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分段
课文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第1至1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随着秋天的到来,一位不速之客———肺炎,开始在“ 艺术区”游荡。琼珊不幸被感染,生命垂危。第12至36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哀莫大于心死。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都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此刻的她,已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给随风飘零的树叶,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第37至50自然段是第三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第51至55自然段是第四部分,是故事的结局。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最后的常春藤叶语言特色欧·亨利作品,善于使用夸张、讽刺、拟人、对比、反语、双关语以及意想不到的比喻和毫不相干的联想等特殊的语言手段来描写人物,拓展情节,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服务,以烘托喜剧的悲剧气氛,渲染悲剧的喜剧情调;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中领悟内在的严肃的思想,在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里启发人们的深思,给读者带来“含泪的微笑”,处处体现出作者智慧的光芒。《最后一片藤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闯入了这一地区,用他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作者运用了拟人格,形象地把肺炎比作一位残酷、不留情面的恶魔,残忍地夺去弱幼者的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概括
《最后的常春藤叶》主要内容: 贫穷的画家苏和复西的邻居贝尔门是一个画了一辈子画却还没名气的画家。不久,复西得了严重的肺炎,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她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 扩展资料 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奇迹出现了,复西没有死。原来是一直默默无闻的老画家贝尔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身体本来就差的贝尔门着了凉,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完成了他已等待二十五年的杰作。 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最后的常青藤叶》的'主题是“反映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那些生活在底层落魄的“小人物”虽然自己挣扎在艰难的求生环境里,却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并做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材的精妙之处在于“以小见大”、“悬念到最后才揭开(即“豹尾”)”,另外作品中歌颂的人物——老画家贝尔曼一直是用曲笔、明贬实褒的手法进行描写,而让苏艾与琼珊两人处于前台,通过她们的对话与言行引导故事情节的发展。 最后的常春藤叶赏析 1.怎样理解贝尔曼的杰作? 明确: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画出来的那一片最后的常春藤叶,这副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间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2.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哪一个情节?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会有遗憾么? 明确:是贝尔曼冒雨画常春藤叶的那个情节,可是这个情节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就形成了情节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体现了作者的巧妙的构思技巧。 3.从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明确特点:艺术界失意、酗酒、唠叨、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平凡的甚至有点让人感到讨厌。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牺牲精神,内在和外在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