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叶

时间:2024-08-12 22:36:15编辑:奇事君

湖北恩施四大名茶

湖北恩施四大名茶如下: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鹤峰茶、利川红茶。恩施玉露的知名度就很高了,也是恩施十大特产之一,在国内外的声誉都不错,口感香醇,沁人心脾,茶汤色嫩绿,而且历史很悠久,制作工艺精湛。2638936d79d8437b53c9034c3e75f55e.jpg"/>湖北亦是“茶圣”陆羽的故乡。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其出产的名茶众多,有鹤峰茶、来凤藤茶、利川红名茶、采花毛尖、武当道茶、邓村绿茶、保康松针、鹤峰翠泉茶、老君眉茶、峡州碧峰、竹溪龙峰茶等。如果你喜欢可以品尝一下。


湖北四大名茶是什么?

1、邓村绿茶邓村绿茶想必大家都喝过,这是湖北茶叶老品牌,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翠绿,气味芳香,滋味醇和因其品质独特,畅销武汉等省内外市场。2、恩施富硒茶湖北恩施是世界硒都,土壤中富含硒元素,恩施茶为天赐的富硒茶,深受茶人喜爱。而恩施富硒茶则以恩施玉露最为著名。产于著名的鄂西南武陵山茶区,绿林翠峰、伍家台绿针、恩施玉露、雾洞贡羽、极叶高山野茶是恩施富硒茶的佼佼者。3、水镜茗芽水镜茗芽产于湖北南漳县,其条索细圆挺直带毫,色泽翠绿,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齐整。1998年在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博览会上获最佳推荐产品奖,1999年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4、采花毛尖采花毛尖茶产自五峰县采花乡是"湖北名茶第一乡","楚天茶叶第一乡"由此得名。采花毛尖属于绿茶类,外形细秀匀直显露,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5、松峰茶松峰茶是特色传统名茶。由湖北茶农创制于明朝初年。产于湖北省赤壁市,属绿茶。松峰绿茶,其味独特,色泽碧绿,形如松峰,香味清高。松峰绿茶在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2年、1985年连续两年夺得部优产品称号。

恩施玉露三大名牌是什么?

一、亲稀源恩施玉露亲稀源是恩施亲稀源硒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公司,总部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二、极叶恩施玉露极叶是恩施极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品牌,极叶野茶园坐落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忠路镇胡家塘村这片古老的野茶林,据科学考证,茶树龄从100年~600年不等,这些古茶树嫩芽不仅香气浓郁,晒含量高,更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三、峡谷沙龙恩施玉露峡谷沙龙是恩施晨光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有恩施玉露第十一代制作技艺传承人蔡运松加盟。蔡运松曾与恩施玉露第十代制作技艺传承人杨胜伟教授采恩施大峡谷高山沙龙村茶树鲜叶,研制出“沙龙”茶,风靡茶界。口感划分恩施玉露按陈旧划分:可分为新鲜绿茶和陈旧绿茶。按季节分:可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按地域分:高山富硒绿茶和平地富硒绿茶。恩施玉露新鲜绿茶,滋味甘醇爽口;陈旧绿茶,味虽醇厚但不爽口。春茶味清香、清新爽口;夏茶茶汤青涩,味道多变,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茶味老道,比春茶较之醇厚,少了清新之气;秋茶味道较之前面两季稍平和,汤味微甜,香气淡。高山茶叶茶香更持久,而且含硒量更多,滋味浓厚;平地富硒茶滋味醇和。

恩施玉露什么牌子好 恩施玉露的主要成分

恩施玉露是恩施的一款茗茶,这款茶叶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那么,恩施玉露什么牌子好?恩施玉露怎么泡?
恩施玉露什么牌子好
恩施最有名的茶--恩施玉露(沿用唐代制茶工艺,蒸青绿茶,中国十大名茶)

恩施特有的茶--富硒茶(富含天然有机硒元素)

恩施当地好茶--花枝茶(康熙御饮,亲笔御赐“一品花枝”,天然有机)


恩施玉露主要成分
恩施玉露硒量适中,茶树鲜叶中的含硒量在0.03-4.1mg/kg,成茶中硒的含量在0.08-0.12mg/kg,各种茶类中绝大多数硒含量在0.1mg/kg以下。以整株茶树而言:硒含量老叶>嫩叶,老枝>嫩枝,果壳>种子,叶片>枝干,地上部>地下部。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该茶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汤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的人类消费要求。


恩施玉露冲泡方法
水温在80°左右,用煮沸过的水少许冲入茶杯以湿润茶叶,吸水后开始慢慢膨胀的茶芽,有如春笋破土,杨柳吐绿,润物细无声。悬壶高冲使细嫩的茶芽在杯中翻滚旋转,上下沉浮。在热水的冲泡下,茶芽舒展开来,慢慢沉降杯底,如雨下落,香气清爽。汤色明亮。细看养眼透亮的润泽,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品茶技巧
慢品玉露,滋味醇和,淡而有味,回味甘甜,品饮一杯恩施玉露,慢品沁人心脾的回味,嚼不烂摸不透舍不得的是玉露茶厚重的人文底蕴。

由于绿色色泽通透,为了方便观察茶叶的形态,茶水的色泽,一般选用透明圆筒玻璃杯,泡茶时,将少许茶叶置于杯中,将85-90的开水沿杯壁缓缓倒入杯中,切记不要直接浇到茶叶上面。半分钟后即可使用。


上一篇:优正

下一篇:张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