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工艺品

时间:2024-06-11 00:14:51编辑:奇事君

广元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白花石刻。白花石刻,是广元特有的民间工艺产品。工匠们在一种赤白相间的“白花石”上,巧妙地利用石材的自然纹理和色彩勾画设计,运用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线刻等各种技法,雕造出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精美石刻艺术品。2008年6月,“白花石刻”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广元石刻就由凿崖造像逐步演变为雕石为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广元民间艺人利用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因材设计,雕刻成色彩分明的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石屏、砚台、笔筒、花钵、笔架等。到了近代,白花石刻已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文风格。以浓厚的地方特色及精湛的雕刻工艺形成一绝,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刻之一,著称中外。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网-广元丨精美的白花石刻

四川广元特有的民间工艺被评为国家级

四川广元特有的民间工艺产品“白花石刻”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花石刻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即有白花石刻“铁笔斋”。改革开放后,白花石刻陆续选送到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国、圭亚那、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展出。2008年,四川广元白花石刻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白花石刻的主要特点是因材施艺,根据石料自然纹理,雕刻成形象生动、色彩分明的艺术品。从选料开始,到下毛坯、构思、打花坯、精雕,完成一件白花石刻作品,要经过几十道手工流程。发展历史白花石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隋、唐开始,石刻艺人们就利用当地一种细密柔润、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石层),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石屏、砚台、笔筒、花钵、花瓶、烟缸、果盒等日用器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元县志》记述了白花石刻的历史状况,县志中介绍道,白花石刻始于清咸丰年间,民间艺人采县北太平乡一带白花石,刻制石砚出售。光绪末年,巴中魏喜先、魏礼先来广随叔学艺,后在县城北街开设“老铁笔斋”,因料设计,雕刻成带有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的石屏、砚台、笔筒、花钵、鱼缸、石瓶等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后,石刻社艺人在广元办石刻社,继承发展石刻术,生产高雕镂空的“飞龙”石砚、“梅花”笔筒、玲珑剔透的“松鹤”花瓶、“荷花”鱼钵、以民间传说、山水景色为题材的“嫦娥奔月”“剑门雄关”石屏。产品曾参加历届省和全国工美术展览。1978年起,部分精品被选送到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国、圭亚那展出。

石材工艺品的种类你都了解吗?

将一些未被加工的石材石料,经过特殊技艺的加工修葺,依照人们的爱好需求,加工切割成成品,就是我们目前所熟悉的石材工艺品,很多人对于石材工艺品的种类并不是十分的了解,针对需要深入了解的朋友,下面鲁班到家我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下。 目前市场上加工成石材工艺品的原生材料无非主要有两大种:大理石和花岗石,这是加工的重要原料来源,因为大理石和花岗石具有同样的硬度和耐受度,容易按照人们的设计图样设计切割成各种样式成品,尤其是大理石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形成的独特花纹,这种来自自然的原生美感受到很多人喜欢。 石材地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装修材料,是利用大理石和花岗石经过特殊工艺切割加工而成的地板是目前室内装修比较普遍的一个类型,它具有着耐脏、耐腐蚀、易清洗等种种优势,成为现在地板材料的首选。 对于一些豪华型室内装修来说,圆柱也是也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石材工艺品,因为大理石和花岗石独特的恢弘气势,加之一些图样花纹的创作,为豪华型室内装修提升气势,这种相应的风格搭配诠释出别样的风味来。 有的家庭会仿照欧美室内设计风格,在室内设计壁炉,因为壁炉对于温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大理石材加工的壁炉就是上上之选,加之大理石材本身的独特花纹不需要特使印染就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现在也有一部分家庭开始使用石材家具,这是一种比较时兴的家具特色,它有着普通家具所不具备的有点,耐磨、耐摔、耐腐蚀等等优势,成为现在家具业的一大亮点。

《琅琊台刻石》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琅琊台刻石》系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立。传为李斯书。原在山东诸城琅琊台,曾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原为四面环刻,后只留两面13行86字,现大部分字模糊不清。此刻石书写自然、艺术水平极高。杨守敬云“赢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康有为亦说:“《琅琊》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琅琊台刻石

昭陵的文物遗存

九嵕山属石灰岩质,易被风雨剥蚀,加之经过历代的兵荒马乱,陵山上的建筑今已毁坏无遗,但游殿、最初安厝长孙皇后的石窟以及栈道遗迹仍清晰可辨。昭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唯一架有栈道的帝王陵墓,在中国乃至世界帝陵建制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昭陵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六匹石刻骏马浮雕像,即著名的“昭陵六骏”。每边三具,皆背靠后檐墙而立。据记载,原石在每块上角有欧阳询书太宗自撰的马赞诗,随后另有殷仲容隶书刻于座上,如今俱不可见,原诗收入《全唐文》中。六骏的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马呙”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昭陵的这些石刻在品类、造型及题材上,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独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写实,富有政治意义的不同凡响之作。 “飒露紫”色紫胭,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guā)”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关于“什伐赤”的名称,日本学者原田淑人认为,“什伐”或译作“叱拨”,是波斯语“阿湿婆”的缩译,即汉语“马”的意思。另外,用近似古代唐音的现代粤语来读“什伐”和“叱拨”,两词读音非常近似。什伐赤是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南败窦建德时的坐骑。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在司马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反映了贞观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唐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与邻邦关系的盛况。这些石像在早年已遭破坏,今可见者有七个题名像座,几躯残体和几件残头像块。石像高不过六尺,连座约9尺许,并未超过常形,头像残块可以看出确有深眼高鼻者,有满头卷发者,有辫发缠于头者,有头发中间分缝向后梳拢者,有戴兜鍪者,但未见有弓刀杂佩者。服装有翻领和偏襟两种。 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载:“九嵕山下陪葬诸王七、嫔妃八、公主二十二、丞郎三品五十有三、功臣大将军以下六十有四。”《唐会要·陪陵名位》载,前后陪葬昭陵者有妃7人,王5人,公主10人,宰相13人,丞郎三品50人,功臣大将军60人,计155人。游师雄《题唐太宗昭陵图》作165人。宋敏求《长安志》作166人。此数尚未含子从父、孙从祖及宫人(下等妃嫔宫女)陪葬者。现代考古通过对整个陵园的实地考察,已确认昭陵有193座陪葬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夫妇合葬墓,因而,陪葬人数远远超过200人,或有300多人;陪葬墓数目之多,是历代帝王陵寝之冠。 陪葬墓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秦琼、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李勣)、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昭陵还分布有功臣贵戚等陪葬墓167座,已知墓主姓名的有57座,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园。陪葬墓的石刻极为精美,温颜博墓前的石人,魏征墓碑首的蟠桃花饰、尉迟敬德墓志十二生肖图案和石椁的仕女线刻图等,皆为当时艺术精品。从墓内还发现大量的精致的工艺品,例如李绩墓中出土的“三梁进德冠”,花饰俊美,据说唐太宗亲自设计了三顶,赐予最有功之臣,李绩得了一顶。众多陪葬墓衬托了主陵的宏伟气势,加之各墓之前又多有石人、石羊、石虎、石望柱、石碑之属,更能点缀陵园繁华景象。昭陵地面建筑虽被毁坏了,又屡遭战乱的破坏,但陵园遍布着丰富的古迹和文物,还藏有大量的古代美术工艺品及其他文物,有待发现。昭陵博物馆里展示了许多墓碑和墓志,保存了大量的有关唐代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史料,展示了初唐书法艺术的高度水平。 附:昭陵陪葬墓列表(计185人) 越国太妃燕氏 赵国太妃杨氏 纪国太妃韦氏 贤妃郑氏 昭容韦尼子 才人徐氏 郑国夫人 彭城国夫人刘娘子(唐太宗乳母) 恒山王李承乾 蜀王李愔 蒋王李恽 越王李贞 子琅琊王李冲 子常山公李倩 纪王李慎 子嗣纪王李澄 赵王李福 曹王李明 子千金王李俊 清河公主 驸马程处亮(程知节之子) 晋国公主 驸马韦思安 豫章公主 驸马唐尚识(唐俭之子) 新兴公主 驸马长孙曦 兰陵公主 驸马窦怀哲(窦德素之子) 高密公主 驸马段纶(段文振之子) 长乐公主 驸马长孙冲(长孙无忌长子) 遂安公主 驸马王大礼 南平公主 驸马刘玄意(刘政会之子) 衡阳公主 驸马阿史那社尔 新城公主 城阳公主 驸马薛瓘 长广公主 驸马杨师道(杨雄之子) 襄城公主 驸马萧锐 长沙公主 驸马豆卢怀让(豆卢宽之子) 安康公主 驸马独孤彦云(独孤谌) 临川公主 驸马周道务(周孝范之子) 普安公主 驸马史仁表 虞国公温彦博 褒国公段志玄 郢国令宇文士及 郑国公魏徵 子卫尉卿魏叔玉 右武卫将军李思摩 国子祭酒孔颖达 礼部侍郎孔志约 工部侍郎孔元惠 晋州刺史裴艺 芮国公豆卢宽 子芮国公豆卢仁业 邠国公豆卢贞松 将军豆卢承基 琅琊郡公牛进达 梁国公房玄龄 申国公高士廉 太常卿薛收 礼部尚书张胤 卫国公李靖 英国公李勣 子梓州刺史李震 鄂国公尉迟敬德 子卫尉卿尉迟宝琳 嘉川郡公周护 冠军大将军许洛仁 左戎卫大将军杜君绰 卢国公程知节 胡国公秦叔宝 汉东郡公李孟尝 洪州都督吴黑闼 内侍张阿难 内侍王波利(王涛) 中书令马周 子吏部侍郎马载 薛国公阿史那忠 莒国公唐俭 子殿中少监唐嘉会 太常卿褚亮 左金吾大将军梁仁裕(梁敏) 中书令崔敦礼 兵部尚书房仁裕 郕国公姜行本(姜确) 子吏部尚书姜遐 子郕国公姜简 邢国公王君愕 凉国公安元寿 将军乙速孤晟 子左领军卫将军上柱国乙速孤神庆 孙右武卫将军乙速孤行俨 中书令岑文本 并男岑方倩 子秘书监岑曼倩 宋国公萧瑀 高阳郡公许敬宗 赵国公长孙无忌 兵部尚书李大亮 礼部尚书虞世南 工部尚书阎立德(阎让) 紫符观道士薛赜 散骑常侍姚思廉 江夏王李道宗 夔国公刘弘基 观国公杨恭仁 子右屯卫将军杨思训 邳国公长孙顺德 幽州都督长孙敞 郯国公张公谨 虢国公张士贵 西平王李琛 丹阳郡公李客师 雁门郡公梁建方 同安郡公郑仁泰 朔方公执失善光 左戎卫大将军杜君绰 右武侯大将军丘行恭 右武卫大将军公孙武达 河南县公元仲文 皖城郡公张俭(张世师) 范阳郡公张延师 大将军史大奈 衡州刺史萧邺 太学博士王恭 原州都督李正明 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 大将军阿史那德昌 宁州刺史窦义节 大将军史奕 将军贺拔俨 清河恭公斛斯政则 潞国公薛万均 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道真(阿史那社尔之子) 凉国公契苾何力 右武卫大将军薛咄摩(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 于阗王尉迟光(伏阇信) 宗正卿李芝芳 光禄卿房光义 并男原州别驾房晖 咸阳县丞房曜 卫尉卿房光敏 并男阆州刺史房诞 左金吾将军房先忠 清河郡主婿赠鸿胪卿窦廷兰 金州刺史虞正松 吏部郎中马觊 临淮公李规 中山王李琚 汝州别驾房渐 左清道率房恒 雍州长史李弼 原州都督史幼虔 陕王府司马史为谦 大将军苏泥热 大将军贺兰整 大将军怀德公于伯亿 大将军李森 大将军公孙雅靖 横野军都督拔拽 都督浑大宁 将军仇怀古 将军麻仁靖 将军何道 将军徐定成 将军康野 将军元思玄 将军李承祖 将军薛承庆 右卫郎将军尉迟昱 中郎将段存爽 萨宝王赞普 新罗王女德真

体现动静关系的中国雕塑有哪些

隋唐时期

  北朝晚期的东、西魏和北齐、北周晚期是雕刻艺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历隋、初唐,至高宗、武后以迄玄宗时期(约当7世纪后期至8世纪前期),达到中国雕塑史上的鼎盛期。安史之乱后中衰,会昌五年(845),武宗下令毁寺庙、销铜像,佛教雕塑受到空前毁坏。此后,终唐之世不复有大规模的营造石窟活动。   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艺术方面。一些重要的早期石窟,唐代都续有大规模的开凿。其代表性作品为雕成于高宗、武后时期的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本尊卢舍那大佛面相庄严、睿智,气度非凡,是唐代盛期强大国势与充满活力与自信的时代精神在雕塑艺术上的反映;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形象各自体现着宗教艺术类型化表现的具体要求,9尊造像之间的组合关系、尺度的权衡、动静的呼应,为适应大型雕像与膜拜者之间距离与观赏角度而在造像身躯比例上所作的调整,以及雕刻手法的流畅、自然,都表现出古代雕刻家斩山造像,创作大唐代雕塑家创造了一系列与时代审美风尚相一致的宗教艺术形象。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出土的与真人等高的石雕菩萨立像,敦煌莫高窟第159、194等窟的彩塑菩萨像,都女性化了,造型以当时贵族妇女形象为参照,丰颐长目,体态婀娜,缨络遍体,表现出超出了宗教氛围的富贵气息。性格、气质迥异的弟子,神情威猛的天王,筋肉暴突、孔武有力的力士,作现世装束的虔诚供养人,也都是此一时期在宗教人物形象创造上的新发展。   唐代陵墓石刻群的主要部分集中于陕西关中地区,共有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和许多陪葬墓。其中有14座陵因借山势,以增强整体布局的宏大气势,是雕刻群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见唐代陵墓石刻)。石刻内容早期诸陵差异较大,乾陵(高宗、武则天合葬陵)以后,逐渐规范化。配置于神道的石刻主要由华表、飞马、朱雀、鞍马及驭者、石人、碑、蕃酋群像、石狮等所组成,在雕刻手法上注重整体的单纯、完整和置于山岗之上的影像效果,以数量上的参差、重复,体量的变化,形成节奏感,作用于谒陵者的心理,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于整个陵区的崇高印象。石刻代表作品有献陵的石犀,昭陵的六骏(见昭陵石刻),顺陵(见顺陵石刻)、乾陵的石狮,庄、泰、建诸陵的石人等。唐代晚期诸陵规模缩小,石刻造型矫饰、平庸,失去早期的恢宏气度。   唐代盛期还曾在都城建造过纪念性雕刻。如武则天在洛阳以铜铁材料铸造的天枢纪念柱,立体部分高达百尺,四周有石狮、麒麟环绕。   俑类作品在隋唐时期也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制作材料有泥、木、瓷、石等多种材料,以黄、褐、蓝、绿等釉色烧制而成的三彩俑数量众多,特别能够代表俑类作品新的塑造水平。在侍女、文吏等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十分热衷于表现人物处于具体情节之中的特殊神态和动作。妇女形象由早期的窈窕转向丰腴,面相圆润,神情恬适、慵懒,长衣曳地,是唐代艺术中表现妇女理想美的典型样式。以佛教天国形象塑造的镇墓俑,神采飞扬,动中有静,夸张而有分寸。对于马与骆驼等动物形象,注重描写具体性与生动性,多表现处于精神亢奋状态中的动势(见唐三彩)。此外,在隋唐时期,许多金银器上的锤、镶嵌浮雕纹饰、青铜镜上的花纹,也十分丰富、生动,并常有一些现实生活内容或神话题材的描写。有些纹饰受到波斯等国艺术的影响。隋唐雕塑艺术对周围邻国也有重要影响。   唐代著名雕塑家有杨惠之,以长于塑造具体人物达到传神地步而著称。
  五代、宋、辽、金时期
  五代雕塑作品保存下来的较少,比较重要的有山西平遥镇国寺一组彩塑佛教造像(见镇国寺彩塑),前蜀王建墓的王建像和刻有浮雕伎乐、抬棺神将的石棺(见王建墓雕刻),南唐钦、顺二陵的 190件陶俑(见南唐二陵陶俑)。五代雕塑代表了由晚唐以来过渡时期的艺术风格。   世俗题材和写实风格的发展,在宋代宗教雕塑和墓室雕刻、俑类作品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大足石窟中136窟(心神车窟, 雕于南宋绍兴年间)八菩萨像庄严婉丽,129窟数珠手观音丰姿绰约,同为宋代佛教造像的精品。而宝顶山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地狱变相、牧牛道场等摩崖造像,则充满了生动的人情世态。雕塑家热情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常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宋代寺庙金属造像遗存比较重要的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菩萨铜像,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普贤菩萨金铜像(见万年寺普贤像),河南登封中岳庙镇库铁人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侍女像(见晋祠圣母殿彩塑),江苏直保圣寺、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吴县紫金庵的罗汉像,被造成具有内心活动特征,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宗教形象。一些罗汉像被塑造成睿智、有异禀的哲人形象。此外,福建泉州老君石雕像,是古代重要的大型道教造像。   辽、金两代在北方地区曾开凿石窟,并有不少寺庙造像遗存。辽代的蓟县独乐寺观音像,辽宁义县奉国寺、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犹存唐风,但又显示了向匀称、秀美发展的趋向。辽代许多佛塔还有精美的浮雕。   北宋陵墓石刻的主要部分在河南巩县,共有8陵,现存石刻539件,加上陪葬墓石刻,共千余件。自永昌陵以后形成定制,大体沿袭唐陵规范,而内容有较大差异。主要由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鞍马及驭者、虎、羊、蕃使、文武大臣、狮、镇陵将军、宫人组成。宋陵石刻在规模与艺术水平上均逊于唐代,但造型尚严谨。其陵区集中,石刻内容、数量更加规范的特点,对明清两代很有影响(见北宋陵墓石刻)。   宋、辽、金时期的俑数量不多。但墓室内的雕塑、壁画和随葬的俑很有特点。由于宋代日常生活习俗有很大变化,墓内出现大量直接模拟现实、表现起居生活和桌、椅等日用器物的雕刻作品。河南、山西等地还出现很多宋、金、以迄元代表现杂剧演出活动的雕砖(见宋-金-元杂剧雕砖)。
  元、明、清时期
  元代以后雕塑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宫廷、皇家园林的环境雕塑方面。元大都宫殿建筑已毁,从遗址出土的凤麒麟石雕、走龙栏板等建筑饰件,犹能见出元代雕刻富丽繁缛的特点。元代存世的重要作品居庸关云台浮雕护法天王、十方佛、千佛、券门上的“六具”等石刻(见居庸关云台雕刻),杭州飞来峰密宗石刻等也都表现了共同的时代风格。元代著名的雕塑家有生于尼泊尔的阿尼哥和他的学生刘元。元代还留下有关雕塑史料的著作型石刻的丰富经验,也标志着民族的宗教雕刻艺术的完全成熟。   明、清两代建筑雕刻的精华荟萃于故宫建筑群和天坛(见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坛庙、园林。故宫天安门前的华表、石狮,宫廷内主体建筑三大殿白石须弥座上浮雕云龙、云凤的望柱,圆雕的螭首,能燃香的铜龟、鹤等,都对烘托宫殿建筑的庄严、辉煌,增加局部艺术气氛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此组建筑有力结束的保和殿后长近17米、宽3米多的下层石雕御路, 浮雕着蟠龙、海水江涯与各种图案,布局宏伟,雕刻精谨,是明清石雕艺术的杰作。建于大同、北京故宫、北海的琉璃九龙照壁,故宫内的鎏金铜龙、凤、麒麟、狮、象等动物雕塑,也各以不同的材、质和丰富多样的造型点缀和调节着宫殿群的气氛。   明清陵墓石刻保存较完整,主要有南京明孝陵石刻、北京明十三陵石刻群,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易县清西陵多组石刻群。其内容和配置沿袭宋陵而有所发展。清代裕陵等陵地宫内的门、壁、券顶上刻有精细的浮雕佛像和各种图案。两个时代的雕刻风格,明代较浑朴、有力,清代追求精巧而易流于琐细。   宗教雕塑主要为寺庙彩塑和小型的木、石、金铜佛像。明代优秀造像有陕西蓝田水陆庵塑壁,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天王、力士、罗汉、渡海观音等(见平遥双林寺彩塑)。清代小型嘛教金铜佛中也多有精品。   明朝时期玉、石、竹、木、陶瓷、金属、牙、骨等材料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和民间建筑、器用装饰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雕塑作品,如福建德化的瓷塑观音等。清末天津张明山的民俗题材和肖像泥塑达到很高的写实水平。


上一篇:伞齿轮传动

下一篇:刷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