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需要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清忠在很多年以前,由于工作过于忙碌导致健康发生了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中医的神妙深深吸引,促使他放下手边工作,全心钻研这个极为有趣的科学。那么这本书为什么叫《人体使用手册》呢?吴老师年轻时曾经在电脑设计部门工作,每次完成了产品设计,他是那个最后写使用手册的人。使用手册通常是设计者写给使用者看的书,而中医是从人体设计者的视角来观察人体的,人体有自我修复的机制,所以他也总结了这本《人体使用手册》。
01 灵丹妙药都在身体里
作者花了多年时间研究中医之后,发现各种慢性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错误的健康观念形成了错误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疾病的错误处理方式,导致人体的血气水平不断下降的结果。也就是说,大多数慢性疾病其实是用错误的方法使用人体所造成的。面对许多无法解决的慢性病,现代医学寄希望于发明新药物克服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恢复正确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疾病,使人的血气逐渐上升,让身体的修复和再生系统发挥作用,人类才能有机会克服慢性病。
02 早睡早起身体好
养生之道的根本,就是经常留一份血气能量给自己。中医将正常的能量称之为“血气”,备用能源称之为“火”。使用备用能源时,诊断维修系统几乎停止运行,人体没有不舒服的疾病症状,许多人误以为自己身体好,从来不生病,可以任意透支体力。也有些人,平常忙起来不生病,停下来休息就浑身不舒服。就是平常使用备用能源,休息下来,血气能量多了,诊断维修系统开始工作,人体会有不舒服的疾病症状。我们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的道理,但是很多人不重视,大家也不明白晚睡晚起有什么不好。人们应该建立起血气能量的观念,坚持早睡早起,就能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03 如何进行日常保养
血气能量是人体最需要的健康指标,而人体又是自然界的产物,那么必定有着简单的方法使血气能量上升。作者总结整理了一套简单的养生“一式三招”。
-敲胆经
-早睡早起
-按摩心包经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观念:少生气,保持肠胃的清洁。
书中对于以上保养方法都做了详细说明。
总结: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自己关注了重视了,注意保养,可以用得长久。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收获更多幸福的感觉!
2021年8月22日 上海
《人体使用手册》笔记
1、 血气
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由于血气能量可以用血液形式存于人体内,可以储存也可以透支。因此当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有一两天晚睡时,可以在其它的日子里早点睡,把不足的睡眠补回来
火:使用备用能源时,身体的主要现象是越晚精神越好,就是中医常说的“心火盛”或“肝火旺
阳虚:日常生产的血气不够,原因:长期晚睡、营养吸收不良;表现:易生病,过敏体质
阴虚:血气降至低于阳虚的下限,血气只够维持日常工作或活动的需要。人体日常产生的“血气”无法支应每天的透支,只好从人体原来储存的“火”中提取
阴虚火重:正在大量透支储存的能量(甲状腺亢进)
阴阳两虚:“能量用尽”,指的是在安全库存的范围内的低水平。人体的能量透支到了这个水平,会暂时停止能量的透支,使身体出现很容易疲倦的状态,强迫人体增加休息,这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措施。(糖尿病)
血气低的表现:
1. 嘴唇颜色渐渐转暗:改善睡眠习惯,血气上升,会从下嘴唇的内侧开始改变颜色,逐渐由内而外,当改变至嘴唇厚度的中间部位,可以从外部看到明显的里外颜色差异时,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整个下嘴唇颜色全变成淡红色时,则需一年以上的调养。
2. 牙龈颜色很深:开始调整生活习惯之后,约两周到一个月就会在牙龈靠近牙齿的部分出现一条很细的新肉痕迹,这部分的颜色接近粉红色,和原来的深色形成强烈的对比。随着调养时间的不断加长,淡红色的部分逐渐增加,两色中间形成一条很清楚的界线。牙龈的颜色如果很淡,表示这个人睡眠的时间够长,但时辰不对或吸收不良,血气仍然不足。正常的血色应该带点血红色。在血气增加的过程中,牙龈上的牙肉会愈长愈厚,露在外面的牙齿愈来愈短,牙肉会逐渐长到牙齿的缝隙中,这也是观察血气趋势的很好方法。所以说牙周病是血气下降的结果
3. 如果脸色红润,但是掌心也很红,则是肝气上冲造成的红。标准的手掌颜色应该掌心白、指尖红,这样的手掌表示这个人目前肝气不盛,脸上的红润就是真正的健康色
4. 手掌摸起来非常软的人:血气很低、血中蛋白很少的人,已经有一部分的肌肉被转化为糖用掉了
5. 手掌非常厚而且粗的人:血气必定很低,以致于手掌中堆积了许多垃圾,表面上的皮肤也久未换新,显然组织的再生能力也很弱
6. 血管不明显:血气很低的人,血液总量必定也不足,,到医院打针时,不容易找到血管,有时血管的部位甚至呈凹陷状。血脂很高的人,血管的颜色很深,糖尿病的人,血管看起来较粗,但没有弹性。随着血气的提高,血管会愈来愈饱满,颜色也会愈来愈淡,而且愈来愈有弹性
7. 白头发、皮肤干而且灰:胆功能必定不好,一有感冒迹象就立刻吃药,身体上的寒气根本无从宣泄,最容易长白头发
2、 经络
三焦经:主‘气’ 手臂外侧中心
心包经:血液运行 手臂内侧中心。按摩膀胱经的昆仑穴→心包经→任脉的膻中穴
心包积液的形成:主要是身体中出现了疾病,脾脏将主要能力用来和疾病对抗,就将运水的工作暂时搁置,心包中的废水就积了下来。由于人体多数的维修工作都在夜间睡眠时进行,因此,多数的积液情形会出现在早上,通常到下午就会退去。
心包积液的消除:按摩膀胱经的昆仑穴→心包经→任脉的膻中穴(解除心脏所受不必要的压迫,使心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物带走)
胆经: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囊则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人体吃进去的食物,有一部分是由胆汁的化学作用,分解成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因此,如果胆汁分泌不足,则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体吸收的物质就不够,当然也就不能提供人体造血所需的足够材料了。胆经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其中大腿外侧是最容易被寒气侵入的部位,也是胆经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由于寒气的积存会使这个部位的经络流动不通畅。敲胆经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可以使一些闭塞的经络因而畅通,特别是对于心包经的打通有很好的效果。心包经的通畅,可以强化心脏的能力,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运动需要消耗人体的能量,大量的体力消耗会使人产生疲倦感,进而增加睡眠的时间,改善睡眠的品质,增加了人体造血的时间,血气水平因而提高。不过,人体经过了一整天的体力消耗,到了晚上必定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可供运动。因此运动时身体必定是调动储存的肝火,加上运动的激发,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在夜间九、十点停止运动之后,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让这种亢奋状态消除,才可能入睡。由于肝火仍旺,这一夜的睡眠必定不安稳
3、 脏腑
脏腑相表里关系:
心(火)➡️ 小肠
肝(木)➡️ 胆
脾(土)➡️ 胃
肺(木) ➡️ 大肠
肾(水) ➡️ 膀胱
三焦胸腹 ➡️ 心包
污染血液(静脉)➡肝、肾:排毒,清洗➡肺:废气排出➡新鲜血液(动脉)
血液废物多:脏器排毒能力下降;脏器机能升高,清理彻底
器官问题:1.血气能量不足 2.穴位堵塞 3.经络堆积垃圾不通畅 4.器官问题
供血不足时:
废物清理系统:人越来越黑、斑点、胖
脾脏:对微小疾病不反应、不生病
肝脏:血液清洗频率减少,牙龈、嘴唇颜色变黑、肝硬化
肾脏:小便颜色清淡(尿毒症)
肺:供水障碍,脸色变黑、灰、干瘦
肌肉:转化为能量、糖分,糖尿病
新增血液(进入):
肌肉:全身酸痛
肺脏:驱赶寒气➡️感冒
肝脏:清理➡️肺热、小便发黄、类似肝病、血液中血脂 垃圾增多
肾:小便浑浊、蛋白尿
废物清理系统:
肝肾:血液过滤
肺:废气排放
大肠:排泄
皮肤:排汗、排热
心脏、脾、经络、血管:运输
血管系统:能量供应通道;废物清理输送
淋巴系统:检测疾病,指挥白血球分配
肝:中医里是有藏血的功能,而人体很虚弱时,肾脏也会萎缩,所谓的肾脏萎缩,也就是肾脏中的血液量减少了
胆:“发乃血之末”,营养供应不足,胆功能不好会造成白发。油性头发是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4、 病症分析
并不能通过验血(红血球浓度)来说明红血球总量的高低(是否贫血)
1、红血球总量=红血球浓度×血液总体积 ,血液总体积可变
2、水分吸收️➡️血清➡️红细红细胞浓度️➡️红细胞总量️❓
心火旺的原因:
1、夏季心火旺
2、冬季肾气不足,水不克火,心火上升
3、春季肝气上升,木生火,心火上升
胆经痛:当身体的能量足以排除寒气时,会使身体呈现肺热的状态,金克木,造成胆经痛。按尺泽穴(手臂外侧)按压1min,排泄肺热
扭伤(不断重复性的扭伤):该经络相应脏器早有问题,使经络弹性变差
寒气:低温环境时,原本正常的体液改变成为低热含量的体液,同时释放出热量,弥补因外界低温所流失的热量,减低人体失温的速度,这种变质的体液称为寒气。
寒气易侵入的经络:膀胱经、胃经、胆经(这个部位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
寒气从皮肤进入身体:
1、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个喷嚏就排出体外
2、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3、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
4、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
5、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
寒气侵入肺脏: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入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一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膀胱经的寒气排出:会出现整个肩背酸软或酸痛。由于膀胱经贯穿整个头部,因此,会出现后脑部位肿胀头痛或偏头痛的感觉,眉头附近的印堂部位会隐隐作痛,按摩耳后的风池穴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喉咙也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或咳嗽,这些都是膀胱经寒气排出时的症状。夏天中暑时也经常会有这种感觉,两种情形都是背后膀胱经阻塞的症状。排除膀胱经寒气出现不舒服症状时,最简单的应对方法是刮痧,由于背部是膀胱经主要的穴位所在,几乎整个背部的左右两侧都是膀胱经分布的部位。因此,只要在颈后、背部和前额刮痧,使经络通畅,刮完痧睡个觉,大概不舒适的感觉就不见了。然后出去晒个太阳,所谓晒太阳,在冬天可以直射,夏天就只要在树阴下光线较强的地方即可,通常是半个小时后症状就自然消除了。另外,喝杯桂圆红枣茶,再睡个好觉,也能将症状消除一部分。
身体前面经络的寒气排出:最典型的症状是鼻塞、打喷嚏、流鼻水,有时候还会出现水泻。这些症状和肺里寒气排出时相同,分辨的方法是用手触摸额头和鼻尖,再和脸部其它部位的温度相比较。如果额头的温度较低,则这些症状是身体前面经络中的寒气排出,如果是鼻尖的温度较低,则是肺里寒气的排出。经络中的寒气排除不会造成咳嗽也不容易出现发烧,肺里寒气排出时则很容易出现咳嗽和发烧。身体前面存放寒气的经络主要是胃经和大肠经。因此,在寒气排出的同时,肠胃也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最常出现的是胀气,有时也会出现不停地想吃零食的状况,但大便却不顺畅,直到大便顺畅时感冒也就快好了。和排除膀胱经的寒气相同,这时最好的策略是休养生息,让身体集中能量将寒气排出体外,可以适当地喝些桂圆红枣茶提升身体的能量,协助身体排除寒气
肺里寒气的排出:出现的咳嗽所呼出的气体,总是凉凉的。这种咳嗽应该视之为一种深度的呼吸,并不是疾病。是人体正常的功能,用来将深藏在肺脏深处的寒气排出去的手段
洁净的食物:防止细菌感染——唾液
常常拉肚子,大家都认为是抵抗力不好的现象,不常拉肚子,是肠胃好的现象,实际上却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这类肠胃细菌的感染,最大的问题是当人体失去抵抗力后,再受到感染时,身体不再抵抗就不会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完全没有感觉,可是细菌却在体内不断增长,这些细菌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血气能量。
人体使用手册中敲打胆经的四个穴位的名称是什么?
十一、足少阳胆经 少血多气
足少阳胆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不断地吸湿冷降变化。
1 瞳子髎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别名] 太阳,前关,后曲。
[穴义] 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穴内后冷降归地。
[名解]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
水气。髎,孔隙也。瞳子髎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
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
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瞳子髎
。
2)太阳。太,大也。阳,天部的阳气也。太阳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本穴为胆经第一
穴,位处头面的天部,而胆经气血所处为半表半里,胆经体内经脉无物外传本穴,穴内气血为
空虚之状,穴外的天部之气因而汇入本穴,本穴物质来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阳。
3)前关。前,与后相对,指人头面的前面部分,前为阴、后为阳,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之性
。关,关卡也。前关名意指穴内的寒湿水气被关卡于内,不得吸热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
4)后曲。后,与前相对,指人头面的后面部分,后为阳、前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阳热之性
。曲,隐秘也。后曲名意指穴内外散的阳热之气隐而不见。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汇
集而成,气血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而在穴内同时进行的吸热蒸发则如隐而不见,故名
后曲。
5)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由穴外汇集本穴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手太阳经上行外散的阳热之气、
手少阳经向外飘散的湿冷之气,故本穴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胆经下传于听会穴。
[功能作用] 降浊去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2 听会
[别名] 耳门,听呵,听诃,后关。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
1)听会。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
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
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听会(除上述解释之外另
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
外入内、从阳入阴。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
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
,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
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
,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3)听呵。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
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
4)后关。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
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 清降寒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3 上关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别名] 客主人,客主,太阳。
[穴义] 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
[名解]
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上关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
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
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上关。
2)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
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
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
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
3)太阳。太阳,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
4)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
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 颔厌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
[名解]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颔厌
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
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
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颔厌。
2)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
阳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于悬颅穴并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 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5 悬颅
[别名] 髓孔,髓中,米啮。
[穴义] 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显。
[名解]
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
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
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悬颅。
2)髓孔。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胆经天部的
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如悬颅名解,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其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
之雨如从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与髓孔同。
3)米啮。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啮,咬或缺口之意。米啮名
意指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化雨冷降,如不断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胆经下传悬厘穴。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6 悬厘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
[名解]
悬厘。悬,吊挂也。厘,治理也。悬厘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
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
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悬厘。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在本穴汇集的气血当中,既有手少阳的上行之气又有足阳明的下行之气
,故本穴为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循胆经下传曲鬓穴,小部分飘散于天之中部。
[功能作用] 降浊分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7 曲鬓 足太阳少阳之会。
[别名] 曲发。
[穴义] 胆经经所在此化雨而降。
[名解]
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
温热。曲鬓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
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曲鬓。
足太阳少阳之会。本穴虽为胆经之穴,但其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受膀胱经外散的寒湿之气而表
现为冷降收引,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化为地部经水。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8 率谷
[别名] 蟀谷,率骨,率角,蟀容。
[穴义] 胆经的阳热之气在此吸吸湿冷降。
[名解] 率谷。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
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率谷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后化为阳气而上
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
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率谷。蟀谷
、率骨、率角、率容名意与率谷同。其中,蟀通率,骨指穴内气血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性,角
指本穴位于耳角部位,容则指本穴容纳外部传入穴内的寒湿水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
[功能作用] 收降湿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9 天冲
[别名] 天衢。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胀散并冲于经穴之外的头之天部。
[名解]
1)天冲。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天冲名意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
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
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故名天冲。
2)天衢。天,天部气血也。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或树枝交错而出之貌,此指穴内气血向外
的输出状态。天衢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向天之各部传输。理同天冲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由穴内输向天之各部。
[功能作用] 益气补阳。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0 浮白
[穴义] 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
[名解] 浮,飘浮也。白,肺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湿云系。浮白名
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本穴物质为天冲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
后风气势弱缓行,散热吸湿后化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气,如同云气飘浮于天部,故名浮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头窍阴穴。
[功能作用] 清热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1 头窍阴
[别名] 窍阴,枕骨。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
[名解]
1)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
头窍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
,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
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为头窍阴。
2)枕骨。枕,睡眠时头部的最低点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肾主之水也,此指穴内气
血为润下特性的寒湿水气。枕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枕骨部位化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湿云
气。理同头窍阴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
[运行规律] 冷降并循胆经下传完骨穴。
[功能作用] 降浊去寒。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12 完骨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
[名解] 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完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
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
故名完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 由地部向颈项下部散流。
[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13 本神
[穴义] 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
[名解] 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
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本神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本穴
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
本神与百会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顶)。由于胆经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
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湿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纯为天部之气,且其运行为横向
下传阳白穴,故名本神。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 进一步吸湿冷降并下传阳白穴。
[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久留针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14 阳白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名解]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阳白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
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阳白
。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
,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
[运行规律] 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生气壮阳。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5 头临泣
[别名] 临池。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
[名解]
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
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头临泣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
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
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头临泣。临池名意与头
临泣同,池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降水云气,富含水液。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胆经上行目窗穴。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6 目窗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至荣、至宫。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
1)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目窗
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
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目窗。
2)至荣。至,最也、极也。荣,植物的茂盛之状,此指穴内的阳热风气充实饱满。至荣名意
指胆经气血在此为充实饱满之状。理同目窗名解。
3)至宫。至,最也、极也。宫,古代房屋的通称,又有屏障之意,此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
外之气。至宫名意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阳气。理同目窗名解。
4)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饱满的阳热风气,它一方面循胆经上行正营穴,另一方面则
上行并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一是循胆经上行正营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补气壮阳。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7 正营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名解]
1)正营。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正营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
气在此散热缩合并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
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
行变化的作用,故名正营。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随着穴内气血的收引变化,阳维
脉的气血亦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 吸湿冷降循胆经下传承灵穴。
[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8 承灵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
[名解]
1)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承灵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
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
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承灵。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吸湿冷降,阳维脉满溢之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
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冷降并交于脑空穴。
[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9 脑空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颞颥。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
[名解]
1)脑空。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脑空名意指胆经
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
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脑空。
2)颞颥。颞颥皆指颅骨之一,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其运行变化亦为润下特征的冷降变
化。理同脑空名解。
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为云化雨降,阳维脉的满溢阳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
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气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气下传风池穴。
[功能作用] 降浊分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20 风池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热府。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
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
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
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1 肩井 手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肩解,膊井。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名解]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
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
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
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
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
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
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
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
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
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
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2 渊腋
[别名] 泉液,涧渊。
[穴义] 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
[名解] 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
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
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泉液、涧
渊名意与渊腋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大部分经水由胸侧上部流落胸侧下部,小部分气化之气横传辄筋穴。
[功能作用] 排泄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导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 人体何以胸侧部位肌肉组织不够丰满?其原因就在于胆经渊腋穴的下行经水及脾
经大包穴的下行经水冲涮了地部的脾土物质之故。
23 辄筋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
[名解]
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
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
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
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
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冷降缩合由天部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收引寒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 日月 胆募。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名解]
1)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
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光明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
。神光名意指天部的冷收水气由此汇入穴内。本穴物质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
天之人部,天之上部的水湿因本穴气血的收引特性而汇入穴内,本穴气血如同来自神所处的天
之上部,故名神光。
3)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
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京门穴。
[功能作用] 收募胆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25 京门 肾募。
[别名] 气府,气俞。
[穴义] 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
1)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
的门户。京门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
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
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门。
2)气府。气,气态物也。府,府宅也。气府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理同京门名解。气
俞名意与气府同。
3)肾经募穴。本穴为天部寒冷水气的聚集与降落之处,降地后的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
地之地部,也就是交于肾经的体内经脉,本穴有募集肾经水液的作用,故为肾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及水气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的寒冷水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地部经水则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水湿,募集肾经水液。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多灸,热则水针或深补浅泻。
26 带脉 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义] 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
[名解]
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区域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
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
之腰带,故名带脉。
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运行规律与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处于直立或坐时,穴内经
水由维道穴出带脉并流向腿足下部;当人体躺卧时,穴内经水循带脉由躺卧的高位之处流向低
位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腹部流向腰部并由膀胱经将富余的经水经上、次、中、下此八髎穴
导入体内)。
[功能作用] 约束诸经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 《难经•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根据本段经文所言及上
面所作的穴位解析,我们知道带脉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经水。带脉的特征是“回身一周,如束带
然”,其功用则为“约束诸经”,那么带脉气血的回身一周其动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约束
诸经的呢?如果说,人体经脉的上、下方向行走路线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