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 叶赛宁

时间:2024-09-01 10:27:24编辑:奇事君

叶赛宁的现代诗《白桦》的赏析

叶赛宁的现代诗:1、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2、星星明亮的星星,高高的星星!你身上包含着什么,又隐藏着什么?啊,溶化了深邃思想的星星,你用什么力量俘虏了我的心?密集的星星,拥挤的星星!是什么赋予你美丽,是什么赋予你强大?天上的星星,你又用什么,吸引着那渴求知识的伟大力量?为什么你闪烁的时候,总引诱我向往天空,想投入广阔无垠的胸襟?你那样温柔地凝视我,抚爱我的心,啊,天上的星星,遥远的星群!3、我记得我记得,亲爱的,记得你那柔发的闪光;命运使我离开了你,我的心沉重而悲伤。我记得那些秋夜,白桦树叶簌簌响;愿白昼变得短暂,愿月光光照得时间更长。我记得你对我说过:“美好的年华就要变成以往,你会忘记我,亲爱的,和别的女友成对成双。”今天菩提树又开花了,引起我心中无限惆怅;那时我是何等的温柔,把花瓣撒落到你的鬈发上。啊,爱恋别人心中愁烦,我的心不会变凉,它会从别人身上想起你,象读本心爱的小说那样欢畅。古老传统的朴素心怀敬畏的单纯清新质朴的快乐。4、早安金光灿灿的星星昏昏欲睡,明镜似的河湾摇晃颤动,晨曦映照着小河湾,染红了那渔网似的天穹。睡意惺忪的小白桦微笑了,梳理着柔软如丝的发辫。绿色的瞿麦发出悉萃声,露珠的银光一闪又一闪。篱笆旁的荨麻长起来了,在五彩缤纷的珠母贝把自己打扮;它淘气地点着头低声私语:“早晨好啊,早安!”5、田野收割了,树林光秃秃田野收割了,树林光秃秃,雾从水面升起,空气湿漉漉。柔和的太阳像车轮,滚向蓝色的山岗后。被掘开的道路沉沉入睡,今天它已开始憧憬,不用等多久了吧,白雪皑皑的冬天就要来临。哎,就是我昨天也亲眼在雾中,在喧响的密林中看到:棕色的月牙像马驹,驾驶着我们的雪橇。

叶赛宁为什么要写《白桦》这首诗?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


《白桦》,由俄罗斯的诗人叶赛宁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乍一看,《白桦》是一首很简单的诗,但它表达了对祖国和自然的热爱,它通过一棵简单的树的形象培养对自己土地的热爱。

叶赛宁不愧于“民谣歌手”的称号。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地在他的作品中歌唱俄罗斯乡村的美丽,白桦是俄罗斯自然的主要象征之一,是不变的组成部分,叶赛宁熟悉首都的生活,见多识广,白桦树是他家的象征,他的灵魂一直被他的家乡康斯坦丁诺沃村所吸引。

叶赛宁天生就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作品中的动植物总是被赋予人性的特征。在《白桦》这首诗中,树和人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相似之处,但描述白桦树的爱情却创造了一种女性形象的感觉,读这首诗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她穿着轻盈透气的衣服(“被雪覆盖”), “银”、“白边”、“金火”是这套服装的隐喻。

这首诗揭示了叶赛宁早期作品的另一个方面,他纯净明快的歌词中总有一种魔幻的元素,各式各样的风景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睡美人的形象,站在华丽的装饰中“睡着了”。运用拟人手法叶赛宁介绍了第二个角色——黎明。她“走来走去”,为白桦的连衣裙增添了新的细节。

这首诗的美妙之处使它更接近于口头民间艺术,年轻的叶赛宁经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民俗图案,古代俄罗斯史诗中使用了白桦与女孩的诗意比较。


《白桦》叶赛宁赏析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灿烂的金辉”,衬托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上一篇:中式风格

下一篇:轻纺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