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玉器收藏

时间:2024-06-13 20:33:20编辑:奇事君

马未都:赵忠祥让我鉴定白玉件,我那时年轻气盛,说了什么实话了?

马未都的朋友圈,可谓是相当广泛,什么人都能搭上话,甚至盗墓贼都能引为知己。关注文化圈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以马未都为散发点,基本上能覆盖整个文化圈。可见,一个马未都基本上都能把名人串起来。赵忠祥就曾找马未都鉴定白玉件,可让马未都受宠若惊。马未都在追忆赵忠祥的文章中,表示“赵忠祥让我鉴定白玉件,我那时年轻气盛,就实话实说了”。马未都怎么会认识赵忠祥呢?他又是如何给赵忠祥鉴定文物呢?马未都很早就认识赵忠祥了,当然最开始是在电视上,赵忠祥未必认识马未都。马未都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电视也买不起,整个空军大院也就那么一两台。马未都小时候就跟着其他人一起看赵忠祥主持的新闻联播,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他是赵忠祥啊!没错,赵忠祥的声音影响了几代人,那是国嘴国脸一身正气。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马未都终于见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马未都。1997年,马未都在琉璃厂开了一个小店,有事没事亲自坐镇小店,一来图个清静,二来也能结实不少人。马未都那时候已经享誉收藏界了,人称马爷。在这种情况下,赵忠祥找到了马未都。赵忠祥第一次见马未都,就表示对他的名字很感兴趣,你就是马未都啊!名字很独特!可还真别说,马未都曾托人找朋友统计了一下,全国亿万人口没一个重名的,果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啊!寒暄过后,赵忠祥兜里掏出了一块白玉件,让马未都鉴定。马未都自然不敢怠慢,童年偶像出现在眼前,怎么说也得留个好印象啊!马未都表示,我那时候年轻气盛就实话实说了。马未都本就健谈,吧唧吧唧的滔滔不绝,在赵忠祥面前好为人师的讲解玉。赵忠祥也是一个收藏发烧友,过手的东西不少,眼力劲还是有的。赵忠祥直言不讳地说,那就说这是真的还是假的。马未都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实话实话了你这是真的。赵忠祥得知自己的白玉件是真的,就没有多留。马未都想留人家吃饭,这也是中国人的最高礼仪,赵忠祥莞尔一笑婉拒留下吃饭。临走之前,赵忠祥语重心长地说就喜欢你这实话实说。马未都与赵忠祥的相识,就从这里开始了。事隔多年,马未都与赵忠祥一块参加了王刚女儿的婚礼。马未都的儿子也从英国回来,没见过这阵势,就问王刚的洋女婿嗨皮不嗨皮。赵忠祥还教育了马未都儿子一番,说孩子你该这样不应该这样。可见,赵忠祥与马未都确实是私交甚好。

马未都:玉有“九窍塞”,不能拿着瞎盘,朋友为什么还拿着往嘴里送?

马未都是搞收藏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公开场合,明眼人一看那就是一个文化人,可他与其他文化人又显得不一样。大多数文化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文化人,胳膊上都是挂着珠子盘着珍贵玉器,一看就是如同世外高人。马未都身上不戴什么东西,连玉都不戴。至于马未都为何不戴玉,他也是有一番说辞的。马未都指出,玉有“九窍塞”,不能拿着瞎盘,朋友却还拿着往嘴里送。马未都的这个说法有什么道理?马未都早年也是非常喜欢玉的,好不容易省吃俭用捡漏一块好玉,也是想着如何才能把玩尽兴。按照马未都的说法,他年轻的时候对于新到手的物件儿也是如痴如醉,甚至夜深人静之际,也会一个机灵就起来看一宿。随着年龄的增长,马未都过手的东西多了,对于玉的痴迷程度也没有先前那么厉害了。马未都表示,他不想在胳膊上戴什么东西,那样很不舒服。所以,马未都就是无件儿一身轻。除了马未都的个人习惯之外,还有就是玉是有讲究的,还真不能辖盘。马未都指出,汉以前玉有“九窍塞”,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人注重丧葬,憧憬着能够死后也能享尽荣华富贵。九窍塞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身体九窍出气,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对墓主人的高规格礼遇。一般而言,玉除了九窍塞,还有手握,形状不一。反正古人死了之后,有非常多的讲究。言归正传,由于九窍塞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在把玩的时候不能瞎盘。因为你也不知道,到手的玉是什么来路。由此可见,古人的丧葬文化还是博大精深,也是一门学问,然而,马未都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为了追求形成包浆,不明就里的却天天往脸上蹭。脸上蹭了还不过瘾,还把玉拿着往嘴里搁。马未都好心相劝,人家还不听依旧如故。所以,这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实际上,这样尴尬的事情还真不少,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文化素养的欠缺,收藏理论不过关。由此可见,收藏是一个讲究文化素养的高端领域,没有什么文化,那是要闹笑话。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马未都的文化素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江湖。值得一提的是,马未都手里有一个玉猪握,还是西汉时期的,正是用于丧葬。至于价值几何来路是什么,马未都也没有做过多的透露。

马未都是什么出身?

出身如下:马未都就在于成长时段,没学可上也无书可读。11岁那一年,他就无端辍学,且很快下到乡下务农、混社会。在工厂做机床铣工近10年,待大风大浪过后再拿起书本时,已是临近30岁的大龄老青年,最好的进学时光一去不复返。当然肯吃苦,谦虚好学,脑子聪明绝顶,人情练达皆文章,江湖经验浑身都是,这是马未都的看家本领,也是后来居上的秘诀。简介:马未都(dū),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马未都是什么出身?

马未都出身具体如下:马未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不仅如此,他还登上过百家讲坛,还跻身作家排行榜,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马未都的真实学历,其实只有小学四年级,当时他赶上了那段纷乱的时期,从此辍学下乡,成了一名光荣的知青,后来动乱结束,高考也恢复了,马未都却没了兴趣,转行当起了工人。人物特点:马未都人称马爷,文物鉴定专家,媒体人。这些年来他一直活跃于多种节目。即展现自己的才华,又突出自己的智慧。本行自不必多说,其他各门各类无不如数家珍。他博览群书,精通历史,识得人情,游戏于世故。懂得进退,一言一行莫不暗藏生机。他的文物收藏,主要集中在早期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物质追求远远大于精神追求。当时潘家园一个品像好的官窑碗也只五元一个。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现在每天光从全国各地拿物件给他掌眼的,就高达上万。

收藏文物需要哪些证件才算合法收藏?

1.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一)依法继承 或者接受赠与;(二)从文物商店购买;(三)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四)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合 法方式。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五章、民间收藏文物第三十八条规 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收藏文物,其依法收藏的文物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2.私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拥有文物的出处(来源)及其证明文件,越来越成为人们判定是否合法、甚至真伪的重要依 据
3.国家《关于加强文物市场管理的通知》规定,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只能由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单位在准许的范围内专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经营。
  一、1911年以前中国和外国制作、生产、出版的陶瓷器、金银器、铜器和其他金属器、玉石器、漆器、玻璃器皿、各种质料的雕刻品以及雕塑品、家具、书画、碑帖、拓片、图书、文献资料、织绣、文化用品、邮票、货币、器具、工艺美术品等。
  二、1911年至1949年间中国和外 国制作、生产、出版的上款所列物品中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者。具体品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三、 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名单由国家文物局确定)。《通知》还规定:1911年至1949年间中国和外国制作、生产、出版的陶瓷器、金银器、铜 器和其他金属器、玉石器、漆器、玻璃器皿、各种质料的雕刻品以及雕塑品、家具、书画、碑帖、拓片、图书、文献资料、织绣、文化用品、邮票、货币、器具、工 艺美术品等,经批准后可以在旧货市场销售(符合上条二项者除外),但必须施行文物监管。


个人收藏的文物能私自买卖吗

个人收藏的文物如果是以下情况就不可以买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第五十条 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 (一)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 (二)从文物商店购买; (三)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 (四)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 第五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买卖下列文物: (一)国有文物,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 (二)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 (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但是依法拆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不属于本法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的应由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除外; (四)来源不符合本法第五十条规定的文物。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第五十二条 国家鼓励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将其收藏的文物捐赠给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或者出借给文物收藏单位展览和研究。 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尊重并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对捐赠的文物妥善收藏、保管和展示。 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不得转让、出租、质押给外国人。参考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马未都的介绍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马未都说的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著有《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其中《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中国古代门窗》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是《百家讲坛》首次推出此类节目,也反映了当今国家重视文化、重视历史的潮流。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俬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俱、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俬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著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俬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 *** 、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使用者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使用者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激情、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用户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用户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上一篇:湖北移动话费查询

下一篇:九里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