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

时间:2024-08-30 15:24:14编辑:奇事君

奥运会中法文介绍

Les Jeux Olympiques (appelés aussi les JO ou les Jeux) sont un ensemble de compétitions sportives mondiales organisées tous les quatre ans (une olympiade est une période de quatre ans).

Originellement tenus dans la Grèce antique (voir Jeux olympiques antiques), ils ont été remis au goût de l'époque et réintroduits par 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à la fin du XIXe siècle. Les Jeux Olympiques modernes ont lieu depuis 1896 tous les quatre ans, hormis lors des deux guerres mondiales.

La fédération omnisports française USFSA fête son cinquième anniversaire le 25 novembre 1892 dans le grand amphithéâtre de la Sorbonne à Paris. À cette occasion, Pierre de Coubertin appelle à la rénovation des Jeux olympiques.

Deux ans plus tard, le 23 juin 1894, se tient également à la Sorbonne le « Congrès pour le rétablissement des Jeux olympiques ». Devant l’absence de réactions à son appel deux ans plus tôt, Pierre de Coubertin parvient à convaincre les représentants britanniques et américains, mais aussi d'autres nations, notamment la Jamaïque, la Nouvelle-Zélande ou la Suède. Plus de 2 000 personnes représentant douze nations assistent finalement au congrès, qui vote à l’unanimité la rénovation des Jeux olympiques. L'autre décision importante prise à l’occasion de ce Congrès est la condamnation des règlements sportifs de certaines fédérations (britanniques notamment) excluant les ouvriers et les artisans au nom d’un élitisme social qui allait à l’encontre des idéaux égalitaires français.

La devise latine des jeux olympiques est, depuis 1894, année du premier congrès olympique : citius, altius, fortius... (plus vite, plus haut, plus fort...). C'est Pierre de Coubertin qui proposa cette devise, empruntée à son ami l'abbé Henri Didon. Un emprunt ni fortuit, ni anodin. Trois ans auparavant, le 7 mars 1891, à la fin des compétitions sportives du collège Albert-le-Grand d'Arcueil dont il est directeur, l'abbé Didon, en présence de son ami de Coubertin, avait lancé aux participants : « Mes enfants, je vous donne comme devise sur les stades comme dans la vie : citius, altius, fortius. » Pierre de Coubertin envisageait le sport d'un point de vue pédagogique : il y voyait un moyen de sociabilisation et de moralisation. (voir : Devise olympique)

Cet emprunt est aussi un hommage. Né en 1840 au Touvet (Isère), ordonné prêtre à 22 ans, Henri Didon fut un sportif émérite qui mit le sport au cœur de sa pédagogie. En 1896, l'abbé Didon assiste aux premiers jeux Olympiques et célèbre une messe œcuménique et olympique en la cathédrale d'Athènes devant quatre mille personnes. En 1897, trois ans avant de mourir, il ouvre le deuxième congrès olympique international. Malgré cela, le rôle de l'abbé Didon reste méconnu, comme l'est la contribution chrétienne à l'idéal olympique moderne.

De même l’origine de la hiérarchie des métaux des médailles d’or, d’argent et de bronze aux jeux olympiques qui n’existaient pas du temps des Grecs, puisqu’il n’y avait à cette époque qu’un seul vainqueur qui était couronné d’un rameau d’olivier, vient de la citation biblique : « de l'or, de l'argent et du bronze »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什么?

奥林匹克原指古希腊时期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对天神宙斯的祭祖活动。祭祖活动中的体育比赛被称之为“奥林匹亚竞技”。以下是我准备的奥林匹克的格言是什么?,快一起来看看吧!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什么? “更快、更高、更强” (英文:“Faster,Higher,Stronger”,拉丁文:“Citius,Altius,Fortius”)作为奥林匹克的传世格言和精神支柱,一直指引着全世界体育运动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类奇迹。此格言由顾拜旦的好友马丁·迪东提出,于1895年作为他在巴黎所办的一所体育学校的校训。顾拜旦向国际奥委会提议,以此口号作为奥林匹克的格言,并于1913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批注,将“更快、更高、更强”确定为奥林匹克格言,写入《奥林匹克xx》。 这看似简单的六字格言,其中包含的体育精神却非常的丰富。在竞技场上面对强大的对数,发扬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在运动场上坚持不懈,不断地超越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奥林匹克常识问题 1、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 答:奥林匹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位于希腊首都雅典西南约300公里的地方。 2、古代奥运会创始人是谁? 答: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伊菲图斯。 3、奥运火炬是如何起源的'? 答:奥林匹克火炬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上天盗取火种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位神话中的英雄,古代奥运会采取点燃圣火的仪式。 4、《掷铁饼者》是谁雕塑的? 答:由古希腊伟大的雕塑家米伦公元前五世纪雕塑,《掷铁饼者》一直保留至今,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运动员娴熟、优美的投掷姿态。 5、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 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是顾拜旦,曾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不是第一任) 6、著名的《体育颂》作者是谁? 答:顾拜旦在第五届奥运会上发表了他的著名诗作《体育颂》。 7、国际奥委会是何时诞生的? 答:1894年6月23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8、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是谁? 答: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是希腊诗人维凯拉斯。 9、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何处? 答: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有世界“花园城市”之称的瑞士洛桑。 10、国际奥委会是个怎样的组织? 答: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一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是以不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11、国际奥委会使用的正式语言是什么? 答:《奥林匹克》规定,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语言是法文和英文,因此要求国际奥委会委员必须能讲英语或法语。近年来,又增加了西班牙语、俄语和德语,这5种语言为公用语,在会议上同声传出。国际奥委会的文件包括奥林匹克宪法章在内的重要文件,如遇英文本法文本有出入之处,则以法文本为准。 12、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答:奥林匹克明文规定,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内容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使世界运动员在每四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聚会在一起。 13、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谁提出的? 答:奥林匹克精神集中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一贯遵循的宗旨及提出的格言和口号上。“和平、友谊、进步”是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格言。“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这句口号,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14、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什么?谁提出的? 答: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个格言是顾拜旦的一位老朋友亨利-马丁狄东1895年提出的。 15、第一部奥林匹克谁制定的? 答:第一部奥林匹克是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顾拜旦亲自制定的。 16、国际奥委会执委由哪些成员组成? 答: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由1名主席、4名副主席、6名执行委员共同组成。 17、国际奥委会第一位女执委是哪个国家的,叫什么? 答:1990年,委内瑞拉人伊萨瓦丰塞卡人选执委会,她是国际奥委会自1894年成立以来第一名女执委。 18、国际奥委会有过几任主席?第七届是谁? 答:国际奥委会自1894年以来,先后有七人担任过主席。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是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19、顾拜旦是第几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答:皮埃尔德顾拜旦是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 20、“奥林匹克之父”是对谁的尊称? 答:坡埃尔德顾拜旦被人们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奥运会的语言采用法语的起源

北京奥运会从开幕式到比赛场馆,全世界的观众都听到广播中传来的最先是法语,其次是英语,然后才是东道主的汉语。也许有中国观众会问:奥运会上说法语,有人听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现今世界上有多少法语国家,有多少法语人口。据统计,世界上有2亿人说法语,这个绝对数比起英语、汉语来说不算高。但是,看一个语言是否国际化,不仅要看有多少人口说这个语言,而且要看有多少国家和地区说这个语言。在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有7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也可以数出100个国家。法语共同体(Francophonie)有60多个成员和观察员,其总人口超过8亿,其中有两亿人说法语。换句话说,学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学中文只能在大中国区域通行或者与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打交道。在2亿法语人口中,只有6000万是法国人,其他则分布在五大洲。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法律上或者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全球学习法语的人数在2002年高达9070万人,与1994年相比增加了1540万人。由于说法语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说法语的人口还会持续增加。与汉语人口对比一下,全球说中文(含普通话和各大方言)的人口高达14亿,但是99%集中在中国领土上(含台湾、香港、澳门),除此之外只有新加坡通行中文。在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根据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400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又是中国移民的后代。除了有中国血统的移民以外,世界上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两个在历史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欧、美和非洲学汉语的人数还是凤毛麟角,远远低于学习法语的人数。以法国为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法国中学中学中文的学生只有2500人,现在超过20000,汉语已成为第5大外语,超过了阿拉伯语。但是,法国兴起的“中文热”也是相对的,其迅猛增长是相对于非常低的起点而言。目前中文不仅无法挑战英文的垄断地位,就是与欧洲国家语言也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学德语中学生有80万,比学中文的学生多40倍。


所以,在奥运会上说法语很有必要,不仅在比赛场馆内方便了说法语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而且通过实况转播在世界上也有数量庞大的知音。从法律的角度上说,《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规定: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如果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国际奥委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法语。在法国人顾拜旦倡导下建立的国际奥委会,成立初始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法语。现任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是比利时人,也属于“法语人口”。


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法语国际秘书长、塞内加尔前总统迪乌夫在北京组织了“法语大家庭盛会”,加蓬、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总统莅临,奥委会主席罗格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也参加了。在这次活动上,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后,法语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为了维护法语的地位,2007年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以落实《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的规定。在参加了奥运开幕式后,拉法兰也感到很欣慰,表示“北京实现了对法语的承诺”——中国为举办奥运向世界做了许多承诺,使用法语也是其中不大不小的一项。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中国这次能够实现百年梦想在北京主办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与法语也有一点关系。1929年12月29日一个小男孩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38年随全家搬到上海法租界,在中法学校就读,掌握了娴熟的法语,成为解放后新中国不可多得的法语人才。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主席特地同他身边这位年轻的法语翻译亲切交谈。毛主席说:“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翻译回答:“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毛主席又问他名字怎么写,何振梁回答说:“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主席高兴地说:“呵,振作精神,很好!” 就是这位何振梁先生在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后,成为代表中国的执委会委员,后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以娴熟的法语在奥委会中赢得了不少朋友,为中国争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立下汗马功劳。


上一篇:w7主题

下一篇:乐昌市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