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约瑟夫·华伦·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1883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他曾到驻菲律宾的美国军队中服役,并于1911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20年至1923年,他作为美国陆军驻华语言教官再次来到中国,中间被红十字国际赈济委员会借调出去,到山西担任筑路工程师,接触到了中国的底层社会和民众。1926年至1929年,史迪威第三次来到中国,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职。1935年至1939年,他作为美国大使馆武官在中国长期工作,曾到中国的很多地方考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史迪威是个典型的美国人,做事认真,讲求平等,待人真诚却也要求严格,说话坦诚却也尖酸刻薄,在美国时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酸醋乔”。那是1929年,史迪威回到美国,担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科主任。有一次,他对一些学员在野战训练中的表现给予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一个军官学员回到营地后画了一幅史迪威的漫画像,画里面严厉的史迪威从一个醋瓶子里冒了出来,瓶子上的标签是三个X,表示醋的浓度很高。“酸醋乔”的说法很快流传出去。不过,史迪威并不反感这个称呼,反而把这个漫画拍成照片分送自己的朋友。在本宁堡,“酸醋乔”的军事素养和才干还是受到了一个人的极高评价,此人便是马歇尔,他当时主持本宁堡步兵学校的教学工作,在1939年出任了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对史迪威的评价是:“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均可胜任任何指挥职务。”正是因为受到了马歇尔的赏识并熟悉中国国情,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不久,史迪威再次被派往中国,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晋升美军中将军衔。1942年3月初,史迪威来到中国,和蒋介石以及中国军队合作,履行他被赋予的使命。见过蒋介石之后,史迪威受命指挥中国远征军进行第一次入缅作战,他和蒋介石等人的冲突也随之出现了。3月下旬,因为在缅甸的英国军队一路败退,中国远征军的精锐部队第5军第200师在缅甸东吁遭到日军优势兵力的围攻,整整坚守了12天,有被日军歼灭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史迪威要求第200师坚守东吁,然后发动反攻,而中国远征军代理总指挥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达了突围的命令。无疑,杜聿明的决定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史迪威大怒,他会晤了蒋介石,还发了脾气。最后,蒋介石承诺给予史迪威实实在在的指挥权。不过,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蒋、史二人产生龃龉。4月15日,蒋介石给史迪威发去电报,命令他给每个班的士兵发一个西瓜。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最高统帅对战场上官兵的关心和体恤,是值得称道的;而在史迪威看来,这分明是对他指挥权的干涉,使他对蒋介石的蔑视无以复加,而这件事也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愤怒。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远征军伤亡惨重、退出缅甸告终。1942年5月初,史迪威没有乘坐飞机离去,而是率领着身边的一行人徒步离开缅甸,前往印度。检讨此次作战失败的原因,史迪威认为蒋介石干涉过多、中国将领不听指挥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而蒋介石认为战败主因是对史迪威让步过多,“缅甸战事失败之主因,是在作战方针为人转移,不能自主,而为情势所趋,不得不对美国有所迁就,然牺牲价值亦颇大矣。”因为要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中美需要密切合作,所以蒋介石、史迪威仍要打交道,尽管已经互生恶感。1943年6月18日,史迪威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在回国愉快了一阵之后又一次踏上了粪堆……回来后发现蒋仍同以前一样——一条贪婪、偏执、忘恩负义的小响尾蛇。此人在宜昌事件中一片惊慌。他极为紧张,甚至将茶壶和花瓶摔到来访者身上。”1944年下半年,中美双方的冲突变得异常尖锐、强烈,其导火索是日军在中国大陆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国民党军队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在美国方面看来,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无法阻止日军达成其在中国的目标,“整个亚洲岌岌可危”。9月18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以异常严厉的语气要求他“立即让史迪威将军不受限制地指挥你所有的部队”。史迪威亲自把这份电报交给了蒋介石,他原以为蒋介石会接受罗斯福的命令,想不到蒋介石反而给了史迪威致命的一击。9月25日,蒋介石通过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交给了罗斯福一封信,婉拒了罗斯福的要求,并在信上说:“是史迪威将军没有和我合作的诚意”,要求把史迪威从中国战区调走。毫无疑问,美国不可能因为史迪威个人而失去中国,罗斯福总统最终同意召回史迪威,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务由魏德迈继任。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书籍
《滇缅公路》(韦伯斯特)
《血线——滇缅公路纪实》(白山)
《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印纪实》(方知今)
《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孙克刚)
《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杨文虎主编)
《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彭荆风)
《大国之魂——中国远征军滇缅征战纪实》(邓贤)
《魂兮归来——随中国远征军赴印缅抗战手记》(王亚腾)
《驼峰航线》(刘小童)
《中国远征军女兵缅甸蒙难记》(革非)
《缅甸之战——随孙立人刘放吾将军远征纪实》(戴广德)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杜聿明)
《我所亲历的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文闻主编)
《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实录》(友谊出版社/凤凰卫视编)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其中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追赠)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推荐几本关于中国远征军历史纪实的书籍?
中国远征军.上册/下册.罗学蓬,
舒莺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4
中国远征军.上册/下册.方知今著.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9
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1945~2005.彭荆风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8
血战滇缅印: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实:1942-1945.
方知今著.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7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纪实:1941-1945.
戴孝庆,罗洪彰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松山战役的日军指挥官是谁?军事才能如何?
松山位于云南西部边陲,龙陵县腊勐镇境内,东临怒江,地势险要,是著名的滇缅公路咽喉要塞,被军事专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松山大战遗址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遗址之一,景区曾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景区也对研究和再现滇西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祈愿和平发挥着重要作用。1939年年底,中国军队第5军在杜聿明将军的指挥下打响了反击昆仑关的战役,而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第5军的对手就是日军第5师团。经过激战,第5军将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主力部队4000多人歼灭,日军损失惨重。值得一提的是,在参加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的中国军队各个步兵师当中,有一个师的番号相当特殊,这个师就是荣誉第1师,师长为日后升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军长的郑洞国将军。在抗战期间,龙陵境内还涌现了以朱家锡、常绍群为代表的热血青年,组建龙潞游击队长期冒险深入敌后展开斗争;同时在龙陵境内的潞江土司地,活跃着数支以当地各族青年为骨干的民众自卫队,他们在当地土司头人线光天等人的支持带领下,经常据险伏击下乡抢掠的日军。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故事在滇西抗战中意义深刻且震撼人心,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景区将结合此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创建,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每争夺一个阵地,荣誉第1师的官兵都要和日军反复拼杀。日军指挥官中村正雄在临终前高度评价包括荣誉第1师在内的第5军官兵:日本陆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被称为钢军,原因是日本人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碰到了一只比俄国人更顽强的军队。
松山战役总指挥谁?
第8军副军长李弥、第103师师长熊绶春。主力:第103师各团及直属队、荣3团、第245团、第246团。进展:夺取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收复松山。【摘要】
松山战役总指挥谁?【提问】
第8军副军长李弥、第103师师长熊绶春。主力:第103师各团及直属队、荣3团、第245团、第246团。进展:夺取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收复松山。【回答】
总指挥是谁?【提问】
李弥【回答】
熊绶春【回答】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要走野人山
在缅甸战场,由于英军的战斗不力,节节溃退,而且英军并未也全力以赴,最后导致罗曼德计划落空,英国人认为固守曼德勒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决定放弃缅甸退守印度。于是接下来的就是中英联军大撤退。这也标志着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由于能走的道路均被日军把守。部队无奈在荒野、森林、泥泽里开道。气候湿热,饥饿难忍、疾病、霍乱蔓延,部队伤亡惨重。由于日军已经占领了回国的路线,此时撤退路线出现了分歧。因为按照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命令,全军都撤退到印度去,那里是英军的大后方。可是中国的最高指挥官杜聿明却不愿意,杜聿明决定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把这支中国的精锐部队带回国去。但是回国的路线都被日军堵死,所以要想回国只能冒险穿越野人山。扩展资料:败走野人山: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英军投入兵力4万人,撤到印度只有约13000余人。日军则伤亡约4500人。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缅北大撤退
有没有远征军野人山 的电影
是不是《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一):中缅风云
(二):会战曼德勒(三):兵败缅北(四):大撤退
(五):野人山(六):印度之旅(七):屯兵兰姆加(八):松山大血战(九):太阳浴血(十):功过千秋该剧是二战中,中美英三国军队在东南亚战场至今为止最为惨烈、又不为人所知的;也是全世界影视界均未涉及过的反战电视剧。该剧得到中缅两方的全力支持,历时两年在中缅两国跨国拍摄。该剧导演荣获美国旧金山电影委员会特别奖,及获美国加州蒙特瑞荣誉市民称号。该剧两次应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邀请,参加巴黎国际艺术片双年展。该剧是二十一世纪反战电视剧的表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叶、日本军队几乎占领整个中国,所有中国的陆海空交通线也被封锁,中国处在亡国的关头。这意味着二战的烽火将燃至美国,罗斯福总统派史迪威将军到中国帮助中国军队保住当时唯一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投笔从戎的十万中国学生兵组成中国远征军,在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下,赴缅作战。由于史军迪威将军与有些中国将领意见不和,使缅甸的初战失败。惨败后的中国军队分两路逃生,一路跟随史迪威历经千山万水到印度;另一路则跟随中国将领杜聿明翻越中缅边境的野人山回国。十万大军有五万人死在原始森林里。两年后,史迪威在印度训练的中国军队,即中国驻印军重整旗鼓,同卫立煌率领的第二次出征的中国远征军势如猛虎,夹击缅甸的日军一举夺回了滇缅公路。
谁有下载[凤凰大视野20090416]血战滇缅印(四)将帅不和种子的网址有发必采纳
[凤凰大视野20090416]血战滇缅印(四)将帅不和种子下载地址: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W+WHpOWHsOWkp+inhumHjjIwMDkwNDE2XeihgOaImOa7h+e8heWNsO+8iOWbm++8ieWwhuW4heS4jeWSjC5ybXZiP2ZpZD1vMUx0b3U3ZypnNnpTVVIqRmtncGVUMTAtSE1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Jm1pZD02NjYmdGhyZXNob2xkPTE1MCZ0aWQ9RTUxREQ3QkMwMUE5MjgyQkE3N0VDMUMzQkVCM0NCRjcmc3JjaWQ9MTIwJnZlcm5vPTFaWg==
记得采纳
[凤凰大视野20090417]血战滇缅印(五)对日大反攻种子下载地址有么?感谢哈
[凤凰大视野20090417]血战滇缅印(五)对日大反攻种子下载地址: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W+WHpOWHsOWkp+inhumHjjIwMDkwNDE3XeihgOaImOa7h+e8heWNsO+8iOS6lO+8ieWvueaXpeWkp+WPjeaUuy5ybXZiP2ZpZD1RdG1MdTl2WG5LazRxd2FzWWZMWGpOalhVV0V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Jm1pZD02NjYmdGhyZXNob2xkPTE1MCZ0aWQ9RTUxREQ3QkMwMUE5MjgyQkE3N0VDMUMzQkVCM0NCRjcmc3JjaWQ9MTIwJnZlcm5vPTFaWg==
采纳!做一个有道德的观众
手电筒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说到手电筒,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而且如今很多家庭都备有手电筒,的确,手电筒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那么究竟这种手电筒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1、 手电筒是19世纪末期才被发明,因为它必须结合电池与电灯泡的发明。在早期因为电池的蓄电力不足,因此在英文中它被称为"Flashlight",意即短暂的灯。
2、 现代文明的确应感谢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是他制成了第一盏具有商业价值的白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然而,康拉德·休伯特也应受到同样的尊敬,100年前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的他发明了手电筒。
爱迪生发明灯泡,伏特发明电池,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手电。但其灯泡发光性能却十分不稳定,时明时暗,故名“Flashlight”。直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碱性电池的出现,手电的“照明功能”才算完成。
最早的手电筒是哪年出来的
亲亲,您好为您查询到最早的手电筒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但是当时的手电筒和现代手电筒很不一样。1880年,美国伊莱克特里克(Conrad Hubert)以制作手摇式闪光灯起家,后来发展成为了手持式电筒。1899年,英国人大卫·米萨·米夫(David Misell)发明了第一款手持式电筒。这款手电筒采用了由干电池和鹅颈灯管组成的设计,效果较之前手电筒大大提高。20世纪初,手电筒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各种款式也开始涌现。手电筒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电筒成为士兵和行动者的必备工具之一,也为后来手电筒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现代手电筒主要使用LED光源,性能更加稳定、寿命更长。而手电筒的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需要。【摘要】
最早的手电筒是哪年出来的【提问】
亲亲,您好为您查询到最早的手电筒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但是当时的手电筒和现代手电筒很不一样。1880年,美国伊莱克特里克(Conrad Hubert)以制作手摇式闪光灯起家,后来发展成为了手持式电筒。1899年,英国人大卫·米萨·米夫(David Misell)发明了第一款手持式电筒。这款手电筒采用了由干电池和鹅颈灯管组成的设计,效果较之前手电筒大大提高。20世纪初,手电筒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各种款式也开始涌现。手电筒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电筒成为士兵和行动者的必备工具之一,也为后来手电筒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现代手电筒主要使用LED光源,性能更加稳定、寿命更长。而手电筒的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需要。【回答】
缅北作战时孙立人为何不跟杜聿明进野人山
杜聿明闻听大吃一惊,急忙派手下去打探消息,确定新三十八师的动向。不久,有人来报告消息说,新三十八师的队伍非但没有服从命令弃车上山,反而在公路上重新集结,然后掉头朝相反的来路开去。当时,公路上浓烟滚滚,坦克、装甲车、炮车及军部丢弃的汽车上,满载新三十八师的步兵,他们好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与大部队背道而驰。 孙立人的背道而驰使得杜聿明大为恼火,这个一开始就提出反对意见的年轻师长,现在竟敢公然违抗自己的命令,简直是目无军纪! 但是恼火归恼火,杜聿明无法阻挡孙立人西去的脚步,他只能率部继续退入大山之中。有意思的是,当时产生疑问的不光是杜聿明一个人,就在中国军队主动撤离,忽然遁入荒凉的野人山时,严阵以待的日军也很是疑惑了一阵。本来,渡边正夫并没有十分的把握能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但是中国大军的身影却不可思议地消失了,而且是消失在他们认为最不可能的那条路上! 孙立人不是黄埔系,本身跟廖耀湘、杜聿明这些黄埔系就不是一路人,又曾在美国军校学习过,深受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他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把自己的队伍安全带出去才是最重要的。孙立人对目前的战场局势有自己的判断:东面,密支那被占,回国路被切断;向北,野人山林深路险,猛兽成群,前路不可预测;唯有向西,日军设防未稳,尚未深入,那里才是最安全的撤退路线。推荐阅读:揭秘蒋介石借兵变囚禁孙立人的原因马英九首访孙立人故居 为其平反
缅战英雄孙立人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杜聿明是怎么样一个人,与孙立人真的关系很差吗
根据台国防部长郝伯村的说法,孙立人确实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不过他只受过美军的养成教育,没受过指参教育。
所以,这点上来说,也就是为什么孙立人不如国军最高手那几位将领的原因。也许首先,智商天赋不如别人。其次,本来可以依赖留洋镀金带来的优势,结果却因为只是学到半桶水,所以并没有很好利用海龟这个名号啊。
孙立人在辽沈之战,确实与杜聿明交恶。首先杜聿明就不是一个很会打仗的料,相比他们来说。其次,正因为这种情况下,杜聿明的指挥不当导致孙立人与他想法的不一致,最终导致双方交恶。
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书
1.《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徐康明著,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
2.《我所亲历的印缅抗战》,文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3.《滇缅大会战内幕全解密》,陈立人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
4.《中国远征军 (1943 - 1945)》,张承钧、卫道然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
老实说我们大陆的抗战史书,大多缺乏严谨,也正如郭德宏先生所提出的,大陆目前还没有一本合格的抗战史书,有关抗战书籍的数量、详实程度,也远远比不上长征和内战,而台湾的抗战史书动不动就搞了几十册到上百册,甚至日本、苏联关于中日战争的著作也胜于我们大陆,这点大陆是应该认真深省一下的。
最后,真诚地希望大陆在之后能够在研究抗战史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别老把眼光放在长征和“解放战争”上面。而纪念馆方面,抗战纪念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远远地少于解放战争。更糟糕的是,日本对他们国家“阵亡”的官兵给予了高度的纪念,侵华老兵享受着较好的待遇,日子过得还行,而不少抗日战争的老兵们,却穷得连房子都买不起,不少阵亡将领还没有墓碑。在当今缅甸,日军的纪念碑整洁、宏伟,而且年年有亲属来参观,甚至他们的战马都有纪念碑,而中国远征军许多官兵连墓碑都没有,仅存的也多数遭到破坏,不少地方没有人打理,尽靠少数老人去看管而已。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郭德宏说到,大陆“在观念上,也往往认为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比抗日战争更为重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说,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当然更为直接,更为重要。但解放战争终归是一场国内战争。国内战争与对外战争相比,当然应该是对外战争更为重要。抗日战争史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的地位无论如何都应该比任何一场国内战争的地位更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说,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它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起来的,没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也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也是我们大陆应该重视和省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