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时间:2024-07-10 12:25:34编辑:奇事君

关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

从这里边自己找看看,不是很了解这个诗人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我高中时代的精神偶像,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法国诗人。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浪子。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战斗。

成年以后,波德莱尔继承了生父的遗产,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他的主要诗篇都是在这种内心矛盾和苦闷的气氛中创作的。

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作品,是诗集《恶之花》。这部诗集1857年初版问世时,只收100首诗。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其中诗集一度被认为是淫秽的读物,被当时政府禁了其中的6首诗,并进行罚款。此事对波德莱尔冲击颇大。从题材上看,《恶之花》歌唱醇酒、美人,强调官能陶醉,似乎诗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生活采取厌倦和逃避的态度。实质上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世界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态度。他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歌唱丑恶事物,甚至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那时,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那些吻吃你的蛆子,/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他的诗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

历来对于波德莱尔和《恶之花》有各种不同的评论。保守的评论家认为波德莱尔是颓废诗人,《恶之花》是毒草。资产阶级权威学者如朗松和布吕纳介等,对波德莱尔也多所贬抑。但他们不能不承认《恶之花》的艺术特色,朗松在批评波德莱尔颓废之后,又肯定他是“强有力的艺术家”。诗人雨果曾给波德莱尔去信称赞这些诗篇“象星星一般闪耀在高空”。雨果说:“《恶之花》的作者创作了一个新的寒颤。”

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现代主义认为,美学上的善恶美丑,与一般世俗的美丑善恶概念不同。现代主义所谓美与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美地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恶之花》出色地完成这样的美学使命。

《恶之花》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的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病态”的艺术。他对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他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思想,整个的心(经过改装的),整个宗教意识,以及全部仇恨。”这种仇恨情绪之所以如此深刻,正因它本身反映着作者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

波德莱尔除诗集《恶之花》以外,还发表了独具一格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1869)和《人为的天堂》(1860)。他的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1868)和《浪漫主义艺术》在法国的文艺评论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波德莱尔还翻译美国诗人爱伦·坡的《怪异故事集》和《怪异故事续集》。
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之一,是他针对浪漫主义的重情感而提出重灵性。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思想。他总是围绕着一个思想组织形象,即使在某些偏重描写的诗中,也往往由于提出了某种观念而改变了整首诗的含义。




【年表】
1821年 夏尔·波德莱尔生于巴黎高叶街十五号

1827年 波德莱尔的父亲让—弗朗索瓦·波德莱尔去世

1828年 母亲再婚,改嫁欧比克上校

1831年 欧比克调至里昂驻防,全家随同前往。波德莱尔入德洛姆寄宿学校

1832年 进里昂皇家中学

1836年 欧比克调回巴黎,波德莱尔进路易大帝中学就读。开始阅读夏多布里昂和圣伯夫

1837年 在中学优等生会考中获拉丁诗二等奖

1838年 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写田园诗

1839年 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通过中学毕业会考

1840年 入勒韦克·巴伊寄宿学校。开始游手好闲,与继父闹翻

1841年 被迫远游,从波尔多出发,前往加尔各答

1842年 回巴黎,继承先父遗产。迁居圣·路易岛,开始与圣伯夫、戈蒂耶、雨果及女演 员 让娜·杜瓦尔交往。写出《恶之花》中的二十多首诗

1843年 经济拮据。吸大麻。《恶之花》中的许多诗写于此时

1844年 被指定监护人管理其财产,挥霍无度

1845年 二度企图自杀。出版《1845年的沙龙》。开始翻译爱伦·坡的作品

1846年 出版《1846年的沙龙》

1847年 结识玛丽·杜布伦,发表小说《拉·芳法罗》

1848年 参加革命团体。翻译爱伦·坡的《磁性启示》

1849年 对革命感到失望,躲到第戎数月

1851年 发表《酒与印度大麻》,以《冥府》为总题发表十一首诗,后收入《恶之花》。控诉雾月政变,放弃所有政治活动

1852年 发表《爱伦·坡的生平与著作》。首次寄诗给萨巴蒂埃夫人

1855年 在《两世界评论》杂志以《恶之花》为题发表十八首诗

1857年 《恶之花》初版,惹官司。与萨巴蒂埃断交

1858年 回母亲身边居住,经济困难

1859年 出版《1859年的沙龙》,精神日益不安

1860年 出版《人造天堂》

1861年 再次企图自杀。《恶之花》重版。提名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候选人。写《赤裸的心》

1862年 退出候选,健康不佳

1863年《小散文诗》初版

1864年 以《巴黎的忧郁》为题发表五首新写的散文诗。前往比利时。出版和赚钱计划落空。写《比利时讽刺集》

1865年 写《赤裸的心》。写《可怜的比利时》。病情恶化,回巴黎

1866年 出版散诗集《漂流物》。参观比利时圣·卢教堂时突然跌倒。失语,半身不遂,送疗养院

1867年 去世。《恶之花》三版


《恶之花》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恶之花》是波德莱尔1857年出版的一部诗集,共有100多首诗。《恶之花》充分表现了波德莱尔的风格,他的风格曾被戈蒂耶归结为“睿智、复杂、博学、充满阴影和探究,总是推开语言的界限,借用一切专门词汇,从所有调色板中调用任何色彩。”在第一首诗《致读者》中,波德莱尔描绘被“恶”浸泡、熏染但却一无所知的人类。是诗人对世纪病的揭示,因为“无聊”淹没它比任何具体的丑陋和邪恶都更加速了人类的堕落。在《腐尸》中,诗人歌咏仲夏清晨的一具腐烂的女尸。诗人觉得任何理想都逃脱不了这具腐尸的命运.生命的美丽只是倏忽一瞬,而腐烂与黑暗却永恒存在。他力图创作一种“病态”的艺术,他对于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恶之花》也不乏细腻的爱的温情。《阳台》是歌唱女性最美丽的诗篇,其中所表现的善良温婉一样让人惊心动魄,“那些无穷的亲吻,那些盟誓、芬芳,/可会从那不可测的深渊里复生,/就像从海底深处出浴的太阳,/恢复他的青春,又向空中上升?”但弥漫于《恶之花》之中,更多的是深刻的绝望和看不到结果的反抗。诗人甚至在绝望中赞美撒旦:既然现实颠倒,撒旦的居所就成了波德莱尔的精神憩园。他把浪漫主义为感官放纵而放纵这一点加以发挥,使其快乐变成了厌恶。此外诗集中还有辱骂(如《撒旦的连祷》)和对浪漫主义的细致描写,甚至有许多机智的炫耀。1848年武装起义失败之后,诗人圣西门式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破灭了,心情十分复杂,在美国诗人的影响下,创作了这一组诗。《恶之花》的问世犹如在人类思想的池中投入一块卵石,激起一串串涟漪,把整个法国文坛搅了个底朝天,深深地震撼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精神世界,也揭露和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第二帝国法庭甚至因此审判了诗人,并以“有伤风化”和“亵渎宗教”的罪名对他处以罚金。诗人在书中表达了对浪漫主义思想的眷恋,并深刻地认识到,法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已发展到巅峰而开始“衰落”或正在“走下坡路”。因此,他把创作热情转向“现实主义”,最早以精湛的诗艺,集中、完善地表达了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并以曲尽其妙的诗句描绘了复杂的现实,故后人称之为现代派诗人的伟大先驱。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的思想、态度和观点,奇异隐涩,带有“恶魔的气味”,以致后世称之为“恶魔派”首领。将这种对丑恶的迷恋、欣赏和崇拜在创作中体现出来,也是诗人一种奇特的艺术手法,使我们从描写恐怖、丑恶的诗句中领悟到艺术的美。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影响和意义

改革与创新 志在第一流 与时俱进,创新动力源源不绝,新闻改革步履矫健 求新、求变,坚持新闻改革,服务广大读者,是人民日报不懈的追求。 在60年历史中,人民日报经历了几次引人注目的大改版。 50年代,人民日报尚在学步,报纸有浓厚照搬苏联《真理报》的痕迹,版面、标题单调沉闷,文件公告多而新闻消息少。于是,当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之后,人民日报也开始精心研究国外报纸和国内办报的经验,着眼于读者需求、探索新闻规律,开始首次“大变脸”。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由4版扩为8版,面貌焕然一新。新闻扩容了,版面活泼了,批评性的报道也踊跃了,当月就发表150多篇,是前一个月的5倍。 改版当天的《致读者》,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天职。”很快,这股新风也吹到各省市的党报,一时颇有百花盛开气象。可惜,这次回归新闻本位的改革实践,不到一年,即告夭折。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 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为纲 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等。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等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根据题意“最高的速度,速度是灵魂”可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根据题意“一九七九”可知,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开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可知,我们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4)本题小题主观性较大,可以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等方面去思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广,范围大,但所考查的都是课文的基础知识,这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


自编书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书籍是挖掘不尽的金矿,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在书籍的世界里,我们领略着山河、天地的广阔壮丽,回味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书籍如同一只小船,引导我们穿越港湾,驶向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古今中外,因苦读而功成名就的人,对书籍都有特殊的感情。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国唐代“诗圣”杜甫,把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总结成两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静心地品读,来填实自己比天空还宽的心灵。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古人云:“万船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让我们在行动中感悟,在阳光下携手同行,营造书香校园,让书韵飘香。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梦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甜蜜!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自编书前言怎么写

致读者:(自己写自己的书)
这本书《……》我写了多久,耗费了很多心血,而写这本书则是源自于某天某时的某一个灵感:XXXX……基于这个灵感,我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就是介绍了XXXXX,我希望它会对XXXXXX有XXXXXX帮助。
在写本书的过程中,有多人都给我了弥足可贵的支持和帮助,像是(例:我的母亲,无论何时何地,我心情再差脾气再不好她都会宽慰我,支持我,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可以说没有我的母亲,便没有今天这本书的诞生……又例:父亲、师长、朋友、爱人、同事、同学等等等等)
【感谢各位读者,感谢你们购买这本书,希望它不会让你们失望!
BY:22发发发】
(怎么说呢……感觉最后【】里的有点怪怪的,总之是自己组织语言的啦表示感谢之类的吧……希望可以帮到你XD,另外不好意思,刚从医院回来,希望没有耽误你的时间:-D)


どうなんでしょうか。该怎么翻译?

ん 不是表强调,而是なの的音便=なん。どうなんでしょうか的直译并不是那个翻译。这句话是在别人提了一种解决方法(比如别人说的天花乱坠)。どうなんでしょうか(会是你说的那样吗?) 这样一个质疑的语气,摆明了就是不相信,那个翻译只是个意译,根据语境不同,翻译自然有差别。「どうってことない」是「どうと言うこともない」,「どうって言うことはない」的口语的省略式。用来表述[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不在乎],[不成问题],[没什么了不起]等意思。总之,在这里是对对手的藐视。日语的动词变格不能反映出人称和单复数。在现代语中,所有动词在现代日语字典中的形式都是以一部分う段假名结尾(う、く、ぐ、す、む、つ、ぬ、ぶ、ふ、ぷ、る)。这样,动词“食べる”(taberu)就像英语中"吃"的动词原形“eat”,尽管它本身实际上是一般现在时,意思是“eat(吃的动词原形)/ eats(吃的第三人称单数)”或者“will eat”(将吃,吃的将来时)。其它的一些变格形式是“食べない”。

上一篇:ca952

下一篇:自然芳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