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

时间:2024-09-01 20:43:08编辑:奇事君

龙灯是什么意思

龙灯又称“孙土盖(zhuài丹阳方言)龙灯”,是一种民间集体舞,属传统的“滚龙灯”。龙灯(丹阳龙灯)又称“孙土盖(zhuài丹阳方言)龙灯”,是一种民间集体舞,属传统的“滚龙灯”。该龙灯发祥于丹阳镇双河社区孙土盖村。龙灯有“青龙”与“绿龙”两条,号称“日金龙”,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就传有“龙谱”、“龙田”,民间也有专门的村级“灯会”组织。丹阳龙灯经过了明、清和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经历代玩龙传人的总结、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有着自己独特演艺风格和表演套路的民间舞蹈丹阳龙灯。在表演上:以云、龙、镗相伴,技艺高超,可表演数十套路,主要有:“一字长蛇阵”、“双龙戏水”、“雌雄相亲”、“双螺蛳盘顶”、“双龙出水”等;云的套路有:“四角套灯”(亦有三角套灯),“左右顺风旗”、“夹泥巴阵”、“剪鹧鸪”、“水漫”等。叠罗汉共有七十二套,有“夹泥巴阵”、“小牌坊”、“大牌坊”、“空心牌坊”、“小元宝”等;舞镗(即飞叉)的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面花”、“单抄”、“蟒蛇裹膀”、“双抄”、“仙人挑担”、“浪子接头”等等。云、龙、镗、叠罗汉也各有套路,变化多端,是集表演性、音乐性、舞蹈性、观赏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

耍龙灯有什么意义?

由于“灯”与“丁”谐音,我国很繁盛的灯俗里含有添丁求子的吉祥意义。而龙是权威、尊贵的神物,耍龙灯更含有祈求生龙子的意义。在湖南、湖北一些地方,在龙灯舞到自家门前时,求子的妇女,就给耍龙灯的人交上钱物,请龙环绕自己的身体走几圈,有的还让一个小男孩骑上龙背,绕着厅堂转一圈,以求真龙送子。安徽侈县流行中秋节小儿舞草龙,有孩子的人家都愿意让娃娃们出来舞一舞,没有孩子的人家找机会用新灯烛去换插在龙头上的灯烛,据说这样做便能得“龙子”。浙江东阳、金华、贵州桐梓等地的龙灯会,流行“分子息”,即舞完龙灯会分灯或分糖果礼物;“挂红”,即村主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抢红”,即谁家将此被面抢购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即舞龙者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放圆宝”,即将逗耍龙灯的“圆宝”在家中存放一年,来年灯会前奉还。

舞龙灯是什么地区的春节习俗?

舞龙灯春节习俗的地区主要广东和广西(两广地区)。舞龙灯起源于汉代。龙的形象是古人为了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的。古人把龙、凤、麟、龟称为四灵,其中龙的造型尤为优美矫健,昂扬奋发,刚柔相济。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到了周代,铜器上的龙纹渐趋完整。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应该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献中出现的时间很早,“耍龙灯”包含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即所谓“祈年”。龙被古人奉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种庆典祭祀中,用舞龙的方式祈祷龙的保佑。当人们舞起用竹竿结扎、用绸缎装饰的彩龙来取乐的时候,它的祭祀性质开始悄悄地隐退,而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繁多表演技巧的汉族传统舞蹈艺术。舞龙灯的寓意: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人们舞起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是五瑞兽之首,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自古以来,有关龙的传说浩如烟海,龙也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歌颂祖国、礼赞幸福生活的隆重热烈的艺术活动。龙灯也叫“龙舞”。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龙灯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流行于相传龙是吉祥的倾向,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

元宵节舞龙灯的来历 元宵节舞龙灯的由来

1、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2、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3、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舞龙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主要有龙灯、布龙等。龙灯也称火龙,这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龙舞。这种龙由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

4、龙身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每节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下面装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龙前还有一人手举红色绸珠指挥龙舞。如广东阳江的《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手身着可开可合的鲤鱼皮,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身,象征鲤鱼跳龙门之意。

5、布龙也称彩龙,主要在白天表演,节中不燃蜡烛,所以表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别有一功。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


上一篇:宽容的故事

下一篇:半路夫妻第2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