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盟是怎样的典故?
为了遏制吕后,才立此盟约,但是真的管用吗?汉高祖刘邦晚年的时候,宠爱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刘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总是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都很像自己,有帝王风范,很有魄力。因此就想改立如意为太子,而戚夫人也是经常向汉高祖吹枕边风,要求立如意为太子。汉高祖刘邦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是大臣们都反对,就连他一向敬重的张良也帮着吕后和刘盈。吕后还请了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隐士叫“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这让汉高祖很是惊讶,平素里自己多次相邀,四皓都不出山,此时却义无反顾地支持太子刘盈。于是汉高祖知道没法废掉太子,就对戚夫人说:“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了,没有法子改变了。”戚夫人也伤心得没法说,只得哭泣。汉高祖在讨伐英布的时候,胸部中了流箭。后来,伤势越来越厉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对他说:“樊哙(吕后的妹夫)和吕后串通一气,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汉高祖大怒,立即把陈平和将军周勃召进宫来,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到军营,立刻把樊哙的头砍下来见我。”那时候,樊哙正带兵在燕国。陈平、周勃接受了命令,两人私下商量说:“樊哙功劳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们可不能随便杀他。这会儿皇上发火要杀他,以后万一后悔起来,怎么办?”两人商量了一阵,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送到长安,后来果然被吕后释放。陈平和周勃也因此而逃过了一劫。汉高祖病情日益严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伙儿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这就是“白马之盟”的由来。其实,刘邦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防备吕后在自己死后大权独揽,坏了刘家的天下。他和吕雉作了几十年的夫妻,深知自己的妻子胸怀大志,野心勃勃,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不至于出什么大乱子。但是自己死了以后,吕后的儿子登基作了皇帝,她成了太后,恐怕就无人能冶了。也正是因此,刘邦才打算废掉太子刘盈,其中也有防止日后吕后专权的意思。既然废太子的事不能成功,他也就只好另想办法遏制吕后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历史上闻名的“白马之盟”。大臣们宣了誓,汉高祖才放下心。他的病越来越重了,不得不把吕后找来,嘱咐自己的后事。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谁可以接替他?”汉高祖说:“可以让曹参接替。”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汉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不过王陵有点直,可以叫陈平帮助他。陈平有足够的智谋,但是不能独当一面。周勃为人厚道,办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靠周勃。”吕后再问下去,汉高祖摇摇头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去。吕后把消息封锁起来,秘密把她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找去,对他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们在先帝手下已经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们都杀了。”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把这个秘密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偷偷地告诉他父亲郦商。郦商得知这消息,赶忙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已经四天。皇后不发丧,反倒打算杀害大臣。这样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天下大乱不用说,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审食其吓住了,忙去找吕后。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吕后就成了太后。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作主。吕太后大权在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刘邦生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臣子们立下了“白马之盟”。可是死人还是斗不过活人的,苦心经营的刘氏天下,就这样一时间被吕后给篡夺了权力。自己的儿子遭到杀戮,太子即位后成为傀儡政权。这不得不说是汉高祖刘邦的悲哀。“白马之盟”的实际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白马之盟的典故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白马之盟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杀牲取血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中旬,离刘邦去世还有一个月时间,刘邦拖着重病之身将朝廷重臣和他的老婆吕后聚集在一起,杀掉了一匹白马,对天盟誓。这就是在汉朝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共有两个内容,第一,(对大臣们发誓)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说,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白马之盟的两个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汉帝国对功臣诸侯们的厚待既是对其过去功劳的报酬,又是实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基础,后者则是刘邦白马之盟的最终目的`。 刘邦死后,吕后想要封她的亲戚为王,丞相王陵立即跳了出来,高声叫喊,并指责陈平与周勃,“你们难道忘了当初与高帝歃血而盟的事了吗?现在高帝死了,吕后想要违反高帝之盟,你们却不制止,他日在阴间,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虽然吕后的提案最终还是强行通过,但王陵的这一态度至关重要,有了王陵的这一态度,分封诸吕的行为就永远是违法的。这样的前提就为将来诛灭诸吕奠定了现实基础。吕后自然知道白马誓词的重要,就在临终前,她对自己已经被封为王的两个亲戚说:“老皇帝当初与大臣有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我快要死了,你们一定要小心从事。”事情果然如她所料,当周勃在军营振臂一呼,吕氏瞬间土崩瓦解。 许多年后,汉景帝的王皇后唆使景帝封自己的哥哥为侯,时任丞相的周亚夫又把白马之盟拿出来,汉景帝只好作罢。汉成帝时,外戚王氏当政,大臣们乞灵于刘邦的白马之盟,又把阴阳五行之说拿出来,最终迫使极不安分的外戚大将军、大司马王凤辞职。由此看来,白马之盟的誓词简直就是一道维护刘氏政权的护身符。到了东汉,白马之盟依旧发挥作用,章帝时,皇帝几次要封皇太后的兄弟为侯,这位老太后都以白马之盟而婉言谢绝。安帝时,朝阳侯刘护的从兄刘环因娶安帝乳母王圣的女儿伯荣为妻,而袭刘护爵位。当时的大臣杨震上疏道:“我听说高祖与大臣有白马之盟,非功臣不得封,刘环无功,怎可得爵位?!”灵帝一朝,皇帝滥封宦官,大臣吕强上疏陈词,其所依据的仍旧是刘邦与群臣的白马之盟。 事实上,白马之盟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就在王莽托古改制,想要建立“王朝”时,被他逼疯了的农民和豪强地主们都以“汉后”之名起兵。这些人之所以这么齐心,与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深入人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最强大的造反大军绿林军提出的口号就是“立刘氏以从人望”,找了个饭桶刘玄做皇帝。而当有人建议刘玄效仿当初刘邦大封诸侯时,饭桶皇帝居然说道:“当初高祖说,非刘氏不王。”刘邦与大臣们杀白马而盟,极大的原因是以秦亡的历史为借鉴,以异姓诸侯王的基本被剪灭为前提和以一批功勋卓着的布衣将相功臣为基础,这也就是刘邦为巩固刘氏统治采取的最后一个影响深远的战略性措施。这也正是他那道遗嘱保住了大汉刘氏江山。 结果 刘邦驾崩后,吕后要立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以此加以反对,但是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认为吕后此举并无不可,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吕氏的诸侯王直至吕后死后才被废。 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弄权,被封为假皇帝,最后篡汉,将此盟约撕毁。其后汉光武帝重建汉朝,此盟约再被重提。直至东汉末年曹操称魏王,其后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并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才被彻底撕毁。 终汉之世「非刘氏不王」这个祖训除了在上述的三个时期以外,都被严格地遵守,因此可见此盟约对汉代皇帝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作用 白马之盟的本意是巩固汉家天下,但却反而因为过于依赖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但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结果刘邦白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为训言留下。 评价 史家一般认为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害怕被夺权,并为了使其后代不用受到功臣压迫,因此铲除开国功臣,并订立白马之盟。这反映其拥有着“家天下”的私欲,亦开创了后代各朝开国君主屠杀功臣的先河。
广州白马服装城
白马是个很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你说的工作是只哪种啊,设计师,女店员。保安,搬运工,服装包装设计师,太多了,不过那里上班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早上很早上班,下午2点后差不多清场了,我以前是在那做设计师的。
白马要求比较高,一般都要会些英语。长相和身高等。十三行相对要求比较低。工资在1500左右。刚进去一般1200左右,奖金另计。我很多朋友都在那里上班。 白马一般有2000以上的工资、
《资治通鉴·汉纪八》
公元前154年
十月,梁王朝见景帝,当时景帝没有太子,和梁王宴饮时,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詹事窦婴,拿着酒杯劝告这件事。被太后憎恶,只能因病辞职,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藩镇问题,重新被晁错多次上书规劝,请求削藩。其中吴王是典型案例,详情见故事一。
景帝让大家一起讨论这个事情,没有人敢说话,只有窦婴一人坚决反对。之后陆续,景帝对一些不法的藩王土地,有所限制收回。
吴王有反意,笼络诸侯王,私下勾结响应,打算以诛杀晁错的名义,发动兵事。
吴王下令全国说: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征发二十多万人。并派使者联络闽、东越,闽和东越也发兵响应。吴王在广陵起兵,向西渡过淮河,随即与楚国的军队合并,派使者致书诸侯,指控晁错罪状,准备联合进兵诛杀晁错。吴、楚联军,攻打梁国,梁孝王派兵迎击,失利,抵挡不住,固守都城睢阳。
当时,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等到七国叛乱,景帝就任命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统帅三十六位将军及其部队,迎击叛军。
当时晁错制定的律法针对的诸侯有很多,诸侯王纷纷反对,晁错老爹亲自从老家赶到京师,责备晁错说,你这样子弄,我们没好处,被别人弄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晁错说,臣子就是要这样做。他爹说,你这样搞,老刘家舒服了,咋们家完蛋了,我走了,你自己玩。于是晁错的爹服毒自杀,临死前说,我不想看到大祸临头。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就以诛除晃错为名一同举兵叛乱。
景帝与晁错商议,怎么样让七国退兵。但是之前袁盎和晁错有嫌隙,袁盎在吴王反叛前,保举吴王不会反,现在已经反,晁错打算落井下石,杀死袁盎,袁盎害怕告诉窦婴,让窦婴给自己说话,使自己能见到景帝。袁盎见到景帝,于是私下偷偷给景帝出主意,杀死晁错,七国必平。景帝,诓骗晁错,晁错不知景帝已下令诛灭他全族。于是被骗到行刑的地方,被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论老少全部公开处死。景帝就派袁盎与吴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刘通为使臣,出使吴国。
仆射邓公正担任校尉,向景帝上书战争情况。景帝问他,现在我杀了晁错,吴楚退兵了没。邓公吴王,他早就想造反了,杀晁错只不过是个由头,他在意的是朝廷拿了他的封地,现在朝廷杀晁错,以后大家都不敢说话了。景帝问,为什么。答,晁错是在给朝廷国家发声,帮助朝廷国家谋求安宁,现在你把他杀了,对外别人是高兴了,对内,以后谁还敢帮朝廷国家说话。帝喟然长息曰:你说的对啊,我也很后悔杀了晁错。
袁盎、刘通作为使者到达吴国,这时他们正在布置阵营打算和梁国开仗。使者让吴王接受诏书。吴王知道什么意思,笑着说,我已为东帝,尚谁拜。连使者面都没见,还打算扣留使者做自己的将军,使者没有同意。偷偷才逃回京师,汇报工作。
太尉周亚夫听从赵涉建议,没有往正路走,而是绕道慢一至二日到达目的地洛阳,果然正路发现伏兵,周亚夫就向景帝奏请,让赵涉担任护军。
周亚夫到达昌邑。吴军猛烈进攻梁国,梁王多次让周亚夫救援,周亚夫不救,屯兵固守。梁王派使者向景帝告发周亚夫不救援。景帝下诏让周亚夫救援,周亚夫不听。继续坚守。另外派轻骑兵截断吴楚后路,堵塞吴、楚的粮道。吴军想向西进兵,但因梁军据城死守,不敢越过梁,于是挑战周亚夫军队,周亚夫始终不肯出战。不久吴、楚军队中,有许多士卒饿死或者背叛离散,吴王就领兵撤退。周亚夫率精锐追击,大败吴、楚军队。吴王刘濞丢下他的军队,与几千名精壮士兵连夜逃跑;楚王刘戊自杀。
吴王门下有个人叫周丘,吴王很看不起他,没有让他军中任职,他自己请缨开辟第二战场,招纳了不少兵士。但是听说吴王失败了,他也就失败了。
吴王刘濞逃到东越,卒。吴国太子逃亡到闽越国。
此时,吴、楚叛乱历时三个月,被全部平定。但是梁王与周亚夫之间有了嫌隙。
胶西王等三个诸候王的叛军围困临菑,景帝派人通知齐王,不要投降,这里已经把吴楚平定了。使者不能入城只能迫使和诸侯联军结盟,联军胁迫使者篡改朝廷的消息。使者到城下还是具实传达。被杀。齐王本来暗中联络,打算一起造反,刚好朝廷的部队到了那里,解围了联军的军事包围,汉军知道点风声,齐孝王害怕,服毒自杀。
胶西王、胶东王、川王分别领军队返回封地。胶西王摆出诚意向太后请罪,他儿子劝他继续造反,不从。并说弓高侯韩颓当给胶西王送来一封信,说,奉诏诛不义,降者赦除其罪,复故;不降者灭之。王何处?须以从事。胶西王亲自到汉军营垒前请罪。之后自杀。胶西王国的太后、太子都死了。胶东王、川王、济南王也都被处死。
汉军攻打赵军,赵王固守邯郸,之后邯郸被攻破,赵王刘遂自杀。
景帝因为齐国首先抵御叛军,后来因迫于形势与叛军有串联,不是齐王的罪过,就召来齐孝王的太子刘寿,立为齐王,他就是齐懿王。
济北王也准备自杀,以求侥幸保全他的妻子儿女。门客当中有能言善辩的,自告奋勇去梁王处求情,因此,济北王得以不坐罪,被改封到菑川国为王。
公元前153年
重新设置关卡,凭符传出入。
四月二十三日景帝立皇子刘荣为皇太子,刘彻为胶东王。
当初,吴、楚七国叛乱,吴王的使者到达淮南国,淮南王丞相要来兵权,不发兵,不听调度,效忠汉朝,于是淮南王得以保全。
庐江王因为不和吴王合作,也受到褒奖。
公元前152年
景帝送公主出嫁匈奴单于。
公元前151年
当初,景帝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给他选定了一个薄氏女子为妃;及至景帝做了皇帝,薄氏就成了皇后,却不受景帝的宠幸。九月,皇后薄氏被废。
景帝对太子生母有所不满。有废立太子之心。
公元前150年
十一月景帝废掉太子刘荣,改封他为临江王。太子太傅窦婴极力劝谏,景帝不听,窦婴自称有病,请求免职。太子生母栗姬愤恨而死。
二月,周亚夫出任丞相,太尉一职被罢免。
四月,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
公元前149年
发生地震,衡山国的原都一带降冰雹。
公元前148年
二月,匈奴入侵燕国封地。
三月临江王刘荣,因为修建宫室侵占太宗庙前空地上的围墙而犯了罪,景帝派中尉郅都审问,刘荣要刀笔写信请罪,郅都不肯给。魏其侯派人送了刀笔给刘荣,刘荣写完后,谢罪自杀。窦太后听说后,大怒,用重罪杀死了郅都。(郅都具体可以看故事六)
梁王对于继承人的事情蠢蠢欲动,好几次做小动作。都被大臣劝下,梁王门客出主意,派刺客杀了劝阻的大臣十多人,景帝怀疑梁王,刺客抓住后果然是这样,于是派人捉拿给梁王出主意的门客,梁王起初不肯交出,被韩安国,声泪俱下的道出利害关系,于是交出了出主意的门客。景帝因此怨恨梁王。
梁王恐惧,派邹阳到达长安,去见皇后的哥哥王信,到景帝那里说情。景帝怒气稍解。
这时,太后担心梁王的事情,不进饮食,日夜哭泣不止,景帝也很忧虑。去调查梁王的专门官员,一回来就把梁王有关证据全部销毁。所以这些人向景帝打马虎眼,景帝也默许了,还和太后说明,就是那几个门客的问题,梁王无过,太后听到这些话,立即起来坐着吃饭,情绪也稳定了。
梁王乘机上书请求朝见景帝,但是听门客的意思,很隐匿的只身前往,而随从的车骑都安置在关外,不知梁王下落。太后听说,哭着说,帝果杀吾子!帝忧恐。梁王都皇宫门前伏在刑具上面,表示认罪,请求处置。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但是景帝疏远了梁王,不在一起坐车子。
当初调查案件的田叔,案件处理的好,提升他做了鲁国的相。
公元前147年
四月,发生了地震。出现旱灾,朝廷禁止卖酒。九月,发生蝗灾。
窦太后要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候,景帝问周亚夫的意思,周亚夫说,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景帝默许,没有这样做。之后匈奴王徐卢等六人归降朝廷,景帝要封侯,周亚夫上书不同意,景帝说,丞相议不可用。还是封了他们为候,亚夫因谢病。九月,被免职。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
公元前146年
夏季,发生蝗灾。
公元前145年
九月,景帝下诏说:“诸项疑难案件,如果根据法律条文可以定为重罪,但却无法使人心服的,立即予以平议。”
公元前144年
十月,梁王朝见,上书留京,景帝不同意。
四月,梁孝王去世。窦太后听到消息,哭得极其悲哀,帝果杀吾子。于是景帝和姐姐商议,把梁孝王的五个儿子全都封为诸侯王。并把消息告诉了窦太后,太后才高兴起来。
六月,匈奴攻入雁门郡,直到武泉县,并攻入上郡,抢去了官府牧马场的马匹;汉军将士二千人战死。李广担任上郡太守,有一次和一百名骑兵出行,遇到匈奴大部队,并不逃跑而是将计就计,李广上前命令都解下马鞍,表示真的是诱敌的部队。匈奴派一将领上去看情况,被李广上前射死,射完继续回到阵营,解下马鞍休息。到达黄昏,匈奴怕有大军夜袭,于是撤走。
公元前143年
景帝下诏,特许百姓相聚饮酒五天,允许百姓卖酒。
七月丞相刘舍被免职。
景帝因为对周亚夫过于耿直的性格很不满意,于是周亚夫受到检举说要谋反,被严厉审问气不过,绝食而亡。
三月,匈奴入侵雁门郡,太守冯敬与匈奴交战,战死。朝廷征发战车和骑兵、步兵驻防雁门郡。
景帝下诏规定,家中资财达到四万钱的,就可以做官。
公元前141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景帝在未央宫驾崩。太子刘彻当上了皇帝,年仅十六岁。
故事一
当初,文帝在位时,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文帝,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太子在博戏过程中与太子争棋路,态度不恭;皇太子就拿起棋盘猛击吴太子,把他打死了。朝廷送他的灵柩回去安葬,灵柩到达吴国,吴王恼怒地说:“天下都是刘氏一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来安葬呢!”吴王又把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安葬。吴王从此渐渐失去藩臣的礼节,声称身体有病,不来朝见皇帝。京城知道吴王是为了儿子的缘故,就拘留和审问吴国的使者;吴王恐惧,开始产生了谋反的念头。后来,吴王派人代替他去长安行秋季朝见之礼,文帝再一次追问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臣回答说:“吴王其实没有生病;朝廷拘留了几批吴国使者,又治他们的罪,吴王恐惧,所以才声称有病。有这么一句话,‘察见深潭中的鱼,不吉利’;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改过自新。”这样,文帝就释放了吴国使者,让他们回去;并且赏赐给吴王几案和拐杖,表示照顾他年事已高,不必前来朝见。吴王见朝廷不再追究他的罪名,谋反之心也就渐渐消除了。但是,因为他国内有冶铜、制盐的财源,便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应该为官府服役时,总是由吴王发给代役金,另外雇人应役;每到年节时,慰问有贤才的士人,赏赐平民百姓;其他郡国的官吏要来吴国捕捉流亡的人,吴国公然阻止,不把罪犯交出去。这样,前后持续了四十多年。
故事二
当初,楚元王刘交喜爱书籍,和鲁地人申公、穆生、白生都拜浮丘伯为师,学习《诗经》;等到他当了楚王,就任命他们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喜欢喝酒;楚元王每次设宴饮酒时,都特意为穆生准备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夷王以及孙子刘戊为王时,也总在举行宴会时为穆生特备甜酒,但以后就忘记这样做了。穆生退席而出,说:“应该离去了!不特设甜酒,说明楚王对我已怠慢了;再不离去,楚王将会给我戴上刑具在街市上示众。”于是,穆生声称有病,卧床不起。申公、白生极力劝他继续为楚王效力,说:“你就不念先王的恩德吗?现在楚王一时稍有礼貌不周怎么至于这样!”穆生说:”《易经》上说:‘知道契机的神妙吗?契机,是动机的微妙变化,是显示吉凶的先兆。君子看到契机而采取行动,并不整天等待。’先王礼待我们三人的原因,是他心中有道义;现在楚王怠慢我们,是忘记了道义。怎么能和忘记了道义的人长期共处,难道我这样只是因为那区区的礼节吗!”于是,穆公声称有病,离开了楚国。申公和白生却继续留任楚国。楚王刘戊逐渐荒淫残暴,太傅韦孟作了一首诗,用来进行委婉的批评,楚王不加理睬,韦孟也离开楚国,去邹地居住。刘戊因犯罪被朝廷削夺封地,就与吴王刘濞通谋,准备叛乱。申公、白生去劝谏刘戊,刘戊将他们二人罚为罪徒,让他们被绳拴着,穿着刑徒的红褐色囚衣,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刘富派人来劝阻楚王,楚王说:“叔父不与我合作,我一旦起事,就先攻打叔父了!”休侯刘富害怕,就与他的母亲太夫人逃奔长安。
故事三
吴王刚开始举兵叛乱时,吴国臣子田禄伯担任大将军。田禄伯说:“大军集结向西进攻,没有可以出奇兵的通道,难以成功。我请求给我五万人马,另外沿长江、淮河逆流而上,占领淮南、长沙,攻入武关,与大王主力军队会师,这也是一路奇兵。”吴王的太子劝阻说:“大王以造反为名义,这样的军队不能让别人带领,假若别人也背叛您,又该怎么办?况且,让别人全权指挥一支军队,又走另外一条路,容易产生许多其他利害问题,只是白白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吴王就没有批准田禄伯的请求。
故事四
吴国的青年将领桓将军劝吴王说:“吴国军队步兵多,步兵利于在险阻的地方作战;汉军中以战车、骑兵为主力,战车和骑兵利于在平原地区作战。希望大王不进攻沿途的城池,挥兵直进,迅速向西进兵,占领洛阳武库,利用敖仓的粮食供应军队,凭借山势和黄河天险号令诸侯,这样,即使没有进入函谷关,天下就已经被您平定了。如果大王进军缓慢,因沿途攻占城邑而延误时机,汉军战车、骑兵到来,冲入梁国和楚国的郊野,您的大事就失败了。”吴王征询老将军们的意见,老将们说:“这个青年人,让他去冲锋陷阵还可以,怎么懂得全局战略呢!”于是,吴王不采用恒将军的计策。
故事五
河间王太傅卫绾进攻吴、楚叛军有功,景帝任命他为中尉。卫绾曾以中郎将的身分侍奉文帝,除宽厚谨慎之外,没有其他特长。景帝做太子的时候,曾召请文帝的左右侍从饮酒,而卫绾推说身体有病不去参加宴会。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是忠厚长者,你要好好对待他!”所以,景帝也宠幸信任他。
故事六
从前,郅都担任中郎将,敢于直言进谏。他曾经跟随景帝进入上林苑,当贾姬去上厕所时,一头野猪突然闯入厕所。景帝用眼光示意郅都去救护贾姬,郅都站立不走;景帝打算自己拿着武器去救贾姬,郅都跪伏在景帝面前说:“失去了一个姬妾,又会有另一个姬妾进宫;天下所缺少的,难道是贾姬这一类的人吗?陛下纵然不爱惜自己,又如何对待宗庙和太后?”景帝就走了回来,野猪也离去了。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赏赐给郅都一百斤黄金,从此器重郅都。郅都为人勇猛有力,公正廉洁,不拆阅私人给他的书信,不接受问候馈赠的礼品,不理睬托人情、拉关系的要求。及至做了中尉,倡导严厉酷苛的作风,执行法律进行赏罚,不避开皇亲国戚。列侯和宗室皇族见到郅都,都侧目而视,送他一个绰号叫“苍鹰”。
《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公元前118年
三月十一日丞相李蔡被指控盗用汉景帝陵园外空地埋葬家人,其罪该当交付司法官吏审判,李蔡自杀。
废止三铢钱,改铸五铢钱。因此很多百姓私自铸钱,以楚地最为严重。
武帝把汲黯调去淮阳,汲黯临走时拜访大行李息,您要劝武帝及时除掉张汤,防止祸及自身,李息害怕张汤权势,没有敢说,到张汤倒台,李息也受到牵连。
汲黯作为诸侯国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阳,十年后去世。
武帝下诏将奸猾不法的官吏和百姓放逐到边疆地区。
四月初二任命太子少傅武强侯庄青翟为丞相。
公元前117年
汉武帝颁布了“缗钱令”后,又尊崇卜式,但老百姓却始终不肯拿出自己的财产帮助国家,于是由杨可主持,对隐瞒财产者进行的告发和惩处大规模地进行。义纵私自逮捕了汉武帝执法的官员,没有请示武帝,被处死。
郎中令李敢(李广儿子)把卫青打伤,卫青隐瞒了这件事,霍去病在一次和武帝一起狩猎的时候,射死了李敢,汉武帝为其隐瞒真相,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自从颁布新的货币政策,私自造钱的人很多,朝廷残酷镇压处死很多人,还是不能禁止。
六月,武帝专门派人对地方豪强或者政治官员积蓄大量资财进行打压。
九月,霍去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为他仿照祁连山形状修了一座坟墓。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长大才知道父亲是霍仲孺。打仗经过河东时给老爹购买了大量田宅奴婢而后离去,又把弟弟霍光带到长安做官。
大农令颜异被处死。因为政治上顶撞了张汤和武帝的意思。
公元前116年
济东王刘彭不守法令,杀人越货,于是被废除王爵、封国,贬逐到上庸。
公元前115年
十一月,张汤因有罪而自杀。因为张汤得罪的人过于多,所以被人有意弄死,但是因为死后没有多少钱财,于是流言不攻自破,有关举发他的官员也被处死。丞相庄青翟也受到牵连自杀。
这一年,孔仅作了大农令,桑弘羊作了大农中丞,逐渐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调节各地物资,互通有无。
白金币价值逐渐下降,民间不愿使用,终于废弃。武帝重新让官府铸钱,民间铸钱成本过高,于是日益减少。
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出塞,拉拢乌孙招他们东迁,到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居住,与我朝结为兄弟之国,以此来抵御匈奴,并和好西面的大夏等国。但是乌孙王昆莫不知大汉虚实,不答应,派人先来打探虚实以后,西域各国才开始和汉朝有联系往来。但是乌孙还是不肯东迁,汉朝诏令内地百姓迁徙过去来充实那里。
公元前114年
关东地区十几个郡和封国严重饥馑,出现人吃人的惨景。
公元前113年
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推荐方士栾大,栾大通过长生之术招摇撞骗,武帝大加宠信,送宅子送钱送奴仆,送女儿嫁给他当老婆,送自己的车驾帷帐、器物等,封侯,封大将军,武帝姑妈窦太主、丞相、将军及以下的人,都到栾大家中设摆酒宴,赠送礼品。于是,沿海一带燕、齐等地的人没有人不说自己有长生不老的秘方、能通神仙的。
南越归顺汉朝。
公元前112年
南越王赵兴、王太后置办行装和重礼,准备入京朝觐。但是丞相吕嘉多次反对不要归顺汉朝,因为南越丞相势力很大,于是越王没有动,南越国内政治剑拔弩张。
武帝派韩千秋和南越王太后的弟弟樛乐率兵二千前往镇压铲除吕嘉。吕嘉率众谋反,武帝派军队前去征讨,齐国主动请缨参战,武帝下诏全国响应,列侯数以百计,却无人肯用兵,于是借此由头,被革去爵位的,有一百零六人。丞相赵周也受牵连自杀。
汉武帝任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石庆只是挂牌的。
五利将军栾大入海求仙,后来没有找到神仙,但是却假装说见到了,之后妖妄之术用尽,被武帝识破,栾大被腰斩,推荐栾大的乐成侯丁义也被当众斩首。
西羌部族十万人反叛朝廷,与匈奴互通使者,进攻故安,包围枹罕。匈奴侵入五原,杀死五原太守。
公元前111年
冬季,西羌部族的叛乱被平定。
南越国被汉军剿平。
公孙卿因为神仙之言被武帝信任。(详情见故事二)
之前汉军征调南夷各部族的军队打南越,南夷各部族的军队不从,背叛汉朝,被平定。夜郎国依附南越,南越被灭,于是国王亲自去长安朝见。周围部落纷纷求属于汉朝。
东越国也因为蛇鼠两端被汉朝实施军事打击。
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死,临终时留下遗书,称颂汉武帝的功德,并谈及祥瑞之事,劝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武帝安排封禅之事。
公元前110年
武帝来到北河,向匈奴炫耀武力,匈奴单于大怒杀死汉朝使者,又扣留了另一个使者,但是匈奴没有出战,武帝回朝。路过黄帝陵,问升仙长生之事。
汉军平定东越把闽越地区人民全部迁移到长江、淮河一带。闽越地区成为荒无人烟的地方。
汉武帝东巡大海,祭祀八位神仙。齐人上书陈述神怪之事和奇异方术的数以万计,于是汉武帝增派船只,命声称海中有仙山的数千人出海寻找蓬莱神仙。寻仙之人,数以千计。
夏季,四月,汉武帝起驾还朝,到达奉高,在梁父祭祀地主神。十九日在泰山东坡之下祭祀天神。二十日汉武帝在泰山脚下东北部的肃然山祭祀地神。十月,改年号为元封元年。此次巡行所到之博县、奉高、蛇丘、历城、梁父等地,一概免除百姓的田租及欠交的赋税,不收今年的算赋。并赐天下有爵百姓擢升一级。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
汉武帝在泰山祭祀了天地,并无风雨,而方士们更加强调蓬莱山的神仙大概能够请到,于是汉武帝再次东至海边,兴高彩烈地盼望能遇到神仙。武帝想亲自去下海找神仙,大家不能劝阻,东方朔劝阻下来。正好霍去病儿子突然去世,武帝很难过。起驾离去,沿海岸北上至碣石,自辽西巡视北部边疆到九原,五月回到甘泉。此次出巡,行程共一万八千里。
武帝的桑弘羊,理财功夫非常了得(详情见故事三),巡游的钱也是他供应的。
故事一
这一时期,用法严酷成为整个官场的风尚,只有左内史儿宽,鼓励农业生产,放宽刑罚,处理诉讼纠纷,争取人心。他选择心地忠厚的人加以任用,与下级推心置腹,不求名声,受到官吏和百姓的衷心爱戴。征收赋税时,调节缓急,借给百姓钱物,因此租税常常收不上来。后来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儿宽因税收不足,政绩最差,应该免职。当地老百姓听说儿宽会被罢免,都唯恐失去这样一位好官,于是富室大家用牛车,小家小户用担挑,络绎不绝地将租税送到官府,宽征税的成绩一跃成为最好,汉武帝也因此对宽越发另眼相看。
故事二
公孙卿在河南等候神仙降临,声称在缑氏城上看到了神仙脚印。春季,汉武帝亲自来到缑氏城观看神仙脚印,问公孙卿说:“你不是想效法少翁、栾大吧?”公孙卿说:“神仙无求于人间君主,而人间君主有求于他,如果求神之道不宽裕,神仙就不会来。说到神仙之事,似乎很遥远荒诞,但积够了岁月,神仙就可请到。”汉武帝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各郡、国都扩建道路,修缮宫观和名山的神祠,希望有神仙驾临。
故事三
当初,桑弘羊以治粟都尉的身分兼任大农令,主持全国的盐铁专营事务。桑弘羊创立平准法,令相距较远的地方官府以各自的特产作为贡赋,参考商人在不同时期向不同地区转贩不同商品的作法,相互转输。又在京师设立平准官,负责全国各地的转输事务,大农令所属各官,控制天下全部货物,价高时卖出,价低时买进,目的是让大商人无法牟取暴利,使各种货物的价格不能高涨。如今,汉武帝出巡各地,所到之处,赏赐丝织品共一百多万匹,金钱以万万计,都由大农令充分供应。桑弘羊又奏请以武帝批准,小吏可以用捐献粮食的办法升为官员,犯罪的人也可以用此法来赎罪。因此,崤山以东地区一年的漕粮比规定数目多出六百万石,一年之间,太仓、甘泉仓全部贮满,边塞地区的粮食储备也有盈余;各地货物相互流通,都有余裕,如丝织品就余出五百万匹。百姓赋税没有增加,而天下财物却变得富饶有余。于是,汉武帝赐给桑弘羊左庶长爵位和黄金二百斤。
‘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的翻译
《史记·吕太后本纪》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啑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吕太后想要册立吕姓家族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帝(刘邦)在白马立下盟约,说“不是刘姓而封王的,天下人都要一起讨伐他。”现在您想要吕氏封王,就是不遵从先帝的盟约。太后很不满意,又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他们回答说:高祖平定天下,自然将刘氏家族封王,现在太后掌管朝政,把吕家的亲属封王,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很高兴。退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和周勃说:当初和高祖歃血为盟,你们不在场吗?现在高祖驾崩,太后以女主人当政,想要给吕氏封王,你们想要讨好她就背弃了先帝的盟约,以后有什么脸面见先帝于地下呢?陈平和周勃回答说:“现在在朝廷上当面争论折辩,我们不如你;但是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家族的后代,您也不如我们。”王陵也无言以对。
后来吕后死后,陈平周勃保刘氏家族登王位,诛除吕氏,立下功绩。
求翻译 语文文言文
王陵,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强,汉高祖刘邦身份低微时曾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到高祖从沛地起兵攻入咸阳时,王陵也聚集了朋党几千人,驻扎在南阳,不肯顺从刘邦。到刘邦称王反过来消灭项羽的时候,王陵才带领自己的下属归汉。项羽捉到了王陵的母亲拘留在军营里,王陵派去的使者到了,项羽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坐在席间,想用这种办法招王陵归楚。王陵的母亲会见后暗中送使者,哭着说:“主您替我对王陵说,好好地为汉王效力。汉王是忠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妾我的缘故,对汉王不专心。我就用一死来送别你吧。”于是伏剑自刎而死。项羽很生气,烹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王陵与雍齿交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原本又没有追随刘邦的心意,所以高祖开国封赏时,最后才策封王陵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缺少文雅含蓄之气,办事很执着。当了两年右丞相,惠帝死了。吕后想立吕氏家族的兄弟们为王,问王陵如何。王陵说:“高祖刘邦曾杀白马盟誓说:‘如不是刘氏家族的人要称王,天下要共起攻击他’,现在要封吕姓者为王,这不符合高祖的盟约。”吕后很不高兴。吕后又问左丞相王平及绛侯周勃等人,都说:“高帝平定了天下,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您执政,要立您的吕氏弟兄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吕后很高兴。散朝后,王陵责备王平、周勃等说:“当初与高帝歃血为盟,你们不在场吗?现在高帝驾崩了,太后女人主政,你们各位纵容阿顺吕后的意志,违背高帝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王平说:“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谏这一方面,我们不如您;在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方面您也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应。因为这件事,吕后想废掉王陵,于是表面上升迁王陵做皇帝的老师,实质上是夺去了他右丞相的权力。王陵很气愤,称病不受太傅之职,闭门不出,就连上朝也不去,十年后死去了。
卢绾为何反刘邦?
卢绾没有反刘邦,而是被刘邦怀疑谋反。卢绾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于是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张胜从匈奴返回,详细向卢绾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理由。卢绾醒悟,于是对刘邦假称是他人谋反,为张胜的家属开脱,使得张胜能够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间的线人。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让他在外部带兵形成与燕地连年冲突的形势,好让各自相安。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去。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刘邦又从匈奴投降的人那里,听到了张胜在匈奴为燕使者的消息,于是说道卢绾果然造反了。不久,卢绾知道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只能带领部众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扩展资料:西汉初年,燕王卢绾逃往匈奴,其臣卫满亦一同出走,并带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得到朝鲜哀王箕准的厚待。公元前194年,卫满假传汉朝派大军来攻,请求到箕准身边来守护。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险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建立卫氏朝鲜。在吕后执政时,卢绾的妻子儿女逃出匈奴重投汉朝,正赶上吕后病重,不能相见,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准备在病好之后再设宴相见。但吕后最终去世了,没来得及见面。卢绾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卢绾为什么要背叛刘邦 而造反?
卢绾本为刘邦亲信,为沛县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与两韩信、彭越、英布这类为利益趋之若鹜之人不同,在看到非刘姓王的下场时,卢绾以为自己难以幸免,这与刘邦命他驻守燕国对外抗据戎狄委对内牵制诸侯国的委任初衷相互违背。西汉初年,燕王卢绾逃往匈奴,其臣卫满亦一同出走,并带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得到朝鲜哀王箕准的厚待。公元前194年,卫满假传汉朝派大军来攻,请求到箕准身边来守护。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险(平壤)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建立卫氏朝鲜。扩展资料卢绾的亲戚与刘邦之父交好。 卢绾与刘邦同里,两人同日生,出生的时候乡民曾持羊酒祝贺两家。 二人长大后为同学,又相敬爱。 乡里因为两家的友情,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持羊酒贺之。 刘邦为平民的时候,因为吃官司而躲躲藏藏,卢绾常常追随。 后来刘邦起兵于沛县,卢绾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入汉中,卢绾被任命为将军,并常常担任侍中。 后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由于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得以出入刘邦的卧内。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虽然萧何、曹参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事而得到刘邦的礼遇,但若轮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甚至卢绾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汉五年七月,臧荼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时刘邦已称帝)。九月,击灭臧荼。卢绾被封为燕王。
盟书的意思 盟书的意思是什么
盟书的词语解释是:古代结盟立誓,举行歃血盟礼时所载录的文辞。后亦泛指誓约文书。 盟书的词语解释是:古代结盟立誓,举行歃血盟礼时所载录的文辞。后亦泛指誓约文书。 拼音是:méng shū。 结构是:盟(上下结构)书(独体结构)。 注音是:ㄇㄥ_ㄕㄨ。盟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古代结盟立誓,举行歃血盟礼时所载录的文辞。后亦泛指誓约文书。引《周礼·秋官·大司寇》:“_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礼记·曲礼下》“_牲曰盟”汉郑玄注:“_,临也。坎用牲,临而读其盟书。”《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宵坎血加书”晋杜预注:“掘地为坎,以埋盟之_血,加盟书其上。”清赵翼《漳州木棉庵怀古》诗:“早知诺责召邻兵,悔不盟书输_币。”《中国同盟会总章》第三条:“凡愿入本会者,须遵守本会定章,立盟书,缴入会捐一元,发给会员凭据。”二、国语词典在我国古代,为了某些重要事件举行集会、制订公约、对天盟誓,其誓辞称为「盟书」。如:「侯马盟书」。三、网络解释盟书盟书又称“载书”。古代记载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多为玉石薄片制成。春秋战国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互相之间、诸侯与卿大夫之间,为政治目的常举行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神鬼。参见“侯马盟书”。关于盟书的诗词《申凫盟书来为我卜居广平》关于盟书的诗句一纸盟书换战尘白马盟书歃血盟书成信誓关于盟书的成语海誓山盟秦晋之盟歃血为盟割臂盟公割臂同盟背盟败约鹭约鸥盟割襟之盟海盟山_关于盟书的词语秦晋之盟割臂盟公衣裳盟会背盟败约鹭约鸥盟山盟海誓指水盟松背约负盟割襟之盟歃血为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盟书的详细信息
歃盟的诗句 歃盟的诗句是什么
歃盟的诗句有:歃盟笑滴男儿血,谁把留犁再歃盟。 歃盟的诗句有:歃盟笑滴男儿血,谁把留犁再歃盟。 拼音是:shà méng。 注音是:ㄕㄚ_ㄇㄥ_。 结构是:歃(左右结构)盟(上下结构)。歃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歃血为盟。二、引证解释⒈歃血为盟。引《战国策·魏策三》:“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后汉书·隗嚣传》:“遵与隗王歃盟为汉,自经_虎口,践履死地,已十数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三、网络解释歃盟歃盟,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hàméng,即歃血为盟。关于歃盟的成语海誓山盟椎牛歃血割臂之盟歃血为盟割襟之盟背盟败约攻守同盟海盟山_秦晋之盟关于歃盟的词语鸡黍深盟衣裳盟会秦晋之盟歃血为盟割臂之盟城下之盟海誓山盟歃血而盟海盟山_割襟之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歃盟的详细信息
汉高祖吕后平定了哪些叛乱?
公元前196年,叛乱逆流达到顶点。先是正月韩信利用高祖出征的机会,想在长安发动叛乱。由于有人告密,吕后和相国萧何将韩信诱入宫中处死,并灭其亲族。3月,梁王彭越手下告他谋反,高祖将彭越废为平民,流放蜀地。彭越流放途中遇见吕后,就求她向高祖说情。吕后假意答应,将彭越带到长安,对高祖说让彭越这样的人去蜀地是自留祸患,应该斩草除根,高祖于是改判彭越死刑并灭其全族。7月,淮南王英布反,这是高祖在位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已经61岁的高祖再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高祖因为在讨伐英布时受了箭伤,终于不治,于公元前195年4月,病逝于长乐宫。高祖死后,葬在长陵,高祖是他的庙号。
`西汉历史故事500字
缇萦救父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 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 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 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Ayíng)。 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 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 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 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 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 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 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 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 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 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 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 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 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 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 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 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 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 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 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 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 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 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白马盟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 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为赵王。 汉 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 己。 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 他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大臣们都反对,连他一向敬重的张良也帮着吕后。 请了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隐士叫“商山四皓”(皓,音hào,就是白发老人的意思),来 辅佐太子刘盈。 汉高祖知道没法废掉太子,就对戚夫人说:“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 了,没有法子改变了。 ”戚夫人也伤心得没法说。 汉高祖在讨伐英布的时候,胸部中了流箭。 后来,伤势越来越厉害。 有一次,有人偷偷 地对他说:“樊哙(吕后的妹夫)和吕后串通一气,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杀掉戚夫人和赵 王如意。” 汉高祖大怒,立即把陈平和将军周勃召进宫来,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到军营,立刻把 樊哙的头砍下来见我。” 那时候,樊哙正带兵在燕国。 陈平、周勃接受了命令,两人私下商量说:“樊哙功劳 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们可不能随便杀他。 这会儿皇上发火要杀他,以后万一后悔起来, 怎么办?” 两人商量了一阵,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送到长安,后来果然被吕后释放。 汉高祖病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又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 盟。 大伙儿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 不得封侯。 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 大臣们宣了誓,汉高祖才放下心。 汉高祖病越来越重了。 他叫吕后进去,嘱咐后事。 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 谁可以接替他?” 汉高祖说:“可以让曹参接替。” 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 汉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 不过王陵有点戆直,可以叫陈平帮助他。 陈平有足够的智 谋,但是不能独当一面。 周勃为人厚道,办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 但是将来安定刘家 天下的,还是靠周勃。” 吕后再问下去,汉高祖摇摇头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去。 吕后把消息封锁起来,秘密把她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 (食其音yìAlī)找去,对他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 他们在先帝手下已经 不大甘心。 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们都杀了。” 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 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把这个秘密 消息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偷偷地告诉他父亲郦商。 郦商得知这消息,赶忙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已经四天。 皇后不发丧, 反倒打算杀害大臣。 这样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天下大乱不用说,只怕您的性 命也保不住。” 审食其吓住了,忙去找吕后。 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 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 吕后就成了太后。 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作主。 吕太后大权在手,爱怎么做 就怎么做。 她最痛恨的是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她先把戚夫人罚做奴隶。 又派人把赵王如意从封地召 回长安。 汉惠帝知道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连吃饭睡觉都和他在一起,使 吕太后没法下手。 有一天清晨。 汉惠帝起床出外练习射箭。 他想叫如意一起去,如意年轻贪睡,汉惠帝见 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自己出去了。 等惠帝回宫,如意已经死在床上。 惠帝知道弟弟是 被毒死的,只好抱着尸首大哭一场。 吕太后杀了如意,还残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脚统统砍去。 挖出她的两眼,逼她吃了哑药, 把她扔在猪圈里。 汉惠帝瞧见戚夫人被太后折磨得这个样子,不禁放声大哭,还吓得生了一场大病。 他派 人对太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 我是太后的儿子,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打那以后,汉惠帝就不愿再过问朝廷的政事。 萧曹两相国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 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 他合适。 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 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起起兵。 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 参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萧何。 两个人就不那么和好。 但是萧何知道曹参是个 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说: “陛下的主意错不了。 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参本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他长子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 那时候,天下 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齐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理百姓。 这些人说了一些意见,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 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挺有名望的隐士,叫盖公。 曹参把他请了来,向他请教。 这个盖公是相信黄老学说的(黄老就是指黄帝老子),主张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 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 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多去打扰百姓。 他做了九年齐相,齐国所属的七十多座城 都比较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 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办 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 但 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 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 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 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曹参的儿子曹窋(音zhú),在皇宫里侍候惠帝。 惠帝嘱咐他说:“你回家的时候, 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 可您天天喝 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 曹参一听,就上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得个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噜 苏。 ”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一顿。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的时候当然向汉惠帝诉说了。 汉惠帝也感到 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 干什么?” 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 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 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 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 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 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需要 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 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周亚夫的细柳营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 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奸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起兵 六万,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 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边境的烽火台都放起烽火来报警,远远近近的火光,连长安也望 得见。 汉文帝连忙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 扎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亚夫驻扎 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到这些地方去慰劳军队,顺便也去视察一下。 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部下将士一见皇帝驾到,都纷纷骑着马来迎接。 汉文帝的车驾闯 进军营,一点没有受到什么阻拦。 汉文帝慰劳了一阵走了,将士们忙不迭欢送。 接着,他又来到棘门,受到的迎送仪式也是一样隆重。 最后,汉文帝来到细柳。 周亚夫军营的前哨一见远远有一彪人马过来,立刻报告周亚 夫。 将士们披蓝带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准备战斗的样子。 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 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 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 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 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 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 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 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劳军。” 周亚夫下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 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 车马奔驰。” 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 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拱 手作个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朝见。” 汉文帝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 接着,又派 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 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 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 但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两个地方的军 队,松松垮垮,就跟孩子们闹着玩儿一样。 如果敌人来偷袭,不做俘虏才怪呢。 像周亚夫这 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过了一个多月,前锋汉军开到北方,匈奴退了兵。 防卫长安的三路军队也撤了。 汉文帝在这一次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个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的军事长官)。 第二年,汉文帝害了重病。 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 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汉文帝死了后,太子刘启即位,就是汉景帝。 晁错削地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 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 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 就是所谓同姓王。 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 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 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 ì),更是骄横。 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 他自己从 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 早该把他办罪。 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 他还私自开铜 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 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 现在造反,祸患还 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 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 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 他对晁错说: “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 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 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 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 我老了,不愿 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 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 他打着“惩办奸臣晁 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 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 动叛乱。 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 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 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 他劝汉景帝说: “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 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 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 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 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 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 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 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 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 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 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 少地盘。 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 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 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 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 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 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 他先不跟吴、 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 吴、楚两国 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 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 不到三个月时间, 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 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 马邑诱敌战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 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 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积 上去,都满到露天的地上来了,有的甚至霉腐了。 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 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 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 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 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 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 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 有 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 他们一下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 侵犯,总是一个祸根。 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 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 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 马邑献给单于。 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 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 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 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 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聂壹故意逃到匈奴,跟军臣单于说:“我有办法混进马邑,杀死那里的官吏,这样可以 稳稳当当拿下马邑。” 军臣单于听了很高兴,但是到底有点怀疑,先派几个心腹跟聂壹一起到马邑去,只等聂 壹真的把官吏杀了,再发兵进去。 聂壹回到马邑,按照事前和王恢商量好的办法,杀了几个已经定了死罪的犯人,把他们 的头挂在城头上,骗匈奴使者去看,说这就是马邑县官的脑袋。 匈奴使者见了人头,信以为真,立刻回去报告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亲自带领十万骑兵去接管马邑,到了离马邑大约一百多里地的武州地方(今山 西左云县),只见草原上放着许多牲口,却没放牲口的人。 军臣单于一边走,一边犯了疑。 这时候,他见到前面有一座亭堡(亭堡是9332望敌人,传递消息用的),就决心打下这 座亭堡,问个明白。 他们打下亭堡,抓住守在那里的亭尉。 军臣单于威胁他说:“你把情况老实告诉我!要 是说半句谎话,我马上把你的头砍了。” 那亭尉吓得要命,就把汉兵布置的埋伏全都告诉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一听,大吃一惊,赶快命令全军撤退。 出了武州地界,他才喘口气说:“幸亏 我抓到亭尉。 真是好险哪。” 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得到匈奴逃回去的消息,赶快带大军追上去,可哪儿再追得上?只 好空手回来。 汉武帝的诱击战没有成功。 但是,打那以后,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关系破裂,接连发生了 大规模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