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元直

时间:2024-07-22 09:03:04编辑:奇事君

三国演义中有关徐庶的故事

徐庶年少时爱好击剑,后折节向学,游学四方。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化名单福,投效于刘备,被拜为军师。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曹将吕旷、吕翔,斗阵胜曹仁,并计取樊城。不久曹操手下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曹操欲拉拢徐庶,于是程昱取来徐庶老母,用伪书赚徐庶来降。徐庶临走前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后徐庶跟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在庞统建议下,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该剧讲述了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故事。《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R1vqAbtp3XahMbwEn4a6w?pwd=iufm 提取码: iufm

元直的解释

元直的解释物品的原价。直,通“ 值 ”。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四:“ 涣 复以所买牛,依元直卖与。” 词语分解 元的解释 元 á 头、首、始、大:元凶。 元首 。 元旦 。 元年 。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 同“圆”⑦。 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 中国 朝代名:元代。元曲。 直的解释 直 í 不弯曲:直线。 直角 。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直观。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公正 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 耿直 。正直。 爽快 ,坦率:直爽。直率(刬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一个


关于三国里的徐庶 三国里的徐庶资料

1、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生卒年不详,有碑存于彭城。

2、徐庶本命徐福,出身寒门,也曾是个愤青,喜欢练剑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帮别人杀了仇人后,改名徐庶,开始了“侠客行”。后来拜入儒门之下,班里同学嫌弃他过去是个武夫,不跟和他交往,渐渐被排斥,后来徐庶折节学问,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文人、谋士。

3、徐庶为人豪爽,谦虚有礼,虽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傲气,还有一身好武艺。由于看不惯当地的贪官,为民除害犯了官司才隐姓埋名到处游历,最后与刘备等人相遇。关张二人同样是看不惯当时的官场才和刘备起势的,从这点上看关张二人更加认定徐庶是同道中人,再加上徐庶的才学更是另二人钦佩不已。


徐庶荐诸葛文言文翻译

1.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翻译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原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2.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翻译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原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3.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文)的译文~~ 楼主是初三的学生吧。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那时刘备屯兵在新野。徐庶前去拜会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条卧龙,将军您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可以去拜访,却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将军您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4.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文道理是什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徐庶是个孝子,曹操便用计·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说有病,要徐庶回许昌伺候母亲。徐庶不能为刘备效力,就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走马荐诸葛】,后来就有了【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汉。 5. 《徐庶荐诸葛亮》译文(谁能帮助我一下谢谢了)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原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6. 徐庶走马荐诸葛 阅读答案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鼎鼎有名:___________喜出望外:___________心绪如麻:___________ 2、在文中□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找出写下来。 再试着写两个: 4、照样子写词语。鼎鼎有名:___________心绪如麻:___________ 5、短文选自古典名著《 》,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有许多成语都出自于这本书,请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两个出自于这本书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7、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答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鼎鼎有名:形容非常有名 。 喜出望外:意想不到的惊喜。 心绪如麻:心情很乱,没有头绪 。 2、(,“ , ! ” 。 :“ ?”) 3、泪如泉涌 相对而泣 泪如雨下 挥泪告别 嚎啕大哭 泪流满面…… 4、井井有条 津津有味 闷闷不乐 依依不舍 窃窃私语…… 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四季如春…… 5、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桃园结义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答案不唯一,短文中曹操的奸诈 、徐庶的孝顺、刘备的仁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7、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不赞成,原因是曹操的手段不够光明,胜之不武;也可能有部分学生赞成,因为要想在战场上获胜,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招揽人才,只要理由充足就行。 7. 徐遮荐诸葛亮 翻译 诸葛亮屈身在陇冈耕作,喜欢吟颂《梁父吟》。身高1米7左右,经常拿自己比管仲、乐毅,常有人以为他自负胡说,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与他是好朋友,认为他有这种才能。 那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见到刘备,受到重用,跟刘备说:“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你原不愿意见他?”刘备说:“你把他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在他居住的地方见,不能强迫他来。你最好亲自去看他。” 于是,刘备找诸葛亮 去了三次 才见到 。刘备进到内堂对诸葛亮说:“汉朝皇室已经不行了,奸诈的人当道,皇上不分是非。我不自量力想要以义来说服人,但是没有能力,使奸诈的人猖獗,到今天。但是志向还没实现,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文道理是什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徐庶是个孝子,曹操便用计·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说有病,要徐庶回许昌伺候母亲。徐庶不能为刘备效力,就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走马荐诸葛】,后来就有了【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汉。


徐庶走马荐诸葛中徐庶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庶是个孝子,小说里面说徐庶的老母亲被曹操绑架了,徐庶为了老母亲活命而不得不离开刘备,临走的时候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而历史上徐庶并没有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而是刘备早就听闻诸葛亮的大名在新野的时候就把诸葛亮请出来了,而徐庶此时仍然在刘备身边,因为徐庶的老母亲早就被刘备接来了,后来长坂坡之战,徐庶的老母亲被曹军抓住,徐庶无奈只好向刘备请辞,随后因为一问三不知,曹操恼怒之下把徐庶发配到边远之地做了县丞。


徐庶的走马荐诸葛以及个人评价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评价;徐庶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终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


三国演义中徐庶被称为

三国演义中徐庶被称为单福。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福。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


关于三国里的徐庶

《三国志》并无为徐庶单独列传,徐庶在很多史籍上更像是打酱油的角色。历史上的徐庶也并非演义般神化,才能比较平庸,但其经历却大体相同。去掉小说的外衣,真实历史上徐庶的能力到底如何?诸葛亮北伐时对徐庶的一生哀叹,为何又成了千古谜团?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生卒年不详,有碑存于彭城。

徐庶本命徐福,出身寒门,也曾是个愤青,喜欢练剑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帮别人杀了仇人后,改名徐庶,开始了“侠客行”。后来拜入儒门之下,班里同学嫌弃他过去是个武夫,不跟和他交往,渐渐被排斥,后来徐庶折节学问,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文人、谋士。
徐庶为人豪爽,谦虚有礼,虽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傲气,还有一身好武艺。由于看不惯当地的贪官,为民除害犯了官司才隐姓埋名到处游历,最后与刘备等人相遇。关张二人同样是看不惯当时的官场才和刘备起势的,从这点上看关张二人更加认定徐庶是同道中人,再加上徐庶的才学更是另二人钦佩不已。
因此从演义的角度,出身经历也注定了关张二人在起初看得起徐庶,却看不起诸葛亮了。因为历史上的诸葛亮可以说把文人的小气发挥的淋漓尽致,有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几乎就没有其他名士的存在。

事实上,关羽是一个傲人,张飞是一个狂人。刘备三顾茅庐,两个兄弟大雪天在门外面忍着孔明摆谱,心中自然是老大不痛快。所以诸葛亮后来虽然通过几场战役让关张二人了解了自己的才能,但始终不能让二人心服口服。
曹操纳谋士程昱之计,从颍川搬取了徐庶的老母,并由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伪作家书骗取徐庶投曹。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走马荐诸葛。到许都后徐庶被其母痛责,徐母并在气愤之下自杀身亡。从此徐庶“一言不发”,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历史上,并无曹操绑架徐庶母亲,胁迫他投奔曹营之事,反而是他自愿投奔曹营的,在当时汉末三国时代,人才择善木而栖,投奔过多个主公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徐庶在刘备阵营确实效力过,但并没做出过多大成绩,反而是投奔曹营后,倒做出些成绩,曹操曾任命他镇守长安,以防西凉,徐庶也曾劝曹丕称帝,后来还做到右中郎将和御丞中史。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诸葛亮的感叹至今让人不解,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剧本”有些不一样。
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徐庶的能力是否真的那么强?到了曹操身边,他就真的一言不发吗?
徐庶在《三国演义》里的经历还是较为贴近史实的。不过,曹操抓走徐庶的老母并非是程昱的计谋,而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长坂坡之战中被曹军俘虏。
黄初四年(223年),曹操刚刚过世3年,曹丕继位,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解开谜团的线索,其实就在右中郎将和御史中丞上。
徐庶的统兵能力强吗?看看右中郎将是个什么官。
中郎将在秦朝时期设立,分“五官、左、右”,权力依次递减。到了东汉末年割据,几乎各州州牧、刺史都会给手下的领兵将军封过这个官。结合东汉末年的战乱与群雄割据,中郎将的待遇与权力差异也很大。到了唐朝,中郎将基本就是五品或五品以下了。进入到北宋时期,中郎将就是个虚职、名誉,后来彻底被废掉了。
那么,右中郎将在三国时期的官职有多大呢?

它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九卿之下的下属官职,你说它是领导可以,不算领导也行。它属于宿卫侍从,说白了就是武将中的臭老九,秘书中的古惑仔。比如蜀国,刘封是副军中郎将,关平是典军中郎将......因此,就封徐庶的这个官职来讲,侧面反映统兵能力并不强。
徐庶到了曹营真的“一言不发”?看看御史中丞是什么官。
同样,这个官还是秦朝时期的发明。其实秦朝的统治体系基本都沿用到了隋朝之前,虽然官名时不时的会变化,但是职能大体相同。汉哀帝时期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到了曹操这里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等到曹丕成了魏主,又把老爹那套推翻了,又叫回御史中丞了。

中丞是台、府的长官,御史其实不必过多解释了,满朝文武就属这个人话最多。演义中说徐庶到了曹营“一言不发”那是纯属虚构的,到了魏国尤其是曹丕时期,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话匣子。
因此,徐庶相较于演义来讲,经历大体相同,但就个人情感和政治取向其实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三国演义》袁绍是谁?

袁绍(153?—202),字本初,东汉大将军、邺侯、太尉。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官至大将军,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领河北四州牧。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x0d\x0a父亲袁逢(生父),袁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当儿子)\x0d\x0a配偶刘氏\x0d\x0a子女袁谭、袁熙、袁尚,袁买\x0d\x0a兄弟姐妹袁术、袁胤、袁遗,\x0d\x0a叔父袁隗\x0d\x0a外甥高干\x0d\x0a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x0d\x0a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x0d\x0a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败我们袁家!”\x0d\x0a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x0d\x0a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x0d\x0a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激化了。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名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名刘协。群臣请立太子,汉灵帝因刘辩轻佻浅薄,很不中意,但废嫡立庶,又担心群臣反对,所以举棋不定。蹇硕等宦官当然心领神会,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不几天,汉灵帝病死,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立刘协,于是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刘辩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这是外戚与官僚士大夫对宦官的一个胜利。这时,袁绍通过何进的宾客张津对何进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专干坏事,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何进甚以为是,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候、许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同时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对此,蹇硕非常不安,再度谋划诛杀何进,但被人告发,何进下令捕杀蹇硕。鉴于宦官蠢蠢欲动,何进恐怕发生意外,称病不参预灵帝丧事。袁绍认为只有杀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后患。他对何进说:“从前窦武准备诛杀内宠,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机不密,言语漏泄。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武却信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并领强兵,军队将吏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一切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苍天赐予的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名垂后世!”何进报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也就不敢违背太后意旨。事后他想:“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袁绍见何进动摇,又进而对他说:“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现在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但是,由于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作梗,多方阻挠;也由于何进素无决断,犹犹豫豫,所以仍然没有结果。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说:“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才感到事态严重。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x0d\x0a宦官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他们借口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又进了宫。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等候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命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


《三国演义》袁绍是谁?

  袁绍(153? — 202) ,字本初,东汉大将军、邺侯、太尉。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官至大将军,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领河北四州牧。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父亲 袁逢(生父),袁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当儿子)
  配偶 刘氏
  子女 袁谭、袁熙、袁尚 ,袁买
  兄弟姐妹 袁术、袁胤、袁遗,
  叔父 袁隗
  外甥 高干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败我们袁家!”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激化了。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名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名刘协。群臣请立太子,汉灵帝因刘辩轻佻浅薄,很不中意,但废嫡立庶,又担心群臣反对,所以举棋不定。蹇硕等宦官当然心领神会,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不几天,汉灵帝病死,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立刘协,于是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 刘辩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这是外戚与官僚士大夫对宦官的一个胜利。这时,袁绍通过何进的宾客张津对何进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专干坏事,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何进甚以为是,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候、许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同时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 对此,蹇硕非常不安,再度谋划诛杀何进,但被人告发,何进下令捕杀蹇硕。鉴于宦官蠢蠢欲动,何进恐怕发生意外,称病不参预灵帝丧事。袁绍认为只有杀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后患。他对何进说:“从前窦武准备诛杀内宠,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机不密,言语漏泄。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武却信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并领强兵,军队将吏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一切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苍天赐予的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名垂后世!”何进报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也就不敢违背太后意旨。事后他想:“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袁绍见何进动摇,又进而对他说:“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现在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但是,由于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作梗,多方阻挠;也由于何进素无决断,犹犹豫豫,所以仍然没有结果。 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说:“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 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才感到事态严重。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
  宦官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他们借口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又进了宫。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等候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命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


卧龙凤雏齐名,为何徐庶和司马徽力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呢?

刘备前期颠沛流离,一直到201年投靠刘表后才算暂时稳定了下来,在荆州刘备收获颇丰,先后招揽了徐庶、诸葛亮和庞统等几位三国最顶级的谋臣,从演义来看徐庶是第一个投效于刘备麾下的,后来因为母亲被曹操骗去许都无奈之下徐庶只能离开刘备。不过有点奇怪的是,既然“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无论是徐庶临走之前“走马荐诸葛”,还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再荐名士”,都只对诸葛亮赞誉有加,要么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要么说诸葛亮可比姜子牙和张良,对庞统却并未提及,那么卧龙和凤雏齐名,为何徐庶和司马徽力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原因有三,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和诸葛亮是外来户隐居荆州南阳不同,庞统出身荆州大族庞氏,刘表当初单骑入荆州之所以能迅速稳定荆州局势,和荆州本土士族蔡氏、蒯氏、庞氏、黄氏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比如刘表就曾请出蒯越与庞季说降了据守襄阳的江夏贼张虎和陈生。对于蔡氏、蒯氏、庞氏、黄氏这些大族而言,乱世中选择一个强有力的主公投靠和辅佐才是根本,当时的最佳选择无非是刘表和孙权;刘备本身就是投靠刘表客居荆州的,兵微将寡实力不强,在局势远没有明朗之前,这些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弟是不会这么快做出选择的,徐庶和司马徽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这是他们只推荐客居荆州的诸葛亮,而没有推荐本土大族出身的庞统的根本原因。第二,具体到徐庶而言,司马徽举荐诸葛亮时说过:“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后还不放心,特意直接向诸葛亮说明了来意,说明徐庶和诸葛亮关系很好。从司马徽的话中可以得知,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包括诸葛亮五人都不是荆州人士,所以自成一个小圈子,庞统是荆州本地人,和徐庶、诸葛亮认识但却不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平时或许有来往但是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读书心得。三国每集剧情简写。

主要写刘备下邳战败-诸葛亮死亡
第二十五回:
  关羽降曹,与曹订立三约。关羽照顾二嫂,思恋刘备。曹拉拢关羽。袁绍攻曹,关羽助曹杀颜良。
  第二十六回:
  曹袁对阵,关羽斩文丑。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就带领二位皇嫂去投奔,曹操不许。关羽封金挂印,护二嫂前去投奔刘备。
  第二十七回: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凭自己的勇猛,连续过东岭、洛阳、沂水、荥阳和黄河五关,斩杀孙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位战将。
  第二十八回:
  夏侯淳阻关羽未果。关羽收周仓,遇张飞,杀蔡阳。刘备从简雍计脱离袁绍。刘关相见。
  第二十九回:
  孙策死,传位于弟孙权。周瑜荐鲁肃,鲁肃荐诸葛瑾。
  第三十回:
  袁曹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战争经过:初袁军胜;后袁军用弓箭手,被曹发碎石破;袁军再掘地,曹军以长堑破;徐晃烧韩猛粮;许攸投曹,献计于乌巢,大败淳于琼。
  第三十一回:
  袁绍大败退回冀州,再战曹军,大败。刘备攻许都,大败,投刘表。
  第三十二回:
  袁绍死,袁绍二子:袁尚、袁谭争势。二子先共同据曹,后曹攻荆州时,袁谭投曹。后曹军水淹冀州,大败袁尚。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袁熙之妇,许攸死。曹杀袁谭,收王修。曹败袁尚、袁熙,破高干。曹操从郭嘉计杀袁尚、袁熙。郭嘉死。
  第三十四回:
  曹操造铜雀台。刘备助刘表杀张武、陈孙。刘备与刘表言谈中失语,蔡夫人恨刘备。与蔡瑁共谋杀刘备。伊籍两救刘备。刘备跃马过檀溪得脱。
  第三十五回:
  赵云未见刘备,引兵回新野。刘备南檀逢水镜先生(司马徽),引出伏龙、凤雏之说。单福投刘备。曹操遣曹仁攻新野,败。
  第三十六回:
  刘备从单福(徐庶)计大败曹仁。曹操从程昱计,以徐母骗徐庶离刘。徐元直临行前荐伏龙——诸葛孔明。
  第三十七回:
  徐庶往曹见母,徐母自缢。司马徽访徐庶,再荐孔明。刘备二访卧龙先生不遇。一访见崔州平。二访见石广元,孟公威,孔明之弟,孔明之岳父。
  第三十八回:
  刘备三顾茅庐,听隆中对,知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刘备请得孔明出山相助。孙权弟孙诩被杀,其妻徐氏为夫报仇。孙权为报父仇,从周瑜计攻夏口黄祖。
  第三十九回:
  夏口失,黄祖亡。诸葛亮出计助刘琦。曹操派夏侯淳攻打新野的刘备。诸葛亮用计火攻大败曹军。
  第四十回:
  曹操欲攻打刘备,孔融谏,被杀。刘表死,传位刘琦,但为蔡夫人阻挡。蔡夫人,蔡瑁立刘琮。曹军来犯,刘琮降。曹仁引军攻新野,刘备从孔明计策,弃新野,走樊城。诸葛亮火烧新野,大败曹仁。
  
  
  
  
  
  
  
  第四十一回:
  曹军攻城,刘备弃樊城,携民渡江往襄阳。襄阳刘琮不纳,往走江陵。刘琮降操,被杀。刘备因百姓行走缓慢,于当阳被曹军赶上。失散家人,赵子龙先寻得甘夫人。后又只身往救糜夫人及幼主。糜夫人伤,投井亡,托孤于赵子龙。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赵云死战救得幼主,张飞执茅长板桥斥敌,吓死夏侯杰。刘备会同关羽、孔明、刘琦往走江夏。孙权派鲁肃前往江夏吊唁,探听虚实。鲁肃请孔明往江东。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激孙权。鲁肃力排众议,力劝孙权战。
  第四十四回:
  周瑜返江东。众人或主降或主战,孔明用智激周瑜。周瑜主战,孙权决计破曹。
  第四十五回:
  周瑜欲杀刘备,刘备携关公单刀赴会,得脱。周瑜对战曹操于三江口,曹败。蒋干出使东吴,中周瑜计,致使曹操误杀蔡瑁、张允。
  第四十六回:
  周瑜欲害诸葛亮,限期造箭。诸葛亮用奇谋草船借箭十万。曹操派蔡中、蔡和诈降。老将黄盖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甘宁假意投曹。蒋干再往江东,遇庞统。庞统为曹操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徐庶从庞统计脱离曹操。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操练。焦触、张南试周瑜军,被杀。
  第四十九回:
  周瑜为无东风病倒。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周瑜杀诸葛亮未遂。周瑜、诸葛亮分别布阵攻打曹操。三江口周郎纵火。
  
  
  第五十回:
  曹军大败,走华容道。曹操三笑:一笑出赵子龙,二笑出张飞,三笑出关羽。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孔明同意周瑜先攻南郡。曹仁勇,周军一战败。甘宁献计先夺彝陵。曹仁设计先失彝陵,后困甘宁。周瑜领兵再夺彝陵。曹仁设计引周瑜入南郡,箭伤周瑜。周瑜假死,骗曹仁,夺南郡。不料,诸葛亮乘机多襄阳、荆州,一气周瑜。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以刘琦名义智辞鲁肃,暂据荆州。刘玄德从马良计,欲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刘军先取军取零陵。赵子龙一取桂阳,后因赵范欲许其嫂而分裂。赵云用计再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张飞取武陵。关云长攻长沙。关公义释黄忠。魏延杀长沙太守韩玄,关云长得长沙。孙权与曹军张辽大战,孙权败。
  第五十四回:
  刘琦死,鲁肃再讨荆州,诸葛亮以借为名,不还荆州。周瑜气,欲以许配孙权之妹给刘备为名,设美人计,杀刘备。诸葛亮将计就计,让刘备入东吴。刘备借乔国老之口,让吴国太得知许亲之事。吴国老看中刘备,招其为女婿。
  第五十五回:
  孙权从周瑜、张昭之计,软禁刘备。刘玄德智激孙夫人,逃离东吴。孙权派人追赶,却因为孙夫人而无从下手,刘备得脱。诸葛亮二气周瑜。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众将争锦袍。鲁肃再往荆州,刘备大哭,不还荆州。周瑜欲用计取荆州,诸葛亮识破,三气周瑜。
  第五十七回:
  周瑜死,孔明柴桑口吊丧。鲁肃推荐凤雏庞统,孙权不喜其相貌,不用。庞统往见刘备,刘备亦不喜其相貌,只给县令一职。庞统不理政务,张飞前往治罪,发现庞统为大才之人,荐于刘备,遂用。曹操杀西凉马腾。
  第五十八回:
  马超为父报仇,与西凉太守韩遂共同起西凉兵,攻打曹操。马超破长安,潼关。曹操起兵对阵马超于潼关。马超大败曹操,曹操割须弃袍逃跑。马超趁曹军渡渭河时袭曹,险杀曹操。许褚救曹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使离间计,离间韩遂、马超,大败马超。汉宁王张鲁欲取益州刘璋之地。
  第六十回:
  刘璋派张永年往见曹操,欲说曹操攻打张鲁。杨修言词为难张松,张永年反难杨修。张松得罪曹操,欲回川。刘玄德请张松往荆州。张松欲助刘备取西川。张松建议刘璋派法正为使,迎刘备入川为援。刘玄德入益州。庞统建议刘备杀刘璋,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刘备不愿杀刘璋。孙权送密书给孙夫人,以吴国太病重为名,让孙夫人偕阿斗回东吴。赵子龙截江夺回阿斗。曹操欲封魏公,加九锡。荀彧阻止不成,自杀而亡。曹操领大军攻东吴,相据良久,撤军。
  第六十二回:
  张昭献计孙权,离间刘璋、刘备。刘备从庞统计,杀杨怀、高沛,得涪关。刘璋派军据刘备。黄忠、魏延争功。
  第六十三回:
  庞统死于落凤坡,诸葛亮痛哭庞统。诸葛亮前往涪关助刘备,派关云长守荆州。张飞破巴郡,义释太守严颜。
  第六十四回:
  张飞得严颜助,进军迅速,救刘备。孔明杀张任,破城。刘璋欲从汉中张鲁处借兵。马超兵败,投靠张鲁。
  第六十五回:
  刘备得绵竹。马超攻打葭萌(jia meng)关。张飞、马超对阵。孔明用计收马超。刘璋降,刘备送其往荆州。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孙权使诸葛瑾往刘备处要荆州,孔明设计使关云长拒还。鲁肃欲杀关云长,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欲结孙、刘为外应除曹,事发,伏皇后为国捐躯。
  第六十七回:
  曹操兴师西征,攻打张鲁,平汉中。孔明还吴江夏、长沙、桂阳,说孙权攻打合淝,以退曹。孙权取皖城,继续攻打合淝。张辽大败孙权。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曹营。曹操领军救合淝,孙权被困,为周泰救。陆逊引兵破曹。曹操被册立为魏王。异人左慈戏曹。
  第六十九回:
  神卜管络为曹操占卜。耿纪、韦晃等五人元宵节放火,欲讨曹。事败,五人身死。曹洪领兵到汉中。
  第七十回:
  张颌攻打张飞,张飞智取瓦口隘。张颌攻打葭萌关,老将黄忠、严颜大败张颌。黄忠智破天荡山。孔明激黄忠对阵夏侯渊。
  第七十一回:
  曹操领兵往守汉中。夏侯渊守定军山,对阵黄忠。黄忠、法正夺取对山,大破曹军,杀夏侯渊。黄忠欲劫曹军粮草,被困,得赵云救回。傍晚,曹军攻蜀寨,赵云、黄忠大败曹军。
  第七十二回:
  徐晃不从王平之谏,渡汉水扎营,被黄忠、赵云大败。王平投赵云。孔明设计败曹,曹操欲撤兵,进退两难,以“鸡肋”为夜间口号。主簿杨修参透曹操退兵之意,为曹操所杀。曹操兵退斜谷,为魏延所伤。
  第七十三回:
  曹操弃汉中而走,刘玄德进位汉中王。曹操以满宠为使,欲说孙权攻打荆州。孙权欲结亲于关云长,被拒。为抗曹兵,孔明令关云长先取樊城。关云长败曹仁,得襄阳,攻樊城。曹仁求救于曹操。
  第七十四回:
  曹操派于禁、庞德赴樊城救援。庞德伤关云长。关羽水淹七军,大败曹军,捉于禁,杀庞德。关公攻打樊城时,被曹仁箭伤。
  第七十五回:
  华佗前往医治关羽,关云长刮骨疗毒。曹操派徐晃领兵抗关云长。孙权从吕蒙计,欲取荆州。吕蒙托病,让位陆逊守陆口。陆逊假意示弱,骗关公撤荆州之兵赴樊城。陆逊使白衣渡江,夺荆州。公安傅士仁归降东吴。
  第七十六回:
  傅士仁劝得南郡糜芳归降东吴。徐晃大败关平、廖化。吕蒙善待荆州各将兵家属,使得关羽手下无心恋战。关公败走麦城,廖化出城,求救于刘封、孟达。二人拒不发兵相助。诸葛瑾前往劝降关云长,未成。
  第七十七回:
  关云长、关平战败被俘,为孙权所斩。普净劝关公英魂,后关公于玉泉山显圣护民。关公魂魄上吕蒙身,吕蒙身死。孙权送关公首级给曹操,曹操葬于洛阳。刘玄德知关云长死讯,哭倒于地。
  第七十八回:
  曹操患风疾,请来神医华佗。华佗言需开颅救治,曹操则疑心华佗欲害己,遂囚禁华佗,神医死于狱中。曹操病重身死,传位于曹丕。
  第七十九回:
  曹丕欲杀曹植,逼其七步成诗。刘备欲杀孟达、刘封为关公报仇。孟达投魏,对阵刘封。刘封败回成都,刘备斩之。
  第八十回:
  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于己,废帝,自立为大魏皇帝。汉中王刘备继帝位。
  第八十一回:
  刘备为报关公之仇,起兵亲征伐吴。张飞急于为兄报仇,对手下过于严苛,为部将所杀。刘备亲征东吴,欲为关公报仇,张苞、关兴随军为父报仇。
  第八十二回:
  孙权派诸葛瑾求和于刘备,刘备不肯。劝和不成,孙权降魏,受九锡。蜀、吴对阵,关兴、张苞大败孙桓。
  第八十三回:
  老将军黄忠战死。蜀军大败韩当,周泰。糜芳、傅士仁杀马忠,降刘备,被杀。
  蜀不肯与东吴讲和。孙权任陆逊为总兵守江口抗蜀。
  第八十四回:
  刘备连营七百里,陆逊使火攻,营烧七百里,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孔明巧布八阵图困陆逊,陆逊回师。
  第八十五回:
  曹丕不听贾诩、刘晔之言,进军东吴,三路兵败。刘备遗诏托孤。魏五路大军攻蜀,诸葛亮安居设退兵之计。赵云守阳平关对曹真,李严修书使孟达称病,邓芝出使结孙权,马超领兵守西平关拒羌兵,魏延领军疑孟获。
  第八十六回:
  邓芝往说东吴,不辱使命,说得东吴派张温入川通好。张温傲慢,秦宓天辨难张温。吴、蜀通好。曹丕水路攻吴,赵云引兵攻长安,曹丕欲回军。孙韶袭吴兵,兼徐盛芦苇地火攻,大破曹丕。
  第八十七回:
  雍闿结连孟获造反,孔明率军南征。杀雍闿,收高定。孟获携三洞元帅对战,败。一擒孟获,放之。
  第八十八回:
  孔明使马岱渡泸水。三洞洞主之一董荼那生擒孟获,献于孔明。孔明二放孟获。孔明识破孟获之弟孟优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孔明大败孟获数十万蛮兵,四擒孟获,放之。孟获求助于秃龙洞洞主朵思,朵思以毒泉、瘴气阻孔明之军。孔明军得孟获之兄孟节相助,得脱。杨锋父子擒孟获,献于孔明。孔明放孟获、朵思。
  第九十回:
  孔明破三江城,朵思死。孟获妻祝融夫人出战,捉马忠、张嶷。孔明设计擒祝融夫人,换回二将。孟获求助于八纳洞主木鹿大王。孔明破木鹿大王驱虎豹之法,破孟获银坑洞。孔明识破孟获诈降,六擒孟获。孟获求助于乌戈国国主兀突骨。孔明设计,于盘蛇骨烧死兀突骨藤甲军。七擒孟获,孟获始服,誓不再反。
  第九十一回:
  孔明祭泸水,班师回成都。曹丕死,曹睿继位。孔明使反间计,令曹睿罢免司马懿。孔明上出师表伐中原。驸马夏侯 领兵敌孔明。
  第九十二回:
  韩德引西凉军助魏。赵云斩韩家五将,大败西凉军。孔明智取安定、南安、天水。天水姜维识破孔明计策。
  第九十三回:
  孔明用计,姜维归降。姜维献计破天水,上邽。魏主派曹真领大军退兵。司徒王朗欲说服孔明,反被孔明骂死。孔明将计就计,败曹真。
  第九十四回:
  曹真求助于西羌之兵,诸葛亮乘雪破羌兵。曹睿重新起用司马懿。孟达欲反,司马懿杀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不听王平所谏,失街亭。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蜀兵退回汉中。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东吴周鲂诈降魏国,引魏兵深入重地。曹休前来,周鲂断发骗得曹休上当。陆逊设伏,石亭大败曹休。
  第九十七回:
  曹休亡。赵子龙身故。诸葛亮再上表,讨魏国。孔明起兵,攻打陈仓。郝昭守陈仓,孔明不能破城。王双赶来相助郝昭,折孔明将。姜维用诈降书,大破曹军。
  第九十八回:
  蜀军缺粮,曹真军队欲以假运粮车骗蜀军,反被诸葛亮将计就计,大破曹军。孔明乘胜撤军。孔明授计魏延,斩王双。孙权称帝,孔明与吴结盟,欲使吴攻魏,陆逊虚做起兵之势。郝哲病重,诸葛亮袭陈仓,夺散关。曹真病,司马懿受帅印,领兵往长安决战孔明。
  第九十九回:
  司马懿派郭淮、孙礼从小路救武都、阴平两郡,袭蜀兵之后,中孔明之计,大败。张苞伤,回成都。司马懿又派戴陵、张颌袭蜀,又败。孔明撤军,张颌、戴陵领兵追击,再败。孔明得知张苞死讯而病,撤军。曹真、司马懿再次领兵攻蜀,遇一月大雨,欲撤军。
  第一百回:
  魏军退兵,诸葛亮设伏。曹真不信司马懿, 中蜀军埋伏,兵败重病。诸葛亮写信气死曹真。司马懿对阵诸葛亮,败两阵。后主听信谣言,招诸葛亮回成都。诸葛亮退兵时用增灶之计,使司马懿不敢追击。


徐庶在《三国》什么水平?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乃是和诸葛亮一个级别的军师,徐庶军事能力很强,不仅刘备对他的才智很是叹服,就连心高气傲的关羽、有勇有谋的张飞都对他敬佩有加。《三国演义》给徐庶塑造两个形象:一是道德高尚,是个大孝子,投降曹操是迫不得已的,离开刘备也是迫不得已的,都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而不是自已的主意。二是徐庶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不仅能破阵,还能算出曹仁晚上要劫营,在整个曹营中,只有徐庶看出了庞统的连环计,连曹操的五大谋士都没有看出,三国演义好像是说徐庶的才能比曹操的五大谋士还要强!介绍徐庶本为寒门子弟,刘备在新野时,他前去投奔。长坂坡刘备军队兵败,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掳获,不得不辞别刘备,转而入仕曹操。正史中,徐庶最大的贡献为给刘备推荐了卧龙,进而刘备三顾茅庐才将诸葛亮请出山。这一点说明徐庶有知人之明,并不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徐庶在三国什么水平?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乃是和诸葛亮一个级别的军师,徐庶军事能力很强,不仅刘备对他的才智很是叹服,就连心高气傲的关羽、有勇有谋的张飞都对他敬佩有加。徐庶的军事才能无可挑剔,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流大才。但是其性格中的其他特点决定了其并不能辅助刘备成大事。首先来看看其对待母亲的态度,可谓“愚孝”。程昱便是利用了其对母亲的唯命是从和孝爱之心,将其母亲抓至许昌,假借其母笔迹诱骗徐庶离开刘备,成为曹操帐下。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徐庶本名福,姓单。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化名单福,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徐庶为什么要离开刘备

徐庶被迫从曹,终身未献一策: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向刘备保证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三国演义的剧情简介 · · · · · ·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MhfUt8rbXv9Z24CFvpFOA?pwd=df5y 提取码: df5y

徐庶为什么会离开刘备?

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所获,所以离开了刘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徐庶离开刘备后的故事:徐庶离开刘备后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上一篇:三国演义书全集

下一篇:怒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