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西大海战

时间:2024-06-15 09:59:40编辑:奇事君

英西大海战的过程

1580年,普利茅斯人弗兰西斯·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在这次历时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高贵的女王亲自来到了德雷克的坐舰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这位职业更准确地说是海盗的人——骑士称号。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励,撑起了英国人远涉重洋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到海外掠夺和贸易的行列中。 )1588 年7 月,“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港启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于7 月21 日逼近英国西南海岸,在普利矛斯港外抛锚,并摆开了战斗队形。英国舰队总司令霍华德勋爵(Lord Howrad of Effingham)接到西班牙舰队已逼近的报告后,立即命令:“舰队出港,逆风行进,抢占敌舰队上风方位!”英国舰队渐渐驶进了西班牙舰队。西班牙指挥官马迭亚·西顿尼亚(Duke of Medina Sidonia)仍然打算用之前西班牙的海战术靠近冲撞英国舰队。而英国舰队刚进入射程,大炮就轰鸣起来,向西班牙舰队猛烈射击,海面上掀起一股股巨大的水柱。“无敌舰队”排成几路纵队,全速向英国战舰紧逼。“命令各舰队不惜一切代价靠近战舰,用钩子钩住敌舰!”“无敌舰队”总司令西顿尼亚大声喊叫着。可是,英国军舰总是灵活地拐弯掉头,避开西班牙军舰,然后以密集的舷炮火力杀伤对手。经过几个小时的混战,不仅没有一名西班牙士兵能登上英国的舰船,而且“无敌舰队”还有好多舰只中炮起火,许多战舰上的官兵伤亡过半。西顿尼亚看到自己的舰队损失惨重,决定暂时脱离战斗,但英军却死死咬住不放,继续猛追猛打。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黄昏时分,第一天的战斗才告结束。 此后一周时间内,英国舰队频频发动小规模出击,“无敌舰队”则处处挨打,狼狈不堪。又因远离基地,后勤供应困难,炮弹和粮食越来越少,西顿尼亚决定将舰队开到法国东北部的加来一带停泊,一方面进行休整,解决给养问题,另一方面等待着与巴尔马的部队会合。但是,英国的一支舰队早就封锁了尼德兰海面,使他们根本无法会合。第八天深夜,海面上刮起了强劲的西风,“无敌舰队”的士兵经过几天的苦战,早已进入梦乡。突然有人摇醒了正在酣睡的总司令,慌张地报告:“报告总司令,海面上出现了8 条火龙,正在向我舰队迎面冲来!”西顿尼亚来不及穿上衣服,就奔到甲板上。只见那8 条火龙乘着西风,箭一般地直冲进舰队。撞到舰船后,就火蛇飞舞,浓烟滚滚。顷刻之间,好多舰船起火燃烧。原来,这是英国海军将领们经过商讨研究出的作战方案,使用火船袭击西班牙舰队。他们挑出8 艘小船,将船身涂上沥青,船内装满油脂和柴草,点火后乘风驶进西班牙舰队中。西顿尼亚见这种情形,慌忙下令;“各舰马上砍断锚索,夺路驶出海港!”顿时,舰队一片混乱,各舰争相逃命,舰队失去了统一指挥,结果致使许多船只在自相碰撞中沉没。没能冲出港的船只,大都被火焰所吞没。逃出海港的舰船也难以再进港停泊,因为它们的两个主锚在混乱中都被砍掉了。29 日凌晨,这支无锚的舰队被西南风刮向东北,队形十分混乱。 “无敌舰队”对打赢战争非常自信,但从开始它就忽视了一个问题——海洋是个特殊的战场,喜怒无常的大海,会让海战变得不可预测。果然,“无敌舰队”一出发就遇上了麻烦。大西洋上风暴肆虐,“无敌舰队”那些号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舰船在巨大的风暴面前,变得脆弱不堪,狂风卷起的海浪让舰船剧烈颠簸,就算是常年生活在海上的水手,也已经感到四肢发软、头晕目眩。于是,不等和英国人交战,“无敌舰队”便狼狈地返回了避风港。在避风港里休整到7月,才重新出发。就如在陆地战场上作战,在海上作战也讲究给对手出其不意的打击。“无敌舰队”为躲避风浪将出战计划推迟,这给英国制造了一个反攻的好机会。英国利用这一个多月的光景,大力扩充海上力量。在霍华德勋爵的努力下,受到战争刺激的英国海军不再是“几条寒酸小船”,它筹集了197艘战舰,且都经过了精心改良。这些舰船虽不如“无敌舰队”气势恢弘,但在作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方面,却远远超过西班牙舰船。1588年7月22日清晨,英西两国正式开战。天气情况对英国舰船十分有利,它们借助上风位置,迅速躲过了“无敌舰队”发起的第一轮轰击,并对“无敌舰队”进行猛烈反击,“无敌舰队”这才意识到,英国人比想象中要厉害得多。由于对英国海军的作战特点缺少研究,“无敌舰队”陷入慌乱,22目的这次海战,英国海军大获全胜。第二天早上,海上吹起了东北风,这对“无敌舰队”十分有利,它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英国军舰“凯旋”号包围,致使“凯旋”号遭受重创。14无敌舰队”总算挽回了一些面子。尽管只是暂时的双方在当年7月25日再次交锋。但这次,英西两国打得都不尽兴,双方的弹药都出现短缺,于是“无敌舰队”向法国的加来港驶去,英国海军则迅速返回英国的多佛尔港。经过几天的激战,英国和西班牙都忙着修整军舰,补充给养。相比之下,英国舰船补给起来要方便得多,多佛尔毕竟是英国港口,在抵达多佛尔前,他们可以从附近其他一些英国港口得到所需物资。而此时的“无敌舰队”则正好相反,它要前去法国的港口寻求给养,在抵达加来前,不会有哪个港口会给它提供帮助。“无敌舰队”的补给困难,给英国海军创造了可乘之机。“无敌舰队”前脚刚到加来海域,已经完成补给的英国海军就追了过来。“无敌舰队”正处在最虚弱的状态中,炮弹严重匮乏。英国海军就像训练时打靶那样,对“无敌舰队”放炮开火,而“无敌舰队”却束手无策。英国人见“无敌舰队”如此狼狈,便在同年7月28日凌晨决定对“无敌舰队”进行突袭。英国人对8艘吨位不足200的小船做了改装,使之具备更强的攻击性。然后借助黎明前的黑暗,悄然无声地向“无敌舰队”驶去。这些小船的速度非常快,天刚亮,就已经驶到“无敌舰队”跟前。它们突然向“无敌舰队”开火,杀得西班牙人措手不及。不一会儿。“无敌舰队”的一些大型舰船便燃起大火,由于舰船之间距离很近,不少没有着火的舰船看到火光,都方寸大乱,以致于不顾指挥,乱逃一气。就海仗来说,混乱会让一支舰队遭受无法挽回的灾难。被打懵了的“无敌舰队”仓皇撤退,它辨不清方向,只想快点逃出英国人的进攻圈。在苍茫的大海上,这支庞大的舰队竟然像一只无头苍蝇那样横冲直撞。它没有向近在眼前的加来港驶去,而是逃往敦刻尔克。这样一来,无敌舰队离加来越来越远,而且一直未曾得到补给。这正是英国人希望看到的,英国海军决定不给“无敌舰队”留下生路,所有舰船都鼓起风帆全速追击。由于“无敌舰队”已没有弹药,英国海军大胆地接近敌人,和敌人离得越近,英国人火炮的命中率就越高。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海上风向突然改变,英国海军出于谨慎考虑放弃了追击,“无敌舰队”这才保全了性命。从7月22日到7月28日, “无敌舰队”耗费了10万发炮弹,可这10万发炮弹不仅未能重创任何一艘英国舰船,还没能保住自身安全。在长达6天的战斗里,“无敌舰队”伤亡了近干人。西班牙人不愿相信自己竟在海战上败给了英国人。8月,“无敌舰队”和英国海军又在加来东北部的海域上展开交锋。然而,就算准备充分,西班牙人依然未能挽回战败的命运。“无敌舰队”的舰船吨位大、载重多,这也造成它们行动迟缓、反应笨拙。英国舰船配备的火炮在射程上占了优势,这让英国人可以在西班牙人射程之外随意开火。“无敌舰队”试图还英国海军以颜色,也对英国海军进行猛烈的炮轰,可英国舰船行动敏捷,毫不费力地躲过了炮弹。一天下来,英国海军依然精神抖擞,“无敌舰队”却已遍体鳞伤。 7月28日傍晚的一幕在加来海域上重新上演:“无敌舰队”在前面惊恐地逃跑,英国海军在后面穷追猛打。有几次,“无敌舰队”也试图调过头反击英国人,可这不仅没能伤害到英国海军,反而打乱了自己的队形。在追追打打的过程中,l6艘西班牙军舰遭到重创,沉入海底,英国军舰却只受了轻微创伤。 “继续攻击敌舰!”英舰队总司令霍华德发出命令。于是,英国舰队全速前进,展开更加猛烈的攻势。在“隆隆”的炮声中,“无敌舰队” 5 艘大型战舰被炸得失去了作战能力, 4 000 官兵被打死、淹死,而英国军舰却一艘都没损失。到傍晚时分,紧追“无敌舰队”的德雷克发现自己的炮弹也已打完,只好停止追击。至此,历时近10 天的英西大海战方告结束。“无敌舰队”总司令见大势已去,登陆无望,只得命令舰队返航。为了躲开英国舰队的追击,舰队向北行驶,绕过英国西北部海岸返回西班牙。途中,舰队不断遭到风暴的袭击,又损失了一些舰船,数千官兵因疾病、饥渴而丧命。10 月间,当舰队返回西班牙时,仅剩残破舰船53 艘。全欧洲都在关注英国和西班牙的这次海上交锋。自1588年夏天的大海战后,“无敌舰队”的名号竟成了一种讽刺,西班牙被迫收起嚣张的气焰,而英国则在此战后开始占据主动权一直到1589年第一次远征期间的科伦纳-里斯本海战为止。

英西大海战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英西大海战影响对英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在海上击败了当时最强大的对手西班牙,这次海战胜利不仅极大鼓舞了英国海军的士气,更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强大兴起,从此大西洋的海上霸权地位逐渐向英国转移。英国的海军在此之后也迅猛的发展起来,主要体现在海上展开积极行动,选择巧妙的时机进行攻击,并实施大范围封锁作战等,它还到处强占殖民地,这一系列行动使英国资本主义逐步向前发展,一个新生的强大殖民帝国逐渐升起。英西大海战影响对世界军事方面也产生了极大作用,舰船的灵活作战和火炮射程优势取代了之前的肉搏战,海域战争逐步呈现一种全新格局。这次海战实质上也是新兴英国殖民主义和老牌西班牙殖民主义的一场决战。

英西大海战的介绍

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英西战争中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使英国在此战后到1589年的科伦纳-里斯本海战再次被压制间,英国在这一年的时间基本处于主动方,而西班牙的大西洋独霸的格局也在此战被打破,一直到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海战重获大西洋霸权。但1589年英国舰队败北后情势逆转,拉科鲁尼亚与里斯本并接连失守。西班牙随后派遣二艘无敌舰队趁胜追击,但在恶劣的气候下遭挫。 无敌舰队战败后的十年间,西班牙加强了海军实力,对后来南美洲贵重金属的运输影响深远。之后的战役中英格兰一直处于败方,而战争到了本世纪末不列塔尼与爱尔兰战役期间渐走入僵局。英西战争在1604年由腓力三世与新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签订伦敦条约后画下句点。英西协议分别停止对爱尔兰与西属荷兰的军事介入,且英方放弃英国在公海上的劫掠行为。缔约两方皆有达成部分目标,但整起战争过程对两国财政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担。此战给后人很多误区,使人们误以为此战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地位,实际不然,西班牙在此战后 海上霸主地位依在(因为此时西班牙手上依然握有印度洋南洋一带以及理论上的太平洋霸权),一直到1639年唐斯海战被荷兰取代,而英国在此战所获得的结果也不过是让西班牙暂时丧失大西洋的霸权,英国在1588-1589年间暂时获得主动权而已。

英国与西班牙的1588年海战主要内容是什么?

腓力二世对英国的日渐崛起感到不安。尤其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是英王伊丽莎白为打击西班牙的西欧霸主地位,竟然纵容和支持英国海盗袭击西班牙的海上商船和海外殖民地。1577年至1580年,英国著名的海洋大盗德雷克在其第一次环球航行中,竟然把西班牙殖民者存放在南美洲沿岸各港口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抢劫一空。西班牙政府闻讯后,强烈要求英国女王对德雷克处以海盗罪。可是,伊丽莎白不但没有照此办理,反而册封德雷克为男爵,伊丽莎白的这一作法大大激怒了腓力二世,从而加深了英西两国之间早已存在的矛盾。腓力二世决心与伊丽莎白女王决一雌雄 。1588年5月底,腓力二世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里斯本出海远征英国,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它拥有134艘舰只,总吨位57868吨,装有2431门火炮。舰队有船员8766名,摇桨奴隶2088名,还有21855名士兵及300名教士。“无敌舰队”中的巨型战舰如楼宇一样高耸水面,外表巍峨壮观,但实际上体大笨重,航行迟缓,直到7月21日,才驶进英吉利海峡。“无敌舰队”的司令西顿尼亚,本是个陆军将领,不仅没有任何海战的经验,甚至还要晕船,同“无敌舰队”相比,英国舰队的准备略显不足。在把王室、各类船主、商人以及海盗的所有舰船集中起来之后,英国舰队共约有140艘舰船,但在大型战舰的数量和总吨位方面均逊于“无敌舰队”。然而,同西班牙舰队相反,英国舰队的舰只小而狭长,去掉了船楼结构,加强了舰炮火力,具备快速轻便,长于攻击的特点。整个英国舰队共有作战人员9000人,全部都是水兵。更为重要的是英国舰队拥有一位称职的司令——海军上将霍华德,而出身于海盗的著名海军将领霍金斯和德雷克则担任舰队的副司令。伊丽莎白女王对前线的视察,极大地鼓舞了英军官兵,前线的将士士气大振,决心与“无敌舰队”一决高低。7月22日,两国舰队开始接触,西班牙“无敌舰队”为发挥自己舰载步兵的作用,力图接迎英国舰队,展开短兵相接的搏斗。而英国舰队则发挥自己快速灵活,火力凶猛的特点,避免同西班牙舰队正面交锋,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路上跟踪西班牙舰队,用小规模的舰队发动袭击,双方虽未发生大的战斗,但西班牙的舰队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经过艰苦的航行和战斗,“无敌舰队”终于闯入加来海峡,准备按原定计划与驻扎在尼德兰南部由帕尔马公爵率领的西班牙军队会师,然后将其运过加来海峡,在英国登陆作战,但由于尼德兰海面已被英国舰队封锁,这一计划未能实现。7月29日黎明,英国两国舰队在加来和敦刻尔克之间的格雪夫兰斯附近海面展开了激战。英国舰队采取准确的远距离炮战,使射击技术低劣,主要依靠接舷肉搏战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丧失了还手的能力,战至该日下午,西顿尼亚不得不率“无敌舰队”向佛兰德尔沿岸败退。英国舰队则乘胜追击,直到舰上弹药射尽后,方停止追击,调头返航。在格雪夫兰斯海战中被打得焦头烂额的“无敌舰队”祸不单行,在8月初又遇上了暴风的袭击。不少船只没顶于风流之中,还有一部分船只被风暴刮散,有的甚至漂流到挪威的澳海岸。西顿尼亚因船队损失巨大,又见天气恶劣,不敢再战,于是率领残船败舰驶向北海,绕行苏格兰和爱尔兰折返西班牙。当1588年10月西顿尼亚率残部回到西班牙时,仅余舰船53艘,葬身鱼腹者9000多人,“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英西大海战的背景

16世纪,西班牙一度以为自己就是大海的主人,作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帝国,它拥有号称“无敌”的强大舰队,这支舰队在海洋上纵横驰骋,为西班牙带来数不清的财富。然而,西班牙的强大却引起新兴的强国英国的不满,终于在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之间上演了一场海洋利益争夺战。在16世纪末,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全世界大部分贵金属都流入了西班牙人的钱袋。而为了能一直顺利地“靠海吃海”,西班牙政府为完善海军煞费苦心,它积极地建造舰船,认真地研究舰船的火力装置,并招募数不清的年轻人加入了海军。当西班牙人炫耀着它那拥有100多只舰船、3000多门大炮的“无敌舰队”(Invincible Armada)时,英国的海洋事业才刚刚起步,只拥有一支由简易小船拼凑来的“海军”。英国此前的宗教改革使得英吉利脱离了罗马教廷,而西班牙仍是传统公教国家,英国的行为使腓力二世十分不满。更让腓力二世头疼的是,伊丽莎白一世非常关注海盗事业,英国似乎打定主意要走“海盗推动海军”的路线。伊丽莎白一世大张旗鼓地依靠海盗掠夺西班牙船队,抢走大量财富。这使得西班牙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当英国海盗开始频繁地劫掠西班牙舰船时,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给英国一些教训。他动用政治手段左右英国的王权大战,通过支持苏格兰女王玛丽来影响英国政局。不过,1568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上台让事情发生了变化,玛丽一世被处死。1588年5月底,腓力二世一声令下,134艘装备精良的舰船承载着8000多名海员、2万多名步兵以及2000名负责摇桨的奴隶,船上挂满了无数面西班牙王国的旗帜和基督、圣母的绣像,雄赳赳地驶出了里斯本的港口。

英西大海战的影响

此次胜利也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回顾历史,它确实给西班牙人予以重创,尽管只是暂时的(因为1589-1598西班牙帝国恢复了海上实力)。无敌舰队惨败后50年间,西班牙仍旧保持着大国地位,但显然其根基已经动摇,期海上霸主位置也在1639年唐斯海战被荷兰人逐步取代。英西大海战的胜利使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后虽然二者之间仍有交战,但西班牙已经无力阻止英吉利势力的扩大了。这场胜利直接保全了危在旦夕的荷兰共和国的生存,并帮助了法王亨利四世以自拔于西班牙的势力与政策,间接救了深陷宗教争乱的德意志。虽然伊丽莎白时期的有限的财政与军事制度限制了英国将胜利扩大,但是这场胜利终究是为之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开辟了发展的道路。

大西洋海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941年12月美国对日本宣战后,希特勒改变了避免公开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政策。12月9日,德国海军作战部取消了关于有克制地对付美国船只的决定,不再限制针对美国商船和军舰的一切行动,允许潜艇在西经26°范围以外的大西洋任何海区、包括泛美安全区内搜索和攻击所有目标。从此,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交通线上开始了无限制的潜艇战。德军统帅部认为,美国参战必然会大大增强同盟国的战争力量,然而,德国海军只要不断打击同盟国至关重要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就可削弱其战争力量。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则是潜艇。基于这一认识,德军统帅部决定,1942年以后的海军作战,应不断加强潜艇进攻,消灭穿梭于大西洋上的同盟国护航运输队,制止盟军兵员与装备的增长。据此,德国海军进一步规定,潜艇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吨位战”,尽可能利用潜艇作战的有利条件,在最短期间内使同盟国在船舶吨位上的损失超过其造船吨位,以达到削弱同盟国运输能力、瘫痪其海上运输的目的。德国潜艇舰队司令邓尼茨强调:“今天击沉比将来在1943年才击沉要有效得多。”基于上述考虑,德军统帅部和德国海军计划扩大大西洋的作战区域。1941年12月12日,德国决定发动“击鼓”战役,派遣潜艇深入美国沿岸发动袭击。德国潜艇指挥官

英西战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英西战争是英国和西班牙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处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英国于16世纪下半叶开始争夺销售市场和殖民地,同当时最大的海上殖民强国西班牙展开了竞争,这就是引起战争的原因。1586~1604年英西战争,揭开了两国武装争夺的序幕。西班牙菲利普二世政府力图打倒英国这个竞争对手,决定建立一支为数4万人的远征军入侵英伦三岛。于是,成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主要由便于载运部队但不太适合海战的大型高舷船只组成。英国为了制止入侵,派出了几支区舰队对西班牙沿海一带及其各殖民地的船只和移民点进行袭击。1587年英国一支分舰队袭击了西班牙加的斯港,使西班牙舰队开往英国海岸的时间推迟了一年。1588年,由130艘舰只组成的西班牙舰队开往英国沿海,但在英吉利海峡遭重创。新的远征准备工作又被英国舰队在西班牙沿海的有力行动所破坏。1596年,由17艘英舰、24艘荷舰、150艘运输船只组成的英荷联合分舰队攻占了加的斯港。1597年,西班牙曾试图支援爱尔兰起义,并派兵在爱尔兰登陆,但以失败告终。4年后,即1601年,西班牙陆军1个支队在爱尔兰登陆成功,但因孤军无援而被迫投降。1604年缔结了和约。西班牙虽保持了原有的殖民地,但其海上贸易的垄断权却大为削弱。1625~1630年英西战争中,荷兰和法国支持了英国。这次战争以双方不分胜负告终。英荷舰队试图重新夺占加的斯港,但未成功。1630年11月宣告战争结束,在马德里缔结了和平同盟条约。1655~1659年英西战争中,法国支持英国。1655年5月,英国舰队攻占了牙买加岛。1657年4月,英军在法军的援助下于特纳里夫岛附近击败西班牙舰队,1659年6月攻克敦刻尔克。战争至1659年底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军于1704年8月4日攻占战略要地直布罗陀,并在那里建立了海军基地。西班牙相继丧失了撒丁岛、西西里岛、米兰和那不勒斯。此外,英国还获得了在西班牙各殖民地贩卖黑奴的垄断权。1718~1720年英西战争中,西班牙企图收复其地中海的领地。但是,宾格海军上将统率的英国分舰队击溃了西班牙的地中海舰队。英军的基本战略方针是:既靠本国的兵力,又借助法国、荷兰、奥地利等盟国的兵力来消灭对方的舰队,这样便最后决定了战争的结局。1726~1728年英西战争中,西班牙再次试图收复直布罗陀,又未成功。英国舰队封锁了西印度群岛,使西班牙政府无法继续进行这场战争。1739~1748年英西战争,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期间英国力求夺取西班牙在巴拿马海峡的殖民地,但以失败告终。为此英国曾建立了两支分舰队,一支从墨西哥湾进攻,另一支从太平洋进攻,结果都未能完成既定任务。1762~1763年英西战争是7年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在这次战争中给予西班牙以最后一击。英国舰队凭借其在西印度洋海域的巨大优势,夺得了古巴的哈瓦那。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占领了菲律宾的马尼拉。这样,西班牙实际上已丧失了整个舰队。根据1763年巴黎和约,西班牙被迫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以交换哈瓦那和马尼拉。北美独立战争中,西班牙于1779年与法国、荷兰王国一起反对英国。根据1783年凡尔赛和约,佛罗里达的一部分和梅诺卡岛归还西班牙。英西战争的结果是,西班牙丧失了殖民地和海上威力。英国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在这几次战争中取胜是符合规律的。英国拥有一支用当时第一流武器装备起来的较强大的海军,这一点在英国海军当局的军事学术中也有所反映,如在海上交通线上积极展开活动,进行大规模的封锁行动,巧妙地选择主要突击的时机等。

上一篇:家庭装修吊顶图片

下一篇:经典电视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