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白驹

时间:2024-07-29 15:47:26编辑:奇事君

小雅·白驹的注释译文

【注释】⑴皎皎:毛色洁白貌。⑵场:菜园。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⑹于焉:在此。⑺藿(huò):豆叶。⑻贲(bi)然:文饰,装饰得很好。思:语助词。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⒁生刍(chú):青草。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⒄遐心:疏远之心。【译文】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小雅·白驹赏析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参考资料:1、 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5-377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马驹像雪一样白,在开阔而深邃的山谷里有一个身影。喂马一束绿草,那人的品德就像琼英。不要太珍惜新闻,不要疏远和忘记友谊。出处:出自《诗经·小雅·白驹》。原文: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扩展资料:《小雅·白驹》简介《小雅·白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别友思贤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前三章写主人竭力殷勤地挽留客人,后一章写客人走后主人还是希望客人能常寄佳音毋绝友情。此诗文笔优美,隐意深刻,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创作背景《毛诗序》以为此诗是大夫刺周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周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上承蔡、曹,较合诗意。诗歌鉴赏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

《诗经·小雅·白驹》原文及赏析

  《白驹》,《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四章,每章六句。是一首别友思贤诗,文笔优美,隐意深刻,而”白驹“作为一种意象也广泛存在于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白驹》原文及赏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小雅·白驹》原文及赏析   原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鉴赏   《白驹》一,《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诗经·小雅·白驹》试解   生命的进化延续着一种原始的冲动。最初,它就像 植物 的叶绿素所做的那样在贮水池中积蓄。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贮水池里终于蓄满了冒着蒸汽的沸水,沸腾的蒸汽必定不断地喷发出去,又冷凝下来,落回去又是一个世界。   从整体上来看,生命表现为一个巨波,由一个中心起始向外传播,并且几乎在它的周围被障碍所阻挡,转化成振荡:在一点上障碍被克服了,冲动的波自由地通过了。 ———柏格森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闲暇无事,敢问何为至道?”   老聃抚髯而笑曰:“想知道至道吗?那么你斋戒,不吃肉,然后记录下你的心,用雪洗澡,你就会精神抖擞,并且打破你原有的知识体系。关于道,要想完完全全讲清楚是相当困难的,我将给你描述一下它的大略。”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此言有形是从无形构造而来。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此言世界是二元的。〖注1〗而万物以一定的形式相续衍生,所以九窍者胎生,比如哺乳 动物 ,八窍者卵生,比如鸟类,前后代衍生的形式是类似的。生命的到来没有留下痕迹,它将去往的地方也没有边际。不从哪个大门进出,也不在哪个房子里停留,通向广阔无垠的四面八方。求索到这儿,四肢都快要冻僵了。从此你将思虑通达,耳目聪明,运用心思不会疲劳,顺应外物不拘固定的方法。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这就是那个道啊!”   “通晓它不需要多大的智力,分辨它也不需要多大的聪慧,圣人以这样的 办法 来判断它。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是圣人之所用来保存自己的东西———此言能量场中的能量守恒,不增也不减。渊渊乎它象大海一样的广阔深远,魏魏乎它没有终结也没有开始,它运量万物而从不会匮乏。那么君子之道,能够与此相外吗?万物都会去资助他而不会匮乏,这就是那个道啊!”   “中国有一种叫做人的动物———此言人类的起源,非阴非阳———此言人的第二性征还没有分化,处于天地之间,向东西南北国扩散,站起来暂且变成现在人的样子,衰老以后将返回它的本宗。〖注2〗从本原来观察人这种动物,活着的时候,不过是能发出声音表达意思的 生物 而已。虽然有寿夭之区别,又能相差多少年岁呢?不过须臾之瞬间罢了。这些怎么能够用来区分尧桀之孰是孰非!果和瓜都各有各的道理,人类的伦理即使很难处理,也主要是因为人们互相责备。圣人如果遇到别人说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他不会当面违抗,路过以后也不会在把这些闲话当回事。如果发生了争端,圣人用调和的办法去应付事态,这便是德。以彼是得其偶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了解现实的情况,这便是道。这也正是帝王兴起的原因。”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象洪水〖注3〗流过了一段狭窄的空隙,一眨眼的功夫而已。激起的浪花,注然勃然,但是没有不从空隙中涌出去的,残留了些许水渍,油然漻然,再也不会回到空隙中。已经变化而生,又变化而死,生物因之而哀鸣,人类因之而悲伤。解开天制的皮囊,纷纷渺渺,魂魄将往,而后身体也跟从而去,象飞溅的雨滴散入春泥,若飘荡的雪花落入冰河,这是人生的大归啊!无法形容的情形,这个情形是不能够形容的,这些所谓的灵魂出窍是人临死时都有的心理现象,却不是人死后将要从事的事务。这是活着的众人互相讨论的话题,等到了人死亡之时那么他就不讨论了,如果还在讨论死亡以后的事,说明他还没死。明确地发现关于死亡的讨论没有什么价值。所以 辩论 不若保持沉默。死亡之道不可闻,闻不若把耳朵塞上,这个叫做‘大得’。”〖注4〗   我比庄生多一窍,   名曰肚脐眼,   气血所以输,   形之所以成,   灵台所以筑,   神之所以迎。   〖注1〗   庄子的哲学按照 西方哲学 的划分方法应属于二元论。控制精小物质的神是从道里产生出来的,物体的形状是由精小物质形成的。宇宙精神生于天道,万物之形包含在小小的种子里。人的精神生于人道,知觉之形起源于视网膜上精小的 神经 元。   〖注2〗   关于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类第二性征的分化,感 兴趣 的读者可以参考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注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   白驹,以一群飞奔的白色骏马比喻奔腾的洪水。注然、油然、漻然都是描写洪水的形容词,所以都带三点水。   《诗经·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象白色的骏马一样的洪水,席卷了我的田地。把它圈起来,把它围起来,以使我的麦苗永远不受其侵害,可是那个我们用麦苗供养出来的伊人公侯却在那里逍遥,却在那里大宴宾客。那洪水已过,流到了空旷的山谷里,我的田地也全毁了。我用麦苗把你养得白白胖胖,你却只会说好听的,洪水来了,你却有那份闲心悠游遁思。   《李白·古风四十五》   八荒驰惊飚。   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   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   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   空山咏场藿。   这是描写洪水的诗,大概是李白读《诗经·白驹》有感。   《李白·送杨少府赴选》   空谷无白驹,   贤人岂悲吟。   空谷里面没有洪水,贤人难道还要悲吟吗?   〖注4〗   如果一定想知道死后的情形,想一想灵魂飘啊,飘啊,飘至天堂,以后的情形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让鬼见上帝去吧!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齐戒,疏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之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制,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求《诗经·小雅·白驹》的全文和译文!

题解:留客诗。原 文译 文注 释皎皎白驹1,
食我场苗2。
絷之维之3,
以永今朝4。
所谓伊人5,
于焉逍遥6?

皎皎白驹,
食我场藿7。
絷之维之,
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
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
贲然来思8。
尔公尔侯9,
逸豫无期10?
慎尔优游11,
勉尔遁思12。

皎皎白驹,
在彼空谷13。
生刍一束14,
其人如玉15。
毋金玉尔音16,
而有遐心17。马驹毛色白如雪,
吃我菜园嫩豆苗。
绊住马足拴缰绳,
尽情欢乐在今朝。
心想贤人终来临,
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
吃我菜园嫩豆叶。
绊住马足拴缰绳,
尽情欢乐在今夜。
心想贤人终来临,
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
风驰电掣飘然至。
应在朝堂为公侯,
为何安乐无终期。
优游度日宜谨慎,
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
空旷深谷留身影。
喂马一束青青草,
那人品德似琼英。
音讯不要太自珍,
切莫疏远忘友情。 1.皎皎:毛色洁白貌。
2.场:菜园。
3.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4.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5.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6.于焉:在此。


7.藿(huò):豆叶。






8.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9.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10.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11.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12.勉:"免"之假借字,打??狻6?避世。


13.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14.生刍(chú):青草。
15.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16.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17.遐心:疏远之心。 【赏析】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显然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本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本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

白驹佚名 〔先秦〕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摘要】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提问】
白驹佚名 〔先秦〕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回答】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回答】
慎尔优游在诗经里的解释【提问】
意思是悠闲自在别过分【回答】
用在女孩子的名字 优游怎样【提问】
可以的,寓意挺好的,一生悠闲自在【回答】
谢谢?【提问】
不客气【回答】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

白驹佚名 〔先秦〕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翻译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翻译如下:1、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唐代】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这匹马可不是人家的凡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灵。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到跟前敲敲它瘦劲的骨骼,还会发出带着铮铮的铜声。《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2、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前出塞【唐代】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5、马上作【明代】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写马 , 抒怀怀才不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线著的铜钱, 银蹄宾士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两汉·刘彻《天马二首·其一》 天马二首·其一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乐府写马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镟风桃花色。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请君鞁出看君骑,尾长窣地如红丝。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唐代·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卫节度赤骠马歌 唐代 : 岑参 展开阅读全文∨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镟风桃花色。 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 请君鞁出看君骑,尾长窣地如红丝。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 写马赞美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清代·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清代 : 王鹏运 婉约 , 咏物 , 写马 , 抒怀怀才不遇


求《诗经·小雅·白驹》的全文和译文!和拼音

白驹
作者:佚名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诗经:《小雅·鸿雁》译文和注释赏析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鉴赏   《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   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诗经《鸿雁》描写什么?

鸿雁先秦:佚名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上一篇:小学生画展

下一篇:xiaoy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