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残酷的战争,但是一个由国际友人主持的教堂,暂时是一个安静的地方。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藏在教堂里的南京大学女生,13名逃离秦淮河战斗的街头女孩,以及6名受伤的中国士兵从死亡中爬出来。面对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屠杀的故事最终变成了13个最“卑微”的妇女成为保护人民的英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面对着历史上最可怕、最惨无人道的屠杀,产生了种种美好的感受。然而,教堂并不总是净土,日本人终于赶到了这里。受伤的士兵被杀,女大学生即将被日本人带走的侮辱。在这一刻,这13个女人,通常被认为是底层人物,却激发了爱国精神,在侵略者的非人性屠杀之前,穿着长袍,手持剪刀,她们取代了教堂里的女学生,在日本的圣诞节庆祝活动中,去参加一个庄严和激动人心的死亡,最后十三个女人除了玉墨,没有一个幸存者。看过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我讨厌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没有好的战争,也没有坏的和平。然而,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通过影片让我们知道人性是善良的,镜头展示了残酷而悲惨的战争,也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高尚。秦淮河的妇女虽然被认为是肮脏的,但她们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和战死的意愿。李教官一生为国为民,表现出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质,他关心国家,同情弱者,正义,他的牺牲暂时拯救了人民的教会。电影的结局是女人们开车离开教堂,约翰 · 米勒和学生们开着修好的车离开教堂。女学生们,那些命运与日本征服南京交织在一起的秦淮流浪汉,在战争面前不过是光荣和悲伤的泪水,在人性面前却是灿烂和耀眼的。商女犹知亡国恨,带着金陵风雅情,细细说与诸公听。
金陵十三钗故事梗概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情简介: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的女学生、一些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以及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但是,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不久日军冲进教堂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由于女学生们不愿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玉墨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严歌苓曾明确谈过《金陵十三钗》的题材来源,一是《魏特琳日记》,二是蒋公毂的《陷京三月记》。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钗》中直接露面。“在给张艺谋编剧时,我又收集了很多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我爸爸的姨夫蒋公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是国民党的一个卫生部医官,在他把大部分的伤兵撤离南京后,他没有走,留在了南京,他记下了一本日记。后来他的后人把那本日记出版了,叫《陷京三月记》。”另外,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1997)也给她良多启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