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千古绝唱

时间:2024-07-27 21:37:47编辑:奇事君

为什么桃花源记能成为千古传唱的美文

  因为它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这一句可以看出,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几度辗转,在各地做过几年小官,后厌烦俗世,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源诗的序言)等,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


桃花源记是散文吗

《桃花源记》是散文,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创作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扩展资料: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桃花源记那些和平声望和战斗声望是怎么获得的。桃花源记爱好者请回答

和平声望:完成日常任务可获得和平声望。
目前可获得和平声望的活动和任务有下列几种:北斗星宫、千古绝唱、童子送福、珍珑棋局、丝绸之路、五行妖魂、守护桃花源、神秘文字、彩虹迷宫、御前科举。
战斗声望:完成竞技活动可获得战斗声望。
目前可获得战斗声望的活动和任务有下列几种:帮派联赛、比武大会、首席竞技。
白光虎是永久的,你说的那个光天虎是坐骑? 如果是系统赠送就是7天


桃花源记是什么短语类型

《桃花源记》属于散文文体。
但那个时候还没有“散文游记”这个字眼。古人的文章都可以用“诗,词,歌,赋,经,传,史,记”来区分。这篇文章跟柳宗元《小石潭记》、苏轼《石钟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属一个题材“记”即后来的游记。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千古绝唱什么意思?

释义:意思是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读音:qiān gǔ jué chàng出处: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译文:那水里面的盐味,是难以取得的,这是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应该成为古文中永远流传的存在。成语用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造句:洞中那一组组栩栩如生的至孝故事,演绎了一曲曲人间大爱的千古绝唱。扩展资料:近义词:旷古未闻释义:旷古,自古以来‘意思是指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读音:kuàng gǔ wèi wén出处:《诗经·周颂·敬之》孔颖达疏“人臣而代天子,旷世也所罕闻。”译文:臣子来取代天子,是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造句:好似久远到旷古未闻的声音,也许一生的梦换来一句,门外已是千年的风雨,万年的飘零。

千古绝唱什么意思

千古绝唱意思是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千古绝唱的意思是指:从古至今极其少见的佳作。在汉语言中作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已成千古绝唱,在后世广为流传。”“千古绝唱”近义词有:旷古未闻、千古绝调等。“千古绝唱”反义词有:平平无奇等。“千古绝唱”出自明代李贽的《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文中的“千古绝唱”指的就是从古至今极其少见的佳作。与本词同义。例句1、何为修仙,何为修道,为何古之大能要去周游天下感悟名山大川,为何星河日落会变成千古绝唱,为何铮铮铁马踏碎的不是宁静而是那冥冥之中的道义。2、 只是,他却离开了三十年而杳无音讯,若是他真的不在人世了,他恐怕也是千古绝唱了吧?3、洞中那一组组栩栩如生的至孝故事,演绎了一曲曲人间大爱的千古绝唱,感天地,泣鬼神!4、林清玄也愿温一壶月光下酒,在朦胧中沉醉。他们珍藏月光,珍惜这撩人心绪的千古绝唱,因为只有月光能听懂他们的心声。5、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

桃花源记繁体字原文

桃花源记繁体字原文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我整理了一个桃花源记繁体字原文在下面,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学习!   桃花源记【繁体】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简体】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缘:顺着,沿着。 行:划行。 忽:忽然。 逢:遇到。 芳:花。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捕鱼的人。   异之: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之,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欲:想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而美丽,飘落的花瓣到处都是。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原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注释:便得:就发现,就见到。仿佛:隐隐约约   若:好像。 尽:完,没有。 舍:丢下。 才:刚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好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原文: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注释:平旷;平坦空旷。 俨然:整齐的样子。属 :类。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叫阡,东西方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闻:听   译文:(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互相都能听到。   原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注释: 作:劳作。 衣着:穿戴。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怡然:快乐的样子。   译文:   桃花源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们都神情愉快,自得其乐。   原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注释:   乃:竟然 具,通俱,全,都。所:地方,处所。   要:通“邀”,邀请。 咸:都 讯;消息。   译文: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都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注释:云: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邑人:乡邻。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焉:相当于“之于”,在这里,在那里。间隔:断绝了来往   世:朝代。 乃:竟 无论;更不必说。   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原文: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注释:为具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 。   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的事物;……的地方。 叹惋:惊叹惋惜。 复:又。 延,邀请。 出,摆出。   译文:渔人为他们一一介绍了他所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原文: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注释:停,停留 去,离去。 语:告诉。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对   译文:渔人逗留了几天后,要告辞离去。(临别时)这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的情况)不必对外边的人说啊。”   原文;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注释:既:已经。 扶;沿着。 向:原来的。   志:名词做动词,做标志。   之;指作记号的地方。 及:到 诣:拜见   向,从前。 遂,竟然,复:再。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到了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原文: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规:计划,打算。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问津;问路,探访。津,渡口。   译文: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众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


桃花源记繁体字原文

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上一篇:繁荣太阳能

下一篇: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