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计

时间:2024-07-11 03:21:37编辑:奇事君

国家对丙肝的政策

法律分析:至2018年起,开展大病医保特药谈判,将包括索磷布韦在内的丙肝药物纳入医保报销,对于中国丙肝患者而言,现在有了创新药物可以选择,大大提高我们全国参保患者对创新丙肝DDA药物的可及性,增大治愈丙型肝炎的可能性。医生表示,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该主动到医院筛查是否患丙型肝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法律依据:《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第一条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丙肝可以工作吗,国家怎么规定的?

丙肝可以工作吗,国家怎么规定的?丙肝可以工作吗,国家怎么规定的可以参加工作。丙肝与乙肝的传染途径相同,不是通过正常的工作途径传染,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从事正常的工作与学习。但是由于丙肝具有传染性,丙肝患者找工作还是有所限制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因此丙肝患者治愈前要避免找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这样解释大家理解吗?


为什么“宫锁心玉”中德妃娘娘只偏心十四阿哥,而不喜欢四阿哥呢?

宫的后面有演的
老四小时候养在佟佳氏宫里的时候,德妃去看老四,佟佳氏睡着了还是不在的,就佟佳氏刚出生的小婴儿在那里。具体怎么回事我忘了,反正是德妃为了老四的地位把佟佳氏刚生下来的小婴儿憋死了。刚刚弄完心神不定的时候老四进屋了,德妃老觉得老四知道她的秘密(她杀了那个小阿哥)。其实老四只知道他出去玩之前小弟弟好好的,回来小弟弟没气了,仅此而已不知道是德妃干的。。。。。
德妃每次看见老四都会想到自己做的坏事,所以害怕看到老四,就不喜欢他了。。。。。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打一动物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谜底是:飞燕解释:昭阳:指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得宠时所住,暗示飞燕即为谜底。燕的基本解释:燕[yàn]1.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2. 轻慢 :“燕朋逆其师”。(意思: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3. 古同“宴”,安闲,安乐。4. 古同“宴”,宴饮。燕[yān]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 :燕赵。2. 姓。扩展资料:出处:唐代李益的《宫怨》,诗的前两句偏于写实,后两句则用了夸张手法。原文: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译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月亮特别明亮,昭阳殿里彻夜笙歌。宫漏里就好像装了海水一样滴不完、流不尽。在长门宫前滴了一夜没有停息。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原文_翻译及赏析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唐代·李益《宫怨》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闺怨 赏析 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 *** ”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著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的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后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宫漏是什么意思

宫漏是指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制造的一种漏壶。
  漏壶是商朝以前已经开始制造的古代计时器,而元顺帝制造的漏壶高七尺,宽四尺,以木为柜,中置漏壶,以水运行。柜上雕有三圣殿,柜腰立一玉女,捧一漏箭,上有刻度,随时浮水而上,显示时刻。柜左悬钟,柜右悬钲,钟钲各立一金甲神,按时撞钟击钲,不差分毫。钟钲响时,两旁的雕凤镂狮亦飞舞应和。在三圣殿两侧分别为日宫、月宫,宫前各立飞仙三人,子、午时刻一到,飞仙便合为一队,鱼贯而行,度过仙桥至三升殿前舞拜。时间一过又自动退回原处。这种漏壶因为有日、月两宫,故名“宫漏”,其构思奇妙,精巧绝伦,非常罕见。


宫漏的解释

宫漏的解释古代宫中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唐 白居易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 诗:“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 词:“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宋 欧阳 修 《内直奉寄圣俞 博士 》 诗:“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 元顺帝 自制宫漏,藏壶匮中,运水上下。” 曹禺 《王昭君》 第一幕:“夜半的宫漏,一点一滴,象扯不断的丝那样长。” 词语分解 宫的解释 宫 ō 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宫室。宫廷。宫殿。宫观(刵 )(a.供帝王游乐的离宫;b.道教的庙宇)。 宫禁 。宫苑。宫刑。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宫。龙宫。 蟾宫 。 庙宇的名称:雍和宫。 一些 漏的解释 漏 ò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 无意 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太平天国做了哪些荒唐事?

上世纪90年代的人应该还记得,有一部叫《天朝国库之谜》的老电影。电影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有个考古学家,意外的从一本旧书里发现,浙江农村一个偏远的山城里道观底下埋着太平天国的宝藏。各路人马都机关重重的藏宝窑里,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厮杀。最后地宫轰然坍塌,所有人全部葬身地底,而那些太平天国国库宝藏从此再也没了踪影。很多人都知道,电影剧情都是编造出来的。不过,那批太平天国国库宝藏,却绝非虚构。相反,一百多年来,关于它的各种消息和线索,从来没有中断过。很多人还费尽心机,想要找出它们的下落。
太平天国宝藏之谜
太平天国宝藏之谜
太平天国失败令人叹息,太平天国巨额珠宝失踪同样令人遗憾。太平天国圣库宝藏它源出李自成宝藏,天京失陷头数年,己从天京运囬湘桂边境,与李自成宝藏放在一起,名“三窑金”。天京失陷,全军覆没,大批珠宝从人间蒸发。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更多财物被藏地下。
依洪秀全女婿写记《太平天国圣库宝藏书》记载,仍有三大国库由我太平村掌控。这三大国库自然是李自成余下的“三窑金”传袭。李秀成被擒后,曾国藩威逼利诱,多次追问宝藏所在,这也是忠王被处死较晚之故。威武不能屈,忠王倒也忠诚,始终未曾吐露珠宝下落。有人甚至将天王府后花园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结果一无所获。如此窖藏珠宝,甚吊世人胃 口,对于宝藏追踪,始终没个消停!
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率兵攻下太平天国的老巢天京(金陵),民间盛传曾国荃把太平天国的金库搬到了湘乡老家。后来,朝廷也在追究这个事情,曾国藩不得不在奏折里说:“历年以来,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臣亦尝与曾国荃论及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乃十六日克复以后捕杀三日,不遑他顾,伪宫贼宫一炬成灰。逮二十日查询,则并无所谓贼库者……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实出微臣意料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曾国藩的这番话历来被认为是在为曾国荃掩盖侵吞太平天国财物的事实。以致南方某报的报道说:“当时朝野上下,几乎没人相信这个说法,可神通广大的曾国藩硬是摆平了这件事,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悬案。”
刘绪义认为,曾国藩的这个奏折不排除有“掩盖”的成分。“据史料记载,湘军在打进南京后的确抢了太平天国残余的部分财物,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总的来说,太平天国的宝藏早已被‘洪天王’挥霍殆尽,其财富已所剩无几。” 今年3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刘绪义著的《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该书里说,“洪天王”的王冠和金项链都是“重达8斤”。“就连24副碗筷、浴盆、马桶、夜壶等都是用黄金打造的……据考证,‘洪天王’和太平天国众将领的生活都是极尽奢靡的。”
1862年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南京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南京。在两年多的围困中,“外面的财富进不来,即使太平军曾经贮藏囤积了大量财富,根据‘洪天王’骄奢淫逸的秉性,已是穷途末路的他不可能不将拥有的财富耗费一空!一直以来,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太平天国宝藏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 据刘绪义介绍,关于太平天国宝藏通过曾国荃之手流转民间的传说由来已久。“然而,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太平天国宝藏。这一点,从清廷审判抓获的太平天国将领的口供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无论是李秀成还是被满将胜保抓获的陈玉成,其供词中都未提及在南京存在宝藏之说。”
太平天国宝藏之谜:引几代人苦苦追查
太平天国有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一个是天京藏宝之谜,一个是石达开大渡河藏宝之谜。
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渐衰败,终于自己给自己敲响了丧钟。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不仅没有促进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是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灾难。分析其失败的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生活极其腐化,特权思想膨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造成人员分裂、政局混乱。二是战略上的失误。独师北伐,无后勤保障,犯兵家大忌。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清廷有官军,有强大的地主武装,帝国主义有先进的武器,太平天国很难抵挡,其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
1864年,太平天国的末日终于来临。首府天京(今南京)陷落后,湘军如洪水猛兽般地进入天京(今南京),烧杀奸淫,肆意抢掠,地毯式洗掠全城达三日之久,可称得上是挖地三尺,捞尽了天国首府里所有的浮财。
因“历年以来,中外皆传洪逆(清统治者对洪秀全的蔑称)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湘军领袖曾国藩与曾国荃弟兄怀疑还有更多财宝窖藏在地下深处。
“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
湘军攻克南京,曾氏弟兄听凭湘军掠取浮财。曾国藩奏报同治帝搜查“贼赃”的情况,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
太平天国运动
天京究竟有没有藏宝?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与曾国荃都审讯过这位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柱”,其中有一条问:“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李秀成就利用自述来对付曾国藩。他在自述里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叙述,然后分别引出“国库无存艮银米”、“家内无存金艮银”的结论,搪塞了曾国藩。当时天京城陷时,全城的口号是:“弗留半片烂布与妖(太平军对清兵的蔑称)享用!”
太平天国在南京苦心经营十载,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银财宝的传说,“金银如海”之说。攻打南京城的湘军十分相信这个说法,待到破城之日,湘军四处掘窖,曾国藩甚至还发布过“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的命令。就是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里,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话。
按太平天国的财产管理制度,所有公私财产都必须统一集中到“圣库”,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圣库统一配给,百姓若有藏金一两或银五两以上的都要问斩。这种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财富高度集中,为窖藏提供了可能。“圣库”制度在太平天国后期“天京事变”后已名存实亡。李秀成在临刑前的供状中说:“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币。王长兄(指洪秀全)、次兄(指杨秀清)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这就说明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政权由洪氏嫡系掌管,“圣库”财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进入天京后便脱离了群众,避居深宫,十年未出。如果没有其亲许,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天王府,对其他异姓诸王更是猜忌日深。天王府成为他唯一信赖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话,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宫殿地下。[pagebreak]
古代藏宝
据历史文献记载,当年天王洪秀全在南京建天朝宫殿时,自然是倾“全国”所有,掠各地奇珍异宝于宫内,其他王府也都藏有金银珠宝。据《淞沪随笔》记载:“城中四伪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净尽。”既然别的王府尚且有窖金,天王府就更不应该没有。
天王府当时并没有被湘军全部毁掉,有不少还未烧尽,当年的核心建筑“金龙殿”依然存在,百年来,从来没有对其地下进行过勘查。“金龙殿”下边到底有些什么?天朝宫殿地下有没有藏金?真是扑朔迷离。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还有军阀要掘太平天国窖金发财。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没下手。
有关藏宝的两种说法
湘军入城后,曾国荃的部队是最先进入天王府的,相传曾国荃挖得洪秀全的藏金而入私囊,最终为毁灭证据,一把大火烧了天朝宫殿。清人有笔记记载,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个翡翠西瓜是圆明园中传出来的,上有一裂缝,黑斑如子,红质如瓤,朗润鲜明,皆是浑然天成。这件宝贝后来居然在曾国荃手中。
当年湘军劫掠天王府时搜查得很仔细,甚至连秘密埋在天王府内的洪秀全遗体都被挖了出来,焚尸扬灰。一大批窖金怎会发现不了呢?所以,曾国荃得窖金的说法有许多人愿意相信。
另有记载:“宫保曾中堂(指曾国藩)之太夫人,于三月初由金陵回籍(湖南),护送船只,约二百数十号。”如此多船只运送,不能不让人怀疑是曾氏弟兄在给老家送掠来的窖金。
清代文人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闻忠襄于此中获资数千万。除报效若干外,其余悉辇于家。”忠襄即曾国荃,说他攻占南京竟然有千万收入。


太平天国天王做的荒唐事

洪秀全这人还是比较讲看重兄弟感情的,东王杨秀清经常被天父上身,然后把天王洪秀全招来大骂一通或者脱下裤子打屁股,天王洪秀全给自己找了个爹,心里不爽,于是联合北王韦昌辉血洗了东王府,史称天京事变。

弄死杨秀清后,天王洪秀全又想起来兄弟情深,于是专门为东王创造了一个节日,叫东王升天节,说东王杨秀清在升天节这天被天父附身,带着全家升天享福去也,然后洪秀全又把自己的儿子洪天佑过继给东王,继承了东王的衣钵,为幼东王。

东王活着的时候,锐意进取,太平天国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峰,太平天国军师洪仁玕评论说: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曩时!

据说东王杨秀清活着的时候喜欢男宠,应该是双性恋,为了满足东王的需求,太平天国曾经大量阉割男童,《金陵记事杂咏》中曾写过当时的情景,说太平军一次阉割6000名男童,由于手术风险很大,6000人只活了700多人。

真的有六千人这么多吗?不太好说,但是这事儿应该是真的,在《清稗类钞》中同样提到这件事情。

这些被阉割的十几岁的男童,长得不好看的,被分配做杂役粗活,名曰打扇,长得好看的则要求缠足杨秀清先挑钟意的,看上那个就送那个男孩黄手帕,看不上的则给白手帕,这些男童就会再被分配给别的有这种爱好的王爷们。

如果有男童不肯缠足,不肯换衣服呢?

《金陵记事杂咏》中也写过,有个小孩子因为不肯缠足,被当场斩下双足。

太平军号称先进,让女人放足,和男人获得一样的权力。

但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却又去戕害男童。

而东王的妻妾数量不比天王少,但是他还是四处找寻自己喜欢的漂亮女子,其中就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傅善祥考上女状元本指望为天平天国的事业做贡献,没想到最后只是为东王做贡献而已。

太平天国不但鼓励女子考状元,还鼓励女子放脚,和男人一样跳水劈柴做劳动。

现在看来这有点进步,但是那是清朝末年,对那些已经裹脚成功的女人,这项制度就有点残忍了。

天平军主要在南中国活动,江南的很多女子自小裹脚,裹成了三寸金莲,这些小脚女人即使放足脚也长不回来了,让她们和男人干一样的活,那就是要她们的命啊,她们连走路都走不稳,怎么干活。

这就像让女人穿着高跟鞋,去抗煤气罐,初衷挺好男女平等,但是根本没有考虑到很多事实际情况。

天平军都是穷人出身,天国上层读书最好的大约是洪秀全了,所以难免很多事情都是想一出是一出。

不过天王也有很先进的时候,尤其是追求妇女时,天王是紧跟形势的,进了南京城的洪秀全喜欢上江南女子的温婉,对老家带来的粗鄙女人就嫌弃起来,他写诗道:

跟主不上永不上,

永远不得见太阳!

面突乌骚身腥臭,

嘴饿臭化烧硫磺!

======================

文:薛白袍

欢迎点赞,欢迎讨论,谢谢关注


上一篇:国电电力有限公司

下一篇:炒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