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的女导演是谁?
《柳堡的故事》的女导演是王苹。1957年,由其执导的爱情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1958年,执导剧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人物介绍王苹(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193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无限生涯》。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昆明等地演出了《春寒》、《雾重庆》等剧。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在解放军政治部文化部电影处工作。1952年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曾执导《河川进攻》等军教片。
《柳堡的故事》女导演是谁?
《柳堡的故事》女导演是王苹。《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经过指导员的帮助教育,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影片评价:该片还富于民族风格和抒情色彩,全片没有一处谈情说爱,却充溢着李进和四妹子纯洁真挚的浓情爱意,这些感情通过细腻的人物神情及细节动作含蓄地表达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表达方式表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是什么?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如下:《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经过指导员的帮助教育,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剧情简介1949年,解放军某团南下,途经景色秀美的苏北柳堡村,政治部主任宋伟故地重游,忆起了一段往事。1944年春,宋伟在新四军某部二连当指导员,他们连开到柳堡村一带练兵整训。这里是新区,由于敌人的诽谤宣传,开始时群众还躲避着部队,新四军战士马上展开爱民工作,帮助群众扫院子、担水、修房子、插秧等。四班住在勤劳善良而又胆小怕事的田老头家里。田老头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儿二妹子和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儿子小牛。这个普通的农民和中国广大农民一样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生活着,有一肚子辛酸泪。
柳堡的故事什么时候拍的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1957年。《柳堡的故事》对于老一辈电影观众来说,是一部非常令人回味的影片。这部描写男女爱情的军事题材作品在那个时代不多见,也很难得。《柳堡的故事》是军旅作家石言创作的小说。写的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进驻一个名叫柳堡的村子,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叫二妹子。一位名叫李进的新四军副班长住进她家后与二妹子产生了感情,两人的事后来被领导发现了。按照部队纪律战士是不允许谈恋爱的,李进在指导员的开导下只好服从命令,暂时中断了与二妹子的联系。不久,部队上前线,李进与二妹子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忍痛分手。几年后李进所在部队又经此地,已经升为连长的他去找二妹子,得知二妹子自部队走后参加了游击队,还入了党,成为一名干部,并且一直在等着他。两人在当年约会的地方又重逢了。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柳堡的故事中柳堡是人还是地名?
电影《柳堡的故事》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某连进入苏北水网地带的柳堡村整训。四班副班长李进和房东家勤劳漂亮的二妹子之间互生爱慕之情,在革命中共同成长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拍摄地柳堡镇也是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可是这个地方最初却不叫这个名字。据说,柳堡原来叫留宝头,当地曾有个传说,从前,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土匪为患,就改走东边,到了这个地方突然遇到风雨,就在岸边插下了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所以叫留宝,后又改名刘坝头。石言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为体现既是战争又是抒情的风格,就将刘坝头改成了柳堡,因“柳”字多情,“堡”有兵味,况且刘坝头那里也确实长了许多大柳树。《柳堡的故事》上映后刘坝头也就改叫柳堡了。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后来正是成为永久性地名,这似乎并不多见,可见电影带来的影响还真不小!【摘要】柳堡的故事中柳堡是人还是地名?【提问】电影《柳堡的故事》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某连进入苏北水网地带的柳堡村整训。四班副班长李进和房东家勤劳漂亮的二妹子之间互生爱慕之情,在革命中共同成长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拍摄地柳堡镇也是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可是这个地方最初却不叫这个名字。据说,柳堡原来叫留宝头,当地曾有个传说,从前,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土匪为患,就改走东边,到了这个地方突然遇到风雨,就在岸边插下了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所以叫留宝,后又改名刘坝头。石言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为体现既是战争又是抒情的风格,就将刘坝头改成了柳堡,因“柳”字多情,“堡”有兵味,况且刘坝头那里也确实长了许多大柳树。《柳堡的故事》上映后刘坝头也就改叫柳堡了。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后来正是成为永久性地名,这似乎并不多见,可见电影带来的影响还真不小!【回答】【回答】
柳堡的故事的影片评价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黄宗江根据石言的同名小说改编,是新中国电影罕见的描写现役军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可谓打破了当时的禁区。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在描写战争时期的军人生活的影片中不着重大规模战斗的描写、而着重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写年轻人儿女情长而又不失其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在战争叙事中融入温馨的爱情场景,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导演王苹以女性化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温馨。《柳堡的故事》突出了优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的优美画面,加上影片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音乐的委婉多情的旋律,极具优美动人的抒情效果,让人心旷神怡,且久久萦绕不去。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虽是第一次登上电影银幕,但却把二妹子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现得十分细腻动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东方式的秀媚,或者说是东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动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弦。影片映出后,陶玉玲顿成闪亮明星,成为一个时代的美丽与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征和许多中国男观众的审美典范和梦中情人。1957年《柳堡的故事》:展现战争中的爱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创作中,叙述爱情大多是为了革命理念而服务,超越阶级的爱情很难被表现,爱情这个纯粹的主题一度被革命的激情洪流所放逐。还好在1957年,我们等来了《柳堡的故事》,即使对它的记忆已感到模糊,但是那首关于爱情的《九九艳阳天》依然在如今婉转回绕,关于爱情的一种阳光而健康的感觉似乎也随着这首歌而流传下来。《柳堡的故事》的导演王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由一位女性谱写出一曲战争背景下的爱情赞歌,似乎也并非偶然。影片开始于苏联经典画法模样的树木,房屋和河流,天空布满云朵。那个旋律渐渐响起,终于在战士为田老头修葺房屋的时候响亮起来。“九九那个艳阳天呀咦唉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风车儿转啊,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许多人或许已经记不清《柳堡的故事》了,这首歌却是忘不掉,战争年代的情歌要么没有,要么就如此深情。在中国早先的电影里,爱情与战争的联姻从来做不到平起平坐,多数时候是被挤压,然后回避开,在最后有一个用于安慰的孱弱交代。爱情遇到战争,有点儿秀才遇见兵。这和西方的处理恰恰相反,他们的战争是个挑选的极端环境,要讲的是关于“人”的故事。或许战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是一个无法释怀的话题,解放劳苦大众的心思太过刚猛,哪容得儿女情长?不知过了多久,人们渐渐从战争的伤痛中镇定下来,发现还有些柔软的东西值得去拾起。《柳堡的故事》就在这个渐变的途中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副班长和二妹子从一见面四目相触就有了一个心中的认定,真是目光里的爱情!二妹子给副班长倒水,烫得副班长跳起来又死捧着那个杯子,嘴里连忙说着没事没事,心里乐开了花。飞一般的镜头,波澜壮阔的心绪,观众每每看到这里都乐出了声儿。还有二妹子让小牛捎信儿约副班长到小桥那边去,副班长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了,咧着嘴到旁边做了一套单杠,无拘无束的愉悦!所有这些都是关于爱情本身的,直接得像个可爱的孩子!可是战争中的爱情依旧是别样的。二班长打破重重误会,把二妹子从逼婚的刘胡子手中救出来,这算是全片最紧张的部分了。不能只是瞬间的吸引,还是需要完成拯救才可以托付终身的嘛。就在觉得可以有所进展的时候,部队在上级的指示下转移了,二班长走在队伍里连头都没回一下。“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于是故事被拖延了,五年之后,战功卓著的副班长已经当了连长,行军再次路过柳堡。二妹子也成长为村里的支书,两人在成分上也更靠近了。相见在河边,终成眷属!于是歌声骤起,世界都变得酣畅淋漓了!男人是要实刀实枪的去拼江山,流血杀敌。女人更善于抚平战争的创伤,把人们从紧张的状态下解救出来,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感情。《柳堡的故事》是一部十分细腻的电影,它的行船能让人感受到水流,非常有质感,非常有女人味!不知道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有多少隐秘的爱情故事,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回避的时候,发自内心的敬重那些敢于打开禁忌的人们,我们后辈也得以有机会在这个晴天里谈些爱情。
《柳堡的故事》那些年的电影你看过吗?
在电影柳堡的故事里,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真实的柳堡故事呢?感谢崔永元的电影百年,通过采访黄宗江老师,我知道了一个真正的柳堡故事:1943年冬,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进入苏北宝应地区驻训,团油印小报《战斗报》主编,只有19岁的胡石言,与一营二连的通讯员,18岁的副班长徐金成约稿,在两人分别的时候,徐金成向胡石言讲了自己的心事,他和房东姑娘好上了,但是胡石言问他俩人有无约定的时候,徐金成说我是要出发打仗的,保不定哪一帐吃一颗“花生米”牺牲了呢,害她白等。胡石言被徐金成朴实而质朴的感情感动,记下了这件事。5年后,胡石言写成小说《柳堡的故事》发表于1950年的《南京文艺》,后转载与《新华月报》,署名石言。7年后同名电影上映,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1945年,那个曾经想留在地方上工作的副班长徐金成在南下的战斗中胸口中弹,牺牲的时候只有20岁。49年徐金成的战友找到房东家,那位姑娘也下落不明……这就是真实的《柳堡的故事》另,故事也不是真实发生在柳堡,只是那里风景优美,就写在那里了。
老电影《柳堡的故事》观后感
杨柳依依,小桥流水,豆花飘香,麦苗青青。多么美的一幅北国江南的如诗画卷,又恰似一首清丽柔婉的散文。 这部拍摄于50年代的电影《柳堡的故事》,是我所看到的最美丽的中国爱情电影。 朴素真挚,柔美动人,即借鉴了苏联电影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又蕴涵着中国古典文学的道德与抒情色彩,有除暴安。以下关于《柳堡的故事》的观后感,请欣赏!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喜好都是各有差别的,所以才说泰山难移,秉性难改,生命是愿力伸展的旅程,不同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不同的性情倾向,所以我说每个人独特的秉性来自记忆的烙痕,轮回的印记。
莫名的喜欢革命斗士,莫名的喜欢革命英雄,每每听到那气势磅礴的军号声,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我就特别的兴奋,甚至有时候都能体会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浩气凛然!这就是我的独特的性格倾向。
记忆中有过一段特别清晰的片段,那就是在一片枪林弹雨中,我与一位革命战士彼此掩护与敌人周旋奋战在一个村子里,只记得最后那位战士胳膊受伤了,然后自己扶着他来到一家农户,为他伤口敷药。
最后一个镜头那位战士牺牲了,我看到自己趴在那个战士身上嚎啕大哭。
今天看了“柳堡的故事”,总结一句话很纯,很干净也很感人,看的过程不由得引人置身其境,感同身受中体会当年的热血青年那种纯纯的情以及那一腔赤诚的革命热忱!一次一次的热泪盈眶!就觉得那时候的演员眸子里闪现出来光芒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纯净,同样的表现爱,那种体现在目光交融,心灵交汇中的.惺惺相惜胜过千言万语的爱情表白!这应该就是灵魂的碰撞带给人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震撼力吧!
看完故事也同时了解了当年革命战士的那种革命信仰的崇高与伟大,多少战士为了革命成功放弃了个人情感的选择,听说这个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而剧中真正的男主角最后并没有与心爱的姑娘团圆,他是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很显然,作者为他的故事续了一个圆满的结尾,那是在寄托自己心中期望的革命大圆满!
看完这部影片,更加理解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只觉得共产主义信仰何尝不是一场修行?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具备的素质与佛家修行要求的那种圆满智慧“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有何不同?都说菩萨可以舍身饲虎,为了实现救国与危难,救民与水火这种宏图大志,多少英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身先士卒!
难道您敢说他们行的不是菩萨行么?小隐于野,大隐于朝啊!别以为清心寡欲,整天为了圆满青灯木鱼,皓首穷经,不闻尘事就是多高境界的修为,我说您只要心里还有一个圆满放不下您就没资格谈什么高境界!因为您的心还有个私我的圆满!所以才说小隐于野!
这种境界的修为不过是选择了一种别与红尘的生活方式,充其量就是一个喜欢清净的人!而真正的大菩萨行那就是忧国忧民,内圣外王守经达权的无为无不为!这种人心中想的没有自己,完全是替天行道的当仁不让!所以才说大隐于朝!
电影柳堡的故事主要演员
《柳堡的故事》主要演员有廖有梁、徐林格、陶玉玲。1、廖有梁廖有梁1937年10月28日出生于上海嘉定,曾在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工作,主演过影片《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等。2、徐林格1930年3月20日生于北京,籍贯天津,曾任南京前线话剧团演员。主演过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等。1956年拍摄的故事片《上甘岭》中扮演七连指导员。3、陶玉玲陶玉玲,193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1957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柳堡的故事》。1959年,出演剧情电影《江山多娇》。《柳堡的故事》电影评价该片选材角度新颖独特,突破了以往战争题材只表现血与火的常规内容,而在严酷的战争背景上找到一片温馨的爱情绿洲,不仅没有影响战士的英雄本色,而且更加丰富了战士的性格。影片主题提炼别出心裁,表面上表现新四军战士与农村姑娘的爱情故事,但不局限于个人爱情的狭小天地里,而是通过这一爱情故事揭示了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主题。该片还富于民族风格和抒情色彩,全片没有一处谈情说爱,却充溢着李进和二妹子纯洁真挚的浓情爱意,这些感情通过细腻的人物神情及细节动作含蓄地表达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表达方式表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