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必须是道法 要白话文的不要文言文的! 如《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自写黄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如是数年,亦无报应。
至四十七岁时,除夕与瞽妻一女夜坐,举室萧然,凄凉相吊。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坐,口称姓张,自远路而归,闻君家愁叹,特来相慰。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因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若口过一节,君语言敏妙,谈者常倾倒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但于朋谈惯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怒触鬼神,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乃尤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邪淫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身当其境,能如鲁男子乎?遂谓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真妄也!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尚然如此,何况其余?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实善可记,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求救度。’张曰:‘君读书明礼,亦知慕善为乐,当其闻一善言时,不胜激劝;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平生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尝有一事著实?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言毕,即进公内室,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因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别其号曰‘净意道人’,志誓除诸妄也。
初行之日,杂念纷乘,非疑则惰,忽忽时日,依旧浮沉。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真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傍,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遂缘方便,广植阴功,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日不足。每月晦日,即计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持之既熟,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
如是三年,年五十岁,乃万历二年,甲戌会试,张江陵为首辅。辍闱后,访于同乡,为子择师,人交口荐公,遂聘赴京师,公挈眷以行。张敬公德品,为援例入国学。万历四年丙子,附京乡试,遂登科,次年中进士。一日谒内监杨公,杨公令五子出拜,皆其觅诸四方,为己嗣以娱老者。内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问其籍,曰‘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犹依稀记姓氏闾里。’公甚讶之,命脱左足,双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儿也!’杨亦惊愕,即送其子,随公还寓。公奔告夫人,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双目复明。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辞江陵回籍。张高其义,厚赠而还。公居乡,为善益力,其子娶妻,连生七子,皆育,悉嗣书香焉。公手书遇灶神,并实行改过事,以训子孙。身享康寿,八十八岁。人皆以为实行善事,回天之报云。同里后学罗祯记。
【译文】
江西有一位俞先生,名都,字良臣,多才博学书念得很好,很有学问。年岁老大,家境也不好,靠著教书为生,当时称为‘私塾’,当然学生也不多。在这个时候,他与同学十余人“结文昌社”。“同庠生”就是同年进学的同班同学。‘文昌社’就是结一个社团,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实行《文昌帝君阴骘文》,依照文昌的教训来修学。
‘文昌社’的同学力行《阴骘文》,遵守文昌帝君的遗训。《阴骘文》里,对于惜字纸、放生、戒淫、戒杀、戒妄语等,都说得很详细。
他们自结文昌社起,在一起修行,过了很多年。俞先生前后经过七次的考试都没考中。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四个夭折了,剩下老三,也丢了。老三是最聪明的,八岁那年在外面玩耍,失踪了。四个女儿,死了三个。俞公共有九个儿女,除了失踪的儿子之外,眼前就剩一个女儿,他的妻子在这种悲痛的情况下,两眼都哭瞎了。
俞先生的家境越来越困难。自己反省,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大恶事,为什么老天爷给他这样重的惩罚?似乎上天都没有保佑他。
每年腊月三十,是民间风俗祭灶神的时候。灶神爷将往上天,把这一家人的善恶都给玉皇大帝报告。所以,从前供养灶神的对联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他自己每到这个时候,便写一篇疏文,托灶神爷带到天帝那里去。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感应。直到四十七岁时才有了感应。
四十七岁那年,腊月三十的晚上,他正与妻女枯坐凄凉相吊的时候,忽然有人敲门。他点蜡烛开门,看到一个人,戴一顶帽子,是一块方的布,扎在头顶上,这叫角巾。修道之人往往也是这种打扮。穿著黑色的袍子。看年岁大概总有五、六十岁了。很有礼貌,向他一问讯作揖,就坐下来了。介绍自己姓张,从远路而归,走到你家门口,听到你家里有愁叹的声音,特地前来慰问。
俞先生见到这个陌生人,心里也感觉得很奇怪,但是看看他的仪表谈吐,又好像很不平凡,所以对他非常恭敬。在这种潦倒的时候,世态炎凉,那里还有朋友来慰问!尤其是腊月三十晚上,家家都团圆,谁有空闲到你家来慰问呢?在这个时候有个人来慰问,当然心里非常感激,所以对他很恭敬。他就说出自己生平读书与行持,好像都没有什么大过失,为什么到现在功名不遂,妻子不能保全,儿女夭折的那么多,衣食不继,生活都成问题。同时又说,这些年来,每年除夕都在灶神爷前焚疏。他所写的疏文都还记得,把疏文的意思说给张先生听听。
张先生说,我对你家里的事知道得很清楚也很久了,你不必再告诉我。张公说,他的“意恶太重”,读书积行,“专务虚名”。他自己每年在灶神面前所焚的疏表,都是一些怨天尤人的词句,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这是亵渎上帝!恐怕上帝给你的惩罚不止如此。可能还有更重大的灾难在后头。
俞先生生平所为没有别人知道,这个陌生人怎么会晓得?经他这么一说,心里很惊讶。
俞先生听了张公所云,并不服气。他说,‘我听说冥冥之中,都有鬼神监察,很小很小的善,鬼神也知道,我这么多年结文昌社,与同学们立下誓愿,力行善事。文昌社里订的规条,就等于戒律一样,大家都要遵守,我也是遵照奉行,没有违犯。难道这些都是虚名吗?
张公就在文昌社规条里,举出几桩事实来说明。《阴骘文》里很重视惜字纸,当你看到朋友或学生用字纸糊窗包物的时候,你从来没有劝告他们一声,也没有一次阻止!只不过是在路上遇到字纸,捡去焚化。这不就是做给外人看的吗?这不就是图务虚名吗?人家放生,你就随喜跟著做;人家不做,你也就不做了。你心地真正有慈悲,真正想放生吗?没有!只是看到别人做,心里欢喜,随喜一点;别人不做,也就算了。不是出于真心!随喜中也没有尽到力量。‘随喜功德’是要尽心尽力,才叫随喜;没有尽到心力,不叫随喜。所以,你并没有真实慈悲之念;在外面还标榜著—我是个仁慈之人!实际上心里毫无仁慈。
你们家的厨房里,依然有虾蟹之类,这些还是生命,依旧是吃众生的血肉。文昌社里,可能不是长素,大概一个月只有几天吃素。
你为人能言善道,又有才学,很会说风凉话讽刺人,用的词句都非常巧妙。所以,大家听到的时候,都能被他折服。他有辩才,无理的事也能把它说成有理。他有强词夺理的本事。你虽然说得很痛快,可是自己还有一点良心,晓得有伤厚道。说话太刻薄,好胜心强不肯输人。幸有此一点良心,为今后转祸为福之机。
这位陌生人,对俞先生心底隐藏的恶念知道得这么清楚,都把它说出来了。俞先生听了,确实害怕,伏在地上流著眼泪苦苦哀求说,你既然晓得这些幽微之事,一定是神仙,绝不是普通人,求您来救度我。
灶神告诉俞净意,从今以后你“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要用什么态度做善事呢?不图报。做了善事,对人有恩惠,不要希望别人报答。要认为行善帮助人,是我的义务,是我应该做的。甚至我们做善事、对人好,人家以怨报我们,我们也不在乎。问心无愧!即使别人误会也没有关系,放著胆量去做。不要做了几桩好事,人家反而埋怨你;就认为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当。为什么做了好事、待人好,还要受人责备?想想《金刚经》里所说的,这正是自己过去世业障深重,他替我消业,这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吗!
因此,我们不要灰心,“只理会善一边去”,“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就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切切实实,直捷痛快的去做。大小善事都要有耐心。一天、一年、一世都要这样去做;并且还要发愿,生生世世都这么做,这才是‘菩萨’。这是我们力量办得到的。换句话说;我力量虽然达不到,我有这个心、要存这个心,使此善意圆满。诸位要晓得,佛家所谓‘功德圆满’,是指善心善意确实‘圆满’。并不是样样事情都做好了才叫圆满,因为有的力量达不到。力虽达不到,但是有一个圆满的心,这样功德就算圆满了。所以,佛法常讲‘论心不论事’,圆满不圆满是在你心地里。心地善意若不圆满,则善事、善行做得再多,也不能算是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有恒心。只要你长久这样做,也就是认真修三业清净。照这样做,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效验。
这一番开示讲完了之后,张公就进到里面,走到厨房里就不见了!俞先生此时才晓得是灶神爷示现。俞先生是在腊月三十晚上遇到灶神,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一年复始万象更新,他就从这一天起改过自新,先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他本名叫‘良臣’,现在改成‘净意’,称‘净意道人’。
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每个月到灶神爷前报告一次。把这一个月当中,身口意三业所修的善法,月月报告。
三年后,命运转变。五十岁那年,在宰相主持的一次考试上,宰相想在同乡中选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来教导他的儿子—为子礼请一位老师。乡里的人都推荐俞净意先生。俞先生应聘在宰相家中做了儿童的老师,生活环境当然就改善了,不至于再像过去那样的穷苦潦倒。感应也来了。他带了家眷一同到京城。张公非常敬重俞净意公的道德学问,所以也为他“援例入国学”(国子监)。当时国家所办的大学。
俞公有一天去见老太监杨公。杨公是太监,所以没有儿子。他的儿子都是义子,都是从外面找来的。他养育这些孩子,可以养老。他有五个干儿子,自己年老了,干儿子很孝顺。他叫这五个儿子都来拜见俞净意先生。其中有一位小孩,年十六岁。俞公一见面,就觉得很面熟,好像是从前认识的。这小孩还仿佛记得家乡,自己本来姓氏。小时候游玩时误入人家载粮食的船,船开走了,小孩也带走了。俞净意公一听之后,非常的惊讶。原来就是他遗失的儿子。这个太监杨公很不错,知道小孩真的是俞公的儿子,立刻欢欢喜喜的就送还给他了。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太太。失踪这么多年的儿子,忽然遇到了,使得母亲欢喜流泪。儿子孝顺,用舌头舔他母亲双眼,奇迹发生,老母双目复明。此时俞先生一家团圆。知道这三年改过迁善,正如灶神爷跟他所说的‘不测效验’,即意想不到的果报,果然应验了。这个时候对于世事愈看愈淡,因此也不愿意做官了。辞谢宰相,回到自己的老家。
宰相为感谢俞先生教子之德,只有厚赠他贵重的礼物,送他回家。俞先生后来有七位孙儿个个书都念得很好,书香门第,个个成名。
俞先生遇灶神这一段往事是事实。史书上有记载,俞公寿终八十八岁。
“善恶到头皆有报,只是来迟与来早。”
杨氏之子的白话文是?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便叫儿子出来。孩子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应声回答:“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我佛教人要断绝七情六欲为什么还有教人念佛过好日子娶美娇娘?
这叫因机设教,全因个人根性不同,而有所区别。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信众中,也设各方便门。而在家弟子,娶妻生子者众,大乘佛法亦在倡导在家修行。我们不要说因舍情欲而舍人生,即使世间苦多,未来之大同也是要靠众生修来的。而且,修行也讲循序渐进,修行成佛也不是一世而得的,甚至要经过无量劫数的;悟,在多数人来说,是今世悟一些,下世悟一些,因缘结果而离无明。未来,并不全是入往极乐世界,亦有大众在弥勒世界修行。因除人类之外,仍有禽兽地狱要度。所以,若无今世之修,哪得的未来大同?
佛教教人抛开七情六欲,这是不是要做个无情之人?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七情六欲在佛教看来都属于是烦恼,比如贪、嗔、痴、慢、见、疑,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等等的外在表现,比如喜,六欲是因为贪欲,怒是因为嗔...都是属于无明导致的错误的错误的表现。
众生做事情大多是因为七情六欲,而佛教的真修行人不是因为七情六欲,虽然他们也做事情,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小乘佛教中心在于除苦,除苦就要断除一念无明,断除一念无明才能够解脱,而七情六欲显然是障碍这个目的达成的,所以必要断除,算不算无情的人?也不是无情的人,没有这些烦恼,比如那些阿罗汉他们还是会为众生考虑,不怕劳苦的为众生说法,但是这个不是建立在七情六欲上的,他们对于众生已经没有任何贪恋,完全是悲悯,是从解脱智上讲,众生因果轮回曾经互相为父母兄弟,他们已证解脱,而这些人没有,所以不怕劳苦的为众说法。
大乘佛教七情六欲在明心之后就会自动逐步的断除,他能够现观诸法皆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配合条件产生的,产生出来就必定会灭的,如果贪着这些无常变异的,如梦幻泡影的东西会为自己将来带来祸患,真实感对于他们来讲是很稀薄的。其次他开悟之后,现观其他的众生和他一样具备这个如来藏,沉溺无明中不能实证,造种种业难以自拔,他和这些众生累世是怨亲,所以起大悲心愿意度众,再次大乘修行也要勤修六度,四摄,在和众生打滚,度众中逐渐的断除阿赖耶识中埋藏的染污业种,最终圆满清净成佛,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所以菩萨的度众完全是自利利他,和七情六欲没有任何关系。
心里好怕,哪位师兄能开示我一下,《寿康宝鉴》附录的戒淫保命日期表
现恭录斋戒的日期,以及天地人的忌日,希望爱惜自身的人,都遵守它。以下
介绍夫妻性生活应知的戒期和忌讳:
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农历 正月 (共18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报应(果报) 初一
天腊、月朔(每月同)
玉帝校世人神气禄命
削禄夺纪(十二年为一纪,一百日为一算,夺纪夺算都是减寿) 初三 斗降(每月同)、万神都会
夺纪
初五
五虚忌(中医称:脉细、皮寒、泄痢前后、饮食不入、真气不足为五虚) 夺纪 初六
六耗忌(阴、阳、晦、明、风、雨所导致的六种病)
雷斋日(每月同)
减寿 初七 上会日 损寿 初八
五殿阎罗天子诞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夺纪 初九 玉皇上帝诞 夺纪 十三 杨公忌 十四
三元降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减寿 十五
三元降
月望(每月同)、上元神会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减寿 夺纪 十六 三元降 减寿 十九 长春真人诞
廿三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三尸神奏事 廿五
月晦日(每月同) 天地仓开日
减寿 损寿、子带疾 廿七 斗降(每月同)
夺纪 廿八 人神在阴(宜先一日即戒,每月同)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每月同)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小月即戒廿九)
减寿 减寿
农历 二月 (共18日)
有什么办法可以戒掉手淫的习惯?
朋友,幸亏你现在手淫的时间还很短,完全可以按下面方法恢复的,切记去落实。
第一步就是去百度贴吧“戒色吧”和“sy后遗症治疗吧”看看置顶帖,从思想上彻底认清手淫的邪恶本质!!!
1,手淫必须彻底戒除,否则影响你身高 体重 性格 心理 健康等各方面的;
2,戒除的方法是:一有手的欲望了,那立刻做俯卧撑,做到彻底累了,趴下了,自动就没手的欲望的。切记每次有欲望的时候,都这样落实。那自动彻底戒除的。戒除以后,一个月有一到两次遗精或没遗精,都是正常的。
3,晚上9点半前最好睡觉。同时每天适当运动,不用过头的。
你彻底落实好吧,一般你的情况半年之内就基本都好了。切记,我上面说的好习惯要保持一辈子的哦,否则还是会出问题的。
戒除手淫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希望你坚持下去,最后胜利的一定是你!
真心希望能帮到你!
诚心请教,如何解除邪淫。困扰已久。
世间的方法;建议不要穿过于紧的内裤.不要接触性刺激的图片和声音等.有睡眠需求的时候再上床睡觉.早晨不要念床,醒来后即使起床.以免想入非非.多运动,多做有意义的事。
这些都是妄念,妄念如云,心如山,山不随云动,云对山不起作用。
你心力胜过这些业力它就不起作用
淫欲如同孩子没有糖会哭一样。我们对糖没有贪恋,我们不会像孩子般迷恋糖。吃不吃无所谓,那糖就影响不了我们了。
没有控制住,那就真心做忏悔。忏悔后不要执着,坚定信念。无意控制不住还能说的过去,但也得忏悔。明知故犯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