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

时间:2024-08-26 17:14:01编辑:奇事君

芙蓉楼的历史记载

芙蓉楼因王昌龄而名扬天下,古镇黔城因芙蓉楼而蜚声海外。据《黔阳县志》记载:黔城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城县,唐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改为黔阳县,新中国诞生前一直是黔阳县县治所在地,现为洪江市治所在地。芙蓉楼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特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风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武则天圣历元年,京兆(今西安)人,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在唐代诗坛上有“诗家天子”和“七绝圣手”之称。唐开元十五年,王昌龄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三年,又中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开元二十七年获罪被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遇赦北上,任江宁丞。天宝七年,诗人因“不矜细行,谤仪沸腾,博才傲物,直言犯上”,由江宁丞贬龙标尉。诗人贬龙标时,由于为政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造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昌龄补靴”等美丽动人的传说。诗人横遭贬谪,她的好友大诗人李白曾写下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著名诗篇,表示深切思念。天宝十四年,王昌龄为避安史之乱,回归故里,道出濠州时,被濠州刺史闾邱晓所杀。诗人惨死后,劫灰渐冷,断碣难求,连他在古龙标的遗迹也逐渐荒废了。后人不忍“朱栏鲜没,锦字烟消”,清乾隆四十年,知县叶梦麟于城东门外建芙蓉楼,以为纪念。清嘉庆二十年,知县曾钰择西城外香炉岩辟地作园,“正者为楼,高者为亭,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室,并缭以长垣,固以石阑”。由于造园讲究,重修后的芙蓉楼名震四方,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进园门,但见一亭临江而立,名送客亭。相传为王昌龄送客之处。步入亭中,舞水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河岸曲水环绕,奇石林立,古木参天。若荡舟一叶,游弋岩畔,河风习习,清波漾漾,使人陶然忘浆,恍若身在仙境。出送客亭几步,一泥灰斑驳,古色苍然的青砖牌坊便展现眼前。牌坊门楣上“龙标胜迹”四个泥塑大字至今仍然耀眼夺目。龙标胜迹门坊始建于清代中期,是进入芙蓉楼园内的大门,人称“三绝门”。门高12米,宽7米,门坊正中为大型泥塑王少伯送客图,左右为春、夏、秋、冬四季图。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世所稀见,为第一绝。青砖砌成的牌坊高达三丈有余,却面向临河处倾斜了两尺多而不倒,其倾斜度为1︰10,超过了闻名寰宇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可谓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观,为第二绝。门楣正中是一指南针,上南下北,与常人指南针上北下南相悖,是何缘故成为千古之谜,此乃第三绝。牌坊内是一座曲径串联着多处亭台楼阁的古典园林,筑叠奇巧,错落有致。整个园林建筑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构图活泼,多以民间故事为题,地方色彩浓郁。园左的竹林深处,一条青石小阶蜿蜒其中,上为“玉壶亭”。亭内设有石桌、石凳,石桌旁立有一碑,名“冰心玉壶碑”。这是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集王昌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篆合而成壶状镌于石,构思十分巧妙,人称湘西“三绝碑”。亭柱对联:“风动铃声穿楼处,月影塔移过江来”是湘西大文豪沈从文老先生游芙蓉楼时留下的。玉壶亭的芙蓉树下,有一卵石小径,宽不盈尺,径下一长亭,形似一弯新月,故名半月亭,为王昌龄抚琴之处。亭侧一水池,亦名“芙蓉池”。池中蹲怪石两座,互相呼应,形似假山,上植一石榴树,火红的石榴花倒映在池水中,似与池中游鱼嬉戏。长亭楹联“鱼游水中寻明月,树插石缝遮青天”,写照颇为传神。该联系凤凰籍人士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老先生留下的。相传,熊老先生在游芙蓉楼时见园内古木参天,环境优雅,于月夜赏景而得此佳句。芙蓉池一侧有一天然石洞,其洞深不可测,名芙蓉洞。相传,当年姜子牙火烧琵琶洞时,有一狐仙逃脱后藏身于此,经几千年修炼得道,终成正果,化为一位美丽善良的芙蓉仙女日夜守护芙蓉楼。出半月亭往右,绕过一排芙蓉树和几株参天古木,一楼耸于翠绿之间,名“耸翠楼”。相传为王昌龄饮酒赋诗送客之处。楼上画栋雕梁,峰峦临窗。下则一围矮墙,缀以唐诗古画,内设茶座,游人于品茶之际又可寄情于诗画之中。楼后碑廊横列,这里的碑文、石刻是芙蓉楼文化艺术的精华,是楚汉文化在芙蓉楼的遗存。碑廊内收藏有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石刻200余方。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米芾的《西山书院记》、黄庭坚的《移宅》、岳飞的《墨壮》、赵孟頫书写的苏东坡《赤壁怀古》等历代名家的碑刻,铁划银勾,苍劲有力,蔚为壮观,成为后人怡神悦目,攻研学术的珍品。正如清代著名书法家王继贤在园内所题:妙书鸿戏秋江水,佳句风行晓苑花。游人于此,无不停足欣赏,流连忘返。

芙蓉楼送辛渐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首诗体会到诗人将与朋友离别的惆怅,以及对亲友亲友的思念与深情。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芙蓉楼的简介

芙蓉楼坐落在沅、潕水汇流之处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镇(黔阳古城),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它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石上植有橘柚石榴,池中有水。池畔有一亭,似一弯新月故叫“半月亭”,相传为王昌龄抚琴处。亭中柱联“鱼游水底寻月,树插石缝遮青天”,为近代政治家凤凰熊希龄先生撰。亭右侧拾级而上有一玉壶亭,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黔阳辛丑状元龙启瑞将“一片冰心在玉壶”七个合篆成一“壶”状字镌刻于碑并立于亭中。园内还有三角亭、耸翠楼、碑廊等建筑。碑廊、芙蓉楼主楼是同时期修建的,廊内收藏刊刻有唐代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碑:宋代“四家”米芾的“西山书院”碑及山谷道人黄庭坚的“选宅”诗碑:宋末元初书画家赵孟頫的“前赤壁赋”字碑:岳飞的“墨庄”碑及元、明、清、民国文人墨客碑刻二百余方。穿过浓荫的笆蕉林,步入西园,在陈列馆正中陈列有一樽树根雕,上面雕刻有三十多个民间故事及一百多个人物、动物及精怪,是目前国内最大、故事最多、雕刻最精致的“三绝树根要雕”。馆内还悬挂有一口铸于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号称江南第一的大铁钟。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湖南黔城芙蓉楼列名其中。

上一篇:三字经的读后感

下一篇:东湖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