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千米绝壁上凿出天路,这么做给村民带来了啥便利?
在绝壁之上开凿出一条天路,这条路成为了全村人的致富之路和幸福之路。组织修建这条路的人人就是巫山县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记者问起他为什么要带领着村民修建如此宏达的工程呢?而村长的回答却令人惊讶,原来村里人起先修建这条路只是为了“走出这天坑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子孙后代不再愚昧。”多么朴实想法,也许这个想法是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每位居民的心声。而后来“是为了发展产业,让村民们不再贫穷,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说干就干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公路。而这条满载全村希望的路不负全村众望,为村里随后的发展和富裕做出了重要贡献。交通便利了,村长又带领着全村开展了柑橘、西瓜种植、民宿等产业。在随后的日子里村民们为了缩短农产品送进城的时间,他又带领村民拓宽了通村公路,开凿出下庄人的致富之路。 当有记者进村采访时,总是会问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是下庄村的主心骨?而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道:“毛相林呗!要不是他,我们这辈子都走不出去,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话语间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从前人们提起下庄村就会想起一句歌谣那就是“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正如当地的一首歌谣中描述的那样,下庄坐落于一个巨大的天坑之中,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从村里到乡场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而如今的下庄村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再也不是那个贫困的山村了。
愚公移山的决心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
《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这则寓言一开始简介了“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下庄村村民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你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下庄村村民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你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一、下庄村村民为什么要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下庄村,这个地方位于重庆的大山之中,平时人们都居住在四面环山的村子里边,如果想要走出村子,就必须沿着一条非常险峻的山路向上攀爬,这条山路几乎是垂直于地面的村里面的很多人甚至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这个村庄,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为了能够和外界有良好的沟通,让村民们走出这个村庄,也让村子里的孩子们能够见识到外面的世界,下庄村的人开始计划凿出一条能够和外界联通的道路,这就是他们开凿这条通往外界道路的主要原因。二、他们为了开凿这样一条路付出了什么样的艰辛?为了开凿这条和外界联通的道路,下庄村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在山上硬生生的劈出了一条道路,在村里领导的带领之下,他们日复一日艰苦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了这条道路,整整七年的时间,他们村里的人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和不放弃的精神,将这条路打通了,这条天路,让村里的人和外界联系起来,让人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对下庄村的人来说是他们的心血。三、怎么看待这些村民们的行为?这些村民在没有任何机械也没有钱的情况下,生生用人力完成了开凿道路的使命,他们所使用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务农的工具,可是他们丝毫没有退却,纷纷为修路付出着自己的劳动,就算这样辛苦,他们也从来没想要过放弃,就是为了能够让村里的人认识到外面的世界,走出这个封闭的村庄,他们是一群伟大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垂直落差八百米的重庆巫溪兰英大峡谷悬崖天路,你想去体验吗?
这是每一个喜欢征服自然的旅游者都希望去体验的地方。我想要去看看兰英大峡谷悬崖天路,穿越那长达到100多公里的道路,走过最深的峡谷,攀上千米挂壁行走的天路,在险象环生的峡谷深处,感觉大自然的奇妙,看着两边岩壁如同雕塑过一般形状奇特,盘山公路在密密麻麻的青葱树木遮掩下若隐若现,让人感觉险峻与雄浑。高高的老虎嘴中,那落差极大的挂壁公路,即使在英勇的冒险家,都会在低头瞬间,听到来自胸腔的跳动,那是属于对生命的敬畏,对大自然的诚服,但征服这道天路后,站在最高点,往下眺望,内心会有一股强烈的自豪,正是这样的感觉,趋势着冒险家们一个接一个到该地挑战。除了冒险家外,该地的风景也吸引了不少自驾游客,有很多人为了能够到达山顶,在节假日排队行驶在这条道路上,就为了能够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峡谷,看曲折险峻的山路,看犹如幕帘般由高往下倾泻而出的瀑布,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没有到现场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再加上大峡谷基本不收取门票,所以该路段车流较多,成为当地热门景点,不过因为该路段特殊路况,所以沿途很少有商家,因此去旅游的游客,一定要备好足够的干粮,也需要做一些安全措施。除此外因为车流量较大,路线又陡峭,所以推荐错峰出行,避开旅游高峰,避免路上被堵,影响游览心情。这条路最初被打造的原因是当地人为了出行方便,也为了村里人的发展,所以在全员同意情况下,整体出动耗费了四年多时间,才终于将这条本没有的道路打通,让周家坪人能够便捷与外界沟通联系,不至于出门一趟就要翻山越岭,甚至不知道出去了是否还能平安归来,因此这条路除了体现人类智慧外,对当地人而言还有很特殊的含义。
愚公是个怎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经过不懈的努力,愚公终于完成自己的梦想。愚公的神话传说王屋山北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愚公便带领他的子孙决心挖掉这座山。故事最后以移山取得了胜利,矛盾获得解决,作为结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科学不发达的缘故,人们往往幻想着能有超人力量来帮助他们移山填海,征服大自然,所以民众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写“操蛇之神”听说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来,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帝感其诚”,就派遣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当代愚公是指哪五位人物?
当代愚公五个例子分别是毛相林、李双良、张作玺、邓迎香、黄大发。一、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有当代愚公之称。毛相林曾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他又积极培育产业,种植了脐橙、西瓜等特色农产业,收获的果实通过绝壁天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2015年,下庄村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余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二、李双良。20世纪80年代初,在太原钢铁公司南部,有座半个多世纪堆积成的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体积达1000万立方米且还在不断增高的渣山。炽热的废渣带着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一到刮风天渣灰随风扬起,将太原城笼罩在一片云雾沙尘里。1983年初刚退休的太钢老工人李双良,决心全力以赴搬掉太钢渣山,让太原人民早一天摆脱环境污染的困扰。他经过现场仔细勘探、采样分析后,提出了以渣养渣、以渣治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只要一个治渣权,自力更生,保证7年内搬掉渣山。经过10年努力和辛苦劳作,李双良带领渣场职工搬掉了沉睡半个多世纪的大渣山,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彻底解决了太钢生产排渣难的大问题,把渣场治理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景区,他被誉为当代愚公。三、张作玺。1 9 8 9 年3 月2 0 日,张作玺便带着全村男女老少,冒着早春的雨夹雪,浩浩荡荡开进了五座荒山。一时间,沉睡多年的荒山上人山人海、炮声隆隆。全村上下一起苦干,原定5 年的治理荒山计划,只用3 年便完成了。3 年间,共动用义务工8 万多个,开发荒山2 5 0 0 亩,栽植果树3 万株,松树1 万株,棉条1 2 0 万株,槐树2 0 万株,修筑环山作业路1 7 .5 公里,汽车直接可以开到海拔2 0 9 米高的山顶,路旁还种植了花草,五座荒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四、邓迎香。麻怀村地处罗甸县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水资源缺乏,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石漠化喀斯特山区。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被阻隔在大山之中,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去,农产品运不出来,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被认为是“不宜生存的边角”。邓迎香带领村民们一起苦战13年,挖通进村隧道,解决了麻怀村以及邻近田坝、甲哨等村6000多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被誉为“当代女愚公”。五、黄大发。历时36年,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文学 脑筋急转弯
意为:许多人都处在缺衣少食的状况下,没有东西,需要得到关注;金要足赤,人要完人:所以是十全十美。因为是完美的意思。前怕虎,后怕狼:瞻前顾后。因为意思就是怕前也怕后。鸡蛋里头挑骨头:吹毛求疵。因为意思就是挑毛病。扩展资料:1、孔雀开屏(打一央视主持人)——答案:张羽。因为张开羽毛。2、阳光帅男(打一台球运动员)——答案:丁俊晖,因为俊晖就是帅气和阳光。3、我老爸最棒(打一神话人物)——答案:夸父,因为夸奖父亲。4、岂可虚度年华(猜外国作家)——答案:安徒生,因为平安的度过晚年。
悬崖上的“绝壁天路”,太行山上的传奇景观
河南省辉县,太行山深处,有一座古朴、清秀的小山村,名为 郭亮村 。村子坐落在 悬崖峭壁 之上,景色绝美,乃是万仙山景区的一部分。 从县城出发,驱车一小时便可到达郭亮村。而每一个到达郭亮村的人,都会被一处挂在悬崖上的景观所震撼,它就是 郭亮洞 。 郭亮洞不是洞,而是 一条公路 ,是通往郭亮村唯一的一条公路。 这条公路悬挂在垂直90度的陡崖之上,蜿蜒穿行于坚硬的红色岩石之中,堪称世界上 最奇险的公路之一 。 为什么会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一条公路呢? 原因很简单,方便与外界沟通。 前面交代过,郭亮村坐落悬崖峭壁之上。连绵的太行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将村子阻隔在大山之中。 以前的人们,进出大山靠的是一条 古道 ,古道建在村子后面的百丈悬崖之上,仅可容一人通过,走在上面,如临深渊,因其异常险峻,被当地人称作“ 天梯 ”。 “天梯”的情况,别说行车,就算带货走人也要小心翼翼,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更是稍有不慎便出事故。 当时的人们,出去 做生意难 , 看病难 ,孩子 上学也难 。 20世纪70年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郭亮人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通往山外的隧道公路。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面对险峻的悬崖、坚硬的岩石,没有现代化的施工工具,怎么办? 用手 !就凭一双手,郭亮人发誓要打通这条“绝壁天路”。 当年的郭亮村,劳动力不足90人。村里强壮的青年人,自发组成了“ 十三壮士 ”突击队,担当起凿山开路的先锋队。 1972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一声开山炮炸响,依靠着最原始的技术和工具,汉子们抡起铁锤,开始了 凿山开路 的日子。 锤子砸断了一把又一把,手上的血泡磨破了又起,直到磨成厚厚的茧。 修路不是只靠力气就可以的,还需要物料,工具折耗得很快,炸药的需求量也不少。 为此,村民们变卖了家产,卖掉山羊、卖掉家里种的树木,集资买物料。 到了第三年, 新的困难 又来了。村里的钱没剩多少了,粮食也吃完了,没办法,村民们只好停一段时间,到邻县 打零工 ,挣到的钱再拿来修路。 就这样,用了 五年 的时间,一条长达1250米、宽6米、高4米、有35个天窗的绝壁长廊“郭亮洞”终于打通了,郭亮人从此联通了外面的世界,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后来有人统计,打通“郭亮洞”一共清理了2.4万方石渣,仅制作钢钎等工具就耗费了12吨钢材,用坏铁锤2000多个。 这条被誉为“世界上最险要的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的十八条公路”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郭亮洞”,向世人讲述着郭亮人 勇敢顽强 、 坚韧不拔 的故事。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郭亮人用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诠释了当代 社会 自强不息 的精神。 现如今,在郭亮村,无论是石板路边,还是陡峭绝壁上,亦或是曲折蜿蜒的郭亮洞,总会发现写生的学生、画家、摄影爱好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这些身影的集结正是郭亮村人 自强不息 、 努力奋斗 的结果。他们以 百折不挠 、 敢为人先 的精神,在巍巍太行山上书写着传奇。 编辑 | 王琳艳
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
红旗渠。电视剧《红旗渠》于17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播出。该剧再现当代版“愚公移山”,重现“人工天河”的艰辛开凿历程,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故事以1959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大旱缺水为背景,讲述了林县人民为改变世代缺水的现状,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苦战10年,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相关信息: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