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2024-07-25 21:47:55编辑:奇事君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课本内容是什么?

1、四则运算2、观察物体(二)3、运算定律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图形的运动(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有克、厘米、毫升、平方厘米、立方厘米等。1、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一克是18×14074481个C-12原子的质量。一克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中的重量。相关换算有1 吨 = 1000000 克、1 公斤= 1000 克 (一千克)、1克=1000毫克、1克=1000000微克、1克=1000000000纳克等。2、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符号为cm。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四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具体如下: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优化总复习四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怎么学:上课认真听讲:其实不止数学,任何一门课程都是这样。课堂上的40分钟认真听讲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透,不要一知半解。做题速度,准确率非常高。效率远比课后花大把时间高得多。及时完成课后的同步练习:学完之后,尽快去做练习,也能提升做题速度与准确率,而且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因为刚刚学过的东西,又马上巩固了一遍。所以孩子们尽量不要把一天的作业全部推到晚饭后再做。有些中午能做的可以先做一部分。避免作业较多,写到很晚才能完成。温故知新:有些孩子学了后面的知识,会把之前的内容忘记。所以时常温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复习的频率可以由高到低,因为在较短时间内,大家忘记的内容是最多的,所以前期复习频率要高一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 温度计 温度计示意图 一杯冰水 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 -4℃ 正号 负号   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   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   (1)冰箱门温度显示 ,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 ℃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   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课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计上都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①温度的单位℃ 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   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师简介℉: 华氏度是1714年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二) 练习读写温度   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出示课件)15℃、0℃、-15℃   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三)感知温度   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   (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或零下温度↓。   8℃   -5℃   15℃   -15℃   -20℃   2.测温度   (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   (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   那么0℃表示没有温度吗?   (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点。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零上12摄氏度 零下10摄氏度 零摄氏度 零下16摄氏度   -10℃ +12℃ -16℃ 0℃   (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 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哈尔滨市的冰雪节看看。(课件出示)   哇!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尔滨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请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   (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   (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与合适的温度连线。使学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   夏天短袖 毛衣外套 棉袄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情境图)   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课件出示)   (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   (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 < < <   四、拓展延伸   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   (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   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xx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xx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   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背景: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与概率”,并且指出在教学“统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4页例2)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四年级上数学第一课的卷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  )位,右边的“6”表示6个( ),中间的“6”表示6个( ),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 ),约是( )万。4、比99999多1的数是( ),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 ),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89000000= 785000≈ 509000≈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500000000= 9958200000≈ 7421305678≈8、63845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8”在( )位,表示( )。9、从右边起,每( )个数位分一级,个级的数位有( ),表示多少个( );万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 ),表示多少个( )。10、在○填上“>”“<”或“=”。58000000○589999 841万○841000052600700000○52607000000 600240000○6亿11、最高位是十亿位的数是( )位数,七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12、最大的五位数是加上1是( ),最小的九位数减去1是( )。13、由48个万组成的数是( )。14、6□988≈6万,□里最大能填( );23□5000000≈24亿,□里最小能填( )。15、用8、5、0、0、9、2组成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16、有一个数,它的千万位和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①这个数写作( )。②这个数读作( )。③这个数是( )位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 )④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17、将两个数分别四舍五入到万位,都近似等于5万,而且这两个数相差5,其中一个大于5万,一个小于5万,这两个数是( )和(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 B、0~5 C、5~93、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A、6 B、7 C、8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 B、700077 C、7070705、最小的自然数是( )。【① 0 ② 1 ③ 没有 】6、下面( )是电子计算器上的清除键。【①SE/T②MC③CE】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计数单位。② 4936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49。③ 604000是由6个十万和4个千组成的。】8、下面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① 700030 ② 703000 ③ 700300】9、( )个一百万是一亿。【①10 ②100 ③1000】10、用2个1和3个0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五位数。【① 3 ② 4 ③ 5 ④ 无数个】11、下面错误的是( )。【①与“十万位”相邻的两个单位分别是百万位和万位。②2001103>20万。③一个一万、一个一千和一个十组成的数是10000100010。】12、7040600读作( )。【①七百零四零六百 ②七百零四万零六百 ③七百零四万六百】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1、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 ( )2、四万零三百写作40000300。 ( )3、整数的计划单位只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 )4、100000-1 < 99999+1 ( )四、比较大小(12分)72108 ○ 1357900 617000 ○ 62万 10110 ○ 99994762504 ○ 4762513 四千万 ○ 九百九十万 89001 ○ 89101五、读出下面各数。(12分)708500 读作: 70000508 读作:100090009 读作: 5060032 读作:六、写出下面各数。(12分)五十六万零五十六 写作: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 写作: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 写作:一亿零二万零三 写作:七、用计算器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0分) 12×101= 13×101= 14×101= 15×101=  16×101= 17×101= 18×101= 19×101=八、用2、3、4、0、0组成一个最大的五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五位数,并求出它们的和。(10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有哪些?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有如下:一、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二、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三、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四、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2五、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七、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八、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九、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2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如下:一、四则运算: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顺序进行计算。二、加法乘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 + b =b + 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 + b)+ c =a + (b +c)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 a × b=b × a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 × b)× c = a ×(b × c)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 + b)× c =a × c + b × C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 1分米 ),就是( 1/10 )米,也就是(0.1米)。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1厘米),就是(1/100)米,也就是(0.01米)。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毫米),就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学四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小学各年级知识点复习及试卷(人教+北师大+苏教)》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P2eRKS6yU_l51hwSgVdPQ提取码:2xj2小学各年级知识点复习及试卷(人教+北师大+苏教)|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鉴赏|小学试卷电子版|小学1-6年级语文知识点|小学1-6年级数学资料汇编|人教版各年级(语数外)知识点归纳和试卷(含单元专项期中期末)|冀教版语数外|【4】北京课改版小学各年级知识点归纳及测试卷|【1】北师大(语数)知识点及试卷解题|【12.9】苏教版小学(数学语文)试卷和知识点分析|【12.9】北师大小学数学(测试题)|下册|上册|新【北师大版小数6上】试题|新【北师大版小数5上】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1、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 其它 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即可。 10、近似数与准确数: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小于5,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 方法 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11、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的相同点: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后面都要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不同点: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12、数字编码。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编码中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编码具有有序性。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 经验 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 儿童 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个别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 对子 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2、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 教学方法 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 教育 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3、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 措施 :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4、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同时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5、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期中、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复习。 6、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把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后进生辅导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 学习态度 ,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六、优生的培养措施 1、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 复习方法 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复习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和图形,统计。 (二)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复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 复习重、难点: 1、对于小数的知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及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的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 4、“统计”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另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的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关键: 要在扎实基础知识点的同时尽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辅优扶差。 (四)复习方法: 1、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梳理,带领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再对知识进行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2、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3、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5、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教师要高度重视复习课,复习课上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把复习课分为揭示目标、再现知识、疏理沟通、深化提高四个阶段,争取把复习课上成有针对性、发挥学生自主性、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课。 6、关爱学困生,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对于学困生而言,复习阶段既关键又辛劳。要在每天的学习中补 正先前的缺失,除了要完成大量的复习练习而外,有时还要完 成老师专门为他们布置的作业。他们在复习阶段最容易出现累、烦、没有信心、没有兴趣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及时疏导他们急噪、烦闷的 情绪,鼓起他们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同时还和家长联系,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让这部分孩子步入爱数学、爱学习的乐园。 (五)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 综合复习 (六)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5、把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6、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7、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8、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数学上册四年级知识点总结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概念或定律

岁末年终 | 六级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记数法.
5、多位数的读法:先把多位数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数;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多位数的写法:对照数位顺序表,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比较数的大小:从高位开始比较,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左数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8、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末尾4个0改写成“万”字;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末尾8个0改写成“亿”字.
9、“四舍五入”: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改写成0,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
2、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6、我们学过的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5、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6、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8、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9、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0、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1、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同时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3、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要乘几(或除以几).
4、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要除以几(或乘几).
5、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四则运算式子各部分的关系: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2)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0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a+(b+c)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b×a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 a×(b+c)=a×b+a×c
6、减法性质:a-b-c=a-(b+c)
7、除法性质:a÷b÷c=a÷(b×c)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4、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5、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整数部分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化简和改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7、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 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起,一位一位依次比下去,直到分出大小.
8、小数点移动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9、常用单位转换:
长度单位(进率是10):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进率是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进率1000):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1千克=1000克.
11、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把第二、三位数省略.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7、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8、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9、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0、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用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是把数位对齐.(2)从最低位算起.(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小数加减法的的验算跟整数加减法一样.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折线统计图不但清楚反映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一端种: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2、方阵问题:
(每边数量-1)×边数=最外层数量
每边数量×每边数量=整个方阵数 赞同
0| 评论
2011-11-9 20:32 伤心地才 | 一级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记数法.
5、多位数的读法:先把多位数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数;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多位数的写法:对照数位顺序表,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比较数的大小:从高位开始比较,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左数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8、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末尾4个0改写成“万”字;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末尾8个0改写成“亿”字.
9、“四舍五入”: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改写成0,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
2、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6、我们学过的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上一篇:4年级上册英语

下一篇:四平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