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公司联合与收购的例子
联想收购IBM。2014年8月26日,美国官方同意联想以23亿美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收购IBM公司的x86服务器业务。2014年9月29日,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已完成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10月1日正式完成并购。并购对象包括IBM旗下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 blade服务器和转换器、以x86为基础的Flex整合系统、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blade networking与维护营运等项目。扩展资料:IBM在中国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IBM最早在中国成立合资生产厂,最早开设研发机构,发掘人才的价值,最早将世界级的专业服务引入中国,引导了“中国制造”、“中国研发”和“中国服务”的潮流。进入21世纪,IBM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服务中心,IBM协助金融、电信、流通、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实现了信息化的跨越式前进。自2003年起,IBM与教育部进一步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20所小学开展了“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采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支持方式,把国外成熟的经验和资源引入中国,并充分结合中国的现状和需求,更好地帮助学校借助IT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更进一步的融入中国市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BM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联想集团
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属于哪类型并购
明基2005年宣布并购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也就是说,西门子手机业务所有的相关部分都‘卖’给明基,包括人员、渠道、产品、负债以及两年西门子原有品牌使用权及五年明基西门子双品牌使用权。最终这场收购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在于明基对收购的困难没有做好足够的预期,过于乐观,能直接派驻西门子手机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少之又少,直接导致1年亏损100亿人民币,最终于2007年9月——收购完成一年前的前夕,宣布收购失败,申请破产。
明基收购西门子为什么失败?从企业整合的角度分析!
一、对西门子手机品牌评估失策作为德国最为知名的品牌之一,西门子在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但是其手机产品却是一个例外。 西门子手机不仅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其产品在用户中的口碑并不好,花费几亿欧元买下一个烂摊子让明基在并购后的第一天日子就不好过。 二、对德国法律和制度认识失策 欧洲优越的福利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作形式,导致西门子手机部门的竞争力低下,而高昂的工资、福利等支出,对于明基而言无疑又是沉重的包袱。然而,BenQ Mobile在德国的裁员行动受到了工会的强烈抵制而无法进行。如果明基在并购前对德国法律和制度做了足够的研究,或许会对并购可行性从新估计。 三、产品布局失策 在BenQ·Siemens品牌昙花一现的一年时间里,虽然也推出了E61音乐手机、EL71滑盖手机、SL75/AL21大小石头机等新品,但是其新品推出的数量不多,周期也较长,而且面对的都是个性用户,潜在消费人群有限,BenQ·Siemens新品未能形成战斗力。 四、决策、管理制度失策 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的方式比较复杂,明基将部分股权转让给西门子,而西门子则将手机部门的资产及人员转交给明基,并额外向明基提供2.5亿欧元的现金和服务作为嫁妆。
中国哪些著名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案例一威斯特与伯顿
原大连电机厂(下称“大电机”)成立于1946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机生产企业,1997年4月,和新加坡威斯特签了合资协议,成立威斯特(大连)电机有限公司。合资后,外方通过垄断购销渠道做亏损的惯用手法,很快掏空了合资企业。并且仅用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使曾经的金牌电机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大连第二电机厂(下称“二电机”)曾排名第二,1998年12月,与英国伯顿电机集团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大连伯顿电机有限公司。合资后的情况和大电机如出一辙,不到3年,外方的8000万股本金还没到齐,就完成了独资步伐。
案例二西门子
锦西化机始建于1939年,是中国化工机械制造工业的摇篮。透平机械是其主导产品之一,在该领域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
锦西化机与西门子合资的主导者是葫芦岛市政府,起因于“国企改制”。西门子最初提出参与锦西化机改制,进行整体合作,之后却说:不整体合作,而要全资收购透平分厂。而此时锦西化机即使不同意也已挨不到谈判桌旁,即便参加谈判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2005年4月签订了合资合同,合资公司随后就挂牌,合资公司股权比例70∶30,西门子控股。这意味着西门子彻底消除了中国本土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案例三卡特彼勒
多年来,卡特彼勒在华合资有两个原则:第一,必须控股;第二,必须掌握销售权。他们往往不允许控股企业有独立的技术能力与产品。
在中国,由于外国公司在华装载机和压路机领域完全没有优势,卡特彼勒此前与中国大企业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的几次合作都不愉快,于是开始选择二流企业,即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山工机械”),此并购案是卡特彼勒在华并购战略的第一个实质性战果。卡特彼勒最终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山工机械40%的股份,将其纳入自己的中国体系。
卡特彼勒也开始调整在华并购战略,正在与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等行业内重要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等待时机。其正利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以及中国机械工业在跨国公司竞争压力下陷入困境的机会,有条不紊地蚕食由国企组成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核心企业。
案例四约翰迪尔
为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佳联和开封收割机厂(下称“佳联”)共同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约翰迪尔的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技术。技术引进协议1981年签订。
1994年,由于佳联有技术引进的积累,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中国占据垄断地位,约翰迪尔选定佳联作为合资伙伴,并且提出:只与佳联的优质资产合资,由约翰迪尔控股。可以先由中方控股,最终由约翰迪尔控股,并威胁道:“我可以选择与开封、四平等地的企业合资,若中方控股,我就不提供更先进的技术,而且佳木斯投资环境不具优势。”
1997年5月,双方签了合资合同。2004年9月,佳联成了美国约翰迪尔在中国的独资公司。至此,约翰迪尔佳联取代了老佳联在中国农机行业的垄断地位,实现了它在中国的产业布局。(案例资料来源:《工人日报》赵何娟整理)
据有关消息,不久前,北京大宝被某国外知名化妆品公司并购
明基西门子e71怎么样
明基西门子E71在外型轮廓上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好地延续了西门子手机圆头圆尾的设计,加入类似镜面的元素之后令整体简约唯美,浑然天成。104×46×15mm的尺寸结合80克的重量,赋予E71拥有精致小巧的身材,握在手上感觉十分轻盈。
在造型上E71最特别的非其独特的机身材料莫属,采用了时尚的钢琴烤漆工艺,并加入了表面涂层处理技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材料使得E71的外壳拥有镜面效果,整机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幻影的感觉。暗银色的外壳从背面看上去,若隐若现地看到自己样子,平时便可以当成镜子使用,对于爱美的MM来说颇为实用
侧面修饰上E71继续体现出了简洁的风格,一条银色的金属带围绕整个侧面一圈,迎合暗银色的外壳,使得在颜色上E71不会显的单一。左侧面上只设有音量调节键,右侧面没有任何按键,反观背面同样简单,只在上方放置了圆形的摄像头,BenQ-Siemens的LOGO则表明身份。键盘布局方面E71继承了传统的西门子风格,按键使用微凸的设计,反馈力度适中。
亮丽清晰的QVGA屏
明基西门子E71配置的是一块分辨率为240×320像素26万色的TFT屏,可视面积达2.0英寸。QVGA的分辨率使其实际显示效果不俗,虽然2.0英寸的屏幕显得略小,不过也就是因为小的尺寸带来了更加细腻、逼真的视觉效果,色彩鲜明亮丽,丝毫感觉不到颗粒感的存在。
明基西门子E71内置有一款界面十分简单的综合多媒体播放器,除了可以播放音乐之外,还能播放视频片段和浏览图片,功能选项一目了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在功能方面,除了平常的六种播放模式、支持播放列表、后台播放外,并不提供任何音效设定。或许过于简单的功能令用户觉得不够过瘾,但是其标配的立体声耳机的表现则很好的弥补了这遗憾。经过评测人员的试听,其耳机的效果不俗,各音段的表现都比较平均。当然要很好地享受到音乐的乐趣还必须有大容量的储存空间,E71虽然只有16MB的机身内存,但是其支持micro SD卡扩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最大支持扩展到1GB。
在信息输入方面,明基西门子配备的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T9输入法,并拥有词组联想功能。操作界面延续了西门子的传统风格,相信熟悉西门子手机的用户可以很容易上手。除了一般的文字信息和彩信外,E71还支持电子邮箱功能。
德国没有手机品牌
先来回忆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是芬兰的(最后被美国的微软收购了),摩托罗拉是美国的(最后被中国的联想收购了),苹果手机是美国的,三星手机是韩国的,华为手机是中国的......作为当下和过去十几年主流的全球手机品牌,销量能超过几亿部的手机品牌却没发现有德国的手机品牌。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工业制造强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知名的手机品牌呢?1先说德国的工业制造强是强在汽车、精密仪器、手表等领域,制造手机一直都不是德国的强项。2在手机领域,德国之前也有西门子品牌,在功能机时代,西门子手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但可惜的是没能持续盈利和壮大,后来卖给了中国台湾的明基公司,随着明基公司放弃手机业务,西门子手机也就随之消失了。不过西门子也就在功能机时代短暂出现过,智能手机时代则完全无声音。3能生产飞机大炮汽车,为啥还不能生产手机呢?实际上不是不能,而是不是最佳投入产出比。把劳动力投入到汽车等行业,对德国而言,才是最佳。4生产手机实际上是产业链整合。目前来看,中国在生产手机方面整合能力最强,一方面在于富士康负责了苹果手机的代工,苹果手机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另一方面华为手机、OPPO、vivo和小米手机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也说明中国的手机产业链整合得不错。5手机不仅仅需要工业制造,还需要软件和系统,而系统目前基本被美国垄断了,不管是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都是美国的;而系统优化则中国做得最好,国产手机不管是华为、OPPO、vivo还是小米手机等系统都是深度优化过的,德国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能力。以及软件,也就是APP,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和对应的企业,实际上也是要很多配套的,而这些,德国都不具备。6德国劳动力成本高。如果用来生产手机,其实是不划算的,富士康分微薄的苹果营收比例也能存货得比较较好,关键还是因为中国有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相比德国便宜狠多。
德国为什么没有手机品牌?
先来回忆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是芬兰的(最后被美国的微软收购了),摩托罗拉是美国的(最后被中国的联想收购了),苹果手机是美国的,三星手机是韩国的,华为手机是中国的......作为当下和过去十几年主流的全球手机品牌,销量能超过几亿部的手机品牌却没发现有德国的手机品牌。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工业制造强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知名的手机品牌呢?1先说德国的工业制造强是强在汽车、精密仪器、手表等领域,制造手机一直都不是德国的强项。2在手机领域,德国之前也有西门子品牌,在功能机时代,西门子手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但可惜的是没能持续盈利和壮大,后来卖给了中国台湾的明基公司,随着明基公司放弃手机业务,西门子手机也就随之消失了。不过西门子也就在功能机时代短暂出现过,智能手机时代则完全无声音。3能生产飞机大炮汽车,为啥还不能生产手机呢?实际上不是不能,而是不是最佳投入产出比。把劳动力投入到汽车等行业,对德国而言,才是最佳。4生产手机实际上是产业链整合。目前来看,中国在生产手机方面整合能力最强,一方面在于富士康负责了苹果手机的代工,苹果手机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另一方面华为手机、OPPO、vivo和小米手机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也说明中国的手机产业链整合得不错。5手机不仅仅需要工业制造,还需要软件和系统,而系统目前基本被美国垄断了,不管是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都是美国的;而系统优化则中国做得最好,国产手机不管是华为、OPPO、vivo还是小米手机等系统都是深度优化过的,德国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能力。以及软件,也就是APP,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和对应的企业,实际上也是要很多配套的,而这些,德国都不具备。6德国劳动力成本高。如果用来生产手机,其实是不划算的,富士康分微薄的苹果营收比例也能存货得比较较好,关键还是因为中国有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相比德国便宜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