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

时间:2024-06-07 14:00:49编辑:奇事君

北师大和人教版数学区别是什么?

区别:1、课文不同,排版也不同,人教版的要活泼些,而北师大的题比较多,北师大版的比人教版的难。2、人教版的内容多,比较详细。但是,这样对于老师而言,是比较难讲完。而且,如果讲完了的话,可能进度会好快。那样会导致学生听不懂。3、北师大版就不一样了。他内容少,但是关键的,重要的还是都在。也就是说,基本内容都在。所以相对来说。大家都轻松了一点点。相关内容解释: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大学出版社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两种教材都有优势又各有不足,人教版教材逻辑性强,编写严密,注重基础知识,能适应全国大多数地区。北师大版教材思维活跃,形式生动,富有童趣,但所表现出的逻辑性不强,教材内容跳跃性较大,一些学生思维学习能力跟不上,教材中留给教师学生的空间过多,由于教师能力的不同,所把握的教学标准就不一致,由此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一,同时该教材不太适用于大班教学。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线,适时穿插北师大版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

数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区别是什么?

数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区别如下1、授课内容人教版中的课本的内容和知识点讲的都比较透彻,比较强调基础的知识性和逻辑性,学生们听起来比较好接受,是能够适合大多数小学的。北师大的教材排板跨度比较大,知识的跳跃性很强,一般学生比较不好接受,因为逻辑性不强。2、排版也不同人教版的内容要活泼而且内容多,比较详细。题比较多,这样对于老师而言,是比较难讲完。北师大版的比人教版的难大版就不一样了。内容少基本内容都在重要的还是都在。所以相对来说大家都轻松了一点点。3、特色导向性不同北师大版习题要求更贴近生活,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北师大版人性化味道重。人教版:更加重视基础训练,和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人教版理性化味道重。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 思维导图 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则a+cb+c;2、若ab,c0则acbc若c0,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1、求4x-67x-12的非负数解.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8a,求a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第二章分解因式 一、公式:1、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 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的 方法 :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分式 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章相似图形 一、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则=k或AB=kCD.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0.618.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那么.3、等比性质:如果==(b+d++n0),那么.4、更比性质:若那么.5、反比性质:若那么 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 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 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 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 第六章证明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 句子 ,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常考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2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及其条件和结论,真假命题的定义.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3 一次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b<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b=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 (4)k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5)k<0,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6)k<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 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 求出这个函数值 解方程组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数学八年级下北师大版复习题 ★ 《生活中的数》知识点整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2)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下教学工作计划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手抄报北师大

初二数学课本上学期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二章实数

  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

“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习”的原义是小鸟频频起飞,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七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 总结 北师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 面相 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可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形式的数。 正有理数 整数 有理数 零 有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0,积就为0。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 方法 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 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如4÷(a-4)应写作4/(a-4);注意: 分数线 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平方米。 2、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 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3.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6、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2、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4、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 = BM =1/2AB (或AB=2AM=2BM)。 5、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7、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8、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9、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2、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总结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 ★ 初一数学期末如何高效复习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八年级上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 ★ 学习方法大全 ★ 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圆柱、 、正方体、长方体、 、球 2、 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 3、 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 和一个 ;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 和一个 ;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 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 和两个 。 5、 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形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 (2)圆柱的截面是: 、圆 (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 。 (4)球的截面是: 6、我们经常把从 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 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 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7、常见立体图形的俯视图 几何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锥 圆柱 球 主视图 正方形 长方形 俯视图 长方形 圆 圆 左视图 长方形 正方形 8、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第二章 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 、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 。 整数和分数统称 。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2)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数轴三要素:原点、 、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 ;-2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4)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 ,并把绝对值 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用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 的倒数是 ;绝对值是 ;相反数是 。 (3) 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4)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 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的奇次方是 ;-1的偶次方是 。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字母叫做代数式。 2、求代数式值要注意:字母的取值必须确保代数式有意义;字母的取值要确保它本身所表示的数量有意义。 3、代数式的系数应包括这一项前的符号;如果代数式的某一项只含有字母因数,它的系数就是1或-1,而不是0。 4、同类项所含的 相同;相同字母的 也相同。 注意: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不变。 6、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的 (2)括号前市“-”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 1、直线、射线、线段 (1)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直线 端点:射线 个端点:线段有 个端点。 (2)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 。 (3)线段的比较方法:叠和法和度量法。 (4)线段的中点: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 ;反之,如果点M在 线段AB上,并且有(AB=BM),那么点M是AB的中点。 例:C是线段AB的中点,可得AC= = ,或者2AC= =AB, AC+ =AB , BC=AB- 。 2、角的度量与表示 (1) 1度= ; 1分= ; 1周角= 度 ;1平角= 度= 周角 (2)角的三种表示方法: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或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C,<A;用希腊字母表示(如<β);用数字表示(如<1,<2 3、 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按大小分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如果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则我们可知道<AOC= = <AOB=2<BOC= ,<AOC+ =<AOB,<BOC=<AOB- 4、平行线 (1)如何画平行线? (2)平行线的性质1:过直线外一点 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 。 5、垂直 (1) 如何画垂线? (2) 垂线的性质1:过一点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垂线的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中, 最短。 垂直的性质3:点到直线的距离。 6、 有趣的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 ,一个 组成的。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要移就得变) 4、在日历牌中,一个竖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 , 的数比 的数大7;一个横行上相邻的两个数相差 , 的数比 的数大1。 5、常用体积公式: 长方形的体积=长X宽X ; 正方形的体积=边长X边长X边长 ; 棱柱的体积= 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 ; 圆锥的体积= X高。 6、常用的相等关系: (1)利润=售价- ;利润率=利润÷成本(进价) (2) 利息=本金X利率X ; 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X(1+利率X期数) 利息税=利息X税率=本金X利率X X ; 贷款利息=贷款金额X X 。 7、行程问题的主要类型及相等关系: (1) 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2) 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 =总路程。 8、解应用题的关键是 。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10,n为正整数),就叫 。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 2、扇形统计图的性质:各扇形分别代表每部分在 ;各扇形占整个圆的百分比之和为 。 3、 (1) 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X该部分占总体的 ; (2) 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部分数量÷ =该部分所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与 的比。 4、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 5、各统计图的特点: (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 ;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 ; (3)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现出 。 第七章 可能性 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 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 事件{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它 1、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机会大的不确定事件不一定发生,机会小的不确定事件也不一定不发生,机会大大小只能说明发生的程度不同。 2、要学会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学习数学只依靠一些 学习 方法 还是难以说很完善的,如果对它没有兴趣不了解学习的意义还是很难静下心来在这上面下功夫的。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方法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 分数线 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二、: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三、: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初一上册知识点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四、: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五、: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六、: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七、:整式分类为。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3.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4.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5.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八、: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九、: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 七年级数学 上册学习方法 一、看书习惯 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根据心理规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在小学受直观模仿习惯的影响,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重视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注意 总结 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每一节课前都务必养成预习的习惯,努力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以便能带着问题听讲。 课堂上注意老师如何阅读课文,从中培养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 2.经常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培养复习习惯。 刚开始时,可跟着老师总结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一个阶段后可根据老师提出的复习提纲,自己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文,最后过渡到由自己归纳,促使自己反复阅读课文,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二、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在“听”与“记”两个方面,听是基础,切莫只顾“记”而影响“听”。 为了使课堂笔记逐步提高质量,同学间应进行适当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习惯 “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能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养成“做前猜想-----动手实验-----操作结果-----归纳总结”的习惯。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结果,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四、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就错失了训练良机,严重地响了学习效果。应该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 1.要养成作业前看书的习惯。 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2.要养成审题的习惯。 读题后,先弄清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 3.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 4.要养成对已做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 不少同学不重视对已做作业进行再看、再思考,从而导致错误做法在头脑中形成定势。有的题目做错,老师订正过了,你还错,就是这个原因。常此下去,在新知识和做新作业中会出现更大的错误,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同学们在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务必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反馈内容包括:(1)题目类型;(2)解题思路与方法;(3)出错问题的原因;(4)订正出错问题;(5)收集出错问题(就是将自己出错的问题专门收集在一个地方,标注出以上四项内容,以便将来复习时纠错)。 五、思维习惯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钥匙。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一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转变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时候一定要重视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根据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逻辑性、周密性、发散性、收敛性、逆向性。 1.逻辑性。 这是要求学生“答必有据”切忌想当然。在推理演算过程中,能够懂得其中每一步的依据,不懂之处就不写,设法弄懂之后再继续推理演算。 2.周密性。 这是要求学生全面的考虑问题。如:已知点C在直线AB上,线段AB=8cm,线段BC=3cm,求线段AC的长。全面考虑问题就要分点C在线段AB上和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类进行讨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8-3=5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8+3=11cm。培养这种习惯,应特别注意老师在课堂上指出的“易出错或想不全”的情形与原因。 3.发散性。 这是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一个问题。培养这个习惯,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讲一题多解时的思考方法、问题推广延拓时的分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努力养成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惯。 4.收敛性。 这是在 发散思维 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多题一解、举一反三。发散与收敛两种思维综合运用可相得益彰。 5.逆向性。 这是要求学生把某些公式、法则、定理的顺序颠倒过来考虑。如计算: (-0.38)×4.58-0.62×4.58,可以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到简便计算的方法 <<<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及其运算板块: 1、整数包含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 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数。 2、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3、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 整式板块: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4、同类项: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等。 其实,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还包括很多,但是我想,万变不离其宗。 大家平时要注意整理与积累。配合多加练习。一些知识要点及时记录在 笔记本 上,一些错题也要及时整理、复习。一个个知识点去通过。我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 北师大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 北师版初一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总结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 ★ 七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 方法 :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方法 1、先易后难算术是比较复杂的,而对孩子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学习较难的算术,很难让他们接受。家长可以将生活融入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中 2、大数记心里,小数上下加减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之后得出结果4+2=6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之后得出结果6-3=3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3、运用分解技巧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4、需要掌握的一些识记的东西第一个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就等于10几,例如:10+1=1110+2=12,一直加到9,第二个需要识记的就是1+1=2、2+2=4、3+3=6、4+4=8、5+5=10、6+6=12、7+7=14、8+8=16、9+9=18、10+10=20,这样记住了以后,进行20以外的加减法运算,对孩子来说,就不会很难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 2021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减法与有趣的图形》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 (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 的形式>
②公式法 (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 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其他能用 或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 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求法: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2)、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树状图法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正比线段
4.2 平行线段成比例
4.3 形似多边形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 图形的位似
一. 线段的比
※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 .
※2.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 与 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 则ad=bc; 若ad=bc, 则
二. 黄金分割
※1. 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 相似多边形
¤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
※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两角对应相等;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a. 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b.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1 // l2 // l3,则 .
※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1 投影
5.2 视图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6.1 反比例函数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 (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 ←→ ←→ ←→ ←→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其中√0=0
  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 是非负数; (2) ; (3) ;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本章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 就得到方程的根.(公式所出现的运算,恰好包括了所学过的六中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体现了公式的统一性与和谐性。)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第二十三章 旋转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第二十四章 圆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上一篇:包子培训吕记汤包

下一篇:十月再见 十一月你好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