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心计的结尾是什么样子
结尾是:皇上愿意在除掉马元鸷后让祈王做大唐圣主
皇上代表祈王军队攻领神策军,马元鸷这时想情况不妙,乘机溜走。
丽妃姚金玲想跟马元鸷一起走,马元鸷怕丽妃拖累他,打了她一巴掌,嫌他碍手碍脚,让他去见皇上。
丽妃愤怒之下拔出了剑,刺杀了马元鸷。来到德妃刘三好房间,心肠歹毒的丽妃想已经让奴婢飞燕在德妃的粥里下了毒,也正好看见德妃在喝粥,就告诉了他喜讯:皇上已经带领祈王兵马来救他了,德妃高兴不已,丽妃这时便把粥里有毒的事实告诉了她,血口喷人让他去见阎王,也想让他死的瞑目,就把当时他娘死的原因告诉了她,德妃哭着问丽妃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这时,皇上赶到了!丽妃也把粥里有毒的事实告诉了皇上,让他帮德妃收尸。
这时,为了保命的奴婢飞燕就把粥里没毒告诉了大家,丽妃气愤极了,真想上前去打飞燕一巴掌。
但是后来,丽妃犯下了这么多罪,因为皇上对他的承诺,还是不用死。
德妃与显扬成了亲,剩下了小孩:琼花。
结束!
杞王这么小怎么会有兵权?
杞王是李怡(陈豪饰)前任也就是武宗的儿子,本来武宗被马元贽害死之后,郭太后要求登基继位的是他。
皇帝的儿子有军队有封地不是很正常吗,他起码也是王爷级别啊,他故意为难李怡,是看李怡有没有剿灭马元贽的决心,有没有真正为国为民的决心。
而李怡原来装疯卖傻怎么能有兵权呢,更重要的是他是马用非正当手段推上去当皇帝的呀。。
唐朝光王和杞王是什么关系?
光王,即是后来的唐宣宗,名叫李怡,后改名李忱。
他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另外,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杞王,是唐武宗的儿子。
史书上记载的唐武宗共有5子7女。其中儿子分别是:
李峻,母不详,封杞王,开成五年始王。
李岘,母不详,封益王,会昌二年始王,与兖、德、昌三王同封;
李岐,母不详,封兖王,
李峄,母不详,封德王;
李嵯,母不详,封昌王,逸其薨年。
光王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而杞王是唐武宗的儿子,因此,光王(唐宣宗)应该是杞王的叔祖父。
古代为什么会有皇帝,兵权啊?
一些都是因为权力的分配而产生的。
最开始大家都是平等的,但为了达成某项任务,需要一个小领导出来组织团队,分配工作,以更好完成任务;
而小领导之上,又有更大更难的任务,需要更多的团队一起合作,于是在众多小领导之中,又选出了一个更高一级别的领导人物;
以此类推,最终选出了一个最高领导人,这个人物掌握了最大的分配权力,慢慢地也就演变成了皇帝。
以上是演变过程,成为皇帝之后,自然要巩固自己的位置,不能让下面产生新的领导人,这时就可以用已经掌握的权力,来对下面的各个小领导进行瓦解,一部分拉拢,一部分打击,最后剩下的都是听话的,都是拥护领导人的。这种用来辅助领导进行管理的力量,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兵权。
宫心计剧情问题
杞王是李怡(陈豪饰)前任也就是武宗的儿子,本来武宗被马元贽害死之后,郭太后要求登基继位的是他。
皇帝的儿子有军队有封地不是很正常吗,他起码也是王爷级别啊,他故意为难李怡,是看李怡有没有剿灭马元贽的决心,有没有真正为国为民的决心,既然李怡都是好皇帝了,他还跟他抢位干嘛呢?
唉,我说李怡最后最可怜,明明就是好皇帝,好男人,却落得母死妃亡孩儿不能出生,三好又离宫的结局,我好不能接受这个凄惨的安排!
请问唐朝李享总共有多少个儿子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
越王李系,唐肃宗李亨次子,生开元时。玄宗末年,悉王太子子,故系王南阳郡。帝即位,至德二载十二月,进王赵,与彭、兖、泾、郓、襄、杞、召、兴、定九王同封。
齐王李倓,谥承天皇帝天宝年间封为建宁王,授太常卿同正员。762年,李豫即位为唐代宗,768年,追封李倓为齐王,不久又追谥为承天皇帝,与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冥婚,谥曰恭顺皇后,备礼改葬于顺陵。
卫王李佖,始王西平。蚤薨,宝应元年五月,与郓王同追封。
彭王李仅,天宝中,封新城郡王,授鸿胪卿同正员。至德二年十二月,进封彭王。乾元二年冬,史思明再陷河洛,关东用兵,人情震惧,群臣请以亲王遥统兵柄。
兖王李僩,母韦妃。始王颍川,帝即位,至德二载十二月,进王兖,与彭、越、泾、郓、襄、杞、召、兴、定九王同封。宝应元年薨。
泾王李侹,天宝中,封东阳郡王,授光禄卿同正员。至德二载十二月,进封泾王。乾元三年,领陇右节度大使。兴元元年薨。
郓王李荣,始王灵昌。帝即位,至德二载十二月,进王郓,与彭、兖、泾、越、襄、杞、召、兴、定九王同封。蚤薨,宝应元年五月,与卫王同追封。
襄王李僙(8世纪-791年2月15日),裴昭仪所生。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唐肃宗收复长安后,封李僙为襄王。李僙一直住在十六宅,直到贞元七年(791年)正月初八去世。他的曾孙李煴在886年一度自立为帝。
杞王李倕,母段婕妤,贞元六年六月赠为昭仪。倕,至德二载封,贞元十四年薨。
召王李偲,代宗嫡长子,肃宗“养孙为子”。唐肃宗至德二年十二月(758年)封召王,逝世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但此说法存疑,李偲在《新唐书》中出现了两种身世,匪夷所思。《新唐书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肃宗十四子:章敬皇后生代宗皇帝,宫人孙生系,张生倓,王生佖,陈婕妤生仅,韦妃生僩,张美人生侹,后宫生荣,裴昭仪生僙,段婕妤生倕,崔妃生偲,张皇后生佋,侗,后宫生僖。”这里明确记载了李偲是肃宗妃崔氏所生,但是却在《新唐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二》中出现截然不同的记载。《新唐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二》:“天宝中,帝为广平王,时贵妃杨氏外家贵冠戚里,秘书少监崔峋妻韩国夫人以其女女皇孙为妃。妃生子偲,所谓召王者。”这里的广平王指的是唐代宗李豫,因此召王李偲的生母崔氏是李豫的妃子,这样说了,李偲便成了唐代宗李豫的儿子。
兴王李佋,谥恭懿太子,母张皇后。至德二载始封兴王,与杞、召、襄、定四王同封。上元元年薨。佋生,后方专爱,帝最怜之。后数撼储嫡,欲以佋嗣,会薨,计塞。是夕,帝及后梦佋辞决流涕去,帝鲠怅,故册赠皇太子。
定王李侗,母张皇后,至德二载十二月,与彭、兖、泾、郓、襄、杞、召、兴、越九王同封。宝应初薨。
宋王李僖,初封淮阳王,后追赠宋王。在新旧《唐书》中,其他十三个皇子都有简略的传记,唯李僖仅列名而无传,这也许是十三个皇子都曾受封为王,而李僖出了家的缘故。《新昌县志》记载:僖禅师,肃宗第十四子。从南阳慧忠国师出家。后居逍遥山,赐田甚广,为建资福禅寺。真身塔存焉,今自太子塔。李僖来宜丰后的事迹。无可稽查,旧县志上仅说皇上对他"赐田甚广"。李僖用这些田产,修建了资福寺、资寿寺、云峰山寺、清梵院等寺院。其中以云峰山寺最为有名。
唐朝李亨有几个子女
李亨有14子8女。
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 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宫心计》万将军启蒙李怡去请杞王来帮助,后来能不能成功啊?
唐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唐朝皇帝李怡"是" 唐宣宗 "的同义词,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唐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宣宗即位后,就把武宗信任的道士赵归真等处死,但是他不久也拜了一个衡山道士刘玄靖为师。后来,他还下令整修武宗在大明宫所建的望仙台,由于谏官的反对,才只好停下来,但是他对道术和丹药的热望并没有丝毫的减退。到大中末期,宣宗中毒越来越深,为了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法门,他派人到南方寻访到罗浮山人 轩辕集,向他寻访“治国治身之要”。宣宗亲眼目睹了武宗服食金丹中毒而死,也很明白自秦皇汉武以来向方士求取仙药的事很是荒诞无稽,但是,长生不老的无穷诱惑终使他自己也无法逃出这样的一个怪圈:信任方术、梦想长生,服食所谓仙丹妙药,最后毒发而死。对此,朝廷官员纷纷提出劝谏,谏官的意见尤其尖锐。宣宗派宰相向他们做解释工作:“替我转告谏官,就是道术再高明的方士也不能蛊惑我。我听说轩辕集是一代高士,只想与他谈谈而已。”轩辕集也许称得上是有道之士,他见到宣宗以后并没有谈及那些方士的诡异之道贞陵神道翼马。到大中十三年春天,他态度坚决地请求重还山中修炼。宣宗对他说:“先生少留一年,等我在罗浮山给你建的道馆修成再走也不迟。”但是轩辕集丝毫没有继续留下的意思,坚决要走。宣宗很不解:“先生这么着急舍我而去,难道是国家有灾吗?朕有天下,竟得几年?”轩辕集取笔写下“四十”,而“十”字挑上,乃“十四”年也。而这一数字正与宣宗在位的时间相同,使人不禁感觉冥冥之中兴替自有定数,宣宗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刚刚继位的唐宣宗颁下一道圣旨:敕新吴县百丈禅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并要求各地改尊崇道教为尊崇佛教。地处偏僻的百丈寺何以获此殊荣?唐宣宗为何如此看重佛教?原因很简单,唐宣宗曾在百丈寺当过和尚。 唐宣宗为何从地处西北的西京长安(今西安)跑到千里外的百丈寺来当和尚?据说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唐朝中晚期,宫廷斗争非常激烈。唐宣宗乃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名叫李怡,封光王。公元840年,他的亲侄子李炎即位,称唐武宗。唐武宗即位后,非常担心他的光王叔叔会纂夺他的皇位,因此对李怡百般刁难,万般迫害。李怡为躲避唐武宗迫害,便去请教京城里的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李怡的巴掌中写了二个字:“百丈”。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李怡暂时字开宫廷百丈远,到外避避宫廷争权夺利的风头。但李怡却会错了意,认为老和尚要他到“百丈”这个地方去躲躲,于是千方百计打听“百丈”这个地方,终于得知新吴县有座百丈山,山下有个百丈村和百 参考资料:“直销575-中国最好的直销网址”打开第一个网址详细了解
中国八大古都都是哪里,各经历了多少朝代
中国八大古都为: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各经历的朝代为:一,西安定都于此的朝代: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秦、西魏、北周、隋、唐;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二,洛阳定都于此的朝代: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 、后唐;九朝古都特指洛阳,是乾隆帝御封的。“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批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数量之多,洛阳实则为十三朝古都。三,北京定都于此的朝代:春秋战国、辽、金、元、明、清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四,开封定都于此的朝代: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五,南京定都于此的朝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中华民国;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六,杭州定都于此的朝代:吴越、南宋;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七,安阳定都于此的朝代:夏朝、商朝、春秋卫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属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因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被发现于安阳殷墟,故安阳更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八,郑州定都于此的朝代:商。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 ,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朝古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朝古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