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0A3主战坦克的简介
M60巴顿(M60 Patton)是美国陆军第四代也是最后一代的巴顿系列坦克;用来取代过去的M48巴顿。M60在冷战时期主要当作主战坦克(Main battle tank)使用,美军服役期间大概从1960年至1990年代早期,至今还有许多国家依然有各种型号的M60服役中。 M60系列主战坦克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主战坦克,也是西方现装备最多的主战坦克。M60A1、A2、A3也是世界上较先进的主战坦克,由于技术水平同处一代,A3与A1、A2型相比较,虽有一定改进,性能无质的突破。 生产商:大陆公司型号:AVDS-1790-2C(RISE)类型:12缸风冷柴油机功率/转速:551kW/2400r/min 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型号:CD-850-6变速箱:行星传动,带液力变矩器,设前进档2,倒档1悬挂系统类型:扭杆悬挂履带调整器:液压式履带型号:T142可更换橡胶衬垫式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105mm/加装了热护套的M68线膛坦克炮/1门并列武器口径/型号/数量:7.62mm/M240并列机枪/1挺防空武器口径/型号/数量:12.7mm/M85高射机枪/1挺弹药基数:主炮63发,并列机枪5950发,高射机枪900发炮塔驱动方式:电液驱动/手动炮塔旋转范围:360°每周旋转时间:15s火炮俯仰范围:-10°~+20°车长超越控制装置:配备火炮双向稳定器:配备 AN/VVG-2车长激光测距瞄准镜:该镜组合了车长瞄准和测距两个功能,测距也可由炮长完成,可以同时存储3个目标距离并用数字显示,车长可选择其中之一自动输入弹道计算机。激光瞄准镜的望远式光学系统采用可变倍率物镜,搜索目标时用低倍率(6×)和大视场(10°);瞄准和测距时用高倍率(12×)和小视场(5°)。该镜采用红宝石激光器,体积大、重量重、耗能多,发射波长为0.69μm的可见红光,不易于隐蔽,属于第一代激光测距仪。M21弹道计算机:M21弹道计算机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式混合的全固态电子计算机,以模拟方式处理信息,基本上是模拟机,但可以预编存贮6种弹道的程序(实际仅使用4种弹道),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2000小时。该计算机可根据自动或人工输入的信息,自动计算目标距离、目标运动角速度、炮耳轴倾斜、横风速度、气温、气压、药温、炮膛磨损、瞄准视差、弹种及归零等对弹道的修正量,高低向修正结果传送到瞄准镜调节器和M10A3弹道驱动器及火炮稳定系统;水平向修正结果传送到炮长潜望式瞄准镜的分划投影装置和车长激光测距瞄准镜的分划投影装置。该计算机内装有自检电路,以方便检修维护。AN/VSG-2炮长热成像瞄准镜:M60A3坦克原本使用M35E1微光潜望式昼/夜瞄准镜,M60A3TTS坦克则改装了AN/VSG-2热成像瞄准镜。该镜可在更大距离上识别和瞄准目标,能在昼夜和各种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且能穿透烟幕和地面伪装,最大使用距离可达2000m。自动弹道传感器:M60A3坦克配备目标角速度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和横风传感器3种自动弹道传感器,测量数据自动输入到M21弹道计算机内。此外,还安装有炮口校正传感器与坦克瞄准镜配合使用,以修正炮口下垂。驾驶员驾驶仪:最开始配备M24型主动红外夜视仪,因为主动红外夜视仪在夜间容易暴露自身目标,所以后来改用AN/VVS-2型微光潜望镜。 三防装置:配备烟幕弹发射器型号/总数量:M239/2×6具热烟幕装置:配备灭火抑爆装置:1988年以前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988年开始使用“哈隆”自动灭火系统装甲厚度/水平倾角:车体前上110mm/25°,车体前下110mm/35°,车体侧部80mm/90°,炮塔正面110mm,炮塔侧部64mm,火炮防盾178mm,均为均质铸造钢装甲。
无人炮塔式,外置火炮式顶置火炮式坦克分别有什么区别
放三张图你就清楚了第一个是法国的AMX50坦克它属于顶置火炮式坦克,也就是坦克底盘上架装1门火炮而已,当然这门火炮在其炮架上加装了装甲,并且后部安装有自动装弹机,摇摆式装弹机裸露在外面由于没有炮塔,观测系统比较简单,全部放在车体里面第二张是约旦的无人炮塔坦克请注意,它实际上相当于把传统炮塔所下了,人员全部到车体里面去了但火炮的所有机构包括装弹机全部塞进炮塔
M60A3主战坦克的战斗历程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的M60坦克由于战术使用和技术缺陷,第600装甲旅的第190装甲营在与埃及军队第2师的对抗中,58辆坦克只有4辆撤离战场。当时,埃军大量使用了AT-3“萨格尔”式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并以多件反坦克武器对付一辆M60,仅用20分钟,就将第190装甲营重创。通过对M60坦克的分析发现,该系列坦克存在两个致命缺陷:一是炮塔靠液压系统工作,这一系统的某些部位装甲防护不够完善,命中弹丸的冲击力易将液压管打漏,加之燃点较低,极易起火爆炸;二是坦克油、弹存贮部位间距较小,命中受易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车毁人亡。海湾战争中,美海军部队装备的M60A3坦克曾投入了战斗,由于地面作战阶段伊军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坦克作战,尚无法检验其真实水平,加之与M1系列坦克相比较,在数量、作用上均居于次要地位。因此,海湾战争中M60A3的表现不足以代表其真实战斗力。
我需要M60A3坦克的资料
乘员:4人 战斗全重:52617kg 净重:48684kg 单位功率:10.5kW/t 单位压力:85.3kPa 车全长(炮向前):9.436m 车体长:6.946m 车宽:3.631m 车高(至指挥塔): 3.270m 火线高:2.095m 车底距地高:0.450m 履带中心距:2.921m 履带宽:711mm 履带着地长:4.235m 公路最大速度:48.28km/h 燃料储备:1420L 公路最大行程:480km 涉水深无准备:1220mm ,有准备2400m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914mm 越壕宽:2.59m 转弯半径:0(原位转向)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6部/12V/100Ah
引擎:
生产商:大陆公司 型号:AVDS-1790-2C(RISE) 类型:12缸风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551kW/24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 型号:CD-850-6 变速箱:行星传动,带液力变矩器,设前进档2,倒档1 悬挂系统类型:扭杆悬挂 履带调整器:液压式 履带型号:T142可更换橡胶衬垫式
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105mm/加装了热护套的M68线膛坦克炮/1门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数量:7.62mm/M240并列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数量:12.7mm/M85高射机枪/1挺 弹药基数:主炮63发,并列机枪5950发,高射机枪900发 炮塔驱动方式:电液驱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每周旋转时间:15s 火炮俯仰范围:-10°~+20° 车长超越控制装置:配备 火炮双向稳定器:配备
火控系统及车载电子设备:
M60A3坦克安装的美国休斯航空公司研制的激光测距坦克火控系统(LTFCS)是典型的分划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它用AN/VVG-2红宝石激光测距仪代替了M60A1坦克的M17C合像式光学测距仪,用M21全求解的电子模拟全固态弹道计算机取代了M60A1的M16电子模拟式计算机,激光测距精度高,计算机计算精度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体积减少,并可自动计算运动目标的提前量。这些改进使得M60A3能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从静止状态射击固定和运动目标。 AN/VVG-2车长激光测距瞄准镜:该镜组合了车长瞄准和测距两个功能,测距也可由炮长完成,可以同时存储3个目标距离并用数字显示,车长可选择其中之一自动输入弹道计算机。激光瞄准镜的望远式光学系统采用可变倍率物镜,搜索目标时用低倍率(6×)和大视场(10°);瞄准和测距时用高倍率(12×)和小视场(5°)。该镜采用红宝石激光器,体积大、重量重、耗能多,发射波长为0.69μm的可见红光,不易于隐蔽,属于第一代激光测距仪。 M21弹道计算机:M21弹道计算机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式混合的全固态电子计算机,以模拟方式处理信息,基本上是模拟机,但可以预编存贮6种弹道的程序(实际仅使用4种弹道),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2000小时。该计算机可根据自动或人工输入的信息,自动计算目标距离、目标运动角速度、炮耳轴倾斜、横风速度、气温、气压、药温、炮膛磨损、瞄准视差、弹种及归零等对弹道的修正量,高低向修正结果传送到瞄准镜调节器和M10A3弹道驱动器及火炮稳定系统;水平向修正结果传送到炮长潜望式瞄准镜的分划投影装置和车长激光测距瞄准镜的分划投影装置。该计算机内装有自检电路,以方便检修维护。 AN/VSG-2炮长热成像瞄准镜:M60A3坦克原本使用M35E1微光潜望式昼/夜瞄准镜,M60A3TTS坦克则改装了AN/VSG-2热成像瞄准镜。该镜可在更大距离上识别和瞄准目标,能在昼夜和各种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且能穿透烟幕和地面伪装,最大使用距离可达2000m。 自动弹道传感器:M60A3坦克配备目标角速度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和横风传感器3种自动弹道传感器,测量数据自动输入到M21弹道计算机内。此外,还安装有炮口校正传感器与坦克瞄准镜配合使用,以修正炮口下垂。 驾驶员驾驶仪:最开始配备M24型主动红外夜视仪,因为主动红外夜视仪在夜间容易暴露自身目标,所以后来改用AN/VVS-2型微光潜望镜。
防护系统:
三防装置:配备 烟幕弹发射器型号/总数量:M239/2×6具 热烟幕装置:配备 灭火抑爆装置:1988年以前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988年开始使用“哈隆”自动灭火系统 装甲厚度/水平倾角:车体前上110mm/25°,车体前下110mm/35°,车体侧部80mm/90°,炮塔正面110mm,炮塔侧部64mm,火炮防盾178mm,均为均质铸造钢装甲。
改进及生产状况:
1985年7月美国陆军实弹试验了由3辆M60A1坦克改装的装有反应式装甲的M60A3坦克。虽试验成功,但由于经费拮据,1988年陆军决定放弃在该坦克上加装反应式装甲的计划。 1984年底美国陆军开始在M60A3坦克上安装改进型发动机空气滤清器。 美国陆军曾在3辆M60A3坦克上改装了液气悬挂部件,虽然试验取得成功,坦克性能大有提高,但由于成本太高,仍决定保留原来的扭杆悬挂。 在陆军基地改装车辆过程中,M60系列坦克均安装了M9推土铲,该铲与M728战斗工程车使用的相同。
编辑本段技术特点及总结:
通过对M60系列坦克的分析发现,该系列坦克存在两个致命缺陷:一是炮塔靠液压系统工作,这一系统的某些部位装甲防护不够完善,命中弹丸的冲击力易将液压管打漏,加之使用的液压油燃点较低,极易起火爆炸;二是坦克油、弹存贮部位间距较小,命中后容易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车毁人亡。
外国的坦克的资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成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T-34中型(图4)、IS-2重型坦克,德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4中型坦克,英 “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97式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实质上是无旋转炮塔的坦克),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受限制,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战后发展
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度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现代坦克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图5)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长”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径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帐浮渡。
现状
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战坦克有:苏T-72、T-80、德国“豹”Ⅱ、美M1A2,英“挑战者”2型,法AMX“勒克莱尔”,日本74式、90式和以色列“梅卡瓦”3型、韩国88式、巴西“奥索里奥”、意大利“公羊”、印度“阿琼”。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 3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
展望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履带
履带用来缓解重型穿甲弹的破坏力,分散了穿甲弹的破坏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驶,但是如果履带脱落就难以安装.国外已研发了6轮无履带坦克
介绍一下M-60 坦克
该系列主战坦克是美国陆军60年代以来的主要制式装备,它包括M60、M60A1、M60A2和M60A3 4种车型,目前美军装备的车型是M60A3。
M60坦克是在M48A2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主战坦克,1956年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XM60。1957年夏天用M48坦克试验了准备作为XM60坦克动力的AVDS-1790-P型柴油机。3辆新型动力装置试验车称为M48A2E1。1958年10月到11月间在阿伯丁试验场(Aberdeen Proving Ground)进行了坦克武器选型试验,尔后,决定新坦克主要武器采用英国的105mm L7A1式火炮炮管和美国T254E1炮尾,其定型产品称为105mm M68式加农炮。
1959年3月M60坦克定型,1959年6月首批生产合同(180辆)签订,由克莱斯勒公司的特拉华防务工厂制造。从1960年开始M60坦克改在该公司的底特律坦克工厂生产。该坦克于1960年列入美军装备,与M48A2坦克相比,主要是采用了新的105mm火炮、改进型火控系统和柴油机等,火力加强,最大行程大为提高。
M60A1是该坦克的第一种改进车型,研制代号为M60E1,底盘与M60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采用了尖鼻状新炮塔,后来又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1972年)和潜渡设备(1977年)等,于1962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生产率一直很低,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由于陆军坦克库存量很少和向以色列提供所需坦克,陆军开始努力增加M60A1坦克生产,月产量逐年增加,1978年10月月产量高达129辆。1980年5月完成最后M60A1坦克生产,从此开始生产M60A3坦克,到1985年5月M60系列坦克生产达15000多辆。1982年3月克莱斯勒将它的坦克厂以3.485亿美元卖给了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从此以后,底特律坦克厂被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GDLS)分部接管。1985年通用动力公司又为出口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共制造了167辆M60A3坦克。
M60坦克的两次故障平均间隔时间超过30h(960km),比英国的奇伏坦大1倍多。按目前的标准,M60系列坦克功率不足,且加速性差,另一缺点是车身高大。
在M60A1的生产过程中,该坦克经历了不断的产品改进,此外还利用大修机会对M60进行了相应的部件改装,但仍称M60A1。
美军现役部队的制式装备有哪些
一、头盔装备。头盔不再只是一个保护工具,而是成为战士的第二大脑。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安装一部微型无线电、一个话筒和一副耳机,便于士兵同战友和指挥官联系。头盔上部的雷达装置将报告士兵所处的确切位置,在右眼前方的分子观测器能够显示出武器种类。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特种部队和精锐的陆军步兵部队装备了新的轻型军用头盔。每顶头盔的造价大约是63美元。与传统的作战头盔相比,这种头盔有很多优点。它不仅舒适可靠,而且还拥有很好的通信能力。该头盔的防轻度撞击能力比陆军和特种部队曾使用的任何头盔都好。这种头盔是特种部队司令部用来装备摩托和越野车的唯一冲击式头盔。较高的帽檐为使用人员提供更宽广视野。使用这种头盔,当全副武装的使用者卧倒时仍然能对目标进行打击。该头盔的防震系统拥有一些特殊组成成分,它们能增强头盔的耐久性。
二、肩背装备。士兵将肩背一台小电脑和先进的多媒体系统。目前,摩托罗拉公司已经研制出一种微型电脑。为了能够更舒适地使用电脑,在军服的皮带上将装备一个小鼠标。这样,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将成为士兵佩戴在腰、背、肩和头部的最一般性武器。这些装备将使士兵与陆军装备的一些最先进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直接联系起来。此外,士兵还会配备一个背包与接线系统,其他子系统则可插在这个系统上,包括一个无线电台。
三、夜视装备。目前,美国陆军配备的最先进的夜视装备是AN/PVS-14型单筒夜视镜。该夜视镜的分辨率为1.3圈/弧度,重0.4千克,使用灵活,既可带到头上用单眼观察,也可手持观察或安装到步枪上。如果不需要的时候,士兵甚至可以把它随心所欲的从头盔上取下来。它还可以作为手持观察设备,也可置于轻武器(如M-16/M-4步枪)瞄准杆上作为步枪的瞄准具使用。除了安装在M4A1卡宾枪上之外,还可安装在M4A1卡宾枪的特种作战改进型上,以及在M240和M249B班级自动武器、M16A2和M16A4步枪上使用。其独特的防水设计使其可以在20米深水下使用。夜星双筒夜视镜,能够在白天或黑夜中使用,使战场上的部队不用受昼夜两套夜视镜的重量和体积之累。这种夜视镜把一个三代像增强管、一个人眼安全激光测距机和一个数字罗盘集成为一个手持式轻型夜视设备。这些系统把目标范围显示在目镜显示器上,并有一个RS-232数据接口,可将范围、方位、俯仰数据传送给战斗计算机,计算机确定目标范围后提供给火控系统。
四、M4/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M4/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可以说是美军现役装备中最适合单兵的轻武器。该枪最大特点就是重量轻、体积小,并具有M16步枪的火力和精度,既可作冲锋枪用,又可作步枪用。其改进型M4A1则形成了一种模块化武器系统,配用了多种适合单兵的附件。M4/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由M16A2式步枪派生而来,属于轻量型和缩短型枪,该枪与M16A2式步枪基本相同,有85%的零部件可与M16A2式步枪互换,因而也大大简化了武器的训练、维修和后勤供应。该枪体重2.54千克,有效射程600米,采用伸缩式枪托,火力猛,射击精度高,配装的新型比赛型瞄准具可在800米射程上进行风偏和射角调整。
五、SR-47式突击步枪。SR-47式突击步枪是阿富汗战争催生的产品,当时为了解决美军士兵在地道战中随身携带弹药不够的问题,美国奈特军械公司在M4/M4A1式卡宾枪的基础上研制成一种发射7.62×39毫米苏式枪弹、弹匣与AK-47式突击步枪通用的突击步枪。目的是使美军士兵在子弹耗尽时可以使用从战场上拣来的AK-47步枪的弹匣使用。
六、M82A1式12.7毫米反器材步枪。 目前,美军装备的大口径狙击步枪主要是M82A1式12.7毫米反器材步枪。该枪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一举成名,并引发了世界各国装备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热潮。M82A1式反器材步枪也由此成为众多反器材步枪的参照标准,主要用于狙击和杀伤敌方远距离上的有生力量。该枪全枪质量12.9千克,弹匣容量10发,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击发后,火药气体一方面推动弹丸沿枪管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又同时作用于弹壳底部,并将推力传给枪机,再由枪机闭锁凸笋传给枪管节套,最后通过枪机体传到枪机框后部。
七、贝内利M4超级90霰弹枪。在美军2000年的"三军战斗霰弹枪"选型中,由德国HK公司和意大利贝内利公司联合研制的M4超级90霰弹枪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一举中标,成为美军最新的制式霰弹枪。美国国防部一次订购了25000支,目前仍在交付之中。有报道称美军在阿富汗清扫洞穴的战斗中已经使用了该枪。M4超级90霰弹枪除了采用导气式、自动装填机构及枪管下的2个活塞以外,大部分结构都来自M1和M3超级90霰弹枪。该枪还增加了两套活塞系统以减小武器后坐。
八、"掠夺者"近程反装甲武器系统。该武器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和便于单兵携行的特点,并具有低烟、低后坐、低噪声软发射能力,可以有效对付近距离目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巷战武器。"掠夺者"导弹全系统质量仅9.1千克,长1.1米。弹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采用软发射方式,最小射程为17米,最大射程750米,飞行速度可达300米/秒。制导体制是光学瞄准加惯性自动驾驶仪,具有"发射后不管"的作战能力。它具有直接攻击和攻击顶部装甲两种攻击方式,可用于摧毁目前和未来主战坦克以及掩体和工事等目标。
九、狙击手探测技术。目前,美国已开发出主要采用声测、红外和激光等原理的狙击手探测技术。这种系统有单兵佩挂型、固定设置型和机动平台运载型。该系统为固定设置型,采用2个置于保护区两侧的传声器阵列或6个分布在保护区内的单向传声器。传声器通过电缆或射频链路与指挥节点相连。为了准确定位,需事先确定传声器的距离,精度要在1米以内。
十、隔墙探人技术。 隔墙探人技术可以提高城区作战人员的态势感知、侦察与探测和生存能力。美国目前已开发出利用静电场、超低频电磁能、雷达生命特征信号监测、超宽带雷达原理的探测技术。在利用静电场原理的隔墙探人技术方面,美国研制的"探人器"利用人体能产生静电场以及两个极性相反的静电场之间存在着吸引力的原理进行工作。使用时,操作手用"探人器"对四周进行扫描。当前方有人时,"探人器"的静电场与人体静电场产生引力,将"探人器"天线拉向人所在的方向,使"探人器"对向人,识别出匹配的静电场。"探人器"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用于探测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目标。已研制出的"探人器"样机重0.45千克,用9伏电池供电,可使用3~4天,能探测到120~140米距离内的位于墙壁后的人员。
十一、微小型无人机。微型和小型无人机可以由特种作战部队随身携带,需要时发射升空,对侦察死角进行及时、有效的空中监视和目标捕获。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和海军研究实验室联合研制的"龙眼"小型无人机,仅重1.9千克,可以分解成5部分,装入士兵的背包。该无人机可以自动飞行和降落,能根据航线点迹飞行,或者在飞行中接收便携式地面控制站发出的更新指令信息,续航时间1小时,最大航程10千米。机上可以携带昼用照相机、红外照相机或微光照相机。
十二、发射后不用管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标枪"反坦克导弹是美军为适应城市作战的需要,新研制成功的便携式、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能力的反坦克导弹,是一种性能十分出色的第三代反装甲攻坚武器,主要用于摧毁近距离的敌方坦克、战车和坚固工事。其主要特点是不占编列装,可根据需要配发战斗分队;采用了顶攻和直接攻击两种攻击模式,对现役主战装甲有较大的歼毁概率;采用两级串联战斗部,破甲能力增强;配备了第二代前视红外侦察装置,有较强的夜战能力;使用方便,反应迅速,能够在有限空间发射。
十三、穿甲力强的反装甲新型火箭筒。该火箭筒是单兵一次性使用的反装甲/攻坚武器。其主要特点是重量轻、携行方便,步兵可携行数具;使用简单,操纵容易,射手无需长时间培训;威力大,目前火箭弹破甲厚度为400毫米,破甲能力达700毫米以上,命中目标后伴有致盲强光和燃烧作用;采用了无坐力炮原理发射,发射特征不明显,射击位置不易暴露;可以根据目标性质,选择破甲弹和两用弹,破甲主要用于摧毁装甲目标,两用弹主要用于摧毁坚固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