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珩

时间:2024-08-27 20:26:15编辑:奇事君

沈阳理工大学2003年校长

2003年校长是贾春德。沈阳理工大学当时被称为沈阳工业学院。贾春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金属切削刀具与工艺技术研究;高速切削、车铣及加工应用技术研究;现代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开发;磨损过程动态直接观测研究;新型发动机技术研究;纳米强化钢技术的研究。获得的奖励: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金贴;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国家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 1996年和1997年二次荣获“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科研获奖情况:获1983年兵器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1987年兵器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获1999年中国机械工业优秀成果奖1项;获200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获2003年辽宁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署了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2016年获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成为省局共建的国防特色院校。

辽宁大学历任校长

辽宁大学历任校长:辽宁大学现任校长黄泰岩:(2011年4月——现今);程伟校长:(1999年3月——2011年6月);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1983年7月——1995年9月);辽宁大学校长刘祁涛:(1995年9月——1999年3月)。辽宁大学(简称“辽大”,LiaoningUniversity),于1948年始建,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一所辽宁省主管的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其前身为商业专门学校,后由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的部分科系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该校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十三所高校之一。

人类活动对水中浮游生物和植物影响

一、修建水库对水生生物和植物影响水库建成后,由于库区流速减慢,泥沙下沉,河流透明度较建库前有所增加,在水库没岸以及库湾往往形成静水水体,有利于浮游动植物和底栖生物的增殖和发展。一般讲,水库蓄水后,河内鱼类组成不会受影响,但大坝阻挡了某种鱼类的回游通道,会对鱼类生活习性产生不利影响(胡喜荣,1996)。兴建水库后不仅使部分陆生天然植被演替为人工栽培植被,并且在水库蓄水后,大量的陆生植被被淹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植被的演替过程。因为水库的调运,丰水期为水域,枯水期为光秃陆相,肥沃、湿润的土壤使一些陆生草本植物得以发芽生长,并迅速演化为繁茂的草本植被,这些有机物随水而进入水库中,被微生物分解给水域生态系统,一方面可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增加浮游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对鱼类有利;另一方面因有机物的腐败分解又降低水的溶解氧,增大耗氧量。加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转化,使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对植被演替进程的另一个影响是可能出现水生植物群落(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领导小组,1987)。因此,水库对水生生物、植物的影响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在水库建成初期,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生生物、植物生存的物理环境而影响其种类和数量;随着水库的运作,库区所产生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使水库显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二、生产排污对地表水体中水生生物和植物影响由于以往对白洋淀水系水生生物、植物的研究较多,这里以白洋淀、府河为重点,并参照官厅水库水生生态学资料来探讨由于水质改变而对地表水体中水生生物、植物的影响。(一)白洋淀水体营养水平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白洋淀的水量缩小与生产排污引起了水质恶化(表16-1)。从表中看出,白洋淀有机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其中COD、NH3-N和TP均超过三级地面水标准。水质污染引起了水生生物、植物的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表16-1 白洋淀淀区有机污染指标平均含量年际变化(mg·L-1)(据许木启等,1995)1.浮游生物由于保定污水氮、磷的排入,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而影响了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水质的逐渐变差,白洋淀浮游生物呈现种类减少数量增多的变化趋势,其中藻类的变化趋势尤为明显。在1958年,白洋淀水体清澈,浮游藻类种类很多,为129属,但数量很少,数量为7.5×104个/L(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洋淀工作站,1958);1975年,种类减少为92属,数量上升为130.2×104个/L;1993年,种类较少,为109属,数量大增,为1367.6×104个/L(黄玉瑶,1995)。由于白洋淀重金属及剧毒有机物污染并不严重,主要是有机污染,N、P等营养盐丰富,因此,白洋淀藻类的种类数和数量较高。在污染程度不同的站点,其水体中藻类群落结构也不相同(表16-2)。表16-2 白洋淀几项生态指标实测值(据高玉荣等,1995,有删略)2.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群落演替1958年调查结果表明,白洋淀水生维管束植物有15 科30 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洋淀工作站,1958),遍布大小淀泊与河道,为部分鱼类提供饵料基础和产卵场所,也为螺类、水生昆虫等底栖动物提供生存环境。1975年也发现有15 科33 种水生植物,种类不少,但部分地区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黄玉瑶,1995)。(二)府河水生生物的变化府河因污染严重,高等水生植物已全部消失(黄玉瑶,1995;高玉荣等,1995):府河上游的望亭和安洲两站由于接纳保定大量生活污水和一定量的工业废水,水质较差,为Ⅲ、Ⅳ级,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大,浮游生物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少的种类数目、高的耐污个体数量和较高的生物量;向下游方向,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上升,耐污种类和数量不断下降,在水质为Ⅲ级时,中污种成为优势种。在水体呈现净化趋势、水质为Ⅱ级的王家寨站清洁种类和数量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游的东向阳和漾堤口,水质得到净化,污染物毒性降低,种类恢复快,但由于水体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较严重,耐污种种群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在此两站形成高峰。下游的王家寨和枣林庄由于与淀区水相连,水中长满水草、芒苇等水生植物,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不少分布在正常水体中的种类,与前面站点相比,种类数增加很多,耐污种类的个体数量下降,生物量降低(许木启等,1995)。(三)官厅水库水生生物的变化朱新源和陈淑云(1993)对于官厅水库几个监测站生物和水质的研究表明:除个别站位外,都属严重有机污染或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因此,大多数站生物指数〔*生物指数=(寡毛类个体数/底栖动物总个体数)×100〕都超过了80%。一般来说,贫营养和清洁水体以金藻、黄藻为主,中营养和轻污水体以甲藻、硅藻、隐藻占优势,富营养水体和中污多污水体以蓝、绿、裸藻为主(金相烂和屠清英,1990)。表16-3的数据表明:1982~1988年间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的变化。表16-3 几项水质富营养化指标和历史资料的比较(据朱新源和陈淑云,1993)三、水利工程与生产排污对河口及近海地区生态影响大规模的流域治理和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了河流入海水量的减少(表16-4),也使得随河水带入近海的各类营养物质大为减少,但污染物质却在增多。海河流域内各河系污水排放量见表16-5。渤海纳污能力差,水交换能力更差,海水的自净能力有限,渤海海水的更新周期为15年(据1998年7月27日《人民日报》“渤海再也经不起污染了”),其生态环境极易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属于生态环境效应敏感区。海水的污染、营养物质的减少,以及修建防潮闸引起的繁衍通道堵塞,直接影响到了近海的生态环境,使得海岸带及近海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促使其向新的平衡演变。渤海污染的80%是陆源污染,污染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部分海域出现了局部的无底栖生物的“死海”。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环境效应具体表现为:近海海洋生物随之锐减,海洋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盛产的毛蟹濒于绝迹,曾是渤海名产的小黄鱼、带鱼、靳鱼等经济鱼种自1972年以来就没有过鱼汛。据国家海洋局提供的资料,最近7年间,渤海发生近20起赤潮,对养殖破坏很大,其中黄骅赤潮造成2亿~3亿元的损失。1997年渤海无机氮超标66%,无机磷超标68%,油类超标63%,一些海底已没有生物,成为海底沙漠(据1998年7月27日《人民日报》“渤海再也经不起污染了”)。表16-4 不同时段各岸段入海水量(亿m3)(据孙建中等,1995)表16-5 海河流域各水系污水排放量统计(据天津市海岸带和深海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987)四、小结人类活动(水利工程、生产排污)对不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河北平原陆地水生生物、植物的物理生存环境而影响它们。人类产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其所含的毒性物质及N、P而影响水体中水生生物、植物的群落结构。白洋淀淀区没有受到保定排污废水的直接冲击,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趋势,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不断减少,耐污优势种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府河中的高等水生植物则已全部消失。水利工程和生产排污对属于环境效应敏感区的河口和近海地区的影响,则严重地影响到了渤海大陆架水生生物、植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对海水的污染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如鱼类种类的减少以及赤潮等现象。因此,我们要重视人类活动对渤海的河口及近海地区的影响,努力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讨论:水文界已公认水不仅是一种工业原料,还有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在河北平原,20世纪40年代时是良好的洼淀河水相连的水生生态环境,现今则主要以水库区为主,使得整个区域上的水生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原有的水生生态环境改变所引起的后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水生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是不容许的,因而我们必须增强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工作,设法恢复它。特别是要保护和恢复渤海的河口和近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洪水对水生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洪水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正常的生态演替过程中,洪水可以使陆地的有机质、土壤、砂砾等进入水体中,使得水体底质增厚,水质变肥,如果是湖泊和海洋,其底部逐渐抬高,水体中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当水深在5-7m时,开始出现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生长繁殖能力更强,垫高湖底的作用也更强些;随着湖底的变浅,挺水植物出现,最后,水生群落开始渐渐被陆生群落代替,最终形成森林。洪水的作用对生态演替功不可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生生态系统都能演变成森林,这当中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同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2、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由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陆地保水功能下降,更宜发生洪水,洪水的发生,使得水体中透明度下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使得水生动物缺氧和缺少食物发生死亡,当然,此时水生植物因为没有充足的光照,也会开始死亡,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死亡,导致水体的进一步恶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但产生毒素,同时加速了氧的消耗,使得水体营养物质更多,行成一个恶性循环。此时洪水使得水生生态系统物种变得单一,调节能力变差,同时使得各个生态系统都不同程度的破坏。
3、同时,洪水还能改变地貌,形成更丰富的水生生态环境,使得水体环境多元化。
当然,这仅从生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洪水一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洪水引起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什么是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有哪些浮游植物就是浮游植物,就是那些以浮游生物的形式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世界上有25000多种,大多数生长在墙壁、树干、岩石和潮湿的地面上。浮游植物可分为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绿藻门等。常见的浮游植物有蓝藻、绿藻、硅藻、红藻、甲藻、黄藻、裸藻、褐藻、金藻等。当前位置绿藻是绿藻门的浮游植物。它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的细胞非常相似。它们都有细胞核,多见于淡水或死水表面,叶绿素含量较高。绿藻红藻是红藻门的浮游植物,大部分是海洋性的,有十余种。植物的叶状体呈丝状,形似叶子,具有食用、药用、纺织等多种价值。红藻甲藻又称双鞭甲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浮游藻类。其植物呈球形、丝状、阿米巴样,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分布于微咸水、淡水和海水中。甲藻金藻是异鞭纲的浮游植物。整株呈金褐色,无细胞壁,多浮于水面。它也是一种有害的藻类,可能导致鱼类死亡。金藻眼虫属属于眼虫门的浮游植物。它是单细胞植物,长纺锤形或圆柱形,前端有鞭毛,多生长在湿润的土壤表面。


浮游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浮游植物(phy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导的和已鉴定但未报导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浮游植物 拉丁学名 :phylankton 别称 :藻类植物 界 :植物界 门 :藻类植物门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世界各地 基本内容,分布范围,水域环境,生态环境,养殖业,奇特现象,艺术照,发光海滩, 基本内容 浮游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从炎热的赤道至常年冰封的极地,无论是江河湖海、沟渠塘堰,各种临时性积水,或是潮湿地表、墙壁、树干、岩石、甚至沙漠、积雪上都有它们的踪迹。 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内陆水体浮游植物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发生变化。水温较低的春季和秋末春初适于甲藻和硅藻大量生长;夏季以及春末秋初水温高的季节有利于绿藻和蓝藻繁殖。意义作用水质 浮游植物是测量水质的指示生物,一片水域水质如何,与浮游植物的丰富程度和群落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浮游植物的减少或过度繁殖,将预示那片水域正趋向恶化。例如湖泊(水库)浮游植物数量的增加,特别是蓝藻疯长和生长季节的延长就是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水质污染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变化。在未受污染的水体中,藻类种类的组成因季节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在一个特定的水体中,在一般情况是有规律的,而在被污染的水体中则是随污染物和污染程度的不同种群组成的变化却是无规律的。特别是那些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喜低温,有机质含量低,水体透明度大的金藻,在污染水体中变化最明显。 红色的赤潮 此外,浮游植物也决定了水体呈现的颜色。据藻类的生物化学分析,各大门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最普遍的有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藻体呈现的颜色迥异,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这也是富营养化的水体呈现五彩缤纷的原因所在。 分布范围 水域环境 浮游植物不仅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而且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供应者,它启动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在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中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浮游植物水花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直接影响水体水质、系统内能量流、物质流和生物资源变动。 生态环境 浮游植物也是地球上固碳固氮的重要生物。浮游植物尽管微小,但(主要是)海洋扩大了它们的作用。浮游植物固定的碳、氮的总量比全世界陆生植物的固定总量都要多。据推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每年约能固定1.7亿吨的氮素。科学家推算,全球每年要产生大约10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陆生植物只吸收大约520亿吨,剩下的大部分被浮游植物吸收了。它们死后,遗体会连同它们所固定的碳降下,长年累月地堆积在海底,形成海底石油。它们对地球上的气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类把石油从海底抽上来使用,又把大量的碳释放到空气中,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过去2000万年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养殖业 浮游植物素有“海洋牧草”之称,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关系,世界著名渔场都处于藻类丰富的海域。 而当藻类过度繁殖出现“水华”时,水质难以长期保持,天气变化可能导致藻类因水生生物(包括自身耗氧)、有机质大量耗氧而缺氧发生大量死亡,水质便会迅速恶化变黑,甚至发臭,影响鱼类摄食,有时引起鱼浮头甚至翻塘死鱼造成经济损失。 鱼池中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可分为14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2、滕口藻水华3、颤藻或席藻水华4、颤藻或席藻水华5、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6、微囊藻水华7、尖头藻水华8、微型兰球藻水华9、团藻目水华10、绿球藻目水华11、裸藻水华12、囊裸藻水华13、矽藻水华14、金藻水华。 池塘中以控制浮游植物量来控制“水华”的出现。可采取投喂优质饲料及其合理的投喂量、合理施肥,科学使用增氧机和及时加注新水或用投放化学物质、生物制剂等方法,使水中的浮游植物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 奇特现象 艺术照 浮游植物漩涡地球卫星艺术照 为了纪念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发射40周年,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地质勘探局将120多幅地球卫星艺术照公布于世,并邀请公众选出其中最佳作品。其中包括浮游植物艺术照,图为大规模的绿色浮游植物在波罗的海哥特兰岛附近暗色水域中形成一个个美丽的漩涡,整个画面的风格与梵谷的油画《星夜》相仿。 发光海滩 发光海滩 2014年1月,来自中国台湾的摄影师威尔·霍(Will Ho)在马尔地夫海滩上庆祝婚礼时,有幸见证了会发光的海岸线这一神奇景象。夜晚,在他的镜头下,一簇簇发光的小型浮游植物如萤火虫般随波荡漾,最终被冲到岸边,在黑夜中排成一条耀眼的光带,沿着海岸线形成了一条发光的“路”。 这一奇观是由于近海域会发出生物萤光的浮游植物受到海浪的冲击产生的。由于起风,这些会发光的浮游植物受到海浪的冲击,便开始活跃起来。虽然它们已为人熟知,但近年来生物学家才找到产生这一奇观的原因。海洋生物学家豪尔赫·里巴斯(Jorge Ribas)说,这片水域有许多名为“多边舌夹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的发光植物。当这些生物受到外力作用,例如浪涌潮汐作用,或是皮划艇、冲浪者等经过时,它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从而产生了发光效果。


上一篇:珠宝营销

下一篇:眼睛美容除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