯·威廉共同创造了一个无可名状的流动权力的随意空间。进入房间内,参与者被一群黑色气球环绕。银色飞艇徘徊在头上,非常脆弱并轻如鸿毛。飞艇装有一个具有方向感的照相机,不断向四处扫描。相机的程序设定为跟综距离最远的一个气球,但同时也对人身作出反应。回避飞艇的袭击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们尊重它脆弱的科技,不愿予以还击。这个不知疲倦的,被叫作 白色至上 的匿名攻击者,使人感到畏惧,有时亦颇为滑稽。在这种让人感到压抑的环境中,一个匿名男声不断重复着一句话“赤身人/在此,亦不在此/白色至上”。它带有指挥的语气,第二个声音回答赤裸裸的强盗。通过这种方式,装置暗示囚犯被剥夺了一切权利时的地位,他们在这里 是非常真实的。但他们法律上的存在是被否认的不在场 。此外,房间还有电脑显示器敦促观众的介入。按下按钮逃脱指示是模糊的。艺术家利用软件代码作为创作媒介,设计并模拟数字行为,而不是人物或形象。程序不仅可以重新启动,还可以改变自身,使“白色至上”失去控制功能。如果有足够的观众采取主动,程序会引发打断男子独白第三个声音:“赤身人/在此,就在眼前”!结束赤身人的语言徘徊,白色主权的马达停止。最数字时代的作品作品名:信息漩涡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希尔德布朗德 (德国)材料: LED 网络装置以2000年在凯马博物馆参展的“矩阵”,2004年欧洲多媒体美术展的“词汇”,和2006年在格罗宁根·屈米博物馆的“意味”为基础。 作品由210 个带有各种图标的LED嵌板组成以展示全球社会、经济和科学的表征,形成一个21米长3米高的大屏幕。“信息漩涡”运用LED,使每个嵌板看似一个能展示不同文字的流动电子招牌的一个像素,文字和图标的混合创造出不停的对话并形成的叙事的一个场景。最喧闹的作品作品名:zgodlocator/version zII艺术家:赫维戈·怀瑟 (奥地利)材料: 电磁影像雕蒴装置是根据计算机硬盘上的磁原理来组合带有磁性的金属微粒。这些微小的金属颗粒实际上是磨碎的电脑零件:电路板、硬盘驱动器、处理器、监察器屏幕,等等。这个磨碎的硬件沙尘被铺放在可以突然引发转变金属微粒的电磁格段上。他们产生磁刺激反应形成的奇异和突发性雕塑似的变形。这些颗粒看起来就像是黑色金属材料,如此美丽。观众还可以通过旋转表盘来改变产生的图案。因此,颗粒状的计算机网格,一次又一次形成新的惊奇和不断变化的形状。当然,不像电脑硬盘,zgodlocator/版zii并不关心长期存放文本或图像。它的主题是动态模式。如果有记忆,也是很短和随时变化的。在zgodlocator中,磁性成为一个存放处,并是操纵和处理信息原始形式的地方。作品的意图可能是强调发生在一个电脑环境中不断再生的信息。它同时用微妙的方式结合视觉和音响效果。各种各样的麦克风和电磁感应器设在电子土壤中捕捉'硬件的声音'。作品中的程序编码把原始的音频转换成图形,化为颗粒景观。最具游戏感的作品作品名:北京加速器艺术家:马尼克斯 (荷兰)材料: 互动装置艺术家在访问北京后感受到北京飞速的变化,体会到一个加速迈入现代化城市的活力。 北京加速器所面对的正是速度对现今城市生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类似于一个以前的作品:全景加速器。 但是北京版通过优越的设计增强画面感,使观众的体验更为直观。作品与身体和视觉感知产生一种游戏关系。参与者坐在装有操纵杆的电动转椅上,面前屏幕上显示出北京的全景,随参与者的方向与速度旋转。在旋转时,参与者控制坐位的方向和速度,如果与画面无法同步,人体平衡系统将发出不同的信息到大脑和眼睛,会导致激烈的失控感觉,并最终导致恶心。但其目的是使动态影像与坐位的旋转速度一致。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参与者可以查看没有失去方向感和不令人恶心的图象。不过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新的景色会用更高的速度设定旋转。游戏变得更难以取得平衡及看清图片。游戏总共由六个级别组成。最捕风捉影的作品作品名:拿走艺术家:大卫·洛克比 (加拿大)材料: 互动装置该作品由两部分展示组成,两个庞大的投影出现在一面墙上。在展览空间的左侧,系统从地面以及墙面等多个角度共同搜捕参观者的踪迹,每隔20秒恢复到原位。20秒内展览空间内所发生的动作通过电脑传输到屏幕上,随后继续重复。众多图像制造出一种混乱的火热场面,既可以被理解成与统计学有关的展览策划(大部分的人选择站在那里?人们会走动吗?),也可以看作是针对每一个参观者的参观纪录。这些图像是高度社会化的,并且是极为混乱的。展览空间的右侧是为参观者准备的目录。展览空间里的每个参观者都被跟踪。他们的头像被放大投影在屏幕上,同时会出现评论他们的形容词(例如“信任的”,“相关联的”,“饥饿的”)。最近参观的200位参观者头像变幻成矩阵,通常是100个头像的矩阵,偶尔会是200个,矩阵以缓慢的速度移动。右侧的这种展示形式是充满解析的,同时也是高度秩序化的甚至让人产生一种胁迫的感觉。最宏大的作品作品名:气流声场艺术家:埃德文·万德·海德 (荷兰)材料: 声音装置建筑:NOX由一组空气阀门组成的作品用来制作风、压力和声音,在观众头顶上产生出类似呼吸的声场。这种奇特的声响是我们周围空气中临时压力变化造成的,而音箱则通常是利用颤动的薄膜来产生这些压力变化使我们感觉到“音响”。在“气流声场”中,压缩的空气被用来生产音响。压缩气体非常快速地通过空气阀门在空中释放。“气流声场”由一个有42个相互独立且可控制的阀门构成一个10x20米的涵盖面。声音和风力在这个面积里以不同的速度、方向和强度交错、穿插。其格式由一种自生的方式生成,是对风的空间动向的解释。观众须自我把握在这一氛围里的位置所在。尽管每个阀门制造出自己的声音,但观众将会感受到其音响带有一种流动的形状,过程与观看电影相似。电影画面并非单独的系列镜头,而是时间中一连串的动作。作品利用42个阀门运作时的时差,以不同的速度,延缓和重复创造有诗意的音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