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国科技成就有以下几种。1.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采回的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开启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2.我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3.我国“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同一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4.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并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世界纪录。5.我国科学家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该基因在小麦抗病育种中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6.我国研究人员构建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7.我国科学家研究获得全球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8.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9.我国科学家发表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等几何分析领域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10.我国研究人员将智能超算与物理模型相结合,通过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将分子动力学极限提升数个量级,达到上亿原子的体系规模。
中国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国科技成就有:1、蛟龙号探海蛟龙号作为我国正在应用的唯一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在探索深海中有重要作用。下潜深度是国家深海探索能力的象征,在世界科考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中,只有蛟龙号能达到7000米的工作深度。美国《纽约时报》专门发表文章对中国的深海勘测计划给予了关注,这篇文章总结说:“蛟龙号”深潜器所进行的深潜试验与进入外太空一样,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讲,能否去深海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2、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它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被认为能在未来10至2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随着索网诸多技术难题的不断攻克,形成了12项自主创新性的专利成果,其中发明专利7项,这些成果对我国索结构工程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它将推动我国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等高新技术的发展。3、超级计算机每秒9.3亿亿次!这是“神威·太湖之光”的浮点运算速度。2017年6月,在德国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神威·太湖之光”凭借这一“超级速度”第三次出现在榜单榜首位置,实现三连冠。2016年11月,基于“神威·太湖之光”,我国科研团队完成的“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应用项目获得了2016年超级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成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4、三代核电技术2017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项目1号机组主管道热段A弯管完成,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符合设计要求。CAP1400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综合性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5、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近年来,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量子通信团队在该领域相继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为我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变。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自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区域组网并投入运行以来,北斗系统的性能指标稳中有升,可以为用户提供与美国GPS性能相当的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已名声在外,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和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捷龙一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会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产生什么影响
8月17日中午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由中国航天“国家队”首次采用纯商业化模式执行的商业航天发射,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新篇章。什么是纯商业化模式的商业航天发射? 捷龙一号的纯商业化模式主要包括两点: 1.研制经费的来源,不是用国家投入,而是面向社会资本融资,开展研制。 2.引入了社会资源参与配套。采用竞争性采购打破原有的计划性采购。 在过去,承担国家航天发射型号上的配套设备,全部是由航天系统内成熟的配套单位完成的。而所谓商业化,就是要打开市场,让更多民间单位参与进来,以竞争的方式,选出其中价格最优的和性能最好的,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火箭的可靠性。 “国家队”进军商业航天:能力依旧是金标准 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见证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的每一步。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 8月17日,当它进军商业航天的全新舞台时,依然带着中国航天的“金标准”。作为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全长约19.5米,直径1.2米)、重量最轻(起飞重量约23.1吨)的火箭,捷龙一号却拥有着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中最高的运载效率。同时,它还具备“两高两快”,即“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快履约、快发射”的特点。通过大规模组批生产,可以缩短发射服务履约周期,与用户签约后6个月即可出厂。通过优化发射准备流程,可缩短发射准备时间,运抵发射场后24小时内可快速发射。所以指标都名列前茅。
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什么是纯商业化执行的商业航天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非常顺利的将三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的轨道之内,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商业航天发射。很多人都表示疑惑不已,什么是纯商业执行的商业行业发射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信息进行了解一下。首先,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只负责国际接单,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投资而没有任何收获。这次不一样,这是负责接单的商业卫星,它能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且还能回本。使中国的商业也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科技的一种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的航天卫星,是一次创新和改革。证明中国的科技得到了国际法认可,更是我们国家科技进步,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卫星发射。其次,商业航天是由社会资本融资,开展研制的,国家并没有直接投资,这也为国家省下一笔不少的钱财。 航天研制的钱都是群众出的,也引入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配套,更多的民间单位也参与进来。这就意味着航天不仅仅是国家的,也是大众人民的,它可以造福百姓,为老百姓带来更高的收入。它改变了以往航天被国家垄断的模式。只要你有钱,那么同时又是一名资深的航天爱好者。那么你就可以为国家出一部分钱,又来商业航天研制,来造福人类。商业航天发射让我们全国观众都欢呼不已,这是一次非常大的突破,而且利益也非常可观。相信中国的航天科技能够再一次的突破。
2022年中国航天新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工业的成就如下:1 .经过50多年的开拓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历了发展导弹、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几个阶段,现已形成体系和规模。2017年6月,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上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伽玛射线暴等正在爆发的活动天体。面向未来,中国人永远不会停止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五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高能电子和γ射线的X射线属性、能量和空间分布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化,中国有望在空间科学探测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2.在卫星方面,我们国家已经拥有通信、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系列卫星。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空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自主研制并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3.运载火箭方面,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9.5吨、同步转移轨道5.2吨的运载能力。4.在TT&C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中国、太平洋和非洲的空间TT&C网络,基本满足了TT&C空间活动的需求。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已建成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火箭已退役现役4代17型。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A 5款已退役;长征2 C、长征2 D、长征2 F、长征3 A、长征3 B、长征3 C、长征4 B、长征4 C、长征5、长征6、长征7、长征11服役。此外,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四个型号正在研究中,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两个型号正在论证中。
2021年2月10日晚,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轨道器3000N轨道控制发动机点火约15分钟。探测器成功进入高度约400公里、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近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第一步实现了“绕、着陆、巡视”目标。
《长征三号》发射成功。
2021年2月10日晚,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轨道器3000N轨道控制发动机点火约15分钟。探测器成功进入高度约400公里、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近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第一步实现了“绕、着陆、巡视”目标。2021年2月24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公里、远火点5.9万公里的火星停泊轨道,周期为两个火星日。预计将在该轨道稳定运行三个月左右。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从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田文一号轨道器搭载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和中性粒子及能量粒子探测器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进行多维度探测。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田文1号探测器已经飞行了202天,完成了一次深空机动和四次中途修正。到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公里,距离地球约1.92亿公里,仪器与地面通信单向时延约10.7分钟。所有系统都处于良好状态。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后,田文1号将进入火星停泊轨道,探索预选着陆区。计划于2021年5-6月登陆火星并进行巡视探测。
2023年中国航天最新成就有哪些?
2023年中国航天最新成就有载人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全面推进探月和行星探测工程、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中国航天活动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呈现高密度常态化特点。全年计划实施近70次发射任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次数将突破500次。年内将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进一步完善中国运载火箭型谱。据悉,航天科技集团还将实施宏图一号、吉林一号、吉利星座、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组网星等商业发射任务,为各类客户提供快速、稳定、可靠的“一站式”发射服务,推动我国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发展航天的意义中国航天发展的意义可分为三点,分别是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一个体现,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夫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慢慢地重要了起来。载人航天事业影响了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各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与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就是载人航天事业。
2019短新闻50字以内
1、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闭幕。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12月8日在海南三亚圆满落幕。本届电影节历时8天,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95部影片参加了首次设立的 “金椰奖”10大奖项的角逐,共有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部影片参加了展映。2、远望5号船与远望7号船同时出航执行海上测控任务。2019年11月10日9时许,随着两声嘹亮的汽笛鸣响,远望5号船与远望7号船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印度洋不同海域,计划执行北斗三号等5次卫星海上测控任务。两船同时出航,意味着远望号船队6艘船舶目前全部在外执行任务,也标志着远望号船队2019年度海上测控任务进入收官阶段。3、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通车。2019年10月9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8日通车,标志着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正式投入使用。杨泗港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10座长江大桥。大桥全长4.13公里,主跨1700米,一跨过长江。4、全国首条市内高铁济莱高铁开工建设。2019年9月18日,全国首条市内高铁--济莱高铁正式开工建设,线路全长117.5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350km/小时,建成后从济南市钢城区到济南新东站只需22.5分钟。5、2021年上海世界技能大赛吉祥物和主题口号揭晓。2019年8月28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目前正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举行。将于202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26日在喀山发布了吉祥物和主题口号。经过全社会公开征集,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吉祥物确定为男、女一组卡通图案,男孩叫“能能”,女孩叫“巧巧”,寓意“能工巧匠”。6、国产轻型直升机首次完成加装外吊挂和平原试飞验证。7月26日在航空工业直升机所采访获悉,航空工业昌飞和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近日在江西景德镇完成了AC311A直升机加装外吊挂和平原试飞工作,这是国产轻型直升机首次加装外吊挂挂载重物飞行。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等。2022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22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揭开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序幕。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7月、10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陆续发射,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的9天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成功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间仅用2小时,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交会对接历时最短的新纪录。神舟十四号介绍神舟十四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四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之一。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成功。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乘组迎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完成“太空会师”。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我国在航天领域最新成就有哪些 ?
对于宇宙的探索早在几十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美国是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国家。虽然当时我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这一登月目标。
但是经过我国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实现了第一次探月。这些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也作出了自己的发展,仅仅是在2021年,就有很多的好消息得到了证实。
一、火星的登陆
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世界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能源的不断减少,国际上未雨绸缪,也在试图寻找下一个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地方。因此,火星的探索,便是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的项目,我国当然也不甘落后,开始了对于火星居住条件是否适宜的探索。
在去年的二月份,我国的毅力号火箭成功着陆火星。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寻求火星上曾经有生物生存过的痕迹。
火箭从成功发射到成功着陆,这期间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但值得骄傲的是毅力号并没有让我们失望。
专家表示,毅力号的着陆点是杰泽罗陨石坑,而之所以将这一地点作为毅力号的降落点是因为考古学家发现,在这一地方曾经有国湖泊以及河流的出现。
如果我们对这一地方的样本进行分析,如果证实了考古学家的这一说法,是不是就证明火星也是有一定的生存条件的,但是在火星上生存听起来还是有点匪夷所思,所以大家还是要坚持做好对地球资源的节约。
二、火星探测车的登陆
我国的第一辆火星探测车在去年的五月十五日正式实施着陆。该探测车被命名为祝融。火星的地势相比较地球来说要更加复杂,时高时低的地势对火星探测车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火星探测车在发射之前的研制阶段也是耗费了科学家们不少的心血,该探测车将为我国2030年对于火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支持。
相比较我们以往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的取样要更为困难一点,在此我们也希望祝融能够不辜负我们的期望。
三、人造太阳突破记录
我们在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此处的人造太阳并非真的是在天上造一个新的太阳出来,随着国际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石油资源也面临着匮乏的可能性。
那么,为了维持我们对于该资源的需求,我们需要依靠核裂变以及核聚变一些核反应堆来产生我们需要的短链烃类,我们将这一试验称为“人造太阳”,我们知道核反应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但与此同时稍不注意也需要承担巨大的后果。
但是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甚至在运行时间上打破了世界纪录,这样一来,我国的这一重大突破将会对怎个人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我国成功建设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到目前为止,一直在使用中的国际空间站已经在好几年之前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当下对于空间站的需求,不少的国家都纷纷投入了空间站的建设之中。
从古至今,世界上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在去年的五月份我国成功地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当时一向自视清高的美国还试图想要向中国分一杯羹,但是被我们果断拒绝了。
五、探日卫星的发射
对于太阳的探索确实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但是在去年我国成功实现了对于羲和号的发射,而该卫星的成功发射也意味着我国即将进入探索太阳的新阶段。
我们大家肯定非常好奇对于太阳探索的目的,我们总不能是想要到太阳上去居住吧?当然不是这样,对于太阳的探索是为了我们能够实现在地球的长久居住。
我们通过对太阳发射的一些射线的研究,来避免未来太阳可能对地球造成的伤害,从而增加地球的寿命,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为代表的辉煌成就。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航天也称空间飞行、太空飞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飞行,是指进入、探索太空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根据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星际航行等。
航天事业可分为三部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即各种火箭、卫星、飞行器的制造和发射技术等。
中国航天事业有哪些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以下是一些主要成就:
1.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为中国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为中国和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4.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国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多次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探月、载人深空探测等重大任务。
5. 天宫空间站:中国正在建设天宫空间站,预计2022年完成建设,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空间站,为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载人登月计划:中国正在进行载人登月计划,计划于2030年实现中国宇航员登月。
7. 航天员选拔和训练体系:中国建立了完善的航天员选拔和训练体系,培养出了多批优秀的航天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之,中国航天事业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卫星导航、空间站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探索星际探测、深空探测等领域,不断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什么火箭能上天?
火箭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带着上百吨重的载荷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是因为火箭的动力系统具有强大的推力。火箭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与发动机的大小有关,大型的火箭发动机,单机推力就可达数百吨。为了保证火箭的正常运行,一支运载火箭往往使用多台发动机同时工作,其推力有多大不难想象。一般说来,火箭发动机提供的推力都远远超过火箭本身及其有效载荷的总重量,因而,火箭能脱离地球的强大引力而飞上太空。
火箭是如何上天的
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向前推进的。火箭发动机点火以后,推进剂(液体的或固体的燃烧剂加氧化剂)在发动机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大量高压燃气;高压燃气从发动机喷管高速喷出,所产生的对燃烧室(也就是对火箭)的反作用力,就使火箭沿燃气喷射的反方向前进 火箭推进原理依据的是牛顿第三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个扎紧的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旦松开,空气就从气球内往外喷,气球则沿反方向飞出。 固体推进剂,从底层向顶层或从内层向外层快速燃烧。 液体推进剂,用高压气体对燃烧剂与氧化剂贮箱增压,然后用涡轮泵将燃烧剂与氧化剂输进燃烧室。 推进剂的能量在发动机内转化为燃气的动能,形成高速气流喷出,产生推力。 推力是表示火箭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它是推进剂在推力室中燃烧产和的高温燃气经过喷管高速喷射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力是直接作用在推力室内外表面上的力的合力。 比冲,是表示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火箭发动机在稳定工作状态下,每单位质量的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值,比冲的大小和喷管出口面积与推力室喉部面积之比(面积比)有关。面积比越大,比冲越高。喷管形状直接影响比冲的大小(燃气从喷口喷出时的速度)。 具体的说,火箭是在反冲 实际上是火箭向后喷出物质,根据动量守恒Mv=m1v1+m2v2 M是火箭的喷出物质前总质量,v是喷出物质前的速度。m1是喷出物质后火箭的质量,v1是喷出物质后火箭的速度。 m2是喷出物质的质量,v2是喷出的物质的速度。 向后喷出,所以v2v 火箭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所以不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