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具体是怎么回事?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一场关于“史上最大政府救援计划”的激辩终于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28日凌晨敲定结果。美国政府将得到7000亿美元,用于收购深陷危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新的条款将使原救援计划变得更易于让公众接受,包括作为股东的政府(最终是纳税人)也将获得分红、华尔街金融高管薪酬水平受限制等。
美国东部时间28日凌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已就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总体上达成共识。
佩洛西在国会连夜就该计划进行讨论后于昨日凌晨对媒体说:“我们还需就计划的最后文本做更多的努力,但我认为已经达成了共识”。
布什政府提出的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在提交国会后引起了激烈的辩论,但面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包括佩洛西在内的重要国会议员都表示应在本周末就该计划达成一致。
美救援计划柳暗花明
白宫连续两日的闭门会议后,一场关于“史上最大政府救援计划”的激辩终于在当地时间9月28日凌晨敲定结果。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将得到他提出的7000亿美元,用于收购深陷危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在其他条款被加入原计划的情况下。
国会议员与政府达成一致的该方案书面正式版本,将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前公布——曾保证将在下周一前拿出解决方案的总统布什和其他几位国会关键人物总算没有食言。
据当地媒体报道,比原计划增加的内容可能包括:政府在收购不良资产的同时获得被援公司股权——政府将不仅限于作为不良资产的接盘人,还可能成为部分被援公司的股东。此条款是为“公平起见”——政府救援计划的最终出款人是美国1亿多纳税人,救援对象却是华尔街那些由于自身经营不善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因此救援计划应使纳税人也有机会从中获利。将来那些被援公司状况改善后,作为股东的政府(最终是纳税人)也将获得分红。
另一事关“公平”的附加条款是对华尔街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水平施以上限。
此外,原计划中授予财政部的“绝对”权力也受到了约束。国会可能将任命一个专家组对财政部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且财政部并在决定聘请协助执行该计划的公司时需遵循“利益冲突”原则,从而避免利益相关者从中渔利。
经济学家仍各执一词
对于这份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能否挽救金融危机,经济学家依然各执一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撰文反对美国的救援计划。他说,美国的金融系统存在四个根本性的问题,保尔森的援救计划只解决了一个。首先,金融机构拥有大量自己制造的“有毒”产品,由于不信任这些产品的价值,他们之间无法相互借贷,保尔森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风险转嫁给广大纳税人。第二,银行系统本身存在问题,他们把钱借给那些无力偿还的人,没有一个金融方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第三,美国高涨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专家们认为房价还会下落,在这个情况改善之前,救援计划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四个问题是信任缺失。令人遗憾的是,整个金融危机的演变使这种信任鸿沟更加巨大。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回顾了美国历史上两次大的金融救助行动。他说,算上之前的一系列政府救助方案,美国联邦赤字规模可能将增加1.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将占美国GDP的总额70%,这将直接导致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和长期利率上升。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如何实施将面临新的问题,包括以何种价格购买银行系统的坏账以及纳税人和金融企业如何分摊风险等等。它可能稳定信贷市场,但由于金融系统遭受巨大损失,很多金融机构需要重新筹措资本,因此金融市场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新闻背景
7000亿金融援助计划的来由
9月19日,为应对由次贷金融危机而来的越演越烈的金融风暴?熏美国政府要求国会批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以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当日?熏在白宫,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经济方面的讲话说,为了结束目前这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联邦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不仅有正当理由,而且必要。
根据该救援方案?熏美政府拟动用7000亿美元,购入“不流动”按揭证券,并将国债法定上限提升至11.3万亿美元,从而成为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最大型的救市方案,有专家估计救市成本更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美国总统布什表示,“我认为这个进取的做法对美国家庭造成的代价,相比其他方案下远低”。纳税人虽承担巨额金钱,但总比大规模失业、退休金尽失为好。
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具体是怎么回事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一场关于“史上最大政府救援计划”的激辩终于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28日凌晨敲定结果。美国政府将得到7000亿美元,用于收购深陷危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新的条款将使原救援计划变得更易于让公众接受,包括作为股东的政府(最终是纳税人)也将获得分红、华尔街金融高管薪酬水平受限制等。
美国东部时间28日凌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已就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总体上达成共识。
佩洛西在国会连夜就该计划进行讨论后于昨日凌晨对媒体说:“我们还需就计划的最后文本做更多的努力,但我认为已经达成了共识”。
布什政府提出的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在提交国会后引起了激烈的辩论,但面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包括佩洛西在内的重要国会议员都表示应在本周末就该计划达成一致。
美救援计划柳暗花明
白宫连续两日的闭门会议后,一场关于“史上最大政府救援计划”的激辩终于在当地时间9月28日凌晨敲定结果。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将得到他提出的7000亿美元,用于收购深陷危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在其他条款被加入原计划的情况下。
国会议员与政府达成一致的该方案书面正式版本,将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前公布——曾保证将在下周一前拿出解决方案的总统布什和其他几位国会关键人物总算没有食言。
据当地媒体报道,比原计划增加的内容可能包括:政府在收购不良资产的同时获得被援公司股权——政府将不仅限于作为不良资产的接盘人,还可能成为部分被援公司的股东。此条款是为“公平起见”——政府救援计划的最终出款人是美国1亿多纳税人,救援对象却是华尔街那些由于自身经营不善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因此救援计划应使纳税人也有机会从中获利。将来那些被援公司状况改善后,作为股东的政府(最终是纳税人)也将获得分红。
另一事关“公平”的附加条款是对华尔街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水平施以上限。
此外,原计划中授予财政部的“绝对”权力也受到了约束。国会可能将任命一个专家组对财政部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且财政部并在决定聘请协助执行该计划的公司时需遵循“利益冲突”原则,从而避免利益相关者从中渔利。
经济学家仍各执一词
对于这份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能否挽救金融危机,经济学家依然各执一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撰文反对美国的救援计划。他说,美国的金融系统存在四个根本性的问题,保尔森的援救计划只解决了一个。首先,金融机构拥有大量自己制造的“有毒”产品,由于不信任这些产品的价值,他们之间无法相互借贷,保尔森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风险转嫁给广大纳税人。第二,银行系统本身存在问题,他们把钱借给那些无力偿还的人,没有一个金融方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第三,美国高涨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专家们认为房价还会下落,在这个情况改善之前,救援计划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四个问题是信任缺失。令人遗憾的是,整个金融危机的演变使这种信任鸿沟更加巨大。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回顾了美国历史上两次大的金融救助行动。他说,算上之前的一系列政府救助方案,美国联邦赤字规模可能将增加1.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将占美国GDP的总额70%,这将直接导致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和长期利率上升。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如何实施将面临新的问题,包括以何种价格购买银行系统的坏账以及纳税人和金融企业如何分摊风险等等。它可能稳定信贷市场,但由于金融系统遭受巨大损失,很多金融机构需要重新筹措资本,因此金融市场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新闻背景
7000亿金融援助计划的来由
9月19日,为应对由次贷金融危机而来的越演越烈的金融风暴?熏美国政府要求国会批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以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当日?熏在白宫,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经济方面的讲话说,为了结束目前这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联邦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不仅有正当理由,而且必要。
根据该救援方案?熏美政府拟动用7000亿美元,购入“不流动”按揭证券,并将国债法定上限提升至11.3万亿美元,从而成为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最大型的救市方案,有专家估计救市成本更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美国总统布什表示,“我认为这个进取的做法对美国家庭造成的代价,相比其他方案下远低”。纳税人虽承担巨额金钱,但总比大规模失业、退休金尽失为好。
4万亿救市是哪一年?
4万亿救市是2008年。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简称4万亿救市。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不仅对中国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美林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蒂莫西·邦德认为,中国的救市计划堪比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在1929年的危机之后,罗斯福颁布实行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而中国实施了“4万亿救市计划”金融风暴:在全球金融风暴下,我国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第三季度起,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加速下滑的局面。截至2008年10月,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增长的,到了11月和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开始表现为负增长。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可以看出,9月份发生的金融风暴,到11月份开始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实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