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玉

时间:2024-06-12 09:42:37编辑:奇事君

齐家玉是什么玉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齐家文化”,齐家玉就是考古学家在我国甘肃齐家坪发现的作为工具材质的一种玉,具体是哪种玉好像没有特殊规定,但反正是当地产的。你可以参考这些:
齐家玉器总体上可用“玉材上乘、品种多样、器形美观、制作精致、大气凝重”二十字来概括。具体而言就是:
1.用材区别明显,玉礼器多选用本地优质玉材,并部分使用和田玉;兵器和饰品玉仅部分选用和田玉;工具玉主要采用甘肃、青海的本地玉。
2.齐家文化玉器以工具类和礼器类居多。玉礼器形制巨大,如大玉琮、大玉璧、大玉璋、大玉圭、多孔大玉刀的尺寸,不少都超过已知同类礼器的尺寸。
3.齐家玉的制作带有明显的作坊式生产。用玉不同工艺不尽相同,使得玉器造型和装饰更加美观、多样性和艺术化。
4.齐家早期玉器,品种较单调,多素面无纹;晚期玉器,出现许多鸟、兽形图案和多孔扁平玉器。
5.齐家玉琢磨精细,虽历经四千年之久,但皮壳、色沁仍十分漂亮,色泽变化十分丰富,给人以皮壳陈旧、包浆饱满、光泽静穆、色沁艳丽的视觉感。


齐家文化玉器有哪些种类?

齐家文化玉器,与北方的红山文化玉器和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统称为我国三大古玉系列。齐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肃、青海本地的玉,还有新疆和田玉。玉器中的工具类如斧、锛、凿等,便主要选用本地玉,一部分工具还直接选用接近石质或玉内含有较重石质的材料。礼器类的琮、璧、环、璜、钺、刀、璋等,选择玉质滋润、色泽纯美的本地玉或和田玉。齐家文化玉器内涵之丰富,品种之繁多,工艺之精美,令人折服,是齐家文化乃至西北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齐家文化玉佩,距今4000多年历史,有图片,求懂得古玉的专家给个参考!

楼主,这件玉根本无需专家,一个简单的常识,4000多年前的加工水平,是无法钻出如此规整、光滑的圆孔的,尽管制作者刻意没有使用现代机械钻孔,但单那个圆孔就把现代臆造的特征暴露无遗了。

对古玉感兴趣,要多去博物馆观摩,玉料的材质,几千年形成的自然包浆,工艺加工的痕迹,标准器的形制,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一眼假的东西,楼主自然自己就可以甄别了,根本无需专家掌眼。


齐家玉的造假内幕 如何鉴定真假齐家玉(组图)

神人面纹玉杖形器嵌松石人面纹玉琮鱼蛙纹玉璧索纹玉瓶三角齿棱玉钺近日,央视在“新闻直播间”和“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以两天三次的播出频率曝光了齐家玉的造假内幕,让齐家玉一时成为收藏界的热议话题。节目里,主编过十五卷本《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的古玉专家古方认为“齐家玉都是素面器,表面没有纹饰”;馆藏最多齐家玉的甘肃定西众甫博物馆馆长刘岐江称齐家玉“比较简单、造型古朴、大器型相当少”;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则提到齐家玉出土量也就在千件左右。那么,这些专家们所谈到的观点是不是完全为学术界所认可呢?齐家玉在纹饰、器型方面是否真正缺乏“创意”?民间齐家玉的分布状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国内知名玉器专家展开了探讨。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雷从云:大量齐家玉“流落”民间古方讲的齐家玉主要是简单粗糙的平面片状器和无纹饰的特点,这是《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五册甘肃、青海、新疆卷玉器作者的观点,完全没有什么新意。我以为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种说法是比较符合考古发现实际的。但也并非绝对,其实《中国出土玉器全集》里面就收录了一件甘肃静宁地区出土的青玉弦纹玉琮,弦纹做得非常均匀、精细,抛光也很好,是静宁某地施工时民工发现的,现在收藏于静宁县文管所。我曾经跟人开玩笑:“如果不是因为施工发现并交给了文管所,那现在的考古可能连弦纹玉琮都还没有见过。”考古发现为什么会出现某些“空白”甚至“交白卷”?这是由于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物考古就有一条规定,那就是不主动进行考古发掘。为什么做这样的规定?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虽然盗墓的现象不多,但考古工作者光抢救基本建设、土木工程中的出土文物都忙不过来。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不仅全国的各种土木工程量更多、更大,同时盗墓情况空前猖獗,考古队光去“善后”都来不及。但事实上考古队所能抢救到的好文物已经所剩无几了,很多东西都“流落”到民间,甚至流失海外,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齐家玉。近年来,为了编辑出版《民间收藏玉器全集》,我和其他几位古玉专家清清楚楚地看到,原来在考古发掘中没有出现过的东西,许多新的器型,许多不曾见过的形制和纹饰,不仅在民间有,而且数量非常大,品类非常多。但因为它们并非考古发掘品,这些东西都没有“出生证”;另外,我们有的考古工作者、有的博物馆工作者为了守护“个人的阵地”,凡不是考古出土的东西都一概不承认。这种情况不仅落在齐家玉和其他古玉器头上,在陶瓷界也是如此。我要再次强调,民间收藏的齐家玉,数量、品类、等级不可小视。其中不仅有各种平面片状器,还有各种图像、纹饰的齐家玉,有大件器,有立雕的神器、神物,有圆雕人物、动物,如甘肃、青海收藏家协会的一些头面人物,就收藏了许多齐家玉。以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对于齐家玉的认知程度,怎么可能去买一大堆赝品呢?我在声明中也说了,我研究齐家玉器超过10年。其间,两次到甘肃、青海,一次在宁夏考察齐家文化和齐家文化玉器,先后发表关于齐家玉的论文7篇,专著三部,并多次在海内外作齐家玉的专题演讲和讲座。2006年我还在文章里第一次讲到了清宫收藏的齐家文化玉器。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图录里,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玉器全集》里面,都分别著录了几十件清宫收藏的齐家玉。我在《齐家玉韵》著录的183件东西,敢说绝大部分都是真品和珍品。因为我一件件看过、搬弄过这些东西,而且当时还不止我一个人看过。这些跟这次“事件”的卖家、买家、制假方做的“齐家玉”,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与他们任何一方的任何人没有联系。而节目中无端地将我和“齐家玉”的卖家、买家和制假者牵扯在一起,将我及著作作为反面专家、反面教材,不仅完全是混淆视听,而且是对我和我的作品的极大侵害,对我声誉的极大破坏,并对社会相关事业与活动造成恶劣影响。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把民间齐家玉说成赝品是无知我到蚌埠等地做过调查,很多店里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真古董,但他们硬说是他们自己做的高仿品。你问他图案谁设计的,为什么设计这样图案,玉料在哪买的,剩下的玉渣在哪里,他们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景德镇有些所谓能做高仿瓷的“专家”,也都是拿老东西在包装自己,他们的窑摆在那里,却从没点过火。那他们为什么偏要把老东西说成“今货”呢?为的就是要掩盖盗墓的事实,因为盗墓是要判刑的。央视播出的节目里,甘肃那个卖“齐家玉”的店主之所以说他做的是当代仿品,就是这个道理。我跟几个收藏界的朋友都认为他的店里放在地上、包了泥土、有阳刻纹的齐家玉应该都是真品。在齐家玉中存在着很多阳刻的纹饰,这是西北地区的特色美学,很难仿造。因为阳刻是凸出来的,需要把边上的所有材料都一点点地打掉,这叫减地法,才能最后突出这些纹饰。阳刻非常费时费力,一个造假的人不可能花这个心力去造一件才卖几百块钱的东西;而且齐家玉的图案都是非常抽象生动的,没有一定文化功底的人是无法设计出来的。而以齐家文化近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来说,如果其玉器总量不过千八百件,平均算起来,每年也就制作一件半件,这听起来就是个大笑话!考古资料上也明明白白地记载了,甘肃武威皇娘娘台一座墓葬出土的玉璧就有83件,更不要说民间藏了多少宝。我始终认定,中国即便算是五千年的历史,也一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和古代艺术品。最近就有一位藏家拿了两件有纹饰的齐家玉到获得司法部认可的鉴定机构北京瀛方斋做鉴定,无论是四面带纹饰的小玉琮还是镶嵌绿松石的玉人,通过微痕检测都确定是齐家玉无疑。所以,所有不懂的东西,所谓的专家最好不要轻易去否定。假如存世的只有千八百件齐家玉真品,那么那些“赝品”你敢让它流出海外吗?再以另一个角度看,现在流出海外的很多宝贝,是不是就因为我们某些“专家”的无知才流出去的?事实上,现在国外的一些集团,在拼命打压中国的民间收藏,就是想把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打压成赝品后能以低价收购了去。所以我们现在要进行的是一场文化保卫战、文物保卫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理事汪遵国:民间齐家玉要鉴定先行据我所知,考古发掘出来的齐家玉,数量不多,品种不多;但民间出土的齐家玉,在数量上是考古发掘的上百倍,在品种上也是大大增加。就我个人看过的齐家玉真品,就有三千多件,但我还不是国内见过齐家玉最多的人。当然,民间挖出来的东西,脱离了原来的地层,就有了一个鉴别真假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古玉造假的确也比较普遍。判断古玉的真假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首先是看玉料的产地,像齐家玉多数出于甘肃、青海,那就要看这件玉器是否为这一带出土的;第二,齐家玉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这么长的时间肯定经历了第二次氧化。二次氧化是有一定特征的,譬如包浆变了,颜色变了,硬度变了,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判断出绝大部分齐家玉的真伪了。造假的人虽然也有他们的“绝招”,像酸浸把今玉放到硫酸、醋酸或草酸里浸泡,或是烘烤把今玉加温到五百度或一千度使其变色,但人工色沁的效果,跟天然的二次氧化一定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这些专门研究玉器的专家,如果能够接触到大量民间出土的齐家玉,能够准确地判断其真伪,就能比考古出土的玉器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信息。因为民间出土的齐家玉比考古发掘的齐家玉,在器型、纹饰方面都更多样;在做工上,除了切磋、抛光外,还有镶嵌绿松石的;而且也发现了很多大件的玉器,像玉鼎,比青铜鼎还大的我都见过;另外,民间出土的齐家玉中,有些表面上还出现刻符,这些符号可能是早期的文字,可以和甲骨文、金文相比对相印证,比如说“一”、“日”、“王”,就跟甲骨文、金文基本一致。


按时间先后顺序,甘肃的远古文化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主要成就:大地湾遗址拥有6项中国考古之最马家窑文化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华第一刀”将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年……远古文化:甘肃彩陶文化瑞典考古学家安特发现马家窑文化遗址80周年之际,甘肃省正式挂牌成立了甘肃省彩陶会和兰州市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省市领导都参加了揭牌仪式,瑞典专家也专程发来贺电,表示愿与甘肃省有关专家共同探究人类的远古文化。 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在黄河流域发源和流行,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地区以其众多的彩陶文化遗存成为研究关注的重要区域。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华远古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甘肃省的彩陶制作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距今4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不仅代表了中国彩陶文化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世界古代彩陶文化中艺术成就最辉煌的。2. 马家窑文化之后兴起的齐家文化,遍布于甘肃大部地区并扩及宁、青、蒙部分区域,文化年代在4100-3700年间,被认为是足以同中原龙山文化东西对峙的强大“王国”,而且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这一文化类型以特色鲜明的陶器体系、率先于中原而掌握的冶金术和自成一体的玉文化体系为主要特征。齐家文化时期贫富分化和殉人现象已经出现,社会分裂为部落—氏族—父权家族三级,甚至可能出现一夫一妻制家庭。表明齐家文化时期甘青地区已经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谱写了西北地区文明史的第一乐章。3. 甘肃多矿产,这为原始先民金属冶炼提供了条件。在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曾出土一把青铜刀,被誉为“中华第一刀”,将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年。而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的金耳环是我国最早的金器,特别是不少青铜工具和装饰品以及中国最早的铜镜的发现,表明甘肃地区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发祥地。秦人又最早冶炼和使用铁器。这一切都说明甘肃地区是中国最早开始金属冶炼的地区之一。4.进入青铜时代,甘肃地区依次或并行出现了西部的四坝文化、沙井文化,中东部的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和东部的周秦早期文化。这些文化类型当是氐羌和西戎等部族及其不同分支的文化遗存。这些古老部族从先秦开始,长期活动于我国西北地区,对于开发西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中华文化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甘肃远古文化在文字、彩陶、原始农牧业、冶金术、玉器、宫殿建筑、绘画、混凝土等方面取得的文明成就以及阶级分化与早期古国的出现,既丰富和拓展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涵,也为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佐证。

上一篇:啄木鸟钱包

下一篇:马克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