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时间:2024-08-10 08:56:43编辑:奇事君

如何评价郁达夫?

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创作风格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爱国”——是《故都的秋》的中心思想。《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扩展资料:创作背景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件,日本侵占了东北全境。中华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今北京),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的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触景伤情,写了《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这些,正是特定时代的社会风云在作者心灵上投下的阴影,在心里留下的隐痛。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浙江富阳人。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抗日时期文艺界抗敌御侮斗争中的翘楚,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民族解放殉难烈士”。郁达夫著有《达夫全集》共七卷、《日记九种》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都的秋

郁达夫代表作

郁达夫代表作有《沉沦》、《茑萝集》、《小说论》、《文艺论集》、《戏剧论》。1、《沉沦》《沉沦》讲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遭到日本人的歧视和压迫。他软弱的灵魂被极度的忧郁和痛苦折磨着,而青春期的性苦闷又无法解脱。他不甘沉沦,却又无力自拔,最后跳海自杀。2、《茑萝集》郁达夫的个人第二部小说集。集中包括《血泪》、《茑萝行》、《还乡记》三篇小说,以及《献纳之辞》、《自序》和《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三篇文字。3、《小说论》分6章,研究现代小说的性质、意义、产生、发展、目的等小说的基本理论,兼论小说的结构、人物、背景等创作问题。4、《文艺论集》收入文艺论文14篇,大部分写于1923—1925年,多数在《创造周报》上发表过。主要篇目有:《艺术与国家》、《文学上的阶级斗争》、《文学赏鉴上的偏爱价值》、《批评与道德》、《诗的意义》、《诗的内容》、《诗的外形》、《介绍一个文学的公式》等。5、《戏剧论》分六章讲述戏剧的一般概念、戏剧发展的径路、近代戏剧的发生、近代剧之开与分化、近代生活的内容、近代剧之形式及技巧。

上一篇:森碟与爷爷堆雪人

下一篇: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