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访华

时间:2024-06-07 17:05:52编辑:奇事君

想买股票,不知道怎么做,能教教吗?

1、成为合法的证券投资者:目前,A股的投资者限定为中国的公民和机构,根据《证券法》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下列自然人不可开立股票账户从事股票交易,证券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证券交易所管理人员;证券业从业人员;未成年人未经法定监护人的代理或允许;被认定为市场禁入者且期限未满;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拥有或参加证券交易的自然人。2、如何办理开户:投资者进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开户,因为一般客户是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场内交易的,而要委托证券商或经纪人代为进行。开户的具体流程为:a、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到证券公司填写开户资料,开设上海A股股东账户和深圳A股股东账户,同时办理资金账户,上海的A股股东账户还需要在该券商处办理指定交易。b、办好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以后随带本人身份证件和股东账户资料在相关银行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在银行服务台填写一份银证转账业务资料到窗口办理银证转账业务。c、开户手续和银证转账业务全部办好之后,让银行工作人员直接或本人通过电话委托、网上银行把资金存进该银行账号后就可以买卖股票了。证券账户和银行账户的资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随时转账。3、了解交易品种、熟知相关费用。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主要交易品种有股票,基金,债券,权证。其中股票包括A股和B股;基金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债券涵盖国债、企业债和可转债,权证分为认购和认沽两类。投资者在委托买卖证券时,应支付各种费用和税收,通常包括委托手续费、佣金、过户费、印花税等,详细的交易费用标准也可查询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4、委托交易、竞价的方式。目前投资交易主要的委托方式有:当面委托,电话委托,电传委托,传真委托和网络委托。买卖申报分为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两种。每个交易日早上9:15-9:25为集合竞价时间,高过开盘价的买入申报和低于开盘价的卖出申报按开盘价成交,连续交易时间内的申报竞价成交遵循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5、了解股票投资的盈利来源。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盈利的主要途径就是股息红股的分派和低吸高抛所获得资本利得。


怎么买股票

您需要先开通证券账户,交易日16点前开通的话,下一交易日可以交易股票。
如果您是年满18周岁且持有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助开户,您需要先准备好您本人的二代身份证以及同名银行借记卡(存折),通过券商官网或者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开户APP自助完成开户手续,比如广发证券的开户APP为“广发证券开户”,您亦可直接下载交易APP“广发证券易淘金”进行开户与交易。


翻江镇曾家山房价购房置业

中国地产市场可能正在进入新市场的第二个阶段。销售滞缓,居民储备停滞,意味着高收入人群的市场开发以近尾声。地产市场要继续快速增长,必须要降价,让收入低一些的人群也能买得起。地产发展商已经付了土地费,他们原认为房价会继续上升。当价格开始下跌,许多地产商会出局,身后留下一大堆烂账。十年前,当时中国地产行业还小得多,但形成的坏账已经占了一个投资过热留下的坏账的很大比重。


返乡置业对郑州房价行情的影响有哪些?

临近年底,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也有不少关于取消限购、限价的传言。一时间,搞得很多购房者辨不清真假,是否出手买房也拿不定主意。其实现在购房者的心理并不难理解。在房价连续上涨40个月之后,依然到达高点。在这个时候买房,既有可能成为高房价的接盘侠,并且有房价下跌造成资产损失的风险。但是如果不买房的话,又担心未来房价仍会持续涨下去。更为关键的是,很多购房者是刚需的,到了要买房的时候,根本就拖不得。那么,现在到底是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到来,还是说房价继续上涨呢?咱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下。首先,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讲,现阶段供求的局面已经得到了缓解。之所以供求得到缓解,除了供给略有增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需求的减少。通过成交量不难看出,原本房地产市场传统的旺季“金九银十”已经名不符实,九十月份楼市成交量明显下滑。因此,通过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房价已经具备了回落的条件。其次,是开发商资金的情况。据业内人士分析,临近年底,很多开发商的资金压力显著增加。接下来,“促回款、稳现金”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常态。一方面,开发商会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在年底前快速回款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预期不振的情况下,提早抢占市场,避开大批限价房的入市。第三,则是住建部回应取消限购、限价以及楼市调控放松的传言,明确表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楼市调控不会放松,原本大家担心,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如果房地产市场也进入下行期的话,可能对全国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国家可能通过放松调控,来提振房地产市场,以此来应对经济形势的恶化。但是,住建部的在此刻重申楼市调控不动摇,表明了国家并不担心房价下跌对于经济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房价下跌,造成的损失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通过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年底之前全国房价迎来回落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房价是否会大幅下跌呢?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完全不存在的。原因正是上面说的,经济形势的不乐观,不允许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现阶段的楼市调控,还是以稳定房地产市场为主,既要防止房价上涨,又要避免房价大跌对经济造成冲击。虽然很多城市的房价存在虚高的现象,房价有泡沫,但是楼市调控并不是为了刺破泡沫,而是在挤泡沫。总的来看,有购房需求的,可以考虑在年底前入手。

西方从古至今都反犹太人,而中国崇拜犹太人。为什么

现代的犹太人不是以血统和基因划分的一个民族,而是以文化和宗教划分的。这点和中华民族类似,我们从来是夷狄慕华夏,则华夏之,纯种的华夏民族早就不存在了,但我们都还是中国人,因为中华的文化传承了下来。犹太人从以色列国被灭就开始漂泊,先到埃及当奴隶,后又跟着摩西出埃及,回到故土,重建圣殿,又被灭,之后开始了近2000年的漂泊。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犹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人通婚,留存下来的犹太基因恐怕不到百分之一了。但是,只要你信奉旧约,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履行亚伯拉罕与上帝的约,行割礼,不吃猪肉,不吃贝类,在门上抹血,你就算是犹太人。西方排犹主义的根源应该主要是宗教因素,犹太教作为天启宗教(就是上帝给了本经书的那几个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的本源,在最初的旧约里规定只有信上帝的犹太人才是选民,才能进天堂。而耶稣破除了民族界限,发展出来新约,宣称只要信上帝就能得救,耶稣的布道明显与犹太教拉比们冲突,于是犹太贵族们把耶稣出卖给了罗马帝国,从此种下了西方排犹的种子。在之后的岁月里,基督教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无数蛮族皈依,但犹太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犹太教信仰,要知道宗教异端在中世纪是会被火刑的。西方人虽然没有把犹太人都点天灯,但是种族清洗是肯定有的,对活下来的犹太人的迫害也是有的,比如犹太人不许拥有土地,不得担任公职等。这些禁令的结果就是犹太人早早地与土地分离,被迫成为商人,手工业主,银行家等,犹太人逐渐在这些领域形成了垄断,这些不劳动却得食的行业使得犹太人被老实种地,当兵打仗的民族更加瞧不起,具体说就是日尔曼,法兰西,俄罗斯这些农业和战斗民族恰恰是排犹最厉害的。其实犹太人的聪明不是有特殊的基因,而是数千年从事脑力劳动和重视教育的结果。我个人对犹太主义保持警惕,因为犹太人复国后对阿拉伯人的所做所为与二战时纳粹的做法没有区别,而且以色列复国后,犹太人有自我膨胀的感觉,大量资助对中国,印度犹太人的研究就是表现,虽然可能确实有两支犹太人部落流落到了这两个国家,但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开封犹太人的基因,宗教,习俗早已融入华夏民族的血脉,同样并非纯种的以色列犹太人有什么资格去颠覆开封犹太人的民族和国家认同呢?这种做法对同样以文化立国的中国实在太危险了,因为这是用血统颠覆文化的认同,这样搞下去,现代的汉族会不会分出党项后裔,鲜卑后裔,契丹后裔等等呢?过份强调民族属性是我们一直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会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埋下分裂的隐患。


以色列是如何建国的?

1917年,英国外交大巨目尔幅发表宣言(即《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物斯坦建立“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在两次大战之英国操纵国际联盟批准了《日尔幅宣言》,并帮助犹太人移民,使其从1917年的5万人增加到1939年的55万人。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霸占阿拉伯上地,驱赶巴勒斯组人,从而在阿、以民族间种下了仇根的种子。但是,犹太复国主义与英国平国迫于同拉们人民的反抗斗,不不于1019年修改了就排政优太复国主义组织召开大会,通过《毕尔莫纲领》,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从此转轨,脱英投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取代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急于向阿拉地区扩张,以遏制阿拉伯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的浪潮,因而与犹太复国主义一拍即合。从此,美国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位置,挑起了更大规模的阿以冲突。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为1.1万多平方公里,阿拉伯人为72万,犹太人为1万。犹太国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其中犹太人近60万,阿拉伯人近50万。分治决议对阿拉伯人采取了极不公正的处理,120多万阿拉伯人只占43%的土地,而且土地被分割成互不毗邻的大小碎块,大多是贫的丘陵地带。而60万犹太人占57%的土地,而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带。这个分治计划的实质是分裂巴勒斯坦,使犹太复国主义取得法统治地位,因此被犹太人所接受而遭到阿拉伯人反对。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本,古里安在巴勒斯坦的特拉维夫宣布建立以色列国。8分钟后,美国承认以色列国。历史背景以色列最初单指个人名字后演化为民族称谓,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公元前12世纪左右。在过去三千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迦南地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以色列意为“神勇斗士”,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后来泛生了十二个支派。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以色列

以色列为什么不和中国友好?

以色列位于中东地区,是阿拉伯世界的版图。而以色列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异类在中东地区除了沙特关系勉强以外没有任何盟友,所以以色列在外交方面是很重视的,以色列没有中东的盟友所以以色列就要争取国际社会主流大国的支持或者默认他们在中东的地位和利益,让阿拉伯国家因为国际压力不敢轻举妄动。
首先你要明白一点,以色列和中国没有敌对的必要。以色列在乎的是中东局势,既阿拉伯世界和他们的敌视关系,所以以色列和中国没有冲突的理由,中国网上这边反对以色列的基本都是反美嘴斗士,因为以色列和美国走得近,所以一并反对。
首先以色列和世界的主要大国关系都不错也包括中国这个是事实,因为在中东很容易发生战争,以色列他需要很大国际支持或者默认以色列在中东的地位,所以以色列和主流大国关系都不错,但不可否认以色列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就是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所以在重大事件上以色列永远都是美国最坚定的支持者。
中国和以色列技术交流很多,但是大多数在民用领域,比如无人机、农业滴灌技术和其他的种植技术,军事领域有但是很少,因为很容易遭到美国的反对。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以色列需要中国默认他在中东的地位,以色列是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中国需要发展对外贸易和科技交流,这就是中以关系。


东方时事解读2010年9月17日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美国必须放弃与世界对抗

【综合消息】德国《商报》14日发表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文章《终结对抗》。基辛格在文章中指出,对美国来说最佳前景是合作而非对抗。
文章认为:美国必须与中国、俄罗斯和其他新兴工业大国寻求合作而非对抗。在安全政策上尤其应该如此。因为在冷战终结后,核武器的进一步扩散已经变成了最紧迫的问题。
文章认为:对今后几代人来说,相当大的挑战之一是使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美国人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一致。美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信念,中国亦然。我们必须学会一起肩并肩地继续发展。
文章认为:上述观点也同样适用于与俄罗斯的关系。达成新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是迈向俄罗斯与美国关系新起点的重要一步。奥巴马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倡议是着手控制裂变材料的扩散。但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与俄罗斯人的军事合作应该密切到什么程度。我认为,我们应该与他们共同建立针对伊朗的导弹防御系统。但美国也需要一个它能够独立控制的导弹防御系统——针对来自其他方向的威胁。
文章认为:美国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除中俄外也包括巴西在内的强大的新兴工业国正逐渐联合起来并越发自信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有时这个集团也被与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相比。这是因为它们喜欢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类处在美国影响之下的国际组织保持距离。但我相信,这种疏远更多是言辞上的。在这方面我也相信,对美国来说最佳前景是合作而非对抗。
最后,基辛格强调:对美国而言,合作当然并不意味着出让自身安全利益。奥巴马总统采取了减少对核武器依赖程度的政策,我原则上认同这一政策。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么做而不会威胁到我们的安全。对无核武器国家作出的一些承诺在我看来是过分的——尤其是声称美国不会以核攻击报复生化武器袭击。这种事还是不说明白为好。


【时事点评】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最近,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先生似乎“高产”,针对当前极其复杂的国际局势,接连发表了几篇似乎“极具概括性”的讲话(与文章)。



●针对中美关系,基辛格强调了如下观点


一篇是9月11日至12日,在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在的日内瓦,在就中美关系以及阿富汗问题等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针对中美关系,基辛格强调了如下观点:


第一,他认为:随着国际事务的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美国必须强化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信任度方面讲都应该达到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水平。

第二,他认为:对于中美之间出现的冲突,类似一百年前德国崛起时与英国之间的情况。当时作为全球主导力量的英国并没有将新兴的德国成功纳入国际体系,最终的结果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他认为:中国和美国的DNA中都有对抗因子,并引导两国关系成为一种不断增长的对立关系,类似于德国和英国从友谊走向对抗一样,除非两国的领导集团采取坚实的步伐来逆转这样的走向。


第四,他承认: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北京,在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这方面都没有太多经验;

第五,他建议:中美两国的领导阶层没有比让民众知道如下的事实更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去主导另一个国家,而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将会耗尽他们的社会资源并损害世界和平的前景。
●斯坦贝格补充了如下观点


而对上述观点,一同出席该研讨会的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贝格及英国国防部长福克斯均表示赞同,不仅如此,东方评论员还注意到,斯坦贝格还补充了如下观点:

第一,斯坦贝格认为:基辛格警告中美勿重演英德大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告;

第二,斯坦贝格认为:有信心中美两国会意识到合作最符合各自的利益;

第三,斯坦贝格认为: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进行战略竞争并非可持续性的战略;

第四,斯坦贝格认为:中美之间有必要建立战略信任,战略信任是两国互信不可动摇的基石,同时还需要双方本能上的文化理解。因为这些都是美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基础,美国和欧洲国家之间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分歧,但最终因为有战略信任而没有损害双方的关系。

第五,斯坦贝格认为:要检验是否有战略信任,关键点在于当两国出现分歧时是否能做到不损害两国关系的基础。

第六,斯坦贝格表示:“对于美国来说,没有比与中国的关系更重要的双边关系了。”



●与会者达成了“一个共识”



最后,与会者达成了“一个共识”,即:随着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泥潭,在未来的数年中西方大国要想通过军事手段来达到目标在政治上几乎变成了不可能,即因为缺乏国内民众的支持,也因为经济危机、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将缩减国防预算。




●基辛格的“高论”似乎在论证这样一组结论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基辛格的“高论”似乎在论证这样一组结论,即:

第一,基于“英德”之间的那段历史,基于“中美”之间力量对比的现实,中美之间绝对不能出现对抗,否则,最终的结果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为了防止“第一”,“中美”之间必须强化关系,且这种“经过强化”的关系,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信任度方面讲,都应该达到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水平。

第三,造成中美之间出现冲突的原因,即有“当时作为全球主导力量的英国并没有将新兴的德国成功纳入国际体系”的因素,也有“对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这方面、“中美”都没有太多经验“的原因。



●斯坦贝格的“补充”显然“意”在给出这样的解释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针对基辛格的“高论”,斯坦贝格的“补充”显然“意”在给出这样也的解释,即:

第一,通过“基辛格警告中美勿重演英德大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告”,在美国政府高官的层面、将“中美对抗”暗示为一件“极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两国的领导集团“最终没有”采取坚实的步伐来逆转这样的走向(对抗)的话!


第二,通过“有信心中美两国会意识到合作最符合各自的利益”、“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进行战略竞争并非可持续性的战略”、“中美之间有必要建立战略信任......”等,在“理论层面”给出了规避这一巨大风险的“规避方案”;


第三,为了防止“第一”,就必须做到“第二”,因此,斯坦贝格的“补充”中就有了这样一条,即:“对于美国来说,没有比与中国的关系更重要的双边关系了。”
●不论是基辛格的“高论”、还是斯坦贝格的“补充”,都暴露了自相矛盾的一面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基辛格的“高论”、还是斯坦贝格的“补充”,在论证“上述这些结论”的时候,都暴露了自相矛盾的一面,这种自相矛盾不仅表现在他们彼此之间论点与论据上,也表现在各自自己的言论中。



●一个问题是:对于“今天的美国”来说,到底是欧美关系“最重要”?还是中美关系“最重要”?


在这里,我们就以基辛格的“.......美国必须强化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信任度方面讲都应该达到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水平.......”为例,以基辛格的这一论点去对比斯坦贝格的“......对于美国来说,没有比与中国的关系更重要的双边关系了......”,我们也就非常自然地想提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于“今天的美国(已经承认军事能力实现不了政治目的)”来说,到底是欧美关系“最重要”?还是中美关系“最重要”?


●另一个问题是,“欧美关系”是否真的存在斯坦贝格所说的“战略互信”?



第二个问题是,被基辛格“口头标定”为“中美关系”之蓝本的“欧美关系”,是否真的存在斯坦贝格所说的“战略互信”?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法认为基辛格的“高论”与斯坦贝格的“补充”直接找到“论据”,我们观察到的是,只要条件许可,“欧美”都在“损害着”对方的核心利益,这一点,在科索沃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特别清楚。

一个日益分裂的北约,如果被硬性解释为是“因为”欧美之间有着牢固的“战略互信”所致,这恐怕也太牵强了!


●中国、以致整个“南方阵营”在“南北撕裂”的框架内,必须高度警惕的一点


当然了,这种解释如果局限在“全球资本的层面”或许并不矛盾,这也正是中国、以致整个“南方阵营”在“南北撕裂”的框架内,必须高度警惕的一点。这一点,以后我们将结合时局的发展,视情况进行展开。



●一场“吹风会”:“美国全球战略”正在“深刻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基辛格的“高论”、还是斯坦贝格的“补充”,其实都是在“拐弯抹角”地“再次论证”一个老话题,即:“中美国(G2)”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或者“中美国(G2)”的“极其可行性”与“无比重要性”!

讨论进行到这里,再加上这场研讨会还“着重”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并“导出”了“一个共识(见上)”,因此,我们也就不难明白这场研讨会的“主题”了,即:这是美国“朝(斯坦贝格)野(基辛格)”针对“中欧俄”举行的一场“吹风会”,让“中欧俄”、以至日本、印度等都明白:“美国全球战略”正在“深刻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上面说了,上述内容属于基辛格先生最近一段时期的第一篇“高论”。



●基辛格先生选择德国媒体发表第二篇“高论”的“中心意图”



如果我们在上述层面上,再去观察基辛格先生的第二篇“高论”,也就不难明白,在“美国全球战略”正在进行“深刻思考”的“过程(请注意我们的用词)”中、在“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上,给出一个“足以触动”方方面面之“战略性”的“选择项”,恐怕就是基辛格先生选择德国媒体发表第二篇“高论”的“中心意图”。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再来谈谈“两核问题”、特别是伊核问题的“本质”所在。
●再谈两核问题的“本质”



第一,我们认为,朝核问题的“本质”是:在安全层面上,它是个东北亚安全框架、甚至是东亚、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重新构建”问题;在经济层面,它是个东北亚、以至东亚、甚至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在大国关系层面,它是个二战战胜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在东亚重新定位日本战略地位、继而重新构建“雅尔塔体系(东亚)”的问题。

显然,由于“美日军事同盟”是美国在东亚方向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基石,因此,重新构建“雅尔塔体系(东亚)”的核心在于北京必须迫使华盛顿收缩东亚、以重构中国的东亚战略安全框架。


在这里,我们提请大家注意,对日本而言,东亚安全框架的重构、可以说是其安全战略的全部;但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东亚安全框架的“重构”或者“维持现状”,尽管都将直接决定整个大局,但都仅仅是一个战略方向。对俄罗斯而言,这个问题相对次要。


●伊核问题也是个“中欧俄”重新定位美国、美国什么时候被迫接受的问题

第二,伊核问题的“本质”在于:在安全层面上,这是个全球安全框架的“重新构建”问题;在经济层面,它是个全球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重新构建”问题;在大国关系层面,它是个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大国战略角色、国际话语权的“重新构建”问题。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伊核问题其实也是个“中欧俄”重新定位美国、美国什么时候被迫接受的问题;



●对朝核问题的“定位”其实可以推而广之


第三,从整体与局部、或者核心与外围的层面去看问题,我们认为,朝核问题尽管极其重要,但它本质上与非常重要的中东和平进程、科索沃、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富汗、巴基斯坦等问题相类似,仍然从属于伊核问题;


第四,在朝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定稿”之前,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定稿问题”是不会提上议事日程的;同样,在朝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之前,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进程”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我们对朝核问题的“定位”其实可以推而广之:



●科索沃问题是个美国、俄罗斯、中国重新定位欧洲战略地位的问题


首先,以科索沃问题为例,在安全层面,它是个欧洲安全框架、甚至是大西洋安全框架的“重新构建”问题;在经济层面,它是个欧盟经济彻底一体化,欧元与美元争霸的问题;在大国关系层面,它是个美国、俄罗斯、中国重新定位欧洲战略地位、重新构建“雅尔塔(欧洲)”的问题,是个“中俄美”是否容忍欧盟完成政治一体化进程,重新结成“大欧洲”的问题。



●欧盟必须迫使美国收缩巴尔干半岛、以重构欧盟用以支撑地中海战略的安全框架


显然,由于巴尔干半岛是美国在南欧(地中海)方向对欧盟进行战略遏制的关键支点,并着眼于日后全面瓦解欧盟的“前进基地”,因此,重新构建“雅尔塔体系(欧洲)”的核心在于:欧盟必须迫使美国收缩巴尔干半岛、以重构欧盟用以支撑地中海战略的安全框架。
●欧盟的重中之重,美国的重中之重,俄罗斯的当务之急,中国的战略工具


在这里,我们仍然提请大家注意,对欧盟而言,趁着金融危机、“美元本位制”已惹众怒、并成为世界公敌的档口,尽快重构“雅尔塔体系(欧洲)”、一边支撑欧元、一边用“经济”整合东、南欧的“政治”、最后牵动“军事整合”进程,尽快恢复“大欧洲”的版图,从而为日后接纳美国大规模的资金与人才流出做好准备,是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而对美国而言,尽力维持南欧(地中海)方向的这个“战略遏制支点”,由于事关美元本位制“维系工程”的稳固,而美元的强弱与否,又“直接计量”着美国目前正在“使用”的、企图战略翻盘的“巧实力”,因此,它也是美国的“重中之重”!


但对俄罗斯而言,如果在格鲁吉亚(乌克兰)问题没有彻底搞掂之前,就失去科索沃问题这张重牌,也将彻底失去占据“俄欧新关系进程”主导权的可能性,更加可怕的是,即便格鲁吉亚与乌克兰暂时不加入北约(这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必须让步),但如果“乌克兰经济”被彻底整合进“欧盟经济”,那么,“再提”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以抽去“美俄战略妥协”的基石、从而瓦解“重启的美俄关系“,也将被“搞掂了科索沃的欧盟”、甚至策应欧盟(欧元)的中国(人民币)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因此,就目前而言,维持住科索沃问题的现状,保持住对欧盟的这份牵制手段,稳定住“美俄战略妥协”的这块基石,仍然是俄罗斯的当务之急。除非欧盟愿意在构建“俄欧新关系”的层面做出足以令俄罗斯“愿意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实质性让步。


而对中国而言,科索沃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可以对欧美双方施加重要战略影响、并在关键时刻可用以拆解“北约”、并牵制“俄欧新关系”进程的战略工具。


●事实上,自“奥巴马主义”上台以来,我们就反复强调如下观点



事实上,自“奥巴马主义”上台以来,特别是G20伦敦金融峰会之后(注:请大家注意这个背景,今天的形势演化、特别是最近钓鱼岛问题的演化、就与下一轮金融峰会息息相关,这一点,稍后再做展开),我们就反复强调如下观点:

第一,从一开始就表现得“愿意倾听”的“奥巴马主义”,一直在遭遇一连串的“兑现门”的挤压,被“方方面面”置于“听其言、观其行”的窘境:

在奥巴马愿意倾听的拉美,他面对的是拉美国家一致要求立刻解除封锁古巴的呼声;在奥巴马愿意倾听的中东,他所面对的是欧盟与阿盟一致要求美国立刻兑现“两国制”、实现巴勒斯坦建国、兑现中东和平的现实;在奥巴马致力于“稳住伊核”的问题上,他面对的是伊朗要求美国必须从伊拉克撤军的条件;在奥巴马上台以来表现得“最乐意倾听的”东欧问题上(格鲁吉亚与乌克兰问题),他面对的是来自北约内部盟友-欧盟与北约外部敌人-俄罗斯的“双面逼宫”;

第二:我们认为,在奥巴马最急于争取空间与时间的金融危机问题上,他面对的是“三边框架内(主要是欧盟)”与来自“南北框架内(南方经济体、主要是中国)”的“双面压力”:欧盟逼美国“立刻让渡”部分国际金融监管权。如果美国想“暂时维持”住美元本位制的话;

而中国则逼美国在支持中国的“南下与北上战略”问题上拿出实际行动来,而不只是在那里别有用心的叫卖什么“G2模式”。如果美国想“暂时维持”住美元本位制的话;


第三,我们认为:欧美之间在“中东与南亚利益交换”的问题上、与俄美之间在“东欧与南亚问题利益交换”问题上所遭遇的“兑现门”,必然会反映到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必然会投射到科索沃问题上,最后还必然要牵扯上地中海计划。


●我们还能看见一种“门套门”的现象



第四,我们还认为:在欧美之“中东与南亚利益交换”问题上、俄美之“东欧与南亚问题利益交换”问题上纷纷遭遇一扇“兑现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能看见一种“门套门”的现象,即:由于科索沃问题是事关“欧盟与美国”整体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事关美元地位)、俄罗斯的当务之急、中国的战略工具;格鲁吉亚(乌克兰)问题是俄罗斯整体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欧盟的当务之急,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工具,而南亚稳定问题(巴基斯坦局势)是中国整体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美国的当务之急,俄罗斯与欧盟的战略工具。
●中国无疑会将中美政策、中欧政策、中俄政策的走向与南亚局势“直接挂钩”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问题,这些所谓的“兑现门”都与欧盟、俄罗斯、美国的南亚政策直接相关,中国无疑会将中美政策、中欧政策、中俄政策的走向与之“直接挂钩”,其结果主要就是三个:

其一:由于是自己的战略工具,因此,对欧盟、俄罗斯而言,在台面上“刻意摆出”危害中国整体安全南亚政策选项是必然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是否“准备实施”则是另外一回事;

其二,由于是自己的当务之急,因此,对美国而言,在台面上“准备实施”危害中国整难体安全的南亚政策选项是必然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是否“具体实施”则是另外一回事;

其三,由于是自己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中国而言,既然科索沃是欧美的“重中之重”,俄罗斯的当务之急,那么,不论是在台面上“刻意摆出”危害中国整体安全南亚政策选项的欧盟与俄罗斯、还是在台面上“准备实施”危害中国整体安全南亚政策选项的美国,中国都有必要让它们明白这样几点:

●北京将对其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不会见风就是雨


首先,北京将对其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不会见风就是雨,因为中国手上也有足以危害对方整体安全的战略手段以“备用”;

其次,一旦将“刻意摆出”上升至“准备实施”阶段(主要对欧盟与俄罗斯而言),或者将“准备实施”上升至“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对美国而言),那么,中国必然会做两件事情(但视情况“顺序”可能有别):



●北京出手打破“科索沃问题上暂时的平静”、注入一个“冲击性变量”,也就有了可能



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出手打破“科索沃问题上暂时的平静”,因为“届时的暂时平静”意味着欧盟、或者俄罗斯与美国达成了“中东与南亚利益交换(欧美之间)”、或者“东欧与南亚问题利益交换(俄美之间)”,显然,站在“中国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两场悲剧”虽已经发生、但都未给出真相,从而令东亚、南亚局势都有“异动”、且中亚局势(吉尔吉斯问题)也未最终稳定的背景下,出手打破“科索沃问题上暂时的平静”、从而向“中欧俄美”之间的排列组合也注入一个“冲击性变量”,也就有了可能。




●北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稳住自己的“重中之重”


但大家要注意,在目前为止,出于博弈的需要,在北京的方案中,这只是一种“可能”,相对“欧美”在南亚破局问题上的“准备实施”与“实际实施”,也处于一种“准备实施”阶段。


而在科索沃问题上,由于“中美”近段在一系列问题上“直接交手”,已经为欧盟撑开了足够的、“悄悄启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之“和平进程”的战略空间(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就是典型案例)。欧盟已经有了从”准备实施”阶段向“实际实施”阶段“全面推进”的“冲动”。但也请大家注意,直到目前为止,以塞尔维亚同意撤回其反对联合国通过有关科索沃议案、但仍然强调“绝不承认科索沃独立”为代表,欧盟的这种“冲动”仍然处于“冲动”阶段,因为“中欧俄美”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大多数意见”。


现政治生命面临严峻考验的内塔尼亚胡,他被所在的政党抛弃可能性有多大?

内塔尼亚胡被政党抛弃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他担任了多次以色列总理,但是在他担任期间是一直丑闻不断,前面几次的都是差点锒铛入狱。现在他又面临起诉,他的大选内阁已经失败,这次起诉的时间刚好又是他大选的时候,所以鉴于他前面的表现他很有可能被政党抛弃。内塔尼亚胡在早年就有许多的污点,内塔尼亚胡收取过好莱坞制片人米勒坎和富商派克的许多好处,当然内塔尼亚胡也在许多方面给他们开设绿色通道,当时因为这个受贿罪也是让尼塔尼亚胡饱受争议。虽然现在的局势看起来对内塔尼亚胡非常的不利,但是也并不是将他逼到了绝境,根据以色列的法律,内塔尼亚胡是有权力递交豁免权的,但是这个也要看其内务人员是否批准他的豁免,但是前面几次这些内务人员都是豁免了他的。但是现在看来,内塔尼亚胡作为第一个被起诉的总理,他的名声已经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所以,就算这次他还是能够化险为夷,成功当上总理,但是肯定不会有很多去支持他。因为现在以色列的国民全部都在谴责他,自己的国家不能一个充满污点的人担任总理。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内塔尼亚胡已经向议员们递交了豁免权的申请,但是他这次是否还可以化险为夷继续担任总理,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现在不管是民众还是政坛内部,都在排斥他。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背景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父亲是犹太历史的教授,曾经参加编辑希伯来大百科全书。他的哥哥乔纳森·内塔尼亚胡于1976年在恩德培行动中阵亡,被以色列列为战争英雄,他的弟弟是一位放射性科医生和作家,兄弟三人全部参加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直属侦察营。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说美式英语非常好,许多人会以为他是在美国长大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14岁时他们家搬到美国费城附近,他在那里上的中学。他在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建筑学学士,后又在1973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政治学,毕业后他返回以色列。他家里没有人加入美国国籍。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三次结婚,与他的第一位夫人有一个女儿,与他的第三位夫人有两个孩子。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短暂从商后于1982年被任命为以色列驻华盛顿副大使。从1984年至1988年他任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1988年他被选入以色列国会,从1988年到1992年他在伊扎克·沙米尔的政府中任职。1992年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被击败后沙米尔退出政坛。1993年利库德集团成立后首次选举起党魁,内塔尼亚胡获胜。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大事年表

1949年10月21日生于特拉维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1967年—1972年,以色列国防军特种部队服役。1976年—1988年,尤纳森反恐怖研究机构执委会任委员、主任。1982年—1984年,以色列驻美国使团副团长。1984年—1988年,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1988年,当选为利库德集团的议员。1988年—1991年,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长。1991年—1992年,以色列总理府副部长。1993年,当选为利库德集团主席。1996年5月29日,在以色列新一届大选中当选为以色列第二十七届政府总理,1998年兼任外交部长。1999年5月,他在总理大选中败于巴拉克。2002年11月,他出任以色列看守内阁外交部长。2005年12月9日,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2009年2月20日,受命组建新一届政府。2009年3月31日,再次出任以色列政府总理。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介绍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בִּנְיָמִין נְתַנְיָהוּ‎,1949年10月21日-),出生于特拉维夫,以色列政治人物,他是以色列第九任总理(1996年—1999年)和当时利库德集团的党魁,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位在以色列建国后出生的总理。从2003年到2005年8月9日他任以色列财政部长。他反对阿里埃勒·沙龙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军的政策而于2005年8月9日辞去财政部长职。2005年12月20日他再任利库德集团党魁。2009年3月31日,他再次出任以色列政府总理。2015年3月17日,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以色列第20届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1。

现政治生命面临严峻考验的内塔尼亚胡,在他任期内都有哪些丑闻?

最近爆出了很多内塔尼亚胡丑闻,但是这些新闻还有待证实。被爆料的丑闻中提到内塔尼亚胡涉嫌贪污、操纵媒体等等,如果这些指控被指正成为事实,那么内塔尼亚胡可能面临着牢狱之灾。内塔尼亚胡并没有回避丑闻,而是选择直接的面对,他这样的一个举动让很多的民众相信他是无辜的。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政坛上的著名人物,他已经在以色列执政了很多年。带领着以色列的民众也是把这个国家发展的非常的好,内塔尼亚胡获得了很多民众的支持,通过这些年的表现来看,内塔尼亚胡确实是一个比较出色的领袖,以色列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和内塔尼亚胡是分不开的。在面对出现的丑闻时,内塔尼亚胡也表现出不卑不亢的精神。内塔尼亚胡也是很有底气的,除了在国内有很高的的人气,在国外也是有着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的支持,内塔尼亚胡和美国的关系非常的好,他能够执政这么多年也和美国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是他最强有力的盟友,最有力的后台。内塔尼亚胡丑闻的爆出发生在选举的时候,不管这个事情是否属实,都和他的竞争对手有很大的关系。以色列建国70周年庆典在即,内塔尼亚胡深陷这种负面的政治新闻中,他的处境也确实比较危险,指正内塔尼亚胡的证人中还有内塔尼亚胡的一个亲信。

内塔尼亚胡恐面临败选,为什么竞争对手甘茨说我们完成了使命?

其实甘茨在此说的完成了他的使命是完成了他组建联合政府使命。潜台词就是说他对此次胜选颇具信心,认为自己将当选以色列的总理。本次以色列的第二次大选气氛十分的紧张,内塔尼亚胡组阁失败后,以色列迎来了这次大选,不过根据民意调查显示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相对较低。9月17日,议会选举开始,各媒体公布出了民意调查,蓝白党处于领先地位,获得32票支持,内塔尼亚胡获得30票,从目前来看两者处于伯仲,并没有明显的赢家。本次的选举还是很有悬念的,并不像之前说的那样一边倒。而甘茨就是蓝白党的领导者,他十分有信心地表示“我们完成了我们的使命”。内塔尼亚胡所面临的多项腐败指控,或在一定程度上给他“无往不胜”的执政前途蒙上一层阴影。内塔尼亚胡自传作者安歇尔·普费弗(Anshel Pfeffer)在写给左翼媒体《国土报》的文章中称:“除非在最终结果出炉前有奇迹发生,否则内塔尼亚胡神话将破裂”。今年4月,以色列举行第21届议会选举,利库德集团胜出,获得组阁权。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成功组建执政联盟,导致议会解散重新举行大选。为了赢得大选,内塔尼亚胡16日再次宣布吞并计划。而在此前,他于10日承诺,如果胜选,将把约旦河谷纳入以色列领土。

上一篇:黎明被曝美国秘婚

下一篇:凤凰旅游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