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当年和光绪皇帝西逃的时候,他们大概带了有多少人?
那一年,慈禧和光绪皇帝西逃时,大约带走了多少人?一路吃着什么?哪里居住?谈到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我们觉得很丢脸,因为那时西洋鬼子用的是热兵器,清末我们军队用的是冷兵器,所以落后就要挨打。于是,1900年8月14日,一群慈禧皇室成员闻风而逃,因为出发时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临时启程到了西安,咸丰皇帝认为西安是古代都城,又有富饶的土地,暂时居住在西安是最安全的地方。一天吃早饭,咸丰皇帝先走了一步,刚开始慈禧还不舍得离开,一颗炮弹就落在饭馆附近,震得饭馆掉了一地,当时吓得她立刻下令出发去西安找咸丰皇帝。动身时大约有1500人,其中有皇帝侄女、几个皇爷家的妃子、溥伦、溥伦,还有少数皇室成员,如李莲英、崔玉贵、小德张,还有太监宫女和马玉昆率领的1千多名护卫。一行的慈禧听到炮声,慌忙逃走,一路上可谓是狼狈不堪,那时又是雨季,常遭雨淋,受尽煎熬……。他们到达怀来县后,生活才有所改善,据说知县与王室有亲戚关系,因此知县让慈禧在那里休息几天,临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碎银做盘缠。沿途再也没有见过怀来知县对他们如此厚道的衙役,因此,他们常常晚上住在寺内,慈禧太后则住在寺内,其余的人则席地而卧。一到吃饭时间,就让太监们到村里去找些有营养的鸡蛋、小米等慈禧的食物,其他随从的主食是玉米、豇豆等。有时候,当路上又饿又渴的时候,他们就到庄稼地里嚼些玉米,大梁杆来充饥解渴…所以他们在去西安的路上,硬是顶着千辛万苦,顶着胜利的希望。
慈禧当年和光绪皇帝西逃时,生活是不是也过得非常拮据?
很难想象在封建王朝一个国家的皇帝竟然能抛弃京师而逃跑,但是这种奇观在大清国就出现了,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眼看着形势不对,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很多人觉得慈禧太后西逃期间应该小日子过得不错,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们逃跑的时候日子过的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好用,非常拮据,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仓皇出逃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带要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人是在逃难,所以面对八国联军兵临城下的现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小命能不能保住,所以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先让自己活着再说以后的事。正是由于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所以他们仓皇出逃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带,而且在逃难过程中带过多的东西,无疑是给自己增添负担。所以紫禁城里面很多好东西都留在了那里,便宜了八国联军。这次仓皇出逃是对满清政府的一次沉重打击,使他们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的姿态高高在上。有过逃荒经验的人都知道,人们在逃荒的时候需要轻装简从,而且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统治下的中国并不太平,所以他们不可能带上大量行李给自己增加负担。为了最快逃离北京,他们能留下的全都留下了,能抛弃的全都抛弃了。2、兵荒马乱的年代地方官员对接待并不积极有人觉得毕竟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不是一般人,地方官员在接待他们方面应该很积极,但实际情况是仓皇出逃的背景下,墙倒众人推,很多地方官员对接待工作并不积极。因为接待慈禧和光绪皇帝并不是一件好差事,按照清政府的标准,他们两人都是要吃满汉全席的,一顿饭下来多少银子都扔了。所以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地方官员对于接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并不感冒,他们巴不得这两人有多远走多远,所以根据史料的记载,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人在逃亡过程中过得并不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朝不保夕的惊恐生活。在我的家乡,曾经有一座慈禧行宫,就是慈禧在逃亡过程中住过的一间小庙,我自己去那里看过,尽管是文保单位,但是目前已经濒临坍塌,而且面积很小,无法想象,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曾经在这里住过。由此可见,在当时逃难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风光,相反他们非常害怕被发现。3、老百姓也不富裕想接待由心无力尽管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是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位太后和皇帝依然保持着应有的尊重,但是老百姓并不富裕,即使想接待他们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百姓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他们尽其所能来招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将家中仅有的鸡蛋煮熟作为干粮送给慈禧太后,所以在反映慈禧和光绪西逃的影视作品中,也有介绍这些事的影视片段有人认为这不可能,其实我觉得以中国老百姓一贯的淳朴民风而言,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大,普通老百姓中还是好人多。综合以上三点,我觉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逃难过程中,日子过得并不舒坦,用非常拮据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们还携带了很多侍卫这些侍卫都要吃喝,再加上皇上和太后的开支,每天的花费也不少,在逃难的过程中,他们很难保持在北京时的锦衣玉食,所以他们西逃的路上过的肯定是非常拮据,这是毫无疑问的。
慈禧太后上演古代人在囧途:一路逃一路吃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本来人在囧途,应该随遇而安,但是太后毕竟是太后!在西逃53天中,她却大把花钱,大口吃喝,遍尝了山西乡土特色,品尽了山西美食味道。从老百姓田间地头的玉米秆到聊以充饥的窝窝头小米粥;从普通农户家常菜肴到地方风味的特色小吃;从达官贵人的高档宴席到奢侈靡费的满汉全席,她深切地感受了一次超级吃货的最高境界,深度体察了一次山西各地的乡土美食滋味。在她亡命山西闻喜县的两天时间中,竟然花掉了20万两白银,相当于这个县三年钱粮赋税总和。真可谓是“日用斗金”!如此铺张靡费,不能不让人咂舌。 网络配图 一、人在囧途,以玉米糊糊和绿豆面条充饥。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打扮成一个老村妇的模样,只带了些散碎银子,混入流民逃出了紫禁城。在进入山西境内之前的半个月,可谓是颠沛流离,连慈禧本人也说“我已完全成一乡姥姥。”困顿窘迫到此,一碗小米粥,半个窝头便足以让这位整日锦衣玉食的皇太后心满意足。吃,满足生存所求,人生之大欲,需求之根本。当生存受到威胁时,什么都是浮云,填饱肚子最最要紧。西行这一路,这位被称为老佛爷的太后最开始的日子就是在先满足基本需求中奔波着。1900年8月30日三乘小轿抵达大同府天镇县,当时的銮驾也不过如此而已。天镇处于晋、冀、蒙三省的交界,也是河北进入山西的必经之路。慈禧一行人在一个叫慈云寺的寺庙休息了一晚,当时给慈禧准备的吃喝非常潦草,据说只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类的素粥。9月1日慈禧抵达大同阳高县的聚乐堡,借宿于村东路北的一深宅大院,即王官屯李家。此时,小米粥、窝头已经难以交代这位老佛爷了。李家给慈禧准备了本地特产绿豆面条,还配了山蘑、木耳、香草、黄花等野菜做的卤。可是这碗面还没进口,门外有人来闹事。当地几个后生上山采摘野菜时摔断了腿,来讨要医药费。原来,太监为了讨好慈禧,暗令当地行营,逼着村民们上山采集。慈禧一怒斩了这太监。第二天一早,慈禧不敢久留,吩咐立即启程。估计由于受了惊扰,那碗绿豆面条也没吃出个啥滋味,因此绿豆面条也没能受到太后夸赞,没能捞到什么知名度。 二、避忌讳将山西名菜“凤趴窝”改名“金凤卧雪”。 隔天,慈禧光绪一行便到了大同府,大同府的准备工作充分,物品供应也比较丰盛。当时大同府有名的酒楼就是明代已打出知名度的凤临阁,地方官员找来了凤临阁的名厨,做大同最有名的菜品给慈禧和光绪享用,其中有一道菜叫“凤趴窝”,是这家店的招牌菜。明朝末年开始在民间流传,其做法是将一只鸡经过烹制后放在大盘内,下面再放些油炸干粉条,旁边放10颗油炸煮鸡蛋和油炸豆腐。慈禧吃了这道菜后,忙问周围侍从菜名。侍从马上到门外向候着的官员打听,官员们寻思,慈禧太后此行名为西狩,其实还不就是逃跑啊?“凤趴窝”三字怕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个“金凤卧雪”的名字,让一个含落魄之意的菜名变得优雅起来。这道菜从此得名“金凤卧雪”。凤临阁的厨师还特地精心制作了9笼“百花烧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虾、蟹、牛、羊、猪、兔9种肉馅,烧麦上端制成牡丹、荷花、玫瑰、芍药、玉兰、月季、秋菊、杜鹃、梅花9种花形,如此精致的“百花烧麦”同样得到了慈禧的赞赏。直到此刻,慈禧及其一路奔波的朝廷官员和随从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摆脱了玉米糊糊果腹的窘境之后,慈禧的胃已经开始挑剔起来了。 网络配图 三、忻州中秋赏月,一餐品尝24道山西美食。 慈禧继续前行,沿途官府各地听闻消息后,纷纷派人送粮草、送礼物,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慈禧西逃恰逢阴历八月,原计划赶到太原过中秋,无奈雨季路难行,只能走在忻州过节了。虽然是在逃难途中,但皇家过节不能不讲究。慈禧太后在忻州下轿不久,就住进忻州贡院内。院子大而敞亮,四角扫得一干二净,贡院内瓜果飘香,锣鼓喧天,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慈禧的贴身侍女回忆:“过去一个多月有时吃得好,有时吃得差。这一餐,大小官员吃的是一路上最丰盛的:四个冷荤压桌,四个炒菜,四个小碗,四个中碗,四个大海,四个大盘,末后一大碗公汤,这桌菜叫‘四四到底’。”慈禧太后在金碧辉煌的雅座里由皇上和皇后侍膳,吃得比这更高级。晚饭后仍按着宫里的习惯,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在贡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插上供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慈禧太后一行因逃难在外,更加迷信,惟恐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中秋佳节更是如此。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个个争着参加。他们虔诚拜月,祈求上苍保佑说慈禧在忻州也仅仅休息了一日,不过在地方官敬献的贡品中,还是有一地方名吃脱颖而出。当时的州官许翰度敬上由麻会镇王凤龙师傅制作的瓦酥,慈禧食后赐名“龙凤瓦酥”。忻州的瓦酥也因此与皇家沾了边,此后名气日盛,成为一方名吃。 四、太原小店打尖,两小时就花掉了上万白银。 9月10日,阴历的八月十七,慈禧终于到了太原。在太原,巡抚衙门布置了慈禧和光绪的行宫,所用陈设器件,都是嘉庆年间给皇帝巡幸五台山准备的,当年没派上用场,这次招待慈禧正好用上。她的贴身宫女说,在太原大家都觉得像是在皇宫里一般。慈禧太后的饮食之奢侈是有名的,曾在慈禧身边任职的女官德龄,在她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一书中,对慈禧有下列评语:“皇太后的一生,可说是为‘吃’而生存的……”在太原,慈禧的饮食用度标准已经大幅提高。半月有余之后,慈禧一行继续前行,曾在太原小店打尖歇息,两个多小时就花掉了上万白银,那么这位太后住一晚的费用就更加高昂了:据记载,在徐沟的一晚,当地支用白银五万两。10月2日,慈禧一行进入了晋中祁县,受到了隆重接待,乔家更捧出了珍馐美味。据清人刘大鹏记载,当时晋商商号内部的饭菜水准相当高:“此间生意奢华太甚,凡诸客商,名曰便饭,其实山珍海错,巨鳖鲜鱼,诸美味也。习俗使然,并无以此为非者”。晋商的员工食堂标准已近奢华,面对当时最高统治者驾临,认为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自然会想方设法在这位太后的饮食上大做文章,标准高不算啥,关键是更注重精致程度。当年恰逢闰八月,慈禧到祁县时,适值第二个中秋节前后,乔家给慈禧奉上了一款名为“雪莲酥”的月饼。这款月饼是当时祁县著名的老字号糕点铺“是盛楼”烤制的。这家店制作的糕点鲜美精致,“雪莲酥”又是给乔家 *** 的,一般人享用不上。除了味道口感令人叫绝外,这款糕点如其名字一般,那叫个肌肤赛雪,莹润滑腻。不用吃,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慈禧这个在吃上很挑剔的美食家,也忍不住赞不绝口。慈禧太后到西安后,还特命人到乔家取“雪莲酥”供其尝用,并赐予随行的大臣、王爷、格格们品尝。之后,乔家每到中秋就派人赴京奉送“雪莲酥”。 网络配图 五、侯马迎驾摆出满汉全席,闻喜在两天花掉20万两白银。 当慈禧一行至侯马时,侯马地方官一个月之前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当地特招聘了80名厨子。日夜操作,精心配置,满汉全席108道菜,尽数保证供应。曲沃、闻喜等地也如法炮制。闻喜在两天内花掉20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县三年钱粮赋税总和。按照清朝的制度规定,各级官员的食宿供应标准须依照职位的高低分别执行。且不说太后、皇上的标准,只是王公大臣,每日就要供应“上八八”一席,包括八碟八碗鸡鸭鱼肉及山珍海味;中下级官员每日一席“中八八”,碗碟数目不变,质量稍逊“上八八”;就连随员护卫,也不能低于“下六六”标准,鸡鸭蔬菜皆不可缺。一个多月内,慈禧一行已经从吃窝头、青草,发展到了彻底地让山西晋南地区成为了标准的御膳房。如今,侯马当地还有“海底捞月”“蛟龙献宝”的地方名菜,都是由御膳房厨师传到民间的,也算是慈禧西行对山西地方名菜做出的一次贡献吧。慈禧这次出行,恰逢山西大旱,庞大的接待费用无疑对山西地方经济是雪上加霜。不过在饮食方面,却是顺利地完成了一次皇家与民间的亲密交流。紫禁城里的御厨们学会了做窝头、谷垒,皇家的满汉全席做法以及菜式也流落民间,丰富了三晋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