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

时间:2024-07-10 14:01:08编辑:奇事君

关于散文

  什么是散文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我们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文体。说最熟悉,是因为所有有文化的人都阅读过它,说最陌生,是因为要确切地说明什么是散文,又颇感不易。个中原由,既是由于散文这种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最不固定,具有很大的游离性和随意性,又是由于散文这种文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导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变化,散文的文体概念因之具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的特点。所以当我们今天说散文和写散文、读散文时,对散文理解常常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散文文体概念的演变进行考察,对散文进行文体定位,明确散文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散文就是指散体文章。从写作的实际来看,早在商代就有了散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就是早期散文的代表。虽然它们都是极其简单的记事,单纯而又质朴,但作为与诗歌相对的一种文体,显然已经独立存在了。

  《周易》、《春秋》的问世,表明人们对散文艺术开始重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相继出现,说明人们对散文记事功能的掌握已达到相当水平;《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散文的先后推出,不仅说明人们对散文的论说功能已非常了解,而且说明人们对散文的结构艺术和体制特点也有相当的认识。宋玉的《风赋》、《高唐神女赋》的出现,更表明人们已能用散文进行抒情写意。可以说,至战国末期,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已经完全趋于成熟,但人们却无散文文体的概念。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人们对于文体的认识较之先秦有了明显的进步,具有了初步的文体意识。由于以诗歌、辞赋、散文为主的文学创作日益繁荣,文学作品的地位空前提高,逐渐出现了文学与学术分离的趋势。魏晋时期,文学进入了所谓“自觉的时代”,不仅能诗善文的文人辈出,而且有关文体分类和探讨各类文体特点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刘勰《文心雕龙》按当时流行的观念把所有文体分为“文”和“笔”两类,“文”指韵文,“笔”指非韵文。前者指的是具有节奏韵律的诗、骚、赋及乐府,后者指的是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议论、抒情性的文章,其中既包括诸子、史传在内的文学性文章,也包括缺少文学性的诏、诰、奏、疏等实用性文章。

  南北朝时,散体文章在形式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变化,骈词俪句成为文章的主要形式,对偶日工,以致出现了整齐固定的四六句式的骈文。作为文体名称的“散文”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书中引杨东山论文说:“山谷(黄庭坚)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此处的“散文”显然是指与诗歌相对的散体文章。事实上,整个古代都没有产生文学性“散文”这一概念,一切文学性的和非文学性的散体文章都纳入“散文”这一范畴。

  现代散文——定位为文学文体。

  随着小说、戏剧等新文体的出现和成熟,并已取得与诗歌、散文平起平坐的地位之后,再以宽泛的“散文”概念去概括散体文家族,既力不从心,又不合时宜。因此,在西方“Essay”散文概念影响下,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性散文文体概念便开始出现,学者们对它的文体定位的探讨也随即开始,首先有人明确地把散文归为文学的范畴,把非文学的文章排除在散文在外。继而又明确地将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提,归为四大文学样式。从而正式确定了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念。但还是把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和电影文学之外的一切文学体裁,都归入散文,它包括杂文、随笔、小品、速写、游记、特写、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个性”“抒情”“自由”。

  随着散文创作的日益繁荣,散文大家族中其他一些成员的个体特征迅速形成并鲜明地表现出来,它们几可以和散文称兄道弟,分庭抗礼,如杂文、报告文学、科普小品等,先后从散文家族中独立出来,使散文的概念内涵越来越纯文学化。

  新时期散文的文体定位。随着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热潮的涌动,散文表现手法多元化的出现,以“文化散文”为代表的具有大散文气度的散文革新走向,推动着各种 “新潮散文”文体革命的进行,使散文文体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已引起了人们对散文文体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综合各家言说,结合目下文坛实际情况来认定的。我们认为,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段,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文学文体。


什么是文体革命

  简析近代文体革命的实质及其历史意义


  http://www.69fw.com 发表时间:2009年01月01日 来源:网络

  春秋战国之际有一次文化下移,即从贵族的世袭官学下移到下层实际执事的士。近代由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需要广泛的民众思想文化启蒙,这必然要打破封建时代士农工商四民的格局,冲破只有士才掌握文化的鸿沟,使文化向更广大的范围内普及。这一过程伴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达到了高潮。梁启超大呼“改良群治”,“新民”(《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严复也说“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原强》修订稿),于是以向广大民众普及文化为轴心强调文体通俗化的主张日益高涨,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语言由文言向白话转化的伟大历史行程。
  在我国诗、词、文、赋的雅文学传统中,长久以来“语”与“文”是脱离的。以唐宋古文与宋人语录相对照,就可以感受到二者之间的距离。雅文学观念排斥以口语为文,语录不被视为文,桐城派古文家还明确提出不可以语录入古文。至于俗文学,诸如宋元话本、明清长短篇小说以及说唱文学等,一直在市民社会中发展,作者也不被视为文人。直至产生于近代的小说《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等,仍然如此。所以所谓近代文学语言的变革,主要是在文章领域即过去被视为“雅文学”领域里发生的变革。这个变革本身不是近代文学性质的标志,古语文学也可以反映近代性内容;也不是西学送来的体式,文言与白话都是中国自己的民族语言形式,它是中国自身文学语言形式的一次历史性的革命。
  近代文体改革是伴随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启蒙运动而逐渐展开的。思想启蒙任务没有被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近代的作家也没有表现出自觉要求变革的意向。近代文学的开山龚自珍,曾经提出文学语言不必避俗语,但那主要还是服务于“万事之波澜,文章天然好”(《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其十二)的原则,重点在强调自由抒写,达到天然的境界,仍然属于古典美学中追求表现自然的范畴,与提倡为广大民众所能接受和欣赏的通俗化的文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龚自珍的诗歌还是古体,文章也还是文言,但这并不妨碍他表现反对束缚、张扬个性的属于近代性质的内容。
  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黄遵宪,便不同了。如果说他在同治七年(1868)写的《杂感》诗,提出“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人境庐诗草》卷一)的提炼流俗语入诗的主张,还与龚自珍相近的话,那么,他在光绪十三年(1887)所撰的《日本国志》中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便不是这一层次所能框范的了。他说:“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他期望文章能够接近通行的口语,“明白畅晓,务期达意”,“适用于今,通行于俗”,使得“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日本国志》卷三三《学术志二·文学》)。这显然是从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近代性质的社会变革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的迫切性,才将眼光转向语文改革的问题上来,树立起改革文学语言和文体的鲜明观念。正因为主要动力出于宣传新思想,所以文体改革的范围也基本局限于文章领域。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人物之一的梁启超说:“国恶乎强?民智,斯国强矣。民恶乎智?尽天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沈氏音书序》)裘廷梁说:“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体改革以改良民智为轴心,面向社会的近代传媒报刊在这方面起了带头作用,它较早地冲破了士大夫雅文学的观念,迈出了通俗化的步伐。陈荣衮曾发表题为《论报章宜改用浅说》的文章,呼吁报章文字的通俗化,要求“作报论者”,以“浅说”“输入文明”,并明确提出:“大抵今日变法,以开民智为先,开民智,莫如改革文言。不改文言,则四万九千九百分之人,日居于黑暗世界之中,是谓陆沉;若改文言,则四万九千九百分之人,日嬉游于琉璃世界中,是谓不夜。”报章文字的通俗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古文的报章文体,这是文体语言的一大变化。梁启超说:“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汪洋恣肆,畅所欲言,所谓宗派家法,无复问者。”(《中国各报存佚表》,《清议报》第一百号)在向白话文过渡的过程中,报章文体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适应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需要,在19、20世纪之交,陆续出现白话报刊,而且发展的势头颇猛,蔡乐苏曾著《清末民初的一百七十馀种白话报刊》一文,可见数量之多。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文字通俗变革的鼓吹,都是从政治宣传的角度来认识的,并没有考虑白话本身的美学价值,这也是文体改革基本囿于散文领域的根本原因。在韵文范围内,只有为了进行通俗教育而撰写的歌词,因与散文变革的目的相同,有明显的通俗化表现。在传统的诗歌领域则基本还是旧体式。提倡言、文合一的黄遵宪的诗歌仍完全是文言旧体,而且用典甚多,其诗歌美学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提倡“诗界革命”的梁启超,也还是高举“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旗帜,明确主张旧瓶装新酒,显然还在传统诗歌审美趣味的左右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诗歌,表现了民主革命的新思想,但体式格调仍与旧体无异。可是,在与思想启蒙关系密切的散文领域,梁启超则带头创造了更适宜自由表现新思想与更适应广大读者接受的“新文体”,“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五),实际上是报章文体的进一步发展。
  在由文言向白话转化这一历史性变革中,梁启超从文学进化的观点论证了其必然性,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他说:“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各国文学史之开展,靡不循此轨道。”(《小说丛话》)虽然看到文学语言和文体的变革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由于传统审美观念、审美习惯的作用,其创作实践仍然呈现出艰难复杂的状态。为了向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很强调文学语言的通俗,但涉及到文学的美学价值,又不免踌蹰起来。梁启超将文章分为“觉世之文”与“传世之文”,提出不同的要求:“传世之文,或务渊懿古茂,或务沉博绝丽,或务瑰奇奥诡,无之不可。觉世之文,则辞达而已矣。当以条理细备,词笔锐达为上,不必求工也。”(《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传世之文”追求美学价值,“觉世之文”则不追求美学价值,清楚地反映了这种思想状态。不少人难以摆脱对古雅美的恋旧情结,抱着古语文学不肯放,甚至思想很新而文体却极其守旧。严复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主要思潮最为得力的人物之一,他的政论文《救亡决论》、《原强》等,笔锋之尖锐,思想之激进,都无愧是近代性质内容的佳作,但他却是坚持古文最力的一员。翻译了大量西方小说的林纾,更是顽固地坚守古文堡垒。对白话从美学的意义上加以肯定,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事了。新文化运动的斗士钱玄同说:“用今语达今人的情感,最为自然;不比那用古语的,无论做得怎样好,终不免有雕琢硬砌的毛病。”(《尝试集序》)另一斗士刘半农呼号要“打破此崇拜旧时文体之迷信,使文学的形式上速放一异彩”(《我之文学改良现》),美学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文体变革的范围扩展到一切方面,白话诗也诞生了。但近代散文文学语言的通俗化以及继踵兴起的白话文运动,毕竟对文言有所冲击,也为人们接受白话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为“五四”白话文体革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散文有哪些作品呢?

散文作品有如下:1、《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2、《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3、《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4、《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5、《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散文类的期刊有哪些

  1、《散文天地》,投稿邮箱: swtd1@pub6.fz.fj.cn
  2、《 散文》,天津,《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发行量一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冠,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曾获首届"中国期刊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投稿邮箱:sanwenyuekan@sohu.com
  3、《散文百家》,邮箱:swbjzzs@163.net
  4、《中华散文》,邮箱:zhonghuasanwen@163.net
  5、《美文》,邮箱:master@meien.com
  6、《海燕》都市美文,邮箱: dlhy2002@163.com
  7、《杂文月刊》,河北,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


文学典型名词解释

(名)①具有代表性或概括性的人或事件:~事迹。[近]典范。[反]一般。②文艺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汉语词语基本解释1、[type]∶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抓典型。2、[quintessence]∶最典型的例子或代表。骄傲的典型。3、[model]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typical]充分显现出其个性特征的。典型的身体损伤。


文学典型的名词解释

(名)①具有代表性或概括性的人或事件:~事迹。[近]典范。[反]一般。②文艺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汉语词语基本解释1、[type]∶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抓典型。2、[quintessence]∶最典型的例子或代表。骄傲的典型。3、[model]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typical]充分显现出其个性特征的。典型的身体损伤。


过年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过年散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年散文1   我一个人,爸爸总担心我不好过,于是一再催促我过去和他一块儿过年。   年近三十,我终归还是没有去,我不是不想和他团圆,也不是讨厌他的另一个家庭,我只是觉得,我应该留在家中,三十,爷爷坟前应该上亮了。   今年过年最是萧条,当我远行回来推开门的时候,那些屋角门后的蜘蛛网就明确告诉我家里有人无人的区别,我放下行囊开始打扫房屋,生火铺床,便开始如以往一样住了下来。   我总是能想到爷爷还在的日子,亦或是十几年前母亲的身影,我的亲人出没以及在时的样子,竟连他们的神情也在脑海清晰可见。   我想着,在这里,我总是离他们最近的,他们需要我陪他们过年。   于是我便留下来,偶然站在某个角落里看着这块熟悉的土地,看着他们曾经忙碌的样子,我温暖的看着他们,看着他们曾经温暖的看着我,很多次,在看到他们曾经的眼眸时,我都禁不住红了眼眶。   爸爸说回来陪我过年,顺便给爷爷上香。我想着他路途甚远,又因我独自回家,他才逼不得已要回来,所以怕他心有不愿,便劝他不必回来,那边有家,他应该好好过年,而不是陪我在这空洞冷清的老屋里扫着蜘蛛网,端着破瓷碗。   我终归是害怕他难过的,若是他不愿回来,因我而回,他心有不愿便过的不好,这年又怎会过的舒坦。我告诉他说,爷爷已过世,上香一人在家即可,回来连做饭的石炤也没有,你若不愿回来,便不回,若想回,我便铺床,祠堂摆饭,你那边也是一样,不要因为我回来了,你便逼不得已回来。   他终归是没回来,二十五我便去镇上准备好年货,以便三十进贡祖上用。   爷爷用过的锄头今天被我弄坏了,终归放久了,我拿来把院子里的杂草铲去,那些他在世时丢弃的瓶子、药罐、以及系在树枝上的碎布条,都被我堆在了同一个地方。我看了很多他曾经用过的东西,怀念着当时的场景,没想到时隔不到一年,我们便天人永隔。   我一直都想着要努力,这样爸爸老时就不会像爷爷一样过得如此艰苦。我很爱他,也深信不善表达的他也很爱爷爷,他只是没办法让爷爷过上好日子,爷爷不怪他,我也不怪他。   今年虽是一人,可是我能感受到我亲人的气息,就像此刻,我躺在床上,爷爷定在某个角落看着我,他知道,我回来陪他过年。   过年散文2   筹划了好几年,终于拿到了回乡的火车票,心里顿时没了野草般的烦躁,却又如点燃了束束烟花,缤纷地绽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随着普快硬座在摇晃,思绪早已加入高铁的狂飙。   近了!连绵的群山环拱侍立,不顾;挺拔的树林夹道欢迎,不管,目光只顺着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蓦地,村头几个熟悉的伫立点亮了双眼,紧走几步,抛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欢笑,狠狠亲亲花朵般的小脸。   深吸一口家乡的甘甜,点头问候白云蓝天。山村斜倚青松卧,农家轻披雪被眠。   灶间劈柴柈子的火红沸腾了满锅的香鲜,老屋里盛不下的欢声笑语惊飞了群群麻雀,扑楞楞地掠过房顶袅袅的炊烟。梦中心心念念的家的饭菜怎能吃够、吃全?太阳升起在饺子锅里,终于醉落在酒碗。   鸡回窝,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树梢,将树影的斑驳印成阶下交错纵横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头大杨树上的喜鹊窝,放任土炕上的鼾声时低时高。   蒙蒙亮里的咯咯络络响在耳旁。父亲的烟袋明明灭灭,映亮了几十年的土坯墙,映亮了额头那几道用一辈子写成的诗行。母亲正在用絮叨编织着一张大网,所有的亲情都被罩住却个个心情舒畅。   东悠悠,西转转。河还是过去的河,山还是过去的山。只是在儿时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时光的荏苒,孩子的称呼也让人无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日子突然不再不咸不淡。几声鞭炮鸣,几声杀猪叫,几声爆玉米花的钝响都让人心颤。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扬上了一把咸盐,添加的作料调和成越来越浓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   赶集起了个大早,等东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当,出门时已是太阳明晃晃。背包的,牵驴的,挑挑的,开车的,前呼后应,迤缕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从各个山沟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汇入公路的干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摊位上乡音的喧哗,各色小吃的热香,红男绿女的熙熙攘攘,搅拌成一出大戏的开场,让数九天的寒冷无处可藏。买完衣食买烟花,每个人都将平时的吝啬丢在一旁。步迟囊尽,还在随着人流飘荡,不知不觉已是后半晌。   到了家才发现,还是遗漏了最重要的物件。缺少了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挂钱,怎么去迎接红红火火的大年?   过年散文3   盼望着、盼望着,星空中猎户星座濒临正南,春节就要到。   一学期的守候,候到寒假,一整年的盼望,后来这个春节。当做上回家的汽车时,“年”这个字更加活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我几乎每天都在念叨着这句话。从二十三的小年起,家里一天比一天红火,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烈。奶奶早把馒头蒸好,爸爸也贴好春联,然后沐浴,洗去所有的旧疾与忧愁,以开心去迎接新的一年。   度日如年,用它来说我的心情可一点儿不假。虽然从二十三到除夕只有短短的六天时间,但是我却感觉每一天都有一个世纪般漫长。盼星星、盼月亮,星空中猎户座正南,我终于盼到除夕。   除夕的那一天,家里的年味更浓。春回大地、福满人间。今天是2011年最后一天,明天,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年——龙年!玉兔辞旧岁、金龙踏春来。今夜,我将见证这一刻!   鞭炮备好,年夜饭也上桌。鞭炮炸响,年夜饭开动。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一顿祥和丰盛的年夜饭。哎,慢着,还有一道大餐,哈哈,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   今年的春晚主题为“回家过大年”。是呀!“回家”二字,是此时此刻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久久萦绕的二字。回家,团团圆圆,但是有些人至此仍在工作着,他们是多么伟大。春晚的一首歌《故乡的云》就是献给那些思乡的人的。   11点59分50秒,时间步步紧逼12点。我已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倒数:5、4、3、2、1!此刻,鞭炮声响起,欢呼声响起、新年的钟声响起!龙年到!   祥龙踏着春天走来,新年当天,拜年,得红包,这是我最喜欢的。当然,我也该开吃!   饺子是新年的`主食,新年当天,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代表着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这团圆的水饺。突然,我的牙被咯一下,这饺子不对,是甜的、还有硬物。我取出硬物,是一枚硬币。妈妈这时说:“你吃到它,说明你会幸运一整年。”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迟到“福”!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每一个华人心中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这里,我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每天都快快乐乐!新年好!   年过,我又在盼望着回家过年。   过年散文4   过年了,“春运”高峰再度出现。   “过年了,我要回家.”这是每一个在外求学,在外工作,在外打拼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家,满载着游子的心愿;家,好温暖。回家过年的心声,在把游子们召唤……   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当“春运”开启卖票通道,她就时时关注着卖票的信息。当抢到回家的车票时,她高兴地告诉我“妈妈,我11号到家!”当女儿看见车窗外那白皑皑的雪时,她兴奋地给我发微信:“回家了,妈妈我回家啦!”当时,我的眼泪就不自己地流了下来,我想她了,我想我的可爱的女儿了。   如今,春节的脚步临近,每一个家庭都盼望外出的亲人回家过年。家人团聚的气氛是温馨的,是开心快乐的事情。可是,因为每个人从事的工种不同,好多人偏偏就不能回家过年。像我们热电厂的运行职工,一年四季没有假期。自工作以来,回家过年就是一种奢望。没有节假日,只有白班、后夜前夜班。他们也想回家过年,也想和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多少年以来,当千家万户的人们欢歌笑语过节的时候,热电厂的运行工人们却在认真地监盘、巡检,执行工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满发多供”,这是每一个热电厂职工的共同志愿。   回家过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灵。如果能够回家过年,在外地的人们有多远的路程都要回家,即使工作在忙也要回家,身无分文也要回家。回家,一个美好的名词,它时时地撞击着想家的人的心。   回家了,家人的脸上那幸福的笑容,总是温暖着每一个爱家的人。过年了,回家了,和家人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和家里的父母多唠唠嗑,和兄弟姐妹们多谈谈工作生活上的事情,让沟通和交流充满无限的愉悦和欢心……   过年了,你想回家么?如果工作真的离不开,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能够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那也是家人殷切的期望啊!   过年了,回家了,轻轻地拥抱一下我的老母亲,和家人在一起杯觥交错,彼此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回家了,回家过年了。带上爱人和孩子回家,让我们和父母在一起,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共同欢度这美好的2017……   过年散文5   过年了,多少有些惆怅。   盼望,期待。只等年三十能歇息。   早早的起床,将满屋清扫一遍,然后吆三喝四,贴春联,挂福字,放鞭炮,锅碗瓢盆齐欢舞。   张灯时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家人围坐茶几旁,和着说笑,双手将温馨揉捏,待形态各异的饺子一上桌,团圆喜气,再附三两句祝福,酌一二两小酒,微醉中把幸福小曲儿哼唱,美曰舒心。   记忆中的小确幸,今年破例缺席,心中难免不快,我被值班了。   窗外,秧歌声起,老太太欢快轻盈的步子随节奏扭动,幸福写满皱折的笑脸,我被感染。躁动中落寞滑落,不悦又上心头。这过的什么年啊?   是啊,过年了。   欲想掩饰的不快,却早已挂在脸上。“妈妈,发生什么事了?”儿子问。   “儿子,对不起。妈妈年三十晚上要值班,不能陪你过年了。”难过的。   “没事儿妈妈,我陪你值班去。不就过个年嘛,再说总得有人值班啊!”儿子的豁达让老妈惭愧。   “要不,我陪你值班吧。”老公嗫嚅着。   过年了,几多欢喜,几多忧?我不去想。   想念儿时的年味儿。记忆中的过年,其实就是年三十的晚上。   模糊记忆中,忙碌了一年的妈妈在某个冬日暖阳下眯着眼睛喊“妮儿,快来烫脚”。这烫脚水是蒸馍水,有些发黄,懒懒的泡上个把小时,全身上下舒服至极。晚上爬在热炕上,吃一两个馒头或萝卜包子,心里美美的,就知道过年了。   稍大些,过年就是一家人围坐火炉旁,等爸爸发那两毛压岁钱,等妈妈从柜子里取出几个红苹果,人手一个仔细的啃。简单却幸福的过年了。   再大些,过年便是早早的守在电视旁,爸爸将火炉烧旺,妈妈端出花生瓜子水果糖,边看边吃,直到满地狼烟,这个年就算过好了。   成年后,过年就是全家总动员,团圆饺,年夜饭,满满一大桌。吃着,喝着,看着,谈笑着。只等新年钟声敲响,辞旧迎新,新的一年便拉开序幕。   年年岁岁花相似,只道物是人非,去岁经年。   如今,过年,其实只是过一种心情,一种心境,于嬉闹中把自己安顿。   过年了。   于丹如是说:放下手里琐事,为自己过个节,为家人过个节,为传统过个节吧。   过年散文6   春节将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1月26号,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了。火车站、汽车站到处都是归心似箭、急切盼望回家的人群。   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无论你身居何处,境况怎样,只要临近春节,就会想到自己的故乡,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亲人,想到自己温暖的小床和儿时的朋友……思念的翅膀越过千山万水,无阻隔地连线到自己最丰富的情感。所以人们常说,人是为情感而活,为情感而忙碌。   刚参加工作,由于在外地施工,临近春节,都会托人买火车票,盼望着回家过年。最近这些年,工作单位和家都在太原,也就不存在回家过年的问题了,再也没有那种归心似箭回家过年的体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而言,能够回家过年,应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似乎那个遥远的故乡始终飘动着一根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丝线,无论是浪迹天涯,还是漂洋过海,不管是腰缠万贯,还是行囊羞涩,它总是在过年的时刻坚定不移地串起游子的无限思恋,牵引着我们义无反顾地加入流动的人潮踏上回归家乡的旅途。   回家过年,一家人团圆,对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因此,每年的春运都是人流涌动,场面震撼。中国的春运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曾经有人提议:国人应该改变一下传统观念,不一定都要赶到过年回家,避开春运高峰。如果单纯从减轻春运压力考虑,也算是一种办法,恐怕执行起来难度极大。   很多人可能有一种感觉,年味淡化了,这恐怕只是对吃穿而言吧。人们生活水平确实大幅度提高,饺子、大鱼大虾,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想吃就可以吃到,甚至吃的还可以更好。穿的用的也是什么时候看到喜欢的随手就买了,不像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大人才会给添新衣。如果只把过年的概念定位在吃穿上,给人的感觉年味的确淡化了。   妻盼夫归,母望子回。在外辛辛苦苦打拼一年的人们,过年回到家和亲人团聚。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慢慢地吃着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论着家常,其乐融融,不正应了那句古话—家团聚是福吗?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吧!   过年散文7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一年又到了尽头。又要过年了,烟花炮竹声依旧和往年一样响亮,过年在我心里的感受却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小的时候总觉得过年无所谓。妈妈说是因为他们买了好吃的拜了年,叔叔阿姨才会给我压岁钱,所以每一次收到压岁钱,我都会乖乖的主动上交。我也因此从来都没有过其他小朋友对于过年收压岁钱的那种喜悦。过年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除了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买好看的烟花以外,真的没什么意思了。而所谓的年夜饭呢,就是一家子坐在桌子上瞎闹瞌,那个时候真的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大人们总喜欢在过年的时候喝很多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大声讲话,甚至觉得他们有一点神经病。   再后来,慢慢的懂了一些事。原来妈妈说的是真的,过年很累需要去重新打理各种各样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关系。原来不买一些东西去给那些叔叔阿姨拜年,就真的不会收到很多压岁钱。原来大人喜欢在过年的时候灌醉自己大声说话,是因为在外面受到很多压力,只有过年在家人的面前的时候才可以放纵自己,才可以倾诉这过去的一年里面所承受的痛苦。   上了高中以后,我上交的压岁钱他们都不再要。压岁钱成了我另外的零用钱,我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买曾经想要却不敢告诉爸妈的玩具,也可以去超市买各种各样没有吃过的零食。似乎是应该开心的,但是事实是,我不再喜欢过年,甚至是有一些讨厌的。   看到这里,大概会觉得我有一些过分,或者说矫情。小时候对过年无所谓,是因为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压岁钱。长大了,可以自己去规划这些钱买想要的东西,竟然还讨厌过年了??   但是,其实啊,讨厌过年,不仅仅是因为我长大了,需要去适应拜年的时候就只有我一个人的尴尬,需要在不喜欢的亲戚的面前保持微笑。也因为看到了身边一些关于生死离别的事,到了过年就会突然觉得这一年怎么又过去了,就会开始担心时间过得太快,开始害怕一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   家乡的年,总是一个样。家乡的人,却变了又变。有时候也会突然感觉害怕,害怕时间过得太快,害怕会不会突然有一天,就只剩下我一个人......   过年散文8   过年吃点儿喝点儿,如果都是自家人,过节的东西都准备出来了,不用费什么事,越是到了过年越是吃不了多少,喝点儿酒就更吃不了多少了,不用搞得多么复杂,吃不了剩下那么多饭菜,下顿还得吃剩的,再做多了还得吃剩的,忙活了半天吃不了多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累吗?有这个工夫歇息歇息好不好?过年搞得比上班还累,这是得不偿失,不划算。   现在不像过去了,如果倒退三十年,我这个岁数的人也都是儿孙满堂了,现在想满堂也不行,北京七九年搞得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不管儿子女儿就一个,最终的结果造成我就有姑娘一个,多一个也没有。爷爷是做不上了,孙子是绝对没有指望了,现实就摆在眼前,还谈什么儿孙满堂?父母大人早已不在,过年就是哥几个凑到一起两天,其他的时间就是一家三口,有的时候还是一家两口,吃—吃不了多少,喝—喝不了多少,热闹也热闹不起来,也好图个清静,好在我是一个热闹也行,清静也行的人。大过年的天天都喝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晕头转向,脑子也不灵光,还写什么东西?   要是今天喝多了,我也就不会说什么过年了,脑子里都是酒精,也冒不出来这些文字。我喜欢过年的热闹,同样我也喜欢清静。这样不错,这样很好。   妈妈节日快乐   妈妈:母亲节快乐!浑厚声音沉淀着对母亲深情款款的问候,让妈妈幸福不已。儿子的一句轻声问候,使孤独的母亲不在孤独,飘洒往事回忆的寂寞不在惨淡。儿子的一句轻声问候,洗去了母亲一生的疲惫,抖落了一身忙碌的尘土。   儿子的一句轻声问候,把母亲幸福的兜兜装的满满的,所有的含辛茹苦有这一句问候母亲就满满足足了。多想让时间在那问候的一刻多停留一点点、声音再延长那么一点点,这一天是母亲挥霍奢侈的一天把365天的辛劳凝聚这一刻尽情享受。谢谢儿子!   孩子手握着妈妈的这张票根,无论你走到那里别忘了妈妈这条船无论多么年久都能承载着你,都会在你的港湾为你停泊,都会随时在你需要的时候乘风破浪。远行的儿子勇往直前!   今天是母亲节,当你在亨受孩子的幸福问候时别忘了你见在的母亲也许正期待着你的问候,让我们向年迈的母亲道一声:妈妈节日快乐!   过年散文9   快过年了,一年又要到头了。时光飞速……真的好快啊,生活的一点一点。经历的积淀让我发现生活的"空白,平凡的记忆,我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会显的非常微不足道的,时间总是在一点点的流逝;   在寂寞中等待,但留给我的只是空虚,我受不住冬季的寒冷。在寒风中我转身离去,走了很远,我回头张望,却看见雪花在风中飞舞着,我躲在人群里,去寻找一点空隙。虽然有点落寞,一个人傻傻的生活了很久,不长不短,二十多年过去了,恐怕只能是能够让自己不断回忆自己所有的经历,不会觉得苦,   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是有种莫名的伤感。这段路途里,我终于想明白那种莫名的伤感与自嘲的振奋源于什么,我不期望成功,亦不渴望拥有多少财富。能够建立自己的家,能过上平平淡淡的日子也就足以了。   再看那时的样子,竟或多或少觉出一丝历史尘味,虽不久远,却也有种不近然的莫名与陌生。那是自己么?那是自己什么样的一种状态?那时的内心世界是些什么样的微妙?……   有许多时侯,也有许多人,并不容易知晓自己的某些瞬间,印涵着什么样的史韵。或许,这样的生活记录,   倒为这样的寻迹或寻味,更有着强内心世界和善于思考的头脑。让我看到了生命中从未出现过的界域。   但我却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看清自己思虑念想、言行举止于这自然万象中延伸出去的好坏区别!   人生就是样,应该脚踏实地的活着: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有最好的办法来解决所有的难处。路漫漫有时走得并不潇洒。人总是一个个体,最终是要自转的,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落于尘之中,嘈杂的人群里,总会结交不少的好友,   来互帮互助的。我对自己或别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永远让自己爬起的次数比跌倒多一次。   没曾想起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心中有个洞,却无法弥补。以前错过的并不是一件坏事。错过的也许不会重新再来。   时间不断向前,其实平淡的日子才是最踏实的生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总之心里是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想说些什么!好了就写到这吧。   或许亦该为自己改换点更可深寻的字句了。   过年散文10   小时候,我是在老家甘肃农村长大的,兄弟姊妹好几个。那时候,家里很穷,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农村娃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   因为过年时我们都可以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还可以得到父母的压岁钱,我们把得到的一角两角压岁钱还藏起来,像得到了宝贝一样。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妈妈早早地用自家喂的猪肉,做几个菜。如,猪耳朵、猪心、猪肝,猪尾巴等,香香的让人垂涎欲滴。爸妈总是先给已故的长辈和亲人献上,同时教育我们长大以后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然后我们才能吃这顿年夜饭。香啊,这些好吃的都是我们平时吃不上的,大人再喝点自家酿的粮食酒,那个美呀。那时候家里没有鱼,奶奶让过年每顿饭专门剩点,那叫年年有余。   接着妈妈开始剁饺子馅,包饺子。爸爸和我们一起打扑克,打“5、10、K”、“争上游”等,大人要是输了脸上就贴一溜子报纸,叫贴“大字报”,我们小孩子输了就罚站。熬到十二点,我们就开始放小鞭炮,就只见噼里啪啦一阵乱响,伴随着小伙伴们的笑声,响彻整个村庄。   吃过大年初一的团圆饺子,大人们就带着我们小孩子去到村里给每家每户拜年,相互祝福。初二、初三后,跟着父母到几公里外去走亲戚,一路上走走歇歇,无比的高兴。   1962年,我支边来到了兵团,在七师128团10连定居,我成了连队的职工,还在这里成了家,如今儿孙满堂。   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住上了楼房,过年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今,我们家过年每年都是二十几道菜,鸡鸭鱼肉,美味佳肴,应有尽有,然后一家人开始吃年夜饭(团圆饭),但吃后总是找不到过去的那种清香的味道。连队上的人边看着春晚,边打着牌,娱乐的种类多了,晚上的烟火少了。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吃完饺子后,就在家里看电视,一家人都拿着手机开始用、微信、手机发祝福短信,相互拜年。不再像以前走家串户拜年,过年走亲戚都是自家车或者打的,很少骑自行车和走路了。   现在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年味淡了,总感觉少了过去的那种温馨。

过年散文

过年了,朋友发表说说:遥想当年真心英雄,如今已是三轮骏马!是啊,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们总在感叹,感叹我们的时间去了哪里,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意思,感叹春晚一届不如一届。其实我们最应该感叹的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来好了。消逝的时间沉淀了成熟,相对富裕的日子让年没了惊喜和祈盼,丰富多彩的生活高要求着我们的欣赏水平。所以说我们现在过年是幸福的。

小时候对年的祈盼是现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因为过年会有新衣服穿,会有鞭炮放,会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我现在总说儿子,他的理想只有两件事:一是吃、二是玩,然而想想当年同样大的我,何尝不也是这样。那时家里的冬天很冷,没有新鲜的蔬菜卖,人们在秋季的时候会贮存很多白菜、土豆、粉条到地窑里,也腌制一些雪里红、大白菜,这些菜会整整吃一个冬天甚至加上一个春天。过年的时候不能吃这些了,所以每到过年,人们都会到豆腐房(村里做豆腐的人家)定好多豆腐和豆腐干,这些豆腐还必须提早定,如果定的晚了,就定不上了。虽然买来时只是鲜豆腐,可是母亲会把豆腐放在院子里冻上,变成冻豆腐,也会把鲜豆腐用油炸,做成炸豆腐。说到炸豆腐就必须说说年糕了,为了省油,炸豆腐的油是用炸完年糕的油炸的。南方的年糕是用糯米做成的,而北方的年糕是用黍米做成的。记不清从腊月的哪天起,家里人就开始滔米、磨面、做馅了,由于做的年糕多,需要的人也多,每到这时,左邻右居都会来帮忙,热坑头上,盘着腿,捏着糕,大家有说有笑,说着今年的风调,盼着明年的`雨顺,谈笑间对生活的朴实要求、邻里间的和睦都淋漓尽致的展现着。任何华丽的词藻都无法形容那种和谐。

除夕是要贴春联的,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秦汉及秦汉以前人们用桃符来驱鬼避邪,而自宋代以来,桃符已经演变成春联并开始盛行,对对联成为很多文人墨客展现自己才华的方式。而如今的对联更是显示了新时代的气息,表现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祈盼。家里的春联是村里免费给写的,一过腊八,人们就拿着自备的红纸到村里的文化站去排队写春联。到了文化站,你会看到几位老人在那里低头挥墨。他们都是村里请来给村民们免费写对联的。尽管屋子里烟雾缭绕,甚至人们过大的交谈声都有些吵,但是屋子里的人没有一个感到厌烦,只有满目的不苟和期盼。除夕就是年,父亲会早早的起来打扫院子,母亲会在没吃早饭的时候就打用来贴对联的浆糊,而我和弟弟这时候是很开心的,因为在这个早上我们就可以穿新衣服了。父亲打扫完毕,我们穿戴一新,跟父亲一起去贴对联、放炮,大红的对联,“噼里啪啦”的炮声,想必“夕”一定被吓跑了吧。除夕晚上要包饺子,记得那时候,母亲晚上要包好多的饺子,而包饺子的时间是从晚上八点开始,因为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正好开始,边包饺子边看电视成了我家过年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回头看过去春晚,音响、灯光与现在相比好像隔了几个世纪,但那时候看春晚就像是除夕晚上的饺子是必须要包的,不华丽、没假唱以至我们如今依然留恋那时的春晚。与其说留恋春晚,不如说,我们留恋自己,留恋我们的朴实、留恋我们的纯真。当春晚零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整个村子被炮声包围着,漫天的烟花绚丽多彩,火树银花不夜天!尽管屋外寒气逼人,但是我总会在院子里笑着看烟花,我想那时候我的笑一定是暖暖的,每一朵绽放的烟花,都有我们的希望。

初一的早上要吃点心、要祭祖,家里的厨柜会变成临时的供桌,母亲会早早的把点心先给祖先供上,等待我们洗漱完毕后,就开始给我们摆放了。早上吃点心有些小讲究,长辈要喝茶水,小孩子要喝红糖水,先要给长辈行礼拜年,接过压岁钱才能吃点心。而小时候的我总是顾不得吃几口点心就跑出去拜年了,为的就是得一些压岁钱。具说得了压岁钱,我们就可以长命百岁。那时候压岁钱都是一元的,记得有一年,一个亲戚给了我五元钱,我拿着那五元钱回家看了好久,突然都觉得自己好有钱。我的压岁钱会全部上交给母亲,因为母亲说小孩子不能存钱。我对此也从无怨言,因为我觉得我的所有都是父母给的,他们说的都是我应该做的。

迄今为止,我只在外地度过一个春节。由于工作需要,那一年我不能回家陪父母过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那年除夕的晚上,我依然秉承家里的习俗,边看电视边和同事包饺子,与母亲同时不同地做同样的事,仿佛母亲的身影就在身旁。春晚的节目没记住,但是当时的心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些心酸、有些孤独。尽管我们穿着短袖放炮,可是我的心却不如在北方寒夜放炮时那般温暖与欣喜。

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年关”,是新凤霞写的。过年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那时却被称为关,可见年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难过的。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即使再困难,也不会把看称为关了。我们在物质上没有了对年的祈盼,那是因为我们每天生活的都像过年一样,我们在精神上似乎也不需要年了,那是因为逝去的岁月留下了我们青春的容颜,年龄的增长,成就了我们的担当。但是我们永远需要的是团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暖意。

过年,温暖。


上一篇:横版三国

下一篇:xtr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