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申遗了中国的什么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有网友在讨论“韩国成功申遗了哪些和中国有关的文化”时发现,古代中国的榫卯技术已被韩国以“大木匠”(Daemokjang)的名义成功申遗,引发广泛关注,话题一度登上热搜。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微博截图该报道称,中国早在2009年就将榫卯技术成功申遗,而在2010年,韩国就以“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进行申遗,虽未提及“榫卯”一词,但其中所使用的技术与榫卯高度相似。什么是榫卯结构?韩国申遗的“大木匠”项目与中国榫卯技艺有哪些异同?申遗是否强调技艺原创独有?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什么是榫卯结构较真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榫卯结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博士介绍,我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各构件通过榫卯形式相连接。当两个构件相连接时,其中一个端部伸出一截,这个伸长的部分就是榫头;另一个构件端部被“挖”一个与榫头相同尺寸的口子,这个被“挖”的部分就是卯口。榫头插入卯口中,即形成榫卯连接。榫卯连接的部位一般被称为榫卯节点。我国的榫卯节点类型非常丰富,至少有24种。如下图所示即为故宫古建筑所用的燕尾榫、馒头榫、箍头榫节点实物照片及安装示意图。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故宫太和殿前檐柱-额枋燕尾榫节点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燕尾榫卯节点示意图(安装前)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燕尾榫卯节点示意图(安装后)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故宫军机处前檐柱-抱头梁馒头榫节点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馒头榫(安装前)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馒头榫(安装后)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故宫古华轩转角位置的箍头榫节点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箍头榫(安装前)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箍头榫(安装后)榫卯连接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体现。周乾分析道,首先,这种连接方式有利于古建筑的营建。我国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了木材易加工、重量轻的特点,将这些构木构件预先加工好,避免了对木材进行现场剔、凿、刨等工序造成的杂乱环境。而柱、梁枋等构件在现场只需安装即可,有利于快速施工。以紫禁城古建筑为例,紫禁城古建筑含有房屋1000余座9000多间,其真正现场营建只用了3年。其次是榫卯节点有着优秀的抗震性能。从连接方式来讲,榫头与卯口的连接属于半刚接。所谓“半刚接”,即节点不能像铰球一样随意转动(铰接),也不像固定的刚架一样完全无法转动(刚接),而是介于铰球和刚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征为可以转动,但受到一定限制。这种连接特征是非常有利于古建筑抗震的。发生地震时,榫头与卯口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复位的循环运动,可以耗散大量地震能量,类似于现代建筑中的阻尼器,从而减轻古建筑的破坏。榫卯节点还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美学智慧。我国古建筑榫卯节点形式丰富,根据结构不同部位的安装、受力需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榫卯节点,不仅满足了建筑使用需求,其外观也体现了营造技艺之美。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营建方式,我国古代工匠利用独特的一凹一凸连接方法,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外在表现得简约古朴,而其中却透露出工匠丰富的灵感和智慧,并表现出古建筑非凡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韩国“大木匠”抄袭中国榫卯?虽然网友很激动,但作为古建修复领域的从业者,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系讲师齐莹并不觉得中国木构技艺被“冒犯”了。认真比对了中韩两国的申遗文本后,齐莹指出,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项目,内容涵盖比较广,包括了关于传统木结构建筑设计、建造的完整知识和实践体系,建筑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了宫廷建筑、宗教建筑、传统民居等,地理分布范围广泛,涉及多个省份和民族。韩国“大木匠”项目则是以其两处重要古建石窟庵和佛国寺、昌德宫为代表的修缮和营造技艺。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对“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项目的介绍图。图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从专业角度而言,韩国申报的项目的工艺范畴,和我国一个单独的、地方的古建营造技艺可以相类比,比如中国徽派民居营造技艺。的确,唐朝时的东亚文化交流,使得韩国、日本的官式木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借鉴了中国技艺,但他们在学习中国的基础上进行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出了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同样值得尊重。”齐莹说。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对韩国“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的介绍图。图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以用到榫卯技术的斗拱为例,韩国、日本的斗拱和中国的斗拱,其实在细节上和构建组合关系上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齐莹介绍,斗拱有三个要素——拱、斗、昂,日本削弱了昂的处理,而韩国则加强了昂的处理,大家在很早就分支走向了各个流派,中国的木匠修不了韩国的古建,同样,他们也修不了中国的古建。在齐莹看来,只要韩国申请的不是榫卯技艺发源地,就无可厚非。需要明确的是,非物质遗产的核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技艺传承。申报非遗文本重点关注的是人及其所具有的技术。申报非遗的关键在于让拥有技术的人可以把技术有序地传承下去,而非申请技艺的专属权。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扩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上议事日程。非遗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艺术价值,二是处于濒危的状况,此外还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非遗项目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对“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截图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对“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的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截图“非物质文化遗产看重的不是唯一性,而是文化多样性和传承。我觉得目前网上韩国大木匠抄袭中国榫卯的争论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出现这样的争论,可能是大家对很多信息的了解并不确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燕海鸣指出。木构古建真的不用一颗钉子吗?关于中国木构古建有很多传说,不用一颗钉子就是其中之一。周乾认为,从我国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体系(骨架)来讲,这个说法正确。以故宫古建筑为代表的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体系主要由柱架、斗拱、梁架组成。其中,立柱为结构下部的竖向支撑构件,其底部平摆浮放在柱顶石上;立柱与檩枋通过榫卯形式连接成柱架。柱架之上为斗拱,斗拱由斗、升、拱、翘等构件通过暗销(榫卯一种)或卡槽方式连接而成。斗拱之上为梁架,梁架由短立柱(瓜柱)与梁通过榫卯形式连接而成。不难看出,上述核心受力体系没有用到一颗钉子。但在一些情况下,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也会使用钉子。周乾举例道,其一是用于椽子与梁架的连接。椽子位于梁架上面,其截面尺寸小、长度尺寸大、数量多,主要起支撑屋面板的作用,属于非核心受力构件。其二是用于古建筑修缮加固。古建筑历经时间长久,难免会出现开裂、变形、拔榫、糟朽等结构残损问题,此时需要用新的木料来作为附加受力构件,而新料与旧料的连接,就需要用钉子。
韩国申遗成功了哪些中国文化
韩国申遗成功了医书《东医宝鉴》、针灸、拔河、丹青、儒学书院等中国文化。1、医书《东医宝鉴》。2009年申遗成功。相信许多人都没有听过这本书。《东医宝鉴》这本书是韩国人写的,这个写和抄同意。2、针灸。因为在国际上,99%的针灸标准是来自韩国。3、拔河。2015年申遗成功。这绝对是一个冷门的知识,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还有这种事。然而,人家韩国就是申遗成功了。从此,拔河这项中国文化就不再属于中国了。4、丹青。70年代申遗成功。可能因为时间已过去太多年,许多中国人都没有注意到它。5、儒学书院。2019年申遗成功。书院上还写着中国汉字,却被韩国申遗成功了。
韩国拔河申遗成功 被抢走的中国文化有哪些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第十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韩国的申遗项目——拔河得到了超过半数的成员国的支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韩国的还有以下情况:1、中国神话“被韩国”:2007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主张,《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2、中国名人“被韩国”:韩国学者打算将几百年历史的传统祭孔大典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韩国学者认为孔子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后代。同样被归入“韩国籍”的还有西施、李白和李时珍。3、中国汉字“被韩国”:2006年,韩国汉城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说,他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他建议韩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4、中国节日“被韩国”:2005年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5、中国风水“被韩国”:从2003年开始,韩国对“中国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还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6、中医“被韩国”:作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在1986年之前,韩国的医疗体系从未有“韩医”一说。1596年朝鲜的许浚通过参考大量中国古医书于编纂了一部《东医宝鉴》。前不久,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的该书初刊本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但该书95%的内容均辑录自中医著作,并非原创。7、中国发明“被韩国”:韩国人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中国的浑天仪,也被印到了最新版的一万元韩币的背面,成了韩国人的专利,甚至连“豆浆的发源地”也挪移到韩国了。8、中国道教“被韩国”:不久前,韩国汉城大学的一名历史学教授声称,道教鼻祖张道陵是真真正正的韩国人。他认为春秋时期的韩国即为古代移居到中国的朝鲜人所建立的政权,而张道陵是张良的8代孙,并且张良在跟随刘邦创立汉朝之前恰恰就是韩国人。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文化又“被韩国” 韩学者称西游记起源于韩国
韩国抢拔河申遗 还有哪些中国文化“被韩国”
中国文化的几大“被韩国”经典案例,具体如下:
1、中国神话“被韩国” 2007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主张,《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
2、中国名人“被韩国” 有消息称,韩国学者打算将几百年历史的传统祭孔大典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韩国学者认为孔子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后代。同样被归入“韩国籍”的还有西施、李白和李时珍。
3、中国道教“被韩国” 不久前,韩国汉城大学的一名历史学教授声称,道教鼻祖张道陵是真真正正的韩国人。他认为春秋时期的韩国即为古代移居到中国的朝鲜人所建立的政权,而张道陵是张良的8代孙,并且张良在跟随刘邦创立汉朝之前恰恰就是韩国人。
4、中国汉字“被韩国” 2006年,韩国汉城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说,他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他建议韩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5、中国节日“被韩国” 2005年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6、中国发明“被韩国” 不久前,韩国人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中国的浑天仪,也被印到了最新版的一万元韩币的背面,成了韩国人的专利,甚至连“豆浆的发源地”也挪移到韩国了。
7、中医“被韩国” 作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在1986年之前,韩国的医疗体系从未有“韩医”一说。朝鲜的许浚通过参考大量中国古医书于1596年编纂了一部《东医宝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书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但该书95%的内容均辑录自中医著作,并非原创。
8、中国风水“被韩国” 从2003年开始,韩国对“中国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还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拔河”,为什么会被别的国家申遗成功?
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拔河会被韩国申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本身就有着很深的渊源;另一方面,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有待重视和加强。这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国的某项传统文化被韩国申遗成功。从早先的“江陵端午祭”到现在的拔河申遗成功。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频频被韩国拿去申遗。其实韩国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古代开始韩国就中国的附属国,早在汉朝当时的朝鲜王朝就向中国朝贡,并以作为强大的中国的附属国为荣。因此两国在文化上也有着许多的交流与融合。他们仿照汉字,创造自己民族的文字、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引进中国的茶叶等。这使得中国文化流入韩国,并在韩国不断发展。拔河便是其中之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辉煌的传统文化历史。有些被深深的刻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而有些渐渐被人们淡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忽略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某些传统文化也逐渐丧失其本身的意义。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推动国家与民族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当代青年应该肩负起传承与保护本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的责任。我国传统文化被别国申遗虽然让国人痛心,但这也在提醒着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起源的“拔河”,为何会被一小国申遗成功?
作为中国民间普及程度极高的体育项目,拔河这项运动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中国在唐朝时期,曾举办过千人拔河赛,而在近代,拔河也曾作为奥运田径的正式比赛项目。早在2015年,韩国文物局便与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三国,联合完成了“拔河”的申遗工作。至此,韩国已经拥有了十八项非遗头衔。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仅目前可考的史籍资料记载,拔河在民间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时间角度来讲,中国的拔河传统明显久于韩国,这一文化遗产理应属于我国。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拔河”历史。拔河在民间普及度较高,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拔河还曾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当拔河被韩国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发表了其对“斗鸡”、“踢毽子”等其他传统体育运动的担心,一些人甚至提出要为“广场舞”申遗,言语之间满是担忧。其实,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战国时期,楚国地处大江南北,因为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十分注重本国水师队伍的培养。而楚国的这支水军队伍,不仅装备精良,作战技术也十分先进,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叫做“钩拒”的武器。相传,这种兵器可以钩住妄图撤退的敌船,使其难以逃脱。后来,“钩拒”从军中流入民间,渐渐演变为如今的拔河比赛。到了唐代,“钩拒”成为了军民百姓都乐于参与的娱乐活动。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欢拔河这项运动,所以,拔河比赛的规模都很大。比赛时,人们会在绳子中间立一个旗帜,并沿着旗子画两条竖线,名为“河界限”。比赛也主要以竖线为标志,两队互相拉扯,绳索通过“河界限”,即为结束。在《唐语林》中曾载有:拔河这一运动从民间流入宫廷后,还引起了王室的极力追捧,甚至,连皇帝唐玄宗都沉迷于观看这一赛事。他曾下令在宫内举行千人拔河大赛,当时参赛的都是壮汉,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给许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韩国的“拔河”历史。韩国的拔河历史约有四百年左右,但是,韩国政府对拔河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却丝毫不逊色于中国。时至今日,韩国每年依旧会在机池市举办盛大的拔河比赛,该节后来扩大成了国际规模的赛事,场面极为壮观。根据韩国拔河协会的官方说法,韩国的拔河运动灵感来源于织布。古代韩国妇女在织布时,会进行漂白及拧布等动作,人们将这些动作连贯后,便编排出了拔河这一娱乐项目。韩国拔河比赛与常规拔河比赛有一些出入,通常来说,在韩国拔河比赛中,使用的绳索均由稻草制作而成。绳索分为主绳和支绳,但是,其具体规格却并不是固定的。而主办方,则会根据参赛人数的多寡确定绳子的长短及粗细。若参赛人数多达几百人,便会选择直径六十厘米左右的主绳,平均隔一米分一根支绳,共产生一百多根分支绳索。根据韩国传统习俗,民间会在正月十几日,先举办小规模的儿童拔河赛事,第二日再举办成年男子参加的大规模拔河比赛。获胜者除了能够赢得既定奖品外,还可以扛走败方使用的所有拔河绳索,以便其回村举办庆祝活动。当然,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拔河”曾贵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作为一项团体运动,拔河还曾于1912年入选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那时的拔河比赛十分简单,参赛人员分为两队,每队有八人,属于团体性田径比赛。在1912年后举办的五届奥运会中,丹麦、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获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但是,在1920年,比利时举办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之后,因为竞赛用鞋及参赛者体重标准存在多方争议,以及比赛条件的限制,奥委会取消了拔河这项奥运会比赛项目。时隔多年后,拔河的境遇出现了转机。2002年,在国家奥委会成员名单中,出现了国际拔河联盟的身影。据悉,该联盟一直致力于推动“拔河”再次走入奥运赛场,时至今日,他们的努力显然得到了回报。虽说,日韩等国在申遗方面的“抢注”行为令人不齿,但是,两国努力将“拔河”拉回国际舞台的行为,却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争取拔河重返奥运会这件事上,两国可谓是空前的团结。他们在申请书中提到了诸多拔河应该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理由,诸如:全民参与度高,规则的简单性,以及便于媒体转播等。这些极具说服力的说辞,无疑非常有助于拔河重回奥运舞台。最后,要说的就是:邻国还妄图申遗“太极拳”、“围棋”?“拔河”被韩国等国申遗成功,其实,也反映出我们在推广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无奈。因为,不仅“拔河”这项群众基础深厚的运动被邻国“抢注”,连其他一些小众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陷入了濒临消失的绝境。深圳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的陈小蓉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虽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多样,数量庞大,但是,相关的“非遗”保护工作却起步较晚。从前,体育主管单位只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相关领域仍为空白。”全国政协委员龚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传统的中国‘太极拳’也有可能会被他国恶意‘抢报’,包括日韩在内的邻国,都已开始了太极拳的申遗工作。”并且,与之对比强烈的是,在国内被多次提及的‘围棋’申遗工作,却迟迟未付诸于行动。2011年,担任国家棋院院长的刘思明对外表示,象棋与围棋等传统体育项目的世界级推广和保护工作一直未敢启动。因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启动繁杂异常的程序,工程量十分巨大,所以,相关部门暂时并没有启动该计划的打算。其实,早在2007年,韩国棋院事务总长韩相烈就表示,韩方不会争抢“围棋”申遗。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围棋发源地,我们不会同中国争抢。”可以说,中国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全民的高度重视。
拔河明明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啥会被一小国申遗成功?
作为中国民间普及程度极高的体育项目,拔河这项运动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中国在唐朝时期,曾举办过千人拔河赛,而在近代,拔河也曾作为奥运田径的正式比赛项目。早在2015年,韩国文物局便与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三国,联合完成了“拔河”的申遗工作。至此,韩国已经拥有了十八项非遗头衔。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仅目前可考的史籍资料记载,拔河在民间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时间角度来讲,中国的拔河传统明显久于韩国,这一文化遗产理应属于我国。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拔河”历史。拔河在民间普及度较高,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拔河还曾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当拔河被韩国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发表了其对“斗鸡”、“踢毽子”等其他传统体育运动的担心,一些人甚至提出要为“广场舞”申遗,言语之间满是担忧。其实,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战国时期,楚国地处大江南北,因为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十分注重本国水师队伍的培养。而楚国的这支水军队伍,不仅装备精良,作战技术也十分先进,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叫做“钩拒”的武器。相传,这种兵器可以钩住妄图撤退的敌船,使其难以逃脱。后来,“钩拒”从军中流入民间,渐渐演变为如今的拔河比赛。到了唐代,“钩拒”成为了军民百姓都乐于参与的娱乐活动。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欢拔河这项运动,所以,拔河比赛的规模都很大。比赛时,人们会在绳子中间立一个旗帜,并沿着旗子画两条竖线,名为“河界限”。比赛也主要以竖线为标志,两队互相拉扯,绳索通过“河界限”,即为结束。在《唐语林》中曾载有:拔河这一运动从民间流入宫廷后,还引起了王室的极力追捧,甚至,连皇帝唐玄宗都沉迷于观看这一赛事。他曾下令在宫内举行千人拔河大赛,当时参赛的都是壮汉,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给许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韩国的“拔河”历史。韩国的拔河历史约有四百年左右,但是,韩国政府对拔河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却丝毫不逊色于中国。时至今日,韩国每年依旧会在机池市举办盛大的拔河比赛,该节后来扩大成了国际规模的赛事,场面极为壮观。根据韩国拔河协会的官方说法,韩国的拔河运动灵感来源于织布。古代韩国妇女在织布时,会进行漂白及拧布等动作,人们将这些动作连贯后,便编排出了拔河这一娱乐项目。韩国拔河比赛与常规拔河比赛有一些出入,通常来说,在韩国拔河比赛中,使用的绳索均由稻草制作而成。绳索分为主绳和支绳,但是,其具体规格却并不是固定的。而主办方,则会根据参赛人数的多寡确定绳子的长短及粗细。若参赛人数多达几百人,便会选择直径六十厘米左右的主绳,平均隔一米分一根支绳,共产生一百多根分支绳索。根据韩国传统习俗,民间会在正月十几日,先举办小规模的儿童拔河赛事,第二日再举办成年男子参加的大规模拔河比赛。获胜者除了能够赢得既定奖品外,还可以扛走败方使用的所有拔河绳索,以便其回村举办庆祝活动。当然,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拔河”曾贵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作为一项团体运动,拔河还曾于1912年入选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那时的拔河比赛十分简单,参赛人员分为两队,每队有八人,属于团体性田径比赛。在1912年后举办的五届奥运会中,丹麦、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获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但是,在1920年,比利时举办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之后,因为竞赛用鞋及参赛者体重标准存在多方争议,以及比赛条件的限制,奥委会取消了拔河这项奥运会比赛项目。时隔多年后,拔河的境遇出现了转机。2002年,在国家奥委会成员名单中,出现了国际拔河联盟的身影。据悉,该联盟一直致力于推动“拔河”再次走入奥运赛场,时至今日,他们的努力显然得到了回报。虽说,日韩等国在申遗方面的“抢注”行为令人不齿,但是,两国努力将“拔河”拉回国际舞台的行为,却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争取拔河重返奥运会这件事上,两国可谓是空前的团结。他们在申请书中提到了诸多拔河应该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理由,诸如:全民参与度高,规则的简单性,以及便于媒体转播等。这些极具说服力的说辞,无疑非常有助于拔河重回奥运舞台。最后,要说的就是:邻国还妄图申遗“太极拳”、“围棋”?“拔河”被韩国等国申遗成功,其实,也反映出我们在推广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无奈。因为,不仅“拔河”这项群众基础深厚的运动被邻国“抢注”,连其他一些小众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陷入了濒临消失的绝境。深圳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的陈小蓉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虽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多样,数量庞大,但是,相关的“非遗”保护工作却起步较晚。从前,体育主管单位只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相关领域仍为空白。”全国政协委员龚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传统的中国‘太极拳’也有可能会被他国恶意‘抢报’,包括日韩在内的邻国,都已开始了太极拳的申遗工作。”并且,与之对比强烈的是,在国内被多次提及的‘围棋’申遗工作,却迟迟未付诸于行动。2011年,担任国家棋院院长的刘思明对外表示,象棋与围棋等传统体育项目的世界级推广和保护工作一直未敢启动。因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启动繁杂异常的程序,工程量十分巨大,所以,相关部门暂时并没有启动该计划的打算。其实,早在2007年,韩国棋院事务总长韩相烈就表示,韩方不会争抢“围棋”申遗。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围棋发源地,我们不会同中国争抢。”可以说,中国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全民的高度重视。
韩国拔河申遗成功是这么回事?有哪些中国文化“被韩国”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和传统手工艺。从定义的角度来说,太极拳属于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实践,发现了人类和宇宙之间统一的联系,其习练者之间有明显的历史传承。作为一定区域的文化遗产,是完全符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
仅仅符合定义还不行,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最新规定,在原则上,现在一个国家每次只有两个申请物质遗产项目的提交名额,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自然遗产项目。但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两个名额岂不是太少了点儿?不过这里还有一条规定:同一个项目可以单个国家申请,也可以几个国家联合申请。几个国家联合申请,则只占其中一个国家的申请名额。正如此次韩国拔河申遗一样,联合3个国家申遗就可巧妙利用这项规则。
拔河比赛在我们民间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此次韩国申遗的拔河与一般意义上的拔河并不相同。在韩国,拔河用的绳索是用稻草绳捻成的,有主干绳和分支绳之分,比赛会根据参赛人数来确定绳的粗细长短。此次韩国拔河申遗过程可谓是“煞费苦心”。据报道称,今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委员会执行附属机构对拔河申遗给出了“补充信息”的意见,认为拔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充分的价值,但需要完善相关说明。韩方立即着手准备补充信息,最后经过韩国与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四国相关人士的说服和努力下,拔河申遗成功。
自此,韩国已经拥有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是宗庙祭礼及宗庙祭礼乐(2001年)、板索里(2003年)、江陵端午祭(2005年)、圆圈舞、男寺党表演、灵山斋、济州Chilmeori堂灵登巫术、处容舞(以上2009年)、传统歌曲、大木匠、鹰猎(以上2010年)、传统武术跆根、传统技艺走绳、韩山苎麻纺织工艺(以上2011年)、传统民谣《阿里郎》(2012年)、越冬泡菜文化(2013)和韩国农乐(2014)。另外,济州海女文化的申遗结果将于2016年揭晓。
所以应该只有端午节算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的被申遗了,其他棒子只是说说是他们的,并不被承认,当然足以引起我国重视
韩国申遗中国有几项成功了
韩国申遗中国有5项成功了,具体如下:1、2005年申报成功的江陵端午祭。虽然此前一直有所谓的专家指出,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不同,但是光看这名字就让很多中国人扎心,而且不管是“端午祭”和“端午节”,他们的渊源都是纪念屈原,这是否也意味着屈原是韩国人。2、2020年申报成功的燃灯会。直接将我国的元宵节和放灯会收编了,并且韩国在燃灯会上所放的灯是我国四川的自贡彩灯,而韩国的原本的灯只有一个方灯。3、2001年申报成功的宗庙祭礼。其中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编钟,古击打乐器都一并打包划归韩国了。4、韩国申请的东医宝鉴。将朝鲜王朝时期保存下来的9所儒学私塾,打包命名韩国新儒学书院,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耻辱的是这些书院写的都是汉字,背后所反映的是中医的没落,根据数据显示,日韩拥有中药70%的专利,欧洲将近29.7%,中国只有0.3%。5、2015年申报成功的传统拔河。以后韩国的“国粹”拔河将成为中韩两国交流的桥梁,中国摔跤大师要谦虚地称呼韩国人为老师了。文化遗产的无形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无形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