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时间:2024-08-15 04:59:48编辑:奇事君

统计师考哪几科?附复习建议

统计师是我国近年来针对统计领域所推出的资格认证,因为设立的时间不长,了解它的人并不算多,那么统计师报考条件是什么?考哪几科?初级统计师报名条件在三个级别中,初级统计师报考门槛可是最低的,在学历方面,考生只需要具备高中或以上的学历要求,即可报名参加初级统计师考试。而对于尚未获得相应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在报名时需要出具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及所属学校所出具的毕业证明才能报考。统计师考试科目有哪些?关于统计师考试科目,不同级别考试其考试科目也有所不同,初级统计师考试科目具体包括了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中级统计师考试具体包括了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统计工作实务二个科目。高级统计师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了高级统计实务,因为高级统计师考试采取的是开卷考试,考生参加考试可携带辅导资料进行考场。统计师考试复习建议1、制定学习战略在拿到考纲以后,考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大纲上的内容,来为自己制定不同的学习备考的学习战略,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的内容,对于不理解的知识,需要多做相对应的习题,知道熟悉掌握为止。2、学会举一反三当考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透彻以后,那么教材的内容就不必太过于认真去看了,而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在做题当中能够学会举一反三,比如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猜出同类型的记到题目,摸索清楚出题老师的出套路和规律,大大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统计师考试科目

统计师考试科目如下:1、初级统计师2个科目,具体是:《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2、中级统计师2个科目,具体是:《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统计工作实务》。3、高级统计师2个科目,具体是:《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统计师,统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考试坚持客观、公正、规范的原则,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用书、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按照《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从1995年起统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国家统计局和人事部成立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负责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和考务工作,考试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人事司。国家统计局设立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编写暨命题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的编写和命题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国家统计局人事司负责。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负责北京地区考试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

2018年中级统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2018年中级统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1、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   A.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B.国情国力和社会发展情况   C.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情况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答案:D   2、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问卷调查   答案:A   【解析】这是抽样调查的概念。   3、《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中明确,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为()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独资企业 D.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答案:D   【解析】《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是从企业组织形式和财产组织方式的角度来反映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规定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实际类型为基础,将全部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16个中类,部分中类下又设若干小类。其中3个大类主要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4、了解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则调查单位为()   A. 所有规模以上每一个工业法人企业   B. 每个工业企业   C. 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   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答案:A   【解析】调查单位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需注意调查单位与调查对象的区别。   5、下列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A.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B.日本驻中国大使馆   C.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D.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   答案:B   【解析】根据常住单位的基本概念,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也称常住机构单位。两个理解点,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   6、关于中间投入的含义和计算原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间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B.它们是一次性的或短期的运用于生产过程   C.中间投入价值会随生产过程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   D.计算增加值时要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价值   答案:A   【解析】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注意概念的混淆)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本期一次性使用;增加值,是指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具有耐用性的货物被称为固定资产。   7、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亿元,总产出为15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的中间投入为()   A.2500亿元 B.400亿元 C.900亿元 D.500亿元   答案:D   【解析】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生产法核算方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此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产出已经,故由公式得到中间投入=总产出-增加值=1500-1000。通常,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投入的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故本题和固定资产折旧无关。   8、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进行核算的角度为()   A.货物和服务的生产   B.货物和服务的分配   C.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去向   D.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答案:C   【解析】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因此,核算的角度为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去向。   9、作为农业基础,在农业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是()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答案:A   【解析】种植业是指狭义的农业,通常指栽培农作物以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10、农业统计范围覆盖我国境内各种经济组织、各个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但不包括( )。   A.农业企业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   B.非农单位附属的农业生产活动   C.军委系统的农业生产活动   D.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D   【解析】农业统计范围覆盖我国境内各种经济组织、各个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非农行业单位附属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军委系统的农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业生产除外。

2017年中级统计师试题及答案分析

  本文“2017年中级统计师试题及答案分析”,跟着统计师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1.流动资产包括()

  A现金和存款

  B长期投资

  C应收及预付款

  D存货

  E递延税项

  【答案】ACD

  2.下列人员属于工业企业按工作岗位分组类别的有()

  A工人

  B工程技术人员

  C管理人员

  D学徒

  E服务人员

  【答案】ABCDE

  3.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的()

  A大修理B全部更新C改建D扩建E新建

  【答案】BCDE

  4.由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是()。

  A.消费

  B.生产

  C.教育

  D.分配

  【答案】B

  5.不在生产统计范围内的生产是()。

  A.家务劳动者

  B.自用性货物生产

  C.教育

  D.农产品

  【答案】A

  6.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是()

  A.消费品

  B.投资品

  C.最终产品

  D.中间产品

  【答案】D

  7.农业总产出通常采用()统计。

  A.工厂法

  B.产品法

  C.支出法

  D.投入法

  【答案】B

  8.某煤矿某年采掘了价值600万元的煤炭,全部出售给炼焦厂;炼焦厂使用该煤炭做原材料,炼成价值1700万元的焦炭,将其出售给钢铁厂;钢铁厂使用该焦炭做原料,生产出价值为3500万元的钢材,三个企业的总产出为()万元。

  A.5800

  B.5200

  C.2300

  D.1200

  【答案】A

  9.某钢铁厂购进1500万元的焦炭,炼出价值3000万元的钢材,其中消耗水电等100万元,则该钢铁厂的增加值为()万元。

  A.1500

  B.1600

  C.1400

  D.3100

  【答案】C

  10.能够反映生产单位对国民经济所做的净贡献的指标是()。

  A.总产出

  B.中间投入

  C.增加值

  D.总支出

  【答案】C


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汇总和综合,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成为可据以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的过程。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对调查来的资料首先进行审核;

(2) 按照统计目的要求进行分组或分类;

(3) 对各单位的指标进行汇总和必要的加工计算;

(4) 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

(5) 作好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工作。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分析基本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和随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估计和描述的方法。描述统计分为集中趋势分析、离中趋势分析、相关分析三大部分。集中趋势分析集中趋势分析主要靠平均数、中数、众数等统计指标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分析离中趋势分析主要靠全距、四分差、平均差、方差(协方差:用来度量两个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量)、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来研究数据的离中趋势。例如,我们想知道两个教学班的语文成绩中,哪个班级内的成绩分布更分散,就可以用两个班级的四分差或百分点来比较。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探讨数据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关联性。二、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假设检验可分为正态分布检验、正态总体均值分布检验、非参数检验三类。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检验包括三类:JB检验、KS检验、Lilliefors检验,用于检验样本是否来自于一个正态分布总体。正态总体均值分布检验正态总体均值分布检验考察系统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各样本均值之差应在随机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反之,如果不同样本的均值之差超过了允许的范围,这就说明除了随机误差之外,各均值之间还存在系统误差,使得各均值之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分为两种情况:T检验: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总体标准差未知的正态分布资料。它用T分布理论来推断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定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U检验:一般用于大样本的平均值差异性检验,基于样本来自正态总体的假设。它是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理论来推断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国外英文统计学大多采用Z检验。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仅应用样本观察值中一些非常直观的信息。适用情况包括:待分析数据不满足参数检验所要求的假定,因而无法应用参数检验;仅由一些等级构成的数据;所提的问题中并不包含参数;需要迅速得出结果时。它的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符号检验等。三、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将现象之间的关系大小与方向测定出来。相关关系的类型按照不同维度可分为:按相关程度划分:完全相关、不相关、不完全相关。按依存关系的表现形式划分: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按相关方向划分:正相关、负相关。按研究量划分:单相关、复相关。相关关系的测定方法包括:散点图、相关系数等。四、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按照变量的多少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多种回归: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一个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常用统计指标包括: 平均数、增减量、平均增减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实际统计分析中,一般利用软件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估计。非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非线性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很多包括对数曲线方程、反函数曲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三次曲线方程、复合曲线方程、幂函数曲线方程 、S形曲线方程等均为非线性回归方程。五、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使用条件包括:各样本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各总体方差相等。根据所分析的试验因素个数多少,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来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这里,由于仅研究单个因素。双因素方差分析用来分析两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两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六、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首先创建k个划分,k为要创建的划分个数。然后利用一个循环定位技术通过将对象从一个划分移到另一个划分来帮助改善划分质量。典型的划分方法包括:k-means、k-medoids、CLARA、CLARANS、FCM等。创建一个层次以分解给定的数据集,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分解)和自下而上(合并)两种操作方式。方法包括:BIRCH、cuRE、ROCK、CHEMALOEN等。基于密度的方法根据密度完成对象的聚类。方法包括:DBSCAN、OPTICS等。基于网格的方法先将对象空间划分为有限个单元以构成网格结构,然后利用网格结构完成聚类。方法包括:STING、CLIQUE等。基于模型的方法假设每个聚类的模型并发现适合相应模型的数据。方法包括:COBWEB、CLASSIT等。七、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得到的数列,也称为动态数列。时间序列的两个基本要素:现象所属的时间和反映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时间序列按排列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指一系列同类的总量指标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反映现象在各个时期上达到的绝对水平。又分为:时点序列和时期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指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时间序列,主要反映的是客观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发展过程。平均数时间序列指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指标数值依时间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主要反映的是客观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化过程。又可分为:静态平均数时间序列和动态平均数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分析模型,按影响因素可划分为:长期趋势的测定和分析方法: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季节变动的测定和分析方法:同期平均法、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循环变动的测定和分析方法:直接法和剩余法。

上一篇:妮可

下一篇:成本核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