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湛为啥不传位兰陵王?
因为高湛是兰陵王的伯伯,高湛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不需要传位给兰陵王。高长恭(?—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以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所忌,乃托疾家居,终被鸩死。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冀州刺史,谥号忠武。文学形象到了唐末五代时期,由于唐末五代直到宋初野战文化的流行,“军队间的短兵相接,几成为解决纠纷的共通方式”。因此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精于阵前武斗的斗将,如王彦章、周德威、李嗣源等,而传统意义上帐中筹划、指挥部署的智将、儒将却稍显暗淡。在这样的战略文化转型之中,精于技击的斗将自然成为时代的宠儿,随着《三国演义》、《杨家府演义》等通俗小说中对于格斗型武将的塑造,形成了民众视野中的约定俗成的武将形象。而兰陵王的英勇入阵、拼杀破敌也迎合了这一对于武将的界定趋势。
高湛为啥不传位兰陵王?
因为兰陵王不是他的亲儿子。高湛,北齐武成皇帝,虽然说高湛这个人,很昏庸,但是基本工还是会做的主要成就是抵御北周和突厥的入侵。宠幸奸臣,淫乱于朝廷之上,并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还十分宠信和士开怕的是居和胡皇一后有一段不可告人的密宓。高湛这个人,别的不会就是心理变态,和高澄行为极为相似,不同的是极为偏向于本家,看上人家李祖鹅,就见皇上的位置明抢,李皇后不服从就拿儿子来做威胁,逼得李皇后就服从。要说高湛对北齐罪大贡献 ,不是别的就是生下教育好太子,导致他和高湛的行为极为相似,都很变态,高湛只有八岁时候,衣冠端正庄重,神情娴静深远,在场的汉人和胡人都对他很惊叹,如果是换做现代可以说是一个高富帅。兰陵王被毒身亡: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兰陵王,兰陵王对他的王妃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兰陵王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饮毒酒而死。
兰陵王和高湛的关系
兰陵王和高湛是叔侄关系。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儿子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
高湛(537~568年),小字步落稽,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武成帝。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母亲为娄氏,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所以兰陵王和高湛是叔侄关系。
兰陵王和高湛的关系
君臣关系,叔侄关系。高湛(537~568年),北齐第四任皇帝武成帝。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母亲为娄氏,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所以是叔侄关系。拓展资料:高长恭在军事上的成就在于他参与了北齐后期与北周的历次大战, 并数次击退北周进攻。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将杨忠联合突厥自恒州而下攻打北齐,突入晋阳(今山西太原),晋阳为北齐北方军事重镇,高长恭亲自参与了击退北周和突厥军队的作战,奋力将北周大将杨忠击退。次年十二月,邙山之战时,北周攻打洛阳,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逃走,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 根据《北齐书》的记载,这次战役后,高长恭开始声名远扬,士兵们为此作曲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长恭
高长恭和高湛什么关系
导语:高湛和兰陵王都是影视剧中著名的改编形象,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长恭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兰陵王,又因其容貌俊美而被人念念不忘。高长恭出生帝王家,而高湛则是北齐第四任皇帝,他们之间是何关系?
神武帝高欢和武明娄太后有六子:长子高澄,北齐文襄帝;次子高洋,北齐文宣帝;六子高演,北齐孝昭帝;八子高淯,襄城景王;九子高湛,北齐武成帝;十二子高济,博陵文简王。
高长恭是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封爵兰陵王。
所以,高湛是高长恭的亲叔叔。正史中没有过多记载他们关系如何,好像连见面都只有几次,且都是君臣对话,没有什么特别内容。但高湛更爱另一个侄子,所以高长恭从小身份相比其他兄弟就很卑微,但也养成了他为人亲和有礼,行事小心的行为和习惯。
兰陵王高长恭,又名高孝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大将,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孙子,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第四子,母亲姓氏不详。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为了在战场上能够威吓敌人,故戴面具上阵。
高长恭,骁勇善战。曾经担任赠州刺史。后来历任司州、青州与瀛州的'地方首长。570年(武平元 年)7月,被任命为为录尚书事。571年(武平二年)2月担任太尉。572年(武平三年)8月,他被任命为大司马,573年(武平四年)4月担任太保。
有一次北齐武成帝高湛为了奖赏他的战功,命令贾护帮他买了20个女人送他,他只接受一个。
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芒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 曾问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开始猜忌他会谋反。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累积财富,属下尉相愿问他 ,“您既然受到国家的委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尉相愿继续问说,“是不是 因为芒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说是的。 尉相愿说,“如果朝廷真的对您有所妒忌,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不能避祸反而更快招来祸 害。”高长恭流泪屈膝问尉相愿解决的方法,尉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 声望太大,最好之后都装病在家,别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同意他的说法,可惜没有办法成功退出。
高长恭和高湛是什么关系
高长恭是高湛的侄子。
高长恭,生于541年,卒于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高湛,生于537年,卒于569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母武明皇后娄昭君,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到565年在位。
高长恭和高湛是什么关系
高长恭是高湛的侄子。
高长恭,生于541年,卒于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高湛,生于537年,卒于569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母武明皇后娄昭君,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到565年在位。
高湛简介,高湛和兰陵王高长恭是什么关系?
高湛,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高长恭,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由此可以看出高湛和高长恭是叔侄关系。 高湛和高长恭 北齐世祖武成皇帝高湛(537~569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河北景县人,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12月3日~565年6月7日在位),武成帝。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母亲为娄氏,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 幼时仪表瑰杰,深得父亲喜爱。元象中封长广郡公,北齐建国后的天保初年,进爵为长广王。与兄长高演一起谋划诛杀杨等人,废掉皇帝高殷。高演继位后,进位为右丞相,权倾朝野。 不久高演患重病,高湛与族侄高元海及高归彦等人密议,准备发兵篡位,巫师占卜,说不利举事,静则吉,高湛才未举事篡逆。高演临死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运(高殷乃高洋之子,因父死而继位,高洋临终前命高演辅助高殷。不久,高演通过发动政变,废杀侄高殷。),决定传位于弟高湛。皇建二年(561年),高演崩,遗诏入继大统。高湛继位,改元太宁,是为武成帝。封孝昭帝太子高百年为乐陵郡王。立妃胡氏为皇后,子高纬为皇太子。 文宣帝高洋在位时,囚禁了兄弟高浚与高涣。文宣帝亲临狱所,高浚与高涣为歌,高洋怆然而泣,将要赦免他俩。时为长广王的高湛因与高浚不和睦,趁机说:猛兽安可出穴。文宣帝默然。高浚呼高湛小字:步落稽,皇天见汝!后来高浚与高涣遇害。即位后,杀文襄帝子高孝瑜、高孝琬;文宣帝子高绍德;孝昭帝子高百年;神武帝子。高湛四兄高淹于河清三年死于晋阳,有人认为是被毒死的。 武成帝残害宗室,昏庸无能,沉湎于美色之中,宠信小人,不思国事,北齐岌岌可危。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天统四年(568年),因为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岁。年号太宁、河清,谥号武成帝,庙号世祖。 以上就是北齐皇帝高湛生平简介,那么高湛和高长恭关系怎么样呢?二人虽然是叔侄,但是正史中没有过多记载他们关系如何,好像连见面都只有几次,且都是君臣对话,没有什么特别内容。
历史上兰陵王高长恭是谁 高长恭和高湛是什么关系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虽然他的战绩了得,地位也还算比较高,这是他后期努力的后果,而在此前因为自身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为了改变自己在别人口中的形象,兰陵王作出了很多努力。高长恭是高湛的侄子,而他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是个连姓氏也没有的人,兄弟六个中,史书载老五安德王的母亲陈氏为“广阳王妓也”,但尚知明确姓氏,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因此,大家都推测他的母亲身份不是很光彩,地位也比较低微,在讲究血统门第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高长恭顶着身份的压力,承受世人的眼光,低声下气地生活。
当然,他传奇的一生,不只是因他的美貌,他的武艺也是十分出众的,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从他长大后的带兵打仗可以看到,高长恭绝非一个花瓶。传说,因为他长相太过柔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为此,上阵杀敌时,常常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但今日又有学者指出其实他并不戴头盔,后人多认为他戴头盔,是因为《兰陵王入阵曲》里的舞者过佩戴头盔饰演兰陵王,以此误传。而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不管是何种说法,兰陵王的美貌和武艺都很出众是无疑的事。
功高遭忌 兰陵王之死
“邙山大战”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他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由于高长恭的功劳很大,且威望很高,担心被皇帝猜忌。所以故意给自己弄些污点出来,在高长恭担任司州牧、青瀛州牧的时候,收受了很多财物。这一点被他门客相愿看了出来。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不答。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高长恭死之前有一个举动,“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把所有的价值千金的金券都烧了。在那个奢侈成风的时代,以他王子的身份“千金券”也实在“贪”得太少了点,想那严监生死前念念不忘多用了一根灯芯,而长恭却将那“千金券”都烧了,可知他的确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功高盖主,祸必降之,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自建国以来,短短二十八年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惨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
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让小心眼的高纬心中不悦,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不管怎样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躲不过被迫害的命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一件礼物,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随后,一饮而尽,带着悲愤和遗憾离开了。
高长恭和陆贞的是一个朝代吗?陆贞传奇里面的高湛是兰陵缭乱里面的高湛吗?
这么和你说吧,陆贞是小说虚构人物,历史没有此人,也就无所谓一个朝代了。
高长恭(541年~573年),一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儿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高湛倒是确有其人,两部小说中指的是同一人,即北齐武成帝。
高湛(537年-568年),小字步落稽,河北景县人,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高洋同母弟,母娄氏。皇建二年
(561年),受遗诏即位。河清四年(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天统四年(568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年号太宁、河清,
谥号武成帝,庙号世祖。
所以不能把小说与历史混为一谈,小说中有以真实人物为原形的,但故事情节大多虚构,不可作为历史来读。
在陆贞传奇与兰陵王中高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历史上怎么评价的呢?
高湛(537年-568年),小字步落稽,河北景县人,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孝昭帝高演之同母弟,母娄氏。皇建二年(561年),受遗诏即位。河清四年(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天统四年(568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年号太宁、河清,谥号武成帝,庙号世祖。[1]另有东魏将领亦名高湛,字子澄。其人善撰述。东魏元象元年死难。清乾隆已巳秋,其墓志于德州卫出土诛杀功臣,宠信奸佞
逼奸皇嫂,残害宗室武成即位,雅道陵迟。昭、襄之风,摧焉已坠
兰陵王和高湛什么关系 高纬为什么要杀兰陵王
兰陵王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 与和的关系如何? 二人为叔侄关系,正史中没有过多记载他们关系如何,好像连见面都只有几次,且都是君臣对话,没有什么特别内容。 与高湛是叔侄关系,但高湛更爱另一个侄子,所以高长恭从小身份相比其他兄弟就很卑微,但也养成了他为人亲和有礼,行事小心的行为和习惯。 为什么要杀高长恭?当时长恭邙山之战胜利(此后就有了《兰陵王入阵曲》),高纬开庆功宴,宴席上高纬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长恭听后感动得回了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就是这“家事”俩字招来杀身之祸,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 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 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死前烧掉所有债券,其时,兰陵王仅30岁出头(具体不明),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