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柳彧》翻译
1. 《柳彧,字幼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 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 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合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 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 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 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 后以忤旨免。 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 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 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 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 上嘉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B。 其见重如此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 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A。 ③⑤⑥ B。 ①③④ C。②④⑤ D。 ①②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 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居,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 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 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 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3分)译文: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3分)译文: (3)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4分)译文:。 2. 文言文《宗定伯》翻译 《宗定伯》原文 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 ”谁?”鬼曰: ”鬼也。 ” 鬼曰: ”卿复谁?”定伯欺之,言: ”我亦鬼也。 ”鬼问: ”欲至何所?” 答曰: ”欲至宛市。 ”鬼言: ”我亦欲至宛市。 ”共行数里,鬼言: ”步 行大亟,可共迭相担也。 ”定伯曰: ”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 言: ”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 ”我新死,故重耳。 ”定伯因复 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 ”我是新死,不知鬼悉何所 畏忌?”鬼曰: ”唯不喜人唾。 ”于是共道。遇水,定伯因命鬼先渡, 听之,了无声。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 ”何以作声?”定伯 曰: ”新死,不习渡水耳,勿怪。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至头上, 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著地,化为 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乃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言定 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宋定伯》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 《宗定伯》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 夜里出行遇见了鬼。 宋定伯问: 你是谁?” ” 鬼说: 我是鬼。 ” ” 鬼问道: ”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 ”我也是鬼。 ”鬼问道:” 你要到什么地方去?” 宋定伯回答说:”我要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要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一 起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大亟(?),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宋定伯说:“好。”鬼 就先背宋定伯走几里。鬼说:“你太重了,难道不是鬼?”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重。”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几乎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换了两三次。宋定伯又说: “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又一起走。 遇到了河,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 出声响。鬼又说: “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变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不要奇怪。”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祈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了。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于是朝他吐唾沫。得到一千五百文钱,就离开了。于是后来,(大家)就传言宋定伯卖鬼得了一千五百文钱。 3.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译 王元之,济州人,小时候七八岁就已经会写文章了,直到毕文简为州里当差,才听说他这个人。 询问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为生,因此让他以《磨诗》为名做诗。元之不假思索就说:“只要心里正直,不要为眼下未被人知晓而发愁。 如果有人轻轻借了你一点力,就是你转身的时候。”文简感到十分惊奇,就把他留在了学堂里听讲学,一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诗句(对联):“鹦鹉能言争似凤”,在座宾客没有能够对上来的,文简就把诗写在了屏风上,元之在下面写下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 文简看到后感叹说,真是能治国安邦的才子啊!于是就赐予王元之衣帽,称他为小朋友(忘年之交)。 4.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柳彧的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彧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 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è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 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百姓叫苦,怨声载道。有歌谣这样说:‘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各有所能。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彧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应州刺史唐君明,在母亲死后的服丧期间,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的姑姑,柳彧弹劾他。二人竟因此而犯罪。隋朝是在五胡十六国接连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风俗颓坏,柳彧多有矫正,皇上很喜欢他。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 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皇上嘉奖了他。 5. 文言文《鲍君》的翻译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放在网里的鲍鱼呀!"从此人们才不再敬奉"鲍君"了。 6. 谁能告诉我文言文《蠹众木折》 原文+翻译 发 音 dù zhòng mù zhé 释 义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 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示 例 请记住~的教训。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7. 文言文 《董文炳传》翻译 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长子。董文炳的父亲死时他才十六岁,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季夫人有贤德,治家严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亲当成先生对待,他聪明机灵,善于记忆和背诵,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乙未年,他凭父亲的职务接任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以恩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没过多久,与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小官吏拿着文书让他签署时,也不敢抬头看他,内部人们都很佩服他。县里很贫穷,又遇到旱灾、蝗灾,但赋税日益增多,民不聊生。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数千石谷子代交赋税,官府才得以放过老百姓。前任县令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而贷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董文炳说:“百姓都很困苦。我作为县令,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我应当替百姓偿还。”于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价还给放贷的人,又登记县里的闲置田地分给贫民耕种。于是流散在外的人渐渐回来,几年时间后老百姓都比较富裕了。朝廷起初统计人口,下诏说有敢于隐瞒实情的将被处死,并抄没家产。董文炳让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户数便减少了。县府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不妥。董文炳说:“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愿的。”老百姓也有不愿这样做的,董文炳说:“以后他们会感激我的。”于是赋税大大减少,人们都很富裕并保全下来。邻近县中有告状得不到伸张的,都上书给董文炳,求他裁决。董文炳曾经拜见上级官员,邻县的人都聚在那儿观看,说:“董县令看起来也是人啊,为什么他这样明断如神!”当时官府不停地搜刮百姓,董文炳压着官文不予执行。有人向州府说他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诬蔑陷害他,董文炳说:“我最终也不可能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弃官而去。 有疑问请您追问我..满意的话顺便采纳下~ 8. 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共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9. 柳彧上疏谏文帝文言文 【原文】 彧(音为或)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上疏谏曰:“臣闻上古圣帝,莫过唐、虞,不为丛脞(音为瑳),是谓钦明。舜任五臣,尧咨四岳,垂拱无为(1),天下以治。所谓劳于求贤(2),逸于任使(3)。比见(4)陛下留心治道,无惮(5)疲劳,亦由群官惧罪,不能自决(6),取判天旨(7),闻奏过多。乃至营造(8)细小之事,出给(9)轻微之物,一日之内,酬答(10)百司(11)。至乃日旰(12)忘食,夜分(13)未寝,动以文簿(14)忧劳圣躬。伏愿察臣至言(15),少减(16)烦务,若经国大事,非臣下裁断者(17),伏愿详决,自余细务,责成所司(18);则圣体尽无疆之寿(19),臣下蒙覆育(20)之赐。”上览而嘉之,因曰:“柳彧直士,国之宝也!”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陈纪九》) 【注释】 (1) 垂拱(音为汞)无为:指的是拱手垂袖。 (2) 劳于求贤:指的是求贤才的过程非常劳累。 (3) 任使:指任用。 (4) 比见:近见。 (5) 无惮(音为但):不畏惧。 (6) 决:判决的意思。 (7) 取决天旨:指的是判决的决定在于天子。 (8) 营造:造出的意思。 (9) 出给:出纳给予。 (10) 酬答:应酬对答。 (11) 百司:百官。 (12) 日旰(音为干):白天。 (13) 夜分:晚上。 (14) 文簿:指的是一本一本的文书。 (15) 至言:诚恳的建议。 (16) 少减:稍减。 (17) 非臣下裁断者:指的是不是臣子所能裁断的。 (18) 责成所司:指的是交给百官们。 (19) 覆育:覆庇养育。 【语意参考】 柳彧看见隋帝勤奋于政事,以为是百官们奏请的事情大多都是烦琐的,于是便上书劝谏:“臣听说上古的圣贤皇帝,莫过于唐、虞,他们不管琐碎的事务,人们称为钦敬达明。舜任用五位贤臣,尧亲自访查四岳,他们拱手垂袖就是为了要治理天下。他们辛苦的广求贤才,是为了要任用他们。只是臣见着皇上留心政事,不怕辛劳,但也就因为百官们畏惧着犯罪,每个都不敢轻易的下判断,只敢听命于皇上的意见,于是便让皇上阅读无数的奏章。从这造出来的细小事情,到要给予细微的物品,还要皇上在一天之内一并答应百官们。以至让皇上白天忘记吃饭,到了晚上还没办法睡觉,诸多问题都要皇上亲自处理。臣希望皇上能够采纳以下的建议,为了要减少一些烦琐的事务,凡是要处理国家大事,而不是臣子能够做决定,便由皇上做决定,至于剩下的烦琐事务,便交给底下的百官们;而皇上的身体也可以享受无量之寿,臣便也会给与覆庇养育的指教。”隋帝看了柳彧的奏章后,便赞许的说:“柳彧是位耿直的人,也是国家的贵人啊!” 10. 课外文言文《信赏必罚》求翻译 越王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 如果我们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要想知道这事的结果,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越王就下令焚烧宫室,可是人们当中没有谁去救火。 于是越王又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比照为抗敌而死给与奖赏;去救火却没有死的人,比照战胜敌人给与奖赏;不去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走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当中有涂抹身体的、又披着湿衣裳的,奔向火场,左边三千人,右边三千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必定取胜的趋势。
谁有好看的小说,完本,剧情好点,字数多点。 推荐!!!如题 谢谢了
有好看的小说,完本,剧情好点,字数多点。 推荐!!! 我有好看的小说,完本,剧情好,字数多。强力推荐!!! 小说类型好多啊,你平常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小说?现在又想看什么类型的? 不知道你喜欢哪方面的、给你推荐几本吧、足球类的、<我踢球你在意吗>、<我们是冠军>、<冠军教父>这几本都超经典的,篮球类、<校园篮球风云>、<飞翔篮球梦> 、写篮球的最好看的,玄幻类、<唯我独仙>、<一小撮世界>、<缥缈之旅>,都市异能类、强烈推荐<中国龙组>,西方魔法类、<佣兵天下>、<亵渎>,搞笑类、经典之作<流氓高手1 2>、<疯狂硬盘>盗墓类、<鬼吹灯>、<盗墓笔记>神作不能不看、还有好多…无限流 、死亡开端、极限杀戮、黑山老妖、僵尸医生………都是经典! 请。。。采纳哈。。。
柳彧译文
是《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柳彧》吗?
译文如下: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彧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
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è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
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百姓叫苦,怨声载道。有歌谣这样说:‘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各有所能。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彧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应州刺史唐君明,在母亲死后的服丧期间,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的姑姑,柳彧弹劾他。二人竟因此而犯罪。隋朝是在五胡十六国接连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风俗颓坏,柳彧多有矫正,皇上很喜欢他。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 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皇上嘉奖了他。
硬读《随园诗话》(21)
一七
《随园诗话》原文:
宋人《雪》诗:“ 待伴 不嫌 鸳瓦 冷, 羞明 常怯 玉钩斜 。”已新矣。 郑所南 《雪》诗:“ 拇战 素手白相敌, 酒潮 上脸红不鲜。”更新。 萧德藻 《梅花》诗:“ 湘妃 危立冻 蛟 背,海月冷挂珊瑚枝。”已新矣。 徐巢友 《梅》诗:“过墙新水滴眠鹤,压屋冷云眠定僧。”更新。
待泮,亦作“ 待伴 ”,谓冰雪未融化。泮,指冰雪融解。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又如:泮涣(融解;涣散);泮冻(解冻)。唐韦应物《酬韩质舟行阻冻》诗:“寒苦弥时节,待泮岂所能。” 宋蔡绦《西清诗话·王君玉诗》:“君玉尝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雪未消者,俗谓之待伴。如云:待伴不禁鸳瓦冷,羞明常怯玉钩寒。待伴、羞明皆俗语。’”。
鸳瓦,亦称鸳鸯瓦,成对的瓦,中国传统屋瓦形式,一俯一仰,形同鸳鸯依偎交合,故称鸳鸯瓦。因《长恨歌》中一句千古名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而名扬天下。
羞明,怕见亮光。亦指由视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畏光症状。 宋 辛弃疾 《祝英台近》词:“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西游记》第八四回:“ 唐大哥 只要在黑处睡,我也有些儿羞明。”
玉钩斜 ,亦作“ 玉勾斜 ”。 1.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江苏徐州南。《太平广记》卷二O四引《桂苑丛谈》:“ 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台。挥斤既毕,号曰‘赏心’。” 周实丹 《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 。”亦省作“ 玉钩 ”。 宋 苏轼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钩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
拇战,亦称猜拳。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饮酒时二人各伸出手指,叫出数目,二人所伸出的手指数加在一起,符合叫出数的一方即赢,输者罚饮。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有关于汉代手势酒令的记载。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有所提及。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时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与杨万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认识(据叶渭清《杨诚斋年谱》),言论契合,遂定交为友。次早,德藻动身,作诗为别,万里也和诗一首。德藻对万里说:“我们定交有如定婚一样,应各留一诗为证。从此,二人成为诗友。但德藻早已淡于功名,无意做官。光宗朝,广西提点刑狱缺员,杨万里曾推荐他担任,宰相王淮说;“我深知萧东夫的性格,我曾请他作杭州太守,他称病不就,不必说更远的广西了。”绍熙二年(1191年),德藻既丧妻又失去儿子,既贫且病,但仍耽好作诗,苦吟不辍,后来曾一度到福州,担任福建安抚司参议的闲职,卒年不详。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道:“如果萧不早死,即杨万里犹出其下。”可见他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古梅》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他的古梅绝句是在对比里反映出他对美丑的理解。就思想感情来说,主要是在梅与雪的对比里赞颂了古梅的桀骜与个性,可以理解为对个性的追求和向往。
湘妃,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然这二位帝女在历史上自与潇湘结下不解之缘以后,却以湘妃的意象出现的频率更为多些,并以舜妃的形象为后人称道。自屈原《湘君》、《湘夫人》以来,她们一直是文人们笔下寄托情感的理想对象,在中国很多的古典文献中,如记录上古之事的《尚书》,先秦史籍《山海经》,儒家著作《孟子》等,都有对其故事的直接记录。娥皇与女英生前是贤妻良母,而在死后却成了风流成性的“湘君”,有的典籍则统称“湘夫人”,还有的则望文生义地弄出了一对“湘君”和“湘夫人”,并把被称为“湘君”的娥皇误认作男人。历史文本在漫长的转述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失真。 《山海经》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们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里兴风作浪的过程。她们死于湘水,此后突然性情大变,行为方式充满了哀怨,出入总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气洒向人间。她们四周还时常会出现古怪的神仙,长相很像人类,脚下手上却缠握着毒蛇,俨然是娥皇与女英的喽啰。这使她们的气势变得更加嚣张。这种氛围长期缠绕着湘楚人民,令他们的生活散发出诡异动荡的气息。
蛟,又称蛟龙。是古代中国传说中能发水的广义龙类而有时称蛟龙,但并非龙(犹如猫科动物里的狮子并非猫),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广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传说“蛟”修炼一千年便“走蛟”沿江入海化龙,悬剑桥就是防备走蛟伤害桥梁的。
徐巢友,明代诗人,喜咏梅花。书画作品上常有其诗作。其他不详。(望读者提供详细资料)
本人翻译:
宋人所作《雪》诗:“待伴不嫌鸳瓦冷,羞明常怯玉钩斜。”已经很有新意了。郑所南《雪》诗:“拇战素手白相敌,酒潮上脸红不鲜。”更加有新意。萧德藻《梅花》诗:“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已有新意。徐巢友《梅》诗:“过墙新水滴眠鹤,压屋冷云眠定僧。”更加有新意啊。(由于诗句不宜直接翻译,拟另写文章赏析。)
真老实人言:
写诗作赋,须得推陈出新。以俗语入诗当是出新途径之一。但是,俗语入诗,应当用得极其巧妙,要出人意料之外,恰又在情理之中,词理交融天衣无缝,才能够俗语转成雅意。所谓大俗大雅,意当在此。倘一味乱用俗语,绝无以俗转雅之可能。狗肉将军张宗昌句:“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可以一证。
硬读《随园诗话》(17)
一三(上)
《随园诗话》原文:
“乐府 ”二字,是 官监 之名,见 霍光、张放 两传。其 《君马黄》 、 《临高台》 等乐章,久矣失传。盖因乐府传写,大字为 辞 ,细字为 声 ,声词合写,易至 舛误 。是以 曹魏 改 《将进酒》 为 《平关中》 , 《上之回》 为 《克官渡》 ,共十二曲,并不袭汉。 晋 人改 《思悲翁》 为 《宣受命》 、 《朱鹭》 为 《灵之祥》 ,共十二曲,亦不袭魏。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官监,指官府。古代官署名称(其主管亦称“监”或“少监”) ,有牧马监;钦天监;国子监等。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张放,汉成帝的男宠,参见《汉书· 张汤传第二十九》。张放是中国汉朝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的玄孙,宣帝时期大司马张安世的曾孙,父张临,母敬武公主。汉成帝所爱的第一个人就是张放,此人身居侯爵富平侯。古代爵位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侯排第二位,由此可见张放地位的高贵。
《君马黄》,乐府古题。《乐府诗集》卷十七列入《鼓吹曲辞·汉铙歌》中。王琦注:《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君马黄歌》。《君马黄》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古诗。
《临高台》,乐府旧题,为《汉铙歌》十八曲中的第十六曲。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 汉铙歌》云:“《乐府解题》曰:古词言:‘临高台,下见清水,中有黄鹄飞翻,关弓射之,令我主万年。’若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宋何承天《临高台》篇曰:‘临高台,望天衢,飘然轻举凌太虚’,则言超帝乡而会瑶台也。”按《乐府诗集》所收魏文帝曹丕《临高台》,即《乐府古题》所谓古辞,而谢朓、王融、梁简文帝、沈约、陈后主、张正见、萧悫诸作,或言高台望远之情,或写崇台眺望之景,可见齐梁以来诗人已将《临高台》视同诗题了。
舛误,指差错;谬误。《隋书·王劭传》:“ 劭具论所出,取书验之,一无舛误。”
曹魏,指曹操家族创立的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将进酒》,汉乐府名。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原文:
进酒,乘大白。 辨加哉,诗审搏。 放故歌,心所作。 同阴气,诗悉索。 使禹良工观者苦。
《平关中》,缪袭诗作。《晋书·乐志》曰:“改汉《将进酒》为《平关中》,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原文: 平关中,路向潼。 济浊水,立高墉。 斗韩马,离群凶。 选骁骑,纵两翼。 虏崩溃,级万亿。
缪袭(186年—245年),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先辟御史大夫府,历事魏四主,后拜散骑常侍。官至尚书、光禄勋。有《列女传赞》一卷、《集》五卷。诗歌今存《魏鼓吹曲》12首,及《挽歌诗》1首。《魏鼓吹曲》作于曹丕受汉禅称帝时(末首可能是曹继位时后补的),为改易汉鼓吹铙歌旧辞而作的。12曲内容互相承接,自曹操起兵至曹即位,写出了曹魏兴盛史。其文辞虽属歌功颂德,但如《战荥阳》中“戎马伤,六军惊,势不集,众几倾,白日没,时晦冥,顾中牟,心屏营”,《克官渡》中“沙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今日不胜后何望”诸句,写得颇有气势,曲折多致,在一般庙堂作品中,是比较出色的。钟嵘《诗品》称"熙伯《挽歌》,唯以造哀尔。"
《上之回》,汉乐府《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公元前107年(汉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原文: 上之回,所中益, 夏将至,行将北, 以承甘泉宫。 寒暑德,游石关, 望诸国,月氏臣,匈奴服。 令从百官疾驰驱,千秋万岁乐无极。
《克官渡》,出自《乐府诗集》之《魏鼓吹曲》。缪袭作。全诗描写了官渡之战的整个过程,热情第讴歌了具有神武雄才的曹操。原文: 克绍官渡,由白马。 僵尸流血,被原野。 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 沙塠旁,风飞扬。 转战不利,士卒伤。 今日不胜,后何望。 土山地道,不可当。 卒胜大捷,震冀方。 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思悲翁》,汉乐曲名。 汉吹铙歌十八曲之一。原文: 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 悲翁也,但我思。 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 枭子五,枭母六,拉沓高飞暮安宿。
《宣受命》,傅玄诗作。原文: 宣受命,应天机,风云时动神龙飞。 御葛亮,镇雍梁。 边境安,夷夏康。 务节事,勤定倾。 揽英雄,保持盈。 深穆穆,赫明明。 冲而泰,天之经。 养威重,运神兵。 亮乃震毙,天下安宁。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傅燮之孙、傅干之子。幼年随父逃难河南。专心经学,性格刚劲亮直。初举孝廉,太尉辟,都不至。州里举其为秀才,除郎中。后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温县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任内颇为称职,曾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五等制建立后,傅玄封鹑觚男。司马炎为晋王,以傅玄为散骑常侍。西晋建立,进爵鹑觚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后拜侍中,因事免职。又任御史中丞,提出了有名的“五条政见”。泰始五年(269年)升任太仆,转司隶校尉,因当众责骂谒者及尚书被劾免。咸宁四年(278年),傅玄去世,年六十二,谥号“刚”。后追封清泉侯。
《朱鹭》,汉代乐府诗歌,作者佚名。古代朝廷上树立一面大鼓,上面装饰有一只红色的鹭鸟。这面鼓,就是面谏皇帝时用的。朝臣向皇帝进谏时,就要先击鼓。此诗假借咏鼓,以勉励进谏者要敢于向皇帝尽情吐露忠言。原文: 朱鹭,鱼以乌。 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 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灵之祥》,汉代乐府诗歌,作者佚名。原文: 灵之祥,石瑞章。 旌金德,出西方。 天降命,授宣皇。 应期运,时龙骧。 继大舜,佐陶唐。 赞武文,建帝纲。 孟氏叛,据南疆。 追有扈,乱五常。 吴寇叛,蜀虏强。 交誓盟,连遐荒。 宣赫怒,奋鹰扬。 震乾威,曜电光。 陵九天,陷石城。 枭逆命,拯有生。 万国安,四海宁。
附《晋书·乐志》(摘录):
汉时有《短箫铙歌》之乐,其曲有《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雍离》、《战城南》、《巫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班》、《圣人出》、《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留》、《务成》、《玄云》、《黄爵行》《钓竿》等曲,列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
及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缪袭为词,述以功德代汉。改其十二曲,使缪袭为词,述以功德代汉。……改《上之回》为《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改《将进酒》为《平关中》,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
及武帝受禅,乃令傅玄制为二十二篇,亦述以功德代魏。改《朱鹭》为《灵之祥》,言宣帝之佐魏,犹虞舜之事尧,既有石瑞之徵,又能用武以诛孟达之逆命也。改《思悲翁》为《宣受命》,言宣帝御诸葛亮,养威重,运神兵,亮震怖而死也。……
本人翻译:
“乐府”二字,是官府机构的名字,见于霍光、张放两人的传记之中。其《君马黄》、《临高台》等乐章,失传很久了。因为乐府的传抄誊写,其形式为,大字为辞(歌词),小字为声(曲调),歌词曲调合在一起抄写,很容易导致错误。所以,曹魏立国后,改《将进酒》为《平关中》、《上之问》为《克官渡》,共十二曲,并没有承袭汉时的词曲。晋朝开国后,改《思悲翁》为《宣受命》、《朱鹭》为《灵之祥》,共十二曲,也没有承袭魏朝的词曲。
真老实人言:
袁枚说,“乐府”二字,原来是官府是名字。并以《汉书》中霍光、张放的传记记载为佐证。 说“乐府”为官名,正确。但是,名为“乐府”的官署,却远在秦朝时就有设置。当然,乐府职能也是管理音乐。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都证明秦时有乐府机构的史实。
《隋书》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六
○诚节 《易》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又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而士之立身成名,在乎仁义而已。故仁道不远,则杀身以成仁,义重于生,则捐生而取义。是以龙逢投躯于夏癸,比干竭节于商辛,申蒯断臂于齐庄,弘演纳肝于卫懿。爰逮汉之纪信、栾布,晋之向雄、嵇绍,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几焉。至于临难忘身,见危授命,虽斯文不坠,而行之盖寡,固知士之所重,信在兹乎!非夫内怀铁石之心,外负凌霜之节,孰能安之若命,赴蹈如归者也。皇甫诞等,当扰攘之际,践必死之机,白刃临颈,确乎不拔,可谓岁寒贞柏,疾风劲草,千载之后,懔懔如生。岂独闻彼伯夷,懦夫立志,亦冀将来君子,有所庶几。故掇采所闻,为《诚节传》。 ○刘弘 刘弘,字仲远,彭城丛亭里人,魏太常卿芳之孙也。少好学,有行检,重节概。仕齐行台郎中、襄城、沛郡、谷阳三郡太守、西楚州刺史。及齐亡,周武帝以为本郡太守。尉迥之乱也,遣其将席毗掠徐、兖。弘勒兵拒之,以功授仪同、永昌太守、齐州长史。志在立功,不安佐职。平陈之役,表请从军,以行军长史从总管吐万绪度江。以功加上仪同,封濩泽县公,拜泉州刺史。会高智慧作乱,以兵攻州,弘城守百余日,救兵不至。前后出战,死亡太半,粮尽无所食,与士卒数百人煮犀甲腰带,及剥树皮而食之,一无离叛。贼知其饥饿,欲降之,弘抗节弥厉。贼悉众来攻,城陷,为贼所害。上闻而嘉叹者久之,赐物二千段。子长信,袭其官爵。 皇甫诞陶模敬钊 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祖和,魏胶州刺史。父璠,周隋州刺史。诞少刚毅,有器局。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高祖受禅,为兵部侍郎。数年,出为鲁州长史。开皇中,复入为比部、刑部二曹侍郎,俱有能名。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明年,迁尚书右丞,俄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寻转尚书左丞。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朝廷盛选僚佐,前后长史、司马,皆一时名士。上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及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用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诞数谏止,谅不纳。诞因流涕曰:「窃料大王兵资,无敌京师者,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如更迁延,陷身叛逆,一挂刑书,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请。」谅怒而囚之。及杨素将至,谅屯清源以拒之。谅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相与协谋,闭城拒谅。谅袭击破之,并抗节而遇害。帝以诞亡身徇国,嘉悼者久之,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惟令典。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性理淹通,志怀审正,效官赞务,声绩克宣。值狂悖构祸,凶威孔炽,确殉单诚,不从妖逆。虽幽絷寇手,而雅志弥厉,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众寡不敌,奄致非命。可赠柱国,封弘义公,谥曰明。」子无逸嗣。 无逸寻为淯阳太守,政甚有声。《大业令》行,旧爵例除,以无逸诚义之后,赐爵平舆侯。入为刑部侍郎,守右武卫将军。 初,汉王谅之反也,州县莫不响应,有岚州司马陶模、繁畤令敬钊,并抗节不从。 陶模,京兆人也。性明敏,有器干。仁寿初,为岚州司马。谅既作乱,刺史乔钟葵发兵将赴逆,模拒之曰:「汉王所图不轨,公荷国厚恩,致位方伯,谓当竭诚效命以答慈造,岂有大行皇帝梓宫未掩,翻为厉阶!」钟葵失色曰:「司马反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葵义而释之。军吏进曰:「若不斩模,何以压众心?」于是囚之于狱,悉掠取资财,分赐党与。及谅平,炀帝嘉之,拜开府,授大兴令。杨玄感之反也,率兵从卫玄击之,以攻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卒官。 敬钊字积善,河东蒲坂人也。父元约,周布宪中大夫。钊仁寿中为繁畤令,甚有能名。及贼至,力战城陷。贼帅墨弼掠其资产而临之以兵,钊辞气不挠。弼义而止之,执送于伪将乔钟葵所。钟葵释之,署为代州总管司马,钊正色拒之,至于再三。钟葵忿然曰:「受官则可,不然当斩!」钊答曰:「忝为县宰,遭逢逆乱,进不能保境,退不能死节,为辱已多,何乃复以伪官相迫也?死生唯命,余非所闻。」钟葵怒甚,熟视钊曰:「卿不畏死邪?」复将杀之。会杨义臣军至,钟葵遽出战,因而大败,钊遂得免。大业三年,炀帝避暑汾阳宫,代州长史柳铨、司马崔宝山上其状,付有司将加褒赏,会虞世基奏格而止。后迁朝邑令,未几,终。 ○游元 游元,字楚客,广平任人,魏五更明根之玄孙也。父宝藏,位至太守。元少聪敏,年十六,齐司徒徐显秀引为参军事。周武帝平齐之后,历寿春令、谯州司马,俱有能名。开皇中,为殿内侍御史。晋王广为扬州总管,以元为法曹参军,父忧去职。后为内直监。炀帝嗣位,迁尚书度支郎。辽东之役,领左骁卫长史,为盖牟道监军,拜朝请大夫,兼治书侍御史。宇文述等九军败绩,帝令元按其狱。述时贵幸,其子士及又尚南阳公主,势倾朝廷。遣家僮造元,有所请属。元不之见。他日,数述曰:「公地属亲贤,腹心是寄,当咎身责己,以劝事君,乃遣人相造,欲何所道?」按之愈急,仍以状劾之。帝嘉其公正,赐朝服一袭。九年,奉使于黎阳督运,杨玄感作逆,乃谓元曰:「独夫肆虐,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加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也。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元正色答曰:「尊公荷国宠灵,功参佐命,高官重禄,近古莫俦,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岂意坟土未干,亲图反噬,深为明公不取,愿思祸福之端。仆有死而已,不敢闻命。」玄感怒而囚之,屡胁以兵,竟不屈节,于是害之。帝甚嘉叹,赠银青光禄大夫,赐缣五百匹。拜其子仁宗为正议大夫、弋阳郡通守。 ○冯慈明 冯慈明,字无佚,信都长乐人也。父子琮,仕齐官至尚书右仆射。慈明在齐,以戚属之故,年十四,为淮阳王开府参军事。寻补司州主簿,进除中书舍人。周武平齐,授帅都督。高祖受禅,开三府官,除司空司仓参军事。累迁行台礼部侍郎。晋王广为并州总管,盛选僚属,以慈明为司士。后历吏部员外郎,兼内史舍人。炀帝即位,以母忧去职。帝以慈明始事籓邸,后更在台,意甚衔之,至是谪为伊吾镇副。未之官,转交?止郡丞。大业九年,被征入朝。时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奔高丽,帝见慈明,深慰勉之。俄拜尚书兵曹郎,加位朝请大夫。十三年,摄江都郡丞事。李密之逼东都也,诏令慈明安集氵廛、洛,追兵击密。至鄢陵,为密党崔枢所执。密延慈明于坐,劳苦之,因而谓曰:「隋祚已尽,区宇沸腾,吾躬率义兵,所向无敌,东都危急,计日将下。今欲率四方之众,问罪于江都,卿以为何如?」慈明答曰:「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密不悦,冀其后改,厚加礼焉。慈明潜使人奉表江都,及致书东都留守,论贼形势。密知其状,又义而释之。出至营门,贼帅翟让怒曰:「尔为使人,为我所执,魏公相待至厚,曾无感戴,宁有畏乎?」慈明勃然曰:「天子使我来,正欲除尔辈,不图为贼党所获。我岂从汝求活耶?欲杀但杀,何须骂詈!」因谓群贼曰:「汝等本无恶心,因饥馑逐食至此。官军至,早为身计。」让益怒,于是乱刀斩之。时年六十八。梁郡通守杨汪上状,帝叹惜之,赠银青光禄大夫。拜其二子惇、怦俱为尚书承务郎。王充推越王侗为主,重赠柱国、户部尚书、昌黎郡公,谥曰壮武。 长子忱,先在东都,王充破李密,忱亦在军中,遂遣奴负父尸柩诣东都,身不自送。未几,又盛花烛纳室。时论丑之。 ○张须陀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后数旬,贼帅秦君弘、郭方预等合军围北海,兵锋甚锐,须陀谓官属曰:「贼自恃强,谓我不能救,吾今速去,破之必矣。」于是简精兵,倍道而进,贼果无备,击大破之,斩数万级,获辎重三千两。司隶刺史裴操之上状,帝遣使劳问之。十年,贼左孝友众将十万,屯于蹲狗山。须陀列八风营以逼之,复分兵扼其要害。孝友窘迫,面缚来降。其党解象、王良、郑大彪、李?宛等众各万计,须陀悉讨平之,威振东夏。以功迁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俄而贼庐明月众十余万,将寇河北,次祝阿,须陀邀击,杀数千人。贼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众各万余,扰济北,须陀进军击走之。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 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越王侗遣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招抚其众,移镇武牢。帝令其子元备总父兵,元备时在齐郡,遇贼,竟不果行。 ○杨善会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往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于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阻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之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
《隋书》卷五十七 列传第二十二
卢思道从父兄昌衡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祖阳乌,魏秘书监。父道亮,隐居不仕。思道聪爽俊辩,通侻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笞辱。前后屡犯,因而不调。其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合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谴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于家。尝于蓟北怅然感慨,为五言诗为见意,人以为工。数年,复为京畿主簿,历主客郎、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后除掌教上士。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为《孤鸿赋》以寄其情曰: 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师,便见识知音,历受羣公之眷。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通人杨令君、邢特进已下,皆分庭致礼,倒屣相接,翦拂吹嘘,长其光价。而才本驽拙,性实疏懒,势利货殖,淡然不营。虽笼绊朝市且三十载,而独往之心未始去怀抱也。摄生舛和,有少气疾。分符坐啸,作守东原。洪河之湄,沃野弥望,嚣务既屏,鱼鸟为邻。有离羣之鸿,为罗者所获,野人驯养,贡之于余。置诸池庭,朝夕赏玩,既用销忧,兼以轻疾。《大易》称「鸿渐于陆」,羽仪盛也。《扬子》曰「鸿飞冥冥」,骞翥高也。《淮南》云「东归碣石」,违溽暑也。平子赋曰「南寓衡阳」,避祁寒也。若其雅步清音,远心高致,鹓鸾以降,罕见其俦,而铩翮墙阴,偶影独立,唼喋粃粺,鸡鹜为伍,不亦伤乎!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 *** 云。其词曰: 惟此孤鸿,擅奇羽虫,实禀清高之气,远生辽碣之东。氄毛将落,和鸣顺风,壮冰云厚,矫翅排空。出岛屿之绵邈,犯霜露之溟濛,惊絓鱼之密网,畏落雁之虚弓。若其斗柄东指,女夷司月,乃遥集于寒门,遂轻举于玄阙。至如天高气肃,摇落在时,既啸俦于淮浦,亦弄吭于江湄。摩赤霄以凌厉,乘丹气之威夷,逆商飙之嫋嫋,玩阳景之迟迟。彭蠡方春,洞庭初绿,理翮整翰,羣浮侣浴。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餍江湖之菁藻,饫原野之菽粟。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洁齐国之冰纨,皓密山之华玉。若乃晨沐清露,安趾徐步;夕息芳洲,延颈乘流;违寒竞逐,浮沅水宿;避暑言归,绝漠云飞。望玄鹄而为侣,比朱鹭而相依,倦天衢之冥漠,降河渚之芳菲。忽值罗人设网,虞者悬机,永辞寥廓,蹈迹重围。始则窘束笼樊,忧惮刀俎,靡躯绝命,恨失其所。终乃驯狎园庭,栖托池御,稻粱为惠,恣其容与。于是翕羽宛颈,屏气销声,灭烟霞之高想,闷江海之幽情。何时骧首奋翼,上凌太清,骞翥鼓舞,远薄层城。恶禽视而不贵,小鸟顾而相轻,安控地而 *** ,岂冲天之复荣!若夫图南之羽,伟而去羡,栖睫之虫,微而不贱,各遂性于天壤,弗企怀以交战。不听咸池之乐,不飨太牢之荐,匹晨鸡而共饮,偶野凫以同膳。匪扬声以显闻,宁校体而求见,聊寓形乎沼沚,且夷心于溏淀。齐荣辱以晏如,承君子之余眄。 开皇初,以母老,表请解职,优诏许之。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滞。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时,其词曰:《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诚哉斯言也!余年五十,羸老云至,追惟畴昔,勤矣厥生。乃著兹论,因言时云尔。 罢郡屏居,有客造余者,少选之顷,盱衡而言曰:「生者天地之大德,人者有生之最灵,所以作配两仪,称贵羣品,妍蚩愚智之辩,天悬壤隔,行己立身之异,入海登山。今吾子生于右地,九叶卿族,天授俊才,万夫所仰,学综流略,慕孔门之游、夏,辞穷丽则,拟汉日之卿、云。行藏有节,进退以礼,不谄不骄,无愠无怿,偃仰贵贱之间,从容语默之际,何其裕也!下走所欣羡焉。」 余莞尔而笑曰:「未之思乎?何所言之过也!子其清耳,请为左右陈之。夫人之生也,皆未若无生。在余之生,劳亦勤止,纨绮之年,伏膺教义,规行矩步,从善而登。巾冠之后,濯缨受署,缰锁仁义,笼绊朝市。失翘陆之本性,丧江湖之远情,沦此风波,溺于倒踬,忧劳总至,事非一绪。何则?地胄高华,既致嫌于管库,才识美茂,亦受嫉于愚庸。笃学强记,聋瞽于焉侧目,清言河泻,木讷所以疚心。岂徒虫惜春浆,鸱吝腐鼠,相江都而永叹,傅长沙而不归,固亦鲁值臧仓,楚逢靳尚,赵壹为之哀歌,张升于是恸哭。有齐之季,不遇休明,申脰就鞅,屏迹无地。段珪、张让,金贝是视,贾谧、郭淮,腥臊可餍。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周氏末叶,仍值僻王,敛笏升阶,汗流浃背,莒客之踵跻焦原,匹兹非险,齐人之手执马尾,方此未危。若乃羊肠、句注之道,据鞍振策,武落、鸡田之外,栉风沐雨,三旬九食,不敢称弊,此之为役,盖其小小者耳。今泰运肇开,四门以穆,冕旒司契于上,夔、龙佐命于下,岐伯、善卷,耻徇幽忧,卞随、务光,悔从木石。余年在秋方,已迫知命,情礼宜退,不获晏安。一叶从风,无损邓林之攒植,双凫退飞,不亏渤澥之游泳。耕田凿井,晚息晨兴,候南山之朝云,揽北堂之明月。氾胜九谷之书,观其节制,崔实四人之令,奉以周旋。晨荷蓑笠,白屋黄冠之伍,夕谈谷稼,沾体涂足之伦。浊酒盈樽,高歌满席,恍兮惚兮,天地一指。此野人之乐也,子或以是羡余乎?」 客曰:「吾子之事,既闻之矣。他人有心,又请论其梗概。」余答曰:「云飞泥沉,卑高异等,圆行方止,动息殊致。是以摩霄运海,轻罻罗于薮泽,五衢四照,忽斤斧于山林。余晚值昌辰,遂其弱尚,观人事之陨获,睹时路之邅危。玄冬修夜,静言长想,可以累叹悼心,流涕酸鼻。人之百年,脆促已甚,奔驹流电,不可为辞。顾慕周章,数纪之内,穷通荣辱,事无足道。而有识者鲜,无识者多,褊隘凡近,轻险躁薄。居家则人面兽心,不孝不义,出门则谄谀谗佞,无愧 *** 。退身知足,忘伯阳之炯戒,陈力就列,弃周任之格言。悠悠远古,斯患已积,迄于近代,此蠹尤深。范卿捴让之风,搢绅不嗣,《夏书》昏垫之罪,执政所安。朝露未晞,小车盈董、石之巷,夕阳且落,皁盖填阎、窦之里。皆如脂如韦,俯偻匍匐,啖恶求媚,舐痔自亲。美言谄笑,助其愉乐,诈泣佞哀,恤其丧纪。近通旨酒,远贡文蛇,艳姬美女,委如脱屣,金铣玉华,弃同遗迹。及邓通失路,一簪之贿无余,梁冀就诛,五侯之贵将起。向之求官买职,晚谒晨趋,刺促望尘之旧游,伊优上堂之夜客,始则亡魂褫魄,若牛兄之遇兽,心战色沮,似叶公之见龙;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结侣弃廉公之第,携手哭圣卿之门。华毂生尘,来如激矢,雀罗暂设,去等绝弦。饴蜜非甘,山川未阻,千变万化,鬼出神入。为此者皆衣冠士族,或有艺能,不耻不仁,不畏不义,靡愧友朋,莫惭妻子。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冠帻劫人,厚自封殖。妍歌妙舞,列鼎撞钟,耳倦丝桐,口饫珍旨。虽素论以为非,而时宰之不责,末俗蚩蚩,如此之敝。余则违时薄宦,屏息穷居,甚耻驱驰,深畏干没。心若死灰,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偶影联官,将数十载,驽拙致笑,轻生所以告劳也。真人御宇,斫雕为朴,人知荣辱,时反邕熙。风力上宰,内敷文教,方、邵重臣,外扬武节。被之大道,洽以淳风,举必以才,爵无滥授。禀斯首鼠,不预衣簪,阿党比周,扫地俱尽,轻薄之俦,灭影窜迹。砾石变成瑜瑾,莨莠化为芝兰。曩之扇俗搅时,骇耳秽目,今悉不闻不见,莫余敢侮。《易》曰:'圣人作而万物睹',斯之谓乎!」 岁余,被征,奉诏郊劳陈使。顷之,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思道上奏曰:「省有驾部,寺留太仆,省有刑部,寺除大理,斯则重畜产而贱刑名,诚为未可。」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悉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有集三十卷,行于时。子赤松,大业中,官至河东长史。 昌衡字子均。父道虔,魏尚书仆射。昌衡小字龙子,风神淡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年十七,魏济阴王元晖业召补太尉参军事,兼外兵参军。齐氏受禅,历平恩令、太子舍人。寻为仆射祖孝征所荐,迁尚书金部郎。孝征每曰:「吾用卢子均为尚书郎,自谓无愧幽州矣。」其后兼散骑侍郎,迎劳周使。武帝平齐,授司玉中士,与大宗伯斛斯征修礼令。开皇初,拜尚书祠部侍郎。高祖尝大集羣下,令自陈功绩,人皆竞进,昌衡独无所言。左仆射高颎目而异之。陈使贺彻、周濆相继来聘,朝廷每令昌衡接对之。未几,出为徐州总管长史,甚有能名。吏部尚书苏威考之曰:「德为人表,行为士则。」论者以为美谈。尝行至浚仪,所乘马为他牛所触,因致死。牛主陈谢,求还价直,昌衡谓之曰:「六畜相触,自关常理,此岂人情也,君何谢?」拒而不受。性宽厚不校,皆此类也。转寿州总管长史。总管宇文述甚敬之,委以州务。岁余,迁金州刺史。仁寿中,奉诏持节为河南道巡省大使,及还,以奉使称旨,授仪同三司,赐物三百段。昌衡自以年在悬车,表乞骸骨,优诏不许。大业初,征为太子左庶子,行诣洛阳,道卒,时年七十二。子宝素、宝胤。 ○李孝贞 李孝贞,字元操,赵郡柏人人也。父希礼,齐信州刺史,世为着姓。孝贞少好学,能属文。在齐释褐司徒府参军事。简静不妄通宾客,与从兄仪曹郎中骚、太子舍人季节、博陵崔子武、范阳卢询祖为断金之契。后以射策甲科拜给事中。于时黄门侍郎高乾和亲要用事,求婚于孝贞。孝贞拒之,由是有隙,阴谮之,出为太尉府外兵参军。后历中书舍人、博陵太守、司州别驾,复兼散骑常侍、聘周使副,还除给事黄门侍郎。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少典祀下大夫。宣帝即位,转吏部下大夫。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相州,孝贞从韦孝宽击之,以功授上仪同三司。开皇初,拜冯翊太守,为犯庙讳,于是称字。后数岁,迁蒙州刺史,吏民安之。自此不复留意于文笔,人问其故,慨然叹曰:「五十之年,倏焉而过,鬓垂素发,筋力已衰,宦意文情,一时尽矣,悲夫!」然每暇日,辄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征拜内史侍郎,与内史李德林参典文翰。然孝贞无干剧之用,颇称不理,上谴怒之,敕御史劾其事,由是出为金州刺史。卒官。所著文集二十卷,行于世。有子允玉。孝贞弟孝威,亦有雅望,大业中,官至大理少卿。
中国历史上有哪四大美男,分别叫什么名字?
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卫玠、兰陵王高长恭。1、潘安潘安(247年-300年),古代四大美男之首、西晋文学团体二十四友之首。本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左太冲(左思)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2、宋玉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庄。宋国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去了楚国(今湖北)。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战国末期辞赋家,平生酷爱辞赋,既懂音乐亦善于写文章,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齐名。3、卫玠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小字虎,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4、兰陵王高长恭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将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随着权位扩大和威望上升,受到北齐后主嫉妒和猜忌。武平四年(573年),因言“国事即家事”,坐罪鸩死,时年三十三岁,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
历史上的四大美男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这四人, 但这四人却没有一个得到善终。潘安由于谋逆造反的文章而被灭三族,兰陵王虽然军功赫赫,但却被君王赐毒酒而死。宋玉仕途不顺,郁郁而终,但确是唯一一个寿终正寝的。卫玠身体病弱,但由于长相俊美,被迷恋他的“粉丝”纠缠,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中国古代美男标准三庭指脸的长度比例,把脸的长度分为三个等分,从前额发际线至眉骨为上庭,从眉骨至鼻的下端为中庭,从鼻底至下颏为下庭,各占脸长的1/3。五之眼指脸的宽度比例,以眼形长度为单位,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分,从左侧发际至右侧发际,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睛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发际各为一只眼睛的间距,各占比例的1/5。四高,第一是,额部;第二个最高点,鼻尖;第三高,唇珠;第四高,下巴尖。三低:两个眼睛之间,鼻额交界处必须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沟是凹陷的,美男的人中沟都很深,人中脊明显;下唇的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共三个凹陷。
《宋史》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第五十八(2)
祖士衡,字平叔,蔡州上蔡人。少孤,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所知,妻以兄子。杨亿谓刘筠曰:"祖士衡辞学日新,后生可畏也。"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未几,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迁起居舍人、注释御集检阅官,遂知制诰,为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知通进、银台司。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言者又以在郡不修饬,复降监江州税。士衡儿时过外家,有僧善相,见之,语人曰:"是儿神骨秀异,他日有名于时,若年过四十,当位极人臣。"年三十九,卒于官。
李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进士第,上《兵制》、《将制书》。自湖州录事参军召为崇文校勘,累迁著作郎、馆阁校理。上《导河形胜书》三卷,欲复九河故道,时论重之。又累修起居注。丁谓执政,垂未尝往谒。或问其故,垂曰:"谓为宰相,不以公道副天下望,而恃权怙势。观其所为,必游朱崖,吾不欲在其党中。"谓闻而恶之,罢知亳州,迁颍、晋、绛三州。明道中,还朝,阁门祗候李康伯谓曰:"舜工文学议论称于天下,诸公欲用为知制诰,但宰相以舜工未尝相识,盍一往见之。"垂曰:"我若昔谒丁崖州,则乾兴初已为翰林学士矣。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道之不行,命也。"执政知之,出知均州。卒,年六十九。
五子,仲昌最知名,锐于进取,尝献计修六塔河无功,自殿中丞责英州文学参军。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晔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晏殊知永兴军,奏管勾机宜文字。殊儒臣,喜客,游其门者皆名士,尤深敬洞。改大理丞、知巩县。会殊留守西京,复奏知司录。殊晚节骤用刑,幕府无敢言。洞平居与殊赋诗饮酒,倾倒无不至,当事有官责,持议甚坚,殊为沮止,洞亦自以不负其知。
枢密副使高若讷、参知政事吴育荐其文学,宜为馆职,召试学士院,充秘阁校理、判祠部。时天下户口日蕃,民去为僧者众。洞奏:"至和元年,敕增岁度僧,旧敕诸路三百人度一人,后率百人度一人;又文武官、内臣坟墓,得置寺拨放,近岁滋广。若以勋劳宜假之者,当依古给户守冢,禁毋樵采而已。今祠部帐至三十余万僧,失不裁损,后不胜其弊。"朝廷用其言,始三分减一。知太常礼院,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谥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孙抃等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竟从抃等议。
初,皇后郭氏忤旨得罪废没,后仁宗悔之,诏追复其号,二十余年矣。至是,有司请祔于庙。知制诰刘敞以谓:"《春秋》书'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致者,不宜致也。且古者不二嫡,当许其号,不许其礼。"洞奏:"后尝母天下,无大过恶,中外所知。陛下既察其偶失恭顺,洗之于既没,犹曰不许其礼,于义无当。且废后立后,何嫌于嫡?此当时大臣护已然之失,乖正名之典,而敞复引《春秋》'用致夫人'。按《左氏》哀姜之恶所不忍道,而二《传》有非嫡之辞,敞议非是。若从变礼,尚当别立庙。"不行。转太常博士,判登闻鼓院。仁宗方响儒术,洞在馆阁久,数有建明,仁宗以为知《经》,会覆考进士崇政殿,因赐飞白"善经"字宠之。洞献诗谢,复赐诏奖谕。
出知棣州,转尚书祠部员外郎。河北地当六塔之冲者,岁决溢病民田。水退,强者遂冒占,弱者耕居无所。洞奏一切官为标给,蠲其租以绥新集。河北东路民富蚕桑,契丹谓之"绫绢州",朝廷以为内地不虑。洞奏:"今沧、景,契丹可入之道,兵守多缺,契丹时以贩盐为名,舟往来境上,此不可不察。愿度形势,置帅、增屯戍以控扼之。"
时天下久安,荐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此何为者。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致书欧阳修极论之。召权开封府推官。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命考试开封进士,既罢,进赋,题曰《孝慈则忠》。时方议濮安懿王称皇事,英宗曰:"张洞意讽朕。"宰相韩琦进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英宗意解。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亦起藩邸,赖察之,不罪也。
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进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洞在棣时,梦人称敕召者,既出,如拜官然,顾视旌旗吏卒罗于庭。至是,梦之如初。自以年不能永,教诸子部分家事。未几卒,年四十九。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后家京兆府。进士及第,调鄠县主簿。田重进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重进即其家谓曰:"子有阴施,此门当高大之。"徙知彭山县,就加大理评事,迁光禄寺丞。父益,以不法诛,仕衡亦坐除名。
后会赦,寇准荐其材,尽复其官,领渭桥辇运,通判邠州,再迁秘书丞,徙知剑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辇金帛东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