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故事

时间:2024-06-17 11:19:02编辑:奇事君

艰苦创业典型事例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看看那些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艰苦创业典型事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艰苦创业典型事例一:   济南80后飞机销售董事长的创业故事 签1亿直升机大单   这位80后创业者叫郭兆荣。2008年,还未毕业的郭兆荣开始创业路程,从成立网络公司到建筑公司,再到汽车销售公司,从未停止创业,而今已是济南凌音飞机销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现在已经渐成规模,并延伸至通用航空及航空航天领域。用他的话说:“创业就是折腾,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确切的说他属于85后。   2015年3月,凌音飞机接到湖北一企业的采购两架贝尔429直升机,经过多次谈判协商,最终签订1亿多元的直升机订单。就在本月初,凌音飞机举行了直升机融资租赁合作洽谈会,这是继签订两架小松鼠直升机后再一次签订的直升机订单。郭兆荣讲:“这次的直升机签订成功是在经过许多磨合后才最终签订的。这份订单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前期需要金融租赁的考察批款以及直升机购机批文,后期需要直升机的运输、海关,还要办理直升机的三证等诸多手续。”   针对凌音飞机推出的低首付、低利率购置直升机在市场上引起反应,尤其是两会后低空领域的改革及民用机场的建设陆续打开。早在2008年,郭兆荣便把开始关注通用航空市场,并尝试进入,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充分开发低空资源、促进通航发展的序幕。便开始了凌音飞机的开端,到现在目标一步一步的实现。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透露, 2015年低空领域的全国推广,必将引爆通用航空领域,已经发展5年的凌音飞机会再次迎来机遇!   早在2012年凌音飞机便可代理销售诸多国际着名品牌直升机,其中贝尔直升机(bell)包含贝尔206l4、407、412、429、525系列直升机及二手直升机的销售。同时贝尔505直升机也将面向市场预定销售。而直升机的后期保养、维修、挂靠、飞行、飞行员等运营问题也能靠凌音飞机的齐翔通航来运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艰苦创业典型事例二:   80后“云财雅思”教育培训校长黄安新的创业故事   黄安新,一个来自江西的阳光大男孩儿,从云南财经大学一毕业就扎根市场自主创业。他是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早期受益者,在教育服务市场里摸爬滚打五六年,已经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大学毕业就创业   黄安新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却偏偏对教育最有兴趣。抓住某机构在校园招聘兼职的机会,黄安新在大二时就成为了大学生拓展训练的校园代理。开朗的性格,富有号召力与感染力的授课风格让他很快成为人气教练,积累了最初的教学经验,也在心里暗自埋下了当培训师的职业“种子”。   此后,黄安新自学考取了体验式中级培训师中级职称、团体心理培训师高级职称。为他的“培训师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1年,黄安新大学毕业,正值国家大力推行大学生创业,于是,他一个人去注册了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那时听说经开区的创业大厦有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就把公司开到了经开区。”回想起公司成立之初,黄安新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创业大厦给的条件非常好,50平米办公室,办公桌、电脑、饮水机都是免费配套的,网络也不用交费。”   初尝创业的艰辛   解决了基础配套的问题,黄安新轻装上阵,和同学一起开始做起企业培训,却遭受了市场的当头一棒。“很多企业做培训都会选择教育经验丰富的培训机构,尤其是给大企业做过培训的,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培训机构,他们的眼光总是不信任的”。   没有经验,是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共同面临的困难,但黄安新并不气馁,而是一家一家地问企业要不要培训,挨家挨户地推广自己的培训产品。“幸运的时候,别人和我多聊两句,大多数时候是被直接拒绝。”黄安新几乎跑遍了昆明大大小小的写字楼,却收获甚微。“跑几百家才有1家做培训。”黄安新说,但只要有1家做培训,黄安新就投入100%的热情和责任心去做好它。   1年多的时光,黄安新逐步摸索企业经营的方向,积累了作为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初期经验。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2012年,母校云南财经大学要找机构合作开办雅思培训,黄安新的企业成为云南财经大学的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创立了云财雅思品牌。从那时起,黄安新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校长,麾下有15名海归教师。   通过引入现代西方的教学理念,加上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支撑,黄安新的“云财雅思”迅速成为后起之秀。“我们的学生有拿雅思满分的,有被哈佛、伦敦政经、纽约大学等名校录取的。”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接下来,黄安新还将把教育服务延伸到中学课程辅导,“我正在积极与母校临川一中、临川二中联系,希望接下来能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引入国内优质中学的教育资源,为云南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黄安新说。   在黄安新的规划里,金凯瑞教育培训学校将提供“一站式”国际教育培训,即从3岁的幼教阶段到出国前的高中阶段,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语教学服务。而对于“双创”时代的幸运儿,他希望自己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尽可能地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最贫困、最需要的地方,“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希望有我的一份力”。

艰苦创业的事例故事

  对于创业来说,新的路可能在别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别人不愿走的地方,看看那些创业路上艰苦的 故事 ,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艰苦创业的事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艰苦创业的事例一:
  杭州米趣创始人毛靖翔,开着玛莎拉蒂招人才的创业精英

  毛靖翔,杭州米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浙江大学本科 毕业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沃顿商学院MB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国家“5050计划”最年轻成员,浙江省“__”史上最年轻的入围者,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30岁以下创业精英,2014世界杭商大会青年领军人物20强……

  漂亮的履历,超高的颜值,这个北京的小伙,把梦想扎根在杭州,想成为中国的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

  16岁计划走 创业之路 ,大学时小打小闹奠定基础

  从小到大,毛靖翔的成绩一直很优异,一路保送,标准的“学霸”。

  “其实,我这个人懒,总想着‘投机取巧’。总想着用最少的力达到最大的效果。”毛靖翔笑着说。

  16岁,他就计划着将来一定要创业。“读书的时候,CCTV2套有个节目,马云、李彦宏都有在上面讲过自己的创业道路,那时候我就觉得,一个时代到来了,一定要抓住机遇。”

  高考的时候,毛靖翔选择了浙江大学,这和他之后选择杭州开始创业的理由是一样的。“这里有和北方不一样的 文化 ,也有着更自由的创业环境,能尽情折腾。”

  同学们在打游戏时,他成立了教辅班正在校外发传单揽生源。“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时候,我就往校外走,毕竟只有走出来才接地气,才知道大家需要什么,我能给什么。”毛靖翔说。

  他看到当时的紫金港校区附近没有小旅馆,就办了酒店式公寓;当禽流感爆发学校封闭,学生无处娱乐的时候,他创办了美食工坊。后来因为 出国 继续深造,他将小事业转手,如今,美食工坊成为浙大最大的餐饮连锁,酒店式公寓也变成6家店。

  租下一套两室一厅,成为梦开始的地方

  一开始,家人帮他规划的未来,是留在美国随便找家投行或者在国企里谋一份稳定职业。可他觉得,年轻就是资本,“再不疯狂就老了”。

  回国后,带着行李直奔杭州,四个同学一起租一套两室一厅,吃饭睡觉工作圈在里面,每天在房东留下的小黑板上展开头脑风暴。

  “创业是痛苦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但是要学会享受过程。回头来看,记住的不是成绩,而是一点一滴辛苦的片段。”毛靖翔认真地说。

  作为家中的独子,毛靖翔的童年是养尊处优的。有一次,家人带他去乡下,他脚踩在泥地里,都会嫌脏。5岁那年,妈妈把他送到农村一个远房亲戚家,呆了3个月,体验生活。“这是真实版的《变形记》,回来之后还是有点改变的,苦啊累啊的,都不是什么事情了。”说起来,他现在还挺感谢妈妈的严厉。

  员工想创业我来投资,会议室里开会,都是站着

  如今,主打互联网 广告 和游戏的米趣公司已经走上正轨,市值达到20亿。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合作,离不开合理的机制,更离不开开放的 企业文化 。

  在米趣,毛靖翔鼓励所有员工自主创业。“员工有好的想法好的 创业项目 ,我会做早期投资,失败了,没关系,继续在公司里好好干活。”毛靖翔说,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孵化器,投资就算打了水漂也是正常的事情。

  在米趣,会议室只有桌子,没有椅子。毛靖翔说,以前坐着开会,就会闲扯,最长的一次会开了4、5个小时,太浪费时间了。为了提高效率,他将会议室的椅子全部撤掉,“站着累,大家都不愿意多站一分钟,所以会把该说的话都说清楚就好,效率也高了。”

  毛靖翔在公司里,一再强调,不要失去“狼性”。每个创始人都会拿出2%-3%的原始股,放进对赌股权池。公司每年都会对合伙人进行业绩考核,没有达到目标的,股权会被稀释,做得更好的则拿到更多。“我不怕公司上市的时候,我变成小股东,我只怕我们几只狼放在羊群里面,会逐渐失去狼性。一个公司规模再大,失去了对创新和创业的热情,早晚都会倒。”他说,与其一味地压榨员工劳动力,不如与创业伙伴一起实现梦想。

  开着豪车当优步司机,不为赚钱只为寻找人才

  2014年,高新区(滨江)科技园盛传一个故事,有家公司的CEO开玛莎拉蒂当人民优步(uber)司机。说起这件事,毛靖翔笑了。他说,当人民优步司机就是为了招人才。

  当时公司需要用户界面设计方面的人才,中国美院的学生最合适。他就守株待兔,特地找美院学生拉活。“一上车就搭话,我就问人家的专业,有没有兴趣到我公司来,还给他讲我们的企业文化……”毛靖翔说,他当司机从来没有收过钱,就单纯想招人,没想到还真被他招到了。

  为了招聘,他也是蛮拼的。所有的社交软件,他都安装了。还让公司的男程序员在网络上佯装成美女,搭讪其他公司的男程序员,再把人才撬过来。

  现在,毛靖翔偶尔也会上一些节目,他说,自己不是那么高调的人,但是参加节目的一个好处,就是利于招聘。“上了一次节目,微博粉丝量就噌噌往上,打开私信,就是好几百封,都来不及回复。”

  毛靖翔有一句 口号 ,“我不是高富帅,但是我要让我的员工变成高富帅!”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很多员工都死心塌地跟着他。

  钻石小鲜肉有女朋友啦,40岁时他还要帮助其他人上市

  工作之外,他也只是一个27岁的小伙。喜欢音乐,不仅会写歌 唱歌 ,还会钢琴,萨克斯和吉他。学了十几年的美术,4岁获得过国际比赛金奖,作品在中国美术博物馆里展览。他还喜欢打 篮球 ,喜欢旅游。

  温和的男生都有一种宠物情结。毛靖翔有一只7个月大的灰色泰迪,名叫多米,常常跟着毛靖翔上班。

  很多人都关心,毛靖翔的个人生活,他倒是很实在:“我有一个谈了8年恋爱的女朋友,大学同学,感情一直很好。”

  他的目标是,30岁的时候,公司上市,一家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之后,我就结婚。”

  他说,40岁的时候,他要帮助其他人创业、上市。“帮助别人完成梦想,很有意义。”
  艰苦创业的事例二:
  江西赣州80后记账网创业,精打细算记账年赚500万

  “80后”开记账网,精打细算记账年赚500万

  假如你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一定有记账的习惯,上百度搜索一下“记账网站”,立即能跳出几十个搜索结果。记账网站真正在国内出现只有四年左右,甚至比美国出现的还早。这些国内记账网站的开创人多是布满创业激情的年轻人,来自江西赣州的“80后”小伙田克山和他的团队就是这样一群人。

  “80后”开记账网“移师”南京

  这个10人的创业团队均匀年龄只有25岁。田克山说,“移师”南京是由于这里的人力本钱相对于上海而言低很多,而园区的扶持政策是吸引他们这些草根创业投资的最大因素。他们原来有6个人,来南京后又招了3名软件人才和1名财务职员。

  2006年2月,“财客在线”正式上线,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记账网站,成立初期时,田克山并没有加盟。当时他大学毕业刚两年,在上海一家小公司做网站策划,每月拿着3000元的月薪。网站是由懂技术的合作伙伴开设的,起初名字叫“阿拉理财”,取自上海话“阿拉”,2006年年底更名为“财客在线”,更名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会记账理财。

  注册会员从500人跃升至52万人

  说起加盟“财客在线”网站并运营至今,田克山说完全是机缘偶合。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素不相识的田克山与其合作伙伴在单身网站上熟悉了,两人本来都是抱着找老婆的目的而上网的,结果老婆没找到,却成了有意共同创业的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磨合,2007年年初,田克山加盟“财客在线”。

  加盟前,网站注册会员总共只有499个,即是均匀天天只有一两个会员注册,而且随着“财客在线”的出现,网上很快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网站,有的网站注册会员半年就窜至8000多人。面对当时的困境,田克山与合作伙伴凑了10万元启动资金作市场拓展。如今,“财客在线”已做到了行业第一,注册会员已达52万人,同时拥有淘宝网、人人网、阿里软件、华安基金等众多合作商。

  财客网记账安全性获银行认证

  与人人网、淘宝网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呢?田克山说,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共享”,只要是这些大网站的会员,可以直接在网站上添加“财务记账本”,有“财客在线”的后台服务器支持。

  至于网站的赢利模式,主要分两块:一是基金公司的广告投放;二是会员付费,后者占到了网站营业收入的六七成。目前网站合作的基金公司主要是华安基金和汇丰基金,基金公司主要是看好网上的记账人群,有目的地投放广告。比如基金公司可以通过网站了解记账人群大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否购买过基金等。“当然,用户的个人信息是不可能泄露的”,田克山解释说,首先,用户在注册时使用的是虚拟资料,就算泄露也和现实对不上号;其次,记账用户和网银用户也不同,不需要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黑客来说,既使弄到数据,也没价值;第三,网站的安全性已通过银行的安全认证。

  收入消费买基上网记账搞掂

  “网站80%的功能是免费的,但‘子用户功能’、‘多账本功能’要收费,一年用度50元,三年送一年”,田克山先容说,像很多父母要监视在外求学的孩子、夫妻分居两地要知晓对方的收入和消费,都会开通“子用户功能”,而很多在淘宝上开店的用户,用“多账本功能”在家就可以了解公司的整体账目。网站50万会员中现在1/5是淘宝用户,只要是淘宝用户,交易数据和购物数据都可自动记录入“财客在线”系统。

  记者登陆该网站看到,从柴米油盐、工资奖金到基金定投、房产等资产变动,都能记账,同时,网站能让用户按月、年等汇总开支,并天生彩色图表。联网记账免去了人们将办公室、家里电脑的"电子账本"同步更新的麻烦,而且手机也可以上网随时记账。

  家庭公司呆坏账可精确统计

  “现在天天有1000-2000个新用户加入,最多的一天新增5万名用户”。田克山先容说,目前国内有几十家类似的网站,但天天也有网站倒闭,能坚持做下来的并未几。“财客在线”网站的后台采用复式记账技术,国际通用的都是复式记账法,与正规的财务软件功能一样,无论是家庭还是中小公司的呆坏账处理,都可以精确统计不会出错,而用户使用时只要按一下通俗易懂的按钮,这是他们与其他记账网站最大的不同。

  通过长期对用户的观察和统计,田克山发现,现在记账的男性比女性多,且男性比女性更勤快。记账人群的年龄从25岁至50岁不等,以沿海大城市人居多。未来,田克山和他的团队想把“财客在线”最后做成在线财务治理平台,能够治理注册会员的社保、公积金、水电医疗等所有与个人或家庭消费有关的所有数据。

  “投资梦”:

  对于今年的盘算,田克山预计,不包括基金广告收入,网站营业收入至少能达到500万元,注册会员能突破200万人。同时和银行及证券公司等进行更深度的合作,“由于现在我们已通过银行的安全认证,风投方面也在谈,除了获得园区的投资外,今年可落实一些大机构的风投项目”。


创业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简短

三个简短创业成功人士的厉志故事。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 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创业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组织经营管理、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1、李嘉诚的创业故事: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2、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3、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4、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5、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6、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创业的励志小故事

  创业的励志小故事 1   邓锦宏一亩田的创业故事:12个月交易额从50万到100亿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虽然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   三个月前,记者第一次走进一亩田的办公室,那时公司只有1300人,正在大量招人。   大家拥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甚至连洗手间门口,也放了个屏风,搭建出了个临时工位。来拜访和谈合作的,只能在过道里放两把椅子将就一下。公司唯一的会议室员工基本预定不上,每天都有一些县考察团来这里参观。   三个月后的今天,记者再次走进一亩田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区域扩大了好几倍,在隔壁一个大厦租了好几层的新办公室。员工突破3000人。   这就是互联网速度。有圈内人士感慨,上一次互联网行业出现如此高速增长的公司还是团购行业兴起时候的美团网。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虽然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   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1985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两次创业失败,两度进入百度。最后创建了一亩田。7月10日,他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演讲里说: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   试错了五个方向   只有第六个方向是赚钱的,这就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   2009年,正好百度市场部在做一个乡村信息化的项目,没有人愿意接手,我就接下来了,并把它做成了百度当时最成功的一个公益项目。   这个项目持续两年,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大量了解和接触农村社会后发现一个现象:我四岁之前在农村长大,但没想到20年过去了,我儿时印象里的农村,跟现在的农村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记得小时候农村还是有很多青壮劳力,现在几乎只剩老人和留守儿童,空巢现象严重,在中国70万个自然村中,不少村庄甚至消失了。   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不应该是这样的。城市里的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越来越丰富的生活,农村却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   于是2011年我离开百度开始创办一亩田,决定开始在农村市场创业。   之所以叫一亩田,是有一次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想出来的,很多人老是记成一亩地,其实田和地有很大区别。地让人想到种植,但田,除了土地,还能让人想到田园,更诗意一点。   当时创业就3个人,我们尝试了六个方向,五个都失败了。   第一个是帮农民团购饲料。现在有很多农资团购网站,当时我做得早了点,农民、经销商和资本的意识没到,大家合作积极性不高。   第二个方向是鼓励农民在我们网站上填写养殖档案,我们给他发虚币,有两万多个农户填写了档案,但依然难以撼动当时的流通体系。   三是帮农民卖东西给贩子;四是找大学生村官合作,每个村搞一个网站,让村官来编辑内容,做农村社区;五是帮批发商把农产品卖给饭店的后厨。   这五个项目都失败了,我们总结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还没有到来,很多农民都是在早上七点到九点上一亩田,然后就是晚上登录,白天有12个小时农民基本不在网上。但买家恰恰是白天活跃在网上,两批人像平行的轨道,永远碰不到一起。   只有第六个方向是赚钱的,这就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当时我们这块业务只有一个人在兼职维护,但每个月能带来10万元的收入,主要是会员费和广告费。   2011年到2013年9月份,一亩田主要靠这个农产品的“去哪儿”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做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每天有好几万人登录我们网站,很多人还提出要委托我们销售或者采购农产品。这就让我们开始思考:除了信息平台定位外,我们能否提供更多的服务?   当时也没有国外的模式可以参考,国外不存在这种信息鸿沟。于是我就开着车去农村调研。   以前在百度,我们去乡下出差都是当地市长、县长接待,住在县里最高级的酒店,吃最好的东西。自己创业后,我每天在农村都是跟农民就着花生米喝点小酒,跟农民吃住在一起,呆了两三个月。每天教他们怎么上网。农民真的都很好客,包吃包住,拎包入住的那种。   让农业交易精准匹配   订单农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我需要什么,告诉你,你再去种植。   2013年年底,我发现一个很让我兴奋的数据:每天访问一亩田的用户里三成是通过手机登录的,农民白天在田间地头,也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一亩田了。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撮合农民和买家进行交易了。   2014年6月,我们正式尝试做线上+线下的交易撮合模式,直到今天,公司有3000员工,线下团队就占了2500人,这些人八成是从本地招聘,过去他们都在当地卖房子和快消品,我们给他们远高于当地工资水平的薪水。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到田间地头,教育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种植大户去使用互联网工具,教他们怎么用我们的产品跟全国各地的买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就是当有买家来跟农民做生意的时候,我们的员工帮买家看货,锁定货源。   现在中国大概有70万个自然村,我们已经覆盖了3万多个村庄,未来我们希望线下团队是1万人,到时候将覆盖10万个村庄。我认为这是一个临界点。覆盖10万个村子,一亩田的品牌就会让种植大户主动使用我的服务。未来,我们会加大从应届毕业生里去招聘线下人员,国家现在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这恰好也是我们想要的。   2014年7月,我们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我们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   之前,这两类人发生交易主要是通过很多中间人和经纪人来完成。很多时候甚至连中间人也找不到货。我们的出现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对称,就连中间人和经纪人也是受益方,因为中国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散户,都需要经纪人去做工作,才能实现大宗交易。   一亩田正在让农业交易的所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假如今天全国有一万个人要买白菜,以前是通过很复杂的多对多的关系完成交易,我们出现后,通过系统的算法,包括价格、品质、规格、距离、天气和信誉等级等,实现双方交易的精准匹配。   以前投资人对我们不了解,后来找上门来,我们基本是被动融资,连PPT都没有做过,只给他们看了后台数据。当时很多投资公司在抢。先后有六七家机构投资了我们,我们可以说不差钱了。很多机构错过我们,因为每个月我们的价格都在涨,很多人接受不了。也有很多投资人不太了解农业,他们投资别的电商有代入感,因为自己就是消费者,但对于农产品没有代入感,他们就算用我们的App,也提不出优化意见。   在撮合交易环节之后,我们还会做订单农业和技术输出。订单农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我需要什么,告诉你,你再去种植。以前是生产之后找需求,以后是按需生产。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入地介入农业生产,比如我们要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   现在一些从台湾进口农产品的贸易商也在使用我们的服务。过去这些贸易商要通过多个层次的中间商才能把台湾的农产品卖到大陆。但他们缺乏一亩田这种瞬间把货铺到全国所有批发市场的速度优势。要知道,速度就是农产品流通的生命,延迟一天损耗就很大。   挖掘农业大数据   它会告诉你未来几天内会有多少黄瓜运到某个城市,又有多少东西运出这个城市。   8月底,我们会跟中国气象局和农业部、农科院等机构合作,推出一个真正的农业大数据产品,主导这个产品的是我们从加拿大挖过来的一个技术团队。这个产品买卖双方甚至是记者都能用上。它会告诉你未来几天内会有多少黄瓜运到某个城市,又有多少东西运出这个城市。这对政府的物价调控会有帮助,过去政府稳定本地菜价的菜篮子工程主要是靠补贴,未来不用补贴了,只需要调控好供给关系就行。   媒体也可以从中提前知道哪个城市可能某个农产品要脱销,哪个地方的农产品滞销。对于脱销和滞销都可以做出预警。   其实我们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数据来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二是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用规模来制定行业规则。   目前公司还处在亏损状态,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公司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来自广告、金融、大数据和物流。其中,广告是卖家和买家投放的。金融是我们跟地方银行比如一些地方邮政储蓄合作,给信誉好的批发商做贷款,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大数据是跟地方政府做一些合作。物流是通过交易大数据解决货车空跑的问题。未来我们还将在农产品的分级和行业标准制定上做许多尝试。   我们不会去赚农产品差价,也不想赚这笔钱,这些收入应该属于农民。我们的模式是C2C里的B2B,每个用户都是个人,但交易额又非常大。淘宝的一笔交易都是几十几百,我们一单是几万元。   我们也不会去做B2C,这些生意让给其他公司去做吧。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餐饮企业、B2C网站、微店、超市和淘宝店从我们这里进货。比如乡村基,以前是从经销商进货,现在是从合作社产地发货,一笔订单就要省几百万元。   我们也不担心巨头进入,基因不对,模式也不同。别的电商进农村,走的工业品下乡路线,目的是寻找原有模式的新市场。他们也尝试做一些农产品上行的工作,但效果不明显。   一亩田只做一件事:就是农产品上行工作,我们只帮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让农民赚更多的钱,让菜不要烂在田里,不要扔在沟里,不要花费过多的物流成本,也不要花费太多的交易时间。农民有了钱,他们才会去别的电商平台购买工业品。   十年后才有回报   这几年农业电商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流通效率,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但现在有互联网和风险投资进入,国家突然有了抓力,政策有了附着点。其次是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小户的土地流转到大户,我们只需要对接大户就行了。   现在很多大的农场主已经在用无人飞机施肥,用摄像头监控了。尤其是很多现代农业合作社的现代化程度,超出我们想象。最后就是冷链运输行业和批发市场的建设,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联网等投入应用,各方面的资源都在加码这个市场。我们只是其中一股力量而已。   目前这个市场发展的最大阻力依然是用户的习惯。很多农民还是不太相信我们,我们让他们下载我们的App,他们觉得我们是骗他们流量,不相信能通过手机这个小屏幕把10亩地的产品卖掉。就跟15年前很多人不敢在网上买衣服一样。   很多农民依然习惯找经纪人,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过,一旦他通过一亩田赚钱后,他就会彻底成为我们的粉丝。我们的愿景是创造新农业文明,简单说就是让流通更高效,让生产更科学,让食品更安全。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是生产环节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利诱机制和农业规则的重塑解决。比如订单农业,就能让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和可追溯。   尽管国家提出鼓励农业电商,推动互联网改造农业,但一些地方政府的一把手理解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时间。一些县长希望我们去投资建个大楼,拉动下GDP和就业,然后产生税收。他们更关心硬实力的提升,对于互联网这种软实力提升不感兴趣。   我们很多员工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比较大方的利益共享机制,我是大股东,全体公司员工加起来的股份占到了公司第三大股东。我希望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能比较迅速地在一亩田实现经济自由,然后再去回报他们走出来的村庄。   现在围绕农民、农民和农业的创业者很多,除了我们这种模式外,还有的创业者在农资产品、农业技术、农民服务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做尝试,甚至有一些很细分的创业项目出现,比如有的专门做穆斯林市场、东北市场和西藏市场的农产品电商。但要真正让沙漠变成绿洲,就要看大家有没有耐心了。我们已经走了四年,但我们觉得至少要过十年才会有回报。   创业的励志小故事 2   云南2007年高考状元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炒香辣蟹   最近,昆明的地产圈和餐饮圈被一篇题为《一个上海交大毕业生的自白:我为什么回昆明炒香辣蟹?》的文章刷屏。文章讲述了开远2007年理科高考状元晏溪回昆明创业的故事。   “高考状元炒螃蟹卖?!”“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昆明创业?”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想法有点疯狂。而晏溪并不这么认为。他说,他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追求极致,爱玩爱生活   “我是一个外向、冲动的人,头脑一热,想到什么就去做了。”晏溪这么评价自己。   他做过的疯狂事儿还挺多的。   比如高考。2006年,晏溪以超过一本线80多分的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而他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复读了。2007年,晏溪以675的成绩成为当年我市的理科状元,被上海交大录取。   比如骑行。大二的暑假,晏溪和大学室友决定从上海骑自行车去北京。虽然没有长时间骑行的经验,但是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晏溪和室友骑行了1500公里,历时11天,完成了之前的既定计划。   比如跑步。大三那年,晏溪先后参加了上海马拉松和杭州马拉松,完成了对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的挑战。   再比如工作。毕业后,晏溪进入上海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工作第一年,晏溪所在的团队连续3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创造了多个销售奇迹:碧桂园十里银滩项目开盘销售35亿;恒大海上威尼斯项目开盘销售20亿。   除了满腔热情,晏溪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坚持。他说,“其实就是开头难些,随后就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就像跑步一样,起步很难,但跨过线后发现跑得快跑得慢都总能跑完。”   尝试创业,身累心喜悦   在上海工作期间,晏溪尝遍了上海的'美食。南翔小笼包、小杨生煎、蟹粉豆腐……但是,他却怀念起家乡的味道。为什么?这个云南吃货总结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不辣!   晏溪开始自己做带有“辣味”的饭菜。江南水乡以蟹出名,晏溪第一次做的菜就是辣螃蟹。虽然喜欢清淡口味的上海人无法品味这股辣味,但他却因此爱上了做辣螃蟹,也萌生了做餐饮业的念头。   在上海工作一年后,晏溪回到了昆明,仍然从事房地产销售业。但做餐饮的念头,一直挥之不去。工作期间,晏溪和结识了一名地产圈的朋友——广西人陈杰进,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向餐饮业进军!   晏溪和陈杰进利用工作的业余时间,到云南各地州拜师学艺、寻找原料。螃蟹一开始就敲定了四季皆有、肉厚质嫩,适合炒制的缅甸蟹。为了让辣椒的香与辣融到鲜美的蟹肉中,调出让云南人满意的味道,他们采购了上百种辣椒,最后精选出了6种辣椒调料及4种辣椒组合;在熬制过程中不断对酱料进行改动,调出了原料和各种大料最佳比例的酱料。   他们把厨房变成了实验室,在用掉了85斤螃蟹和上百斤配料,准备了1年多后,去年10月份,“蟹沧海·香辣蟹”应运而生。   最初,晏溪和陈杰进采用的是顾客通过微信和电话订餐,他们在家中将炒螃蟹送到顾客家中的方式。虽然一个人炒一个人送,每天送出去的份数不多,但用秘制炒成的香辣酱一“出生”便被贴上了“专属私房味道”的标签,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回头客很多。   渐渐地,爱吃“蟹沧海”的顾客越来越多,一人炒一人送已经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晏溪和陈杰进这才招募了工作人员,加快了扩张实体的线下体验店的步伐。   2015年1月15日,位于春城路165号的“蟹沧海·香辣蟹”的线下体验店开业,以线下体验店为中心,辐射昆明,全城配送。   现在,店里除了晏溪和陈杰进外,还有4名工作人员,炒螃蟹已经成为一个标准化流程。最新鲜的螃蟹、最好吃的作料,“蟹沧海”来势汹汹,甫一“出道”就被《都市时报》评为昆明名小吃20强之一。   继续前行,做喜欢的事   创业的过程中,晏溪还将新思维运用于其中。线下体验店开业后,他利用互联网的O2O(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前台的模式)模式,将《一个上海交大毕业生的自白:我为什么回昆明炒香辣蟹?》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发布,短短几天就达到了8000的阅读量,进一步提高了“蟹沧海”的知名度。   家人一开始反对他做餐饮业,认为既辛苦又不体面;也有朋友对他的举动不理解,说他是“负能量”。“我是香辣蟹‘CEO’,我享受着每一份香辣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晏溪说。   合伙人陈杰进已经辞职管理“蟹沧海”,晏溪仍然在公司上班,过着白天公司、晚上店铺,没有休息日的生活。他觉得,为了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这点辛苦不算什么。高考状元只是他昔日的光环,他要做的,是一个为自己喜欢的事业不断拼搏的年轻人。   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晏溪表示,首先把公司和“蟹沧海”的工作做好,后面也许还会有一些新尝试,但“只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这个理念不会变。就像“蟹沧海”这个名字,取自他喜欢的《笑傲江湖》,刀光剑影里的情仇荣辱,不如青山幽谷中传来的沧海一声笑。   创业的励志小故事 3   从月薪八百到身价千万,80后夫妻的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从月薪八百到身价千万!   已经或者接近而立之年的80后们,如今已成为商界一支新崛起的力量。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靠着自己的打拼,创造一个个传奇的。   就业,在吃苦中培养责任心   来到位于无锡新区工博园的天创佳成文化创意公司,记者立即被公司墙上装饰的多幅油画作品和各种艺术品所吸引。这些油画几乎都出自董事长田成之手。这个1982年出生在连云港的小伙曾把油画当成自己的理想。可现实是:2003年,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毕业后,他考上了中央美院,可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在朋友介绍下,他来到无锡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担任企划工作。   当他的同学们月收入1500元起步时,他的月工资仅有800元,而且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8个人一间宿舍,没有空调。“夏天到外头上个卫生间,能被蚊子给抬出来。”田成说,那段时间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12点睡觉,经常累得来不及洗就睡了。“凌晨两三点听到打雷,他们都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院内,淋着大雨给放在室外的纸箱和货物盖上帆布。”田成说,自己原有的一点傲气、棱角逐渐被磨掉,同时培养起了责任心。   工作一年后,比他低一届的女友即将毕业,田成想回苏州,但女友不同意,她甚至放话说:“你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我看不起你!”田成爆发了,他一声不吭离开工厂回苏州。几天后部门领导打电话来说要罚款,他回应说“你要罚就罚吧。”第二天,总经理打电话来说要加工资,田成却说“加工资我也不要。”第三天,老板一句“明天来上班。”他就回到了工厂,“我安慰自己,只要我能在这样的公司多呆一天,以后在别的单位就能多呆三天。”一年后,公司壮大了,田成升任企划主管,月薪涨到了5000元。   创业,第一笔生意就做砸了   2005年女友研究生毕业,田成想要让女友一起来公司工作。但公司认为,他俩在一个部门不好管理。于是,他让女友到公司附近开了一间图文工作室。田成有空就去女友那帮忙,因而在公司里遭到同事非议,2006年初,他离开电动车公司,和女友一起创业。   白手起家并不容易。“我分析了一下,光无锡的图文制作公司就有上千家,我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很难超越他们。但当时电动车工业设计公司全国不到十家,我做这行有优势。”于是他决定转行。但几个月下来,夫妻俩一个月收入才1800元。   “我们给客户设计一款贴花才30元。我发现,不能再做纯设计,便找工厂代加工设计产品。”田成说,自己接到的第一单印刷品生意共八千多元,但客户发现有质量问题,他向客户解释是工人生产时弄错了。“客户对我说,‘没本事当老板就不要做,没见过出了问题把责任推给员工的。’我恨不能找个洞钻下去。”田成给客户全部重做,第一笔生意虽然赔了,却让他懂得了很多。   经验:有创意并坚持才会有机会   凭着自己在电动车行业的从业经验,他快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不仅做设计,他还给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我为他们产品提优化建议,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在车身上安装反光贴花,让车在几十米外就能被看到;座椅上装3D网,可以防晒防积水。我为客户策划营销的点子,我的出发点不是我的利润,而是帮客户挣钱。如果客户赚到钱,不怕我没有利润。”   2010年,当他的公司在全国电动车行业外观装饰市场占7成份额时,他把目光转向了汽车工业设计。没有任何经验和渠道,起初给4S店做品牌展车,以此来吸引关注。没有广告经费,他想了一个办法,不花钱让自己在淘宝的搜索排名第一位。“汽车车身贴纸一套市场价是四五百元,但是我的每套标价在8000元—10000元。大型的汽车生产商在搜索时是价格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的公司一定排在最前面。对方看到我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就很好奇会问,你的为什么这么贵?当然,我会说工艺特殊之类的,还有这是一套单卖的价格,如果你们大量定制的话,我们也只要四五百元。”此举吸引了汽车生产商的眼球,接下来,在悦达起亚举行的全国车身创意大赛里,5款得票最多的产品,有4款是田成设计的。   如今,公司已成立了3家子公司。今年计划销售上亿元,田成的身家也超过了千万元。   作为成功的创业者,他对如今的应届大学生提的建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坚持下来。

普通人创业的真实故事 [青年创业故事]

  创业活动强度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青年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青年创业故事篇一
  曹铮: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从一个外乡人到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知心人,从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到处事认真果断的创业者,从满腔热血、摸爬滚打到创业的梦想成真,在前行的路上,曹铮不断摸索,他相信只要认准的路,就要百折不挠走下去。

  三年村官基层磨砺成为创业前奏

  2010年,从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毕业的的山西省小伙曹铮被选聘到肥东县元疃镇塘西村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到村后,他快速适应角色,深入群众,勤奋工作,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对外宣传、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矛盾调处等等工作中,为村民提供热心细致的服务,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做辅助工作。为了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让群众增收,曹铮积极帮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丰宝、金成林木落户本村。为了推动土地流转,他一家一户做工作,利用所学知识,用直观的数据为村民分析对比流转后的收入,消除村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在村任职两年多,帮助村里整治、流转土地达五千多亩,使当地农户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抱团创业合理选择项目

  在村官岗前培训期间,当他听了前几批的创业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创业富民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创业者眼中闪烁的光芒,让他在内心深处埋下了一个火种,到农村去施展抱负。在村工作一段时间后,曹铮发现,目前自己还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适合本地的项目。2012年,他有幸看到了合肥市的植树造林规划,特别是看到他所在镇的江淮分水岭竟要种植上万亩的绿树时很震惊,绿化产业大有希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多少资金的青年,如何创办一个企业呢?曹铮将创业想法报告给县委组织部,部领导告诉曹铮,如果觉得自己力量不足,可以和有创业想法的村官一起创业,抱团创业。

  年轻人说干就干,很快,曹铮便与另外两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一个“三人创业小团队”,形成了以苗木种植为主的发展思路。

  前行路上困难挫折不断

  项目确定了,曹铮却犯难了——缺乏启动资金,往后延期就错过了最佳时机。尤其是前期的土地平整,沟渠整理,新建水塘,这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钱从何而来?曹铮和伙伴们跑遍了肥东县所有的涉农贷款银行,但只有一家银行可以为他们创业提供利率优惠的贷款。万事开头难。这开工建设似乎就这么停滞了。好在过了几天,曹铮联系过的邮政储蓄银行突然打来了电话,小额免息贷款开始申办了,你们完全符合条件。

  喜悦还没有维持多久,又传来另一个消息——一名队员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离开了创业团队。如果说发展资金是个大困难,人员的离开一定是最为灰暗的,然而曹铮创业的决心却未因此而改变。

  2013年春,正值禽流感高峰期,土鸡养殖降到了冰点,可以说到了谈鸡色变的程度。按照长短结合的方式,曹铮等人计划养殖土鸡。原来的计划看来要泡汤了。可是,单单依靠苗木种植,短期内没有收益,无法回笼资金,对任何企业都是难以承受的。曹铮把目光转向了农资配送。他和伙伴到几个大型的农化公司询问价格、去经销点了解销售、去种粮大户家了解品牌和口碑,最终选择了一家大型国有农资厂家。通过朋友得到了地区销售经理的电话,谈好了合作的细节。第二天天没亮,曹铮带着两辆货车去拉肥料。但在路上却突然接到了厂家电话,肥料不能卖给你们,曹铮顿时像掉进了冰里。原来是代理商认为曹铮和他们抢生意,出面阻拦。可是来之前,已经让村民大户订购过了,是拍着胸脯说三天送到的。老百姓一天一个电话,肥料再不来就不要了。如何解决,成了难事。曹铮坚定地对伙伴说,无论如何,不能失信于群众,就是这一次不赚钱也要把肥料送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县委组织部积极帮助,最终,曹铮与肥东县邮政农资中心合作,为村民提供了便民配送、开展了科学用肥等农技培训。

  组织帮扶创业道路越来越宽

  在发展的过程中,县委组织部联系了园林、林业等部门给曹铮提供了技术指导,团县委给予了青年创业帮扶资金等专项支持。在团县委的协调下,县直部门也对村官创业给予了关注。

  在全县大学生村官培训会上,曹铮代表创业团队做了创业项目推荐,并发布了创业富民的倡议,邀请全县大学生村官广泛入股参与创业,在村官中引发强烈创业反响。在会上,很多村官把他团团围住,就创业发展频频发问。先后发动7名村官入股筹资15万元,共同开展创业活动。塘西村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表示,曹铮是我们的村官,他创业也是帮助村里发展,村里一定要支持。塘西村把两任选派干部发展资金15万元全部入股。曹铮很感动,也深知这笔资金是村里发展的全部家底,这信任如山,这担子不轻。

  目前,曹铮等人种植的4.5万棵晚樱、红叶李、海棠、紫薇成活率在九成以上,预计明春可提供景观苗木两万棵,净收入八万元,两年后净收入可达二十多万元。曹铮说,下一步,公司还要根据市场行情,立足现有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坚持创业富民,通过示范带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余虎:小村官的“大作为”

  2009年8月,余虎作为我省第二批选聘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长丰县吴山镇桥冲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进到村后他一头扎进了各项工作中,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后,余虎发现,桥冲村地处江淮分水岭的脊背地带,常年干旱少雨,土质盐碱化、板结化程度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后天无力,一季小麦(或油菜)、一季水稻的粗放型种植模式,使得在家种地的农民只能收些口粮却很难赚到钱,逼得青壮劳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如何让青壮劳力在家发展农业生产能和外出打工一样,甚至比外出打工挣得更多?

  调整产业结构是必由之路。既然一季小麦一季稻不赚钱,我们就改种赚钱的,余虎首先想到了马铃薯,马铃薯产量大、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他决定由自己带头先干,干给群众看,干好后,再让群众跟着自己后面干。于是,余虎便在村里流转了10亩土地,搞起了马铃薯试验种植。但没想到的是天公不作美,在马铃薯种下去没多久,一场冻霜害的侵袭,将薯种都冻坏了,只能抓紧组织补种。补种结束后,没想到几个月,所有拔出的薯秧所结的马铃薯都只有鸡蛋那么大,根本长不大,没有经济价值,这才发现这里的土质根本不适合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的试种算是彻底宣告失败了,这一来一去就让自己损失了三万多元,赔进去了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这更给了自己当头一棒。
  青年创业故事篇二
  刘屹:自作主张,为了让天空变得更蓝

  “我想让祖国的天空变得更蓝。”就是这样一个年少时的梦想,让刘屹放弃美国绿卡,放弃了许多人向往的美国梦,毅然回国用智慧和实干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中国青年网7月26日报道的“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人物”刘屹出生于皖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08年8月,他怀着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与已经就职于美国武田制药公司的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在池州贵池工业园成立了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在国外是一份职业,回国感觉是事业。和自己的团队一起成长,非常快乐;企业一天天壮大,也非常快乐。”刘屹说。

  为了根据国内柴油机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产品研究,刘屹和他的创业团队放弃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验证产品,他经常奔波在客户和公司之间,一天行程上千公里更是家常便饭。饿了,在服务区吃个盒饭;困了,在车上打个盹。回国后虽然工作忙得多、累得多,但对于自己的选择刘屹从来没有后悔过。

  5年里,他带领团队完成了汽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尾气净化产品的开发,他打破了中国在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发展史上的滞后和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将中国与发达国家近20年的差距从产业上缩小了10年。2013年1月刘屹荣获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创业奖”。
  青年创业故事篇三
  杜彦青:青年创业路在脚下

  同刘屹一样,中国青年网7月22日报道的“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人物”杜彦青在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他热爱着的地方--他的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2005年毕业时,国家发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的号召,我在校期间任校学联主席,首先想到的是积极响应号召,扎根基层。当时觉得家乡需要人去建设,所以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杜彦青回忆说。

  回到家乡后,杜彦青又做出了一个选择:自主创业。毕业第一年,杜彦青打算种植高产饲料,然而很快遇到资金不畅、关系不通等问题,他尝试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却以碰壁告终。没有钱,杜彦青只能东赊西借,租赁的400亩草地是赊的,播种的2000公斤草籽儿是赊的,就连请人用拖拉机耕地也是赊的,只能到了秋后再算账。

  “在投身基层创业的过程之中,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有压力、有彷徨,但我选择了不断前进,因为,我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意义。”杜彦青告诉记者。7年时间,他推广种植高产饲料,解决了饲草供应不足问题,开办肉牛养殖场,建立牛业专业合作社,成为团中央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冠军。

  “选择,其实就一条路。”杜彦青说:“我忠于我的选择,我从不敢懈怠,我一直在路上,因为路在脚下”。


关于创业者的那些故事

提到创业,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刺激的事儿,一毕业就去创业,不用去人才市场里挤那仅有的一个工作岗位,我就是一创业的,以后自己当老板,多自由,想干嘛就干嘛。可我现在对于创业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和一个毕业三年的学长谈起来我的理想,我跟他说我不想做一个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我要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天空的辽阔。当时他就直接一句:“天真。创业哪有你说的这么容易。等你出社会几年,你的梦想被磨灭得也差不多了。”


那时候我还不屑于他说的话,反而觉得他不够上进。可现在看来我发现我有点错了,在现实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想跳出笼子,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可肩上有很多责任,有万般的无奈不能放弃一切而去创业。有人或许是资金不够,有人或许是能力不足,又或者是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事,不能拼手一搏。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自主创业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而恰恰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偏偏又走上了学医这条路,很多人都知道,学医很辛苦,一旦出来工作了,就有很多熬不完的夜,不是在上班就是在补觉当中度过,有很多时候想过要放弃,反正都是苦,自己创业还有点希望总比拿着那点死工资强吧。


每次把想法跟家里人说的时候都是一句:你现在就挺好的,一个女孩子创什么业。是啊,在父母那一辈的眼中“稳定”就是最好的生活,不求大富大贵,稳定,平安就足够了,这是多数父母的想法。


有时候我真想放手去干一场属于自己的事业,不管输赢,只管不后悔。可在旁人看来会觉得你是一个不理智,类似“疯子”的人。


在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想找我一起合伙开一家服装店,当时我挺开心的,想着如果干得好的话就可以从体制内出来了。对于服装行业朋友比我懂得更多一点,我就是个小白,说实话,这样一个行业来说对我确实挺不利的。从有这个想法的那一刻起,我就很努力地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找书籍来看,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等等。

把如何开起这个服装店写了很多计划,店位置的选取,价格如何,如何进货衣服,现在还在体制内工作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销售等这些都是考虑在内的问题。


我们把这次的店租费粗略计算了一下就要几万元,可这还只是部分而已。我们大家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如果真要开,就只能去借,可万一要是失败了呢,不仅生活没有变好,还背上了许多债。我们做了很多计划,可在资金面前却低头了,说实话,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冒这个险。


所以说,我这个创业梦还没实现,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中了。

前几天我刷了《创业时代》这部电视剧,这部剧的评分虽然不高,但里面的角色我倒觉得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在那里有我们的缩影。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金诚说的一句话:你 们在起点的时候,我就已经到达了终点。 这是他对那些创业者说的话,他不需要创业,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拥有更多别人可能奋斗了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因为什么?因为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

这就好比现实生活中的有钱人和穷人,穷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富人早就走在时代的先锋,看准市场,大干一番,赚得金钵满盆。这或许就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原因吧。难道这样穷人就不用创业了吗?不,反而会更拼命,毕竟这世上像金诚这个的公子哥还是少数,很多人和郭鑫年、罗维会更像。


剧中的郭鑫年和罗维都是创业者,都不是富贵家庭出身,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郭鑫年创业几次,但都失败了,不仅没有收获事业,连爱情也没了。

他原本也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然后再样一条狗,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可他呢?偏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他不甘于现状,他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想拥有得更多。


这可能也是很多创业者的初衷吧:不满于现状,想改变自己。


而罗维呢?有时候我觉得他挺惨的,可又很坚强,他能力很强,为了创业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他很努力,他很想成功,可到最后呢,却没有得到洛菲斯的投资,公司从此解散。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想创业,想跳出体内,想拥有更高的薪水,可是却往往没有勇气去实现,因为生活中的很多人是害怕像罗维这样的,搭上了自己的所以财产去创业,输了呢,自己一个人倒没事,可关键是上有老,下有小啊。 你输了,就等于全家输了;你苦了,也就等于全家苦了。


不创业,不是因为不敢,而是输不起。

创业者,是听上去风风光光,可是背地里却有着很多人不知道的心酸。我的堂哥现在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有五年了。每次和他坐在一起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很坚强的毅力,最好不要开始创业。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不懂他经历了什么,但是这样说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记不起具体哪一天他开始创业的,但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从奶奶口中得知的。堂哥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资金,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伯父(堂哥的父亲),最开始伯父是拍桌子反对,反对他好好的工作不干,偏偏要去想什么创业,钱投进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样。


但堂哥没有办法,他不想一辈子就帮别人打工,想拥有自己的事业。过了好多天,伯父仍然没有被说服。他实在想不到什么办法可以说服伯父借钱,就哭着跟伯父说,请求他借20万元。堂哥不是一个随便哭的人,只到痛处吧,到了最后,伯父没辙,还是把20万给了他。


堂哥利用这20万买了一个印刷机,可在公司经营的两年里,都基本上是投钱进去,伯父前前后后又支持了6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堂哥来说,除了发展公司,继续向前走外,死啃到底,其他的别无退路。


很幸运的是,堂哥最后创业成功了,公司也有了一定的营业额,但走过来确实真的很不容易,那是他熬很多很多的日日夜夜换来的成果,是他即使自己知道前方的路很迷茫,也会一直带给员工光芒换来的成绩。

我写下这篇文章时,只是想聊聊创业者的故事,在前面中说了很多创业的难题,但并不是说鼓励你们都不要去创业了,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只是想说,创业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输得起的,没有想好之前,最好不要随便开始。

在创业之前,就要对所处领域有足够的了解,或者可以和有经验的人先一起合作,再者,就是好好评估一下自身的条件,比如资金,能力,人脉等。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头脑一热,就去干了,钱投进去就回不来了。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励志真实

   创业 故事 主要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和 经验 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希望能帮到你。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篇一
  在德国,有一名叫安格拉的小姑娘,从小身体协调性就很差,学走路、跑步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得多。5岁的时候,她下坡还会经常摔倒,甚至一度对下楼梯都有恐惧心理,根本没有生活的自信。

  上小学后,安格拉最怕上体育课了,她总担心自己笨拙的动作会被同学讥笑,于是经常逃课。老师发现后,对她说:“你这样长期逃避,只会导致你更差啊!”

  安格拉没法,只好硬着头皮练习,可是她总是拖延到快下课的时候再练。因为她认为,这个时间来练,同学们就很少有机会看她的笑话了。

  12岁那年,体育老师教跳水。老师讲完跳水的动作要领后,同学们都急不可耐地冲上跳板,往泳池里跳。安格拉磨蹭地跟在最后,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完美入池,心里越发惶恐。身旁不断有同学擦肩而过,他们已往返跳板数次。有同学嘲讽她:“你怎么还不跳?准是被跳板吓破了胆吧!”安格拉故作平静地回答:“我正在努力领悟。”她足足站了45分钟,大家都以为她要放弃时,她径直冲上跳板,果敢地跃起,纵身跳入泳池深处。她的动作虽然算不上十分优美,但她的压轴一跳,还是吸引了众人,赢得了喝彩。

  这一跳,让安格拉找回了自信。她这才明白,拖延到最后,其实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平缓心情,并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谁也想不到的是,安格拉大学 毕业 后,选择了从政,后来竟然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也就是现在的安格拉·默克尔。

  默克尔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起这个童年小插曲时说:“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气,后来遇到什么事都没有畏缩过。”她说自己是那种“需要很多准备时间,尽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默克尔成为德国后,仍告诫自己,办事要沉稳。即使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危机,默克尔也一次次地选择了慢半拍再决策,多次力挽狂澜。她曾坦言,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女强人,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在慢中取胜。

  现在的默克尔身材有些微胖,她称自己是“一个行动迟缓的笨瓜”,甚至有人批评她胆小和不够鼓舞人。但是默克尔已经从一个普通物理学家,变身为令人生畏的“政治黑豹”,成为了深受德国民众爱戴的“德国人的妈咪”。

  默克尔的经历表明,内心的胆怯是每个人都有的障碍,鼓足勇气,突破自我,你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还有就是:慢,并不是一种缺陷。相反,如果你能理智冷静地对待慢,你将会从慢中收获良多。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篇二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 文化 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 排球 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篇三
  我心里最温柔的部分,会陪同你从梦中醒来

  2007年5月的一天,白岩松在屋里发呆,在厨房 炒菜 的妻子朱宏钧发现醋没有了,她让白岩松去小区超市买一瓶,他却买回了一瓶酱油。类似的事这段时间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她忍不住埋怨说:“你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他没分辩什么,默默去了客厅。

  当天凌晨,她一觉醒来,不禁大吃一惊,只见月光下,丈夫满面悲戚,呆呆地坐在飘窗的窗台上,望着寂寥而迷茫的天空。她担心有什么意外,一把拉下他,含着泪问:“到底是怎么了?有什么心事难道不能告诉我?”他要去点燃一根烟,那点烟的手却抖得厉害,他悲切地说:“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强忍住了泪水,努力压制住了心头的恐惧,陪着丈夫坐着,就这样一直到天亮。

  就从这天起,她知道丈夫是工作上遇到了太大的压力。人越是优秀,人家对你的要求就越高。他所做的选题中,常常会有30%不能够播出。这些年来,由于在节目中,白岩松揭露了企业环境污染、产品伪劣、盗版侵权等黑幕,一些利益受损的不法商人,认为他此刻犯下的错误对于他们是天赐良机,于是给他打谩骂、恐吓电话者有之,发恶意、骚扰短信者有之……这样往往会折腾他一连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感,他曾几次想对妻子倾诉,可他觉得妻子为操持这个家太累了,常常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就这样一个人扛着,那扛出来的可是一张厚厚的沉重的密不透风的苦闷的网啊!

  妻子一心要帮丈夫从这网中挣脱出来。2007年6月2日下午,她将自己的校友、北京心理研究所的高级心理师王娟以做客的名义请到家中。王娟告诉她,白岩松身处万众瞩目的岗位,承受的压力是常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作为他最亲密的人,就是要多多和他交流,做个好的倾听者和调养师,让家庭成为他释放压力的出口。总之,要做他的一把破网的剪。

  白岩松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她向王娟苦学了“心理催眠”法。是的,她要让他安稳入眠。那一天晚上,她将卧室壁灯调暗,播放一种轻音乐,让白岩松躺在床上,双眼微闭,全身放松。她则在一旁以缓慢而曼妙的语调描述着:“茂密的森林里绿草茵茵,白云在空中飘荡,桃花、杏花朵朵盛开,小鸟在枝头啾啾鸣叫,清澈的流水在林间潺潺流淌……”她同时暗示,“儿子正牵着风筝在草地上奔跑,你张开双臂在后面追逐……”白岩松终于进入了梦乡。他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睡上这样的好觉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已是次日7点。

  妻子意识到,更关键的时候到了,不能有丝毫松劲。这时她想到的是为他做SPA理疗。她打开音响,在浴室喷上精油,让他躺在浴缸中,在轻音乐的轻抚下,在精油芳香的氤氲里,在浴池掺有牛奶、海盐的水的浸泡中,她再来为他细心按摩。这样的每一次理疗,皆让他感到神清气爽。

  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妻子还来了一个全家总动员,打起了“亲情减负”的立体战。她让儿子投入到这场活动中。爸爸下班回到家中,只要见他皱眉、发呆、唉声叹气,乖巧懂事的儿子白清扬就会缠着爸爸,他一会儿让爸爸做脑筋急转弯,一会儿与爸爸一起下 跳棋 。回答错误或输了,要在脸上涂鸦,不一会儿,白岩松脸上被画满了太阳、月亮与星星。这时父子俩对着镜子往往笑得直不起腰来。有时儿子还让爸爸陪他到小区捉蚂蚱、捉蝴蝶。他还几次兴冲冲地让爸爸带他到十三陵飞行基地去坐滑翔伞。滑翔伞像鸟儿一样升上了3 000米的高空,朵朵白云从身边擦过,白岩松觉得心中的压力和郁闷已随着白云飘荡而去……

  她还让白岩松的母亲也加入进来。2009年 春节 前,她亲赴白岩松的老家呼伦贝尔,将婆婆接到北京。春节期间,一家人坐在一起,母亲一边和儿子做着家务事,一边说着儿子小时候取得的成绩以及趣事,说工作后他给母亲带来的幸福,给家庭带来的荣耀……直说得儿子心头春意盎然。

  亲情让白岩松背负的网终于破了。2009年10月1日,他已彻底与过去告别,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建国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上,白岩松那慷慨激昂的解说,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让人再度领略了他的光彩照人的风度。2009年11月,白岩松被传“自杀”,有人说他“自杀”是因为经济问题,也有人说他是因悲观厌世。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他,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流言蜚语已经能坦然面对了。这让妻子欣慰不已。

  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当你的亲人遭遇压力不堪重负的时候,你能让其轻松。亲情是阳光的手、春风的剪,它能帮助自己最亲近的人冲破困惑郁闷 编织 成的凝重的网。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篇四
  “任性菜贩子”原来是个本科生

  “就你,卖个菜花样最多。每天嘴巴像个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还搞个什么直播。”一个熟客站在菜摊前,一边挑着菜,一边嗔怪道。

  刘鹏只是咧着嘴笑,“今天直播不行了,网络没连上。”他有些无奈地望望穿过半个菜市场才接过来的网线,“怎么网线就不通了呢?是不是有人嫉妒我?”

  “是呀是呀,他们都嫉妒你,就嫉妒你脖子上的大金链子了。”手指了指刘鹏脖子上网线般粗细的金链子,顾客哈哈大笑道。

  在十里庙菜市场,刘鹏是个奇特的存在。他是整个菜市场年纪最小的菜贩子,也是学历最高的菜贩子。他的菜摊前,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28岁的刘鹏是岗集人。2012年,他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 教育 专业毕业,回到合肥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2013年过完暑假,他毅然从小学辞职创业。在十里庙菜场承包了个摊位,开始卖菜。

  刘鹏卖菜很“任性”。他卖菜一般比别人便宜,还总是喜欢去零。三角,五角,八角的,他说不要就不要。最初,在一旁帮忙的妈妈,看他这样做生意,总是心惊肉跳。

  “我跟他说,你这样卖菜不行,本来就是小本生意,被你这样半卖半送更没钱挣了。”刘鹏的妈妈还记得,儿子却一本正经地回道:“菜是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你还能每天都赚人家钱啊。你那个方式老了,我有我的方式。”

  眼看着客流量越来越多,挣的钱也没有少。刘鹏的妈妈这才服气。

  因为刘鹏的菜卖得便宜,其他菜贩子的日子变得艰难,彼此之间没少摩擦。无奈之下,一些菜贩子只能跟着他降价。

  一天卖菜三千斤月收入超白领

  在家里,刘鹏也是个另类。刘鹏兄弟三个。大哥是安徽大学毕业的,目前在国外工作,工资不菲。三弟在中科大上学。

  “其实,我也想做大生意啊,但是没资金,没经验,所以就从小生意做起,等以后能力强了,再做大生意吧。”

  卖菜的活儿比不上当老师体面。正当年纪的刘鹏,在相亲时,也遭受了不少冷遇。“好多姑娘一听说我是个卖菜的,扭头就走。”

  不过刘鹏倒不气馁。他在自己的小生意上越做越火。最初,他一天只卖三四十斤菜,如今每天能卖两大车3000多斤菜。

  当记者询问具体收入时,刘鹏伸出了两个指头,缓缓说道,“两万吧!”

  如今,刘鹏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她是个医生,体贴、善良,不嫌弃我是个卖菜的,更不计较我没时间陪伴她。”

  网络直播卖菜欲从线下做到线上

  两个月前,刘鹏在菜市场干起了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再次引起了众人的注目和驻足。

  他先是找人在菜市场上空拉了根网线。随后,又在窄小的摊位上摆起了三支三脚架。每个架子上都放着手机。身后还放着一台 笔记本 电脑。我开通了不少直播平台。”每天一大早,他就打开手机和电脑平台,开始直播自己卖菜。

  “主播主播,现在西红柿多少钱一斤?”“主播,刚才那一单,你挣了多少钱?”“主播,刚刚买菜的美眉你认识吗?干嘛不留号码?”网友总是有着千奇古怪的疑问。清闲的时候,刘鹏就马

上一篇:小狗机器人

下一篇:东莞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