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
该句话的意思: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由“当下世界”、“吾国吾民”、“在商言商”和“虚拟访谈”等部分组成的《论天下》一书,便是李华平先生悉心研究思考数年的结晶。扩展资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句话的作者简介:李华平,中国公民,1965年6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1988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1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系刑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新华通讯社国内部等单位。中国法学会会员。1997年6月取得中国律师资格。先后在《政法论坛》、《法学》、《法学杂志》、《民主与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关于人权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罪刑相适应与中国刑法观念的更新》、《中国刑法价值论》、《刑罚效益论》等20余篇学术论文。主要著作有:《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2011年,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等(此书有关书讯可在网上查询,当年曾在西单图书大厦销售排行榜上列第一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哪里?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至今仍意义重大: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东林
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副经典对联,让人不得不感叹于它的大气与魄力。常常看到有识之士把这副对联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如果作者可以看到今天人们依然这样认同他的思想,一定会含笑九泉了。现在这副对联就悬挂在东林书院内,受到往来游客的观瞻。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的名字:这副对联的作者顾宪成和他的同志高攀龙。
由于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腐化,一部分在朝官吏、在野的地主士绅及其知识分子等指责朝政腐败,要求改革。但封建社会的顽固本性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乎,顾宪成、高攀龙等一批敢于直谏的官吏纷纷被贬回乡。但他们并未消极隐居,仍“志在世道”,以国家兴亡为重。万历三十二年(1604),由顾宪成、允成兄弟倡议,修复东林书院,偕同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聚众讲学,并把读书、讲学和关心国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就是他们读书讲学而不忘国家安危的真实写照。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以东林书院为主体的东林学派,就在读书、讲学、救国的呼声中诞生了。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特别到明神宗统治后期,宦官弄权,边患频仍,名饷加派,人民负担沉重,政治日益腐败。以东林书院讲学为联系纽带并逐步发展形成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东林学派,他们既有鲜明的学术思想见解,又有积极的政治主张。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脏枉法,呼吁朝廷要惠商恤民等。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要求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忌嫉和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竞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而加以无端攻击诋毁。这就是“东林党”的来历。到天启年间,东林党人与阉党集团之间因朝政争论相互攻击达到公开不可调和地步。天启后期,阉党魏忠贤窃权乱政,向全国颁示所谓《东林党人榜》,公开逮捕迫害大批东林党人士。高攀龙力抗权奸,不屈逮辱,投水自沉。同时,由政争迁怒于讲学,又矫旨毁全国各地书院,禁止讲学活动。天启六年(1626),东林书院被限期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明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惩处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同时昭雪平反东林党人冤案。并下旨修复东林书院。不过,一些东林党人也只能在泉下稍许宽慰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下一句是什么?
家国天下。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该句话的意思: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扩展资料:无锡东林书院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反映了封建时代士大夫的一种济世情怀,流传颇为久远。对联中的“天下事”一词今仍用得很普遍,但此“天下”不是彼“天下”,语境不同,意义上已大不相同了。在对联创作的时代,中国文人尚无世界或国际观念,天下仅指中国文化被覆之处。所谓国事,指朝廷或政权体系的事,天下事则包括了整个社会和百姓的事。而今天,在一般的理解中,国事是指中国的事,天下事则指世界上的事。中国的“国事”日益成为世界的“天下事”。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当然欢欣鼓舞,但对过甚之词,也要清醒。我们需要做的事还很多,当兴当革之处还很多,“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基本态度不能改变。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有“视人如己”的伦理规范,在和世界各国的关系上,中国秉承这种价值取向,与邻为伴,与邻为善,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中国希望和世界共同走上繁荣之路,因为家事、国事、天下事日益具有了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相关性,因为我们都是地球上的一个成员。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家事 国事 天下事(茶亭)
风声雨声读书声,下一句是什么?
意思是,风的声音、雨的声音、读书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我都一一听到,家中的事情、国家的事情、整个天下的事情,这些事情我都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扩展资料: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评论朝政。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周遭的情况、环境的变动,更要关心国家大事、天下大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风声雨声读书声出自哪首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出自明末顾宪成题于东林书院。原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用于教育人读书与关心国家事都很重要。风声、雨声、读书声要听进心里,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关心。不要单纯读死书,死读书,机械般的往脑袋里装1、2、3……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放眼天下,关心更多的天下之事,多用心、多体会和理解世间万物,而千万不要去读死书,每个朝代都不缺书虫,缺少的只有人才。赏析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什么
该句话的意思: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由“当下世界”、“吾国吾民”、“在商言商”和“虚拟访谈”等部分组成的《论天下》一书,便是李华平先生悉心研究思考数年的结晶。扩展资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句话的作者简介:李华平,中国公民,1965年6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1988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1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系刑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新华通讯社国内部等单位。中国法学会会员。1997年6月取得中国律师资格。先后在《政法论坛》、《法学》、《法学杂志》、《民主与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关于人权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罪刑相适应与中国刑法观念的更新》、《中国刑法价值论》、《刑罚效益论》等20余篇学术论文。主要著作有:《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2011年,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等(此书有关书讯可在网上查询,当年曾在西单图书大厦销售排行榜上列第一名)。
请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什么意思?
该句话的意思: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由“当下世界”、“吾国吾民”、“在商言商”和“虚拟访谈”等部分组成的《论天下》一书,便是李华平先生悉心研究思考数年的结晶。扩展资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句话的作者简介:李华平,中国公民,1965年6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1988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1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系刑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新华通讯社国内部等单位。中国法学会会员。1997年6月取得中国律师资格。先后在《政法论坛》、《法学》、《法学杂志》、《民主与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关于人权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罪刑相适应与中国刑法观念的更新》、《中国刑法价值论》、《刑罚效益论》等20余篇学术论文。主要著作有:《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2011年,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等(此书有关书讯可在网上查询,当年曾在西单图书大厦销售排行榜上列第一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意思是,风的声音、雨的声音、读书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我都一一听到,家中的事情、国家的事情、整个天下的事情,这些事情我都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扩展资料: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评论朝政。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周遭的情况、环境的变动,更要关心国家大事、天下大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哪里?
【解释】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乃至天下的事都应该关心。这是说明读书的人,要多为别人考虑。要忧国忧民,为了百姓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出处】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鉴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里; 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一件事都是我所关心的。这首对联常用来表示读书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读书不忘救国,满腔热血豪情,抱着 “以天下为己任” 的大志。扩展资料类似表达的经典例句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姜子牙《六韬》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3、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5、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三国演义》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风声雨声声声声入耳下一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白话释义: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乃至天下的事都应该关心。这是说明读书的人,要多为别人考虑。要忧国忧民,为了百姓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此联为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为《东林书院门前对联》,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创作背景: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了这座自宋代就已建立的书院,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