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易经杂说》札记
读到过许多书。大部分的书作者都在穷尽办法论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只有南怀瑾老师,他的谦虚是这样的:他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想慈鸟哺育雏鸟一样,一句一句的讲给听众,一句一句的写给读者,但是他不知道的,或者说是自我否定的,都化成了一个一个的问号,启发后人孜孜不倦的去探索和研究。
南怀瑾老师虽然说通篇是在讲易经,但是又跳出了易之外,古今百科,娓娓道来,天衣无缝,他的洁净精微已经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
南怀瑾老师真的是在讲易经吗?是也是也,非也非也。他在讲天地运行的规律,他在讲人生成长的历程,他在讲社会发展的法则,他在讲养生修身的原理,他在讲为人处世的智慧,他在讲大千世界的奥秘,他在讲参禅悟道的玄机。
通篇读下来,经常遇到似曾相识的理念,也经常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本书虽然说不是很长,读完之后就有一种感觉,南怀瑾老师明确讲出来的东西,要远远的少于他,提出来自己还没有弄清楚的东西。这就像一杯水,只倒进去了1/3甚至更少,还有更多的空间,还有更多的问题,老师明确的提出来没有得到解决。也许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卦:“谦”吧!
南怀瑾老师明确指出:学习易经的目的有一个六字真言,就是要知道“进退存亡得失”,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选择要比努力重要不知道多少倍!一个最高明的人就是在这六个字上做的最适当,选择了最正确答案。整个历史的演变进化也是在这六个字之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如果说学习易经,能从里面得到一些选择的技巧和方法,那就是有大的收获。
这也是一本可以买来放在枕边反复去参读、参悟的书,十年之后如果有缘再次打开,恐怕又是另外一番感悟吧!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请问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 和 易经系传别讲>>有何区别?
易经杂说与易经系传有重叠的内容,前者是大海,后者江河支游,看了前更要看到后者,而且很需要看后者,他更加接近中国人思想和生活习惯。文章风格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节节开花,每一句都令人震荡,每个引用事实都使人体内新鲜的空气,更加感概南怀瑾先生的渊博,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适合人看的书。看南怀瑾的书是最开心的时候。
学易心得:关于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
本号只聚焦:
以“实业+投资”的理论和经验,帮助“顺利的企业今后不会掉坑里,已面临问题的企业尽快出坑”。
欢迎关注!
为了适应快速阅读的要求,对于转发的文章,我们都将做删减,并对部分内容作出修正。敬请谅解。
学习易经,我推荐给朋友们的是“看三本书足矣:先读曾仕强先生的《易经的奥秘》,再读郑同先生的《白话周易》,最后读南怀瑾先生的《易经咋说》”。
《易经的奥秘》和《白话周易》的学习心得,我已在本号通过连续发布的33篇文章分享了,本文,是读南先生的《周易咋说》的心得。
欢迎朋友们惠阅这连续34篇文章,并期待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在此先谢过了!
南怀瑾先生精研儒释道,对于易经有其独到见解。
他认为,“易经并不神秘,但挺复杂”,因为每一卦都有错卦、综卦、复卦、杂卦。
错综复杂 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何为错卦? 阴爻和阳爻都相对的卦,即为错卦。
如姤卦(上乾下巽)和复卦(上坤下震)就互为错卦。
何为综卦? 把卦上下反过来生成的卦,即为综卦。
如姤卦(上乾下巽)和夬卦(上兑下乾)就是互为综卦。
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等8个卦,是绝对卦,没有综卦。
何为复卦?
先说 什么是“交互”?
就是六爻内部的变化。
如第二爻上连到第四爻,下面挂到上面去为互;
第五爻下连到第三爻,上面交至下面来为交。
这是交与互的不同。
每卦的纵深内在发生了交互的变化,又产生了卦。
换句话说,这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边看清楚,同时旁边亦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而内在的变化,又生出一个卦了。
除了乾、坤两卦外,别的卦把中心拿出来交互,又变了一种现象。
这现象的本身,又有综卦,又有错卦,这就是八面看东西,还要加上下,一共十面。
学易经,“ 玩索而有得 ”,“ 善易者不占 ”,“ 历史上懂《易经》的人,能未卜先知的都不健康。 ”
所以,南先生很不鼓励“占”,而且他本人公开说自己"不占"。
绝命卦(极端不好的卦),只是一种警示,并不是无路可走。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但一个人“ 得其时、得其位,就一切都没有问题 ”。
察见渊鱼者不祥: 人不要太聪明,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足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任何人和事的变化都有规律,有了刚柔,就可以判断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
南怀瑾先生的这个说法,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我得立即改起。
尤其建议年轻的朋友们注意按照南先生说的做,保护身体,要从年轻时做起。
“ 吉凶悔吝者,生于动者也 ”,也即是说,动是吉凶悔吝的前提。
每一动,好的成本只占一分,坏的成分却占三分。
好在这三分中,两分为烦恼、险阻、艰难。
只要“价值观(包括品德)优秀且稳定,精神意志强,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完全能够克服“烦恼、险阻和艰难”。
“所以儒家提倡慎于动。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做慎重的考虑。”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提到“ 智慧 ”二字。
但, 何为智慧?
智慧(狭义的) ,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
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
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智慧(广义的) ,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蕴育出的能力。
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已具有的智慧与智慧潜能等等众多要素,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所有。
易经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智慧是在“存亡”、“进退”、“得失”这六个字。
每一动,都要做慎重的考虑,所以, 需要谋定而后动。
但现实中的挑战是, 当事人不知谋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谋。
如何解决? 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包括品德)是所有决策的最终依据”;
第二,找靠谱的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
变化,是“进退之象也” 。但由于变化是绝对的,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所以, 世间只有“非进即退”,并没有不进不退 。
多么深刻的道理!
尽管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也不是乱变,都是遵循一定的次序变化的。而《易经》每一卦都有6爻,揭示的是天、地、人三才阴阳变化的法则。
也就是说, 易经用64卦将天、地、人三才运行的规律“挂起来”,便于人们观瞻,便于人们使用,用于帮助自己应对眼前及今后的变化。
所以,懂了易经,人生一切的变故来了,都可以真的安贫乐道度光阴了。
美哉!
动的哲学是什么?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易经64卦的爻辞中,反复出现“ 无咎 ”这个词。
如何理解呢?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善补过也。”
“补过也”, 懂得小心谨慎反省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最高的哲学!
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哲学的五大原则是: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大小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贵贱,也就是好坏、有价值务价值,只涉及两因素——时间和位置,也就是“时位”。
齐,就是平等。齐大小,就是“评价是大是小”。
存乎辞,就是“看个人的看法”。
存乎介,就是“要独立而不移,意志坚决地走正道、站得稳,端端正正”。人在倒霉的时候,自己能站得正、行得正,一切现象都可以改变。
无咎,前面说过,就是“善补过”。
易经告诉我们人生的三大问题是:
知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说;知鬼神之状。
幽,看不到的;明,看得到的。
上面三个大问题,现在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解决,而懂了易经,有助于解决这三大问题。
易经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
“屯如邅(zhan)如”。
人生的起步都很难,谁能够知道自己的人生前途?每个人生都是处境艰难,而前途茫茫,不知所以。“乘马班如”,得意的时,风云际会,“匪寇,婚媾”,到处都会上当、受骗、结合,所以“女子贞不孕”,人要像女人守贞节二样,自已要站得正,有时候一等待,十年不嫁人,所以孔子说人要至随、至中、至正。
中庸之道,讲究诚。
以谦虚的精神、诚恳的态度去做人做事,又何必去求菩萨呢?
我国古代教育的目的在“养正”——完成一个人格,这是圣人的事业,是一种功德。
而现在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技术的教育,这是西方式的,但往往让人的人格不完整。
何为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易经的原则:
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
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 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 。所以, 功成不必在我, 也就是,自己发动的事,成功之日不一定非要自己(在世时)看到。
南怀瑾和曾仕强的区别是什么?
侧重点不同,南怀瑾老师易经儒、释、道三家都通,曾仕强老师易经相对更偏道学。看法不同,曾仕强老师说“人既是万物之灵,人也是万物之贼”,本来这样说没什么错,但人们普遍都自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南怀谨老师说人是万物之贼,这是一种调节、一种矫正。应用不同,南怀瑾和曾仕强的易经,如果是年纪比较小可以看曾仕强的易经,更通俗易懂,并且对于易经有独到的见解。《周易》的由来。《周易》肇始于伏羲画八卦,“一画开天”。商末周初,周文王被商纣王拘在牢狱之中而演《周易》,将伏羲先天八卦图推演为后天八卦图,并对六十四卦进行了重新排列,还为每一卦配上了卦辞,将其刻在龟甲之上。文王之子周公及门人又给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配上了爻辞。至此《周易》形成了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的主体内容,这部分称为“经”,这就是《周易》的由来。
南怀瑾和曾仕强的区别是什?
侧重点不同,南怀瑾老师易经儒、释、道三家都通,曾仕强老师易经相对更偏道学。看法不同,曾仕强老师说“人既是万物之灵,人也是万物之贼”,本来这样说没什么错,但人们普遍都自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南怀谨老师说人是万物之贼,这是一种调节、一种矫正。应用不同,南怀瑾和曾仕强的易经,如果是年纪比较小可以看曾仕强的易经,更通俗易懂,并且对于易经有独到的见解。《周易》的由来:《周易》肇始于伏羲画八卦,“一画开天”。商末周初,周文王被商纣王拘在牢狱之中而演《周易》,将伏羲先天八卦图推演为后天八卦图,并对六十四卦进行了重新排列,还为每一卦配上了卦辞,将其刻在龟甲之上。文王之子周公及门人又给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配上了爻辞。至此《周易》形成了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的主体内容,这部分称为“经”,这就是《周易》的由来。
《易经》杂谈(南怀瑾)
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洁静精微,易教也”,洁静:学了易经,人会变的宁静。精微:内容无比细密精确。
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始。《归藏易》黄帝时代,坤卦开始。这两易在民间用于医药和堪与。《周易》周文王的读书笔记,乾卦开始。三易中最出名。
易经三原则:1.变易,变化万端,同佛教的无常。2.简易,学会后很简单,掐指一算就好。3.不易,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本体。
易经三法则:万事万物都有的,理:原则,道理。象:现象,表象。数:量?。
《易经》就是仿生学,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就是宇宙间的八个现象,八个事物:乾卦:天。坤卦:地。离卦:太阳。坎卦:月亮。震卦:雷。巽卦:风。艮卦:山,陆地。兑卦:水。
“爻”就是交,在易经中代表“笔画”。不断“—”阳爻。断“——”阴爻。八卦的方位和顺逆与现在的正好相反:太阳在西 ,逆时针是顺时针。
“对宫卦”指八卦图中相对位置的两个卦。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归纳,由繁到简,西方的是演绎,由简到繁。
“先天八卦”是宇宙形成的八大现象:天,地,日,月,风,雷,山,水。“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算卦)。区别见P013。后天八卦记忆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后天八卦横,竖,斜三卦加起来都是15,两个卦加起来都是10。易经的象和数是科学的,理被朱熹讲歪了(各说各有理,理不能统一)。
八卦图背诵: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图由三爻变六爻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数也复杂,三爻不够用了。现在用的都是六爻。原因:孔子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指天地人三才,人分阴阳,3*2得6。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变易来的,画卦从下开始,下叫内,上叫外,任何事情的变化都是内因起作用,卦名是从上到下,变的规律是:1.本体卦。2.初爻变。3.二爻变。4.三爻变。5.四爻变。6.五爻变。7.四爻复原。8.内卦复原。八八就64卦。
京房十六卦:是孔子弟子商瞿的一脉, 传给汉的京房,他创了京焦易。他是一个基础卦变革16次,并且卦名也与64卦的名字有所不同。
秦统一之前中国文化属于上古文化,各地不同:易经属于中原文化(山西,河南);楚国文化(华中,华南);孔子文化(鲁国);道家文化(齐国);阴阳五行文化可能更早(河北,北京)。
五行(金水木火土)与易经不是同时产生的,“行”指运动,这个运动包括:生,克。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隔一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方位(易经方位):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
天干:意思是在这个太阳系,天体间互相干扰,相互吸引。它的出现比周易早,因为五行不能解释世界了,才创造出天干来描述世界。天干是五行的阴阳变化。
中国古代医学分两大派,在养生之道上,一派重视养脾胃(南方)。一派重视养肾(北方)。
地支是地球的运行,它指的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名称,宫指位置,黄道指太阳从东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叫黄道面。黄道面和赤道有区别。古人将黄道周围的星空分为四个区,每个区有金,木,水,火,土,日,月七个星座,共28个星座,所以称二十八星宿(宿通宫,指休息的地方)。每个星座在黄道面上每个月位置都不同,用地支表示这十二个部位。
六十花甲是天干与地支结合出来的名称与天文学中的躔度(太阳与地球一天走一度,走完一年是365度)相似。??
十二生肖可能是汉时候从印度传过来的。
冲:相对就是冲,是指地支中的6个对立的位置。合:立场相同就是合,在地支圆圈中,横平就是合。如:辰和申合??
把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归纳到一起就是纳甲。与八卦伏羲画连接就是乾纳甲,坤纳已,艮纳丙,兑纳丁,戊己在中间,震…
纳甲是指天上的星座和地面的配合,也就是天生星宿的变异状况会反应它所管辖的区域的人事变化。
数分阴:2.4.6.8.10。中数是六,所以阴爻也用6表示。阳:1.3.5.7.9。最大的是九,所以阳爻也用9来表示。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画出来就是噬嗑卦。
易经用于卜卦有两个:《周易》,《京焦易》,金钱卦(用三个铜钱卜卦,秦)。用于堪舆术是晋朝的郭璞。用于人文文化是孔子。
卜卦讲究心诚则灵,就说明人自身就具备先知的本能,所以道教,佛教要修身。佛教要修报通,修通,鬼通,妖通,依通(卜卦)。
数字卜卦法(p066)?
《河图》《洛书》。中国文化大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变迁。文化统一在秦后,尧舜禹三代文化各不同,最早的文化在河北北边的黄帝,晋朝往南迁移,到南宋时南方文化大盛。
在方位上:西方是东南西北,中国是六合,东南西北上下,印度是十方。
《洛书》图中的数字和文王的卦图数字一样。
《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上下两传,共24篇。
易的解释以汉朝的道人魏伯阳为最好,易字上日下月,易就是日月运行的大法则。
宗教是依赖,卜卦是寻求心灵的宁静 ,因为无论物质世界还是人的精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不平衡中。
第三圈是地支对月份,子月是十一月。这个历是夏禹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是以月亮为标准的历法。
第四圈是中国音乐的名词,通称律吕。在陕西和河南的边界古人在地下埋一种“吕管”,里面放芦灰,共十二支,不同的节气吕管发不同的声音,这就是中国音乐的来历。
“三阳开泰”就是地天泰卦,因为下面是三个阳爻,对应的月份是正月。冬眠中国叫蛰伏。
第五圈是节气,如大雪是节,冬至是气
十二辟卦可以推算天气和历史命运,邵康节—邵雍的《皇极经世》和流传的烧饼歌,推背图都是推算国家命运的书,是易经象和数的部分,《系传》是理的部分是哲学。
对于生命的起源:哲学上称本体,宗教家称主宰,神,上帝,佛,道,中国人叫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易经》称乾,指宇宙未形成以前的阶段,坤造成了万物。《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上的使用。
卜卦的结果四个字“吉凶悔吝”,悔吝指忧烦愁虑,“无咎”指没有毛病,不等于好。古人讲“一动不如一静”的原因是一动就是吉一凶三,悔吝也属于凶。这个道理和现在用的“舒适区”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界的宗教都在谈生死问题,基督教的上帝,天堂,佛教的轮回,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生命是两种东西,有灵性,感情,思想的叫命,所以只有人有生命,植物是有生没命,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正报,山河等是依报。中国最看淡生死,认为死不过就是天黑了,睡觉了,中国道家认为生命是可以长久的,道家的修炼精,气,神就是对西方灵魂是“超电磁波的一种解释”。所以禹王(治水)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中国人对生命是乐观的,西方哲学是悲观的。
“三极”指天地人,分阴阳就是六爻。
占卜筮是三种方法,占是用数理推定结果。卜古代用骨头,还可以用其它。筮是用筮草的一定数字卜卦,现在的抽签就是这个道理。
彖辞是断语的意思,说现象,爻辞说每一爻,讲变化的道理,卦辞说整个卦,说卦德和卦情。彖辞和象辞都是孔子写的,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系辞:除卦图外所有的文字都叫系辞,主要指周文王,周公,孔子做的文字说明。《易经》的彖辞,爻辞,象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文言》也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研究乾坤两卦的心得体会,是现在的“思想体系”。
中国人不迷信,只相信自己,“天人合一”的天指人心。我理解就是“身心合一”,超我,本我合一。
庄子《齐物论》的观念:万物是平等的,从起点说是平等的,比如,我们都是人,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不同。“吹万不同”中“吹万”指“万有”就是万事万物,比如吹来的风是一样的,当时遇到不同的事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易经的三个重要观念:化:造化,宇宙的来源是变化而来的,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有元素,原子等不断的转化而来的。曲:认识到宇宙运行的轨道都是“圆”的,只有“曲而全”(老子说)。神:是中国人的宇宙的本体,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也叫“道”,是西方人的“本体”,也就是宇宙起源的功能。“神无方而易无体”是中国哲学的顶点,就是一切都在变,在易。
《周易》是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注解,是心得体会。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从图画开始的,中国文化是从八卦开始的。周文王做了卦的卦辞(整个卦的图案或叫现象)和爻辞(每一个爻的解释)。
龙是中国的文化图腾,在黄帝时就用龙给政府官员起名。
九五至尊: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五是阳数中的中间,所以意思是至中至正,就是九五至尊。蒋介石字中正就来源于此。中国哲学重视“中”,认为中是大吉大利的,可上可下的,所以有了“中庸之道”一词。
性命:性是精神的生命,命是肉体的生命。中医对应的八卦,乾为首,坤为腹,艮为背,离为眼,坎为耳,巽为鼻,兑为口。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周易》对卦的解释分五个阶段:1.卦辞。2.爻辞。3.彖辞。4.象辞。5.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观念研究易经)。
性情:性是本体,情是情绪。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佛家的观念。
西方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国易经哲学讲究心物一元也就是“精”。易经中出现“大人”一词,它是《大学》(从乾卦来)中的大人,是马斯洛认为的自我实现的人,超越的人,是圣人,是佛,是上帝。但是人人都是佛,是大人,只要做到“知行合一”,“身心合一。”《中庸》(从坤卦来)。
《参同芪》是道家的丹经鼻祖,为东汉魏伯阳真人所著,所谓“参同”是就《易经》,《老子》,《庄子》三本书的道理和方法,与人修炼成仙的科学是相通的。
坤卦是地,是月亮,是母亲,厚德载物。乾卦是天,是太阳,是父亲。是人们的引深意,中国文化是把宇宙的知识全部拉到人文方面,强调“天人合一”。
《易经》就是远古人画了世界的简笔画,后人写画的象征义,人文方面的象征义,所以易经是代代古人的共同智慧。对易经的崇拜也许有名人效应,是孔子最早研究的。
敲木鱼是因为鱼睡觉是不闭眼的,强调人要时刻警醒。
古人把太阳叫金乌,月亮叫玉兔。章是光明和美丽的意思。乾卦谈龙,坤卦谈月亮。
衣裳:衣是外罩,裳是里面的裙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孔子在《系传》中的话,说明中国也是讲因果报应的,与佛教不同的是,佛教讲前生,现在和后世,儒家讲祖宗,本身,子孙。
蒙卦是谈教育的,中国政教不分,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是大家长。
孔子的《易传》也叫“十翼”,就是十篇文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故称“十翼”。
中国没有宗教,因为中国人不需要创造一个造物主,中国人本来就知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且古人对物的认识是不分唯物和唯心的,“心物一元”就说明思想也是物质的。
几个古字的意思:师是众,比是相随,履可以解释为路,豫是优越,蛊是一种虫子,临是扩大,噬嗑是啃,贲是饰,咸是都,夷是伤,乖是乖张,蹇是跛脚是受伤,夬(guai)是决,姤是遇,萃是聚,艮是止,巽是入,兑是悦,介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着。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指三坟指三易,五典指五经(尚书),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
一等人领导变化(开天辟地),二等人把握变化(见风使舵),三等人适应变化(随波逐流)。
看风水就是要避开风避开水。
先天八卦(伏羲)相对相加9是八卦的体,后天八卦(周文王)相对相加是十是八卦的用,可以卜筮。
女大十八变也是从易经而来,因为蓍草卜卦需要十八次分草才可以成一卦。
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是西方的,是从民国开始的。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阴阳历之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卜卦就用的阳历(太阳历)。现在用的阴历是根据每月十五月圆来订定的。
天有三义:1.天空。2.道。3.人的良心。
老子的:道(太极是圆圈,是空)生一,一生二(阴阳,男女),二生三(儿子),三生万物(生生不息,万物成)。老子的道理从人的现象而来。哈哈!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没有宗教信仰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