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

时间:2024-08-23 18:58:54编辑:奇事君

关于知行合一|吴伯凡认知录

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们的天资差异其实并不大,而正是因为后天练习的不同,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巨大差异。 同一种“行”的次数越多,你在这方面的的专“知”就越深刻。这也是一种单点突破的原理。如果我们的资源有限,可以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个点上。在一个点上集中用力,要比在十个点上平均用力要好。 以前我认为”听过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说的真对!于是,我觉得自己过不好是道理的错,是道理没有用,都是些鸡汤。 现在我知道了,我只是“听”了道理,并没有真正达到“知”的一种状态。既然没有“知”,那就无从可“行”,也就无法过好这一生。所以并不是道理的问题,而是我这个人的问题,是我的认知的问题。 王阳明在格竹子失败后,提出了自己“致良知”学说。他认为“格物”只能在自己身心上下工夫,且每个人都能通过“知”与“行”的统一成为“圣人”。知道了一切的成功或失败在于自己,于是心中“便自有担当了”。 由此,我把吴伯凡老师的讲解联系到笑来老师的理论: 想到这里,我心中也有了就有了这样一个体系,依靠这个体系可以完成自我的进化,于是便有了“担当”自己人生的勇气和信心。 原来一直都是自己太蠢太笨,但自以为很聪明——以为一次两次的学习就获得了所谓的“知”。从逻辑上来讲,我可以达成我设定的任何目标,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但得有一个“长期”的理念和反复练习的笨蛋精神。 “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反复地练习,因此我觉得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的问题出在对“知”的理解太简单太肤浅,认为“知”就是一个对象,我们拿到了就是“知”。但其实“知”需要在“行”中在反复的“行”中获得。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之知行合一

20180520

知行合一1,建立神经元间的高带宽专线

只发生过一次,等于没有发生

所谓的认知是神经元之间建立的一个固定连接。

比如我们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刷各种信息,基本上都是无用功。其实一面之交的信息,没有任何意义。

带宽的规律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产生认知,一旦你激活了这个神经元,另外一个神经元马上就活跃起来。而且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次数越多,带宽就越大,固定性就越大。

那些瞬间能够把握本质、给出解决方案、完成解决问题的高手,正是形成了这种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高带宽的专线联系。

习惯与刻意练习

1、习惯的力量

习惯是一种高带宽的专线。

2、刻意练习的秘密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反复使某些神经元之间建立固定、高带宽。学习新的知识只是图短暂的快感,仿佛练习旧知识,才能成为高手。

知行合一2,你心之外没有世界

你的世界是你构建出来的

古今第一完人——王阳明——“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心无外物,你的心之外是没有世界的,世界是你构建出来的。感知的结果是你的感知系统、感知生产线的一个产品而已。

你听的特别荒唐的事情,往往不是因为那件事荒唐,可能是因为你的认知和那件事没有兼容性,导致你觉得荒唐。

你看到的世界的状态只反映了你心的状态

你对世界的看法并不一定是世界的状态,它只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你的状态。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改造世界,要跟这个世界相处,其方法就是改造你的心。

你的世界,你的命运都是你自己的产品

你是一切的根源

你是一切与你相关的东西的根源

执行合一3,同步:云的状态决定端的状态

无所不在的计算

同步:端的状态取决于云的状态,而云是一个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的存储和编辑中心,它始终决定着端的命运。

当新的端出现,或者说新的环境、事件出现的时候,云的状态会自动同步到新的端和新的世界。你无法在ipod端上修改信息,因为它是由icloud云决定的。

不同领域的同步

1、佛教的境由心生

人的外在世界,也就是所谓的境,是由心,这个存储和编辑机构同步出来的一种状态。

2、离婚基因

一个人很难跟别人进行持续的协同和合作,当冲突出现时,常以终止这个关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实际上,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上一篇:流行个性签名

下一篇:互联网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