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长相之谜:光绪帝宠爱的珍妃到底有多漂亮?
光绪皇帝宠爱的珍妃到底有多漂亮?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选为嫔。光绪二十年,其被晋封为妃。珍妃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不幸遇害。当年8月,八国联军借口义和团“排外”而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慈禧太后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慈宁宫后顺贞门内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珍妃被害后第二年,光绪皇帝回京,珍妃的尸体才被打捞上来,并追封她为珍贵妃。 珍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皇帝妃子,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而被投井杀害。其实关于珍妃的摸样早有所闻,因为珍妃离我们很近,在光绪年间,科技已经开始发达。尤其是珍妃,她时尚潮流,美丽动人。深受光绪帝爱戴。但清帝后妃的记载中有两位女子曾获“珍妃”这一封号,一位是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另一位就是广为人知的光绪帝宠妃他他拉氏。 光绪大婚之后,隆裕皇后逐渐失宠,而瑾妃与光绪相处漠漠。惟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日侍光绪皇帝左右。但珍妃爱漂亮爱打扮。因此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慈禧知道,珍妃是光绪帝的宠妃,她即使不满也不敢说,故,在八国联军进军北京紫禁城时,派大总管将珍妃推下井致珍妃死亡。 珍妃长相之谜 珍妃入宫时,照片技术已传入中国。但在当时,相机被认为是污秽之物,会取人魂魄,致使人损寿。而珍妃却能接受照相术,成为清宫后妃中,照相最早者。但从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照片和底片来看,数量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次是光绪帝后隆裕,光绪帝妃瑾妃,再就是溥仪幼年及逊位后留居后三宫时期的照片,这当中独不见光绪和珍妃的照片。 不久前,因工作需要,笔者为一单位代查一组清末历史人物照片,翻阅了北京市档案馆所存的大量资料图片,在其中一本资料中无意看到一张题为珍妃的图片。图片中女子瘦高个,高颧骨,杏核眼,梳着插满花的“二把头”,身穿大镶边长袍,外罩镶宽边背心,左手扶着茶几,右手握着手帕。该资料所登珍妃像与数年前笔者看到一张上题有“贞贵妃肖像”下注珍妃像的半身照片大相径庭。“贞贵妃肖像”中的女子长圆脸,大眼睛。究竟哪个是珍妃像,一时让人难辨真伪。 为此,笔者查找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北京市档案馆资料所载的这张照片,早在1930年5月3日出版的《故宫周刊》中就曾刊出题为“珍妃遗像”,并附注“刘宫女言照于南海”。该照片发表时,这位宫女75岁,看过照片后确认为是珍妃,并对照片中人物所穿服饰的颜色,款式进行了说明。此后,该照片多次被转载,广为流传,并为人们所接受。但在1960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二期上,单士元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清宫的秀女和宫女》的文章,上附的“珍妃像”就是笔者在皇史看到那张“贞贵妃遗像”。单老后曾撰文记述,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初,曾聘清宫太监唐冠卿、陈紫田为顾问,鉴定文物。据二人讲,1930年发表的“珍妃遗像”并非光绪帝之珍妃,而是某王府的格格。朱家缙先生也曾撰文称这张“珍妃遗像”不是光绪帝之珍妃,而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后婉容的母亲,拍摄地点是帽儿胡同荣源的府邸。 既然“珍妃遗像”中的人物不是珍妃,但“贞贵妃肖像”中为何用“贞”而不是“珍”呢? 揭开这个迷,首先让我们看看清代后妃中的几位贞妃和珍妃。第一位是清世祖顺治帝之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死,董鄂氏殉葬,追封为皇考贞妃。第二位是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咸丰二年封为贞嫔,五月晋封为贞贵妃。当时中国尚无照相技术,帝、后、妃、嫔均有宫廷画师做画,慈安太后死时,照相术已传入中国,但她当时已45岁,与“贞贵妃肖像”中人物年龄不相符。清代后妃中被封为珍妃的也有两位,一位是道光帝的赫舍里氏,于道光五年四月从珍贵人晋封为珍嫔,同年8月封为珍妃,当时中国没有摄影术,故该珍妃也不能留下照片。第二位,就是光绪帝的珍妃了。 珍妃遇害后的第2年,慈禧,光绪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追封为珍贵妃,初葬恩济庄。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清宫档案中有下述记载:“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贞妃安葬在恩济庄,过过营地一座”。在追封珍妃为珍贵妃的谕旨中,曾有“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殉难,洵属书烈可嘉,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是褒恤”。将“珍”写成“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从“贞贵妃肖像”的穿戴来看,应为晚清时服饰,年龄也与珍妃相符。瑾妃与珍妃为同父异母姐妹,对照瑾妃年轻时照片来看,二人长相及脸型颇为相似,由此可断定“贞贵妃肖像”才是真正的珍妃像,而北京市档案馆资料所刊的珍妃像是错误的”。
光绪能为珍妃废弃后宫,珍妃长的到底有多美?
清王朝在光绪登基之时就已经进入末期,这时候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奢侈五度,国库逐渐空虚,光绪皇帝犹如一个牵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已经没有了对抗外敌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一个很喜欢的妃子,那就是珍妃,后来被慈禧太后丢入井中,光绪曾经为她舍弃六宫,有人不禁会有疑问,珍妃到底有多美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一下这个话题。第一,光绪帝宠爱珍妃其实是对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的一种无奈反抗,前朝之事光绪皇帝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在后宫动一些手脚 慈禧太后是一个很有野心,对权力和金钱有着极度痴迷的人,她把持清朝半个世纪,在前朝,很多大臣也依附慈禧太后这棵大树,所以光绪帝想要夺回权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到了后宫,光绪皇帝特别讨厌慈禧太后为他安排的后宫嫔妃,而宠爱活泼好动的珍妃,这对光绪帝来说,也是对慈禧太后无声的不满和反抗,既然前朝的事没办法改变了,那么后宫的事可以让慈禧太后不痛快也是好的。第二,光绪皇帝喜欢珍妃一方面是因为珍妃长得好看,另一方面是她的性格被光绪皇帝喜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光绪帝的后宫嫔妃都是其貌不扬的 珍妃在当时光绪帝的后宫,算是很美丽的人了,她的年纪和光绪帝差不多,而且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会讨光绪帝喜欢,她的性格活泼,给长期压抑的光绪帝带来了温暖,而另一位慈禧太后安排进宫的瑾妃的外貌就差的多了,当时光绪帝的后宫大多都是其貌不扬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由此可见,光绪帝喜欢珍妃不是没有理由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她是晚清第一美女,就连慈禧每次拍照都带着她,结果为何害惨她一生?
我们都知道,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人是慈禧太后,她出生于1835年,父亲只是个小小的文职官员,放在现代也仅相当于一个秘书的职业,而且虽然慈禧是满洲镶黄旗,但是按照当时清朝八旗的制度,她是属于下五旗一支,所以她的出生并不高贵,而她能有那么高的成就,完全是她用自己的手段争取来的。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留下一大家“孤儿寡母”,由于当时新帝还年后,于是在死前,他给同治帝留下了八大顾命大臣,然后分别将两枚印章交给慈安与慈禧,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去世不久,慈禧就掌握了大权,并且迅速瓦解了辅政的八位大臣,在恭亲王奕欣的带领下,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等人被斩首,另外几人则被革职查办。同治帝登基后,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虽然说是两宫太后一起辅佐新帝,但谁都知道,实际掌权的还是慈禧,因为慈安太后虽然是正宫太后,但皇帝却是慈禧的亲儿子,所以从这个时候起,慈禧就已经成为了清朝最尊贵的人,再加上恭亲王等人的支持,基本上朝中已经没有人能够反抗她的决定。1875年,同治帝突然病逝,慈禧为了不让自己的权利受到影响,册立了自己的外甥,载湉为新帝,此时的她已经年近四十,但却一点看不出中年女性的模样,一位有幸见过她的外国人伊莱扎曾说过,“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这是历史上少见的对慈禧的容貌的描述,可以看出,慈禧的确是一个强势且干练的女人。1900年之后,晚年的慈禧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驻华大使康格的夫人在对中国的来信中也说到,在私人会见时,慈禧会亲切地拉着客人的手,然后以最热情的语气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她还会小幽默的和他们开玩笑,只要食物不合口味,她就很着急,生怕怠慢了客人,这样的慈禧也是我们不曾看到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她是专横,不容拒绝的存在,但这一记载却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清朝晚期,西方技术刚刚涌入中国的时候,慈禧就爱上了拍照,和大部分爱美的女性一样,慈禧总是会以各样的形象和姿态留下最美的照片,而在这些照片中,有一个人却是“不可缺少”的,几乎在慈禧的大部分留影中,都有她的身影,她就是四格格,根据记载,她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因为深得慈禧的喜爱,所以自幼就被带进宫抚养,一方面是弥补了慈禧痛失爱子的遗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牵制奕劻。四格格是清朝时期最美的一位格格,她长相清秀,气质端庄,宫里的人常对她称赞有加,而且四格格性格好,从不会责骂身边的人,但是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却并不多,我们只知道她被慈禧赐婚给了裕禄的第九子,但是因为婚后总是被慈禧留在宫里,所以她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直到第三年,他的丈夫突然病逝。当时的四格格还在宫里,听闻消息后伤心欲绝,本想回去为丈夫服丧,但遭到了慈禧的拒绝,甚至因为要拍照作乐而让她强颜欢笑的扮做“龙女”,为此还大哭一场,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才不情不愿的穿上彩色化服和慈禧留影作乐,不得不说,四格格虽然出生高贵,但她的一生却因为慈禧的“宠爱”而悲惨结束,或许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但是对于她来说,却宁愿舍弃这荣华富贵,甘做一个普通人。
光绪珍妃简介 罕见的清朝珍妃照片欣赏
珍妃是谁?在清朝上一共有过两个珍妃,本文介绍的是光绪珍妃。在那个时候她是众多妃子中最受皇帝喜欢的妃子,那么珍妃得宠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珍妃又是怎么死的呢?珍妃作为清朝的妃子,她长的怎么样呢?大家在了解过她的简介后再来欣赏一下难得一见的珍妃照片吧。 光绪珍妃简介 光绪珍妃是谁?这里的珍妃是当时的官员长叙的女儿,是满族的一员。当年是和她的姐姐一起进到皇宫中的,刚进宫的她是珍嫔。 光绪和珍妃照片 珍妃的原名是叫做他他拉氏,她出生于1876年的时候,等到她14岁的时候才踏入的皇宫。她和光绪结婚之后,就一直得到皇帝的宠爱,而当时的皇后并不得宠,她的姐姐也没有得到光绪过多的疼爱。 那么为什么在众多妃子中,光绪帝就对珍妃特别的喜欢呢?原因是当时的珍妃只有14、15岁的样子,没有收到世事的污染,个性上还是很善良、乖巧,而且也很会体谅人,琴棋书画方面也比较精通,陪在皇帝身边,能够为他排除烦恼,带来快乐。另外珍妃对于西方的东西很感兴趣,关于朝中的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又刚好跟皇帝的想法是相同的。所以皇帝对于珍妃就格外的喜欢。 只可惜她一直都得不到慈禧的喜欢,在后来还给珍妃定罪,对她进行杖刑。到了1900年的时候,慈禧逃离皇宫的时候因为不喜欢珍妃,不但不带她离开,还把她推到了井中。就怎样珍妃淹死在了井中,当时的她只有24岁那么大。 最后在慈禧死了之后,她姐姐有了权力,才把她葬在了崇陵妃园寝。 罕见的清朝珍妃照片 珍妃所在的年代是清朝末年的时候,当时已经有了照相机。也因为这样,后人才能一睹这位妃子是真容。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罕见的清朝珍妃照片吧。 光绪帝和珍妃 众妃为慈禧贺寿珍妃照片 通过对珍妃一生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她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在她短短二十几年的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得到了自己丈夫的爱,只可惜最后被慈禧害死了,只能冤死在水井中。
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到底有多美 珍妃的真实照片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嫔,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姐姐(瑾妃)被入选宫中,封为珍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妃,光绪二十年因卖官鬻爵、忤太后,降为珍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带着珍妃而被投井杀害,享年二十四岁,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为珍贵妃,草草下葬在别处,后来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统领后宫,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该葬的地方——崇陵妃园寝。
她容貌出众,性格中有那么些傲气,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这一切,不过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梦罢了,她死后文面上殊荣再大,这女子终究是将魂送给了已经冰冷的紫禁城。
光绪皇帝只爱珍妃吗
珍妃能够得到光绪的宠爱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对于一个从小就呆在深宫里可以说闷得要死的人来说,他喜欢的人当然不会是什么文文静静的大家闺秀,一个性格活泼,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的人才是他喜欢的。珍妃之所以能和光绪拥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和光绪具有同样的思想观念,就是对国家都十分的忧心,都盼望国家能富强起来,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另外两位光绪帝的妻子,一位是裕隆皇后,一位是珍妃的姐姐瑾妃。但是皇帝始终对两位比较冷淡。前者她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这位姑姑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时也不太有威信
光绪爱妃珍妃容貌之谜:光绪为何独对珍妃专宠?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珍妃,她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后来被慈禧太后所害。光绪有一后二妃,宫中还有不少宫女,为何独对珍妃专宠有加?是因为她特别漂亮吗?让我们从现存的珍妃照片来看看她到底长什么样吧。 珍妃姓他他拉氏,小字珍珠,生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光绪十四年十月,在慈禧太后主持为光绪阅选后妃时,与同父异母的姐姐同时被选为瑾嫔和珍嫔,当时她才十三岁,姐姐瑾嫔十五岁。过了六年。姐妹二人同时被晋封为妃,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瑾妃和珍妃。 珍妃秀外慧中,年幼时曾聘光绪十六年殿试的榜眼(第二名)文廷式为塾师学习诗书,入官后又跟随宫中画师学画。当时西洋的照相技术已传入中国,清宫内自然得风气之先。当时不少人认为照相机是机巧之物,会取人魂魄,导致人损寿,但珍妃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她悄悄购置了一套照相机,在自己的寝宫景仁宫反复练习,很快便学会了照相技术,成为清宫后妃中最早拍摄照片的人之一。学会照相技术后,珍妃给光绪皇帝和宫内的其他人拍过照,还教太监学会使用方法,让他们给自己照相。目前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清朝照片资料中,虽然不见珍妃的照片,但是在紫禁城东南的皇史宬里却保存着一张珍妃的半身肖像照,这也是惟一现存的珍妃照片,弥足珍贵。 照片中的珍妃长圆脸,下巴稍尖,大眼睛,两弯眉毛修成山字眉,宽鼻梁,蒜头鼻,一张樱桃小口,梳着晚清时满族妇女中流行的“两把头”发式,上面插以珠翠花朵,左右还别着两只绢蝴蝶,右角加一缕丝穗,身穿大镶边的长袍。从照片上可以看出,珍妃性格活泼,充满朝气。皇史宬里保存的这张珍妃照片上题有“贞贵妃肖像”的字样,据专家考证,“贞贵妃”就是珍妃。在她被害的第二年,慈禧和光绪等由西安返京,光绪命人从井中打捞出珍妃尸体,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以南的宫女墓地,并追封为珍贵妃。谕旨称;“上年京师之变,仓卒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闱殉难,殉属节烈可嘉,加恩着追赠贵妃,以示褒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清宫档案中也有以下记载:“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贞妃安葬在恩济庄,过过营地一座。”可见,将“珍贵妃”写成“贞贵妃”,是为了表示崇敬之意。 其实,珍妃能赢得光绪专宠的原因并非她特别漂亮,而是因为她性格活泼伶俐,善解皇帝之意。据史籍记载,光绪选后妃时第一眼看中的是珍妃的姐姐瑾妃,这说明至少瑾妃比珍妃还要漂亮出众。 然而瑾妃性情忠厚,不会讨好人,同光绪相处漠然,不甚投机,而珍妃则想着法子顺应光绪的喜爱。她追逐时尚,除了给太后、皇后请安时穿旗装礼服外,伴侍光绪时经常一副男装打扮,黑亮的头发在脑后梳成一颗大辫子,戴上一品顶戴,二眼花翎,身穿箭袖马褂,足登青缎朝靴,腰系丝带,俨然一位美少年,就连慈禧最初也很喜欢她,加上珍妃工翰墨、会下棋,与光绪共食共饮共玩共乐,所以光绪跟她在一起时很放松。 关于珍妃的照片,以前还曾闹过一桩“双胞案”,弄得人真假难辨。1930年5月3日出版的《故宫周刊》上刊出了一张题为“珍妃遗像”的照片,照片中的年轻女子高颧骨,杏核眼。当时一位尚在世的清朝宫女看后,肯定她就是珍妃。后来这张照片多次被转载,广为流传,并为人们所接受。但1960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二期中,又刊出了另一张“贞贵妃肖像”,照片中的女子则是长圆脸,大眼睛。同时还刊文记述,据故宫博物院顾问、清宫太监唐冠卿和陈紫田介绍,1930年发表的“珍妃遗像”中的女子并非珍妃,“贞贵妃肖像”中的女子才是真正的珍妃。而这张照片,就是前面提到的现保存在皇史宬里的那张。后来,人们又从故宫中珍藏的大量晚清照片底版中找到一张与此完全相同的底版,上面也标明是“珍贵妃”。而且,对照珍妃姐姐瑾妃的照片,发现两张照片中的女子脸型和其他脸部特征非常接近,于是,两张照片的真伪才得以厘清,人们也才认识了珍妃的真面目。 这里顺便澄清一下另一个事实。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珍妃是因为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维新,为慈禧太后所嫉恨,后来慈禧重掌大政,便将珍妃幽闭以至后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在外逃之前将她沉井杀害。但事实的真相却是:珍妃因博得光绪宠爱,加之花销无度,于是串通奏事处太监卖官鬻爵,从中收受贿赂。例如有个叫鲁伯阳的人,送给珍妃四万两黄金,珍妃便向光绪给他求了个“上海道台”的官职,后被两江总督知道,就弹劾罢免鲁伯阳,惹得朝野议论纷纷。珍妃还曾为一个叫玉铭的人争取到“四川盐法道”官职,然而在新官放任前光绪召见时,却发现此人原来竟是个一无用处的文盲。这两件事情都是见诸史籍记载的,自然不是虚妄之言。慈禧闻悉后,便命光绪严加追查此事,一来串通外朝官员,干预用人行政安排是后宫大忌,二来卖官原是慈禧的专利,她当然容不得别人染手其中。光绪有意包庇珍妃,结果惹恼了慈禧。光绪无奈,只好下旨将珍妃并瑾妃两人均降为贵人,以肃内政。按照宫中成例,触犯宫中规矩的嫔妃均交皇后严加管束,于是慈禧将珍妃幽闭于咸福官以北、百子门西面的一所空屋,连光绪皇帝也不能见她。所以,自1894年10月后,珍妃就失去人身自由了,不可能参与后来的维新变法,更不是因为支持变法而死的。
珍妃罕见洋装照片曝光 清末的宫女眼中的珍妃原来长这样
珍妃跟光绪帝的爱情美好却也充满了诸多的遗憾,两人彼此相爱却又处处受到封建皇室规矩的束缚,再加上还有慈禧这个女人从中阻拦作梗,惹得最后珍妃投井而死,光绪帝也郁郁终生。其实看珍妃以前的照片,大概就能知道光绪帝为什么这么宠珍妃了。珍妃罕见洋装照片更是让人看到了她不一样的一面,她跟光绪帝郎才女貌,可以说十分般配了。 光绪珍妃 身为清朝晚期的君主,光绪帝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他是众人眼中的傀儡皇帝,但是身为一个寻常的男人,他又有深情而又专一的一面,光绪帝与珍妃之间的忠贞爱情,时常为世人所称颂,他深爱珍妃,但是他的爱也成了一道催命符,害得珍妃年纪轻轻就被逼投井而亡。如果光绪帝没有那么的宠爱珍妃,慈禧对珍妃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成见了。 珍妃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珍妃瑾妃,包括后来的隆裕太后同一天嫁给光绪帝。但是这三个女人当中,只有珍妃一人得道了光绪帝的宠爱,如果你也曾经见过这三人的照片,我想大概就懂得为什么光绪帝偏爱珍妃一人了。 隆裕太后不用多说,到了晚年依然是个瘦的干巴巴的女人,长相虽然说不长有多丑,但是却也是平庸无奇。而瑾妃跟珍妃虽然是姐妹,但是瑾妃长得胖墩墩的,而且脖子特别粗,远远看去就像没有脖子一样,这样的她在少年英俊的光绪帝眼中,也是个丑陋的女人。只有珍妃才能入得了光绪的眼。 光绪珍妃洋装照 看珍妃的照片,不得不认证,她跟光绪帝还颇有几分夫妻相的。光绪帝的长相本来就有几分女性的柔美,而珍妃五官长得更是明艳动人,后来有人给他俩p了一张洋装照片,这张罕见的洋装照片也让人看出,脱掉清宫服饰,光绪跟珍妃的长相就算是放在西方,也依然是让人移不开眼睛的。只不过可惜了这一对璧人,最后天人两隔,光绪帝最后也在37岁的那年结束了他悲哀的一生。
香港的历史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国殖民地。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扩展资料:位置境域:香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北纬22°15′,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公里。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的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岛80.7平方公里,九龙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48.7平方公里。地形地貌: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2倍多的大屿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
汉乐府历史?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珍妃有多美?珍妃漂亮吗,珍妃的真实照片珍藏
光绪皇帝一生宠爱的珍妃有多美?
珍妃活泼可爱,时尚新潮,美丽动人,深受光绪皇帝的宠爱。
珍妃,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皇帝一生宠爱的嫔妃。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她被选为嫔。6年之后的光绪二十年,被晋封为妃。又过了6年,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珍妃不幸被投井身亡。当年8月,八国联军借口义和团“排外”而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慈禧太后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叫出来,推入慈宁宫后顺贞门内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珍妃被投井身亡的第二年,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珍妃的尸体才被打捞上来,并追封她为珍贵妃。
人们提起珍妃都说她十分漂亮。那么,这位年轻的他他拉氏女孩子究竟有多漂亮呢?其实关于珍妃的模样早有所闻,因为珍妃的生活时代,距今天也不过100多年。在光绪年间,科技已经开始发达。尤其是珍妃,她时尚新潮,美丽动人,多才多艺,深受光绪帝宠爱。
特别是珍妃13岁进宫,年龄尚小,活泼可爱,阅历较浅所以毫无心计,而且崇尚西学,对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光绪帝的维新思想不谋而合,“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但有清一朝的皇帝后妃的记载中有两位女子曾获“珍妃”这一封号,一位是道光皇帝珍妃赫舍里氏,另一位就是广为人知的光绪皇帝宠妃他他拉氏。
光绪大婚之后,隆裕皇后逐渐失宠,而瑾妃与光绪相处也是十分的清淡。只有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经常侍候光绪皇帝左右。但珍妃的时尚打扮,却时常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强烈不满。后来,借珍妃涉嫌受贿卖官的一事,将她囚禁起来。在八国联军进军北京紫禁城时,慈禧又派大太监将珍妃推下井致珍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