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简介

时间:2024-08-05 10:14:47编辑:奇事君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 包拯简介

1、包拯是北宋的。

2、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

3、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4、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北宋名臣包拯简介,包拯是几品官

北宋名臣 包拯 简介, 包拯 是几品官    包拯 被后世人称为包青天,因其廉政清明,敢于为百姓伸冤,打抱不平,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包拯 出生于公元999年宋真宗执政的年代,在其28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后因父母因素, 包拯 一直遵从父母意见,没有违逆,直到双亲过世,守丧结束。 包拯 方才正式进朝为官,正式步入仕途。下面就是 包拯 资料简介以及 包拯 是几品官的相关资料介绍。    包拯 资料简介    包拯 考中进士后,被朝廷分配到建昌担任知县。后因父母老迈,便辞官归乡,在家侍奉双亲。直到双亲过世,守孝期满, 包拯 这才到吏部报道,去天长担任知县。为政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很快就做了知府、殿中丞等职位。   公元1043年, 包拯 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与朝中友人探讨过与契丹缴纳财务的国策。但因宋朝积弱,并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包拯 后来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就是我们俗说的开封府府尹。而我们对于 包拯 的认识,大多也是从中认知最多的。    包拯 在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因其为人刚正不阿,对不平之事十分厌恶,愿意摆平世间不平之事。所以许多的皇亲贵戚对他都十分的惧怕,且他平生不爱笑,所以民间都觉得让 包拯 笑比黄河水变清澈还要困难。按照从前的规矩来说,官署并不能直接接受民众递交的案件,而 包拯 担任开封府尹后,就开创了先例。   许多有不平之事的民众都纷纷递交状纸到官署,而 包拯 也乐意接受。所以就有许多贪官污吏霸占民田民房的事情抖露出来,被 包拯 狠狠打压一番。后来, 包拯 因功绩积累,升任为右司郎中,曾弹劾了两位三司使。这引起了 欧阳修 的嘲讽,为了避嫌, 包拯 躲避良久,才出来接受三司使的岗位,升任给事中。   公元1062年, 包拯 在枢密院办事时,突然病倒,短短数日就因救治无效去世。时年64岁的 包拯 ,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获赐谥号孝肃。    包拯 是几品官    包拯 画像   根据史实记载, 包拯 做的最大的官是从二品的三司使与枢密副使。三司使主责国内经济的规划、筹谋,枢密副使主责军事事务。可以说, 包拯 一句话就能影响当时的物价,一个提议就能影响军中将军的前途未来。   公元1062年, 包拯 死后被获赠为礼部尚书。在宋朝,尚书就是一品大员,权力极大,可惜是在死后获封。


包拯简介

包拯   中文名称: 包拯  又  名: 包待制 字希仁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999~1062   生平简介   包拯(999~1062),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历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知端州(今广东高要),有政绩,迁监察御史。仁宗朝号称北宋的太平盛世,实际上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已很严重,庆历新政失败以后,要求改革的呼声继续高涨,包拯是其中的一员。他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年老的官吏应强令致仕,以解决冗官问题;停止招募士兵,拣斥老弱,以解决冗兵问题,选将练兵,训练义勇以备边;抑制贵戚和宦官等的权利,轻徭薄赋,节省开支等。后曾出任东京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及知瀛、扬、庐等州和知江宁府等。   至和三年(1056),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当时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包拯,称呼他“包待制”,并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此前曾以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后权御史中丞,立朝刚严,数论斥权幸大臣,建言兴利除弊。又任三司使,迁枢密副使。嘉□七年(1062)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孝肃。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南宋和金已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剧中有大量的包公戏,后有小说《包公案》(《龙图公案》)流行。 包拯(包青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共2页,当前第1页 12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注:以上是摘自《北宋史》。 共2页,当前第2页 1 2


包拯是哪里人

庐州 合肥包青天(本名:包拯,又称:包龙图,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杰出清官代表。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不阿,其出任公职时,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爱乌纱只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他断案英明刚直,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如《包公案》等。1062年,包拯因患病逝世,终年64岁。他去世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尽悼,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是庐州合肥人。人物生平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包拯是哪里人?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 年)。包拯是北宋中期有名的政治家之一。和他同时代的欧阳修说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他在生前就博得了很好的名声,连乡村里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名字,人们尊称他为“包老”、“包公”。他死后,谥号“孝肃”,因为他担任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老百姓有叫他“包待制”、“包龙图”。包拯“生于草茅,蚤从宦学”。所谓草茅,是在村里、乡下的意思,说明他并非世家贵族,社会地位不高。所谓“蚤从宦学”,是说自己早年曾经跟随父亲在外游学。包拯从小就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受四处为官的父亲的影响,坚定了包拯走向仕途的信念,立志苦读,为大宋朝廷效劳。 1027 年 29 岁包拯考取进士,朝廷授他大理评事的职衔,派遣他担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但当时包拯的父母年事已高,不想其远去。包拯在“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支配下没有就职。后来朝廷又让包拯去和州做官,虽与家乡庐州相邻,父母仍不愿离开故土,包拯毅然放弃做官在家侍养父母“十年亡宦”,以孝闻乡里,包拯为专心服侍父母而辞官不做传为美谈。包拯为了亲自赡养父母而放弃十年为自己人生前途的奋斗,这确实令人敬佩。在父母相继去世后包拯才重登仕途。包拯除了众所周知的明察秋毫、严守孝道外,还是一个敢于谏诤之人。包拯的奏议中,有一半以上为具体的改革主张或除弊措施,有 55 篇指责了本朝人物,被指名道姓的腐败庸碌者竟有 64 人之多。他敢仗义直言,实话实说。包拯七弹酷吏王逵、弹劾庸碌无能的而依靠其身为贵妃的侄女而得到重用的张尧佐、弹劾为相七年而碌碌无为的宋庠都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

上一篇:数码宝贝第四部

下一篇:奥运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