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乾盛世中,为何只有雍正时期国库收入是稳定上升的?
有全面的资料显示,康熙去世的时候清朝的国库存银还不满800万两。康熙比较穷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康熙继位的时清朝刚入主中原,对于中原的统治还并不算稳固,当时满清政府与汉人的统治一般都是通过高压的屠杀、收买汉人的一些军阀、乡绅阶级使其臣服,通过金字塔的管理模式达到对汉人统治的一个效果。当年清朝采用如此的一个政策自然使得清朝税收来源相对匮乏一点。除此之外,满清政府为了收服江浙沪地带的乡绅阶级,清政府承诺乡绅阶级可以减免赋税,只要是基础百姓交税就行了,但是前提就是必须得拥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乡绅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也就自愿臣服于清王朝,并且帮助清王朝压制农民的反抗,如此政策确实可以满清政府减免一部分统治压力。不过同时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最富裕的江浙沪地带收上来的税收却少得可怜,甚至不如一些贫困的农业地区。江浙沪地区又是历代中原王朝的一个重要税收之地,清王朝失去了这份经济来源,变得相对穷困也就不难理解了。除了收买乡绅阶级之外,清王朝还收买了大量的汉人军阀比如吴三桂等人。虽然当时吴三桂表面上臣服于清王朝,但他手里毕竟掌握着大量的军队。所以满清建立之初根本没有实力消灭这些人,只能给他们画个地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封国内做自己的小皇帝。先按照当地相关约定,藩王们必须每年按时向清王朝上税,上税更多的是一些象征意义,真正交上去的并没有多少。清王朝出于一种礼尚往来的态度,各路藩王进贡的时候还要适回赠一些礼物,因此清王朝从这些藩属国可能不但赚不到钱,甚至还会赔钱。虽然后来康熙平定三藩,不过连年的战争也导致清朝国库出现了负数。清朝全面削藩之后又必须对这些藩王地区实行军事管控,同时还要通过减税免税的方式收买百姓,因此清王朝在统治这些地方的时候是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在康熙晚年的时候,有很多康熙的肱骨之臣也开始出现了贪污行为,康熙看在当年他们帮助满清皇室打天下有功的份上不好意思出手收拾他们。腐败的制度加上国家拮据的税收政策,康熙时期比较穷就可以理解了。雍正上位之后首先重点治理了官场的贪腐现象,改变了清王朝的税收结构,恢复了对乡绅阶级的征税。因此在雍正上位之后没多久清王朝的税收明显翻了好几倍,而且有连年增加的趋势。而雍正又是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所以在他执政的11年里清朝实力有明显增高。在雍正做皇帝期间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花钱的地方也就相对少一点,因此雍正暴毙之后清王朝的国库几乎翻了10倍,有资料显示国库存银达7000万之多,而这里所说的3000多万应该没包括一些地方性的财政储备。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清王朝经过康熙和雍正两朝的治理,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所以历史上也就有了康乾盛世这个说法。乾隆刚当皇帝的前几年还是挺勤于政务,每日效仿自己的父亲工作到深夜。后来才能发现就算自己不用那么费心的工作,国库的税收仍是每年持续曾多,边疆也相对稳定。于是乾隆便开始沉迷于诗词歌赋,并一心投入到了诗词创作之中。由于乾隆在位时期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便开始大兴文字狱残害基层百姓。因为乾隆时期国库比较充盈,所以也让乾隆养成了一个奢侈的消费习惯,比如乾隆在位的时候曾经效仿自己的爷爷康熙6次到江南地区考察民风民俗,总结治理国家政策。但是乾隆南巡和康熙根本不是一种性质。当年康熙下江南期间一切从简,其目的就是为了考察民风民俗,而乾隆则更多的为了是个人的享受,每一次出行的时候都花费重大,跟随之人有数万人之多。乾隆还要求沿途的官员必须要搭好戏台设置好大型的接待场地休息。由于地方官府根本无法承受起如此大的消耗,官员们只能从百姓那里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沿途的百姓流离失所,为后来的白莲教起义打下了一个群众基础。在乾隆晚年的时候因为太过于奢侈,国库中属于皇帝的消费专款完全不够他用。当时乾隆为了有零花钱,更是想出了一个极其腐败的“议罪银”制度,将自己加入到了整个国家的贪污秩序之中,从而导致乾隆晚年官场贪污风气盛行,并且造就了和珅这样的大贪官。在乾隆年间还爆发了大小金山之战,以及中缅战争,这些战争也都消耗了国库大量的银两。不过清朝经过康熙和雍正的治理税收稳定充足,所以在乾隆退位的时候国库中仍有将近7,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在乾隆统治的60年时间里,国库既没增也没涨。不过在乾隆退位做太上皇的三年里爆发了庞大的白莲教起义。而清王朝为了镇压白莲教用了9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银两。等到白莲教被镇压之后,清朝国库几乎出现了亏空,从此清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正是因为国库亏空,嘉庆才会在乾隆去世之后抄了和珅的家,缓解了清王朝的经济危机。
都说“康乾盛世” 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
康熙的功绩,我不在此过多的介绍了,这些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大家都说“康乾盛世”,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呢? 1、康熙一直在打仗,像是平定三藩,收复tw,对葛尔丹,还有对沙皇俄国,不排除还有一些对于反清复明的镇压所耗费的钱。连年战乱相当费钱,比如说我们一直说汉武帝是个好皇帝,可是他在位的时候其实挺穷的,因为一直对匈奴打仗,这个看他的陵墓就能看出来(汉朝好像是把国家收入百分之多少来修皇陵,而汉武帝的皇陵比他爹的小很多。) 2、康熙时期治河也花了不少银子。当时不仅黄河,还治理了N条。工程之大不亚于现在的三峡大坝、青藏铁路、沪杭高铁。。。。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兴修水利之一。 3、反正什么时候都有腐败的贪官污吏,吞了不少钱。康熙末期争夺皇位闹的很厉害,康熙注意力不在那,所以可能也放松了对贪官得打击力度。况且个人认为,康熙那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在古人的范围内),多少也是有点力不从心。 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最后总结如下: 第一、战事频发,所耗无度; 第二、吏治混乱,官员贪腐; 第三、人口增加,田亩不足; 第四、明朝宗室,无力奉养; 第五、满族渐多,费糜日重; 第六、分配不均,税法不健; 第七、地方耗羡,恶性加派; 第八、地主身贵,贫民位卑. 虽然康熙日子过的紧巴了点,但为雍正和乾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说的教科书一点,毕竟那个时候处于封建时代末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归是不发达,所以也是造成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一方面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