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的进化心理学

时间:2024-08-11 20:08:16编辑:奇事君

生猛的进化心理学

得到APP 每天听本书 --- 《生猛的进化心理学》

|关于作者
艾伦·米勒,日本北海道大学行为科学系社会心理学教授,研究主题涵盖犯罪与偏差行为、宗教、跨文化社会心理学;
金泽哲,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与研究方法高级讲师,是首位将进化心理学导入社会学领域的社会学家。

|关于本书
心理学有很多流派,有认知的、发展的、人格的、文化的⋯⋯作为一个外行读者,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流派里。有没有一个能道出心理学本源逻辑的流派?进化心理学就是这样一个流派,进化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的“元理论”。

《生猛的进化心理学》是翻译成中文的第一本普及性进化心理学的读物。它用进化心理学的全新视角解读了男性与女性的真相。

|本书主要观点
很多我们以为的社会问题,其实都是进化的问题,是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一、“热带草原法则”塑造了“直男癌”

二、社会问题的根源是进化问题
1.电视剧讲的是虚构的故事,可人们会为电视剧里的人物难过。进化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没有电视,所以我们的大脑中没有进化出自动区别“虚构人物”的功能,现代人继承了祖先的基因,看电视的时候做出和真人真事一样的反应。

三、进化心理学的几个推论
1.进化心理学认为,权贵阶层容易生儿子,因为人们总是尽量把自己最优良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因为财富、权力这些东西对男人的意义比对女人重要得多,所以权贵阶层生儿子对自己最有利。
2.漂亮夫妇更容易生女儿,因为漂亮夫妇的最优秀基因是美貌,美貌遗传给女孩更好,因为美貌对女孩的重要性远超过男人。
3.在石器时代,只有女人能确定孩子是亲生的,男人无法确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所以男人特别不能容忍妻子不忠,会把妻子看得很紧,并且很可能发生家庭暴力。老夫少妻更容易发生家庭暴力,这是为了保护对妻子的生育支配权。

|总结
不管是生理层面的自然反应,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都能在进化的意义上找到终极原因。人类走出热带草原之后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身体本能的进化速度,这成为人类大部分生理、心理问题的症结。

|本书金句
我们的原始祖先99.9%的进化都是在非洲大草原以及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完成的,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人类的身体适应的是远古环境,尽管我们生活在21世纪,但却拥有时期时代的大脑。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的身体无法适应最近一万年间出现的任何事物。环境变化得太快,而人类进化的速度太慢。
进化心理学指出,人类对理想对象的偏好和渴望是进化心理学深刻影响的结果。归根结底,你想要什么并不是问题的核心,而实现你的基因广泛传播的目标才是焦点所在。进化心理学同时也传递了另一个信息,即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政治、宗教、经济——最终都归结于性。


为什么漂亮的夫妇更容易生女儿——生猛的进化心理学

我认为对这个学科最恰当的评价是,“生猛”。分歧大概主要是两点。第一,传统社会科学认为人类是高级生命,是特殊的,人不是动物;而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跟动物没什么区别,“完全”平等。第二,传统 社会科学认为人的性格和思维模式主要是后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而进化心理学认为所谓“人性”,主要是比人这个物种长期进化遗传自 然选择适应的结果,小孩一生下来他/她的“人性”就已经定好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男女性格上的差异。女权主义者和传统社会科学认为之所以男女性格不同, 是因为社会约定俗成,小孩一直都受到教育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性别行事的结果。而进化心理学认为男女性格差异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环境的影响并不大。 进化心理学有个基本假设,称为“Savanna principle”。这个原理说,由于人类的进化速度非常慢(大约20多年一代,而且一次生育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相比之下果蝇的进化速度就快的多,每十 几天就是一代,而且一次能生好几百,所以研究进化的科学家都喜欢果蝇),而最近几千年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化极快,以至于人的进化没有跟上人的生活变化的步 伐。因此人的性格和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史前的水平,比如说石器时代。也就是说,要想理解为什么今天的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只要对比石器时代就 可以了。为什么男人都喜欢金发女郎?仅仅一句“因为好看”是解释不通的,因为男人并不都喜欢红发女郎,而且女人并不都喜欢金发男子。为什么是金发女郎?因为金发 表示年轻。金发女人的头发是十几岁的时候最“金”,过了一定年龄就不那么金了。史前没法查身份证,男人通过头发来判断女人的年龄。那些喜欢金发女郎的男人 获得了更年轻的配偶,其基因得以流传。类似例子是为什么男人喜欢胸大的女人。研究表明胸部大小跟女人的生育能力并没有明显关系,但结实的胸部象征恰好既成 熟又年轻。自然选择是个很有意思的机制。比如我们说男人“喜欢”年轻的女人,是因为年轻女人更能给他们生孩子,这个说法就好像男 人的“目的”就是生孩子一样。但实际上这种“目的”不一定是有意识的,很可能是无意识的。自然选择的机制决定,那些没有这种“无意识目的”的男人都被淘汰 了。一个特别有意思问题是男人为什么喜欢蓝眼睛的女人。这个问题困扰人们很长时间,为什么不是绿色或者别的颜色?直到大概几年以前才被一定程度上解决。答案 来自某个学进化心理学的女生的课程论文。当人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不管她/他是否意识到这种喜欢,她/他的瞳孔会放大。而瞳孔放大在蓝色眼睛中最 明显。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女人的眼睛颜色是蓝色,男人更容易观察这个女人看自己的时候是否瞳孔放大,从而判断她是否会给自己生个孩子。进化心理学认为所有两性差异都可以用生育能力的差异来解释。第一个差异是数量级上的差异。一个男人理论上可以有无数个孩子,而一个女人终其一生最多只能 有几十个孩子。这就决定了女人一定更重视家庭。这种“重视”可能是无意识的,还是那句话,那些不重视家庭的女人都被进化淘汰了。这个原理同时解释了为什么 男人更爱冒险,而女人怕冒险,因为对女人来说一旦这个男人不行,她的孩子未来的生存就有极大危险。第二个差异是女人一定知道自己的生孩子是自己的,但史前男人无法确定自己女人生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正所谓 “momma’s baby, daddy’s maybe”. 正是因为这个根本原因,导致男人特别不能容忍妻子的不忠。调查表明尽管男人在年龄变大以后其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但是在杀害自己妻子这方面却与年轻男人没什么区别。决定妻子被丈夫所杀概率的不是丈夫的年 龄,而是妻子本人的年龄:年轻的妻子更容易被杀,因为他们的丈夫更容易怀疑其有不忠行为。所以年轻的男人主要杀别的男人(减少获得女人比赛的竞争对手), 年老的男人主要杀他们年轻的妻子。写到这里我今天已经写不下去了。声明一点,以上观点全部来自进化心理学,并不代表我本人。进化心理学中最令我感到惊讶的事实是,漂亮的人更容易生女儿这件事居然是真的。统计表明出生婴儿的平均男女比例差不多是52%男孩,48%女孩,也就是说对应100个女孩差不多有104到107个(具体数字我也搞不清楚,取决于材料来源,可能是因为统计地区的差异)男孩。注意男孩 出生率高并不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事实,因为男人死亡率也高。一个男人如果能坚持活到70岁以上,会发现周围到处都是 available 的老太太。进化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尽量把自己最优良的基因传给下一代。根据这个假设,富人和有权势的人应该生更多男孩,因为这些东西对男人的意义比女人重要得多。事实上统计表明就是如此。我没找到具体数字,但有人对美国政界人物和德国富人的调查表明他们的确更多地生男孩。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基因显然更有利于男孩,而这一点是有数据支持的。调查表明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后代中,男孩和女孩的比率是 58% 对 42%,也就是说每140个男孩对应100个女孩。跟全体人类的平均数子相比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根据这个逻辑,漂亮夫妇容易生女儿就不足为奇了,因为美貌对女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男人。2006年的一个统计表明,漂亮夫妇生女孩的概率是56%,生男 孩的概率是44%,更容易生女孩。这个理论的一个推论是人类中女人必然越来越漂亮,事实上的确大家都同意女人通常比男人漂亮。说 到这里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鸟类中雄鸟比雌鸟漂亮。这也许是因为鸟类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种类?不管是什么种类,在是否发生性行为这个问题上绝对是雌性 (或者说女性)说了算,因为对雄性来说没什么成本肯定是多多益善,而雌性生育能力有限一定要谨慎小心。这就决定了雄性在求偶方面一定要比雌性付出更多努 力。既然雄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他就把所有能量用在吸引雌性上了。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一夫多妻。进化心理学认为一夫多妻是最自然的社会形态,女人为了下一代,宁可跟富人一夫多妻,也不愿意跟穷人一夫一妻。实际上几乎所有社会都是一夫多妻(欧洲古代的一夫多妻主要表现在情人和女奴)。但一夫一妻对男人有利。如果社会上最富有的25%的男人每人娶四个妻子,那么就意味着剩下75%的男人找不到妻子。缺乏女人是男人暴力犯罪的源泉。进化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有那么多穆斯林恐怖分子,并不是因为伊斯兰教义本身如何,而是因为这个宗教实行一夫多妻。绝大多数恐怖分子是单身男青年,一方面或者找 不到老婆,另一方面有人许诺死后上天堂有好多处女等着。所以实行一夫一妻并不是为了解放妇女,而是为了大多数男人的权益。为了社会的和平稳定,男人之间达 成协议平分女人资源,尽管这么做牺牲了部分女人的利益。这个问题遗传学给出了部分答案。科学家发现存在这么一个基因,它使得携带这个基因的人,不分男女,都比普通人更愿意与男人发生性行为。男同性恋无法把这 个基因传给下一代,但是他们的同胞姐妹也会携带这种基因。这样一来,男同性恋的姐妹就因为这个基因的缘故比其他女人更乐于性行为,从而更早,更多的生育。 她们多出平均值的后代个数平衡了男同性恋的损失,所以男同性恋的基因得以流传。但是这个理论不能解释女同性恋,因为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类似的女同性恋基因。注意,有人从族群整体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同性恋现象是一个族群整体控制人口的调节机制,我认为这种观点很有可能是错误的。我的理解是目前为止科学家的共识是不存在“族群整体进化论”。可见进化心理学显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社会,文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试图用进化心理学解释所有的东西。也许石器时代 的人的确不爱自己的父母?这样说来,中国古人对父母强调“孝”,对女人强调“止乎礼”,堪称是人类摆脱野蛮进入文明的第一步。不过显然,“发乎情”是本质 的,“止乎礼”可能是对“发乎情”函数的一阶修正。我觉得进化心理学相对其他学科有点独特的一点是它研究的对象是大多数。一般社 会科学喜欢研究“新”事物,喜欢特例。比如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而进化心理学研究沉默的大多数,研究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这是我们全面了解自身的一个出 发点。也许将来我们会对人类思维有一个分类,指出哪些是与生俱来的,哪些是一阶修正;哪些是“黑夜给的黑色眼睛”,哪些是“寻找来的光明”。最后我学以致用一下。我认为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生双胞胎的概率大大增加了。石器时代食物匮乏,如果一次生两个,很可能只有一个会活下来(生完一个再 生一个问题不大,因为先出生的可能已经长大了)。这就决定了双胞胎基因(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基因的话)在石器时代流传不广。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由于食物充 足,双胞胎的两个孩子都会活下来并且生育,双胞胎基因必将得到更广泛的流传,以至于最后双胞胎现象会越来越常见。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几千年以前的人口资料作 对比,这个假设无法得到检验。


生猛的进化心理学的[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艾伦·米勒,金泽哲艾伦·米勒:2003年去世,生前为日本北海道大学行为科学系社会心理学担任教授,曾在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超过25篇论文,研究主题涵盖犯罪与偏差行为、宗教、跨文化社会心理学;金泽哲: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与研究方法高级讲师,是首位将进化心理学导入社会学领域的社会学家,其关于进化心理学的著作已刊登在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的科学期刊中,其中也包括生物学,发表超过60篇论文,著作广受各国媒体瞩目。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如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幼时的我们在父母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明白一定要善良,要做个好人。直到长大以后,直到看见了某些幼时未曾得见的阴暗一角后,我们才慢慢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公平,也没有那么绝对,善恶或许根本不存在报应之说。因果轮回,在某些时候总是会一些负面消息直接证伪,此时深信不疑的庙宇也在瞬间倾塌,庙宇中供奉的心中的“神明”也变得黯淡无光。而那些屡见不鲜的负面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做好人,不敢做好事,好人好像真的不长命,“祸害”好像真的会遗千年。进化心理学:人类天性即“向善”,这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将做好事的行为以及善良从心理学视角来定义,即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行为也叫利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无明显好处的情况下,自愿做出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些行为。心理学界将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根据行为的目的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完全的利他行为,即我付出的一切,都是自愿的,不奢求任何回报,这一切都只是纯粹的助人。另一类是带有目的性的亲社会行为,如热心公益可以让自己的名声与形象在别人眼中更加正面,以博得他人喜欢,同时也会涉及到助人行为会带来的某些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嘉奖。不管是以各种原因为出发的亲社会行为都是一种需要对他人施加援助的行为。如果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来看,亲社会行为与善良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重要条件,孤立无援的人更容易命丧危机四伏的原始世界。

进化心理学是什么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幼时的我们在父母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明白一定要善良,要做个好人。
直到长大以后,直到看见了某些幼时未曾得见的阴暗一角后,我们才慢慢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公平,也没有那么绝对,善恶或许根本不存在报应之说。
因果轮回,在某些时候总是会一些负面消息直接证伪,此时深信不疑的庙宇也在瞬间倾塌,庙宇中供奉的心中的“神明”也变得黯淡无光。
而那些屡见不鲜的负面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做好人,不敢做好事,好人好像真的不长命,“祸害”好像真的会遗千年。
进化心理学:人类天性即“向善”,这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将做好事的行为以及善良从心理学视角来定义,即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行为也叫利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无明显好处的情况下,自愿做出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些行为。
心理学界将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根据行为的目的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完全的利他行为,即我付出的一切,都是自愿的,不奢求任何回报,这一切都只是纯粹的助人。
另一类是带有目的性的亲社会行为,如热心公益可以让自己的名声与形象在别人眼中更加正面,以博得他人喜欢,同时也会涉及到助人行为会带来的某些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嘉奖。
不管是以各种原因为出发的亲社会行为都是一种需要对他人施加援助的行为。如果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来看,亲社会行为与善良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重要条件,孤立无援的人更容易命丧危机四伏的原始世界。
因此,从人类进化伊始,就有着本能的求生欲,也正是这种本能的求生欲让他们明白只有互相依靠,才能有更高的存活率,从彼时起,人类便开始互帮互助。
那时候的善良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外界的危险,演变至今,我们骨子里的善良并没有完全消退,其实大部分人的天性依旧是向善的,互帮互助依旧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基因。
大部分人还是会为他人的痛苦经历而心生怜悯,我们还是会因为没有真正地帮助到他人而感到愧疚与自责。
消失的并不是善良,而是选择善良的勇气,对于邓老师来说,他的善良是伟岸的,也是悲壮的,让人无比怜惜的,在选择善良的那一刻,他或许明白自己所抗衡的力量远超自己。
权衡之下,他依旧奋力维护学生集体的利益,维护了人性的光辉。
不过他们的善良与天真好像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安稳的结局,无数人也因此而牺牲。但当一个人的生命已经超脱了肉体的限制时,他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终其一生,短短几十载,有的人湮灭在历史长河,有的人永远被镌刻在心中。
那些为救火而牺牲的凉山英雄,最小的也才18岁,那些饱受折磨痛苦死去的缉毒警察,生命永远定格在那天,或许也有人会想过,他们为之牺牲一切而守护的世界真的值得吗?
在他们眼中,其实早已经没有值得不值得,值得与否根本无法诠释他们心中的“神明”,也无法诠释他们眼中的世界,选择善良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超脱了生死的枷锁。


上一篇:厦门学校

下一篇:亿诺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