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背之年

时间:2024-08-24 02:51:11编辑:奇事君

鲐背之年下一句

鲐背之年下一句如下:这句话的后面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处:《论语·为政》解析: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扩展资料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解析: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概括。立身,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立业,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立家,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四十岁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对外,他明白了社会;对内,他明白了自己;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后面是:50岁知天命、60岁花甲、70岁古稀、80岁杖朝、90岁鲐背、100岁乐期颐。中国人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如二十:弱冠之年、三十: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之年、五十:知命之年、六十:花甲之年、七十:古稀之年、八十:杖朝之年、九十:鲐背之年、一百:期颐之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鲐背之年是什么意思

“鲐背之年”意思是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泛指老人高寿。鲐背比喻年老的人气色衰退,皮肤消瘦,背若鲐鱼。出自《尔雅·释诂》:“黄发、齯齿、鲐背、耇、老,寿也。”
该用法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另见于《愈膏肓疾赋》《东门行寄陈氏》等文。此外,辞书《尔雅·释诂》《扬子·方言》《说文解字》均对这一用法有所解释,尤其《释名·释长幼》一篇,明确指出,“九十曰鲐背”。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尔雅·释诂》曰:“鲐背,寿也。”意思是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我国古代对特定的年龄有这样的称谓:20岁为弱冠,30岁为而立,40岁为不惑,50岁为知天命,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岁为杖朝,90岁为鲐背,100岁为期颐。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以往中国人的概念里,人活到七十就算高寿了,但到了香港才发现,这里的人70岁还在踢足球,80岁还在登山,90岁还在游海呢。在香港的各类社团活动中,总能看到90多岁长者活跃的身影。鲐背之年简介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该用法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另见于《愈膏肓疾赋》《东门行寄陈氏》等文。此外,辞书《尔雅·释诂》《扬子·方言》《说文解字》均对这一用法有所解释,尤其《释名·释长幼》一篇,明确指出,九十曰鲐背。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

九十岁称鲐背,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在古时五十岁称为知非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八十岁称为耄耋之年或杖朝之年,九十岁称为鲐背之年,百岁称为期颐之年。“鲐背”出自于《尔雅·释诂》:鲐背,寿也。指的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鲐背的简介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鲐,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见于大多数暖流海区的小型鲭科鱼。身体呈纺锤形、背青蓝色,头顶浅黑色,生活在海中,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延展阅读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女孩的年龄称呼
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上一篇:经天纬地地图

下一篇:素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