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简介
路易十四是法国波旁王朝国王之一,他在位时间为七十二年,创下了 历史 上帝王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人们称他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路易十四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路易十四的简介
路易十四在4岁时做了国王。但因其年龄太小,当时真正执政的是他母亲。在随后的十八年里,执政权却被红衣主教马萨林掌控。在1648年后的五年里,法国投石党发动了几次大型的暴动,导致路易十四不得不逃出巴黎,同时这几次暴动都对年幼的路易十四影响十分大,巴黎这座城市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阴影。马萨林死后,路易十四开始真正执权,他上位后并未任命宰相,而是独自掌权。通过聪明的头脑励精图治,很快让陷入内忧外患的法国强大起来。最后建立绝对君主制,将王权发展到法国历史的顶峰。这是路易十四简介中突出强调的内容。
随后路易十四又任命博旭哀为主教,宣传国威、巩固民心,让当时的法国教会与上层贵族彻底归顺法国皇室。重视人才,将外交与国家重务分交给各领域的天才打理,使法国的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波旁王朝欣欣向荣。1666年他因卢福瓦优秀的治军能力又队交予卢福瓦打理。此后路易十四的军队变得无坚不摧,法国因有强大的军队保卫而趋于和平。虽然后来路易十四决策失误,法国国库亏空。
路易十四的 故事
1638年路易十四在圣日耳曼出生,他是路易十三和王后安娜之子,路易十四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路易十四是与康熙同时代的西方大帝,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太阳王”。他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其主要功勋有两个,首先是使法兰西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其次是使法语成为通用语言。路易十四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国王,只是那时的他没有权利,经过母亲和红衣主教执政后,他才开始执政。路易十四执政历时72年,他是世界上执政最长的君主。
路易十四不仅体现在 政治 上,除了政治,他在思想和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作为。在思想上路易十四推行、信仰天主教。在经济上他推行重商主义。有记载称在他执政的72年间,他洗澡的次数不过七次,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怪癖。不过此事究竟是真是假,后人已无从考证。但是这样一个不爱洗澡的君王,他的 爱情故事 仍旧相当完美。
路易十四玫瑰产于法国,1859年培育诞生,以太阳王的名字来命名,象征着花儿的权威和尊贵。以上就是路易十四的故事,任何人都有两面性,身为君王的路易十四也是如此,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导致他晚年生活十分凄惨。
路易十四是怎么死的
路易十四是法国波旁王朝第三位君主,但他去世时,国人并没有过于哀伤。这一切都和路易十四死时的年龄和原因有很大关系。
路易十四戎马一生,在位期间创造出一系列丰功伟绩,这使他得到国民的爱戴。他热爱 舞蹈 ,身体状况十分的好,活到了77岁。路易十四四岁便登上国王宝座,二十三岁便开始亲政。在他亲政的五十四年中,他将贵族手中的权力集于一身,将君权神授植于人民心中。他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将法国打造成当时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大力发展国家 军事 和外交,并且使法语成为外交中的通用语言。他给法国政治、艺术、建筑、军队、综合 文化 等方面都带来很大发展,这使得法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争霸欧洲大陆。那么深得民心的路易十四怎么死的呢?
实际上这位人人称赞的明君也有很多常人身上的缺点,这些缺点是导致他执政后期犯错的直接原因。路易十四十分有野心,大肆发动战争来扩大疆土。在晚年时期,他频频发起战争,最后由于过度劳累,身体被磨损的厉害。在战争平息的后两年,路易十四患上严重的 皮肤病 。身体开始溃烂,并且散发着难闻的臭味,在他登上王位72年后的一天,路易十四因病与世长辞。
什么是“路易”?路易十四时代?
书 名:路易十四时代
作 者:(法)伏尔泰 著
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é,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自号太阳王(法语:le Roi Soleil,英语:the Sun King),是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国王,纳瓦拉国王,巴塞罗那伯爵,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则于1640年出生。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摄政,直到1661年红衣主教马扎然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他的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内容简介 本书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内容包括大战前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法国、遗产继承战争、国王的遗嘱、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礼仪之争与取缔基督教等。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写路易十四个人,而在于写他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文化所取得的进步,着重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的日臻完美。
作者简介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自由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倡导者,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文学作品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等;重要历史著作有《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哲学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其中《哲学通信》曾遭禁售,被誉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路易十四简介
职业:法国太阳王 国籍:法国 何以著名: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路易十四4岁登基并继续统治72年。他的统治通过早期的改革、成功的战争、法国帝国的建立以及他对艺术的赞助,使法国成为欧洲最杰出的强国之一。他也是凡尔赛宫的建造者,1682年他将法兰西宫搬到了那里。1685年,他颁布《枫丹白露诏书》,废除南特的编辑,结束对新教徒的宽容。 出生日期:1638年9月5日出生地:法国圣日耳曼酒庄星号:处女座 死亡日期:1715年9月1日(76岁)死因:坏疽 文章和照片第一人跳上公车这是一个可能比它的时代早了两个世纪的想法,但是公车在历史上的这一天第一次走上了巴黎的街道。3月18日,1662婚后生活1660-06-09法国国王路易十四(21)在圣让德鲁兹(1684-01-12)与西班牙的玛丽亚·特蕾莎(21)结婚路易十四一生中的事件路易十四于163-05-14年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于1651-11-07年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3)宣布为1654-06-07年正式加冕国王法国1659-11-0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代表签署的比利牛斯条约1661-03-10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结束了1661-09-05年总理的职务,路易十四手下的法国财政总监尼古拉斯·福奎特被捕;他死于1680年,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自由。1664-03-06国王路易十四和勃兰登堡皇帝签署了1664-05-07法国路易十四为凡尔赛宫落成。1668-01-19国王路易十四和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签署分裂西班牙条约1669-02-0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限制宗教自由1670-06-01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签署秘密反荷兰人条约1671-11-0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RC德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签署秘密反荷兰人条约1672-04-29法荷战争:路易十四法国十四号入侵荷兰。1672-06-21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军队占领乌得勒支1673-06-16伏塞姆的和平: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勃兰登堡的腓特烈威廉1682-05-06路易十四把他的宫廷搬到凡尔赛1683-09-24国王路易十四驱逐所有在美国的犹太人1685-10-18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撤销南特的法令取消法国新教徒的权利1688-11-26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向荷兰宣战1689-04-15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向西班牙宣战1690-03-16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向爱尔兰派遣军队1696-07-29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萨伏伊公爵维克托·阿马多斯二世签署都灵和平协议,奥格斯堡联盟战争的一个转折点1715-09-0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统治了72年后去世,这是欧洲主要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Facebook上分享在Twitter上分享著名的国王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古斯塔夫三世哈罗德二世约翰国王路易十六理查德三世
路易十四时代被认为最美的三个女人中年纪最大的是谁的夫人
风水很快转到了奥地利家族的西班牙支系,而联姻则源于法国的外交转向。亨利四世本来打算让王储娶一位洛林公主,把女儿嫁给萨沃依公爵的长子皮埃蒙特亲王,并考虑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开辟三条战线,与奥地利家族争雄。但1609年亨利遇刺身亡,热忱于天主教事业的遗孀玛丽·德·美第奇成为摄政,她决定与西班牙王室双重联姻以敦睦邦交,即让女儿嫁给西班牙王位继承人,而自己的儿子路易十三则娶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三世的长女安娜为妻,这就是后来以“奥地利的安娜”闻名的法国波旁王朝第二代王后。1615年11月9日,在比达索阿河中心举行了盛大的交换公主仪式,16天之后,路易与14岁的安娜在波尔多正式完婚。奥地利的安娜被誉为当时欧洲最美丽的女人(虽然从画像看未免言过其实),但与路易十三的婚姻却并不和谐。由于艳名四播,欧洲各地的王公贵族莫不想博得王后的垂青--据说连她的死敌黎塞留红衣主教也不例外,而白金汉公爵更是追求者中的佼佼者(从两人相会的时间段看,私通几乎不可能发生),而路易十三对此心怀嫉妒,至死也不曾原谅。当然,文人墨客似乎都站在安娜一边,如大仲马和伏尔泰都对她大唱赞歌,为其遭受的不公待遇乃至迫害深感不平。奇迹般的是,1638年9月5日,倍受冷落的安娜王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王位继承人,以后的路易十四,从而也使她彻底摆脱了自己同族前辈的不幸命运。1642至43年,黎塞留、玛丽皇太后、路易十三相继去世,路易十四登基,而安娜成为摄政,最终站上了权力的顶峰。安娜的摄政生涯也并不一帆风顺,投石党人的叛乱,与西班牙的战争,以及她对马扎然红衣主教的宠信,都惹人非议,让人烦心。1659年法、西终于开始和谈,订立的比利牛斯条约中规定路易十四娶西班牙公主,安娜的侄女玛丽亚-特蕾莎(Marie-Thérèse of Austria)为妻,嫁妆五十万金埃居。1661年马扎然死后,路易十四宣布亲政,安娜开始常常离开宫廷,退隐到修道院中,直到1666年去世。
凡尔赛宫殿的建筑材料,建筑时期,内部的布置和建造背景
凡尔赛宫: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
历史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当时的凡尔赛府邸拥有26个房间,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
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Fouquet)的沃子爵城堡(Chateau Vaux-le-Vicomte),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圣日耳曼宫、凡塞讷宫、圣克鲁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路易十四愤怒他不尽职守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设计师勒诺特(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筑师勒沃(Louis Le 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由于16至17世纪的巴黎市民不断发生暴动,在1648年至1653年还发生了两次规模巨大的投石党叛乱,所以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过考察和权衡,他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诺特在1667年设计了凡尔赛宫花园和喷泉,勒沃则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
1674年,建筑师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art)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凡尔赛宫主体部分的建筑工程于1688年完工,而整个宫殿和花园的建设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随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并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在凡尔赛宫花园中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建筑特色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但是,凡尔赛宫过度追求宏大、奢华,居住功能却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政治活动
为了消除势力强大的法国地方贵族(如孔代亲王家族)的割据和叛乱危险,凡尔赛宫落成之后,路易十四即将全国主要贵族集中于凡尔赛宫居住。从1682年到1789年,法国的政治、外交决策都在凡尔赛宫决定,凡尔赛成了事实上的法国首都。
为了显示王权的威严,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经常在宫中举行场面浩大壮观的典礼、晚会、舞会、狩猎和其他娱乐活动。1751年路易十五为庆祝长孙勃艮第公爵降生而举办的烟火晚会消耗了66万里弗尔的焰火,1770年路易十五为王太子举行的婚礼花费达900万里弗尔。在其颠峰时代——路易十五晚期和路易十六早期,维持凡尔赛宫廷的费用占法国岁入的四分之一。但这些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路易十四登基以前势力雄厚、心怀不满、屡屡反叛的法国大贵族至路易十四时代已被奢靡的宫廷生活所笼络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于宫中为荣,争先恐后地仿效国王及宫中的礼仪、着装,担心失去国王的宠幸。
1789年6月20日,法国国民会议会场被封闭后,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和一些下级僧侣、激进贵族前往凡尔赛宫室内网球场集会,签署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言》,宣誓称如未能为法国制订出一部成文宪法,就绝不解散。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凡尔赛宫被普鲁士军队占领,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镜厅内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同年2月26日在凡尔赛与法国签订了初步和约。此后入住凡尔赛宫的梯也尔政府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行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镜厅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1920年6月4日在大特里亚农宫签订了同匈牙利王国的《特里亚农和约》。1937年,凡尔赛宫作为历史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法国总统和总理多次在宫中和花园中举办外事活动,召开国际会议,签署国际条约。
著名景观
1789年的凡尔赛宫平面图凡尔赛宫的主要景观集中于主楼二层和花园中。
大理石庭院: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的建筑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
海格立斯厅(Salon d'Hercule):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教堂。路易十四时代,这里是王家小教堂,后改为国王接见厅。
丰收厅(Salon de l'Abondance):在海格立斯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前临楼梯,丰收厅为入宫觐见国王的礼仪路线主要入口。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
维纳斯厅:又名金星厅。在丰收厅之西。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
狄安娜厅:又称月神厅,位于主楼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墙壁用各种精美瓷器装饰。
玛尔斯厅:又名战神厅或火星厅,在狄安娜厅之西。天花板上有奥德朗的油画《战神驾驶狼驭战车》。大厅内壁炉两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经布置台球桌。波旁王朝时期的国王经常在此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
墨丘利厅:又名水星厅或御床厅,在玛尔斯厅之西。厅内有一张大床,围以银质栏杆,还有一座纯银大壁橱。墙壁上围有金色和银色锦缎。路易十四的幼子安茹公爵(后来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
阿波罗厅:又名太阳神厅,是法国国王的御座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因此凡尔赛宫内主要的大厅均以环绕太阳的行星命名。与二楼各大厅的位置相对应,一楼北侧为法国公主居住的套房。
战争厅(Salon de la Guerre):在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之西,北、西两面面向花园,南面通往镜厅。厅内的装饰由孟莎和勒布伦完成,主要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镀金壁炉之上为路易十四的骑马浮雕像。
镜厅(Galerie des glaces):又称镜廊,在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敞廊改建而成。长76米,高13米,宽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
和平厅(Salon de la Paix):在主楼的西南角、镜厅之南,为一方厅,装饰风格与镜厅相似,但壁炉上的油画主题为“路易十五创造和平”。厅内装饰以罗马帝王像、狮子、法国和纳瓦拉王国国徽为主题。
国王套房:位于主楼东面,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之内。中央为国王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寝宫北边为小会议室,南边为牛眼厅,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牛眼形状的天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牛眼厅之东为大候见室和卫兵室。
王后套房:位于主楼南侧,包括王后卧室、王后私室、王后候见厅、宫妇退居室、王后卫兵室等七间房间。王后套房的楼下为王太子套房(Apartment du Dauphin)。
剧场:由路易十五下令修建,位于北翼。设计师为加布里埃尔(Ange Jacques Gabriel)。剧场深26米,宽22米,可以容纳750名观众,为其照明需要3000多根蜡烛。1789年10月2日剧院最后一次举行演出,招待路易十六招来保护王宫的佛兰德斯卫队。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政府的国民会议曾设于此。
教堂:在北翼楼群的南端,1700年修建,路易十四称这座教堂是奉献给圣路易的。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气势上胜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亚尔宫(修道院、宫殿综合建筑群),但没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轴线上,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已经高于神权。路易十五、王储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
战争画廊:在南翼建筑群中。曾为王子和亲王的住处。展出众多战争主题的绘画作品,如《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普瓦蒂埃大捷》、《里沃利战役》、《亨利四世进入巴黎》等。
花园:现存面积为100公顷,以海神喷泉为中心,主楼北部有拉冬娜喷泉,主楼南部有桔园和温室。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花园内还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和众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
大特里亚农宫:1687年由路易十四为其情妇曼特侬夫人建造,只有一层,室内装潢相比之下比较朴素。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有时厌倦豪华的凡尔赛宫,也会到这里居住。1805年至1815年,拿破仑经常居住于此。
小特里亚农宫:路易十五为其王后建造。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主要的房间有大沙龙、小沙龙、画室、卧室、化妆室等。附近有路易十六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修建的瑞士农庄,有茅屋、磨坊、羊圈,王后常化妆为乡间牧羊女在此游玩。
路易十四的介绍历史评价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诞生于圣日耳曼(Saint?Germain)的王室城堡。 他是法王路易十三和王后奥地利的安娜(Anne of Austria,虽然她的称号是“奥地利”,事实上她是一位西班牙公主,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女儿)的长子。 1643年,路易继任法兰西国王,那时他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之后一直统治法国到1715年其生日前4天去世为止,享年77岁。 上面这段生平简述有两个深具意义的重点,这两个重点是我们在评论路易十四时代的关键所在。 第一,就是路易在位的时间非常漫长。 近代欧洲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另一个在位这么久的君主。 我们应该要时时提醒自己,一位国王在如此漫长的统治过程中,其治国态度和原则,一定会经历某些调整和改变。 除非是一个迟钝或愚笨至极的人,才可能在他的统治时期已经延续到其曾孙的时代,仍不受周围不断转变的环境和观念所影响,而路易十四当然是既不迟钝也不愚笨。 我们马上会讨论到那些形成他基本人生观的影响和原则,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长寿”对他一生有多么重要。 路易十四第二项要素则是路易的家族或王朝关系。 人们经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在路易的遗传血统中,来自哈布斯堡(Hab *** urg)家族的部分比波旁(Bourbon)家族的部分还多。 他继承了一连串伟大欧洲亲王的血脉,包括勃艮第的“大胆的查理”(Charles the Bold of Burgundy)、佛罗伦萨的“高贵的梅迪契·洛伦佐”(Medici Lorenzo the Magnificent of Florence)、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Emperor Charles V),以及西班牙的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Spain,路易的外曾祖父)。 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血缘,使他观察欧洲的角度与后来的统者完全不同。 现代欧洲 *** 都只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治理的区域或国家,而路易则是放眼整个欧洲大陆。 几乎欧陆的每个区域在历史上多少都与路易的家族有些牵连,而他对其中许多地区都感兴趣。 这种从王朝家系而非国家疆界为出发点的角度,使我们注意到路易与哈布斯堡王朝政权之间在日耳曼和西班牙的争权夺利。 这同时也提醒了我们,路易十四时代对国际关系和内政所采取的判断标准,与我们现在习惯采用的方式基本上有很大的不同。 把以上所的两种因素牢记于心,我们就可以继续观察形成路易十四王权的各个独特的影响层面。
路易十四的评价
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成为整整两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使自己成为法国史上最伟大、也是世界史上执政最长久的君主之一,与康熙同时代的西方大帝,时人尊称“太阳王”。宫廷女官莫特维尔夫人评价说,在公正、仁厚、宽大、自制、严明方面,当代与历代所有的君王都赶不上路易十四。法国贵族学者圣西门伯爵则认为,路易的性情是温和谨慎的,行动与言语都极有节制。包含伏尔泰在内的批评者,把路易十四的晚年错误归咎于骄傲自大,认为他对权势与荣耀的喜好,导致法国社会的贫困与灾难。杜克洛说:“许多市民在他的灵柩经过时,甚至认为不值得去侮辱一番。”同时代德意志的新教哲学家莱布尼兹评论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后来的文学家歌德称赞说:“他是自然造就的帝王中的完美样本,但是这样做,却使他自身耗竭,且毁掉了模子”。反对波旁王朝的拿破仑,赞美说:“路易十四是一位伟大的国王,是他造就了法国在国际中的一流地位,自查理曼以来又有哪位君王能够与他相比?”(暗示只有自己可与查理曼和路易十四相比)19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则认为,他是现代国王中最有能力的一位。最后连伏尔泰也颂扬他的统治是一个“永远值得怀念的时代”(伟大的时代)。 法兰西的历代君王之中太阳王路易十四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位,作为欧洲绝对君主制的楷模,他的名号代表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一种制度。(路易十四只有1/4法国血统,祖母玛丽·美第奇是意大利人,母亲奥地利·安娜是西班牙人,因此我们在他身上能够看到意大利的优雅与艺术气息,西班牙的虔诚与骄傲、法兰西的浪漫与热情。)路易十四一生丰功伟绩,同时也犯下许多错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位君王呢?德国文学家歌德有句名言,“人的罪恶一般都是受他所处时代的影响,而他的德行才是他自己的。”这句话用在路易十四是身上可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作为国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长度是欧洲第一,执政54年。时间已经注定这不会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朝代。路易十四不仅统一了法兰西的国土与臣民,也统一了政府与政策,在他之前欧洲从来未有一位君王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掌控力,是路易十四将法国打造成了近代意义的统一国家、统一民族。纵观路易十四朝,法国培养并吸纳了无数各个学科上的天才,建造宏伟的宫殿,成立强大的军队,震惊并鼓舞了人类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路易十四自认为最大的功绩是开疆扩土,他为法国征服了许多领土,当然拿破仑征服了更多,但是没能保留下来,今天法国版图的雏形正是在路易十四时代形成。除了对外扩张,路易十四对内也可以说政绩斐然,1667年路易十四颁布了《路易法典》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范了上到国王、下至平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一法典在当时堪称最完美的法规,其生命力甚至超过了波旁王朝本身,一直沿用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才被《拿破仑法典》所取代。路易十四一生强调规矩,他严格规定了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在其亲政之后法国再也没有过贵族叛乱。国王不允许有人以下犯上,同样也不允许有人以上欺下、胡作非为。1665年国王曾指派钦差调查边远地区贵族的作为,并且当众处死了一位鱼肉乡间的伯爵,结果整个法国贵族阶层为之一震。朝廷上路易十四是严格而英明的领导,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位国王始终事必躬亲,勤于治国,从不曾有过丝毫的懈怠。国王每周工作六天,周日虽是宫廷休息日,也会召集朝会,听取大臣的报告,如果卧病在床,国王则在自己的卧室召开会议,整个法兰西都知道国王是怎样的勤奋。路易十四乐于倾听他人意见,虽然理论上太阳王是一位独裁者,但是终其一生,路易十四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与听取了大量意见之后的判断。对于大臣们他总是礼貌有加,并且给予充分的信任。早年路易十四曾经对大臣们说,请你们不断告诉我你们心里的意见,如果我没有接受你们的建议,请不要气馁。这使得路易十四成为了朝廷里消息最灵通的人。对于朝政路易十四始终了如指掌,他知道的永远不比大臣们少,甚至更多。路易十四注意每一件事情,陆军、海军、宫廷、家务、财政、宗教、戏剧、文学、艺术……除了乐于听取意见,路易十四对于下属也十分严格,他不允许大臣私自做出任何决定,对于大臣的一言一行都严格监督,奖罚分明,从不庇护任何人,尽管大臣们分担了大部分琐碎工作,但是国家在各个方面的主要政策都必须由国王亲手制定,路易十四无时无刻不是国家的王。1664年荷兰驻法国大使就曾经写到,真是令人难以相信,法兰西的年轻君王以何等的迅速、清楚、决断与智慧来办理公事,他以愉快的态度对待他人,以极大的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欧洲没有一位君王能够比得上他。宫廷里路易十四同样是公正与严明的象征。路易十四十分看重亲情,他是孝顺的儿子,母亲在世时,早晚必定前去请安,他也是仁爱的兄长,慈爱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路易十四的一言一行都被看作是宫廷的楷模,整个宫廷也都发自内心的尊敬、服从国王。纵观波旁王朝前半段历史,宫廷几乎总是乌烟瘴气,充满了阴谋、狡诈、阴暗与暗斗,这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前两位国王亨利四世与路易十三在性格与行为上的缺点。但是路易十四使得宫廷变得单纯化,所有人都以国王为中心,这里真正变成了国王的家,充满了家庭的氛围,路易十四以一个家的主人的身份,对待宫廷里的每一个成员与每一个来到宫廷的客人。宗教上路易十四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本人厌恶新教,但是他也清楚的看到新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天主教会本生出了问题。路易十四亲政以来就严格整顿教会,甚至不惜对抗罗马教皇,这一时期法国的天主教会可谓焕然一新,天主教重新恢复了在社会中的威望。所有外国的宗教人士都不得不承认,法国天主教会在纪律性与道德上要优于任何其他国家。不过也正因为路易十四在宗教上花费了不少心血,使得他最终不能原谅国内的数十万顽固胡格诺教徒。后世评价路易十四最大的功绩是在与文化上的推动,确实自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大帝以来,欧洲没有一个王朝像路易十四时代那样拥有如此之多伟大的作家、画家、雕刻家、与建筑家,并且在礼节、时装、思想、艺术上被他国所羡慕模仿,整个欧洲都把巴黎与凡尔赛看作是欧洲文化与修养的中心。路易十四头戴假发、脚蹬高跟鞋、穿着华丽服饰的形象成为了当时贵族穿戴的标杆。法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主导者,这一优势一直持续到拿破仑时代,正是路易十四向世人展现了法兰西灿烂与绚丽。这样一位君王曾经一度被臣民看作是凡间的神,作为国王路易十四已经近乎完美。但是在其晚年国家却几乎崩溃。路易十四朝始于军事辉煌胜利,文化灿烂绚丽,巴洛克式的光辉夺目,却终于艺术与文学的衰微,人民贫困疲惫,国家受挫屈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的盛极而衰?路易十四又在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除去国王的尊位,作为个人的路易十四依旧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物,在个人品质上路易十四要优于自己的祖父与父亲,他不像亨利四世那样放荡,也不像路易十三那样孤僻。路易十四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有亲眼见过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在礼节上他是当之无愧的标杆。在对待个人方面路易十四惯于利用自己的风度胜于使用自己的王权,亲朋与朝臣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位君主,并非仅仅因为他是国王。路易十四一生都行得正、做得正,在人们眼中他是绝对的君王,一言一行都拥有王者风范。对亲人、对朋友、对大臣、对使节他都恪尽义务。在宫廷里他是慷慨的奖赏者、慈悲的惩罚者、公正的宣判者。纵然有时君王的身份使他显得有些冷漠,有些高傲,他曾经对儿子大太子说过,某种程度的严峻,亦是对子民的慈善,一味宽大只会带来更多的罪恶,国王一旦显得软弱,权威将会瓦解,而受罪的终将是下层百姓。(后世的路易十六正是犯了这个错误)宫廷女官莫特维尔夫人就曾经评价,在公正、仁厚、宽大、自制、严明方面当代与历代所有的君王都赶不上他。法国贵族学者圣西门伯爵则认为,他的性情是温和谨慎的,行动与言语都极有节制。 这里有几则小故事体现了路易十四人格上的伟大。一次宫廷为前线战争的胜利而庆祝,国王破例邀请了许多中层军官参加庆功宴,宴会上一位军官因为相貌丑陋而受到了小太子妃勃艮第公爵夫人的嘲笑,这位军官无地自容,只好借故向国王表示提前退席。而路易十四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马上走到了女眷群中,对着包括勃艮第公爵夫人在内的所有贵妇人高声说到,夫人们,我觉得这位军官是这里最英俊的人,因为他是凡尔赛宫里最勇敢的军人!还有一次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一只手,落下终生残疾的军官,抱怨国家给予的退休慰问金太少,国王听闻后马上做了调查,确认这位军官的功勋之后,马上吩咐下人送去了一份双倍的慰劳金。这位军官亲自来到凡尔赛宫感激地说道,我愿为陛下失去另一只手。国王则开玩笑地说道,那我要准备更多的慰劳金了。最为有名的一次,当小太子勃艮第公爵一家被病魔侵袭,最终家破人亡,而路易十四陷入无比悲痛之时,一个恶毒的传言开始迅速传播。矛头指向了国王的侄子奥尔良亲王菲利普,传言中是这位行事乖张的亲王在自己的化学实验室里,用巫毒之术诅咒着国王的所有子孙,这样这位亲王就能登上王位。很快传言就满城风雨,奥尔良亲王跪倒在伯父面前,请求国王给予自己一个公开公正的审判。但是国王却扶起侄子说到:孩子,我从来就不相信世间有什么巫毒之术,如果有的话我这个老国王早就被人咒死了。路易十四深知自己的这个侄子虽然放荡不羁,行事乖张,但是绝不是什么野心家,更不是会使用下三滥手段的卑劣之徒。国王在公开场合高调表示相信奥尔良亲王的清白,严肃的声明一定会严惩造谣生事者。很快传言就不攻自破、偃旗息鼓了,奥尔良亲王感激涕零,在路易十四死后鞠躬尽瘁,辅佐年幼的新君路易十五,报答了伯父的公正。(这是路易十四比汉武帝伟大的地方) 但是人无完人,路易十四也有自己的缺点。他的心智并比不上他的风度,后人评价路易十四智力比不上凯撒,远见比不上奥古斯都,拥有的仅仅是优良的素质。孟德斯鸠就认为,这位君王的心灵远比头脑伟大。幼年的路易十四因为国家的动乱而未曾受到足够的教育,对于许多国内外的事情,路易十四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其统治早期,个人的注意力与意志力,以及优秀大臣、将领的辅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的国王才智上的不足。但是当这些因素都因为其漫长的统治时间而消磨殆尽之时,太阳王的弱点就暴露无遗。早年的成就与周围的谄媚使得路易十四志得意满,他虚荣的像个演员、骄傲的像尊雕像,谨慎与节制逐步被偏执与野心所取代。如果路易十四了解荷兰人的秉性,他就不会在荷兰几乎要投降的时候那么咄咄逼人,以至于激起了海上马车夫的爱国激情。如果路易十四像柯尔贝尔那样了解胡格诺教徒在法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他也许就不会那么急于废除《南特敕令》,导致法国工商业损失惨重。如果路易十四了解英国的国家体制,他就不会在光荣革命爆发后那么积极支持詹姆斯二世,以至于得罪了所有不列颠人。实际上当时的英国完全不想与法国为敌,他们也不喜欢来自荷兰的威廉三世,仅仅是因为他们更痛恨詹姆斯二世。但是路易十四却只看到自己的死敌威廉三世戴上了不列颠的王冠,于是乎太阳王天真的认为不列颠已经与自己为敌,殊不知正是自己的支持表哥复辟的行动,才促成了英国的最终参战。包括伏尔泰在内的许多人都把路易十四的晚年错误归咎于狂妄、自大,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从本质上说路易十四并非自大的人,他在行为上的错误,与其说是性格作祟,不如说是学识不足所致。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将所有的邻国都深深刺伤,不知道自己的所为在外国人看来是无理与傲慢。 另一方面很多事情也并非路易十四能够左右的,虽然黎塞留希望与荷兰联盟对抗英国,但是到了1672年法国进攻荷兰却是大势所趋,换做另一位国王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甚至可以说换做黎塞留也会进攻荷兰)1685年废除《南特敕令》同样是大势所趋,实际上绝大部分法国人在当时并不觉得国王做错了,仅仅是在副作用逐渐暴露后,才马后炮的觉得路易十四错了。1701年挑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同样不是路易十四主观上的希望,对于他来说西班牙的王位不接也要接,接了则必定是战争。所以他才会对身边的人说,不论我作出什么决定,我都将受人指责。路易十四的悲哀在于他的寿命太长了,手中的权力也太大了,以至于他伟大人格中的瑕疵,被手中的无边权力与漫长的统治所放大。作为个人路易十四几近完美,歌德称赞他是自然造就的帝王中的完美样本。拿破仑评价路易十四是一位伟大的国王,是他造就了法国在国际中的一流地位,自查理曼以来又有哪位君王能够与他相比?同时代的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则认为,他是现代国王中最有能力的一位。路易十四的失败并非他个人的失败,而是绝对君主制的失败,路易十四自己的人生已经向世人表明,在绝对君主制之下,国王的罪恶如何被手中的权利放大,路易十四是国家的最高领袖,唯一的立法者,政府内最高的行政者,军队的最高统帅,还是最高的监察者,宗教的实际最高领袖。(法国教会只在名义上从属于罗马教皇,实际上法国国王才是实际领袖)国家的所有最高权力都在一个人手中(路易十四相当于兼任总统、总理、三军总司令、最高法官、最高检察官、宗教主管),任何些微的错误都会造成悲惨的结果。路易十四做的已经称得上最好,他给了法国统一的国家与政府,文化上取得了毋庸置疑的领导地位。同时进行着毁灭性的战争,在建筑与奢侈上的挥霍,沉湎于个人的骄傲,遏制哲学发展,使得百姓变得贫困。在此我们再一次重申歌德的那句名言,人的罪恶一般都是受他所处时代的影响,而他的德行才是他自己的。路易十四确实犯了很多错,但是与其说是他个人的结果不如说是那个时代与那个制度的必然。今天仍处于太阳王光辉被泽的法兰西,已经学会原谅他为了造就法兰西的伟大而几乎毁灭法兰西的事实,因为太阳王本身已经成为法兰西至高无上时代的代表与标记……
法国的路易十四为何被称为太阳王
路易十四非常热爱舞蹈艺术。他从少年时起就接受舞蹈训练,此后一直坚持,达20年之久。有时他还会在舞剧中担任角色。他喜欢扮演太阳或者阿波罗之类的角色,认为这样可以激发起自己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他曾扮演芭蕾舞剧《夜》中太阳的角色,因此被人们誉为“太阳王”。路易十四出生在欧洲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路易十四之前法国正经历着国家统一和加强王权的阵痛,整个欧洲也是战火纷飞,新教联盟和旧教联盟,亲哈布斯堡联盟和反哈布斯堡联盟进行着如火如荼的三十年战争。其父路易十三和首相黎塞留励精图治,纵横捭阖,不但使法国在欧洲复杂的势力角逐中获得了优势地位,而且通过抑制国内显贵和促进商业而走向国家统一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年仅五岁的路易十四于1643年继任国王,开始了其长达72年的执政历程,把其父辈奠定的基业进一步推向辉煌。扩展资料:路易十四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通过一生的政治实践和戎马生涯,在欧洲确立了绝对君主制度的典范,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法兰西,他最崇奉的治国准则是“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路易十四的时代,正好处于欧洲自中世纪后期以来加强王权和建立民族国家潮流的顶点,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工作是肃清国内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国内市场,建立民族宗教和确立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路易十四的祖辈们已经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使一个统一的法国和具有威严的国王初露端倪。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历史选择了路易十四,而路易十四凭自己的果敢、坚毅和大刀阔斧,将父辈的理想化为现实。在他治下,君主权威达到了不容置疑的地步,政治、司法和财政高度统一,曾经位高权重的地方贵族已经沦为陪侍国王左右的随从,国王甚至凌驾于神圣的教皇之上。路易十四所实践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典范,为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专制君主国家所效仿和追随。 路易十四的另一个功绩是扶植和鼓励了古典主义文化潮流,并将其推向高峰。古典主义时期也往往被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它的兴衰与路易十四漫长的统治相契合。路易十四时期,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彰显着国王的威势。一幅幅油画和一座座雕塑则塑造了太阳王君临天下的威仪;走向巅峰的古典主义喜剧则阐释着国家崇高的理念。古典主义所崇尚的规则、秩序、均衡、典雅与君主专制制度所崇尚的神圣、崇高、等级秩序和国王的威严有机融为一体。法国在成为欧洲霸主的同时,也成为毋庸置疑的文化中心。正如威尔·杜兰所言,自西罗马奥古斯都大帝以降,没有一个王朝像路易十四时代拥有如此多伟大的作家、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并在礼节、时装、思想、艺术上为他国所艳羡模仿。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和伯利克里时的希腊、奥古斯都时的罗马、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伊丽莎白-詹姆斯一世时代的英国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座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易十四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太阳王"和他的王朝
路易十四铁面人是谁
关于路易十四铁面人是谁无从考证,身份成谜,有几种说法:
1、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生父。据说,路易十三与原配王后关系不睦,王后爱上了一个贵族并怀上了他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继位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不忍心将生父处死,只得将他终身监禁,并想方设法的掩盖他的身份,才给他套上铁面。
2、铁面人实际上是路易十四本人,而下令关押他的“路易十四”正是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因为路易十四沉迷酒色,才被正直的大臣们设计调包。
3、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菲利普,想要代替路易十四成为法国国王,但是最终失败。
4、铁面人是知道王室丑闻的近卫军中尉多热或法官拉雷尼。
路易十四(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自号太阳王,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和马扎然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王国。他把大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他建立起的这一绝对君主制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在他执政期间(1661年——1715年),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还有两次小规模的冲突,使他在1680年开始成为西欧霸主;后两场大战对上荷、英、奥的三强联盟,大同盟战争因双方厌战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后由法国王孙继承王位,但战争负担使他亲手缔造的伟大形象和超高民气在晚年丧失殆尽。
路易十四与铁面人的历史说法
1789年7月14日清晨,成千上万愤怒的巴黎市民,潮水般冲向巴士底狱,一举将其捣毁。 在监狱入口处,人们发现了一行字:囚犯号码6438900,铁面人。 史载,铁面人是路易十四时代巴士底狱的一名重要囚犯,于1703年死于狱中,时年约45岁。 最早在著作中提及铁面人的,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1661年,一个高大英俊、面戴铁罩的青年人,被押送到圣玛格丽特岛上。 这个人的铁面罩上装有钢制弹簧,可以戴着它从容的吃饭喝水。 上级还命令看守人,如果他取下面罩就杀死他。 这人无疑是个重要人物。 后来他又被送到巴士底狱,在狱中度过了大半生的时间,其间一直享受优厚待遇,而他从不对自己的身世吐露一个字。 1703年,这个神秘人在狱中死去。 铁面人的传奇故事,在20世纪一度成为影视的热门题材。 在美国电影中,铁面人成了路易十四,在一次宫廷宴会中被挟持出宫,永远的戴上了铁面罩,而他流落民间的孪生哥哥菲力普,假借其名义登上了王位。 几个世纪以来,关于铁面人的真实面目,众说纷纭。 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也都调查过铁面人,但他们都表示“要严守秘密”,其结果当然不了了之。 上个世纪,英国的一位女学者提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见解:“铁面人”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大革命时期,被送上断头台的并非查理本人,而是一个忠于一室的奴才。 真正的查理则逃到了法国,成了路易十四的阶下囚,被戴上了铁面罩,一直监禁到死。 此说谬误在于:1703年铁面人死于狱中时仅45岁,而1600年出生的查理一世若活到那时,已是103岁的老翁了,因而殊不可信。 法国社会科学院的院士潘约里在<<铁面罩>>一书中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生父。 路易十三与安娜王后婚后长期不和,分居已久。 安娜王后与一贵族情人姘居怀孕,红衣大主教、首相黎塞留多方劝说,令路易夫妇重归于好。 安娜王后十月怀胎,生下戴当尼王子(即路易十四),其情夫被迫远走他乡。 路易十四成人后,其父回到巴黎欲与其相认。 路易十四惧怕丑闻外泄,不敢相认,但又不忍杀害生父,遂与他戴上铁面罩,囚禁起来。 此说颇有向壁虚造之感,1703年铁面人死时不过45岁,而当时路易十四已65岁高龄,“此岂近于情理哉?” 1934年出版的<<皇后的医生>>一书中,提出了另一种说法:“铁面人”是当时的法官兼警官拉雷尼。 拉雷尼的叔叔帕.科其涅是安娜王后身边的太医,他奉旨解剖路易十三尸体时,发现他不是路易十四的生父,便将此事告知了拉雷尼。 路易十四得知,便暗令逮捕拉雷尼,给他戴上铁面罩并囚禁起来。 奇怪的是,帕.科其涅却从中漏网,而拉雷尼只是个小小的警官,路易十四要杀人灭口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为什么还要手下留情?据后来查证,拉雷尼于1680年在自己的故乡善终。 此外,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 1970年,法国记者阿列斯在<<铁面人--最后揭开的一个谜>>一书中,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 富凯是路易十四的宠臣,因侵吞公款,于1661年被捕,后被判终身流放。 路易十四密令将其灭口。 阿列斯认为,以路易十四对富凯的宠信,绝不会忍心杀他。 当时死于狱中的,只是一个替死鬼。 真的富凯则被戴上了铁面罩,一直在狱中享福。 富凯念主洪恩,对自己的身世也守口如瓶。 但如果事实如此,那么铁面人死时也应老态龙钟,这样的情况又与史料相左。 比较新的一种说法,是法国历史学家托拜恩提出的,他认为“铁面人”是意大利的马基奥里伯爵。 马基奥里是意大利曼图亚斯公爵的亲信。 路易十四欲用10万艾克买下公爵领地内的卡赞列要塞。 公爵为此派马基奥里前往法国谈判。 路易十四想要贿赂于他而遭拒绝,马基奥里遂将此事密告给公爵夫人,谁知公爵夫人竟与路易十四有染,因而路易十四很快就知道了马基奥里的行踪,就把他变成了阶下囚。 综上所述,似乎托拜恩的说法最为可信,那么后来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为何又要严守秘密?由此看来为,铁面人极有可能是偶尔卷入了一桩宫廷丑闻,而招致祸患,但他与王室又有某种特殊关系,得以免死,被永远的掩盖了身世。 其实,这完全是历代法国国王为了掩饰家丑,一手制造的悬案。 神秘的法国铁面人 1703年巴黎最黑暗的巴士底狱,一个戴铁制面具的囚犯去世。 所谓铁面人是指那个男子在被幽禁的34年间一直佩戴面具,禁止说话,而发出那个命令的是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四。 据说那个男子掌握着威胁波旁王朝的秘密。 铁面人之死 1703年11月19日巴黎的巴士底狱,一个戴着面具的囚犯去世。 前一天弥撒之后,躺在床上的他病情急速转危,次日死去。 戴着面具的那个囚犯在狱中作为特殊的存在加以对待,受到与别的囚犯完全不同的待遇。 给予专用的房间和餐具,由狱长专人伺候,在这个犯人面前,连狱长都恭恭敬敬地站着,不许坐下。 尽管如此,那个囚犯并不能自由行动,强制过着比普通囚犯更严厉的监狱生活。 例如,规定他不得说话,即使吃饭时,也不许摘下面具。 他何以要戴面具关在牢里面呢?在巴士底狱没有人知道其中细节,唯一清楚的是由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四发出的命令。 令人不解的是,如果是危险的人物,杀了不就结了吗。 但是路易十四不能杀他,只能让他戴着面具继续幽禁着。 特制的单身牢房 从查阅记录来看,铁面人是以“厄斯塔什·杜齐埃”的名字被埋葬。 因当时在巴士底狱结束生命者是以假名埋葬,所以在后来的史学家之间认为这个名字不是真名。 在当时监狱的文书中,厄斯塔什·杜齐埃名字最早出现是1669年7月19日陆军大臣卢瓦给当时皮·罗尔监狱狱长圣马尔的信中。 皮·罗尔是修建在意大利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半山腰的小镇,17世纪时,小镇是由城墙围起来的坚固要塞,在那里修建了皮·罗尔监狱。 信中这样写道: “圣马尔先生。 奉圣旨将一名叫厄斯塔什·杜齐埃的人护送到皮·罗尔。 最重要的是,对这个人要严加隔离,不允许他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身份。 事前通知是希望赶紧准备好监禁此人的单身牢房。 窗户应设在谁也无法靠近的方向,门设多层,使守护在外的哨兵什么也听不到。 每日送一次一天的饮食,由你亲自送到铁面人的手上。 如果有什么事,也不得倾听这个人说话。 如果向你说多余的话,证明属实将被判死罪。” 更令人震惊的是,从此监狱长的工作就与铁面人联系在一起。 铁面人每次调换监狱,狱长圣马尔的工作就跟到那里。 例如1687年圣马尔狱长与囚犯一起转移到法国南部戛纳湾的圣马格丽特岛。 圣马尔给当时的陆军大臣卢瓦的报告是这样写的:“将该囚犯运到岛上时使用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采用涂蜡的布包裹木笼。 这样囚犯不会呼吸困难,里面空气能够很好流通,但是外面谁也看不到他,也不能交谈。” 木笼周围由4~5名士兵警卫,并由8名民工搬运木笼,他们是特意花巨资从意大利都灵雇来的,这些民工不懂法语,无法与囚犯对话。” 圣马格丽特岛有12间左右的牢房和容纳警卫队居住的大片营房,并且专为铁面人建造了单身牢房。 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留下的那间单身牢房,面积30多平方米,窗上装有纵横的窗棂,门由三层门组成。 最后在圣马格丽特岛单身牢房被囚禁11年的男子最终又被押解到了巴士底狱。 铁面人是1698年被押解到巴士底狱的。 据记载,铁面人乘坐的车子一到巴士底狱的大门,城堡周围的商店就被勒令关门停业,警卫们也脸朝着墙迎接,为的是不让看到囚犯的脸。 9月18日星期4下午3点,圣马尔从圣马格丽特岛转任巴士底狱的新司令官。 晚上9点,在副官的引领下把囚犯安置在韦尔特塔的第3单身牢房。 并且规定副官照料囚犯的日常生活,但膳食由司令负责。 各种流言 首先,据在狱中工作的马尔索朗医生说,初到巴士底狱查牢房时,听到铁面人说,自己大约60岁左右,如果这是真话,那他是1638年出生。 这意味着与路易十四是同一年出生。 此外,关于铁面人流传着各种传说,国王的私生子说,国王的孪生子说,王后的私生子说等等。 但是各传说中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路易十四让囚犯戴面具的理由是,囚犯的脸与路易十四的脸一模一样。 显然,仅仅脸庞与国王相似还不足以投入监狱。 那么,又是为了什么呢? 囚犯出生关系到王宫的秘密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波代尔发表了如下的假说:“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母亲安娜王后与当朝宰相马扎朗的私生子”。 路易十四知道还有一个与自己长相一样的兄长,害怕他争夺王位,于是把兄长抓起来,戴上面具,幽禁在牢里。” 1847年,作家大仲马发表了小说《三剑客》。 在那本小说中写到了铁面人。 “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在狱长圣马尔写的某机密文书上有记录”,大仲马说他的假说来自这一依据。 下面我们将评述这两个假说的可靠性。 首先波代尔的“王后的私生子说”,在现代认为其可靠性很低,理由是铁面人的死亡年代或圣马尔去巴士底赴任的年代记述有错误。 另外,当时王后的生育是在众大臣的眼皮下进行的,无法隐瞒。 如果是王家的私生子岂能下狱,还要封赏领地和支付定额的养老金呢。 那么,大仲马的孪生兄弟说又如何呢。 大仲马的这个说法是从内务部的档案室发现的文书作为推理。 但是这个文件是伪造的说法很强,其理由是如果圣马尔知道这个事实,按其职责是严禁记录的,他也知道一旦被路易十四察觉有处死罪的风险。 据以上的理由,波代尔说和大仲马说都不是真实的。 铁面人秘密新的假说 说来有趣,新假说出自“铁面人”被埋葬时的名字。 一直被视为假名的“厄斯塔什·杜齐埃”作为线索。 一位历史学家循着古文献,最终查清在路易十四的卫队军官中有厄斯塔什·杜齐埃的名字。 他有出生记录,但是不知何故没有死亡记录。 而且他的情况从1668年起就不清楚了。 所谓1668年,不就是铁面人被投入监狱的一年吗? 这个厄斯塔什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经常吵架并惹起决斗。 由于在宫廷饮酒引起斗殴流血事件,结果从卫队的军官中被除名,并禁止出入宫廷,其后他更加放荡,渐渐落入举债的深渊。 接着历史学家发现,被家族抛弃,身无分文的他因想敲诈路易十四而被捕。 原来厄斯塔什是路易十四同父异母的兄弟!的确,现今留下的厄斯塔什肖像与路易十四一模一样。 据此,历史学家们推测路易十四意识到厄斯塔什对他王位的威胁,于是把他抓起来,让他戴上面具,藏起他的脸来。 事情的发生还得从路易十三不能生育谈起。 宰相里什图考虑到国家不能没有继承人,于是向国王提出找个代理父亲,让王后生子,而且选择配种的角色是路易十三的副官弗朗索瓦·杜齐埃。 于是王后与杜齐埃之间生下的孩子平安地接位成为路易十四。 令人难堪的是,路易十四与杜齐埃家的孩子厄斯塔什长得一模一样。 成年后的厄斯塔什很快掌握了这个秘密,因此1669年举债度日的厄斯塔什以这个秘密为证据要挟异母兄弟的国王。 感到威胁的路易十四为了平息事态,只得将他抓捕入狱,并且戴上面具,一直幽禁到他死,长达34年。 以上是近代史学家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有关铁面人的推理。 但是这个假说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围绕着铁面人的事实,今后还将被发现,说不定这个假说还会被改写。 也许有关铁面人隐藏的谜永远也解不完。 这是一件奇怪的,史无前例的事。 而和这同样奇怪的是这件事在当时竟然没有一个历史学家知道,自然也就没能留下关于此事的只言片语,于是几百年来人们枉自猜度,历史学家空自白首穷经,而文学家们则驰骋想象,以此为题材创造了大量作品。 然而终究是没人能揭示事情的真相,因为真相早已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中了。 这个身材高于常人,年轻,漂亮,高雅的不知名的囚犯被极端秘密地押送到普罗旺斯海外的圣马格丽特岛上的伊夫堡,他一路上戴着面罩(用黑天鹅绒和鲸骨制成)面罩的护颏装有钢制弹簧使他能在戴面具吃饭时绝不觉着丝毫不便。 面具?没错,面具。 他就是法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面人”,而关于他的传说,二百多年来亦一直没有中断。 我们早就在大仲马那本著名《布拉热洛纳子爵》(达尔大尼央三步曲《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的第三部)中认识了他。 铁面人的故事在小说和电影中是很不相同的。 在大仲马笔下,三个火枪手之一的阿拉宓斯秘密地从巴士底狱救出了被其母囚禁的路易十四的孪兄菲力普,并设计让他代替路易十四坐上王位,反把路易十四关入巴士底狱。 但一昼夜后这一计谋被火枪手队长达尔大尼央识破,他帮助路易十四重登王位,而菲力普则再入囹圄,并且脸上永远蒙上了一层面罩。 而在《铁面人》影片中,菲力普刚出生就被送出王宫。 后来当路易十四知道他还活着时,就派财政大臣富凯将他囚禁在圣马格丽特岛上。 后来内政大臣科尔伯和达尔大尼央对路易十四荒淫无度的生活极为不满,便设计救出菲力普。 经过化妆的菲力普在宫廷舞会上被错认为路易十四,而真正的路易十四却被戴上了铁面罩,囚禁终生。 (阿兰德隆版) 但再版的《铁面人》里剧情又有了可笑的改变两个路易又成了我们可怜的达尔大尼央队官的私生子,而最后这位可敬的队官为了他的菲利普牺牲了,而那位真正的路易十四又如上一部般被戴上了铁面罩,囚禁终生。 尽管电影和小说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在这位大名鼎鼎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期间,有过一个戴面罩的犯人,已是确凿无疑的。 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这个囚居在伊夫岛上的铁面人他无疑是有着高贵身份的,然而看押人员奉命,如果他取下面罩就必须毫不迟疑马上杀死他。 后来一个深受当局信任的军官,此人时为军区司令,后来又被任的典狱长,到岛上将他领出,然后把他带到巴士底狱。 人们在这个城堡里尽可能把他的住宿安排得非常舒适妥贴,为他做的是头等饭菜。 他要什么从未遭到拒绝他最喜欢异常精美的衬衣和花边的时尚之物。 甚至典狱长和他说话总是毕恭毕敬的而且很少在他面前坐下。 而监狱的一位老医生后来描述说,他虽然常检查这位这位奇怪的人的舌头和身体其他部位,却从未见过他的脸。 他身材优美,令人赞赏。 皮肤略带棕色。 唯有他的声调使人感到有趣。 他对自己的处境从无怨言。 至于他可能是什么人,他自己一点也不让人知道。 这个人于1703年死去,当晚就被埋在圣保罗教区。 至于他究竟是谁,则无人知晓。 第一种说法 十九世纪末,安娜·维格曼在一部著作中大胆假设囚犯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 作者主张查理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死在断头台上,一个忠于王室的人代他受了刑。 后来查理来到法国变成了路易十四的阶下囚。 但不解的是,路易十四为什么要把死里逃生的查理关起来呢?戴面罩的犯人既于1703年死去,如果是查理的话,他应该是103岁了。 他能这样长寿吗? 第二种说法 1934年,维乐那多在《王后的医生》一书中断定犯人是法官兼警察头子拉雷尼。 他的叔叔名叫帕·科齐涅,是著名外科医生,在宫廷中为路易十三的妻子安娜服务。 路易十三死后科齐涅解剖其尸体。 发现死者并不是路易十四的父亲。 科齐涅将这一秘密告诉了拉雷尼。 后来宫廷为了防止这一丑闻传开,拉雷尼就成了终身囚犯。 然而后据查明科齐涅任宫廷医生时(1644年)路易十三已死去一年了,故不可能有解剖尸体之说。 而拉雷尼是于1680年在故乡善终的。 第三种说法 从人们对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父子关系的怀疑中,有人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戴面罩的人正是路易十四的生父。 路易十三和王后安娜婚后不和长期分居,后经担任首相的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中调解,重归和好。 但此时安娜在与一贵族情人的交往中已身怀六甲,不久即生下了路易十四。 为了掩住马脚,安娜的情人、路易十四的生父只得流落他乡。 路易十四登基后,其生父偷偷返回向儿子乞求赏赐。 路易十四既怕丑闻暴露又不忍心加害生父,于是就有了一个戴面罩的终身囚徒。 这一说法显然无法解释下面一个事实:据监狱的犯人登记簿记载,戴面罩的人于1703年11月19日突然死去时,是一个45岁的左右的中年人。 而这一年路易十四已65岁,那末他的生父又该多大了呢? 第四种说法 1970年,法国记者波·让·阿列斯出版了《铁面罩—最后揭开的一个谜》一书。 他运用大量材料论证了上一世纪就出现的一个观点: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是戴面罩的囚犯。 富凯曾是路易十四的宠臣,1661年他以侵吞公款罪被捕入狱。 路易十四主张将他处死。 但法院却判他终身流放,被关进皮涅罗尔城堡。 路易十四曾坚决要求富凯必须死在狱中。 据当局宣布,富凯于1680年3月23日突然死去。 他的尸体未交其亲属而由当局秘密处理了。 阿列斯认为,死者并不是富凯,而是他的仆人爱斯塔斯·多热,而富凯则在面罩掩盖下活着。 关于铁面罩的传闻恰好是在富凯“死”时(1680年)开始的。 但是,1703那年富凯已是老态龙钟,而戴面罩的人却是个中年人。 其他猜想 “是多热”这一观点从法国大革命后就开始流传。 法国科学院院士莫·潘约里1965年出版《铁面罩》一书也如此认为。 多热的父亲是前首相黎塞留的侍从,知道许多王室丑闻。 多热的本人是近卫军中尉,他因在王宫的一个楼梯上杀死了一个15岁的听差而被捕。 但是,如果多热因此而下狱,对这样一个普通刑事犯有什么必要那样尊重和优待呢?如果是怕多热泄露王室秘闻扣压他,为什么不把他干脆杀掉呢? 也有人认为,蒙面囚犯是意大利曼图昂公国的国务秘书马基欧里,他由于得罪了路易十四,于1679年5月被诱入法国关在皮涅罗尔城堡。 但这一猜想也被一些包括法国史学家在内的人所否定。 戴面罩的囚犯究竟是谁呢?这恐怕真的要成为千古之迷了。 然而更令人倍感惊奇的是,据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考证(在他的《路易十四时代》里有谈到),在这个无名氏被押送到伊夫堡时,欧洲并没有任何重要人物失踪。 而此人又无疑确是个地位崇高的人啊。 因为他到岛上的头几天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典狱长亲自将饭菜摆在他桌上,然后把他关在里面,退了出来。 一天,这个囚犯用餐刀在一只银盘上刻了几个字,然后把盘子从窗口扔出。 盘子正好落在城楼脚下河边的一只船上。 船主是个渔夫。 他把碟子捡起来,拿去还给典狱长。 典狱长十分惊奇,问渔夫”你看过碟子上的字了?还有别人看到过没有?“这个农民被关押了起来,直到后来查清他确实不识字,碟子也确实没有别人看到过才放了他。 典狱长对他说”走吧,不识字是你的运气。”另外,据说最后一个知道这个奇怪秘密的大臣夏米亚尔在临死前,其婿拉费德元帅曾跪在岳父面前恳求他告诉自己,那个仅以“铁面人”的名字为人所知的人究竟是谁。 夏米亚尔回答说:这是国家机密,他曾经宣誓永远不泄露。 这就可以算是事情的最后答案吧……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写过一部小说《铁面人》,小说讲述了一个带着铁面罩的囚犯,被国王流放到一个孤岛上,“铁面人”经过种种努力,终于逃出了孤岛,重获自由。 有意思的是法国另一位大作家大仲马也写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布拉热洛公爵》,后来被英国人改编成电影《铁面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影片中神秘的“铁面人”居然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自己。 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他被权臣用一个长相酷似的人给“掉包”了,从此过着暗无天日的“铁面生涯”。 这些有趣的故事并非全部是作家们的虚构,而是根据法国历史上一件著名的悬案改编成的,不同的是历史上的“铁面人”被关押至死,而且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巴士底狱的“铁面人”为何会引起后人的注意,始作俑者是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他在其名著《路易十四时代》中提出“这个囚犯无疑是个重要人物”,但接着却说“他被押送到圣玛格丽特岛时,欧洲并没有什么重要人物失踪”,让世人觉得匪夷所思。 伏尔泰是这样记述的: 1661年,圣玛格丽特岛上的一座城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那是一个身材修长、举止高雅的年轻人,他的头上不知被谁罩上了一个特制的铁皮面罩,无论是在他被秘密押送途中,还是在囚禁期间都被严令禁止摘下来。 这个面罩在下颌部装有钢制弹簧,即使是吃饭或喝水也没有妨碍,不用摘下来。 因此,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在圣玛格丽特岛上关押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位“铁面人”又被秘密地押送到了巴士底狱,那里是当时法国最令人害怕的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在巴士底狱中,这位囚犯受到了特殊的优待:住处弄得很舒适,饭菜按他的口味专门做,衣着精美,他有时还可以弹奏吉他,除此还有专门的医生定期为他检查身体。 狱卒们很喜欢和他聊天,他举止高雅,谈吐也很风趣,但对自己的身份却一直守口如瓶。 1703年,这个在监狱中度过了大半生的囚犯结束了他神秘的一生,当晚便被葬在了圣保罗教区。 随着他的死去,原本神秘的身世似乎更加神秘了。 伏尔泰的记载到此为止,留给后人更大的猜测空间。 据说在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都曾下令调查过“铁面人”,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传闻中路易十六曾明确表示:要确保“铁面人”的秘密,从而使这个“铁面人”更加引起了后人们的好奇。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囚犯到底是谁?其真实姓名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关进巴士底狱?又为什么会被路易十四特别关照要优待?这些问题成了近3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欧洲历史学家的一个难解之谜。 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形成了众多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这个戴面罩的囚犯是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长兄,他为人忠厚老实,凶险狡诈的弟弟以阴谋的手段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法国国王的王位,自己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为了不让世人知道他的存在,路易十四对亲哥哥判处了终身监禁,用铁面罩掩盖他的真实面目,让他一辈子待在监狱里。 反驳这种说法的人认为,皇室的权势之争向来万分残酷,以凶残著称的路易十四既然能夺取王位,为什么不用毒药和秘密处死的方式来彻底解决问题,这在当时并不稀奇,反而大发善心地让“祸根”活在世上,还给予种种优待,这太不合常情了。 在法国大革命后流传很广而且后来影响深远的一种看法是:这个人是路易十四的生父多热。 根据史料记载,路易十三和王后安娜不合,并长期分居,是担任首相的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中调和,才重归于好。 但有人猜测当时王后已经与贵族多热有了孩子,才会离开情夫多热而重新投入路易十三的怀抱。 路易十三和安娜王后和好后不久,就生下了路易十四,所以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怀疑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父子关系。 据说多热为掩人耳目被迫远走他乡,路易十四登基后,多热悄悄返回,向路易十四说出了事情真相。 但路易十四害怕丑闻暴露,又不好对生身父亲下毒手,只好把他罩上铁面罩,送到监狱度过余生,给予最好的照顾,算是对生父的孝顺。 法国社科院院士潘约里在其1965年出版的《铁面罩》一书中就支持这种说法。 19世纪末一位叫安娜?维格曼的人提出了一种看法,这位戴铁面罩的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 当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前,他的忠实追随者买通了刽子手,顶替国王死了。 为了不被人发现这个秘密,查理一世只好终身隐居在巴士底狱中。 安娜的观点的依据只有一个,就是查理一世和这名囚犯都很喜欢头披薄被头。 路易十四时代的国务秘书马基欧里也被列入怀疑对象之中,在割让意大利领土卡扎里给法国的秘密活动中,马基欧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路易十四那儿得到应得的奖赏之后,马基欧里却又把这个秘密出卖给了西班牙。 恼怒的路易十四对他的背叛大为光火,将他关进了监狱,并给他戴上了铁面罩。 在人们费尽心机地猜测这位“铁面人”的身份而毫无进展的时候,有的人干脆认为:这个人根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喜欢愚弄人、制造“悬念”的路易十四根本是要故意弄出这种效应,让后世的历史学家绞尽脑汁去猜测。 这种说法一出,立刻被很多学者驳为无稽之谈。 但不可否认的是,“铁面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令人费解之谜,关键是因为路易十四答应为“铁面人”保密,因此,所有关于“铁面人”的资料,在17世纪就被有意识地进行毁坏和掩盖,留下来的材料不仅零乱不堪,还互相矛盾,漏洞百出。 1970年,法国有个记者阿列兹就这一谜案出版了一部《铁面罩》,在大量的旁征博引之后,他也不禁感叹:“这实在是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