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style

时间:2024-06-04 09:29:02编辑:奇事君

泰安的特色小吃有什么,比较有特色的饭店有哪些?

华侨后面的酸菜鱼饭店;酸菜鱼;酸菜鱼属四川菜系,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此菜虽为四川民间家常菜,但流传甚广。成菜肉质细嫩,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鱼片嫩黄爽滑。酸菜鱼流行于90年代初,在各地餐馆都有其一席之地,重庆的厨师们又把它推向祖国的大江南北,酸菜鱼是重庆菜的开始先锋之一。先处理鱼,将鱼片成鱼片。 将鱼片洗干净,一定要将鱼腹内的黑膜洗净,剁去鱼鳍,切下鱼头。紧贴鱼骨将鱼身的肉片下。将片下的鱼肉鱼皮朝下,斜片成厚约0.5厘米的鱼片,鱼排剁成长约5厘米的块,鱼头剖成两半。将鱼片和鱼排鱼头分别用1茶匙料酒、2茶匙淀粉和1/2个蛋清和适量的盐抓匀,腌制15分钟。鱼片处理好以后,就开始制作酸菜鱼了。酸菜(泡青菜),在很多的超市都有卖的,要买四川出品的啊。将酸菜中的水分用手攥干,切成细丝待用;野山椒剁碎。炒锅烧热,放入3汤匙的油,放入姜片、蒜泥炒香,再放入酸菜丝和野山椒。加入适量清汤或者开水(水的量要能没过所有鱼片)烧开。将鱼头和鱼排放入煮10分钟,将鲜味熬出来。腌制鱼片很重要,鱼片的鲜嫩都取决于腌制的好坏,先用盐轻抓鱼片后下蛋清跟淀粉,抓至适量。将腌好的鱼片逐片放入汤中,用筷子拨散,等鱼片煮变色,用盐、糖、鸡精、胡椒粉调味,用深盘盛出,烧少许热油浇在鱼片上即可。

泰安有哪些不错的餐厅,特色菜都有什么?

1、一中后面的里脊肉烧饼2、东平特色碳炉马蹄烧饼 较场街3、范镇烧饼淄博风格:博山菜馆 擂鼓石路湖南风格:毛家饭店 龙潭路少数民族特色:阿瓦山寨 傲徕峰(擂鼓石路交叉口)泰安市,隶属于山东省,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山东省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商城临沂,西濒黄河。北距省会济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圣地曲阜市74.6千米。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城市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截至2016年,泰安市下辖2区、2县级市、2县,总人口563.74万人 [1] 。实现生产总值(GDP)331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8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5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8.5:44.8:46.7。城镇化率达到59.06%。 [2-3] 泰安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安市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是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如何评价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文学影响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关于评价辛弃疾的诗句

1. 跪求:古诗词对辛弃疾的评价 答案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 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 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 (《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 2. 关于评价辛弃疾青玉案的诗句名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3. 谁能提供一些后人评价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后人评价:《词坛巨擘 公文高手——读辛弃疾》: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 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 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陆游: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陈亮: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 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辛疾弃画像赞》)刘宰:命世大才,济时远略。 挺特中流之砥柱,清明寒露之玉壶。十载倦游,饱看带湖之风月;一麾出镇,迥临越峤之烟霞。 上方为克复神州之图,公雅有誓清中原之志。(《上安抚辛待制》)刘克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徐元杰:摩空节气,贯日忠诚。 绅绶动色,草木知名。《阳春白雪》,世所共珍。 秋水瓢泉,清哉斯人。(《稼轩辛公赞》)谢枋得: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 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 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无位,犹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 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 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雠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宋辛稼轩先生墓记》)刘辰翁: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辛稼轩词序》)脱脱: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 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 (《宋史》)爱新觉罗·玄烨: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御批通鉴纲目》)李慈铭:稼轩以附会开禧用兵,稍损名节,然其拔贼自归,固无日不枕戈思效,即此四十六字,满腔忠愤,幡际天地间,如闻三呼渡河声矣。 (《越缦堂读书记》)白寿彝: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中国通史》)邓广铭: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 (《辛弃疾传》)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 4. 历代名人对辛弃疾的评价 1、邓广铭: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 2、白寿彝: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3、刘辰翁: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扩展资料: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辛弃疾 5. 《人间词话》中所有关于辛弃疾的评价 §1.26 二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1)晏殊【蝶恋花】见二四注。 (2)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44 四四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1.45 四五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脱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1.46 四六 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固、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1.47 四七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1)”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1)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女亘〕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2.15 十五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2.16 十六 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2.17 十七 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遇《东浦词》《贺新郎》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叶“食”“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6. 辛弃疾的诗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 古人对辛弃疾《菩萨蛮》评价的诗词 [评析] 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本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瀣时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感。前两句以虚笔写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砟国的无限思念。 下片以江水为喻,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 ”二句突出了了青山之遮与江水之流的对立和冲突,它写出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这一深遂的哲理而千古名句有鼓舞人心的作用。梁启超评曰:“《菩萨蛮》如此大声镗 ,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引)。 全词从抒情结构上呈现出抑、扬、抑、扬、抑的格局,大开大阖,起伏顿挫,间法亦妙极。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 ),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壁,当在此时。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 此一记载对体会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 ,“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 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佑太后。 “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 《太和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 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 《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宋史·胡铨传 》:“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太后得脱幸虔。” 史书所记金兵追至太和,与罗氏所记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又曾任江西抚州军事推官,其所记信实与否,尚不妨存疑。 况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未始无此可能。无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佑太后被追至造口时情势危急,以致舍舟以农夫肩舆而行,此是铁案,史无异辞。 尤要者,应知隆佑其人并建炎年间形势。当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之际,隆佑以废后幸免,垂帘听政,迎立康王,是为高宗。 有人请立皇太子,隆佑拒之。《宋史·后妃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有北辕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 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独在。”《鹤林玉露· 建炎登极》条云:“事词的切,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 。” 陈寅恪《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故史称隆佑:“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佑,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宋政权出存亡危急之秋。 故当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佑被追至此, “因此感兴 ”,题词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词题六字即为本证。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故又纵笔写出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 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 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佑。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 由此想来,便觉隆佑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 “西。

东北菜和鲁菜的区别是什么?

01 鲁菜和东北菜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不论是在制作方法上或者是味道上都是有很差的差别。东北菜很多都是比较的随意的,但是鲁菜就比较的精细,很多的制作上或者是制作后的结果,都是比较精细的。 东北菜主要类别:龙江菜、吉菜、辽菜。鲁菜主要类别:博山菜、济南菜、孔府菜、胶东菜。东北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方法长于熘、爆、扒、炸、烧、蒸、炖,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 鲁菜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大葱为山东特产,多数菜肴要要用葱姜蒜来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烧等方法都要用葱,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 鲁菜贵为八大菜系之首,是明清两朝的宫廷菜,目前国宴用菜中大部分为鲁菜。东北菜是鲁菜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分承了鲁菜中最家常的那部分菜。


鲁菜主要有哪三种风味组成?

在鲁菜文化中,鲁菜主要分为济南菜、孔府菜和胶东菜三大菜派,这三大菜派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它们的互通之处,共同组成了鲁菜文化。鲁菜什么为主  鲁菜是“北食”的典范,源出于古称齐鲁之邦的山东,比粤菜更为古老。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宗师孔子关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得其酱不食,不时不食”的饮食名言。明、清两代,鲁菜已经成为宫廷膳食的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饮食结构和特征有较大影响,现今的鲁菜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风味组成。菜品大方朴实,适应性强。  * 选料:鲁菜原料多选海鲜、动物内脏、畜禽和蔬菜,尤其以对动物内脏的加工技艺见长。刀功精细,注重菜肴的色彩和形象。  * 口味:鲁菜两大支系口味不尽相同。 其中济南菜味浓重,嗜用葱蒜酱调味,食物入口讲究清、鲜、脆、嫩、纯,口感持久;  >胶东邻海,以烹制海鲜驰名,尤其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其口味偏清淡,力求鲜美。  * 烹饪技法:鲁菜重爆、烧、炒、扒、烤、拔丝、蜜汁,多用葱烧、葱爆、蒜爆、蒜泥拌等方法,同时也善用清汤和奶汤调鲜,前者色清而纯,后者经久炖,色浓醇,富含营养。  * 名菜:“汤爆双脆”、“红烧海螺”、“烤大虾”、“九转大肠”、“ 糖醋黄河鲤鱼”、“清汤燕窝”、“烧蛎蝗”等  鲁菜的风味特点  1、咸鲜为主,突出本味,擅用葱姜蒜,原汁原味  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大葱为山东特产,多数菜肴要要用葱姜蒜来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烧等方法都要用葱,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喂馅、爆锅、凉拌都少不了葱姜蒜。海鲜类量多质优,异腥味较轻,鲜活者讲究原汁原味,虾、蟹、贝、蛤,多用姜醋佐食;燕窝、鱼翅、海参、干鲍、鱼皮、鱼骨等高档原料,质优味寡,必用高汤提鲜。  2、以“爆”见长,注重火功  鲁菜的突出烹调方法为爆、扒、拔丝,尤其是爆、扒素为世人所称道。爆,分为油爆、盐爆、酱爆、芫爆、葱爆、汤爆、水爆、宫保、爆炒等,充分体现了鲁菜在用火上的功夫。因此,世人称之为“食在中国,火在山东”。  3、精于制汤,注重用汤  鲁菜以汤为百鲜之源,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清汤的制法,早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菜品繁多,名菜就有“清汤柳叶燕窝”、“清汤全家福”、“氽芙蓉黄管”、“奶汤蒲菜”、“奶汤八宝布袋鸡”、“汤爆双脆”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被列为高档宴席的珍馔美味。  4、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  山东的海产品,不论参、翅、燕、贝,还是鳞、蚧、虾、蟹,经当地厨师的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鲜味美之佳肴。  5、丰满实惠、风格大气  山东民风朴实,待客豪爽,在饮食上大盘大碗丰盛实惠,注重质量,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节。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等,都能体现出鲁菜典雅大气的一面。  鲁菜传统名菜推荐  糖醋鲤鱼  特点:鱼尾翘起,色如琥珀,外焦里嫩,具有香酥,酸、甜、咸的独特风味。  九转大肠  特点:色泽红润,质地软嫩,兼有酸,甜,香,辣,咸五味,鲜香味美。  汤爆双脆  特点:质地脆嫩,汤清质淡,味道香醇。  德州扒鸡  特点:鸡皮光亮,色泽红润,肉质肥嫩,热吃时,手提鸡骨一抖,骨肉随即分离,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德州传统风味。


辛弃疾的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1]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扩展资料: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辛弃疾

辛弃疾的资料大全。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中文名:辛弃疾别名:稼轩居士,辛幼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出生日期:公元1140年5月28日(庚申年)逝世日期:公元1207年10月3日(丁卯年)职业:将领、词人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享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辛弃疾。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 辛弃疾的画像、雕像图册 15张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南下地方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辛弃疾雕像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人生起落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今江西省铅山县稼轩乡),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1195年)春,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辛弃疾的资料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3、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资料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联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佑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采,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其散文亦颇有成就,尤以议论文为佳,《九议》、《美芹十论》为其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二十五岁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代表作品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等等。清平乐·村居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赏析: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辛弃疾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篇1   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 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南下地方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淳熙七年(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yán shān)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辛陈之晤;鹅湖之会后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人生起落   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1195年)春,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同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壮志未酬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命其以守龙图阁待制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篇2   [宋]辛弃疾   老病那堪岁月侵。霎时光景值千金。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随巧拙,任浮沈。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   【注释】   ①不寐:未眠,或欲眠不成。词写不寐之思。上片自我抒怀明志。“一生不负溪山债”,生动明快,涉笔成趣,是天生好言语。下片由己及人,念及庸人世态。结韵语带诙谐嘲谑,却又笔锋犀利,入木三分。   ②“老病”两句:言人到老病之时,尤觉光景之珍贵。霎时光景值千金:极言时间之珍贵。光景:景同“影”,本指日月之光辉,后即指时光、光阴。苏轼《春宵》诗:“春宵一刻值千金。”   ③“一生”两句:谓一生惟好二事:游山玩水,读书研史。不负溪山债:不欠山水的债,意谓遍游名山胜水。书史淫:嗜书入迷。《晋书·皇甫谧传》:“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人谓之书淫。”   ④“随巧拙”三句:言俗人随机应变,逐波沉浮,心地难测。面如心:《左传·襄公十三年》记子产的话:“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⑤“不妨”两句:如为他们写生平行状,大可归入《笑林》一类。行藏:本意为出仕和退隐,后亦泛指生平行事。《笑林》:专写笑话的书。后汉、唐、宋三代都有《笑林》,现仅存后汉邯郸淳所撰《笑林》三卷中的一卷。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篇3   抗金爱国   辛弃疾从小就立下抗金爱国的大志,他曾自豪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他22岁在济南2千人起义抗金,23岁带领50骑于5万金兵中活捉叛将张安国,押回南宋朝廷治罪。他不仅有武功,而且有谋略,26岁进奏《美芹十论》,31岁进《九议》等,展现了他天才的军事韬略。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   反贪爱民   辛弃疾胸怀大志,却不能驰骋沙场,在他的政治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以民为本”。成为地方官后的他,开始了反贪爱民的历程。他在上疏《美芹十论》中强调:“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辛弃疾33岁调任滁州知州,主持一州的大政,到任巡视,看到老百姓在断垣残壁之间,盖草为炉,垫芦苇为床,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看了很心酸,说:“滁州百姓如此困苦,是地方长官的过错,我决不能推卸职责”。辛弃疾在进奏《论盗贼札子》中,建议朝廷:“当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实有余则自不为盗”。到湖南任上后,辛弃疾就利用审察利器,举报了湖南路所属桂阳军(相当于州、府行政级别)知事赵善珏昏庸贪浊,将百姓租税所折银两中饱私囊之案,赵善珏被特降一官放罢。   赠济救灾   淳熙七年,江西大旱,引发严重饥荒,辛弃疾临危受命,从湖南调往江西,任隆兴府(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担负起救灾使命。到任后,辛弃疾号召官民推举有真实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官府借贷钱物,去别处购买粮食,等到他们运回买来的粮食时,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限期一月将本金归还,官府不收取利息。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踵而来,粮价很快降了下来,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的信州也发生饥荒,但是信州录属江南东道,不在辛弃疾赈济范围之内,信州知事谢源明向辛弃疾乞粮救助,辛弃疾的幕僚官员不同意,辛弃疾则说:“同样都是朝廷的子民,为什么不救助呢?”于是将十分之三的赈济粮给了信州,信州的百姓得以度过饥荒。

汉代陶器鉴赏与介绍

汉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复苏繁荣的一个朝代,经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经济文化达到汉代最昌盛的时期,陶器的发展也到达了一个新的局面。汉代的陶器种类十分丰富,作为前代的秦朝,给汉代陶器的发展留下了许多契机。说来要对汉代的陶器鉴定,那就要了解汉代的主要陶器是哪三种?汉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汉代的陶器主要是是什么材质呢?如果能详细的学会以上三个方法,再鉴赏汉代陶器必定是胸有成竹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汉代的陶器是什么样子?    灰陶的介绍和鉴赏技巧: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已普及到全国各地。汉代灰陶容器是继承商周以来的传统而进一步发展,在制作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一般都呈青灰色,火候均匀,烧成温度约在摄氏1000度以上,质地坚实,形状规整,表面较光滑。除了随着陶轮的旋转而刻划的少许平行的弦纹及一些局部几何形划纹和印纹以外,基本上是素面的。些灰陶器绘有彩色的花纹,称“彩绘陶”,其花纹的陶器烧成后才绘描的,易于脱落。这就是灰陶的特点,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它是比较容易脱落的,和其他的比较规格是很完整的。    硬陶的介绍和鉴赏技巧:硬陶流行于长江以南,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等地区,用当地一种密度较大、粘性较强的粘土制成。烧成温度更高,陶质更坚硬,故称硬陶。汉代的硬陶是继承华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以来的“几何印纹硬陶”的传统。一般圆形的容器,主要亦系轮制。器物表面往往拍印细密的方格纹,或刻划有波状纹、锯齿形纹,等等。器物的种类,多属瓮、罐、壶、盒、碗等容器。有些器物,如匏形壶、三足罐、四联罐或五联罐等,在形态上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色。鉴赏硬陶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些细纹。    釉陶的介绍和鉴赏技巧:釉陶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是浓厚 的棕黄色和绿色的釉陶。烧成温度约为摄氏 800度左右,内胎呈砖红色。釉药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铅,故称“铅釉”;由于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所以也称“北方釉陶”。开始出现于西汉中期,先在陕西中部和河南流行,器物种类有鼎、钟等仿铜容器,也有仓、灶、井、楼阁等模型及鸡、狗等动物偶象。由于陶质不坚,釉也易于脱落或变质,只存在于墓葬中而不见于居住址,可以认为是专供随葬用的。我们鉴赏的时候主要注意釉陶的质地和出现的时间,这是与其他陶器不同的。    我们通过了解,对于汉代陶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汉代文化高度繁荣,灰陶硬陶和釉陶这三种主要的陶器基本上体现了汉代陶器的特点,通过对典型陶器有一个整体的感官认识,对汉代陶器的鉴赏基本上是胸有成竹,灰陶鉴赏的时候要注意规格是比较的完整,表面是比较的光滑,慢慢后来就发展彩陶器。硬陶器的质地是十分坚硬的,这是和釉陶的最大的区别点,我们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釉陶器很容易脱落,是西汉后期才出现的,我们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特定历史时期,每个陶器的材质和特点,这都是汉代陶器鉴赏时候是很重要的条件。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汉代陶器艺术有什么发展?

两汉前后延续了近500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汉代陶器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因年代和地区的差异,器物的种类形态、制法、纹饰及烧成温度等都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河南省荥阳牛口峪发现的西汉彩绘双鸟怪兽陶壁壶,通高45厘米,宽25厘米,壶为壁壶式,呈蹲兽状,直口,蒜头,器身雕塑成一怪兽,嗔目,呲牙,上戴蒜头形冠,身着衣物,双臂双腿挽起,双手双足为鹰爪,上部两爪抓一鱼,作欲吞状。双鸟怪兽陶壁壶通身彩绘,以白色为底,其上绘毛;壶两侧附加堆塑双鹰,鹰扭头立于兽肩,长尾与下部鸟首相接,鹰首绘有头、目、嘴,鹰身绘羽毛;壶背面绘一尖耳圆目的怪兽。

汉代工艺美术时代有哪些特点和工艺成就?

时代特点: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其生产形态,等同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虽然其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但它所涵盖的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如果根据材质来划分,可以粗略分为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汉朝是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则使得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整一。在时代风格的形成中,浪漫瑰奇的楚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汉时期,造型和装饰设计中,‘人’的因素继续增强关注人世生活已成为绝对主流。表现与作品中不仅出现了多种实用至上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还有装饰的自由活泼。至此,中国的工艺美术彻底告别了诡秘威严,把拖了对鬼神世界的向往。其次,丰厚拨打是两汉工艺美术的突出特点。即使同时代、同档次的作品,形象也可以极其写实,又可以相当夸张;装饰可以极其华丽,也可以相当朴实,灵动魄奇事时代典型的象征。对纹样神韵乃至形象的完美表现的追求是汉代装饰的主旋律。倘若把两汉的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看作是一个大致的勾勒,则汉初的六七十年代是时代新风的孕育期,工艺美术还较多的存留了以秦、楚文化为代表的战果面貌。进入汉武帝时代,国力强盛,灵动瑰奇的工艺美术风格逐渐确立。到公元八十八年章帝的故去以后,随着国家衰落,灵动瑰奇的风貌也逐渐淡化。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其生产形态,等同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虽然其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但它所涵盖的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如果根据材质来划分,可以粗略分为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汉朝是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则使得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整一。在时代风格的形成中,浪漫瑰奇的楚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汉时期,造型和装饰设计中,‘人’的因素继续增强关注人世生活已成为绝对主流。表现与作品中不仅出现了多种实用至上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还有装饰的自由活泼。至此,中国的工艺美术彻底告别了诡秘威严,把拖了对鬼神世界的向往。其次,丰厚拨打是两汉工艺美术的突出特点。即使同时代、同档次的作品,形象也可以极其写实,又可以相当夸张;装饰可以极其华丽,也可以相当朴实,灵动魄奇事时代典型的象征。对纹样神韵乃至形象的完美表现的追求是汉代装饰的主旋律。倘若把两汉的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看作是一个大致的勾勒,则汉初的六七十年代是时代新风的孕育期,工艺美术还较多的存留了以秦、楚文化为代表的战果面貌。进入汉武帝时代,国力强盛,灵动瑰奇的工艺美术风格逐渐确立。到公元八十八年章帝的故去以后,随着国家衰落,灵动瑰奇的风貌也逐渐淡化。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其生产形态,等同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虽然其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但它所涵盖的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如果根据材质来划分,可以粗略分为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汉朝是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则使得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整一。在时代风格的形成中,浪漫瑰奇的楚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汉时期,造型和装饰设计中,‘人’的因素继续增强关注人世生活已成为绝对主流。表现与作品中不仅出现了多种实用至上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还有装饰的自由活泼。至此,中国的工艺美术彻底告别了诡秘威严,把拖了对鬼神世界的向往。其次,丰厚拨打是两汉工艺美术的突出特点。即使同时代、同档次的作品,形象也可以极其写实,又可以相当夸张;装饰可以极其华丽,也可以相当朴实,灵动魄奇事时代典型的象征。对纹样神韵乃至形象的完美表现的追求是汉代装饰的主旋律。工艺成就:工艺成就一:织绣印染此时的织物有丝、麻、葛、毛、棉五类。在工艺美术上,丝绸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秦代时丝绸尚未发现,而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与丝绸的进步上。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的产量大量提高,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汉代丝绸品种众多,制造精良,装饰丰富。由于遮羞避体装饰必不可少,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子午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而汉代丝绸的巨大成就有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如刺绣,制作刺绣费工耗财,用绣通常被认为奢侈,一次,世人对刺绣的看重应超过棉。汉代刺绣最集中的发现是在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了四十件绣品。其中,数量最多也最美丽的是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他们的命名都是据遣策的纪录。三种刺绣的花纹虽然不尽相同,但无论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犹大云流动之感。二:漆器汉代漆器成就辉煌,就在时代艺术和社会生活里的地位而言,在西汉时的漆器达到巅峰,远非其他时代可以比拟。可惜进入东汉,尤其是东汉中期以后,漆器盛极而衰,数量减少,装饰趋于简素,大已难改式微的大局。汉代时漆器的装饰成就辉煌,不仅激发众多,而且题材丰富、构图多样,凝聚了种种指挥表现者精湛技艺。最朴素的漆器仅涂漆为饰。彩绘仍是汉代漆器的主要手法,颜色有十数种,其中,黑、红使用最多。漆绘水平很高,线条无论粗细,都能流畅生动,毫不滞涩,形象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同样以色漆作出团的还有印花,图样主要为线条匀整规矩的同心圆..同秦汉漆器比较,东汉中期以前的两汉漆器工艺水平要高出许多,这也体现着漆器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三:青铜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辨有淡出艺术中心的趋势,到秦汉,虽然还有创新并在大批铸造,但其铜器的颓势已无可逆转。愿意虽然很多,如漆器的出现,关键是社会的进步。尽管如此,青铜器依然很重要,其地位的维系主要依靠切近生活。他们主要为日用造作,器物趋于轻便,装饰日形简朴,素面的器物已成主流。器物里,灯和熏炉数量大,种类多,制作往往尤其精细考究,一些作品的设计极其巧妙。两汉青铜器的数量依然很毒,但装饰的简化应越只是了艺术的衰微。青铜器美丽不如漆器,成本由远高于瓷器,这样,他为漆器及瓷器所取代已在所难免。边远地区的器铜器亦北方草原和云南最有特色。秦者装饰的禽兽传统,并延续到北魏,甚至更晚。后者的器愿意被追溯到商代后期,而西汉时的制作往往尤其精采。四: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秦汉的地位十分重要,反映于陶瓷的进步,更体现在瓷器的诞生上。若按品质划分,秦汉瓷器有陶器、原始瓷器和瓷器两类,其中,数量再多的是漆器,陶瓷中,泥质灰陶尤多。由于各地的原料和制作技术不同,故泥质灰陶碗碗也有成色、质地的区别。较好的器物烧制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呈现出均匀稳定、质地坚实。日用器皿表每年以青铜器为典范。作品中不仅再现了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而且,一些俑形神兼备,成为雕塑史上的不朽的杰作。五;玉器两汉发展这战国玉器的成就,并将他推向辉煌。玉器制作的繁荣及体现了国家的富足,又联系着帝王权贵的争于奢华,而丝绸之路的开通,令和田美玉源源不断东来,则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原料条件。“独尊儒术”对玉器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孔子等先秦圣贤已经将玉赋予了种种思想的品格,使它道德化、人格化,而儒学崇高地位的确立则使贵玉的观念更加推广和普及。但时代毕竟不同,变化也会发生。西汉前期的玉器制作并不发达,面貌也大致沿袭战果。到西汉中期,转入兴盛,新气象逐渐形成。艺术上,高浮雕和圆雕式的制作比例增加,镂空和抛光的技术更加纯熟,写诗能力民先提高,而且礼玉的减少、葬玉的昌盛则显示了种类的变化。当时的人们对玉的迷恋达到很高的程度。六;:金银器据文献记载,汉朝的金银器制作明显比以前繁盛,如西汉元帝时代的蜀郡、广汉郡,每年打造的金银器便耗费为五百万钱,至于尚方,在制作的盛期,大枣的进引起的支出元要多与此。尽管大发现的金银器数量比先秦多,但若讲技术,并没有突出的成就。各种用途的食品仍是此期的金银器为主流,他们的制作十分精细。嗲你学内功的是掐丝和焊缀小金珠,但他们的技术应自域外传入,在西徐亚文化中,就能找到个更早的同时代制品。秦汉时大一统时代,大一统的经济、政治、文化自然令工艺美术有更多的共同性,不过,如果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方的地域分界,差异依然可以感受。大体上,北方的作品较为雄健,难返的作品较为爱女闺秀。工艺美术的面貌不仅联系各地的产物条件,还要反映产地的风土人情,这在两汉已经表现得相当明确。倘如把两汉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作一个大致的勾勒,则汗出的六七十年代是时代新风的孕育期,工艺美术还较多的存留了秦、楚文化为代表的战国风貌。进入汉武帝时代,国力鼎盛,灵动瑰奇的工艺美术风格逐渐确立。文化艺术成就辉煌的时代影响必定重大,尤其是两汉的工艺美术就是证明。比云气、四神大等纹样,博山炉、耳杯等器型为后世继承以致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一些装饰技法的发阳光大。两汉工艺美术拥有特殊的魅力,长期被视作优秀的典型.显然比自然延续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汉代作品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此时其最重要的创作还是陶器的发明,尽管东汉的瓷器之作还谈不上精致,艺术也难说精彩,但优良的品质使之在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发展终于造就了中国瓷器艺术和技术的辉煌..另外,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开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从此,东西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借助它,大批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产品源源进入西方,大量的财富也流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以丝绸贸易为代表,中国的物质文化\精神也捉奸渊博西方,影响了西方的工艺美术的进程。交流从来都是双面的,西方文化也要东渐。在新疆,还出土了不少西方的毛织物,尤其是刻毛,唐代,它在中国被改变了材质,发展为刻丝,从此,中国丝绸又增加了一个惊喜的高档品种。中国陶瓷扬名天下,但其发展也同西方有着紧密联系,如低温铅釉陶。因此,两汉工艺美术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也联系着中西文化交流。


汉代工艺美术时代特点和工艺成就

时代特点:

1、人的因素继续增强,关注人世生活已成为绝对主流。

2、出现了多种实用至上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与自由活泼的装饰。

3、中国的工艺美术彻底告别了诡秘威严,灵动瑰奇是时代典型的象征。

工艺成就:

1、织绣印染:出现了美丽的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无论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犹大云流动之感。

2、漆器:题材丰富、构图多样,技艺精湛。

3、青铜器:青铜器主要为日用造作,器物趋于轻便,装饰日形简朴,素面的器物已成主流。

4、陶瓷:表现为陶瓷的进步与诞生。瓷器有陶器、原始瓷器两类。泥质灰陶尤多。

5、玉器:高浮雕和圆雕式玉器的制作比例增加,镂空和抛光的技术更加纯熟。

6、金银器:各种用途的饰品仍是此时期的金银器主流,制作十分精细。


李清照创作风格是什么?

李清照创作风格是于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李清照的诗、词、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其散文构思精妙,辞采俊逸,文笔曲折生动,尤善于借叙事以状情,因而颇受推崇。著有《李易安集》。李清照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李清照其他情况简介。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李清照前期作品有哪些?

李清照前期作品: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2、《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李清照早年酬和张耒《读中兴颂碑》诗所作。作品深刻分析了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和军队无能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充分显示了她勇于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3、《点绛唇·蹴罢秋千》《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4、《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5、《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描写词人自青州赴莱州探望丈夫赵明诚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姊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之意以及姊妹间的深厚感情。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如下: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以其高妙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于世。其词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下面简要介绍几点。一、擅长抒情描写。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抒情为主,其情感极度浓烈,表现手法简练而不失细腻。他常常仿佛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倾注到词作中,像是在把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以至于读者读了之后也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二、用典丰富。辛弃疾的词中使用了大量典故,这一点与唐代诗歌异曲同工,并在南宋创造了新的怀古文学风格,增加了较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深度。他常常把古人的流芳事迹写进自己的词作之中,让它们呼之引来,入木三分地在读者心中激发出情感共鸣。三、技法精湛,意境深远。辛弃疾的辞藻华丽,工整精致,每一个字句都信手拈来且巧妙恰当。这些与其深厚的生活阅历和扎实的文化素养密不可分。他善于通过词的音韵、节奏、形象等多个方面把人们引向雄浑壮观、高情远致的境地,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与追求。四、征途意志。辛弃疾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词作既抒发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同时也承载着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困境的强烈关注和呼吁。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对政治局势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并以自己的笔锋去切磋这些现状。总之,辛弃疾的词具有文学范畴中的深情浪漫、富于感染力和视野广阔、启发性较强。可以说,辛弃疾的词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堪称国之重器,影响了几代文化人,对后世文学的兴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人称辛文房,号稼轩。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其词作曲绝词资精,尤擅长写爱情词和壮志凌云之作,被后人誉为“豪放派”代表,也是“江西三大家”之一。辛弃疾出生于江西吉州府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时聪颖好学,家风淳朴。在官场上,他多次遭遇意见不合,被贬官流放。同时,他对国家的命运极富热情,曾经为撤换当时势力极端的权臣秦桧而发起过起义,后在忠烈祠中被永远记名。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

特点:1、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2、辛弃疾以文为词,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3、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扩展资料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主要成就: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上一篇:千佛扇舞

下一篇:哈士奇和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